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说明

——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

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1、熟悉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2、综合应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对基本外形尺寸计算,主要考虑像质或者相差;

〔3、了解和熟悉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高

斯公式、牛顿公式等对望远镜的外型尺寸进行基本计算;

〔4、通过本次光学课程设计,认识和学习各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潜望镜等的基本测试步骤;三设计任务

在运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

转像系统的简易或者原理设计。并介绍光学设计中的PW 法基本原理。同时对光学系统中存

在的像差进行分析。

四望远镜的介绍

1.望远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

镜的光线折射或者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采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 8 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

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2.望远镜的普通特性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

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 d=o。当月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

两系统的光学问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作为普通的研究,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问

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这样平行光射入望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图

9—9 表示了一种常见的望远系统的光路图。为了方便,图中的物镜和目镜均用单透镜表

示。这种望远系统没有专门设置孔径光阑,物镜框就是孔径光阑,也是入射光瞳,出射光

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之外,观察者就在此处观察物体的成伤情况。系统的视场光阑设在物

镜的像平面处,入射窗和出射窗分别位于系统的物方和像方的无限远处 ,各与物平面和像平

面合。

三望远镜的分类

广义上的望远镜不仅仅包括工作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学望远镜,还包括射电,红外,紫外,X 射线,甚至γ 射线望远镜。我们探讨的只限于光学望远镜。

1609 年,伽利略创造出第一架望远镜,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此间经历了重大的飞跃,

根据物镜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

1,折射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物镜由透镜或者透镜组组成。早期物镜为单片结构,色差和球差严重,使得观看

到的天体带有彩色的光斑。为了减少色差,人们拼命增大物镜的焦距,1673 年,J.Hevelius

创造了一架长达46米的望远镜,整个镜筒被吊装在一根30米高的桅杆上,需要多人用绳子

拉着转

了由两块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分别制成凸透镜和凹透镜,再组合起来的复合消色差物镜,才使得这场长度竞赛得到终止。

折射望远镜分为伽利略结构和开普勒结构两类。其中,伽利略结构历史最悠久,其目镜为凹透镜,能直接成正立的像,但是视场小,普通为民用的 2——4 倍的儿童玩具采用。而绝大多数常见的望远镜都是开普勒结构,其目镜普通是凸透镜或者透镜组,由于其光路中有实象,可以安装测距或者瞄准分划板用来测量距离。但是简单的开普勒结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需要在光路内加之正像系统使其正过来,常见的正像系统为普罗棱镜或者屋脊棱镜,既起到正像的作用, 又使光路折回,缩短整机长度。

2,反射望远镜

该类镜最早由牛顿发明,其物镜是凹面反射镜,没有色差,而且将凹面制成旋转抛物面即可消除球差。凹面上镀有反光膜,通常是铝。反射望远镜镜筒较短,而且易于创造更大的口径, 所以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反射结构。

反射望远镜的结构里,除了主物镜外,还装有一或者几个小的反射镜,用来改变光线方向便于安装目镜。由于反射式望远镜的入射光线仅在物镜表面反射,所以对光学玻璃的内部品质比折射镜要求低。 1990 年,美国在夏威夷建成当时口径最大的凯克望远镜,该镜采用了

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技术: 1,主物镜由 36 面六边形薄镜片拼和而成,厚度仅为 10 厘米。 2,有计算机控制背面直撑点,补偿重力引起的形变。 3,能通过改变镜面曲率补偿大气扰动。这些新技术

的采用使得人类发射太空望远镜的要求再也不迫切。

3,折反射望远镜。

折反射望远镜的物镜是由折射镜和反射镜组合而成。主镜是球面反射镜,副镜是一个透镜, 用来矫正主镜的像差。此类望远镜视场大 ,光力强,适合观测流星,彗星,以及巡天寻觅新天体。根据副镜的形状,折反射镜又可以分为施密特结构和马克苏托夫结构,前者视场大,像差小;后者易于创造。

四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

1.开普勒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透镜形式。这种望远镜成像是上下摆布颠倒的, 但视场可以设计的较大, 最早由德国科学家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于1611 年发明。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殊是多数双筒望远镜[1]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以下是开普勒〔Kepler telescrope 望远镜光路图:

开普勒式原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安装在目镜焦平面处,并且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分量。透镜正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来将像倒转,成本较高, 但俄罗斯20×50三节伸缩古典型单筒望远镜既采用设计精良的透镜正像系统。

开普勒式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 物镜相当于一个照像机, 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开普勒望远镜结构特点:1、开普勒望远镜是世界是第一个真正能发现类地行星的太空任务,它将发现宜居住区环绕像我们太阳似的恒星运转的行星。水是生命之本,此宜居住区得是恒星周围适合于水存在的一片温度适宜的区域,在这种温度下的行星表面可能会有水池存在。

2、在开普勒望远镜三年半多的任务结束之前,它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它类地行星

在人类银河系到底是多还是少。这将是回答一个长久问题的关键一步。

3、开普勒望远镜通过发现恒星亮度周期性变暗来探测太阳系外行星。当人类从地球上某个位置来观察天空时,如果有行星经过其母恒星的前面,就能发现此行星会导致其母恒星亮度稍微变暗。开普勒望远镜更能洞悉这一情况。

4、开普勒望远具有太空最大的照像机,有一个95 兆像素的电荷偶合器〔CCD 阵列, 这就像日常使用的数码相机中的CCD 一样。

5、开普勒望远镜如此强大, 以至于它从太空观察地球时,能发现居住在小镇上的人在夜里关掉他家的门廊

1.开普勒望远镜放大原理和光路图

图1 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图

图2

图1 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 图中L0为物镜,Le 为目镜。远处物体经物镜后在物镜的像方焦距上成一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决定于物镜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此像普通是缩小的,近乎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上,经目镜放大后成一虚像于观察者眼睛的明视距离于无穷远之间。

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会聚后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生成一倒立的实像,而目镜起一放大镜作用,把其物方焦平面上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一虚像,供人眼观察。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

望远镜可分为两类:若物镜和目镜的像方焦距均为正〔既两个都为会聚透镜,则为开普勒望远镜,此系统成倒立的像;若物镜的像方焦距为正〔会聚透镜, 目镜的像方焦距为负〔发散透镜,则为伽利略望远镜,此系统成正立的像。

2 伽利略望远镜

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由正透镜构成, 目镜由负透镜构成,如图10- 14 所示。该系统最早是在1608 年由荷兰人发明的,伽利略首先将它用于天文观察,并发现了木星的卫星,故称为伽利略望远镜。

图 10-14 伽利略望远镜光路图

伽利略望远镜结构紧凑,筒长短,系统成正像。但是该系统的目镜是负透镜,当物镜为孔径光阑时, 出瞳位于目镜前,很难和眼睛重合。因此,该系统作为助视光学仪器时,眼睛常为

