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
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规,因此高职学生的休闲质量和品位偏低。
2、应试教育下的休闲方式单调,休闲技能低下虽然现代教育倡导素质教育,我国应试教育的外壳,导致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求生活的意义。
学生们记得要上课、要考试、要实习、要竞赛,要去听各类学术讲座,却唯独忘记抽点空闲去思考、去发展兴趣、去寻求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成长。
鉴于各种客观原因,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休闲教育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仍处于"拓荒"阶段,对学生休闲能力、技能的培训,远远不足以让学生重视自己的休闲生活,基本的休闲技能和素质缺乏,只局限在学习范围之内。
当前学生头脑中的所谓的"休闲"的全部内容及生活几乎都离不了单一的主题和形式———学习。
这也与当前组织指导休闲教育不够有着较大的关联,以致他们的休闲生活,随心所欲,缺乏安排,带有明显的偶然性和随意性。
闲暇时间增加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使休闲时间的利用价值最大化?人们在寻求一种如何休闲的方法!而休闲教育就是教人从小就学会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学会欣赏生命和生活、学会各种形式的查、学会对价值的判断、学会选择和规避问题的方法、学会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各种技能。
开设休闲有关课程,培养正确的休闲理念和休闲观,加强休闲的意识,提高休闲质量和休闲技能,培养专业的休闲教育人才,将休闲教育作为高职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片面的把休闲与学习对立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休闲质量和档次。
■参考文献[1]马惠娣.闲暇时间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06)[2]赵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职生休闲现状分析与休闲教育思考[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赵侠刘玉娟.通识教育视阈下大学生休闲教育[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张芳芳贺志波.培育大学生的科学休闲观[J]潍坊学院学报2012.(2)1.引言语言的模糊性和精确性互为条件依存在语言系统中。
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安徽文学2018年1期总第414期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许敏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模糊限制语广泛运用于言语交际中,是交际者常用的交际手段。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模糊限制语是教师常用的语用策略和手段。
本文拟以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话语为语料,分析教师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希望该研究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模糊限制语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教学。
关键词院大学英语教学模糊限制语教师话语语用功能作者简介:许敏(1982-),女,河南焦作人,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一、前言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存在大量的模糊限制语。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模糊限制语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教师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研究却相对较少。
其实,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交际性质的活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或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经常用模糊限制语作为语用策略和手段,以促进教学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及分类模糊限制语(hedges)的概念是由美国语言学教授koff 在他的论文《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中提出的。
根据Lakeoff 的定义,模糊限制语就是指一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1]。
自从该概念提出以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何自然从语用的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根据模糊限制语是否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的特点,他将其划分为变动型和缓和型两大类[2]。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2]。
前者指对话语的真实程度做出变动的模糊限制语,如:sort of;kind of;more or less;relatively 等。
后者是指一些限制变动范围的模糊词语,如:about;or so;approximately 等。
模糊限制语;商务谈判;语用功能

模糊限制语什么是模糊限制语模糊限制语是指在商务谈判中使用的一种技巧,通过使用模糊的措辞和表达方式,来达到某种目的,如推迟决策、避免承诺或降低风险等。
模糊限制语可以帮助双方在谈判过程中保持灵活性,并给予双方更多时间和空间来考虑和调整自己的立场。
模糊限制语的应用场景推迟决策在商务谈判中,有时候双方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考虑各种因素,以便做出最好的决策。
这时候可以使用模糊限制语来推迟决策的时间点。
例如:•“我们需要进一步评估市场情况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我们需要与内部团队商讨后才能给出明确答复。
”避免承诺在商务谈判中,有时候双方可能不愿意或不能立即作出明确的承诺。
这时候可以使用模糊限制语来避免承诺。
例如:•“我们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并尽快给予回复。
”•“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后才能做出决定。
”降低风险在商务谈判中,有时候双方可能担心承担过大的风险,这时候可以使用模糊限制语来降低风险。
