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表型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析

合集下载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辨证论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与肝、脾、肾功能失调相关,以痰湿为主,且二者互为因果作用于机体而致病。

临床应用多以虚实夹杂多见,辨证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与舌脉分为青春期和育龄期两个阶段。

青春期注重在于调经,育龄期则以助孕为主。

根据临床体胖、多毛、卵巢增大、包膜增厚的特点,常配以涤痰软坚、化瘀消症之药品。

临床通常分为肾虚证、脾虚痰湿证、气滞血瘀证、肝经郁火证以及肾虚证,月经初潮迟滞,后期量较少、色淡、质稀,婚后日久不孕,面色无华、腰膝酸软、乏力、畏寒等。

舌淡、苔薄、脉沉细,治以补肾调经,多以右归丸为基础加减。

脾虚痰湿证临床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形体肥胖多毛,四肢倦怠,疲乏无力,婚久不孕等,治疗以化湿除湿,通络调经,多在苍附导痰丸基础上加减。

气滞血瘀证临床多表现为月经后期量少、经行有块、精神抑郁、心烦易怒、胀满拒按、乳房胀痛、舌暗红有瘀点、瘀斑及脉沉涩或沉涩悬。

治疗以行气活血、祛瘀通经,多在膈下逐瘀汤的基础上加减。

肝经郁火证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量少、毛发浓密、面部痤疮、经前乳房胀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治以疏肝理气、泻火调经,多在丹栀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减。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体质辨识及证型的临床研究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体质辨识及证型的临床研究

的减退。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对于“五七”女性来说,不得不面对社会、家庭的巨大压力,加上求子心切的紧张焦虑情绪,常出现各种内分泌紊乱的症状,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运行,表现为肝郁证。

肝主疏泄藏血,木达调畅为种子之根[7]。

肝司疏泄,肝的调节功能正常与否对于女性生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肝失调达,气血不畅,影响月经的规律来潮,进一步影响卵子的正常排出,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瘀血是疾病形成的病理产物,也是进一步加重疾病的致病因素。

高龄不孕症女性多为继发性不孕,病程长,病久必瘀[8]。

所以临床不论何种类型的不孕症,均兼夹血瘀表现。

与年轻女性相比,高龄女性面对的生活、社会、家庭压力更为巨大,且精神压力更为明显,然而生育能力却大幅度下降。

因此针对高龄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析,为临床诊疗及辨证提供依据,提高其妊娠率与活产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高龄女性不孕诊治指南[J].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17,37(2):87-100.[2]Montoya M,Bernal A,Borrero C. Diagnostics in assisted human reproduction[J].Reprod Biomed Online,2002(5):198-210.[3]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4]陈琴.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方药的聚类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 30(7):2601-2603.[5]曲艳,韩雪,于涛,等.曲秀芬教授治疗高龄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经验[J].中医药学报,2017,45(3):89-92.[6]吕爱平,丁婉珍,高明月.从肾论治不孕症高频药物与证型关系的现代病案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7):1639-1641.[7]李雅文,吴克明.探析不孕症治疗思路[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56-57.[8]位路其,丁玉,马春芬.马春芬教授中医药治疗瘀滞胞宫型不孕症经验[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2):75,77.作者简介:张俊博,女,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在读,医师,从事中医妇科不孕症与辅助生殖医学研究。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侯证型规律初探的开题报告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侯证型规律初探的开题报告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侯证型规律初探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它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

灵活应用中医诊疗,有望开辟PCOS有针对性的治疗途径。

因此,通过对PCOS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证候与PCOS的相关性,有助于全面了解PCOS的病因病机,为中医治疗提供依据和方向。

二、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侯证型规律,建立相应的证候关系模型,为PCOS的中医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和步骤:
1.系统搜集文献资料,了解PCOS的病源、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医关于经期、月经、病机、证侯等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2.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和院内病历回顾等方法,收集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中医证候信息,初步筛选出与PCOS发病相关的主要证候;
3.根据收集到的中医证候信息,结合相关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逐一分析其与PCOS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建立证候-病位-病机的关联模型;
4.对搜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各证侯证型的发生规律和差异性,并对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
5.最后,综合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案,探索针对不同证侯证型的治疗方法。

