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三绝

合集下载

山西太原晋祠

山西太原晋祠

山西太原晋祠篇一:晋祠简介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其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

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汉文化特色。

晋祠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1961年3月公布晋祠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

[1篇二:太原晋祠太原晋祠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中文名:晋祠原名:唐叔虞祠地点:山西太原难老泉、侍女像、圣母文物:唐太宗御碑、《晋祠之铭并序》晋祠三绝:像目录概述简介晋祠由来历代修造建筑景观神话般的创造祠祀的形成功能与形式水镜台环境与选址空间与布局艺术特征造型风格圣母殿侍女群雕晋祠三绝晋祠侍女旅游信息开放时间及门票价格交通提示住宿美食简介刀削面拉面孟封饼羊杂割特产相临景点梁衡《晋祠》写在晋祠石壁上的诗晋祠博物馆晋祠邮票展开概述简介晋祠由来历代修造建筑景观神话般的创造祠祀的形成功能与形式水镜台环境与选址空间与布局艺术特征造型风格圣母殿侍女群雕晋祠三绝晋祠侍女旅游信息开放时间及门票价格交通提示住宿美食简介刀削面拉面孟封饼羊杂割特产相临景点梁衡《晋祠》写在晋祠石壁上的诗晋祠博物馆晋祠邮票展开编辑本段概述“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有晋祠远景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晋祠简介

晋祠简介

晋祠简介(一)::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极具汉族文化特色,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2014年3月7日,李克强参加山西代表团审议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对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二):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

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取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三)::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游览胜地。

1961年3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

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

晋祠历代均有修建和扩建。

南北朝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依山枕建正殿,是供奉唐叔虞,至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其母邑姜亦供奉于正殿之中。

晋祠

晋祠

晋祠晋祠,原为晋王祠(唐叔虞祠),为纪念晋(汾)王及母后邑姜而兴建。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水之滨,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

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晋祠看到的对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

”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源区的晋祠看看。

由来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如今的山西省太原市也因为在晋水之北,水之北谓阳,于是当时便叫“晋阳”。

“晋祠”并非“晋王祠”的简称。

晋祠三绝一是周柏唐槐。

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至今都还茂盛葱郁。

二是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

三绝中最后一绝是难老泉。

美食刀削面,拉面,孟封饼,羊杂割等。

难老泉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

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

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

婆婆又有一种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

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想用她担的水饮马。

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

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

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

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

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

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

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

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

感受山西晋祠三绝景观之美

感受山西晋祠三绝景观之美

感受山西晋祠三绝景观之美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环艺系马彦辉2008年11月20日感受山西晋祠三绝景观之美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关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全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就以山西晋祠的人文景观之美有若干自己的见解,不能详尽,只为应用者扩展设计视听尽己微力,以彰国粹。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有一片古建园林,统名“晋祠”。

这里,山环水绕,古木参天,在如画的美景中,历代劳动人民建筑了近百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

在苍郁的树木掩映之下,清澈见底的泉水蜿蜓穿流于祠庙殿宇之同,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荟萃一起,使游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晋祠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和著名的游块胜地,常年接待着国内外成千上万的游客。

关于晋祠的故事,说来话长,晋祠始建于北魏,据《史纪·晋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诵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

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

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

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祠内的圣母殿、难老泉、周柏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晋祠是我国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有西北的“小江南”的美誉。

堪称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的晋祠早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近晋祠正在申报以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绝宋代的圣母殿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晋水的其他二泉——“难老”和“善利”分列左右。

山西晋祠三绝之中的圣母殿简介

山西晋祠三绝之中的圣母殿简介

山西晋祠圣母殿:古韵里的“女神主场”我打小就听老一辈念叨,咱山西的晋祠那可是个“神仙地儿”,里头的圣母殿更是重中之重,传说老多了,听得我心里直痒痒,总盼着能去好好瞅瞅。