例如:•“我们可以在合同中加入某些灵活条款,以便双方在需要时进行调整。
”•“我们可以先进行小规模试点,以便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
”模糊限制语的注意事项明确表达意图尽管模糊限制语是为了保持灵活性和避免过早做出决策,但在使用模糊限制语时也要确保对方能够理解您的意图,并不会产生误解。
因此,在使用模糊限制语之前,要先明确自己的意图,并选择合适的措辞。
避免过度使用虽然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谈判中有其作用,但过度使用可能会给对方带来不确定感,并可能影响谈判进展。
因此,在使用模糊限制语时要适度,避免过度使用。
灵活应对模糊限制语可以帮助保持灵活性,但在实际谈判中,可能会遇到对方对模糊限制语的反应。
因此,要根据对方的反应进行灵活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策。
商务谈判商务谈判是指在商业环境中进行的双方或多方之间的交流和协商,旨在达成一项共同利益或达成共识。
商务谈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确定目标、收集信息、分析对手、制定策略等。
2.开场阶段:相互介绍、确认议程、设定规则等。
模糊限制语在中美双方发言人话语中的应用分析

模糊限制语在中美双方发言人话语中的应用分析王 丽(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3摘 要:以中美两国政府例行记者招待会中发言人话语的英文文本为研究素材,就中美两国发言人使用模糊限制语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对比分析,主要有以下发现:共同点是双方均倾向于使用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且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占比例较大;不同点是美国发言人使用模糊限制语频率高,且种类繁多,而中方特点为模糊限制语使用频率低种类单一,并以情态助动词为主。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发言人话语;对比分析doi :10.3969/j .iss n.1000-5757.2010.04.081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5757(2010)04200812031导言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属性,对于人类来说,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和主观世界的模糊性决定了思维和语言的模糊性。
考虑到国家利益及政治环境的局限,例行记者招待会讲究语言技巧和言语措辞,发言人为保证自己话语的有效性,并能稳妥、严谨、灵活、礼貌地回答记者,常常故意使用一些含糊其辞的言语。
“作为外交辞令的一种策略手段和言语技巧,恰当运用模糊表达,至少能起到以下几种修辞和交际功能:准确灵活,表达严密;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加大信息,增强语气;掩盖不足,摆脱困境;形象类比,表达生动;填补中断,延续话语”[1]。
回顾国内外学者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发现近几年研究的主流是书面语,且主要集中在对科技文体或科技论文摘要中的模糊限制语的研究。
笔者认为,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采取不同的模糊限制策略来回避记者提出的具有政治性或外交性挑战的问题,而且这种差别在中西两种文化下对比会更加明显。
本文选取中国外交部英文网站及美国国务院共15篇例行记者招待会的英文文本,统计分析模糊限制语在中美两国例行记者招待会语篇中的使用频率及分布特征,拟对中美例行记者招待会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异同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发现英语为母语的发话者使用模糊限制语的特点,为在英语环境中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提供建议,从而指导我们在不同的外交场合有意识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将这种语用现象转化为一种策略。
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

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的运用与价值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两位老朋友在公园的长椅上聊天。
其中一位问:“大家最近怎么样?”另一位回答:“还好,谢谢关心。
大家呢?”这样的对话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交际的智慧。
本文将探讨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的运用与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日常交流中的各种情况。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交际、语言表达、准确性、灵活性在交际中,我们常常需要表达一些比较模糊或不确定的信息,这就涉及到了模糊限制语的运用。
模糊限制语指的是在语言表达中,为了确保交流的顺利进行而采用的一些不确定、不具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模糊限制语主要分为两类:直接和间接。
直接模糊限制语包括“大概”、“也许”、“似乎”等,传达了一种不确定的信息。
而间接模糊限制语则通过语境、语调、身体语言等方式暗示出信息的模糊性,如“这个事情有点复杂,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
在交际中,使用模糊限制语有诸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避免过于绝对或武断的言论,降低交际风险。
其次,模糊限制语使语言表达更加灵活,有助于化解尴尬局面或避免陷入被动。
最后,合理运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以便于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模糊限制语的运用。
小张和小李约好周末去爬山,但小张临时有事不能前来。
他给小李发了一条短信:“对不起啊,我可能去不了了,有急事需要处理。
你跟其他人一起去吧,别因为我耽误了大家的计划。
”小李收到短信后,回复:“没关系,工作要紧。
我们可以下次再约。
”在这个案例中,小张和小李都运用了模糊限制语。
小张用“可能去不了”来暗示他不能确定是否能参加活动,小李用“下次再约”来表示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计划。
双方的模糊限制语体现了对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使得这次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相比之下,如果不使用模糊限制语,小张和小李的交流可能会变得十分尴尬。
例如,小张直接说“我有急事要处理,不去了”,会让小李感到不舒服,好像他们为了爬山而安排的计划一点也不重要。
大学英语教学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一、引言模糊限制语(Hedges)是...

