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 ...

合集下载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发病密度 (incidence density)
ID =
变化范围
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 观察人时 0~∞
适用条件
观察时间长
人口不稳定 存在失访 资料很整齐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人时的计算
人时——PT:随访人群中所有个体暴 露于所研究时间的总和 PT =∑观察人数×观察时间 精确法 近似法 寿命表法
第一节 概

四、研究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历史性队列研究(historical cohort study) 双向性队列研究(ambispective cohort study)
第一节 概

过去
现在
历史性队列
将来
双向性队列
继续前瞻性收集资料
回顾性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关联强度 无 弱 中 强 很强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RR95%CI
Woolf法
Var
ln RR
1 1 11 a b c d
ln RR的95%CI ln RR ±1 . 96 Var
ln RR
反自然对数即为RR95%CI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归因危险度 (Attributable Risk, AR )
×某单位实际全部死亡数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率的显著性检验
U检验 直接概率法
二项分布检验
泊松(Poissont)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四、效应的估计
相对危险度
归因危险度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度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剂量反应关系

第四章 队列研究

第四章 队列研究
五、资料整理与分析 本研究资料的分析以CS2暴露与心肌梗塞发生的关系为中心,首先 对可能影响结果的两组的可比性进行分析。虽然在对象选择时已按年 龄、出生地及工作的劳动强度进行了配比,在资料分析一开始,又对两 组人群每天吸烟量、业余时间体力活动量、体重及用药情况等进行了比 较,结果显示两组有良好的可比性。 5年间,暴露组发生14例致死性心肌梗塞,11例发生一次心肌梗塞后 存活下来,非暴露组总共发生7例心肌梗塞,有4例存活下来。结果提示 CS2暴露组发生心肌梗塞的相对危险度为3.57,两组致死性心肌梗塞的 发生率和总的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表4-1)。另外,CS2导 致冠心病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CS2在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的发生中作
四、研究类型
队列研究依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及终止观察的时间不同,分为 前瞻性(prospective)队列研究、历史性(historical)队列研究和双向 性(ambispective)队列研究三种。三种队列研究方法示意如图4-3。
暴露组 回顾性地收集已有的历史资料 历史性 队列研究 非暴露组
继续前瞻 性收集资料 双向性 队列研究 暴露组 非暴露组 暴露组 前瞻性收集资料 前瞻性
非暴露组
不出现某种结局
前瞻性地收集结局事件发生的资料 研究开始
图4-2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三、研究目的 1. 检验病因假设 由于队列研究检验病因假设的能力较强,因此深入
检验病因假设是队列研究的主要用途和目的。一次队列研究可以只 检验一种暴露与一种疾病之间的因果关联(如吸烟与肺癌),也可 同时检验一种暴露与多种结果之间的关联(如可同时检验吸烟与肺 癌、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的关联)。 2. 评价预防效果 有些暴露有预防某结局发生的效应,即出现预防效 果。如大量的蔬菜摄入可预防肠癌的发生,戒烟可减少吸烟者肺癌 发生的危险等,这里的预防措施(如蔬菜摄入和戒烟)不是人为给 予的,而是研究对象的自发行为。这种现象又被称为“人群的自然 实验”。 3. 研究疾病自然史 临床上观察疾病的自然史只能观察单个病人从起 病到痊愈或死亡的过程;而队列研究可以观察人群从暴露于某因素 后,疾病逐渐发生、发展,直至结局的全过程,包括亚临床阶段的 变化与表现,这个过程多数伴有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队列 研究不但可了解个体疾病的全部自然史,而且可了解全部人群疾病 的发展过程。

医学科研设计的名词解释

医学科研设计的名词解释

医学科研设计的名词解释在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中,研究设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对医学科研设计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一、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随机对照试验是医学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设计之一。

它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一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接受治疗的实验组或接受安慰剂或现有标准治疗的对照组。

通过对两组之间的比较,可以评估治疗方法的效果。

二、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前瞻性研究也被称为观察性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一段时间内的数据来研究某种特定疾病或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在研究开始之前确定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并根据事先制定的协议进行数据收集。

