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母体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研究进展

母体血浆中游离胎儿DNA研究进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司法鉴定所 收稿 日 : 0 —9 4 修 回日期 : 0 —51 期 2 70 — 0 0 2 80 — 0 2
D A含量的 2 .倍 。 N 1 2 研究发现, 受孕后第 3 天即可 l
检测 出游 离胎 儿 D A N 。 E
母 血浆 中游离胎儿 D A的含量随着个体的差 N 别及妊娠周不同而不 同。 o L 等报道妊娠 1— 7 1 周妊 1

层细胞 、 巴细胞 、 淋 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等 。②胎 儿 发育 过程 中胎儿 自身 的细胞 凋 亡所 释放 出的 D A经胎盘进入母体血浆中。 N 有研究使用荧光原位
杂 交 (IH)对 胎 儿有 核 红细 胞 进行 凋 亡 检测 , FS 有
母体外 周血 中游 离胎儿 D A的发现 N
4 %细胞有凋亡现象[。③在胎儿 的母体和胎儿界 2 z - 面存在着 “ 新陈代谢 ” ,胎儿细胞不断破裂 ,胎儿 D A通过胎盘不断地直接通过胎盘屏障释放到母 N 体血浆中。 新 近 Abr 等 [ l r 3 ey ] 通过对母体血浆 中游离胎儿
D A含 量 以及 滋养 层细 胞 中胎 儿 D A含 量 进行 检 N N
国际生殖健康/t  ̄ 划生育杂志 20 年 l 月第 2 卷第 6 Jn R po H a h a a, o.0 8V 1 7 N . - . - 08 1 7 期 t er e / mP n N v 20 , o 2 , o 6 I d h F l .
・6 ・ 3 1
综 述
生 殖健 康 与疾 病
母体血浆 中游 离胎儿 D A研 究进展 N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检验 中・(10 9 高慧双综述 苏恩本 20 2 ) 审校
摘 要 母血浆 中游离胎儿 D A是无创伤性产前诊 断中胎儿信息的主要来 源之一 。 N 近年对游离胎儿 D A的来 N

孕妇外周血液中胎儿红细胞的研究进展

孕妇外周血液中胎儿红细胞的研究进展
Abstract:Itisbelievedthatthemainreasonoftheappearanceoffetalredbloodcellsinmaternalperipheral bloodcirculationisthepressuredifferencebetweenumbilicalarteryandvillusspace.Ifthechorionicbarrier isdamaged,thebloodofthefetuswillpassthroughthechorionicspace,enterthematernalbody,andfinally appearinthematernalperipheralbloodcirculation.Ingeneral,asmallamountoffetalredbloodcellsmay appearinthematernalperipheralbloodcirculation,whichisanormalcondition,andthereisnoobvious adversereactionbetweenthefetusandthematernalbody.However,whenthebloodvolumeofthefetus enteringthematernalbodyexceedsacertainthreshold,itwillleadtothetransfusionsyndromeofthemother andcauseaseriousclinicalsyndrome.Thisarticlemainlyanalyzesandsummarizesthesourceoffetalred bloodcells,theexistingdetectionmethods,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fetalmotherbloodtransfusion syndrome,alsothecorrelationwithneonatalanemia,thevalueinprenataldiagnosis,andthepredictionof preeclampsia,sotoprovidetheknowledgebasisforthe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 Keywords:Fetalerythrocyte; HbF; Fetomateralhemorrhage; KleihauerBetketest

早孕期母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检测

早孕期母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检测

早孕期母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检测
于萍;刘沂训;周宁
【期刊名称】《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年(卷),期】1999(7)3
【摘要】自行设计引物并建立早孕妇女外周血中胎儿细胞检测的巢式PCR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两对引物位于Y染色体ZPY基因保守区内,扩增产物分别是354bp和307bp,该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应用该引物对31例614周的早孕妇女连续采血基因扩增,19例妊娠男性胎儿妇女外周血中孕6周即有胎儿细胞检出1/19(53%),ZPY基因检出率随孕周增加而增高,而到孕12周则达到18/19(947%),总有效率可达968%。

提示该方法检测胎儿细胞DNA是可行的、且胎儿细胞最早进入母血循环的时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利用母血中胎儿细胞进行产前诊断的最佳采血时间以孕12周以后为宜,并应注意假阳性结果的判断。

