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学研究尼采对鲁迅作品的影响
从《狂人日记》看外国作家对鲁迅的影响

从《狂人日记》看外国作家对鲁迅的影响【摘要】:鲁迅《狂人日记》受到了很多外国作家的影响,文章从题材、主题、表现手法和风格等方面分析了《狂人日记》所体现的外国作家对鲁迅的影响。
认为在题材上,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了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启发;在思想主题上,体现了尼采的部分精神人格,在表现手法上,借鉴了安特莱夫的心理描写手法,表现象征主义和”阴冷”色彩。
【关键词】:狂人;超人;象征主义手法《狂人日记》是鲁迅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部显示”文学革命”实绩的作品之一,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直到今天,仍在文学史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在这篇小说里,作者表现的是一个被迫害致狂者心目中的”吃人”历史和现实。
通过”狂人”叫出”吃人者”的凶残和虚伪的同时,还喊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预言。
运用了和以往不同的写作手法,却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心。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他《狂人日记》的创作呢?鲁迅曾经说过:”我来做小说,并非自以为有做小说的才能,只因为那时是住在北京的会馆里的,要做论文吧,没有参考书,要翻译吧,没有成本,就只好做一些小说模样的东西塞责,这就是《狂人日记》。
大约所仰仗的全是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到1935年,鲁迅再次谈到《狂人日记》的创作”这些作品因’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然而这激动却是向来怠慢了介绍欧洲大陆文学的缘故。
1834年倾,俄国的果戈理就已经写了《狂人日记》;1883年,尼采也早借了苏鲁支的嘴说过…。
”从这两段话中,就不难看出,外国的很多作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鲁迅产生了影响。
首先,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无疑是给鲁迅创作同名小说最直接的影响。
在写作的形式上,中国传统的小说由于与”说话”的艺术有关,常常直接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注重故事性,讲究情节的连贯性,而鲁迅创作《狂人日记》一改了传统小说风格,以第一人称直抒胸臆,采取日记体形式,并用跟踪跳跃的方式写一些彼此联系不大的生活断面,来表现狂人的那种变幻不连贯的心理特点,显然,这就是借鉴了果戈理的小说格式。
从鲁迅对尼采的接纳与疏离看鲁迅对中西文化的态度

从鲁迅对尼采的接纳与疏离看鲁迅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口河北师范大学屈连胜摘要:鲁迅之所以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巨人。
伟大的思想家.其中的一大原因是他能够辩证地对待中西文化.他在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文化糟粕的同时。
还能够认真地整理古籍并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面对西方文化.他绝不盲从.而是批判地吸收。
鲁迅思想是受过尼采深刻影响的.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鲁迅却并没有被尼采盲目地牵着鼻予走。
而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和自身的特定条件与尼采思想进行了有益的对接.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契舍点,对之进行了合理接纳。