大学英语教学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一、引言模糊限制语(Hedges)是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交际中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不仅不会影响我们对话语的理解,反而能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目的。
因此,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模糊限制语进行研究,分析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语用功能,颇有意义。
二、模糊限制语及其功能1972年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GeorgeLakoff)在《语义标准和概念逻辑的研究》(AstudyinMeaningCriteriaandtheLogicofFuzzyConcepts)中提出了模糊限制语的概念,将模糊限制语定义为一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我国最早的模糊限制语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伍铁平在《模糊限制语初探》中简单介绍了模糊限制语及其分类和语用功能,之后其他学者也认识到了世界中存在的各种模糊现象。
在某种程度上,模糊限制语表面上的模糊却显示了语言的客观性和严谨性,从而提高语言的可信度。
模糊限制语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委婉礼貌、客观得体、灵活有效,人们并不总是直接表述,而是通过言外之意来达到此效果。
这与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美国哲学家Grice总结指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保证交际顺利进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交际双方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共(二)营造轻松课堂同遵守一些原则,这即是合作原则。
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有时会使英语教学涉及人际间的互动,也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教用模糊限制语,表面上看似乎没有遵守这些准则,实际上,说话人学中,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改善师生间的语言表达,有利于活跃违背了其中的一个准则恰恰是为了更好地遵守另一个准则。
课堂气氛和英语教学的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武断或争锋礼貌原则是英国学者利奇(Leech),在格赖斯(Grice)提出相对的情绪,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就可以使得话语缓和、得体,考虑的合作原则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并将这一原则划为六条准则:策到受话人的情绪和感受,其效果会大不相同。
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的开题报告

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技英语中含有模糊限制语的文章越来越普遍。
模糊限制语是指文章中出现的可以模糊解释的词语或短语,如“几乎”、“相对较高”、“有时候”等。
这些词语或短语既不是绝对的限制条件,也不是完全的自由,而是一种模糊的约束关系。
研究发现,模糊限制语常常被用于科技英语中的实验结果描述、数据分析和结论表达中,这对科技人员进行科研工作和技术交流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特点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本文将以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用特点和运用规律,旨在:1. 分析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引用情况及类型特征,探究其在科技英语中的语用功能和意义。
2. 探讨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规范,制定一套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准则,提高科技人员写作水平。
3. 调查科技人员对于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情况和理解程度,为科技工作者在技术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模糊限制语提供帮助。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探究,主要包括:1. 文本分析法。
通过搜集大量的科技英语文献,分析其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和语义特点,挖掘其隐含的意义和功能。
2.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科技人员对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和理解程度,了解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提高科技人员写作水平提供参考。
3. 语料库分析法。
通过建立科技英语语料库,对其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其使用规律和运用特点。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1. 分析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和意义,增进人们对于其使用的认识和理解。
2. 制定一套科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准则,提高科技人员写作水平和技术交流效率。
3. 为科技人员在技术交流中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模糊限制语提供帮助,促进科技领域的发展。
英、汉、日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共性视角

Jhsn 18 ) 认 知 的角 度 , 自然 ( 98 从 语 用 的 ono (9 0 从 何 18 )
语 的一种运作策略。 国内外语 言学者 对模糊 限制语 做 了大量 的研 究 , 也得出了很多成果 。如 Lkf 17 ) 模糊逻辑 的角 ao (9 2 从
度 ,c ir & C a n l 话 语 分 析 的 角 度 , a o & S hf i fn hne 从 L kf
者根据实际情况对 原来话 语意义作 某种 程度 的修正 , 或者给原话定 出一 个变 动范 围。在 言语交 际 中, 用 使 此类模糊 限制语可 以避免说 话武 断 , .