去年夏天,我跟发小柱子、二妞约好了,一起奔晋祠,目标直指圣母殿。

一进晋祠大门,柱子那急性子就暴露无遗,扯着嗓子喊:“哎呀妈呀,这一路可把我憋坏了,圣母殿到底藏哪儿呢?赶紧让我拜见拜见那位‘大神’!”二妞笑着怼他:“你急啥,好东西不得慢慢品?跟着人群走准没错。

”七拐八拐,远远瞧见那圣母殿,好家伙,一下子镇住了咱仨。

柱子瞪大眼睛,嘴巴张得能塞个鸭蛋:“乖乖,这殿看着就不一般呐,跟从古代直接穿越过来的老祖宗似的,浑身都是故事。

”确实,那殿顶琉璃瓦在太阳底下闪着光,红的绿的,跟彩虹落上头了一样,古旧的飞檐翘角,就像大鹏展翅,威风凛凛又透着股子典雅劲儿。

走近些,能看到殿前廊柱上雕着的盘龙,一条条跟活了似的,张牙舞爪。

我伸手摸了摸,凉飕飕的,嘴里嘟囔:“嘿,龙王爷们,在这儿守了几百年累不累啊?”柱子在旁边学那龙的样子,张牙舞爪地比划:“看我这龙抓手,当年工匠手艺绝了,这雕得,龙鳞都一片片清楚着呢!”正闹着,旁边一位戴眼镜、看着特斯文的大叔笑着说:“小伙子,这可都是宋代的宝贝,历经风雨,全靠古人那巧夺天工的技艺,才能让咱现在还瞧得见呐。

”一听是宋代的,柱子立马老实了,轻轻拍了下刚才摸过的柱子:“哎呀,对不住嘞,不知道您老这么有身份。

”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迈进殿门,一股子庄严肃穆的味儿扑面而来。

大殿里头光线有点暗,可正中间那圣母像却亮堂堂的,跟聚光灯打在舞台主角身上似的。

圣母一脸慈祥,眼睛好像会说话,静静看着进进出出的人。

二妞看得入神,小声说:“你说圣母娘娘天天在这儿,听了多少人的心愿啊?”我接茬:“那指定数不过来,咱要不也跟娘娘念叨念叨,求个平安顺遂?”柱子在旁嗤笑:“就你俩迷信,不过来都来了,说两句呗。

”这时候,一群小学生由老师领着进来了,叽叽喳喳跟一群小麻雀似的。

太原晋祠

太原晋祠

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殿内供奉 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 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
在圣母殿内完整的保存了43尊彩绘泥塑。 据圣母座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墨书题记考 知,这组雕塑完成于元佑二年之前。
我国京剧 大师梅兰芳先 生对此尊雕塑 颇感兴趣,曾 评价道:“一 笑一颦,似诉 平生”。雕塑 用写实的手法、 传神的技巧刻 画了一个女戏 子复杂的内心 世界。
魅力晋祠
谢谢欣赏

导游:
鼓楼
钟楼
水镜台
鱼 沼 飞 梁
献殿
圣母殿
圣母大殿前檐的八根廊柱上,各缠木雕盘龙一条,这是我国现存最 早的木雕盘龙。它们怒目利爪,一派生机,虽有千年,仍鳞片层层,须 发根根,不能不叫人叹服其木质之好,工艺之精。
现今东北角的铁人是民 国二年(公元1913年)补铸的。此 像造型呆板,比例失调,铸造技 术较差。相比较保存最完整、铸 造工艺最好的是西南角的这一尊, 它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 年),虽经历900多年风霜雨雪,至 今完好无缺,明亮不锈。铸铁中 含有铬、镍等合金成份,被誉为 是宋代的不锈钢。说明我国北宋 时的冶炼铸造水平已达到相当高 的程度。从造形艺术方面来看, 这尊铁人造形生动,似佛教中天 王的形象,从头到脚显示出力量 之美、威武勇猛之美,令人叹为 观止。根据铁人铭文可知,它们 除了镇水之外,还有作为保佑家 族及乡社,保护圣母殿中圣母邑 姜的作用。他们把铁人当做圣母 的守护神奉献于圣母,幵让它“ 永充供养”。台中心,是琉璃制 成的小阁,高达丈许,明代遗物。
太原晋祠
晋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面积130万平方米,是奉祀西周初晋国开国诸侯唐 叔虞的词堂。据史籍记载,晋祠的历史至少有1500年。晋祠是一处集自然山水、古建园林、 雕塑碑刻等于一体的著名风景胜区。这里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多 通,铸造艺术品37尊。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其中宋 塑侍女像、周柏、难老泉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是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是世界王氏 的发祥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唐宋园林。它是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极为罕见的瑰宝。