对于尼采思想消极性的一面也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鲁迅这种自觉地文化选择意识对我们当令这个较为浮躁的快餐社会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迅;尼采;接纳;疏离;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批判;选择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化是晚清以来尤其是“五四”时代知识分子们共同的追求。
鲁迅早在“五四”运动以前就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主张.并初步阐明了接受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鲁迅一生思考的都是心性层面的问题,主张。
尊个性而张精神”,关注人性的健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
而作者笔下的林老板算是一个颇为正宗的小商人。
论才干.很有几分,要资产,也说得过去,他理应经得起较为频繁的一定的打击: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中却难以立足。
只有如此构思和描写,作者才能尽可能在一个短篇里更深刻更广泛地反映和揭示当时国民党地方当权者的赖取豪夺流氓无赖本质、日本军阀给别国人民造成灾难的普遍性以及社会上的种种弊端,从而使作品形象的意义和价值更大、更深远。
综观作品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在艺术构思上恰当地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
既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又高度发挥了艺术的相对独立性。
说到《林家铺子》结构上环环相扣、严谨而清晰,这可说是由其跌宕起伏的构思派生出来的.二者实为一体;主要表现在书中每一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结及其意自显上。
论鲁迅《野草》在艺术上对尼采的借鉴

论鲁迅《野草》在艺术上对尼采的借鉴作者:桂璐璐来源:《文学教育》2014年第09期内容摘要:鲁迅散文诗集《野草》在艺术上对尼采有积极的借鉴,表现为象征主义、“超人”哲学、生命意义、心理经验四个方面。
关键词:《野草》象征主义“超人”哲学生命意义心理经验《野草》是鲁迅创作的散文诗集,写于1924年4月至1926年4月,发表在《语丝》周刊上。
鲁迅于1927年4月将它们连带“题辞”共24篇汇编成集,7月列入他自己主编的“乌合丛书”,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8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再版。
对于鲁迅创作与尼采的关系,评论界一直多有关注。
鲁迅先生的好友刘半农曾赠送鲁迅一幅对联“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1]这里的“尼”指的就是尼采。
鲁迅的文章与尼采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研究鲁迅作品与尼采关系的论著非常多,可谓成果丰硕,但大多是宏观角度的分析,不够详尽细致。
本文拟通过对鲁迅《野草》的分析,研究《野草》在艺术上与尼采精神的渊源。
一.象征主义哲学尼采是一个出色的象征主义哲学家。
《野草》是鲁迅在特定时期表现特殊情绪的散文诗集,集中地采用了象征主义尼采文风抒写心情,表白战士的心迹。
《野草》中除了《狗的驳诘》、《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近于寓言以外,其它众多篇幅都充分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描写一些梦境或者幻象表达作者某种独特的思想。
这些梦境和幻象大多阴森恐怖,与现实生活有很大差异:《复仇》中看客们的冷漠与无聊,《死火》中死火的奇幻瑰丽,《颓败线的颤动》中的亲情之疏离与残酷,如此种种都是作者把内心情感化为象征性形象的艺术表达。
文质兼美的《雪》,是一篇象征意味浓厚的散文诗。
深邃的思想、哲理的意蕴完全隐藏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作者通过或温婉或刚烈的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景物与情感浑然交融,不留一点痕迹。