【总页数】2页(P49-50)
【关键词】PCR;产前检查;DNA;胎儿细胞
【作者】于萍;刘沂训;周宁
【作者单位】山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济南军区总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5
【相关文献】
1.母血循环胎儿DNA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J], 刘娜;景茹草;吕晓莉
2.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产前诊断早中孕期胎儿宫内巨细胞病毒感染 [J], 覃靖;陈荔丽
3.母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研究进展 [J], 邵方怡;孔桂英
4.母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研究进展 [J], 阳豫
5.母血循环中胎儿细胞出现频率及其孕期的影响 [J], 李智; 夏铁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研究进展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16 0
国外 医 学 妇 幼 保 健 分 册 20 02年 第 1 第 3期 3卷
非侵 入 性产 前 诊 断研 究 进 展
武 汉 大 学 医学 院(3 0 1 赫梅德 ( r e e 综 述 407 ) D .H m dM)
武 汉 大 学 中南 医院妇 产 ̄ (30 1 张 元珍  ̄ 407 ) -
中图 分 类 号 :74 1 R 1.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2 1 (02 0—160 10 —54 20 )30 0—2 -
产 前 诊 断 胎 儿 的 遗 传 病 在 产 科 和 医 学 遗 传 学 的 实 践 中 具
儿 白细胞进行产 前诊 断误诊 率较高 。同 白细胞 相 比 , 儿有 胎
1 周 超 过 150 p 7 0 b 。使 用 母 体 血 中的 胎 儿 D A行 产 前 诊 断 N
优 越 性 在 于 : 提 取 D A方 法 较 细 胞 富 集 操作 简 便 且 快 ; ① N ② 据 报 道 多 数 妇 女 产 后 2小 时 胎 儿 D A不 能 被 测 出 , 儿 D A N 胎 N
血 中存在 眙儿细胞 不容 质疑 。母 体 血液 中胎 儿细胞极 少 , 一
般 在 孕 早 期 胎 儿 细 胞 与母 体 细 胞 比例 在 115孕 后期 比例 为 :0 、 114 C :0 。P R扩 增 胎 儿 D A序 列 技 术 证 实 胎 儿 细 胞 母 体 细 胞 N
比例 只 有 118 :00 R di e —d —Ab :0 ~1 50 . or uz e la等 证 明 随 着 g
李 家福 审校
摘要 : 本文概 述以母体外周血行产前诊 断的 最近研 究状况 , 描述母体外周血 中的胎儿细胞与胎儿

胎母

胎母

・632・生堡翅芒社盘圭;嫂!生!旦筮!!鲞筮!翅堡!也』Q!!丝亟塑!!:△!耻!!!鲤!:y丛鱼:盟垒§胎母输血综合征对围产儿影响的研究进展赵友萍黄醒华胎母输血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产科疾病,即胎儿红细胞由胎盘绒毛间隙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胎儿不同程度的失血及母体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一组症候群,也是胎儿非免疫性水肿的主要病因之一。

1954年由Chow首次报道,其后,相继有文献报道,但至今无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成果。

由于本病发病隐蔽,在多数情况下不易做出早期诊断,故一旦发生,围产儿死亡率较高。

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该病引起的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本文对胎母输血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等综述如下。

一、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1954年chow首先报道了大量的胎母输血可引起新生儿严重贫血。

其后,又相继有胎母输血导致围产儿死亡的报道。

胎儿血液漏出可以发生在绒毛形成后妊娠期的任何阶段或分娩时。

93%的胎母输血综合征患者其失血量<O.5IIIl,约0.3%的患者其失血量>30IIll…。

胎母输血综合征患者中的大量胎母输血的定义尚不够明确。

一些作者认为,胎儿从胎盘流失到母体的血量为150IIll即为大量胎母输血;但也有作者认为,漏失血量超过80IIll即可定义为大量胎母输血。

胎母输血综合征患者的围产期胎儿死亡率为33%一50%【2J,而发生率为O.1%一0.3%¨1。

胎母输血综合征病因不清,目前认为是脐动脉和绒毛间隙存在压力差,胎儿代谢产物可进入母体。

因此,胎儿血细胞也可循此途径,特别是绒毛有破损时,血细胞可直接进入到绒毛间隙的母血中。

胎母输血综合征的发生常与产前出血(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Hj、剖宫产、人工剥离胎盘、子痫前期、母体创伤、外转胎位术、脐带穿刺、羊膜腔穿刺、脐静脉血栓及绒毛膜血管瘤等”1有关,82%的患者原因不明№J,可发生于妊娠各个时期,多发生于产前及产时。