四、预期的研究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探索中医针对PCOS的治疗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证候-病位-病机关联模型,为中医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方向;同时,对PCOS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为PCOS 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从现代医案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候分布规律

从现代医案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候分布规律


文 献 研 究

从 现 代 医案探 讨 多囊 卵 巢 综 合 征 的证 候 分 布 规 律
郝松 莉 祁 冰 侯 丽辉 李妍 吴效科
【 摘要 】 目的 从现代 医案探讨 多囊 卵巢综合征 (C S 的证 候分布规 律。方法 PO) 对 检索到 的
2 0篇关 于 P O 0 C S的现代 医案 的临床症状 、 体征进 行分类研究 , 用现代 文献研究 方法 与统计 学相结 采 合, 对纳入研究 的医案用 A C S C E S软件建立症状 、 征数据库 , 用频数 、 体 运 聚类 的统 计方 法进 行研究 。 结果 月经后期 、 肥胖 、 月经量少等是 P O C S的主要症 状 , 通过对 2 8种高频症状进行聚类分析 , 出 4 得
先 天 、 天 、 志 因 素 皆可 导 致 P O , 证 候 分 布 规 律 为 肾 虚 、 后 情 C S其 脾 个 比较 有 意 义 的 聚类 组合 。结 论 虚 、 瘀 、 湿 、 郁。 血 痰 肝
【 关键 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 医案 ; 统计方法 ; 证候 规律
【 中图分 类号 】 717 【 R 1.5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7 — 63 21 )9 03 0 63 61 ( 2 0 — 77— 2 0
亦 日益全 面 和 深 刻 。 但 是 , 前 关 于其 病 因病 机 、 当
4 排 除标 准 :1 无 明确 临 床疗 效 的 医案 ; 2 . () () 没 有显 著起 效 的医 案 ; 3 误 治 的医 案 ;4 非 单 纯 () ()
用 中医药治 疗 的医案 。 5 数据 规范 化 : . 对检索 到 的医案 记 录以下指 标 :
多 囊 卵巢 综 合 征 ( o cs coai ydo , pl yt vr n sn rme y i a P O ) 是 育龄 期 妇 女 最 常见 的一 种 内分 泌 紊 乱 疾 CS 病 ,是 女性 无 排 卵 性 不 孕 的 主 要 原 因之 一 。其 发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表型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探讨的开题报告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表型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探讨的开题报告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表型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探
讨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卵巢多囊、高雄激素血症和不孕不育。

根据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结果,PCOS可分为不同表型,包括经典型、过度雄化型、轻度卵巢过度刺激型和混合型等。

中医学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包括肝肾阴虚、痰湿内蕴、气滞血瘀等证候。

不同表型的PCOS其证候分布也存在差异,如经典型表现为肝郁气滞、痰湿内蕴等证候,过度雄化型则表现为肝肾不交、气滞血瘀等证候。

因此,深入了解不同表型PCO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对于指导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文献研究和临床分析,探讨不同表型PCOS 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为中医诊疗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文献研究:收集PCOS相关的中、西医学文献,分析不同表型PCOS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从中找出共性和差异点。

2. 临床研究:收集不同表型PCO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分析和辨证施治,探讨不同表型PCOS的治疗策略与效果。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预计本研究可以揭示不同表型PCO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此外,本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PCOS的病因病机,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支持。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2019-12-08 08:18:20)中医学虽⽆多囊卵巢综合症这⼀病名,但根据其症状表现与“⽉经失调”、“闭经”“不⽣孕”、“症瘕”等有相似之处。

中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病机为肾虚、痰凝、⾎瘀、肝郁、阴虚。

肾虚,冲脉失养,以致⽉经后期甚⾄闭经或不孕;痰凝或⾎瘀,胞脉受阻,冲脉不通,故⽉经不调、不孕;肝郁化⽕或阴虚内热,热伤冲脉,冲脉失调则发⽣⽉经不调或不孕。

涉及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并有痰湿、瘀⾎等病理产物,使肾天癸冲任调节功能紊乱。