“朔方的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面对严寒冷酷的恶劣环境,纵然孤独寂寞,依然顽强地抗争,与大自然进行殊死搏斗,这不正是鲁迅先生反抗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吗?那美得像精灵一样的“江南的雪”,美艳温润,充满生机与活力,正是鲁迅所追求、所希冀创造的美好明天,是对理想生活的伟大憧憬。
尼采对鲁迅思想的影响

尼采對魯迅思想的影響在魯迅到日本求學之前一年(190l),日本學界風行尼采思想。
高山樗牛(1871一1902)由於熱情的評論活動而鼓吹英雄之個人主義,把尼采介紹給日本人,尼采於是被看作是一位自由主義教養者:排斥卑俗物質文明與喧囂的軍國主義,教人過高貴而有個性的內在生活,受到全日本熱烈的歡迎。
魯迅赴日後進弘文學院,他初次接觸尼采,當是通過日文的介紹性書籍;直接讀尼采的書,應是離開以台到束京之後。
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看來只有《察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書。
但是,這本書對魯迅的影響,到後來才較顯著,尌他留日期間發表的幾篇長文來看'反而是尼采在日本的反響,諸如英雄的個人主義、反對物質主義和軍國主義等,佔了突出的地位。
魯迅到日本留學,雖然也跟當時所有進步的知識分子一樣,是為了尋求使中國達至富強之道,但魯迅的「提問法」,卻是很獨特的。
魯迅在弘文學院時,開始思考國民性的問題。
他經常跟許壽裳(1882一1948)談三個相聯的問題:“一、怎樣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甚麼?三、它的病根何在?”這三個問題,既說明當時魯迅思想的基礎和出發點,也可以說明尼采投合魯迅的原因和起點。
魯迅東渡日本求學,正是由於絕望於儒家之徒,為的是尋求一種新的價值觀,著眼的是倫理學範圍的問題,並非以政治或哲學領域的問題為主;其目的要改變國民的精神,使之臻於完美,跟尼采“重估一切價值”的出發點和目的,差不多是一樣的。
雖然,國民性的問題,當時的革命者也有注意—尤其是梁啟超{1873一1929)。
魯迅後來提倡文藝運動,作為改造國民性的手段,也與梁啟超的影響有密切關係,但魯迅也採取了尼采的方法,而而且更認同尼采的方法。
所以,梁啟超的影響可以說是造成了魯迅與尼采「親和性」的基礎。
魯迅對那三個問題的解答,大部分都可以在那幾篇文言論文中找到,尤其是(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和(破惡聲論)三篇,而尼采在其中,正是以一種藥方的姿態出現的。
论尼采对鲁迅的影响-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与《野草》为例

— —
以 《 查拉 图斯特拉 如是说》 与 《 野草》 为例
王 琦
( 云南 师 范大 学 云 南 昆明 6 5 0 0 0 0 )
作者简 介 :王琦 ( 1 9 9 2一) ,女 ,汉族 ,河南省郑/ ' 8 市人 ,云南师范大学 2 0 1 5级 中国现 当代 文学研究生在读 ,研究 方向 :散文 。
摘要 :本文通过对 《 查 拉 图斯特拉 如是说》 与 《 野草》 两部作 品中文本 的具体 的比较,探讨尼采对鲁迅 的影响。 关键词 :鲁迅 ;尼 采;《 野草》 ;虚无 意识 中图分 类号 :1 2 1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5 8 3 2( 2 0 1 6)0 1-0 0 4 5- 0 1
点 也在此书 中得 以 体现 …… 它不 仅成 为 世上最 崇高 、真正 散发 高 后面 。 ”很显然 ,过 客一 文是对 《 查 拉图斯特拉如 是说> 首尾 的延 空气 息的著作 ……它还是最 为深刻 的书籍 ,源于真 理 幽邃的 深处 , 伸与变化 。查 拉图斯 特拉从 山上 的洞 穴 下山 布道 ,在经历 了各 色 仿佛 一 1 3 取之不尽 的宝井 ,每一 桶下去都将 满载人类的宝藏 。 ” 人等后 ,最终 回到他 的洞穴时 ,他 听到 了呼喊 他的声音 :“ 查拉 图 ” 对 于查 鲁迅一生深受 尼采思想 的影 响。周作人 曾经 回忆说 : “ 在 东京 斯特拉 ……来 呀 ,来呀 !是时候 了 ,是最迫切 的时候 了!
