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寿山石分布及其特点
寿山石和其他主要石种的特性

寿山石和其他主要石种的特性寿山石产于福州市晋安区的寿山地区,质地脂润通灵,柔而易攻,彩色丰富,品类繁多,有田坑、水坑、山坑等165个品种,其中以田黄石和白芙蓉石最为珍贵,分别被称为“石王”和“石后”。
福清石产于福建省福清市,有坡蓝、磨石、联华、东际、东张等5个矿区,其中以坡蓝石产量最大。
石质稍细,适于雕刻,但不透明,质地硬,近似寿山石中的柳坪石。
莆田石产于福建省莆田市的松阳山、洋尾山及田后里。
石质较坚硬,不透明或微透明,多裂纹,有黄、灰、白等色,白者如瓷器,近似寿山石中的粗质高山石。
闽清石产于福建省闽清县白中镇,质稍松,不透明,各色俱备,其中绿色半透明者,近似寿山石中的猴柴磹石,可制印章。
但多含杂质。
罗源石产于福建省罗源县飞竹乡安后村,质微坚,不透明,多有红、黄、灰等色交错,肌理常含灰色半透明斑块,近似寿山石中的峨嵋石。
连江石产于福建省连江县丹阳乡,石松脆,多裂纹,不透明,有白、灰、紫等色,但色泽灰暗,隐有细点。
松政石产于福建省政和县杨源乡,石质细润坚实,多砂、半透明,有红、黄、灰、白等色,质佳者似寿山石中的都成坑石,但少其莹澈通灵。
长乐石产于福建省长乐市玉田镇,质细,微透明,含有层纹状裂纹和砂块。
有绿、青、灰等色,其绿色者近似寿山石中的猴柴磹石,但较为松脆,色泽灰。
仙游石产于福建省仙游县龙山寺一带,质细,但不透明,多灰色。
南安石产于福建省南安县卓厝等地,质坚多砂,有裂纹,肌理含有细小色点,有粉黄、灰绿、灰蓝等色。
安溪石产于福建省安溪县下坂等地,质微脆,不透明,含有色纹及裂痕,有黄、红、灰、蓝等色。
长泰石产于福建省长泰县经伦等地,质细,微透明,有光泽。
有黄、绿等色,质优者似寿山石中的老岭石。
大田石产于福建省大田县谢洋等地,质细色白,微透明,肌理隐有粗纹,似寿山石中粗质的白高山石。
霞浦石产于福建省霞浦县溪西乡,质粗劣,含砂粒,有灰、蓝、白等色混杂。
福鼎石产于福建省福鼎县管阳乡,质细微松,含有细砂,偶有小孔洞,有粉绿、赭黄等色,并密布白色细点。
寿山石——女娲补天时散落的五彩瑰宝

寿山石——女娲补天时散落的五彩瑰宝寿山石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
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是属于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都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
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主要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被赞为“中华瑰宝”。
过去的两年,大多数板块欲振乏力的同时,寿山石却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业内人士认为,在艺术品市场整体萧条的情况下,寿山石价格将保持向上走势。
一条坑头溪带来的宝藏从祖父辈就开始做寿山石开采,直到自己经营寿山石高端收藏的陈真云,三代人几乎见证了中国建国后寿山石市场发展的整个变迁。
陈真云说,其实寿山石开采自明代以来就有了,当时由于没有很好的工具,只能对矿山的表面进行开采。
上世纪80年代,很多港台商人来福建购买寿山石,当地人惊喜地发现原来家门口的石头竟然能卖出好价钱,于是开始了近10年的疯狂开采。
“那时候寿山石原石很丰富,价格也比今天便宜得多,现在大约100万元人民币的石头,当时也就一万多元,而且还有的挑。
”陈真云的家就在福建出产田黄石的那条“坑头溪”的附近。
据文字记载,“福建省福州市北部山区的寿山乡,有一条约1公里长,200多米宽的山溪,是田黄石的出产地。
田黄石分上坂、中坂和下坂三个地段,上坂是靠溪水上游地区,这儿出产的田黄石透明度高,有通灵感,以颜色略显微黄的白色调为主。
中坂位于溪河的中间部分,所产之石大多标准而规范,而且石质洁净湿润,色泽浓重。
下坂因处坑头一带,缺乏水冲性,故石质透明度较差,多为桐油色、暗赭色,纹理较粗。
”“种地不如挖石头”陈真云回忆说,“坑头溪”沿线的村民知道田黄的丰厚回报后,地也不种了,纷纷在自家田中挖起了石头。
在他自己现在还保存的一张照片上,一块地上每隔一米左右就有人蹲在那儿挖地。
“田黄石有时很奇怪,相邻人家的几块地,有的人家就能挖出好几块田黄,有的一块都没有。
寿山石鉴别知识