晋祠三绝.doc

晋祠三绝.doc

晋祠三绝作者:长河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0年第03期出山西太原向西南方行25千米,有一座山名叫悬瓮山。

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故得此名。

山脚有泉水涌出,这就是有名的晋水。

在山下水旁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

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其代表“难老泉”、“侍女像”和“周柏唐槐”,堪称晋祠三绝。

难老泉难老泉即“晋阳第一泉”,是晋水的源头,出自悬瓮山下的断层岩。

它晶莹澄澈,畅流不断。

难老泉上有水母楼,是晋水神祠。

祠内,水母端庄秀丽,踞瓮而坐。

关于难老泉,还有一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

说是古时候,晋祠北面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女子,嫁到了古唐村,受婆婆的虐待,每天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一天,在挑水的路上,她碰见一位骑马的老人向她讨水饮马。

虽然这一担水是她好不容易挑来的,但善良的柳氏还是把这一担水全送给了老人饮马。

老人临走时送给柳氏一根马鞭,说只要把鞭子插在水缸里,一提鞭子,水就会涌上来。

柳氏回家之后一试,果然如此。

后来,婆婆发现媳妇不再挑水,而水缸里的水却始终是满的,心中不免产生怀疑,就趁媳妇不在家,偷偷地察看,发现了水缸中的马鞭。

她心想这是一个宝贝,便伸手把马鞭提出缸外,一时间,缸里的水马上喷涌而出,向四处漫流。

正在邻居家帮忙的柳氏发现水涌出来了,赶快跑回婆家,见水大难以堵住,忙用院中的石板盖住缸口,自己坐在石板上。

汹涌的大水顿时变成了潺潺细流,不断从柳氏的身下流出来。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女子,称她为水母,在难老泉的西侧建起了水母楼,并在楼内塑了一尊她的像。

这个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历史上确曾有人引晋水害人,那便是春秋时代晋国的世卿智伯瑶。

晋祠

晋祠

晋祠位于距太原市中心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为晋水源头,是一座古代园林式的祠庙建筑群,晋祠的具体建筑年代迄今为止无从考究,但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早在1500年前,晋祠已是鱼塘池沼皆有闻名一方的游览胜地了,可见晋祠至少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现今的晋祠更是有“三晋第一名胜”之称,人们常说:“外国友人到北京没有到紫禁城就不算到中国”,换句话说:“大家来太原但没有到晋祠也不算到山西”。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了纪念晋国(古唐国)第一位诸侯叔虞而修的祠堂,叔虞本人是周成王姬诵的弟弟,这里围绕着叔虞封唐还有一段故事。

话说西周初年,武王死后,武王长子姬诵在周公姬旦辅佐下登上王位,当时年纪君王年龄还小,有一日姬诵与叔虞在花园里玩,姬诵拿起地上一片桐叶,并且剪成了玉圭的样子,送给叔虞,并对他说:“我封你做唐国的诸侯吧!”,在旁的史官呢赶忙记录下这一件事,时候呢提醒成王择良辰吉日封叔虞为唐国的诸侯,但成王却不以为然的说:“我是和他闹着玩的”。