虽然 德文书不很 多……这 里尼采 可以说是 一个例外 ,《 查拉 图斯特 拉图斯特 拉来 说 ,这 个呼 喊是 不 见其 形 的 “ 高 等人 ” 在 召唤 他 , 拉如是 说》 一册多年保存 在他书橱 里. ” 早期尼 采作 品的泽者 ,也 而对于过客来 说 ,未 知的声 音是 死亡 与虚 无 ,即便 是这 样 ,他 仍 是鲁迅 先生的 门生 ,徐梵澄 曾经说过 :“ 不可否认 ,先生 受尼采 的 然 选择了痛苦 的前行 。 影响颇 大。……即 如 《 野 草》 中如 《 过客 》 、< 影 的告 别》 两 篇 , 《 野草》 中的情节 、意象在相 当大的程度上都受 到了 < 查拉 图 便甚 于 《 苏 鲁支语 录》 的作 风相似 …… 《 野草 > 可说 是一 部散 文 斯 特拉如是说> 的影响 。这 种影 响 不是 简单 的模 仿 ,而 是鲁 迅 对 的诗 ,先生 的得意 之作 。这 只合 用文 学上 的术 语说 ,是 受 了尼采 尼 采的进一步 的思考 ,进 而为我们提供 了无尽 可供思考的作品 。 的 ‘ 灵感 ’ 。 ” 【 3 ] 鲁迅的 < 野草》 与尼采的 《 查拉 图斯 特拉 如是 说》 的共 同点
渊源学研究尼采对鲁迅作品的影响

渊源学研究尼采对鲁迅作品的影响摘要:鲁迅20多篇杂文和10来封书信,都曾经谈到了尼采。
尼采对于鲁迅作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本文分别从杂文、散文诗,以及小说方面来谈尼采对鲁迅的影响。
关键词:尼采、鲁迅、影响、作品、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
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鲁迅也以自己的批判救国。
现代诗人徐志摩与日本学者增田涉都曾提出:鲁迅是中国的尼采。
许多学者作家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与尼采的关系,由此可知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的确是存在许多尼采的影子。
鲁迅自己在《〈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译后附记》中也说,尼采的文章“太好”。
一般而言。
鲁迅杂文的语言简约严明、刚劲有力,同时又刚柔结合,优美深沉。
这与尼采的散文诗式的语言非常相似。
其次是体现在一种宏大的、不可阻挡的气势上。
尼采的著作往往以气势胜。
他自命“发着凌越千古的大声”。
他的苏鲁支竟“梦到立于天之涯,海之角,——地球之外面,手持天秤,秤量这世界”。
(《苏鲁支语录》第132页,生活书店1936年)鲁迅的杂文往往也有这样的特点。
那种说理与抒情时的锐不可挡的气势,如上述的凡有阻挡这前途者。
对敌对者充满蔑视、不屑与之辩的口吻,如《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扭住与之斗到底的勇力与韧劲,如《答国际文学社问》。
再次是体现在善于用反语式的讥讽等艺术手法上。
尼采《智识即罪恶》等,善于用“反语”、说反话,有阴沉的气象;鲁迅杂文外冷内热,讽刺中略带幽默,不无戏谑;更主要的是严肃、深邃、愤激之声。
在散文诗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意象上的相似。
《野草》中的《题辞》、《影的告别》、《求乞者》、《复仇》、《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墓碣文》等篇,在动物与植物意象都存在相似性。
《死火》与尼采的《在橄榄山上》在意境,也有某些方面相近。
其次,是思维方式的相似。
尼采论文:尼采唯意志论美学思想对鲁迅、朱光潜的影响

尼采论文:尼采唯意志论美学思想对鲁迅、朱光潜的影响【中文摘要】对人类和世界本原、对人生意义和自由的探索,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圣贤和哲学家们苦苦思索的终极命题。
作为唯意志论思想的奠基人,叔本华撇开传统哲学的心物二分的认识论路径,从人性的需求和审美的角度审视世界和人的自由,他指出,意志是充斥着整个宇宙,无根据、无、无止境的追求,是永不停息的欲求和冲动,生命意志构成了世界的本质,生命意志的客体化创造了全部表象世界。
由于意志及其满足的无尽性,人生注定是痛苦的,解除痛苦的最终途径只能是通过死亡否定意志,而艺术能够使人暂时挣脱意志、欲望的束缚,忘却个体性和自我,在审美享受中获得片刻的慰藉。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意志本源和生命意志本体论的思想,但他从根本上反对通过否定意志来获得生命意义和人生自由的主张。
尼采认为,生命意志是积极创造、战斗不止的永恒冲动和本能,人生痛苦并不可怕,恰恰是锻炼、彰显生命意志、推动人生创造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生命意志绝不是什么“适者生存”式的被动适应和自我保存,而是“追求力量的扩展”,是争优势、争发展和争强力的“强力意志”。
超人查拉图斯特拉是强力意志的集中代表。
尼采的强力意志思想和超人学说竭力反对叔本华对人生持有的的悲观态度,充满着乐观主义的战斗气息,在关注和改造人的同时,也充满着矛盾和糟粕。