孔径光阑,物镜为视场光阑,导致该系统存在渐晕现象。同时,因为它不存在中间的实像,不可以设置分划板进行物体线度的测量等原因,逐渐被开普勒望远镜所代替。

五望远镜外形尺寸设计

设计一个光学系统,普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步设计阶段,通常叫做外

形尺寸计算;第二阶段为像差设计阶段。

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的任务是根据对仪器提出的要求,如光学特性,外形,分量以

及有关技术条件等,确定系统的组成,各组元的焦距,各组元的相对位置和横向尺寸等。

外形尺寸计算的主要依据是高斯光学理论,为了保证设计顺利进行,用像差理论对计算结

果作一些粗略地估计和分析也是必要的。

像差计算的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设计计算结果,确定各组元的结构参数

径,厚度以及所用材料等等,并保证满足成像质量的要求。

本节仅以简单望远镜系统为例,说明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设计计算的普通方法。

计算一个简单开普勒望远系统的外形尺寸。该系统只包括物镜和目镜,要求镜简长度

L=315nm,Γ=20*,2ω=3°20′

以下是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

仪 眼=

1.目镜的视场角

根据可见光系统对目镜的要求。先求目镜的视场角。将视放大率Γ=20*,视场角

ω=1°40′带入公式 tg ω’= Γ*tg ω,可求出ω’=33°20’ 。2 ω’=66°40’ .

2.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

由上面给出的已知条件,联立方程组可得:

L=f 物’+f 目 ’

Γ= -f 物’/f 目 ’

所以,f 物’=300mm f 目’=15mm

1 . 求物镜的通光口径

物镜的的通光口径取决于分辨率的要求。 若要是物镜的分辨率与放大率相适应,可根

据望远镜的口径与放大率关系式 Γ>=D 1/2.3 求出 D 1 。为了减轻眼睛的负担,可取Γ= 〔0.5—— 1D 1 关系。如此,D 1=〔1——2Γ。取系数为 1.5,则

D 1=1.5 Γ=30mm

2 . 求出瞳直径

D 1’=D 1/Γ=1.5mm

3 . 求视场光阑的直径 D 2

D2=2*f 物 ’*tan ω=2*300*0.029=17.4

7.求出瞳距 Lz ’

利用牛顿公式可求得出瞳距 Lz ’为

Lz ’=f 目’+f 目* f 目’/-f 物’= -L/Γ

所以 Lz ’= -L/Γ=300/20=15mm

8.求目镜的口径 D 目

D 目= D 1’+2Lz ’tan ω’

=1.5+2*15*0.658=21.229

六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1 望远镜系统的垂轴放大率、角放大率、、视放大率

望远镜是用来观察无限远目标的仪器,根据上节讨论的对目视光学仪器的共问要求,仪器应 出射平行光,成像在无限远,这样望远镜应该是一个将无限远目标成像在无限远的无焦系统: 刘于无限远目标,通过一定焦距的透镜组,将成像在透镜组的像方焦平面上,而不是无限远,不 可能构成望远系统,联系上节讨论的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构成 ,可以想到,再加一目镜,使透镜组 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物方焦平面重合,这种组合就实现了把无限远目标成像到

无限远的目的,如图 3—9所示、

望远镜是扩人人眼对远距离目标观察的视觉能力的。它必须要起到扩大视角的作用: 由于物 体位在无限远.同一门标对人眼的张角w 和对仪器的张角。 〔望远镜的物方视场角>彻底可 以认为是相等的,即 w=w ,从图 3-〔b 可以看到,物体通过整个系统成像后,对人眼的张角就

眼 等丁仪器的像方视场角 w ’,即 w ’=w 按照视放大率的定义,对望远镜系统可以写出

仪 Γ=tgw /tgw tgw ’/tgw <3-8>;

我们关心的是视角是否扩大,符合什么关系才干扩大视角,冈此需要把 tgw ’利 tgw 。用系统 内部的光学参数表示出来。由图 3—9,并根据无限远物的理想像高公式和无限远像的物 高公式,对于物镜和目镜分别有

y ’ =-f ’ tgw 或者 tgw=-y ’ /f ’

物 物 物 物

并考虑到 y ’ =y ,得到

物 目

Γ=tgw ’/tgw=-f ’ /f ’ <3-9> 式<3—9>即为望远系统的视放大率公式、从式<3—9>可以看到,视放大率在数值上等于物镜

物 目 眼

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只要物镜焦距大于日镜焦距,就扩大了视角,起到了望远的作用:要提高视放大率,就必须加大物镜的焦距或者减小目镜的焦距。从<3—9>式还可以看出, Γ正可负, 它与物镜、目镜焦距的符号有关, Γ为负时,w’与w 反号,通过望远系统观察的是倒立的像。

从以上讨论可知、—个望过系统应该由物镜和目镜两组构成,物镜的像方焦平面应与懒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且物镜焦距在数值上应大于目镜焦距这样,就把无限远物成像在无限远,并扩大了现角 c

正是由于望远系统的这种构成方式,使望远系统具有普通光学系统并不具备的特点。从图 3—9看到,w 是入射光束和光轴的夹角,w’是出射光束和光轴的夹角.二者正切之比是的放大率γ,显然,望远系统的视放大率Γ与角放大率γ相等、

即Γ=tgw’/tgw= γ

按照角放大率的定义,它是—对共轭面的成像性质,但在望远系统中,人射光和出射光都是平行光束,倾斜入射的平行光束中任意一条人射光线的出射光线和光轴的夹角是相同的.即

大率为定值,与共扼面的位置无关;可以把不同的人射光线看做是由轴上不同点发出的,与相应的出射光线和光轴的交点看做是一对共轭点 ,各对共轭面角放大率皆相同,所以角放大率与共轭面位置无关,这是望远系统特有的性质,普通光学系统角放大率是随共轭面位置的改变而变化的。由此可以得出:望远系统的视放大率等于角放大率.与共轭面位值无关,只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有关 c

根据放人率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知道,望还系统的垂轴放大率、轴向放大率都与共轭面的位置无关:

从间 3-10 可以看到,和光轴下行高度为 y 的入射光线可以看做是出任意—物平面物高为 y 的物点发出的,其出射光线平行光轴射出*固然又通过像点,所以像高y’处处相等,即垂轴放大率处处相等。利用这—特点,又可以写出望远系统视放大率的另一种形式 ,经

过系统前方任意位置放—大小为 D 的物体,通过系统后像高为D’,垂釉放大率为

β=D’/D

所以

Γ= γ=1/β=D/D’ <3- 10>

利用这个道理,可以测量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在望远镜前垂直放置一有刻板的物体,在望远镜后测量像高的大小,二者之比即为望远系统的视放大率。

前面说过视放大率Γ可正可负,彻底取决于物镜和目镜焦距的符号。Γ为负,w’与 w 反号, 通过望远系统观察的像是倒立的,反之, Γ为正,像正立。经远物镜只能是正透镜,否则不