前瞻性研究的一个优点是可以收集到较为准确和详细的信息,但其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的追踪和较高成本。

三、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回顾性研究是一种通过回顾过去的数据来研究某种特定疾病或治疗方法的方法。

研究人员利用过去收集到的临床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某种因素与疾病或治疗效果之间的关联性。

回顾性研究常用于探索与疾病风险因素和长期疗效相关的因素。

相较于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具有数据收集成本低、时间短的优点,但也存在数据质量较低和信息收集不全面的局限性。

四、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横断面研究是一种通过在特定时间点上收集数据,研究人群中的某些特征和因素的分布及相关性。

与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不同,横断面研究不会追踪观察对象的变化,而是在一段时间内,以研究的特定时间点为基础进行数据收集。

这种研究设计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某种现象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提供社会与健康政策制定参考依据。

五、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系统综述是一种全面梳理和总结已有研究的方法,通过收集并整合各种研究,评估特定主题的研究状况,并提供最终结论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临床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方法

临床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是用来评估医疗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方法。

医疗研究旨在改善病人的健康结果和治疗效果。

通过临床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医疗策略的优劣,并为医疗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研究方法涵盖了许多不同的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研究方法。

1. 随机对照试验(RCT)随机对照试验是临床研究中最常用的设计。

它通过随机将参与者分配到接受干预或接受安慰剂或标准治疗的组中。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选择偏倚,并且能够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2. 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指从现在开始进行观察,并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收集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了解观察指标的自然演变,并找出可能影响结果变化的因素。

比如,一项观察有关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习惯的研究可以通过跟踪这些患者的健康状况来获得相关数据。

3. 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事件或已有的数据进行研究。

研究者通常回顾医疗记录、问卷调查或其他可用的数据来源来获取信息。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容易受到信息的局限性和观察误差的影响。

4.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也被称为横断面调查。

它通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收集数据,以描述人群的特征和疾病的发病率。

这种研究设计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提供患病率的估计。

5.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设计,它通过比较已经患病的个体(病例)和没有患病的个体(对照)之间的暴露情况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这种设计适用于研究罕见疾病,因为病例的选择通常是基于疾病诊断。

6. 病例系列研究病例系列研究是通过对一组疾病患者的观察来描述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这种研究设计可以用于起源疾病、观察罕见疾病特征,但无法得出因果关系。

在进行临床研究时,还需要合理选择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估数据。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生存分析、序贯分析等。

统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结果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因素之间的关联。

总之,临床研究方法是评估医疗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第四章队列研究(cohortstudy)

第四章队列研究(cohortstudy)

4 2 3 2 7 8 3 5 2 1 0 37
30 11 8 19 25 29 73 74 467 819 57
1425.5 1464.0 1504.5 1521.0 1502.0 1481.5 1440.5 1375.5 1112.0 473.5 36.5 1333.6
第一年暴露人年数为: L1=I1+1/2(N1-D1-W1)=1403+1/2(79-4-30)=1425.5 I2=I1+N1-D1-W1=1403+79-4-30=1448 L2=1448+1/2(45-2-11)=1464 以此类推,合计得13336.5人年
六、质量控制 1、调查员的选择 2、调查员的培训 3、制定调查手册 4、监督
重复调查;数值检查或逻辑检错;定期观察调查员的工作; 对不同调查员的数据进行分布比较;变量的时间趋势分析;使 用录音机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队列研究资料整理表
组别 病例 非病例 合计 发病率
暴露组 a b a +b =n 1 a / n 1 = Ie 非暴露组 c d c +d =n 0 c / n 0 = Io 合计 a+c=m1 b+d=m0 a+b+c+d=t m1/ t= It
第四章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生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1. 2. 3. 4. 6. 7.
概述 研究实例 研究设计与实施 资料整理与分析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优点与局限性

4队列研究(群组研究)