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唯意志论的本体论之上的,以酒神精神为根基,以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对立统一为譬喻,追求强力意志、永恒创造,反对理性至上、知识万能和颓废平庸,赋予人生以美学意义和艺术情趣,充满着人本情怀、战斗气息和辩证法思想。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尼采唯意志论思想的主要来源、基本思想,述评了尼采强力意志、超人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分析了尼采唯意志论美学观的基本内容,简要介绍了尼采唯意志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尼采是一个以文学的方式表达政治理想的文学家、思想家,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悲剧的诞生》中,其特点是以正视人生苦难、肯定生命意志为核心,以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对立统一为主线,给生命以形而上学的根据和慰藉为,深入分析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对立统一及其带来的希腊艺术文化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希腊各类艺术的基本特征,重点揭示了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实质,探讨了艺术与人生、与国家精神的关系,提出,要大力弘扬酒神精神,发挥艺术特别是悲剧的作用,激励人,塑造人,改变人,创造人,反对理性至上、知识万能和颓废平庸,期翼德意志精神的复兴。
鲁迅创作意识中的尼采思想影响

鲁 迅 创 作 意 识 中的 尼 采 思 想 影 响
回 马 志伦
内容摘要 : 鲁迅 , 曾被认为是“ 中国的尼采 ” ( 徐 志摩语 ) , 这个评价 或许并不全面 , 却是道 出了尼采对 于鲁迅 的创作 意识 曾经 产生 过深 刻影 响 的事 实 。1 9 0 2 年 ,鲁 迅东 渡 日本 ,开始 接触 尼采 的 学说 。在 日本 的七 年
象记 》 )在 日本 的七 年( 1 9 o 2 —— 1 9 o 9 )是鲁 迅从一 个维 新派 的拥
护 者转 变 成进 化论 者 的转 折 期 ,
尼采 的学说作 为达 尔文进化学 说 的一 个分支 ,对于鲁 迅 的创 作意 识 产 生 过 深 远 的影 响 ,成 为 日后 鲁迅从 医学救 国到文 学救 国思想 转化 的重要推手 。
邦, 由是转 为人 国。人 国既建 , 乃 始雄 厉无前 , 屹然 独见 于天下 , 更 何 有于肤 浅凡庸 之 事物哉 ? ”
( 《 坟・ 文化偏至论 》 ) 他进 而认为 : “ 然 欧美 之 强 ,莫 不 以是 炫天 下 者 ,则根柢在 人 ,而 此特 现象之
末, 本 源深而难见 , 荣 华 昭而易识
( 1 9 O 2 —— 1 9 0 9 ) 是 鲁 迅 从 一个 维 新 派 的拥 护 者 转 变成 进 化 论 者 的转 折 期 , 尼 采 的学 说 作 为达 尔 文 进 化 学 说 的 一
个分支 , 对于鲁迅的创 作意识产 生过 深远 的影响, 本文就此谈些看法。 关键 词 : 鲁迅 尼采 思想 创作 意识
机器 、 轮舟 、 开矿和 邮政等实 业上
鲁 迅 早 期 的 文 章 ,一 再 提 到 尼 采
的名 字 ,并 翻译 了代 表尼 采超人 哲学 的《 查 拉 图斯 特拉如是 说》 的 序 言。鲁迅说 : “ 个性 张 ,沙聚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渊源学研究尼采对鲁迅作品的影响
摘要:鲁迅20多篇杂文和10来封书信,都曾经谈到了尼采。
尼采对于鲁迅作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本文分别从杂文、散文诗,以及小说方面来谈尼采对鲁迅的影响。
关键词:尼采、鲁迅、影响、作品、
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
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鲁迅也以自己的批判救国。
现代诗人徐志摩与日本学者增田涉都曾提出:鲁迅是中国的尼采。
许多学者作家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与尼采的关系,由此可知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的确是存在许多尼采的影子。