但史官却很认真的对称王说:“君无戏言”,周公旦也认为史官言之有理,于是呢便让成王封叔虞到唐国去做诸侯去了。

这就是“剪桐封弟”的故事。

叔虞来到唐地,励精图治,兴修水利,人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叔虞死后,百姓很怀念他,于是便在他的封地之内选择了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为他修建祠堂,取名为“唐叔虞祠”。

后来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之后,因国境内有晋水流淌,所以改国号为“晋”,此国号一直沿用了600余年,一直到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晋”才至此消亡,燮父也是第一位晋王,同时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历史来源,唐叔虞祠也被改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大致了解了晋祠的历史后,接下来该参观晋祠的景观建筑了,作为国家4A级景区来说,晋祠早在1961年3月4日就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了。

晋祠的建筑是极为考究的,不得不提及的是“晋祠三绝”和“晋祠三大国宝建筑”,所谓“晋祠三绝”指的是难老泉、齐年周柏、宋代侍女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祠水母娘娘
我国最古的地理书《山海经》便有“悬瓮之山,晋水出焉”的记载,它不仅指出了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而且还告诉我们,难老泉水破天荒以来便开始涌注奔流于人间了。水母娘娘的传说故事,是否在当时已经开始流传,已不得而知,但是晋祠水母楼(明代),却是水母娘娘传说故事的物证。
晋祠在山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叔虞而建造的。据说周成王有一次同他的小弟弟叔虞一起玩耍,他摘下一片桐叶,削成玉(王圭)(玉(王圭)代表诸侯的权力)的样子,对叔虞说:“把这个封给你。”边上的大臣就请求成王选择吉日,正式给叔虞封地。成王说:“我是和他说着玩的。”大臣说:“天子无戏言。”于是,叔虞就被封在唐这块地方,因为这里有一条晋水,唐国就改名为晋国,这就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晋国。现在我们把山西省也叫晋,是因为它就在古代晋国这一片土地上。
从此之后,春英用自己的生命换来长流不息的难老泉水,养育着古唐村世世代代的村民,灌溉着古唐村千万亩良田。村民们为了纪念春英,就在她坐的水瓮处盖了一座名为“水母楼”庙宇,尊称她为水母娘娘。今晋祠难老泉边的水母楼里,水母娘娘端坐瓮上,如常人一般束髻举梳,显得祥和、亲切、美丽。多少年来,每逢农历六月十五,晋祠就会举行规模盛大的晋祠庙会,附近的老百姓都要至此摆供唱戏,祭祀水母娘娘。
第二天早晨,柳春英起了个大早去挑水,回来走到半路,又遇到昨天那位拉马的白发老人。看着他们焦渴的样子,春英早把昨天的挨打的事忘了,又热情地让老人和马喝掉了前面桶里的水。急忙挑起水桶一路小跑二次上后山沟重新挑水。可担水回来还是误了婆婆的早饭,又让婆婆狠狠地打毒了一顿。
第三天,春英为了不误早饭,天还没亮就起床去挑水,挑回水站在原地等候老人。过了一会,老人牵着马又来了,春英不等老人开口,就走上前说道:“老人家,快喝水吧!”老人家二话不说,低头喝水、饮马,眨眼间一桶水又全喝光了,春英急忙转身再去挑水。老人拉住她的扁担说:“好心的媳妇,我是天上的白衣大仙,久闻你贤惠善良,特来相试,一连三天,你都热情地把水给我与马喝,回去晚了还要挨打受气,可你却没有半句怨言,真是名不虚传啊!今赠你马鞭一条,回家放进瓮里,用水时只须稍许提鞭水瓮即满,但千万不能把鞭子提出瓮外。切记!切记!”春英接过鞭子刚要道谢,老人和马却一下子飘然不见。春英回到家,婆婆还没有起床。她放下挑担,照老人所嘱将鞭子插入瓮中,轻轻一提,就见清水一点点漫了上来,再轻轻一提,水又随鞭而涨,不一会清水已满满一瓮。她高兴极了,特意挨家挨户地告诉村里的乡亲,让他们都到自已家里来挑水,从此古唐村的人再也不用起早摸黑到七八里远的后山沟挑水了。