能满足扩大视角的要求,所以Γ的正负取决于目镜采用正透镜还是负透镜。

2 望远镜的轴向放大率

对于有一定体积的物体,除垂轴放大率外,其轴向也有尺寸,故还有一个轴向放大率。轴向放大率是指光轴上一对共轭点沿轴挪移量之间的关系。如果物体和沿轴挪移一弱小量dl,相应的像挪移dl’ ,轴向放大率用希腊字母α表示,定义为:

α=dl/dl ’〔3- 1

则单个折射球面的轴向放大率α由微分可得:

—〔n’dl’/l’^2+ndl/l^2=0

于是有

α=dl’/dl=nl’^2/n’l^2也即

α=β^2 〔3-2 <3-3>

由此可见,如果物体是一个沿轴向放置的正方形, 因垂轴放大率和轴向放大率不一致,则其像再也不是正方形。还可以看出,折射球面的轴向放大率恒为正值,这表示沿轴挪移,其像点

同样的方向沿轴挪移。

公式〔3-3 惟独当dl 很小时才合用。如果物点沿轴挪移有限距离,如图 4 所示,此距离显然可以用物点挪移的始末两点A1 和A2 的截距l2-l1 来表示,相应于像点挪移的距离应为l’2-l1,这时的轴向放大率以a 表示,有

a=〔l’2-l’1/〔l2-l1

图4

对A1 和A2 点由图可得:

n’/l’2-n/l2=〔n’-n/r=n’/l’1-n/l1

a=〔n’/nβ1 β2

其中, β 1 和β2 分别为物体在A1 和A2 的垂轴放大率。

4.望远镜的角放大率

在近轴区以内,通过物点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后,必然通过相应的像点,这样一对共轭光线与光轴夹角u’和u 的比值,称为角放大率,用希腊字母γ表示:

γ=u’/u

利用lu=l’u’,上式可表示为γ=l/l’

由式〔2-3 可得

γ=n/n’ · 1/β<4- 1> 〔4-2 <4-3>

利用上面式子可得三个放大率之间的关系:

aγ= β

3 望远镜的极限分辨角

通常,我们把望远镜刚能分辨的两物点在望远镜系统上成的两像点之间的夹角叫做望远镜的极限分辨角。它的大小与望远镜的视放大率以及垂轴,轴向放大率有关。

ω=1.22 λ/D

其中, λ为入射波长,D 为入瞳直径。望远镜的最灵敏波长为555 纳米,当入瞳单位取mm, 极限分辨角取秒时, ω’=140/D。

七物镜组和目镜组的选取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合面成。对望远镜的光学性能和技术条件的要求,决定了对物镜和目镜的要求。例如,望远镜的物方视场角2w。就是物镜的视场角,而像方视场2w’就等于目镜的视场角。因此,当我们根据望远镜的要求来拟定光学系统的结构时,就要预先考虑到对物镜和目镜的要求。下面分别介绍一些常用的望远镜物镜和目镜的结构型式, 以及它们可能达到的光学性能,作为拟定光学系统结构的参考。

物镜的光学待性主要有三个:焦距f‘

物、相对孔径D/f’

和视场2w。

1 物镜

相对孔径: 根据公式<3—l o>

Γ= γ=1/β=D/D’ <3- 10>

在望远镜的光学性能中,对仪器的出瞳直径和视放大率提出了一定要求。根据上式即可求得入瞳直径o。

入瞳直径 D 和物镜焦距f’ 之比D/f’ 称为物镜的相对孔径。当f’物和 D 确定之后,物

物物

镜的相对孔径也就确定了。这里不直接用光束口径,而采用相对孔径来代表物镜的光学特性, 是因为相对孔径近似等于光束的孔径角2U’max。相对孔径越大,光束和光轴的夹角Umax 越大,像差也就越大。为了校正像差,必须使物镜的结构复杂化。换句话说,相对孔径代表物镜复杂化的程度。例如,一个物镜的焦距为200 mm,光束口径为40 mm;另一个物镜的焦距为

100mm,光束口径为35mm,前者相对孔径为l,5;而后者为1 :2.85。尽管前者光束口径比后者大,但是后者必须采用比前者更为复杂的物镜结构。

2、视场

系统所要求的视场,也就是物镜的视场。由公式〔3-8

得tgw=taw’/Γ

w’即目镜的视场角。普通望远镜物镜的视场都不大,通常不超过10。一15。。

由于物镜视场不大,并且视场边缘的成像质量允许适当降低, 因此只须校正球差、普差和铀向色差。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望远镜物镜的结构和光学待性。

<一>折射式望远物使‘

1.双胶物镜。双胶物镜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望远镜物镜, 由一个正透镜和一个负透镜胶合而成,如图9—2 所示。这种物镜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光能损失小,合适的选择玻璃可以校正球差、惠差和轴向色差三种像差,满足望远镜物镜的像差要求。

不同焦距时,双胶物镜可得到满意的成像质量的相对孔径,如表 9-1 所示

由于这种物镜不能校正像散和场曲,所以视场普通不能超过 8。一 10。。如果物镜后面有很长光路的棱镜,由于棱镜的像散和物镜的像散符号相反 ,可以抵销一部份物镜的像散,视场可达到 15。一 20。普通双胶物镜的最大口径不能超过 100 mm,这是因为当透镜直径过大时,由于透镜的分量过大,胶合不坚固。同时,当温度改变时,胶合面上可能产生应力, 使成像质量变坏,严重时可能脱胶。

2.双不胶物镜。双不胶镜同样由一块正透镜和一块负透镜组成空气间隔,如图 9—3 所示。

它和双胶物镜比较,具有下列优点:

<1>物镜的口径不受限制。因此,一些大口径的物镜都用双不胶物镜 ,而不用双胶物

镜。

<2>能够利用空气间隔校正剩余球差,增大相对孔径。在普通焦距<100 一 150 mm>时,

相对孔径可达 1:2.5— 1:3。

它的缺点是:光能损失增加,加工安装比较艰难,特殊是两透镜的共铀性不易保证。

3.双单和单双物镜。如果物镜的相对孔径大子 l :3 时,普通采用一个双胶合透镜和一个单透镜进行组合,根据它们先后位置罗列不同,分双单和单双两种物镜,如图 9—4所示。

这种型式的物镜,如果双胶透镜和单透镜之间的光焦度分配适当,双胶合透镜玻璃选择恰当,孔径高级球差和色球差都比较小,相对孔径可达 1:2,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大相对孔径望远物镜。

4 三分离物镜。这种型式的物镜由三个单透镜构成,如图 9-

5 所示。他们能很好的控制

孔径高级球差和色球差,相对孔径可达 1:2,。缺点是装配调整艰难,光能损失和杂光

都比较大。

5 摄远物镜。摄元物镜由一个正透镜和一个负透镜组构成,如图 9-

6 所示。

它的优点是:

<1>使系统的总长度上小于物镜的总焦距 f’。因此,可以缩短仪器的外形尺寸。

<2>能增加视场。因为具有正透镜组和负透镜组,除了校正球差和惠差而外,还能校正

场曲和像散。

它的缺点是:相对孔径比较小。因为前组的相对孔径比整个物镜的相对孔径高得多, 如前所述,双胶物镜的相对孔径不能太大,于是整个物镑的相对孔径受到前组相对孔径的限制。前组用双胶透镜,相对孔径不超过 l,4,整个物镜的相对孔径不超过 1:7。若前组

用相对孔径为 1:3 的双不胶透镜,则整个物镜的相对孔径可达到 1:5 摆布。

6.由两个双胶合组构成的物镜。如图 9—7 所示,随着两透镜组相对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

图中所表示的两类。图形式的物镜可以增大相对孔径达到 1:2.5 一 1:3, 图

形式的物镜可以增加视场。例如,相对孔径为 1:5 时,视场可以达到 30。。

2 目镜

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它把物镜所成的像放大后成像在人眼的远点, 以便进行观察。对于正常人眼睛,远点在无限远。因此,普通要求物镜所成的像平面应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

’和工作距离s 下面目镜的光学特性主要有三个:像方视场角2w’、相对出瞳距离l

z

分别加以说明。

<1> 像方视场角2w’

根据里远镜的视放大率公式<3—8>可以看到,如果望远镜的视放大宰相视场角一定,兢要求一定的目镜视场。无论是提高望远镜的视放大率Γ或者视场角w,都需要相应地提高目镜的视场。目前,提高望远镜视放大率和视场主要是受到目镜视场的限制。

普通目镜的视场为40.一50。,广角目镜的视场为60。一80。,90。以上的目镜称为持广角目镜。双眼仪器的目镜视场不超过75。。

当目镜的视场一定时,增大望远镜的视放大率Γ必然要减小整个系统的视场2w。例如,当目镜的视场为45。时,不同视放大率对应的视场角如表9—2 所示。

如果要设计大视场和高视放大率的望远镜,必须采用广角和特广角目镜。

增大目镜视场的主要矛盾是轴外像差不易校正。尽管广角和特广角目镜的光学结构都比

较复杂,但像质仍不理想,使用受到限制。

二、相对出瞳距离lz’/f’B

目镜的出瞳距离 lz’和目镜焦距f’ 之比 lz’/f’ 称为相对出瞳距离。

目目

出瞳乃是望远镜的孔径光阑在望远镜像空间所成的像,它与入瞳对整个系统互为物像关在普通情形,望远镜的孔径光阑和物镜框重合,如图 9— 14 所示。应用牛顿公式

xx’=f f ’=-f’2

目目目

将=-f ’, Γ=-f ’/f ’代入上式得 x’=-f ’/ Γ

物物目目

相对出瞳距离 lz’/f ’为 lx’/f ’=l ’/f ’+x’/f ’

目目 f 目目

当望远镜的放大率Γ较大时,x’和 f ’比较起来很小,lz’近似地等于目镜的像方顶焦

距 l ’因此,对于一定型式的目镜 lz’和焦距之比近似地为一个常数。所以可以用相对出瞳f

距离作为目镜的一个特性参数。下面讨论目镜的相对出瞳距离对望远镜结构的影响。

出瞳距离lz’是根据使用要求给出的。当lz’要求一定时,lz’/f ’之比越大.则

f ’越小.镜的总长度 L 等于目镜和物镜焦距之和,即

L=f ’十 f ’=f ’<1 一Γ>

目物目

由上式可知,总长度 L 和目镜的焦距f ’成比例。所以目镜的相对出瞳距离直接影

响仪器

的外形尺寸。

此外,当目镜视场 w’一定时,lz’/f ’越大,光线在目镜上的投射高增加,像差也

越严重。欲得到满意的像质, 目镜的结构必然随着 lz’/f ’比值增大而趋于复杂。

普通目镜的相对出瞳距离为 lz’/f ’=o.5 一 o.8,有些目镜的相对出瞳距离达

到 1 以上。

提高目镜的相对出瞳距离,实质上是使目镜的像方主平面 H’向后移。在目镜物方

焦平面附近加入负场镜也可以适当地增大出瞳距离。

三、工作距离 S

目镜第一面顶点到物方焦平面的距离称为目镜的工作距离。如第三章所述, 目视光学仪器

为了适应远视服和近视限使用,视度是可以调节的。极度的调节范围普通为土 5 视度。有些仪

器的视度是固定的,约在一 o.5 一一 l 视度之间。

当要求极度调节范围 5D,土 5 视度时.根据公式<3—11>,B 镜的轴向挪移量 s 等于

:——:;:——器

由此可见,当要求负视度时,2 为正值, 目镜必须移近物镜的像平面。

为了保证在调负视度时目镜的第一面不致与装在物镜像平面上的分划板相碰,要求目镜

的工作距离 3 大于目镜调极度所需要的最大轴向挪移量<如果没有分划板,则上述要求就不

必要了>

在简单的望远镜中, 目镜和韧镜的相对孔径相等,但是目镜的焦距普通比物镜焦距小得

多,同时所用透镜组也比较多。因此, 目镜的球差和轴向色差普通都比较小,用不着特殊注意校

正便可满足要求。但是,由于目镜的视场大,和视场有关的替差、像散、场曲、 g6f 变相垂袖色差都

相应地大 lB 镜主要需要校正这五种像差。然面,由于目镜视场过大,无法彻底校正。因此,望

远镜视场边缘的成像质量普通都比视场中心差。在装有瞄准或者测量分划板的望远镜中, 物镑

——180——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一、设计题目:光学课程设计 二、设计目的: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设计原理: 光学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为了观察远处的物体,所用的光学仪器就是望远镜,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其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观察远处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距和目镜的物方焦距重合,光学间距为零.在观察有限远的物体时,其光学间距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距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常见望远镜按结构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牛顿式望远镜。常见的望远镜大多是开普勒结构,既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组),这种望远镜结构导致成像是倒立的,所以在中间还有正像系统。 物镜组(入瞳)目镜组 视场光阑出瞳 1 '1ω 2 '2'ω3 'f物—f目'l z '3 上图为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

透镜形式。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是以会聚透镜作为物镜、发散透镜作为目镜的望远镜(会聚透镜的焦距要大于发散透镜的焦距),当远处的物体通远物镜(u>2f )在物镜后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象一个要让它成现在发散透镜(目镜)的后面即靠近眼睛这一边,当光线通过发散透镜时,人就能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虚象。伽利略望远镜的优点是结构紧凑,筒长较短,较为轻便,光能损失少,并且使物体呈正立的像,这是作为普通观察仪器所必需的。其原理图如下: 物镜组 目镜组 出瞳 '1 F F 2 f 2 d '1 f 伽利略望远镜示意图 为了更好的了解望远镜,下面介绍放大镜的各种放大率: 望远镜垂轴放大率:代表共轭面像高和物高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1 '2 'f f -=β 望远镜角放大率:望远镜共轭面的轴上点发出的光线通过系统后,与光轴夹角的正切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2 '1'f f -=γ 望远镜轴向放大率:当物平面沿着光轴移动微小距离dx 时,像平面相应地移动距离dx',