二、临床表现胎母输血综合征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准。

胎母输血综合征检测方法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胎母输血综合征检测方法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胎母输血综合征检测方法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国美;杨佶军;刘铁梅
【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
【年(卷),期】2024(26)3
【摘要】胎母输血综合征(fetomaternal hemorrhage,FMH)是指分娩前或分娩过程中,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母亲产生针对胎儿红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结合红细胞表面抗原使胎儿红细胞发生不同程度溶血的一系列反应。

准确定量胎母出血的量对预防包括新生儿溶血病在内的新生儿出生缺陷至关重要。

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分析了FMH的新型和传统检测方法,阐明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同时对FMH和各种围产期胎儿临床疾病的相关性作出了简要概述,为胎母输血综合征检测技术的标准规范化以及进一步预防诊治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总页数】7页(P426-432)
【作者】王国美;杨佶军;刘铁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
【相关文献】
1.宫内感染与胎母输血综合征及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2.胎母输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3.联合检测母血HbF、AFP值在预测胎母输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4.胎母输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母胎免疫耐受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母胎免疫耐受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母胎免疫耐受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2-11-21T15:03:53.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孙岩1 赵静2 张佰玲3[导读] 从免疫学角度看,胎儿具有一般基因来自父方,对母体无疑为一种同种异体移植物,理应受到母体免疫排斥。

孙岩1 赵静2 张佰玲3(1山东省即墨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山东即墨266200)(2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山东即墨266200)(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胎儿携带二分之一父方基因和二分之一母方基因在母体宫内,可视为移入母体内的半异体移植物,但成功妊娠的胎儿却不被母体排斥,这是由于妊娠期的母体存在免疫耐受。

其中胎盘的滋养层和底蜕膜上有许多免疫因子可使胎儿得以逃避母体的免疫攻击:胎盘自身的机械性屏障作用也起重要作用,HLA-G,E可抑制妊娠时T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

【关键词】胎盘妊娠母胎免疫免疫耐受【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096-011 母胎免疫耐受机理的研究概况从免疫学角度看,胎儿具有一般基因来自父方,对母体无疑为一种同种异体移植物,理应受到母体免疫排斥。

然而事实上,胎儿并不被母体排斥,而是产生免疫耐受。

这一明显与移植排斥反应相矛盾的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并提出许多学说。

包括:妊娠母体免疫功能低下;子宫为免疫赦免器官;胎盘无抗原性等。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孕期母体免疫细胞计数及功能均无异常,免疫应答力完整;子宫对异体的其他组织如皮肤等仍产生排斥反应,且胚胎不仅在子宫内而在宫外也同样能存活,如腹腔妊娠;在小鼠孕体移植实验中,将胚胎与胎盘组织分别植入预先对父亲品系组织抗原致敏的母体内,结果胚胎迅速遭到排斥,而胎盘滋养组织生长良好。

由于胎盘滋养层是母胎直接接触的界面,且具有不被母体免疫系统排斥的特点,一直视为研究的热点。

认为滋养层具有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攻击的作用。

胎母输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胎母输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胎母输血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杨玉芳;叶红;罗飞;惠燕;朱文静【摘要】胎母输血综合征(FMH)是产科比较少见的严重并发症,由于起病隐匿、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较困难,但可引起胎儿贫血、水肿、围产儿死亡等严重的不良后果.现病因、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胎盘绒毛间隙的局部压力差、感染等相关.临床关于FMH胎盘病理学的研究较少,FMH的胎盘病理检查发现其中绒毛发育不良、不成熟,绒毛血管和间质中有核红细胞(nRBCs),胎盘颜色苍白,间质性血栓(IVT)形成与FMH有较显著关系,目前还没有特异性胎盘病理特征,但结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FMH的诊断,便于及时对新生儿行有效的相关治疗,改善新生儿预后.【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8(029)021【总页数】3页(P3100-3102)【关键词】胎母输血综合征;病因;胎盘病理生理【作者】杨玉芳;叶红;罗飞;惠燕;朱文静【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宜昌443000;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宜昌 443000;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宜昌 443000;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宜昌 443000;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宜昌 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2.8胎母输血是指胎儿血液进入到母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一种生理现象,发生在50%~70%的妊娠中,在妊娠期或分娩时都有可能发生,通常母体血液循环中可见少量的胎儿血红细胞(RBC),而并没有产生明显的胎儿和母体不良影响。