鲁迅自己在《〈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译后附记》中也说,尼采的文章“太好”。
一般而言。
鲁迅杂文的语言简约严明、刚劲有力,同时又刚柔结合,优美深沉。
这与尼采的散文诗式的语言非常相似。
其次是体现在一种宏大的、不可阻挡的气势上。
尼采的著作往往以气势胜。
他自命“发着凌越千古的大声”。
他的苏鲁支竟“梦到立于天之涯,海之角,——地球之外面,手持天秤,秤量这世界”。
(《苏鲁支语录》第132页,生活书店1936年)鲁迅的杂文往往也有这样的特点。
那种说理与抒情时的锐不可挡的气势,如上述的凡有阻挡这前途者。
对敌对者充满蔑视、不屑与之辩的口吻,如《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扭住与之斗到底的勇力与韧劲,如《答国际
文学社问》。
再次是体现在善于用反语式的讥讽等艺术手法上。
尼采《智识即罪恶》等,善于用“反语”、说反话,有阴沉的气象;鲁迅杂文外冷内热,讽刺中略带幽默,不无戏谑;更主要的是严肃、深邃、愤激之声。
在散文诗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意象上的相似。
《野草》中的《题辞》、《影的告别》、《求乞者》、《复仇》、《过客》、《死火》、《狗的驳诘》、《墓碣文》等篇,在动物与植物意象都存在相似性。
《死火》与尼采的《在橄榄山上》在意境,也有某些方面相近。
其次,是思维方式的相似。
在《野草》《题辞》中,那种切盼“地火”喷出,把一切连同野草“烧毁”的期望,与尼采那“当你们皆否认着我时,我将向你们回转”的思维方式仿佛。
《复仇》、《复仇(二)》对于落后群众的愤激之情,不难在尼采作品中找到相通之处;《狗的驳诘》中“人不如狗”的指斥,与尼采的“在人群中我以为比在兽群中危险”的感慨类似。
再次,是艺术构思上的相似。
尼采通过“影子”与“苏鲁支”的对话,表示将作新的追求,——“我的国土属于这世界,我需要新山谷”。
“苏鲁支”想离开影子,并质问道:“你为何自称为我的影子呢?你不合我的意。
”影子”说,不论在什么情况之下,“也仍是你最好的影子”,因而一同度过冰寒世界,一同突破禁制……,最后苏鲁支承认“影子”是他的影子,但他“要独自前行”。
鲁迅的《影的告别》,也是借“影”向人告别,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憎恶;连影子都要告别自己,可见眼前的现实太过黑暗了。
其构思与展开方式与尼采作品是一致的。
据作者自己说:“我的作品,太黑暗了,因为我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所以很多着偏激的声音。
”(《两地书•四》)
在小说方面关于其小说所受到的影响,鲁迅自己明确地说过。
鲁迅在谈到《狂人日记》所受外国文学的影响时,就说到了“苏鲁支”,但他指出:“后起的《狂人日记》……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借用尼采的话语。
在《狂人日记》里,“狂人”借用了“苏鲁支”一段关于人类进化的话,警告“吃人的人”,希望他们改好,变成“真的人”,否则就会“给真的人除灭了”。
尼采的苏鲁支也说过虫子与猴子的话,是一样的。
在《示众》里,作者对市民们的庸俗、麻木进行了揭露和鞭笞。
尼采通过苏鲁支的口说:“……我的动物哟,你们也很残忍么?你们也要像人类一样观望我的大痛苦么?因为人类便是最残忍的动物”。
其次是“戏剧的看客”的痛苦。
这种场景在鲁迅笔下,出现不止一次。
主要体现在《阿Q正传》里。
阿Q上法场时,人们跟在后头,发出豺狼般的嗥叫;阿Q枪毙了,“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这又是何等愚昧而又残忍!麻木的中国人,对自己
的同胞为何这样的没有同情心?甚至一点正义感都没有!阿Q当然是不觉醒的了,如果他一天醒来,会感到十分可悲,也会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地欣赏我的大痛苦呢?为什么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基础上呢?这就与尼采的苏鲁支一模一样了。
再次是孤独者的痛苦情绪。
《伤逝》与《孤独者》等小说深刻地暴露了现实的黑暗,描绘了个人奋斗的破灭。
作品中有鲁迅的灵魂在,其实也正如尼采的超人那样的痛苦。
小说中流露出苦闷与彷徨的情绪。
尤其是那种孤傲、痛苦、愤激之情,对人们由“爱”到“憎”的过程,似乎也有一点尼采的影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