光学课程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结构参数设计 学校: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科光电子082班 姓名:李政毅 学号:2008031167

目录 第1部分概述-----------------------------------------------------------------3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3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3 第2部分望远镜系统的应用-----------------------------------------------3 第2部分望远镜系统的分类及应用--------------------------------------3 第3部分望远镜系统原理----------------------------------------------------4 3.1 开普勒望远镜原理分析---------------------------------------------------------------4 3.2 特性分析---------------------------------------------------------------------------------4 3.3 望远镜的参数计算与步骤------------------------------------------------------------7 3.4 伽利略望远镜概述--------------------------------------------------------------------10 第4部分物镜与目镜组-----------------------------------------------------10 4.1 物镜组的主要参数--------------------------------------------------------------------10 4.2 物镜组的主要种类及其结构--------------------------------------------------------10 4.3 内调焦望远镜的特点-----------------------------------------------------------------12 4.4 目镜组的主要种类及其结构--------------------------------------------------------13 第5部分棱镜转向系统--------------------------------------------------------------16 第6部分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计算方法----------------------------------17 6.1 相差设计W法---------------------------------------------------------------------------17 6.2 物体在有限距离时的P,W的规化----------------------------------------------------17 6.3 对物体位置的规化-----------------------------------------------------------------------18 6.4 薄透镜组的基本像差参量--------------------------------------------------------------18 第7部分光学系统中的光栅分析------------------------------------------------19 7.1 光栅的定义、结构及分类-----------------------------------------------------------19 7.2 衍射光栅的特性分析--------------------------------------------------------------------20 第8部分心得体会-------------------------------------------------------------------20 附录参考文献------------------------------------------------------------------------20

光学设计-第15章--望远镜物镜设计

第十五章 望远镜物镜设计 望远镜一般由物镜、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构成。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将远方的物体成像在目镜上,经目镜放大后供人眼观察。如图15-1所示。 图15-1 望远镜系统 §1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 一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参数 望远镜物镜的光学特性由焦距、相对孔径、视场等参数表示。 1 焦距 望远镜物镜的焦距/物f 等于目镜焦距/ 目f 与望远镜倍率的乘积,因而,一般望远镜的倍 率越高,物镜的焦距越长。高倍望远镜物镜焦距可达到一米左右,天文望远镜物镜焦距可达到数米。望远镜物镜的焦距大多在mm 500~100之间。 2 相对孔径 在望远系统中,入射的平行光束经过系统后仍然为平行光束,因此物镜的相对孔径 /物 f D 与目镜的相对孔径/ 目f D /是相等的。目镜的相对孔径主要由出射光瞳直径/D 和出射光瞳距离/p l 决定,目镜的出射光瞳直径一般为mm 4左右,出射光瞳距离/ p l 一般要求mm 20。为保证出射光瞳距离,目镜的焦距/目f 一般大于或等于mm 25,这样,目镜的相对 孔径约为71~41。所以,物镜的相对孔径不大,一般小于5 1。但当物镜的焦距很长时, 物镜的光瞳口径却可以很大,如天文望远镜中有口径为几米的物镜。 3 视场 望远镜物镜的视场ω2与目镜的视场/ 2ω以及系统的视放大率Γ之间有如下关系: ωωtg tg ⋅Γ=/ 目镜视场因受结构限制,目前/2ω大多在0 70以下,这就限制了物镜的视场不会很大,一般在0 12以下。 二 望远镜物镜像差校正要求 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相对孔径和视场都不大,同时允许视场边缘成像质量适当降低,因此它的结构型式比较简单,故望远镜物镜要求主要校正球差、慧差、轴向色差,而不校正对应于像高/ y 二次方的各种单色像差(像散、场曲、畸变)和倍率色差。 由于望远镜要与目镜、棱镜或透镜式转像系统组合起来使用,所以在设计望远镜物镜时,应考虑到它与其他部分之间的像差补偿关系。在物镜光路中有棱镜的情况下,物镜的像差应当与棱镜的像差互相补偿,即棱镜的像差要靠物镜来补偿,由物镜来校正棱镜的像差。而棱镜中的反射面不产生像差,棱镜的像差等于展开以后的玻璃平板的像差,由于玻璃平板与它的位置无关,所以不论物镜光路中有几块棱镜,也不论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何,只要

望远镜、显微镜组装与设计和zemax使用光学课程设计

长沙学院 光学工程CAD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光学课程设计 系(部)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班级) 光电信息工程(2013级2班)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孙利平、周远、谭志光、刘莉起止日期2015.6.22—2013.6.25

长沙学院课程设计鉴定表

目录 一、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3) 1、项目设计目的 (3) 2、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3) 3、设计任务 (4) 设计与组装一个开普勒望远镜 (4) 设计与组装一个伽利略望远镜 (4) 设计和组装一个带正像系统的开普勒望远镜 (4) 4、数据记录 (4) (1)测得透镜焦距 (4) (2)开普勒望远镜的组装 (4) (3)开普勒望远镜特性参数测量 (4) 5、照片展示 (5) 6、可用器材 (5) 二、显微镜的设计与组装 (6) 1、项目设计目的 (6) 2、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6) 3、显微镜的设计及数据记录 (7) ①视放大率 (7) ②系统总长度不能大于光学平台的长度 (7) ③要给出设计值和实测值 (7) ④用手机拍一幅从目镜后拍出的微尺放大图 (7) 4、设计思路 (8) 5、可用器材 (8) 三、Zemax的光学设计 (8) 1、选定光学设计题目 (8) 2、学习zemax的使用 (8) 3、使用zemax软件设计光学器件 (10) ①设计单透镜 (10) ②设计牛顿望远镜 (12) ③设计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 (14)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6)

