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
而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与康复的要点。
一、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对于采取正确的处理和康复措施至关重要。
指南建议采用一系列的吞咽评估工具,包括临床吞咽评估、影像学吞咽评估和触诊吞咽评估等。
通过综合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二、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处理1. 早期处理:在脑卒中的急性期,特别是在吞咽障碍严重的情况下,需要立即采取非口服进食的方式,如经鼻胃管喂食等,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
同时,采取保持舌头湿润和嘴巴清洁的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口腔感染等。
2. 康复处理:根据吞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包括吞咽肌力训练、吞咽协调性训练和改善咀嚼及咽喉协调能力等。
康复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进食情况和进食后的反应,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脑卒中后的吞咽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
康复期间需要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测,以确保康复效果的达到。
另外,家庭环境的改善和饮食的调整也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1. 家属参与:家庭成员应参与到患者的吞咽康复中,了解合适的饮食和喂食技巧,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鼓励。
2. 饮食调整:根据患者的吞咽障碍类型和程度,调整饮食的质地和方式,如软饮食、液体饮食、小碎颗粒饮食等。
在饮食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性和舌面感知的训练,以提高吞咽效能。
3. 康复训练:康复期间需要坚持吞咽肌力和协调性的训练,并逐步引入实际饮食,以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预防和常规措施除了吞咽障碍的处理和康复,预防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也十分重要。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年版)

(二)筛查 筛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以及障碍 的程度,如咳嗽、食物是否从气管套管溢出等。其主要目 的是找出吞咽障碍的高危人群,决定是否需作进一步检 查。…。建议在一些常见疾病和特殊人群,如脑卒中、气管 切开患者等人群中,常规开展吞咽障碍的筛查…。。 筛查方法包括量表法和检查法。量表法主要筛查患 者是否有吞咽障碍的常见表现,了解出现症状的频率。 通用的筛查量表是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一10(eating
disorders,swallowing
disorders)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 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 胃内的过程…。广义的吞咽障碍概念应包含认知精神心 理等方面的问题引起的行为和行动异常导致的吞咽和进 食问题,即摄食吞咽障碍。本共识主要讨论的是狭义的 吞咽障碍,行为和行动异常导致的摄食障碍暂不列入本 共识讨论范围。 (二)引起吞咽障碍的疾病 吞咽障碍为症状诊断,而非疾病诊断。多种疾病状态
・916’
主生塑垄堕堂皇盎复苤查!!!!生!!旦箜!!鲞笙!!塑
垦!!!!坠!!堕塑垦尘生!:旦竺!竺!里!!!!!!!!:!!!堕!:!!
.专家共识.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2013年版)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评估与治疗专家共识组
吞咽障碍是临床上多学科常见的症状,世界卫生组织 已将其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略对吞咽功能的改善作用”。。专家推荐使用的主要有视 频透视吞咽检查(videon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 endoscopic evaluation
和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fibreoptic
of
swallowing,FEES)两种临床上成熟的方法,咽腔测压和 1.VFSS:此项检查是在实际进食时,在x线透视下,
脑卒中住院患者吞咽障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脑卒中住院患者吞咽障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脑卒中住院患者吞咽障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引言: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液供应中断而引起的脑功能异常或死亡的病症,由于脑卒中致残率高、病情复杂,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接受全面的护理。
在脑卒中的恢复过程中,吞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因此,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吞咽障碍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改进护理质量的措施。
一、脑卒中住院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现状1. 吞咽障碍的定义:吞咽障碍是指由于神经肌肉功能受损或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在进食和饮水过程中出现困难或危险的现象。
2. 吞咽障碍的分类:吞咽障碍可分为口腔期吞咽障碍、咽喉期吞咽障碍和食管期吞咽障碍。
根据吞咽障碍的不同类型,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
3. 吞咽障碍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掌握吞咽障碍的护理技巧,例如改变患者的体位、适当调整进食和饮水的方式和速度等。
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吞咽过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二、脑卒中住院患者吞咽障碍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构建1. 护理操作规范性:评价指标应包括护理人员对吞咽障碍护理的操作规范性,是否符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
2. 护理操作技能:评价指标应衡量护理人员对吞咽障碍的护理技能水平,例如对进食和饮水方式的熟练掌握以及对不同类型吞咽障碍的处理能力。