4队列研究(群组研究)
说明了石棉与肺癌联系的强度与普遍性
三.队列研究的实施 (一)确定设计方法的原则
1.前瞻性队列研究
(1) 有明确检验假设; (2)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一般不应低于5‰; (3) 有把握获得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4) 有确定发病或死亡等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5) 有把握获得足够数量的观察人群,并且该人群能
• 特点:
➢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取相对真实而可靠的资料; ➢但是如果需要观察大量人群,则花费太大; ➢如果疾病的潜伏期很长,则需要观察的时间很
长。这些都会影响其可行性。
1.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条件
• 研究的检验假设明确; • 研究的疾病的率不太低,不低于5%; • 暴露因素明确,且能有效测量; • 结局明确,并有简洁可靠的手段确定; • 有足够的研究人群; • 队列能够有效的随访; • 有足够的物质、人力、资金的保证
Cohort study: 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 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期间,比较两组人群 某种事件的结局(一般指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 率),从而判断该暴露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 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
重要任务,病因研究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来自先有病因存在,然后有疾病发生。
群 • 对照:一般人群 • 随访时间:20~30年 • 指标:SMR(标准化死亡比)
暴露与结局
暴露:接触石棉环境的职业人群 结局:各种疾病原因的死亡 假设:石棉可以引起死亡的增加
结果
1. 全死因:SMR 1.41~1.64 合计 1.47 2. 所有肿瘤:SMR 2.59~3.86 合计 3.26 3. 肺癌:SMR 3.21~7.62 合计 5.31 4. 胃肠道肿瘤:SMR 1.61~3.17 合计 2.06

05章 队列研究

05章 队列研究

的经过、随访时间、结局的发生情况、失访情况
等,并对两组的一般情况做均衡性检验。 其次,两组率的描述、比较,进行关联强度的分 析计算。 最后,根据上述结果和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作出结论和解释。
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
人时的计算 率的计算 效应估计
一、资料的基本整理模式
队列研究累积发病率资料归纳表
组别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发病 未发病
CI=
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 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
变化范围 0~1 适用条件 样本大 人口稳定 整齐的资料 一般用于固定队列
发病密度 (incidence density)
ID =
变化范围 适用条件
观察期内发病(或死亡)人数 观察人时 0~∞ 观察时间长;人口不稳定 ;存在失访
;资料很整齐;一般用于动态队列。 意义:既说明该人群发生的新病例数,又说明该人群的 大小和发生这些例数所经历的时间,带有瞬时频 率的性质。
个体的其他信息
随访(follow-up)
随访对象、内容和方法
随访间隔
观察终点(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
观察终止时间(整个研究工作截止的时间)
资料收集方式
查阅纪录 调查询问 健康或疾病检查 环境监测等
质量控制
调查员选择 调查员培训 制定调查员手册 监督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步骤:
首先是描述性分析,描述研究对象的组成、随访
AR RR I 0 I 0 I 0 RR 1
意义
E与Ē 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 AR值 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
RR与AR的区别
RR 说明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增加相应疾
病危险的倍数,具有病因学意义。

前瞻性研究

前瞻性研究

前瞻性研究
在当今世界,前瞻性研究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瞻性
研究是指那些旨在探索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挑战和机遇的研究活动。

通过前瞻性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制定和规划未来做出更好的准备。

未来挑战和机遇
在进行前瞻性研究时,我们通常会关注一些重要的领域,如环境、经济、社会
和科技等。

未来可能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等,这些挑战对全球发展和生存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也存在许多潜在的机遇,如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发展等,这些新技术可能带来新的商机和解决方案。

前瞻性研究方法
前瞻性研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来探索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其中包括趋势分析、场景构建、问题树分析等。

趋势分析是指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来推测未来可能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一些预测性的信息。

场景构建是指构建不同的未来场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场景的优劣,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问题树分析是指通过对问题进行分解和归因,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未来展望
前瞻性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不断的前瞻
性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敏锐地洞察未来可能的变化,为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和决策。