一、望远镜的设计与组装 1、项目设计目的 掌握望远镜的原理及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组望远镜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进一步加深对望远系统的理解。 2、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存在两类最简单的望远镜,分别为开普勒望远镜的伽利略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如下图。 远处的物经过物镜在其后焦面附近成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光学间距为0。在公共焦平面上可置分划板以测量像的尺寸和位置。平行光射入平行光射出。开普勒望远镜可观测到远处倒立的像。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凹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如下图。 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光学间距为0。平行光射入平行光射出。伽利略望远镜可观测到远处正立的像。 两种望远镜的视放大率都可表示为: 式中为物镜焦距,为目镜焦距,为入瞳口径,为出瞳口径。两种望远镜物镜均为正透镜,即,开普勒望远镜目镜为凸透镜,即,故开普勒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即成倒像。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即,故伽利略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即成正像。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指导教师:张翔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光信息08级1班 姓名: 学号: 20080320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背景 (1) 第二部分设计目的及意义 (1) 第三部分望远镜介绍 (1) 3.1望远镜定义 (1) 3.2望远镜分类及相应工作原理 (2) 第四部分望远镜系统设计 (3) 4.1开普勒望远镜 (3) 4.2望远镜系统常用参数 (4) 4.3外形尺寸计算 (6) 4.4伽利略望远镜 (8) 4.5物镜组的选取 (9) 4.6望远镜像差类型及主要结构 (10) 4.7双胶物镜与双分离物镜分析 (12) 4.8内调焦望远物镜分析 (14) 4.9目镜组的选取 (14) 4.10目镜主要像差及分析 (17) 4.11棱镜转像系统 (17) 4.12转折形式望远镜系统 (18) 4.13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18) 4.14应用光学系统中的光栅 (20) 第五部分设计总结 (21)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21)

一.设计背景 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 其中我国以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为目的的光电系统——“神光二号”,颇具代表。“神光二号”对于未来的能源危机和我国的军事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外形尺寸、 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远离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望远镜介绍 3.1 望远镜定义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根据望远镜原理一般分为三种。一种通过收集电磁波来观察遥远物体的仪器。在日常生活中,望远镜主要指光学望远镜。但是在现代天文学中,天文望远镜包括了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X射线和伽吗射线望远镜。近年来天文望远镜的概念又进一步地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线和暗物质的领域。或者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进行观察。 日常生活中的光学望远镜又称“千里镜”。它主要包括业余天文望远镜,观剧望远镜和军用双筒望远镜。

望远镜技术的光学设计

望远镜技术的光学设计 在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望远镜被广泛应用于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成为人类观察宇宙和探索地球的重要工具之一。望远 镜的光学设计是实现高分辨率、高清晰度观测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 将探讨望远镜技术的光学设计。 1. 光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望远镜的光学设计基于光线的传播和折射原理。其基本部分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等。目镜负责接收入射光线,物镜负责集光和形成清 晰的像,而镜筒则用于固定和调节镜头。 2. 光学系统的构成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由多个镜片组成,具体包括凹透镜、凸透镜、反 射镜等。这些镜片通过特定排列和调整,使得光线能够被正确地聚焦 和成像,从而实现清晰的观测效果。 3. 光学设计的关键参数 光学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包括焦距、口径、孔径比等。焦距决定了物 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而口径则决定了光线的收集能力。孔径比是指 目镜或物镜的直径与焦距的比值,它影响望远镜的分辨率和透明度。 4. 光学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光学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像差、散焦、畸变等。像差是指在 成像过程中出现的形状或色彩的偏差,散焦是指焦距过长或过短导致

的成像不清晰,而畸变则是指图像形状和大小的变形。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特殊材料、添加补偿镜片或使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方 法进行修正和优化。 5. 光学设计中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望远镜的光学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今, 采用自适应光学技术的望远镜可以根据大气条件和观测目标的特征进 行实时调整,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此外,光学干涉技术和多通道光 谱学等新技术也为望远镜的光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6. 光学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望远镜技术的光学设计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都有着重 要的应用。在天文学中,精确的光学设计可以帮助科学家观测和探索 宇宙中的星系、行星等天体。在地质学中,望远镜可以用于观测地球 的地质结构和自然灾害等。在生物学中,望远镜则可以用于观测微生 物和细胞等微观结构。 总结: 望远镜技术的光学设计是实现高清晰度、高分辨率观测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选择光学系统和参数,解决光学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以及不 断创新和发展,望远镜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光学设计 的优化将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和认知世界提供更加准确和详尽的信息。

光学天文望远镜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研究

光学天文望远镜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研究一、背景介绍 光学天文望远镜作为天文学中最常用的观测工具之一,已经成为了现代天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光学望远镜利用天然光线在折射、反射、聚焦等方面的特性,可以使天体物理学的研究者们在研究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天体时,获得清晰而准确的观测结果。在光学望远镜的结构和性能设计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物理因素和技术因素,以达到最优的性能。 二、光学天文望远镜结构设计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望远镜主体、支架、平台、辅助设备等三个方面。其中,主体是光学天文望远镜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镜筒、镜盘、鏡片等。 1. 镜筒 镜筒是光学望远镜的主体,一般由钢筋、钢板等材料制成。镜筒的主要功能是将光束能最大地聚焦,达到更好的观测效果。此外,还需要考虑镜筒的稳定性、振动等因素。 2. 镜盘 镜盘是光学望远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鏡片的核心。一般由铝合金或有机玻璃等材料制成。因为镜盘对光束聚焦的影响较大,所以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质量和表面精度,以保证望远镜的观测性能。 3. 镜片 镜片是光学望远镜的核心部分,负责对光线进行折射和反射,使光线能够在焦点处集中,从而实现更准确的观测。常用的材料有石英、硼硅玻璃等。

三、性能分析研究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性能与其结构设计密不可分,影响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镜面 精度、镜面表面质量和光学设计等几个方面。 1. 镜面精度 镜面精度是评价光学望远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准确度和表面精度会直 接影响到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为了提高镜面精度,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研磨和加工。同时,加强对镜体的检验和监测,以及对望远镜的镜面保养和维护,也是保证长期稳定性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2. 镜面表面质量 光学望远镜的表面质量也是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表面的平整度、光洁度、清 洁度等都会影响到光线的聚焦质量和影像的清晰度。因此,在望远镜的表面处理方面,需要充分考虑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表面处理和保养。 3. 光学设计 光学设计是保证望远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光学设计能够使望远镜在 不同沿视方向的变化下,实现较为稳定和准确的观测效果。因此,在望远镜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光学设计的大小、焦距和视场等因素。 四、结论 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结构设计和性能分析是相互联系的,两者必须要协调起来才 能实现最优的效果。在望远镜的各个组成部分中,镜筒、鏡盤、鏡片等都需要在结构和性能方面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设计。合理的光学设计、精准的镜面研磨和保养等,都可以提高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和观测精度,保证其各方面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华中科技大学

光学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糜健 班级:光信0802 学号:U200813208

目录 1.设计任务及要求 (2) 1.1设计任务 (2) 1.2设计技术要求 (2) 2.设计步骤 (2) 2.1总体设计流程图 (2) 2.2光学系统外形尺寸的计算 (3) 2.2.1 望远镜基本结构参数的确定 (3) 2.2.2普罗Ⅰ型转向棱镜外形尺寸的计算 (3) 2.2.3物镜的选型及初始结构参数的计算 (5) 2.2.4目镜的选型及其初始结构参数的计算 (8) 2.3像差调节 (10) 2.3.1物镜的调节: (10) 2.3.2目镜的调节: (12) 2.3.3像质评价 (15) 4.附录:零件图与系统图 (16) 4.1双胶合物镜正透镜零件图 (17) 4.2光学系统图 (18)