但是当胎儿失血量超过一定阈值时,胎儿的大量血液进入母体内就会引起严重的临床症候群即为胎母输血综合征(fetomaternal hemorrhage syndrome,FMH)。

现有不少病例报道,临床医生对FMH的认识增加,且关于FMH的研究越来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血循环中胎儿细胞的研究进展
摘要: 已经证明早在妊娠5周母血循环中就可监测出胎儿细胞,分离、纯化这些细胞可用于早期胎儿遗传学诊断。

常用的胎儿细胞类型为滋养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目前从母血中分离、纯化胎儿细胞在技术和临床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作为一种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其有着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目前,获取胎儿细胞进行产前诊断的方法主要有羊膜腔穿刺、绒毛活检和脐血管穿刺。

这些手段对胎儿有一定的风险,有可能造成流产。

从母血中成功分离出胎儿细胞预示着只需通过简单的静脉穿刺途径即可获得胎儿DNA来源。

如果这些细胞的确来自胎儿,临床应用将包括早期诊断胎儿染色体或基因异常。

一、分娩后胎儿细胞在母血中持续存在的时间
了解分娩后胎儿细胞在母血中持续时间非常重要,因为此次妊娠诊断结果有可能源自前次妊娠的胎儿细胞,得出错误的结论。

早在前就有证实分娩男性胎儿后1~母血中仍能检测出男性淋巴细胞。

近年由于新方法的出现,发现妊娠结束后胎儿细胞能长期存留于母血。

最近一项研究采用敏感的流式分选纯化技术,在娩后长达的母血中检测到胎儿细胞。

这些细胞几乎均为一种特异性细胞类型,表达分化抗原CD34和CD38,故被认为属于淋巴样或髓样干细胞。

由于其在母血中有可能分化出免疫反应细胞,有人提出母血中持续存在的胎儿细胞与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在女性人群高于男性,且多出现于生育几年之后。

Nelson等发现,患硬皮病妇女(末次分娩男婴平均时间为18.)外周血中男性胎儿细胞含量(11.1个/16ml)较正常对照组(0.38个/16ml)显著
增高,并且母子间人白细胞抗原(HLA)-II抗原相容性增高,提示妊娠或分娩过程所造成的微嵌合性(microchimerism)可能在硬皮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二、选择作为无创性产前诊断的细胞类型
妊娠期母血中胎儿细胞类型均为分化末期的细胞,主要包括滋养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滋养细胞的优势在于它的特殊形式,容易辨认。

如果在母血中获得如此形态的滋养细胞,其胎源性不容置疑。

在正常妊娠早期,胎盘滋养细胞已广泛脱落进入母血循环,但这些细胞又几乎以同样的速度被母亲肺循环所清除。

目前分离滋养细胞遇到两个不易克服的困难:①相对缺乏针对滋养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②正常妊娠时母亲外周血滋养细胞数量不足。

但先兆子痫孕妇外周血中滋养细胞数量增多。

推测是由于胎盘缺氧,绒毛局部有坏死和脱落所致。

且有些染色体核型异常只见于胎盘细胞,而胎儿体细胞核型正常。

这种局限于绒毛的嵌合性在所有绒毛活检病例中占1%。

∶1。

因此母血中有更多的胎儿红细胞可被分离。

另外,在妊娠早期红细胞的发生远早于白细胞。

有核红细胞属于分化最后阶段的细胞类型,其最终结局是丢失细胞核并丧失增殖能力。

迄今还没有人观察到有核红细胞能持续存在至下次妊娠。

但有核红细胞有可能起源自母体本身。

人们熟知常规血液学检查如血细胞计数都曾偶见过有核红细胞,现在更新更敏感实验技术已证明母亲外周血中有核红细胞来源于母体和胎儿。

在有些情况下如先兆子痫,母体循环中双向来源的有核红细胞比例均增多。

有学者从母血中分离出胎儿淋巴细胞并进行了产前诊断,但胎儿淋巴细胞发生相对较晚,孕早期胎儿淋巴细胞尚未大量生成,进入母血循环中的数目更少。

即往的胎儿淋细胞在母血
中长期存在,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因此,胎儿淋巴细胞难以用于产前诊断。