其中肾虚是发病关键,痰湿、瘀⾎内阻为其常见的病理环节。

数种病因病机常相互错杂,同时并存,导致多种症状同时出现。

1、肾⽓虚弱先天不⾜,禀赋薄弱,肾⽓不⾜,天癸不能按时泌⾄,或过早婚配,房事过度肾⽓受损,经⾎亏少,冲任不盛,任脉不通,导致⽉经量少、⽉经后期,乃⾄闭经或不孕。

2、瘀⾎内阻情志不畅,肝⽓郁结,⽓滞⾎瘀;或⽉经不畅,或产后余⾎未尽,留滞成痰;或⽓虚不⾜,⽆⼒推动经⾎运⾏,脉络枯涩,因虚⽽痰。

痰阻冲任,⽓⾎不能下注胞宫,以致闭经。

3、痰湿阻滞素体肥胖或恣⾷膏粱厚味,或饮⾷失节,损伤脾胃,脾⽓不健,运⾏失常,⽔精不能敷布,反成痰湿⽽留蓄体内,阻滞⽓机,影响经脉畅⾏,冲任不通,⽉事失调,或⽉经延后,或经闭不⾏,或成症瘕,乃⾄不孕。

4、肝⽓郁结情怀不畅,或恼怒过度,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机郁结,郁久化⽕,⼲扰冲任,⾎海不宁,⽉事不调,或难以受孕。

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体经脉敏感,⽓动则伤神,伤神则损肝肾,乱⽓⾎,从⽽紊乱内环境,抑制内脏功能。

对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临床症状不孕,⽉经改变,如⽉经量少,稀发,闭经、功能性⼦宫出⾎,不排卵以及黄体功能不全,在B超下发现,双侧卵巢增⼤,多个卵泡囊性变,内分泌检测,LH与FSH失常,雄激素过⾼。

我们就会很清楚地发现,多囊巢综合症这些症病都源于卵巢动态环境的破坏,这和死⽔变⿊发臭不就是同⼀个道理吗?卵巢动态破坏在哪⾥,不外乎结⽓,积聚,痰瘀⾎闭的破决通达动态环境的破坏,卵巢滋养不⾜等,这才是治理的关健。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探讨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探讨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

方法:选取18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80例月经规律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多方面内容的问卷调查。

结果:通过a=0.05显著性水准引入回归模型后得到体质量指数、青春期体型、糖尿病家族史、与家人相处心情是导致发病的重要相关因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家族史、与家人相处心情差引发多囊卵巢综合征;教育程度高、睡眠差、月经失调家族史是肾虚症类的发作因素;而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大、青春期体形大等是痰湿型发作的危险因素;睡眠差、月经失调家族史、与家人相处心情差为郁火型发作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因素;中医证候【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058-02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因素多、表现形态多,比如,月经稀发、闭经、不孕、肥胖、多毛、卵巢多囊样变、内分泌激素异常等均是其特点,也可以几种多发,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这些均是导致育龄妇女或青春期无排卵的原因,据统计发病率约在5%~10%之间;从发病机制方面分析,未有明确论断,多数研究结果猜测其与多基因遗传病或环境交互相关等。

本次研究选取360例女性进行分组比较研究,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布。

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所选观察组180例患者均经病史问询、病例分析、B超检查、尿液检查等相关检测确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年龄从19岁到38岁,平均年龄为(24.4±2.3)岁;对照组180例患者年龄从18岁到39岁,平均年龄为(25.8±2.5)岁;采用相同的问卷方式对其进行调查,除观察组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外,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性生活史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名胞中脂膜壅塞诸症)的中医辨病辨证论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名胞中脂膜壅塞诸症)的中医辨病辨证论治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名胞中脂膜壅塞诸症)的中医辨病辨证论治唐明华医生2018-5-15辨病1、临床主证:月经失调、闭经、不孕、多毛、肥胖、痤疮等不同程度,前后相参并见。

2、实验室检查:1)高雄激素血症或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2)B超检查卵巢多囊改变;3)排除其他导致雄激素高的疾病3、中西医诊断结合,以确立本病的诊断。