3. 监测和观察能力:评价指标应考察护理人员对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过程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并发症,例如吞咽困难或误吸等。
4. 护理效果评估:评价指标应评估护理措施对吞咽障碍的改善效果,例如观察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和饮食摄入状况。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1. 护理操作规范性指标:依据相关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评估护理人员对吞咽障碍护理的操作规范性,包括个人卫生、环境整洁、食物和饮水的准备等。
2. 护理操作技能指标:评估护理人员对吞咽障碍的护理技能水平,包括正确使用吞咽辅助器具的能力、掌握不同进食和饮水方式的能力等。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膳食营养管理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膳食营养管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膳食营养管理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以及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膳食营养管理的关键要素,包括制定合适的食物种类、控制食物的质地和温度、增加食物的口感和吸引力、定时定量、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教育和指导患者及家属以及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1、制定合适的食物种类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选择易消化、低糖、高蛋白的食物,同时应经常更换食物种类以避免营养不良。
建议选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和低脂奶制品等。
2、控制食物的质地和温度食物的质地和温度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至关重要。
建议使用糊状、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避免食用硬质、干燥或温度过高的食物。
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进食环境,如确保食物温度适宜,避免食物过烫或过冷。
3、增加食物的口感和吸引力为提高患者的食欲,可以在食物中添加一些调味品或蔬菜,增加食物的颜色和口感。
避免过度使用调味品,以免影响患者的饮食习惯。
同时,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避免食物单调乏味。
4、定时定量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需要遵循定时定量的原则。
建议制定合理的进食计划,每日定时进食,避免过度饱食或饥饿。
同时,应注意不要一次喂食过多,以免引起呕吐。
5、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在患者进食的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呛咳或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进食,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口腔干燥或喉咙疼痛等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6、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对于身体状况较为虚弱的患者,可以考虑给予其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液、胃管喂食等。
在进行营养支持时,应注意避免过度营养,以免对患者造成负担。
同时,应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目标,以便制定合适的营养支持计划。
7、教育和指导患者及家属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建议,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饮食治疗。
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专家共识关键词:专家共识卒中防治营养治疗吞咽障碍近年来,我国对卒中的防治从宏观策略到具体思路和模式正在走向国际化。
但是临床医生在卒中整体治疗的管理中往往会忽略营养状态,对患者施行营养治疗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缺乏有关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多中心研究及相关数据。
为统一和规范卒中治疗中营养管理的认识,中华内科杂志组织全国神经和营养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卒中患者营养管理的专家共识,以期进一步规范卒中治疗。
卒中的发生和转归是多因素的,卒中后脑损害的恢复是建立在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上,其中机体营养状态直接影响卒中的转归。
一些欧美国家所颁布的卒中管理指南和专家共识都推荐对所有卒中患者进行营养基线评定并采取措施纠正或改善卒中患者的营养障碍[1-2]。
为了统一和规范卒中与营养管理的认识,关注卒中患者的营养管理,神经和营养专家提出了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法,呼吁建立营养评估和干预的体系,培训营养管理人员,确保对卒中患者营养的评估、治疗、检测、跟踪采访以及处理与饮食相关的吞咽障碍。
一、卒中营养支持的证据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FOOD试验【3-5】对卒中患者基线营养状况与卒中结局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发现3012例急性卒中患者中279例(9%)存在营养不良;与无营养不良者相比,其6个月病死率或严重残疾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5]高(OR 2. 08,95%CI 1. 50~2. 88),肺部感染、褥疮、胃肠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亦显著增高。
研究认为卒中合并营养不良是导致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
同时,试验不支持对营养状况良好且无吞咽障碍的卒中患者施行常规营养补充。
管饲饮食可以降低吞咽障碍患者6个月的病死率以及不良转归的风险;卒中后2-3周内不能正常饮食者,接受鼻饲管途径喂养比采用经皮内窥镜胃造癣术的转归更好。
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前瞻性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在卒中急性期,16%一35 %患者有营养不白并且与卒中的不良结局密切相关[6-7 ]。
最新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支持(1)课件ppt

10、化工厂原计划9天生产香皂630箱,实际提前3 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BR>多少箱?(实际 每天增产多少箱?)