1.设计任务及要求 1.1设计任务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1.2设计技术要求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6、lz ′>8~10mm。 2.设计步骤 2.1总体设计流程图

2.2光学系统外形尺寸的计算 2.2.1 望远镜基本结构参数的确定 焦距:由D/f1’=1:4,f1’=4D=120mm。又因为Γ=f1’/f2’,f2’=f1’/Γ=20mm。 出瞳大小:D’=D/Γ=5mm。 分划板口径:D分=2f1’tanω=16.7824mm。 出瞳的视场角:因为Γ=tanω’/tanω,ω=4°,2ω’=45.522°。 2.2.2普罗Ⅰ型转向棱镜外形尺寸的计算 普罗Ⅰ型转向棱镜基本结构如下: 普罗Ⅰ型转向棱镜是由两块等腰直角棱镜所构成的,具有转向的功能,可以解决开普勒望远镜成倒像的问题,使其成正立的实像,在本双筒望远镜系统中,棱镜位于目镜与分划板之间,对一块等腰直角棱镜进行棱镜的展开如下: 如图,D为棱镜的通光口径,L为棱镜的展开长度,由几何关系可知:L=2D。即可以将一块等 腰直角棱镜展开为厚度为L的玻璃平板,玻璃平板又可以等效为厚度d=L/n的空气平板,其中n 为玻璃平板的折射率。因此系统可以等效为由物镜、目镜、分划板、两空气平板所组成得系统。将两空气平板放置在物镜与分划板之间,结构图如下:

开普勒望远镜设计

开普勒望远镜设计 摘要简述了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介绍了开普勒望远镜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提供的开普勒望远镜的主要参数设计出开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针对物镜和目镜给出了具体的参数设计。考虑到实际应用,增加了转像系统的设计。最终对光学系统进行了像质评价。 关键词开普勒望远镜像差Matlab 光学设计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想光学系统理论、光束限制理论和像差理论,进行实际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为光学设计打下良好基础。(2)促进协助和自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小组共同研究,促进学生团结协助精神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及自学能力。 1.2课程设计的容 开普勒望远镜典型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与分析。根据要求画出系统光路图,标识系统结构、光束限制和成像典型光线。设计思路、分析步骤和设计过程齐全,设计合理,结果可靠。 1.3题意重述

开普勒望远镜是最简单的望远镜系统,已知数据,视觉放大率6Γ=-,视场角 26ω=,出瞳直径4D mm '=,机械筒长168L mm =;画出系统光路图,并计算 开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 (提示:目镜可选用凯涅尔型,其后工作距2F l '和焦距2f '有如下近似关系:220.35F l f ''≈;前工作距28.6F l mm =。) 二 开普勒望远镜的设计 2.1开普勒望远镜介绍 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器件,物体光线通过透镜经过折射和反射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人眼看到。望远镜可以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望远镜可以放大远处物体的角,能把远处的物体很小的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得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不可或缺的工具。 开普勒望远镜是开普勒在1611年发明的。其原理是:物镜、目镜都由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地安装分划板,作为视场光阑。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转像系统。转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转像系统和透镜转像系统。我们常见的前宽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转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透镜转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将像倒转,

光学课程设计_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说明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一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 (1)、熟悉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 (2)、综合应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对基本外形尺寸计算,主要考虑像质或相差;(3)、了解和熟悉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高斯公式、牛顿公式等)对望远镜的外型尺寸进行基本计算; (4)、通过本次光学课程设计,认识和学习各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潜望镜等)的基本测试步骤; 三设计任务 在运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并介绍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同时对光学系统中存在的像差进行分析。 四望远镜的介绍 1.望远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2.望远镜的一般特性 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 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d=o。当月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两系统的光学问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作为一般的研究,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问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这样平行光射入望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图

伽利略望远镜设计说明

伽利略望远镜设计报告 1. 总体设计要求与方法 课题要求设计一个伽利略望远系统,要求:放大倍率为5X,筒长为250mm,物镜最大直径不大于25mm,接受器为人眼。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和负光焦度的目镜组成,其放大倍率大于1。光路图如下: 图 1伽利略望远镜光路图 为对光学系统进行迭代设计和优化,采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对望远镜的物镜、目镜分别进行建模和优化,以取代繁琐复杂的光路计算。之后再将二者组合建模,并对最后的成像质量进行详细的评价。 2. 光学系统设计 2.1 初步参数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镜筒长度250mm,而物镜到目镜的间距为:

'o e l f f =- 视觉放大率要求为5x ,故有: '/5o e f f = l 应当略小于筒长,因此将l 设计为240mm ,计算得出物镜焦距f o ’为300mm ,目镜焦距f e 为60mm 。伽利略望远镜一般以人眼作为视场光阑,物镜框为视场光阑,同时为望远系统的入射窗。由于视场光阑不与物面重合,因此伽利略望远镜一般存在渐晕现象。出瞳应位于人眼观察处,为方便观察,设定出瞳距离目镜15mm 处,物镜的直径为25mm ,因此出瞳据物镜距离为: ''2z o e z l f f l =-+ 当视场为50%渐晕时,望远镜的视场角为: tan Z D l ω= 计算得出望远镜的视场角ω为2.8°,可见伽利略望远镜的视场非常小。 2.1物镜设计 2.1.1 结构选择 一般有三种结构形式:折射式、反射式和折返式。而一般军用光学仪器和计量仪器中使用的望远镜物镜为折射式物镜。单透镜的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望远镜一般都采用两块或多块透镜组成的镜组。其中又可分为双胶合物镜、双分离物镜、三分离物镜、摄远物镜,如下图所示。

望远镜系统光学设计

内调焦准距式望远系统 一、技术参数选择; 选择技术要求如下: 放大率:? = 24?加常数:c = 0 分辨率:?? 4?最短视距:Ds = 2m 视场角:2w = 1.6?筒长:LT = 160mm 乘常数:k = 100 取? = -24?,取不同的筒长L和缩短系数Q,根据表2-1 表2-1?= -24? ?= -24?,L =170,Q = 0.60 f?12 = 233.33,d0 = 111.48 f?1= 140.50,f?2= -57.57,f?3 = 11.80 代入检验公式为:

() 2 22 212 2142f -f -f L-f δ- f c ' '''+'= (2-4) 将所确定的参数代入,得: c = 0.00254 由此可见,系统满足准距条件,其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二、外形尺寸计算; 1、物镜通光孔径及出瞳大小 为了满足分辨率的要求,即 ? ? 4?,由 得: 另一方面,由D D Γ' =可知,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出瞳直径D ? = 1.3~1.5mm ,一 般取D ? = 1.5mm ,则: D = -? D ? ? 24 ? 1.5 =36mm 因此,取入瞳直径,即物镜的通光孔径D 1=36mm ,对应的出瞳直径D ?=1.5mm 。 2、调焦镜的通光孔径 D 2 = D 1- d 0(D 1/f ?1- 2tg w ) =36-111.48?(36/140.50-2?tg0.8?) = 10.55mm 3、分划板直径及视距丝间隔 4、像方视场角 tg w ? = -? tg w = 24?tg0.8? = 0.33512499 所以像方视场角2w ?=37.05?。 出瞳距 因l z 1 = 0,所以l ?z 1 = 0, l z 2 = l ?z 1 -d0 = -111.48 于是得出瞳距为: 目镜的通光孔径 目镜的视度调节 5、调焦镜的调焦移动量 取l 1 = -2000mm ,由物像关系的高斯公式,计算得l ?z = 154.87。由公式(1-6)计算得: ()()[] 211142 1 f -L l -L l L-l d '+''+'= = 128.77mm 于是得调焦镜的调焦量: ?d = d – d 0 = 128.77 – 111.71 = 17.06mm 三、结构选型; 在本设计中,主物镜的相对孔径约1:4,调焦镜的相对孔径1:5.6,因此,主物镜和调焦镜均可选用最简单的双胶合物镜。目镜在光学设计手册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目镜,并用缩放法调到合适尺寸。

光学课程设计一一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docx

光学课程设计一一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学校: 班级:光________ 姓名

第一光学系统的应用

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件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尤其是在光电测试技术中,大量的运用了光学器件,例如激光干涉侧长仪,其工作原理图如下: [&大整£"| : I I 逆计⑺ |邱境参•恢卜T 计花反"] I 散字W示 图表1激光干涉仪测长原理 第二设计的概要 我们知道,一个光学系统的设计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根据技术要求(如光学性能、外形、重量及有关技术条件)拟定光学系统原理图,并确定系统中个透镜组的焦距,各光学部件和零件的尺寸,相互之间的间隔等,我们称之为初步设计,亦即外形尺寸计算。在此基础上,第二是进行像差设计,通过大量的光线追迹和人工或利用程序对结构参数的修改确定保证成像质量优良的各种透镜的半径r、厚度和间隔d以及透镜的材料等。 1. 1设计的名称: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1.2设计的目的 运用应用光学知识,在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1.3设计的意义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懂得了要理论联系实际,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把已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从中得出结论,才是真正的知识,这才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理解的不深刻,掌握的不够牢固,通过这次设计,使得我对以前的知识能够重新温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查阅资料文献的能力。

伽利略望远镜设计

伽利略望远镜设计报告 1. 总体设计要求及方法 课题要求设计一个伽利略望远系统,要求:放大倍率为5X,筒长为250mm,物镜最大直径不大于25mm,接受器为人眼。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和负光焦度的目镜组成,其放大倍率大于1。光路图如下: 图1 伽利略望远镜光路图 为对光学系统进行迭代设计和优化,采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对望远镜的物镜、目镜分别进行建模和优化,以取代繁琐复杂的光路计算。之后再将二者组合建模,并对最后的成像质量进行详细的评价。 2. 光学系统设计 2.1 初步参数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镜筒长度250mm,而物镜到目镜的间距为:

视觉放大率要求为5x ,故有: l 应当略小于筒长,因此将l 设计为240mm ,计算得出物镜焦距f o ’为300mm ,目镜焦距f e 为60mm 。伽利略望远镜一般以人眼作为视场光阑,物镜框为视场光阑,同时为望远系统的入射窗。由于视场光阑不与物面重合,因此伽利略望远镜一般存在渐晕现象。出瞳应位于人眼观察处,为方便观察,设定出瞳距离目镜15mm 处,物镜的直径为25mm ,因此出瞳据物镜距离为: 当视场为50%渐晕时,望远镜的视场角为: 计算得出望远镜的视场角ω为2.8°,可见伽利略望远镜的视场非常小。 2.1 物镜设计 2.1.1 结构选择 一般有三种结构形式:折射式、反射式和折返式。而一般军用光学仪器和计量仪器中使用的望远镜物镜为折射式物镜。单透镜的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望远镜一般都采用两块或多块透镜组成的镜组。其中又可分为双胶合物镜、双分离物镜、三分离物镜、摄远物镜,如下图所示。

图2 常见的物镜结构 双胶合物镜是最简单和常用的望远物镜,由一个正透镜和一个负透镜胶合而成。双胶合物镜的优点为结构简单,制造和装配方便。通过选择材料以及弯曲镜面可以矫正透镜组的球差、彗差和轴向色差。 2.1.2 优化设计 根据前面的计算,物镜焦距f o’设计为300mm,最大口径为25mm。目视光学系统,波段选取为可见光波段0.4μm-0.75μm,并将人眼敏感的绿光0.55μm设为主要计算波段,如下图所示:

望远镜设计计算指导

《应用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设计计算指导 说明: 1、本指导将全面介绍带有普罗I型转像棱镜系统的望远镜设计过程以及计算,作为《应用光学》课程设计的实习范例。实验报告需在此基础上完善和修改,严禁全盘抄袭本指导,否则作0分处理! 2、本指导省略了理论分析部分,计算依据请参考有关资料。 题目: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选型和设计)要求: 双筒棱镜望远镜设计,采用普罗I型棱镜转像,系统要求为: 1、望远镜的放大率Γ=6倍; 2、物镜的相对孔径D/f′=1:4(D为入瞳直径,D=30mm); 3、望远镜的视场角2ω=8°; 4、仪器总长度在110mm左右,视场边缘允许50%的渐晕; 5、棱镜最后一面到分划板的距离 14mm,棱镜采用K9玻璃,两棱镜间隔为2~5mm。 6、lz′=8~10mm 我们的工作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系统外形尺寸的计算:根据需求确定像差,选型;

2、使用PW法进行初始结构的计算:确定系统的r、d、n; 3、像差的校正:通过修改r、d、n,调整像差至容限之内; 4、进行像质评价,总结数据图表,完成设计。

第一部分:外形尺寸计算 一、各类尺寸计算 1、计算'f o 和'f e 由技术要求有:1 '4 o D f = ,又30D mm =,所以'120o f mm =。 又放大率Γ=6倍,所以' '206o e f f mm ==. 2、计算D 出 30 3056 D D D mm =∴= = =Γ物出物 3、计算D 视场 2'2120416.7824o o D f tg tg mm ω==⨯⨯=视场 4、计算'ω(目镜视场) ''45o tg tg ωωωΓ⨯=⇒≈ 5、计算棱镜通光口径D 棱 (将棱镜展开为平行平板,理论略) 问题:如何考虑渐晕? 我们还是采取50%渐晕,但是拦掉哪一部分光呢? 拦掉下半部分光对成像质量没有改善(对称结构,只能使光能减少),所以我们选择上下边缘各拦掉25%的光,保留中间的50%。即保留中间像质好的,去掉边缘像质不好的。 下半的25%由目镜拦掉,上半的25%由棱镜拦掉,只留下中间的50%。 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