寿山石鉴别知识寿山石(Agalmatolite)以发源于福建省福州市北约40公里的寿山乡(原属闽侯县管辖)而得名,为中国生产印章和其它石雕艺术品的最佳材料之一。
矿区所在地寿山一带海拔高度约1000米,其东临连江、西接闽侯、北近罗源,寿山、九峰、芙蓉三山鼎足虎踞其间,群山环抱,风景秀丽。
基本特征:寿山石具珍珠光泽、油脂光泽、玻璃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
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光洁、具滑腻感。
其中透明度高,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如玉,如脂肪冻者称为“冻石”,最为珍贵,如著名的田黄冻、水晶冻、高山冻等。
折射率1.55-1.60。
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一般为2.80克/厘米3。
可雕性良好。
熔点高达1700℃。
砂/砂块/砂丁/砂线砂是指寿山石的围岩,石质属花岗岩之类,是十分粗糙坚硬的部分,无法用刻刀雕琢,磨光后作品有砂的部分也会形成凸块。
相对砂而言的另一部分为肉,就是拿来雕刻的那部分寿山石,一般成份为地开石、叶腊石及高岭石,石质较软而细腻。
上佳的寿山石经常出现在围岩的周围,如有大面积的围岩的石头称为沾岩石,沾岩石一般石质都极好但体量较小,如高山晶石就几乎都是在围岩边的。
面积较小的岩石称为砂块,更细微的称为砂丁,长条状为砂线,嵌于寿山石中,属石病之一。
砂的形态随寿山石石种不同也不同,所以可以作为鉴别石种的依据之一,无砂的另当别论。
裂/格/色格裂纹在寿山石中是常见的石病,工业化的采矿方式和保养不力都可能造成裂纹,一些吃油的石头裂隙的两侧因油渗入而更透明些。
格就是裂,只是裂了之后又在矿脉中经过长时间的地质演变,缝隙中被其它物质填充,形成了有色的线条,称为色格,有的格是无缝的,但多数的格还存有裂纹。
一般色格有黄色、红色、褐色、黑色等颜色。
格裂皆是石病。
蚤白点石头肌理中有淡黄或白色细点,称蚤白点,俗称蚤母卵。
可以做为鉴别石种的依据之一。
冻石/晶石质地凝结、半透明质纯无杂、细腻的称为“冻石”;比冻石透明度更高的,肌理十分莹澈者称为“晶石”。
寿山石

高山石
石质细而微松、光而通灵
红、黄、白、灰、红色斑点、偶见金沙、单一或双色相间、多色相间
因产于寿山最高峰得名
《海的女儿》《东方朔献桃》,《太白醉酒》《指日高升》
善伯洞石
石质温腻脂润、半透明、性微坚
红如桃花、黄如蜜蜡、灰如秋梨、白如水晶、赤如鸡冠、紫如茄皮
肌理多含金沙和粉白色、色彩艳丽
《踏青》
寿山石雕刻技巧多样齐全,主要有镂雕、圆雕、透雕、薄意、浮雕、高浮雕、镶嵌活链、钮雕等
作品造型一般包含古朴、善取巧色、将中国画融入薄意雕刻、精巧华丽、精妙绝伦、雅俗共赏
荔枝冻
晶莹通透,性坚者,两石相铿锵作响
白色为多,尚有黄、红、灰及各色相间者
因石洞口曾有株野荔枝树,且石材呈白色,极似新鲜的荔枝肉而得名,肌理隐现细密萝卜纹
旗降石
石质结实、湿润、坚细、凝腻
红、黄、紫、白等两色及多色相间者常见
微透明或不透明,实有光泽,色彩丰富
《虎溪三笑》《节节高》
大红袍石
石质结实,多藏于地表深层
大红为主调,除外有橙色、黄、绿、青、蓝、紫、灰等
浑厚古雅、纹理自然、神采飘飘、七彩斑斓
坑头石
石质颇坚
白、黄、红、灰、蓝及黄白相相间
湿润可爱、纯洁灵通、透明或半透明
都成坑石
石质结实,晶莹
白、红、黄、黑、花、晶
色泽丰富、表里如一
《桃园三结义》《前程似锦》《竹报平安》《丝绸之路》
芙蓉石
石质湿润、凝脂、细腻不甚透明
红、白、黄、青、红花乐
有着“似玉而非玉”的特质,雍雅尽在其中,被称为中国的“印石三宝”(田黄、芙蓉、鸡血)
《一生忘忧》、《龙腾盛世》、《皆大欢喜》、《双龙戏珠》
寿山石分哪几类