英、 、 汉 日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 : 共性视角
口 张 勇
( 州师范 大学 外 国语 学院 , 州 贵 阳 500 ) 贵 1 贵 50 1
摘 要: 模糊限制语 和模 糊限制是 一种 常见的语 言现 象, 普遍地存 在 于英 、 、 汉 日语 中。在 交 际中, 用模 糊 限制语进行 使
中所 反 映 出 的 共 同 语 用 特 征 和 语 用 功 能 , 而 为 语 言 从
Zd h 17 ) ae ( 9 2 指出 , 现实世 界中所遇到 的大部分类
别 是 模 糊 的 , 些 只 是 稍 微 模 糊 , 些 则 是 显 著 模 有 有 糊 l 。 反 映在 人 类 语 言 中 , 多 词 语 所 表 达 的概 念 都 1 J 很 不 是 具 备 明确 外 延 的概 念 。模 糊 性 是 自然 语 言 的 基 本 属 性 之 一 。在 一 些 不 能 、 必 、 愿 意 精 确 的 言语 环 境 不 不 中, 如果 一 味采 用 定 性 、 量 的 词 句 来 表 达 , 往 不 能 定 往 满 足交 际 的需 要 , 会 使 语 言 变 得枯 燥 乏 味 , 去 语 言 还 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摘要: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的使用中。
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类模糊限制语,然后试图就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分别从会话含义,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等视角进行语用分析。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语用;会话含义;合作原则;礼貌原则1.引言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A.Zadeh) 创立了著名的模糊集合论(Fuzzy Sets Theory),一举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排中律,对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模糊语言学就是模糊集合论与现代语言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运用模糊集合论与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语言的模糊性。
(吴世雄,2001:7)人类语言学和认知的模糊性是任何科学理论所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学科的范围。
在现今的欧美学术界,模糊语言研究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甚至是认知哲学和认知科学的重要组成,模糊语言在中国起步于70年代末,伍铁平教授被公认为中国模糊语言的开拓者,他的“模糊语言初探”和“模糊语言再探”(分别刊在《外国语》1979年第4期和1980年第5期)是国内最早运用扎德的模糊理论来研究语言模糊性的论文。
(吴世雄,2002,4:435-36)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它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之中。
语言的含糊只有从语用角度去分析才有意义,语用含糊是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讨论语言的不确定性,言语交际中语言含糊的研究包括那些看似词汇,实际上是话语的“模糊限制语”,以及其他以为只是“语义模糊”而实际上是语用含糊的现象。
(何自然,2000.1:7)2.模糊限制语(Hedges)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家族中的一员最早由George Lakoff提出,Lakoff( 1972:195)认为模糊限制语就是一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y)。
由于研究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也各不相同。
E. F. Prince(1982)等从语用学的角度把模糊限制语分为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和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两大类。
2.1缓和型模糊限制语(Shields)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是不影响话题的真值条件,即不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说话者本人或他人就话题内容做主观猜度而使其肯定语气趋向缓和的词语,这类模糊限制词又可分为以下两种:2.1.1直接缓和语(Plausibility Shields)直接缓和语指说话者本人就话题内容作直接猜测或持有猜疑的态度。
包括:I think, I suppose, I am afraid, I wonder, as far as I can tell, hard to say, seem, probably等等。
例如:1) And I think we can probably just finish the work before evening…As far as I can tell you right now, we can start at once.2) I was afraid that I can not be here tomorrow.2.1.2间接缓和语(Attribution Shields )间接缓和语不表示说话者本人的直接推测或猜疑,而是引用第三者的看法间接地表达说话者对话题的态度,这类限制语包括:It’s said that…, as is well known, the possibility would be…, someone says that…, according to sb等等。
例如:3) According to Dr. Smith, there was a dramatic response after medication.2.2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pproximators)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就话题的真实程度和涉及范围对话题内容做出修正,即可以改变话语结构原意,或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的话语意义作某种程度的修正,或者给原话题定出一个变动范围。
这类模糊限制语也可分为以下两种:2.2.1程度变动语(Adaptors)程度变动语是表示话语的真实程度变动的模糊限制语,可以把一些接近正确,但又不敢肯定完全正确的话语说得得体一些,与实际情况更加接近,从而避免过于武断。