辩证:以临床患者现证入手,主证、伴随症状、舌脉合参,同时根据本病病因病机认识本病证中肾、脾、肝、痰、脂、瘀等“形于外”的现象,分辨其证的属性。

本病常为本虚标实,既要认清本证,又要顾及标证,痰浊瘀滞为标,肾虚为本。

根据本病病机,辩证证型多见有:1、脾肾两虚,痰瘀互结证;2、脾肾阳虚,湿脂不化证;3、肾阴不足,湿热蕴结证;4、肾虚,痰脂瘀滞证5、肾虚肝郁,气滞血瘀但本病变化多端,又当随证辨识辩证论治1、脾肾两虚,痰瘀互结证;临床表现:闭经,腰酸,便溏,舌暗红苔薄腻,脉细分析:脾肾两虚,气血生化不足,痰瘀阻胞治疗原则:健脾补肾,养血填精,化瘀通络方药:归肾丸,五子衍宗丸,八珍汤加减2、脾肾阳虚,湿脂不化证;临床表现:闭经、肥胖、多毛、手足欠温,大便稀溏,小便清,水肿,舌苔白滑,脉沉。

分析:此为脾肾阳不足,运化失司。

脂湿积结胞中,发为诸症。

治疗原则:益肾温阳,健脾除湿,消脂散结方药举例:五子衍宗丸,左归丸,参苓白术散,保和丸合参。

3、肾阴不足,湿热蕴结证闭经,多毛,痤疮,口苦咽干,五心烦热,尿黄便干结,或见肥胖,舌红苔腻黄,脉数。

症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素多谈热与湿结,故见以上诸症治疗原则:益肾养阴,清热除湿方药举例:知柏地黄丸,五子衍宗丸化裁,火毒壅盛或痤疮反复,可选甘露消毒饮加减。