三、胎儿细胞进入母血的时间
近来随着方法学的进步,许多学者在妊娠第6周就从母血中检测Y染色体DNA。

Thomas等最早在妊娠4周加5d的母血中测出Y染色体DNA。

他们的研究对象均为体外受精孕妇,孕期时间计算精确。

所有孕妇在7周都可检测到胎儿遗传物质。

虽然没有进一步探究男性胎儿DNA的细胞类型,但在妊娠5~8周滋养细胞的可能性最大。

四、母血循环中究竟有多少胎儿细胞
人们希望知道到底有多少胎儿细胞混入母血循环。

从一些流式分选方法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是母血中胎儿细胞数量很少。

为了澄清这种结论是妊娠本身生理状态还是继发于细胞分离纯化实验过程中的细胞丢失,Bianchi等从母亲全血中测定了胎儿细胞的数量。

他们避开细胞分离步骤,抽提出全血细胞DNA,利用针对Y染色体长臂特异性序列作引物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这也是最简单的区分母亲细胞和胎儿细胞的方法,而且目前尚无一种标记能区别开女性胎儿细胞和母体细胞。

最后再确定胎儿的性别和核型。

这项研究包括230例中期妊娠妇女,抽取母血量为16ml。

199例胎儿核型正常,31例核型异常。

结果发现,90例正常男胎的妇女16ml血中胎儿细胞数平均为19(0.1~91),109例正常女胎的妇女检测到的胎儿细胞数平均为2(0~24),显然这些循环中的男性胎儿细胞源于前次妊娠男性胎儿。

一个意外的发现是,18例男性Down综合征的妇女母血中胎儿细胞的数量是正常男胎妇女的6倍,平均为110。

对于正常男胎的妇女母血中胎儿细胞数量也不一致:25%母血为30~91,25%为10~30,25%为5~10,25%为0~5。

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不明。

如果怀非整倍体胎儿
的妊娠允许更多的胎儿非整倍体细胞渗透到母血循环中去,对于产前遗传学诊断是十分有利的。

五、胎儿细胞的分离方法
目前设计了好几种分离胎儿细胞的实验方法。

其原理是根据其独特性阳性选择胎儿细胞或阴性选择即除掉母体特性的细胞。

由于母血中胎儿细胞数量甚少,评价一种分离技术主要考察其收获胎儿细胞数量和纯度,是否混有母体细胞。

这些方法包括:密度梯度离心法、荧光激活的细胞分选法(flou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磁场激活的细胞分选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ing)、免疫磁珠法(immunomagnetic beads)、单个细胞微处理法(micromanipulation of individual cells)以及生物素蛋白柱结合法(the use of avidin-conjugated columns)等。

六、单克隆抗体
用于选择胎儿细胞的单抗也很多,识别胎儿细胞表面或胞浆内蛋白质。

当然这些蛋白的表达与胎龄有关。

包括:CD71,转铁蛋白受体,CD36,血小板反应素(thrombospondin)受体,血型糖蛋白A(glycophorinA),血型抗原i,血红蛋白F的γ链。

用来排除母体细胞的单抗识别:CD45,CD3和
CD4,CD19(B淋巴细胞),CD13和CD32(粒细胞),CD14(单核细胞)。

当分离的胎儿细胞纯度很低时可使用胎儿细胞识别器。

这种装置能在掺有许多母体细胞的涂片上自动、快速地找到胎儿细胞。

胎儿细胞识别器根据识别不同的胎儿细胞或胚胎细胞球蛋白分为好几种,例如γ球蛋白,ε球蛋白,ζ球蛋白,Hash2蛋白(滋养细胞特异性蛋白)和HLA-G。

七、临床应用
Down综合征的发生率约为0.1%,其中有20%其母亲年龄>35岁,而80%母亲在孕期并无作侵入性诊断的指征。

目前,孕中期母血清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雌二醇(E2)浓度的测定已被联合用作21三体征产前无创性检测指标。

但这只能作为筛查实验,30%~40%阳性病例被漏诊,且有5%的假阳性。

从母血中分离出胎儿细胞是一种新的产前非创性诊断方法,或作为继发性诊断手段证实血清筛查试验阳性者,以减少侵入性产前诊断的人数。

血清学诊断对于其他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作用不大。

几乎所有的胎儿染色体异常都可通过胎儿细胞得出诊断,包括
21、16三体征等,性染色体异常,三倍体,甚至一些蛋白基因突变,如β地中海贫血。

母血胎儿细胞还能用于早期诊断血液因子(Rh)母儿血型不合。

这对于RhD阴性但体内抗RhD 抗体阳性的孕妇来说,若其丈夫为RhD阳性杂合体,则确定胎儿Rh将十分有利,因为如果胎儿细胞为RhD阴性,将可绕开伴随整个孕期的一系列监测和治疗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