这类限制语包括:kind of, sort of, a little bit, some, somewhat, almost, to some extent, more or less, quite, really, entirely等等,例如:4) A: What about his ears? Is he still draining fluid?B: Uh, It is more just sort of crusted than …uh not…really draining.2.2.2范围变动语(Rounders)范围变动语是指限制变动范围的模糊修饰语,这类限制语包括:about, around, approximately, roughly, essentially, over something between X and Y等等,例如:5) The building is about something between fifty and sixty meters high.3.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它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之中,没有模糊性的语言是没有生气的死的语言。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中最普通、最典型的模糊语言,它与语用学中的会话含意理论、合作理论、礼貌原则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3.1模糊限制语与会话会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美国哲学家格莱斯(H.P.Grice)认为经由语用推理而得到的会话含义具有一些自身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可撤销性(Cancellability)或可废弃性(Defeasibility)(Levinson,1983:119)。
这一特点指的是在一定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语境中,一句句子原来所具有的会话含义可能会消失。
如:He is sure to pass the exam, if he studies harder. 模糊限制语具有与该例句中if分句同样的功能,可以取消或者削弱原话语的会话含义。
试比较:5) This big house is owned by an unborn baby.This big house is owned by an unborn baby, in a sense.6) I want the black horse to win the race.I kind of want the black horse to win the race.7) You’re the cream in my coffee.You’re the cream in my coffee, but I’m afraid I don’t quite like cream in my coffee.3.2模糊限制语与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格莱斯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相互合作的,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言语双方存在着一种默契,共同遵守合作原则。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具体表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Grice 1975:45)查奈尔(Channell,2000:33)认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与模糊语言有关。
一方面人们可以遵守合作原则,运用模糊表达以达到交际目的。
例如:为了避免所提供的信息被证明不准确,人们可以遵循质量准则而使用以下模糊表达:8) The exporting tradition came to a sudden and in the early 1970s.9) The records, though far from complete, showed that about 61 people died on the block.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有意违反合作原则,以产生特定的语用效果,如:10) A: Do you know how old she is?B: She’s about 29 years old.11)[Paper reporting informant work at a linguistic conference.]We’ve got about five or six of them but I’m only going to talk about three of them today.例10)中B有意违反质量准则而用了模糊语言。
因为女人一般都不喜欢他人说她已有三十多岁了。
例11)中的发言者有意违反质量准则而没有提供准确的人数,其目的是为了使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他要谈到的这三个人上。
3.3模糊限制语与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指出发话人应该遵循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和同情等六条准则。
归根到底就是:发话人尽可能使“自身受惠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使他人受损最小”。
日常的言语交际中有些言语行为具有固有的威胁面子(Face threatening)的性质。
礼貌原则要求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遵守以上原则以保全面子(Face saving)(何兆熊,2000:218-226)。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便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这样既能给对方留点面子,又能给自己挣点面子,以免带来难堪的局面或者使关系恶化。
如12)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do me a favor.13) I am afraid I can not help.14) Your coat was a little bit dirty.15) Wait here for a while, please.总之,模糊语言大量存在于自然语言的使用中,只有掌握了模糊语言,才能自如的运用语言。
正如伍铁平先生所说,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模糊词语,便没有人类的自然语言。
有时一个模糊的认识比一个精确的认识更有可能是真实的。
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已从哲学、逻辑、语义学领域转向了从语用和篇章角度进行研究。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已成为语言使用的一部分,是交际技巧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