4、肾虚,痰脂瘀滞证闭经、不孕、肥胖、多毛,腰膝酸软,大便时稀,小便清长,苔腻脉沉。

症候分析:禀受甚厚,恣食肥腻治疗原则:益肾祛痰,化瘀消脂方药举例:五子衍宗丸,防风通圣散,大黄蛰虫丸加减。

5、肾虚肝郁,气滞血瘀闭经,压力大,焦虑烦躁,胸闷,失眠,舌红苔薄,脉弦证候分析:肝肾不足,肝郁化火,痰瘀阻滞治疗原则:益肾养血,疏肝解郁,化瘀通经方药举例:知柏地黄丸,五子衍宗丸,四逆散加减随证化裁用药参考本病病变在胞中,局部变化属积聚,故在治疗中顾肾消积需贯穿始终,临床在用药上可以选用以下药物:浙贝母皂角刺夏枯草远志山楂半枝莲蛇舌草薏苡仁土茯苓王不留行水蛭,益母草,莪术鸡内金槐花等皂角刺破积,山楂消积化脂,鸡内金化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囊 卵巢综合 征不 同表型 的 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析
陈正玉
( 澧县中医医院 湖南 常德 。4 5 0 1 5 0)
【 摘 要 】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表型的中医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 年 4月至 21 年 4月收 03 00 治的 26 6 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诊治资料, 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对该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类统计, 分 析、总结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发病机制,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结果: 6 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按照中医 26 征候划分标 准,划分为 肾系证 比例 为 7. %%,划分为肝 系 比例为 1. %, 76 3 证 1 2 划分为脾 系证 比例为 1. %。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 1 15 1 征 以虚尤其是 肾阳虚、肝郁 气滞 、脾虚失调为其主要发病机制 ,患者 出 的血瘀 、痰湿阻滞为三脏失调的表 象。 现 【 关键词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表型;中医症候分布规律
V _ oI 3 No1 .7
2 0— 0 052 1 0大连市 无偿献血者 人群 中 …V感染情况调查
陈 辉
大连 ,1 6 0 1 0 1) ( 辽宁省大连市血液 中心 .辽宁
【 摘 要 】 目的 了解 大连 市无偿 献血人群 中 I 的感染情况及 流行趋势 ,为安全输血和招募无偿献血者提供依据 。方法 分 HV
中国中医药咨讯
・4 6 ・ 1
J u lo ia Trdfo a i e e M e iie n o ma o o ma f Chn a i n lChn s i dcn If r f n i
2 1 年 6月中 01
Jn ue 2 1 01
第 3 第 l 期 卷 7
中国中医药 咨讯
・42 ・ 4
J u a f Chia Trdto a Chn s e iie I fr t n o m lo n a i nl i ie e M d cn no mai o
21 年 6 01 月中
Jn ue 2 1 01
第 3 第 l 期 卷 7
Vb_ l3 No 1 .7
1 对 象 和方 法
2 结果
11 对象 我 院从 2 0 . 0 3年 4月至 2 1 0 0年 4月共收治多囊卵巢 21 多囊卵巢综合征征候 频数情况 见表 1 . 表 1多囊卵巢综合征征候频数情况
临 床症状
不 孕
所 属脏腑
频 数
11 3
累及频数
1l 3
频率
1. % 24 5
14 7 7 8
6 4 5 8
64 1 62 9
76 6 84 2
1 . % 65 4 7 1 . % 4
68 . % 0 51 . % 5
肝 系症状 合 计 比例 : l. % 12 1 脾系症状 合计 比例 : 1. % 5 10
4 6 2 9 4 2 5 6 2 1 4 4
3 结 论
大 连市2 0 — 00 0 5 2 1 年献血 人群 中H V确认 阳性率 为29 /0 I .61 万 ( 1/79 9 ), 低 于 全 国 报 告 的 2 . /0 万 44 19 0 31 3 (2 4 0 /3 0 0 00 ) , 低 于 郑 州 报 告 的 1. /0万 6 3 21 00 0 0 34 1 7 ( 04 5 6 ) 6/4 3 8 ,低于深圳报告的48 /0 ( 12 8 3 。自 .71 万 /3 6 7 7) 2 0 年大连市无 偿献 血人 群 中H V的感 染情况正处于增 长期 , 08 I 并且HI V的感染人群主要集 中在2 — 0 14 岁的青壮年 ,这与大连市 无偿献血 主要来 自外来流动人 口和大专院校 的学生有关 。 采 取怎样 的控 制措施 才能把经血液传播HI 的风 险降到最 V 低是 当前认 真思考并 亟待解决 的问题。首先 加强献血 者的招募 环节 ,对招 募献 血岗位人 员强 化培训 ,强调无论是初 次献血还 是重复献血 都要 严格 进行 献血 者健 康检 查和献血征询 。同时加 强献血 知识 的宣 传和无偿献血 志愿 者的招募 ,建立 固定 的无偿 献血 队伍 ,实现 临床用血 主要来 自固定 的无偿献血者 的 目标。 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 高血液检测水平 ,特别是对血液检测 人员 进行质量意识 的培训 ,使质量 意识贯穿 工作 的始终 ,提高检测 人员 的责任心 和严密 的工作流程 。尽可 能采用缩短 “ 口期” 窗 的血液筛查试剂 ( A 检测 ) NT 。总之 ,尽最大的可能 比避免H V I 的漏检 ,保证临床用血安 全。
集中在2— 0 1 4岁的青壮年。结论 通过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的招募工作, 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实现临床用血主