❖ 11、水泥厂原计划上半年生产水泥66万吨,实际5 个月就完成任务。实际每月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万 吨?
02
鼠李糖杆菌、乳双歧杆菌
改善胃肠道微环境,修复胃肠免疫屏障
03
小麦低聚肽
高含量(28%)天然谷氨酰胺
低脂——产品成分&特点
低脂——临床作用
王林力;李红梅。低脂饮食干预对冠心病合并 II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体质量的影响。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0.20。
低脂——临床作用
低脂饮食为限制脂肪摄入人群降低胆固醇达到标 准值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面积问题
❖ 1.一个平行四边形 四条边长度都是5厘米 高 是3厘米 求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
❖ 2. 一个长方形 长是18厘米 宽是长的一半多2 厘米 求这个长方形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支持 (1)
目录
01 吞咽障碍定义及病因 02 吞咽障碍临床表现及危害 03 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物选择及营养要求 04 各类营养制剂的选择
吞咽障碍的定义
吞咽障碍的定义: 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由于摄食-吞咽过程中一个或多个阶段受损而 导致吞咽困难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吞咽障碍的发生情况: 脑血管急性期的吞咽障碍的发生率30%~50%。 随着病情的推移,百分比逐步下降。 与病变部位有关,集中在脑干部的病变居多。
竭、高脂血症、胆道疾病等 ➢ 肥胖
低脂——小结
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康复专家共识解读(50页)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电刺激
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
7.食管扩张术
(1)改良的导管球囊扩张术:
1)经鼻球囊扩张 2)经口球囊扩张 3)主动球囊扩张 4)被动球囊扩张
(2)内镜下直接扩张术: (3)胃咽橡胶梭子扩张术: (4)记忆合金食管支架扩张术:
8. 针刺治疗 9. 通气吞咽说话瓣膜 10.其他:TMS, tDCS等
强调吞咽障碍为功能学诊断(症状),多种疾病均 可引起。
3.临床表现和后果 4.评估与治疗
概述
3.常见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临床表现:流涎、呛咳、进食时哽噎… 并发症: 误吸、营养低下、心理社会交往障碍
4.评估与治疗
评估流程:筛查-临床功能评估-仪器检查 治疗:多方位,多层面干预, 提高自身吞咽功能,代偿方法
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 康复专家共识 解 读
中国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 康复专家共识
共识出台背景
文章数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中文吞咽障碍相关文献(含会议录)年度数量情况 中国知网检索“吞咽障碍”关键词
临床功能评定
2. 进食时的评估:
1)进食姿势: 2)对食物的认知: 3)放入口的位置: 4)一口量: 2-4ml开始评估 5)进食吞咽活动需要的时间: 6)呼吸情况: 7)适合患者安全吞咽的 食物形态及质地: 8)分泌物情况: 9)口服药物评估:
临床评估方法
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
V-VST的意义
1.口腔感觉运动训练 :
1) 2) 3)
2013年吞咽功能障碍与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aspiration or after showing intolerance to gastric
feeding.