晋祠三绝
山西晋祠博物馆简称晋祠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悬瓮山下晋水的发源处。这座祠堂建于北朝,是为了纪念周武王的次子督虞而建造的。
晋祠简介
三绝介绍周柏唐槐
宋代彩塑
难老泉
其他古迹
相关传说难老泉的传说
晋祠水母娘娘
晋祠简介
三绝介绍周柏唐槐
宋代彩塑
难老泉
其他古迹
相关传说难老泉的传说
晋祠水母娘娘
展开编辑本段晋祠简介
编辑本段其他古迹
晋祠内还有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并手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因为唐太宗和他的父亲唐高祖李渊是从太原起兵的。李渊原是隋代的太原留守大臣,他乘天下大乱的机会,带领三万人马,起来讨伐隋炀帝这个昏君,并且顺利地打下了首都长安,建立了大唐帝国。在起兵时,李渊父子曾到晋祠来祈祷。大唐立国之后,李世民为报答唐叔虞的保佑,特地立了这块石碑。唐太宗平生爱好书法,而且特别喜爱晋代王羲之父子的行书,这块碑的碑文就是唐太宗有意摹仿王字的杰作,因而是一块特别珍贵的名碑。
话说古唐村有一个名叫柳春英的贤惠媳妇,娘家在大佛寺村(即今晋源区金胜村)。春英不仅人长得俊秀,心肠也特别善良,而且人又勤快,可偏偏遇上个又凶又狠的婆婆。春英本为冲喜而嫁给恶婆儿子的,谁知冲喜也没有挽留住他儿子的生命,留下可怜的春英在恶婆婆的百般虐待下受尽折磨。
媳妇整天忙里忙外承担了家里所有的活计,可恶婆婆总是不满意,稍不顺心,张口就骂,举手就打。最令人气愤的是,当媳妇千辛万苦地从七八里外的后山沟里挑回一担水时,恶婆婆只用前边这桶水,后边那桶水就倒掉了,说是女人身后的水不干净。为防止媳妇偷懒,狠心的婆婆还特意让木匠做下一副尖底水桶,这样媳妇路上就不能休息了。如此一来,一般人家一天一两担水就够了,可媳妇挑四五担也不够,媳妇的日子过得别提有多艰难,整日以泪洗面。尽管这样,媳妇还是忍气吞声,终日操劳,不论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挑水。
一天早晨,春英挑水回来走到半路,遇见一位白发老人牵着马站在路边。老人施礼道:“这位媳妇,行行好吧,我和马都快渴死了,让我们喝点水吧。”春英停下脚步,抬头看看老人,只见他风尘满面、唇焦口燥,那马也直往水桶跟前凑,看样子真是渴坏了。春英本是心善之人.不觉动了恻隐之心,爽快地说:“老人家,那你就喝后面这桶里的水吧!”白发老人不解其因,春英就将婆婆不喝后面桶里的水的原因告诉了老人,不曾想老人竟然也说只喝前面桶里的水,春英犹豫片刻,还是爽快地让老人家喝了前面桶里的水,剩下的水饮了马。老人与马喝完水,道了声“多谢”,转身拉马上路去了。春英只好无奈地将后面的水倒掉,挑着空桶又去后山沟重新挑水。这样挑水回来晚了,因误了婆婆的早饭,她被婆婆狠狠地毒打了一顿。
难老泉
三绝中最后一绝是难老泉。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