寿山地处福州北郊山区,峰高一千多米,山中蕴藏着珍奇宝石名“寿山石”,为雕刻艺术家的珍藏。
寿山石属于石英斑岩、火山角砾岩、砂质砂岩为主。
寿山石按特性主要分为山坑、水坑、田坑。
山坑石来源于寿山、月洋两地区十多公里范围内的寿山诸峰,石色艳丽缤纷。
山坑,是穿山凿洞,随山脉流向而采掘。
石之名称,往往因地名、山名而定坑名。
水坑,寿山溪一带,产石有水晶洞、坑头洞、溪中洞等。
水坑石为寿山石中的一大类,离寿山村东南面约两公里有一矿床,由于矿床位于“坑头占”山麓,是寿山溪的发源地,矿脉垂直倾斜,洞深如井,凿采困难,且坑洞深入溪涧底,坑底不断有地下水涌出,故名“水坑”。
凡坑头所产的石头,统称为“水坑石”,产石有水晶洞、坑头洞、溪中洞等。
田坑,数里绵长寿山溪,两旁水田下淹藏着稀宝──田黄石。
零星散落,无脉可寻,无图可索,只凭翻田搜掘,纯属偶得。
田坑石极其温润可爱,显透明半透明状,肌理现萝卜纹、颜色外重而内淡,石表时有裹黄色、灰或黑之石皮,间有红格纹。
萝卜纹、石皮与格纹是田石之特征,正所谓“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
雕工高手将纹、皮、格化为图形,自然天成,妙不可言。
田石分:黄田、白田、红田、黑田、硬田、搁溜田石及溪管独石。
总之,山坑资源最为丰富,层出不穷,石农争相采掘。
水坑蓄量虽不如山坑,然加强勘探,定有新获。
独田黄石,无固定之坑位,掘剔茫然,唯天赐机缘。
寿山石简介

寿山石简介寿山石,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被誉为“中华瑰宝”。
寿山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
寿山石的形成寿山石矿床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村周围群峦、溪野之间,西自旗山,东至连江县隔界,北起墩洋,南达月洋,约有十几公里方圆。
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腊石矿床,根据地质研究,距今 1.4亿万年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其后,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或喷发结束之后,伴有大量的酸性气、热液活动,交代分解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K、Na、Ca、Mg和Fe等杂质淋失,而残留下来的较稳定的Al、Si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脱出来的Al、Si质溶胶体,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
矿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腊石为主,其次为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少量黄铁矿。
寿山石的成分寿山石是以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为主的单矿物或多矿物非均质集合体,含少量石英、绢云母、水铝石、绿泥石、红柱石、绿帘石和黄铁矿等。
化学成分主要为:、、O等。
主要矿物化学组成:叶蜡石为[],高岭石族为[],伊利石为(KO)SiAl。
寿山石按其主要组成矿物分叶蜡石型、高岭石族型、伊利石型三种,叶蜡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高岭石族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地开石和珍珠陶石;伊利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
据地质调查资料,寿山石主要微量元素有:Sn、Mo、Pb、Zn、Cu、Cr、Ni、Co、V、Ba、Ga、Sc、Nb、Y、Be等。
其中至少有七种(Mo、Zn、Cu、Cr、Ni、Co、V)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一种(Sn)为侯选的必需微量元素。
寿山石的特征寿山石质地晶莹、凝腻、温润、通透、色彩斑斓、刚柔适中,“细、凝、腻、润、灵、透”六德齐俱;其结晶状态属隐晶质集合体,呈细粒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变余凝灰结构等。
补天遗珍“寿山石”!

补天遗珍“寿山石”!福州的民间工艺久负盛名,尤其是寿山石雕,与脱胎漆器、软木画名扬中外,被誉为“榕城三绝”。
寿山石雕,因选材于福州市北郊寿山乡的寿山石而得名。
寿山石,以其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天雕神化、意境深遂、妙境入禅,在中国石文化历史上的分量和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它是中国博大精深石文化宝库中一颗无比神奇的明珠。
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是我国独有的名贵彩石,因出产于距福州40公里的北郊寿山村而得名。
自开发以来,经过1500多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寿山石文化”,成为闽都“四大文化”之一。
原产地福州也被国家授予“寿山石文化之都”荣誉称号。
寿山石雕更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各朝代的民间传说中都有着一些动人的寿山石传奇神话故事。
“娲皇混沌补青冥,遗石瑰琦映紫庭”。
女娲炼石补天是我国最绚丽、最扣人心弦的古代神话之一。
相传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的时候,女娲驾着祥云遨游在苍穹之东,见到苍苍三山峰,泱泱寿溪水,竟打动了这位仙子之心,将补天用的斑斓彩石,飘洒在寿山的田野山恋之间。
这天上的彩石,洒在寿山溪一带,就变成了金光闪闪的石中之王——田黄石;飘洒在水涧、溪底的就化成百年稀珍的水坑石;更多的彩石飘洒在连绵不断的山岗上,便成了千年采之不绝的山坑石。
这就成了“天遣瑰宝生闽中,剖之斑斓具五彩。
”之佳话传奇故事。
关于“女娲遗石在人间”另有一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代天塌地陷,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曾经炼石补天,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细林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
寿山石田黄石传说更令人神往,因为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在整个地球上,只有寿山的水田里才会有这种珍贵宝石的存在呢?这是或许是女娲对寿山特别眷顾的结果。
二、寿山石的历史民间相传寿山石始于两汉,未有足证,现存的福建省博物馆,由福州闽江南岸桃花山南朝墓葬出土的老岭石“卧猪”(圆雕)刻工简朴,形态逼真,证明远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寿山石雕就已问世。
科普寿山石