要来 自固定无偿献血者 的 目标 。加 强实验室建设 ,提 高血液检 测水平 ,保证 血液质量 ,减少HI v经血传播 的风险。 【 关键词 】 大连 市 无偿 献血人 群 HI感染 V 输 血是传染H V的重要 途径 之一 ,保证血液 安全 ,防止HI I V 经 输 血 传 播 是 血 站 所 面 临 的 一 项 艰 巨任 务 。 讽查 大 连 市 20— 00 05 2 1年无 偿献血人群 中HV I感染 的情况 ,对于献血者H V I 筛查 策略 ,以及招募和选 择无 偿献血者提供依据 。本文对 大连 市2 0 — 00 的无偿献血者 进行 回顾 性调查 ,对H V 0 5 2 1年 I 感染 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告 如下。 2 0 — 00 0 5 2 1年初筛 阳性标本共5 8 ,确认 阳性 1 例 ,均为 4例 4 男性 。 中1—0 其 82岁确认 阳性 1 , 13岁确认 阳性6 , 14 例 2—0 例 3—O 岁确认 阳性6 ,大于4 岁确认 阳性 1 。 例 O 例
别采 用法国伯 乐,厦 门新创 的两种 试剂进行E IA方法的检 测 ,对1 LS 种或1 种以上试剂呈阳性反应 的标本做双孔复试 ,1 孔及 1 孔以上
呈 阳性反应 者送 大连 市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的HI V中心实验 室采用蛋 白印迹 方法进行 确认 。结果 20 — 00 0 5 2 1 年共筛查无偿 献血 者血液 标本 ( 7 9 9 4 19 )份 ,初 师 ( 4 例 呈阳性 ,经确认 阳性有 ( 4) 。 自2 0 年大连无偿献血人群 中HI , 58) e , - t 1 例 08 v感染呈上升趋势 ,并且 主要
临床上常说的多囊卵巢综合症 ,按照西医的诊断标准是具 有以下症状或者只有以下部分症状的患者。具体标准为 : 无排
卵 ,不孕 、闭经或 者月经紊乱 ,多毛 ,肥胖及卵巢呈囊性改变 而增大。 因排 卵障碍所 致不孕为 多囊 卵巢综合征 的必备 临床表
综合症患者 26 年龄从 1 岁至 3 岁不等, 6 例。 9 8 平均年龄为2 . 6 S 岁。 所有患者按鹿特丹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 均确诊为多囊卵巢
80 7 89 9 91 4 97 9 1 1 08 15 02
43 % . 7 27 % . 6 39 .% 9 53 % . 2 20 % . 0 41% .8
2 . % 27 2 4 . % 12 8 5 . % 83 6 6 . % 57 7 7 . % 15 8 7 . % 73 6 8. % 7 13 8. % 44 9 8. % 88 4 9 . % 38 0 9 . %卵巢综合征 的临床症状 主要 以肾系 、 肝 系 、脾系证类 的典型症状表现 。 22 按照 中医证型统计情况见表 2 . 。 表 2多囊 卵巢综合征证 型分布表
占比例为 l.5 11%。说 明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 由肾肝脾三脏发 生病 变所 致。 。按照 中医征候分类标准 ,将所有患者进行归类 , 主要涉及 7类征候 ,其 中肾脏所致病 机主要为 :’ 肾阳虚、 肾阴 虚 、。 阳两虚及 肾虚血瘀 ,肝脏所致病机 主要为 :肝郁气滞 肾阴 征候 ,脾 脏所致病机主要为 :脾虚痰湿 ,还有 就是 血瘀 所致病 机。中医脏 腑理论体系认为 ,肾乃藏人体 的精 气之脏 ,肾 中精
气是促进 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人类生殖功能 的基础 物质 。中医 认 为卵子是生殖的精华所在 ,卵子 的发育基础是靠 肾阴滋养 , 卵子 的排 出则要依靠 肾中的阳气鼓舞 。如果 肾阴亏虚 ,卵子则 缺乏发育 的物质基础 ,不能得 以良好发育 ;如果 肾阳虚衰 ,不 但不能促进 。 肾阴的滋长和生活 ,而且使气血运行 虚弱 ,导 致气 血运行受 阻 ,冲任胞脉发生气血瘀滞后 ,无力排 卵,在 临床上 则表现为排 卵稀少 ,月经稀发 ,甚至发生停经或 闭经 的状况 。 本组资料显示,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第二大发病机制为肝郁气滞。 按照中医脏腑理论 , 肝主藏血 ,主导机体的疏泄功能,整个血 液的定期贮存 和输送均有赖 于肝脏 的正 常运 行 ,因此 ,肝脏对 于月经周 期规律性及经量具有调节作用 ; 且肝 。 肾同源 ,精气血 液互 为生化 , 同为月经 的正常提供物 质基础 如果肝脏 郁结 共 。 不舒 ,血液 的贮藏 和输送功能失调 ,则月经就会发生异常 。如 (下转 第 4 6 ) 1页
综合症。 1 方法 : . 2 按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数理统计 的原理 , 设计专用
现。 目前对多囊 卵巢综 合征 的发病机 制仍 不明确 ,但大 多数学 者认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的说法 , 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则是由体 内多种具 有内分泌功能 的系统发生异 常协 同作 用所 导致 。
的患者临床症状观察表 , 收治每位 患者时均认真填写此表 , 将收 集的信息中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按照中医证候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析、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 的临床症状 、分类和分布情况。
累计频率
1 I % 24 5
月 经 后 期 腰膝 酸软或酸痛
头晕耳 鸣 畏寒肢 冷
闭经 性欲减退 情志抑郁善 叹息 经前乳房胀 痛 胸胁胀 闷窜 痛 倦怠乏力 食少 腹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