只有通过前瞻性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前瞻性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通
过前瞻性研究,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希望这篇关于前瞻性研究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队列(cohort) 的两种情况
1)出生队列(birth cohort): 是指特定时 期内出生的一组人群。
2)队列或暴露队列:泛指具有某种共同暴 露或特征的一组人群。如中国医大86期 学生,有共同的入学时间。
队列的类别
根据人群进出队列的时间不同,队列分两种:
1)固定队列(fixed cohort):是指人群都 在某一固定时间或一个短时间之内进入队 列,之后对他们进行随访观察,直至观察 期终止,成员没有无故退出,也不再加入 新的成员,即在观察期内保持队列的相对 固定。
1、暴露人群的选择
(1)职业人群:暴露史记录较为全面真实可 靠,常用于历史性队列研究。
(2)特殊暴露人群:是研究某些罕见的特殊 暴露的唯一选择,如A-Bom的受害者。
3)一般人群:局部区域内的全体人群。 优点是有详细可靠的医疗与保健记录, 有利于追踪观察。
(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一般人群的 特殊形式。好处:利用组织系统有效地 收集随访资料;职业和经历往往是相同 的,可增加其可比性。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 发 生率研究 (incidence study)、 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 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检验病因假设的效能优于病例对照 研究。在病因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 广泛。
3.随访内容:制成调查表;同基线资料, 重点是结局变量。
4.观察终点(end-point):指研究对象出现 了预期结果(疾病、死亡、某些指标的变 化),不再对其继续随访。预期结果是冠 心病,而患了高血压,不是观察终点,应 继续观察;如猝死于脑卒中,也不是观察 终点,应记为失访。
5.应有把握获得足够的观察人群,并将其清 楚地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6.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完整可靠的在过去某段 时间内有关研究对象的暴露和结局的历史 记录或档案材料。如,医院的病历、个人 的医疗档案、工厂和车间的各种记录等。
(三)双向性队列研究
混合型队列研究
在历史性队列研究之后,继续前瞻性观 察一段时间,它是将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历史 性队列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设计模式。
6. 大部分观察人群应能被长期随访下去,并 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应有足够的人、财、 物力支持该工作。
(二)历史性(historical)队列研究
非即时性(non-concurrent)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研究者已 经掌握的有关研究对象在过去某个时点暴露 状况的历史材料做出的;研究开始时研究的 结局已经出现,其资料可从历史资料中获得, 不需要前瞻性观察,这种设计模式称为~。
(二) 随 访
1.随访对象:暴露组和对照组观察/研究对 象;
2.随访方法:面对面访问、电话访问、自填 问卷、定期体检、环境与疾病的监测、医 院医疗与工作单位的出勤记录的收集等。 对暴露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方法同等随 访,追踪至观察终止期。对失访者补访。 失访原因分析。比较失访者与继续观察者 基线资料,估计有无偏差。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 念 二、基本原理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类型
一、概念
队列研究的定义 暴露 危险因素 出生队列 暴露队列或队列 固定队列 动态人群
队列研究的定义
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 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 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 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 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将来 某时点
(一)前瞻性队列研究
又称即时性(concurrent) 队列研究 研究对象的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现时)
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定的。此时,研究 的结局还没有出现,还需要前瞻观察一段 时间才能得到,这种设计模式称~。
优点:资料的偏倚较小,结果可信。
缺点:所需样本量很大,观察时间长、花 费大,可行性比较差。
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需考虑
1. 应有明确的检验假设,检验的因素必须找 准;
2.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应较高,不 低于千分之五;
3. 应明确规定暴露因素,并且应有把握获得 观察人群的暴露资料;
4. 应明确规定结局变量,如发病或死亡,并 且要有确定结局的简便而可靠的手段;
5. 应有把握获得足够的观察人群,并将其清 楚地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2、对照人群的选择
基本要求: 对照人群除未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 外,其它各种影响因素或人群特征 (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 程度等)都应尽可能地与暴露组相 同,即具有可比性。
1.内对照:选择一组研究人群A,将A中有E的作 暴露组,A中无E的则为非暴露组(内对照)。当 E为定量变量时,所划分的最低档次暴露的人 群为对照组。 好处:省事、从总体上了解研究对象的发 病率情况。