科普寿山石寿山石因主要产于福州北郊 30 余千米的寿山而得名。
相传女娲补天余彩石,途经寿山、芙蓉、九峰三山,见这里的山苍郁滴翠、水故滟清澈,激动之余,遂将补天余石尽撒在这山山水水之间,于是便有了闻名遐迩的寿山石。
寿山石印章历史文献记载和宋墓出土的寿山石俑证实了寿山石的开采至少有1500 年以上的历史。
南宋时,寿山石矿已大规模开采,经元、明、清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寿山石雕刻生产行业。
寿山石质地晶莹、凝脂如玉、色彩斑斓,享有“细、结、温、润、凝、腻”六德之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
以寿山石制作的印玺在古代就是权力的象征,明清时期的帝、后对寿山石情有独钟,使用寿山石制作印玺,其中田黄自古就有“石中之王”的美誉,寓有“福寿田丰”之意,乃石中极品,乾隆皇帝的田黄“三链章”更是无价之宝。
伴随寿山石的不断开采,寿山石雕艺术的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明清开始文人雅士的介入,寿山石雕融合历史、文学、书画艺术,吸收了佛、道、儒诸家思想,蕴涵着博大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寿山石文化。
一、寿山石的基本性质(一) 寿山石的矿物组成寿山石(Larderite)的主要矿物为迪开石、叶蜡石、高岭石、伊利石、珍珠陶土,次要矿物有石英、黄铁矿、硬水铝石、红柱石、绿帘石、绢云母等。
寿山石的矿物组成多样化,所以在印石中寿山石的品种最为繁多。
寿山石的质地与其矿物成分有一定的关系。
当寿山石完全由迪开石组成时,呈无色或白色,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当寿山石完全由叶蜡石组成时,呈白色、淡青色或浅米白色,质地温润、蜡质感很强,当寿山石主要由伊利石组成时,石性不稳定,易脆裂,工艺价值变低;当寿山石中含微晶质石英时,硬度增高,光泽增强,倘若含变余石英斑晶、黄铁矿或红柱石颗粒时,由于它们的硬度远远高于黏土矿物的硬度,不利于雕琢,工艺上称之为“砂钉”,它们的含量越多,工艺价值越低。
(二) 寿山石的化学成分寿山石主要化学成分有:SiO2,A12O3、FeO、Fe2O3 、TiO2,还有少量 CaO、MgO、K2ONa2O,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 Mo、Zn、Cu、Cr、Ni、Co、V、Sn、Pb、Sc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寿山石分布及其特点
欧阳恒【摘要】寿山石因产自福州寿山而得名,开采历史悠久。
寿山石一般分田坑石、
水坑石、山坑石,因品种与产出地域不同,矿物成分也存在差异,保养方法也有区别。
【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0(031)004
【总页数】5
【关键词】寿山石;分布特点;观赏石
0 引言
“寿山石”系专指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的寿山村及其周边山峦、田野所开采、挖掘的可供雕刻艺术的矿石,因产地而得名[1] 。
寿山石属于观赏石中的文房石,是一种特殊的工艺性矿产资源,有别于在寿山矿区产出的工业叶腊石。
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宝石、彩石”分类,寿山石属“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
寿山石色彩斑斓瑰丽,质地通灵温润,开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深受国
人和海外侨胞所喜爱,在国石候选中位居榜首。
寿山石中的田黄石、芙蓉石与昌化的鸡血石被国人誉为“印石三宝”。
1 寿山石分类及其分布
寿山石矿脉是 1.35 亿~ 1.5 亿年前晚侏罗纪火山地质运动的产物。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9 年)毛奇龄书写的《后观石录》中第一次提出了“田坑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的寿山石分类方法。
这也是目前在寿山石行业内首肯的分类方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