(Grade: C)
高误吸风险或胃喂养不耐受病人可启动小 肠喂养。
中国: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2011
短期(<4周)肠内营养患者首选鼻胃管喂养(A级推荐),不耐 受NGT喂养或有反流和误吸高风险患者选择鼻肠管喂养(B 级推荐)。
卒中后营养不良的影响
与营养正常的患者相比,营养不良的患者其6个月病死率或严重残疾 率(mRS 3-5)更高,
• Stroke. 2003;34:1450-1456
神经内科患者低蛋白血症发病率高
数据来源:Jan.2006 肠内与肠外营养杂志
卒中患者白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 严重程度相关
白蛋白中位数41 g/L
被欧洲推荐为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评定的首选工具。 2008年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
临床指南及规范操作”所推荐
2013年吞咽功能障碍与营养管理 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六:
• 不推荐对吞咽障碍的卒中患者早期应用经皮内窥镜
胃造瘘术(PEG)。
(A类推荐,1a级证据)
• 如果需要长期(>4周)肠内营养,可根据实际情况
体格检查:人体测量学
• 体重 • 体质指数 (BMI) • 上臂围 • 三头肌皮褶厚度
……
体格检查: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
BMI = 体重 ( kg ) 身高2 ( m2 )
亚太地区标准 ( WHO, 2000 年 ):
< 18.5
体重过低
18.5~22.99
正常
养风险。
( 2b级证据,B级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摘要】 卒中后吞咽障碍及营养不良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显著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自2007年《中国卒中患者营养管理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颁布以来,临床医生逐渐增加了对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及营养风险管理的意识,但临床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和认识误区。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近发表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国际指南,并结合中国国情及医疗现状,对旧版《共识》进行修订,并更名为《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水平,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
本共识的推荐意见分级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表1)[2]。
【关键词】 吞咽障碍;卒中;营养;评价;治疗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中国专家组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通信作者王拥军y o n g j u n w a n g 1962@ 赵性泉zxq@ 王少石wangshaoshi@1 基本概念吞咽障碍(dysphagia):是指吞咽过程的异常。
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是指不能将食物或液体从口腔安全送至胃内而没有误吸,也包括口准备阶段的异常,例如咀嚼和舌运动异常等。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是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有关的不良临床结局的影响。
该定义所强调的营养风险是指与营养因素有关的出现不良临床结局(比如并发症、住院日等)的风险,而不是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
该概念2002年由欧洲学者提出。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我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的定义是: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导致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包括营养不足和肥胖。
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对营养不良的定义是: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指南与共识·表1 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和推荐级别(2009年3月)[2]注:同质性:指包括在一个系统综述中的各项研究,其结果的方向和程度一致;RCT :随机对照研究,由Bob Phillips,Chris Ball,Dave Sackett,Doug Badenoch,Sharon Straus,Brian Haynes,Martin Dawes1998年制作。
2009年3月由Jeremy Howick更新注意:使用者可增加一个“-”来表明不能提供一个肯定结论的水平,包括:一个单个结果,但可信限宽;或者:同质性有问题的系统综述。
因此这些证据是非结论性的,因此只能给予D级推荐推荐级别:A:同1级研究一致;B:同2或3级研究一致,或者来自于1级研究的推导;C:同4级研究一致,或者来自2或3级研究的推导;D:同5级证据,或者任何水平的研究的结果,但这些研究有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或无法得出肯定结论性营养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营养过剩或者营养不足,导致机体成分改变以及功能减低,伴或不伴炎症活动[3]。
营养不足(undernutrition):通常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造成特异性的营养缺乏症状。
营养风险筛查(n u t r i t i o n a l r i s k screening):是临床医护人员用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全面营养评定和制订营养治疗计划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营养评定(nutritional assessment):由营养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营养代谢、机体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用于制订营养治疗计划,考虑适应证和可能的副作用。
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
目前临床上包括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 s uppleme nt,ONS)、肠内营养(e nt er a l nutr 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 l nutrition,PN)。
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大分子聚合物(整蛋白)型和小分子聚合物(氨基酸、短肽)型。
根据给予途径的不同,分为口服和管饲。
肠外营养: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营养物不能满足自身代谢需要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白的功能。