4. 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三、研究目的
1、检验病因假设
2、评价预防效果: “人群的自 然实验”:大量的蔬菜摄入可 预防肠癌的发生。
3、研究疾病自然史
四、研究类型
1. 前瞻性(prospective) 队列研究 即时性(concurrent)
2. 历史性(historical)
非即时性(nonconcurrent)
暴露
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 的物质(如氟化物)、具备某种待 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 传等)或行为(如吸烟)。暴露可 以是有害的或有益的。
危险因素
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特定结 局(outcome)(如疾病)发生, 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 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 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确定研究因素
队列研究费时、费力、费钱、一次只能研究 一个因素,因此,队列研究中研究因素的确 定是至关重要的。
暴露因素是在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 基础上确定的。应当对暴露因素进行定量, 包括暴露水平和暴露时间,以估计累积暴露 剂量。
。要考虑暴露方式:间歇暴露或连续暴露、直 接暴露或间接暴露、一次暴露或长期暴露等。
兼有上述两类的优点,且相对地在一定 程度上弥补了相互的不足。
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实例
(课堂讨论) 一、确定研究因素 二、确定研究结局 三、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 四、资料收集 五、资料整理与分析 六、结论
第三节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确定研究因素 二、确定研究结局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四、确定队列大小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六、质量控制
关于对照
应尽量选用与暴露组在时间、地区及人群构 成上相近的总人群作对照,以减少偏倚。 总人口对照的研究实际中不以粗率直接比较, 应采用标化的方法,如计算标准化死亡率比;
特殊暴露人群或职业人群做暴露组时, 计算标化比更为便捷,且意义明显。比值 大于1,说明暴露导致或促进了结局的发生; 比值小于1,说明暴露预防或减少了结局的 发生;比值等于1,则暴露与疾病没有关系。
考虑失访可能,需增加10%样本量。 不是单纯随机抽样时,还需适当增加样本。 查表法:可查参考书。
五、资料收集与随访
基线资料的收集
基线资料的概念
基线资料(baseline information):又称基线信 息,指每个研究对象在研究开始时的基本情 况,包括暴露的资料及个体的其他信息。
图4-2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图
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
1. 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 的,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 这是与实验研究的重要区别点。
2. 设立对照组:对照组可与暴露组 来自同一人群,也可以来自来自不 同的人群。
3. 由“因”及“果”:一开始(疾 病发生之前)就确立了研究对象的暴 露状况,而后探求暴露因素与疾病的 关系,即先确知其因,再纵向前瞻观 察而究其果,这一点与实验研究方法 一致。
(二)影响队列大小的几个因素
1.一般人群(对照人群)中目标疾病的发病率p0: n∝p0q0; 其 中 q0=1 - p0 。 p0→0.5 ,
p0q0→Max,n→Min 2.暴露组与对照组发病率之差(d=p1 - p0):
d→↑,n→↓。
3.要求的显著性水平α值: 要求的α→↑,n→↓。常取α =0.05或
除确定主要研究结局外,可考虑 同时收集多种可能与暴露有关的结 局。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一)研究现场 对现场的要求:有足够数量的符合 条件的研究对象;当地的领导重视, 群众理解和支持,最好是当地的文 化教育水平较高,医疗卫生条件较 好,交通较便利。也要看现场的代 表性。
(二)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的选择 2、对照人群的选择
还应确定需同时收集的其他资料, 如各种可疑的混杂因素及研究对 象的人口学特征
二、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变量(outcome variable)、结果变 量,简称结局:指随访观察中将出现的 预期结果事件。是队列研究观察的自然 终点,与观察期的终止不是一个概念。
结局举例:发病、死亡、健康状况 和生命质量的变化、分子或血清的 变化、血清抗体滴度、尿糖、血脂 等。
2)动态人群(dynamic population): 在某队列确定之 后,原有的队列成员可以不断 退出,新的观察对象可以随时 加入。
1990
2000

选定队列 开始观察
图4-1
随访队列示意随图访终止
“I”进入队列;“x”无故退出队列;“0”出现终点
结局
二、基本原理
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 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露于某个 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 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如暴露组和 非暴露组,高剂量暴露组和低剂量暴露组 等,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 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如疾病、 死亡、或其他健康状况),比较各组结局的 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 的关系。
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