所有营养素完全经肠外获得的营养支持方式称为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2 卒中后营养不良和吞咽障碍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卒中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危群体,由于评价手段和评估时机各异,卒中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1%~62%[4]。
卒中患者入院时约5%患者存在营养不良,14%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5]。
卒中后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多种,包括高龄,机体高分解状态,脑干、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神经内分泌和胃肠动力学异常等均是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的重要原因[6]。
营养不良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肺炎及肺部感染、褥疮、胃肠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显著高于营养正常者。
卒中后伴发的营养不良可以增加患者各种感染的发生率、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是导致卒中后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7]。
研究表明营养状态与卒中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相关[8]。
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达37%~78%[9]。
尽管部分患者吞咽困难可在卒中后1个月内恢复,但是卒中早期的吞咽障碍将明显增加患者误吸及肺炎的风险,减少经口进食的量,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预后[10]。
卒中后吞咽障碍是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11]。
共识1 吞咽困难及营养不良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b级证据),显著增加卒中患者不良预后风险(A类推荐,1a级证据)。
3 卒中后吞咽障碍筛查、评估及治疗3.1 吞咽障碍筛查及评估 筛查,从根本上说,不同于全面的临床评估,后者要求检查吞咽困难的症状体征,并以制订治疗方案为目的。
筛查是一项以通过或失败的方法,发现那些要求进一步全面吞咽功能评估或者请其他专业人员和(或)医疗服务的个体[12]。
筛查要求简单、准确、可靠、安全、经济,有高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低似然比[13],目前还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吞咽困难筛查方法。
吞咽障碍筛查往往是由饮水试验和一些提示误吸的危险因素所构成。
有多种方法见于文献报道,例如可以由未经吞咽相关知识培训的临床医生完成的改进的Mann吞咽能力评估(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ability,MMASA)[13]。
其他还有需要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完成的筛查,例如Gugging吞咽筛选(Gugging swallow screen)[14]、多伦多床旁吞咽筛查试验(Toronto bedside swallowing screening test,TOR-BSST)(敏感性91.3%,阴性预测值93.3%)[15]、床旁吞咽评估(bedside swallowing assessment)[16]、Burke吞咽困难筛选试验/3盎司饮水试验(Burke dysphagia screening test/3-oz water swallow)[17]、50 ml饮水测试(50 ml drinking test)[18]等。
床旁吞咽筛查具有较好的评定者间信度和预测效度[19]。
一个近期的系统综述表明有4个筛选流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对这些筛选路径的花费效益比、对死亡率、住院日等指标的影响进行阐明[20]。
另外一个系统综述给出文献当中提到的42项预测误吸的指标或流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及可信区间,这些项目均是以仪器评估作为标准,可供临床参考应用[21]。
目前,饮水试验是最多应用的较为有效的方法[22]。
吞咽筛查应该有以证据为基础的工具。
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可降低肺炎风险,降低致死性并发症[23]。
一项研究纳入146例急性卒中合并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试验组(n=58)接受早期筛查和口腔护理,院内对照和院外对照各58例和30例,结果发现试验组的肺炎发生率(7%)显著低于院内对照组(28%,P<0.01)和院外对照组(27%,P<0.05),提示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可降低肺炎发生的风险[24]。
来自美国Paul Coverdell国家卒中登记的数据显示未进行吞咽困难筛查的患者,其在院期间的肺炎发生率要高于通过筛查的患者[23],这些结果提示对所有患者进行筛查可降低肺炎总体发生率,所有卒中患者在进食或饮水之前应该常规进行吞咽困难的筛查[25]。
吞咽困难筛查是医疗卫生组织认证联合委员会要求的初级卒中中心的必备条件[26]。
尽管2010年联合全美医疗机构评审委员会由于缺乏有证据支持的好的筛选方法而将吞咽筛选撤出,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筛选。
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选择有效特异的筛选方法[27]。
如果筛查结果显示患者无吞咽异常,方可进食水。
如果筛查结果异常,应进一步请专业人员进行全面专业评估,包括临床床旁评估(clinical bedside assessment,CBA)以及仪器评估。
2个系统综述验证了床旁评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28-29]。
目前尚缺乏统一或标准化的床旁评估方法。
但通常床旁评估[28]应该包括:①吞咽困难的相关主诉;②吞咽器官的感觉、运动、反射、结构的体格检查;③试验性吞咽:令患者吞咽不同量及黏度的食物,通常包括水、稠糊状、固体这三种黏度的食物,观察吞咽过程。
由于床旁评估存在局限性,仪器评估可帮助进一步明确诊断[30]。
改良的吞钡试验,也称为电视透视检查吞咽评估(videofluoroscopy swallow study,VFSS),可以动态地、全面地评估口、咽和食管上部吞咽功能,能明确患者是否发生误吸及其原因,是吞咽困难评估的金标准。
纤维光学内镜吞咽评估(fiberoptic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swallowing,FEES)是采用柔软鼻内镜经鼻腔及腭帆上方进入咽部进行吞咽评估。
FEES价格便宜、便于携带、检查结果可靠,可作为吞钡试验的替代方法,在检测喉穿透、误吸和滞留方面,该方法同吞钡试验同样有效[31]。
专业人员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方法。
共识2 卒中患者在进食或饮水前应常规进行吞咽障碍筛查(A类推荐,1a级证据)。
筛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应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一步全面评估(B类推荐,2a级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