难老泉。关于难老泉,有一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说是晋祠北面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女子,嫁到了古唐村,受婆婆的虐待,每天都要到远处去挑水。一天,在挑水的路上,她碰见一位骑马的老人向她讨水饮马。虽然这一担水她好不容易从远处挑来,但是善良的柳氏还是把这一担水全送给老人饮马了。老人临走时送给柳氏一根马鞭,说只要把鞭子插在水缸里,一提鞭子,水就会涌上来。柳氏回家之后一试,果然如此。后来,婆婆发现媳妇不再挑水,而水缸里的水却始终是满的,心中不免产生怀疑,就趁媳妇不在家,偷偷地察看,发现了水缸中的马鞭,心想这是一个宝贝,伸手过去把马鞭提出缸外,一时之间,缸里的水马上喷涌而出,向四处漫流。正在娘家梳头的柳氏发觉水涌出来了,赶快跑回婆家,见水大难以堵住,忙用院中的石板盖住缸口,自己坐在石板上。汹涌的大水顿时变成潺潺的细流,不断从柳氏的身下流出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女子,称她为水母,在难老泉的西侧建起了水母楼,楼内塑有一尊端庄秀丽的水母塑像。
古唐村人多少年来的吃水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村民们纷纷感激春英的贤能,这可让恶婆婆大为不满:她一怪春英多事,讨厌村里人每天从她家挑水;二怪水瓮里的水永不枯竭,使得媳妇不再似以前辛苦。左思右想,恶婆婆突然心生一计,假意好心让春英回娘家探亲。春英自从嫁过门来,也没有回过娘家,如今吃水不用出门挑水了,春英也就放了心准备回娘家看看,临走时再三叮嘱婆婆,千万不能将神鞭抽出水瓮。谁知媳妇走后的第二天,恶婆婆就悄悄来到水瓮前一边自言自语道:“哼!我叫你们再来我家挑水!我非叫你重新每天去后山沟挑水!”一边指使小姑将神鞭抽出藏匿。说时迟,那时快,随着鞭子被抽出水瓮的一瞬间,一股瓮口粗的巨流不停地从水缸里涌出,眨眼功夫就溢出厨房,流到院心,把坏心眼的婆婆淹死了。
编辑本段三绝介绍
晋祠里最有名的“三绝”:周柏唐槐北周
宋代彩塑宋代
难老泉宋代
周柏唐槐周柏唐槐
一是周柏唐槐。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至今都还茂盛葱郁。
宋代彩塑
二是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圣母殿是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邑姜
宋代彩塑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由于这座殿堂修筑得十分富丽堂皇,再加上古代官员都要到圣母殿来献祭祈雨,这座殿堂就成了晋祠的主体建筑,而原来的唐叔虞祠倒反而退居次要的地位了。圣母殿的殿身四面都有围廊,前廊深两间,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殿顶用黄绿色的琉璃瓦剪边。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主像是圣母邑姜,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圣母凤冠蟒袍,端坐在凤头椅上。侍女手里都拿着侍奉的东西。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眉眼有神,姿态自然,塑工精美,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
滔滔不绝的水流溢出春英家的院墙,流向大街小巷,眼看古唐村在转瞬间变成了一片汪洋。此时春英正坐在娘家对镜正梳妆,一听说婆家村里发了大水,就知道是婆婆把马鞭子拉出水瓮,情急中她一手夹草垫,一手执木梳,披散着还没梳好的半拉头发跑回家中,只见瓮里的大水象泉水一样不住地往外喷涌,她顾不上喘气,就慌忙把草垫往瓮上一扣,自己奋然一跃坐在了瓮上。说也奇怪,春英坐到瓮上后,水势顿时变缓,一下子由汹涌的大水变成了涓涓的细流,顺着草垫子不停地往外流泄。不一会,村里的大水也渐渐地退了,人们才想起春英,纷纷赶到她家。只见春英端然坐在水瓮上,一手持梳,一手挽发,正在安详地梳头。不管人们怎么呼唤她,她也不应声,临近一看,原来春英早已坐化成仙了。只有那股清泉,从她坐的水瓮的草垫下涓涓流出,这就是潺潺不息的“难老泉”水(难老泉是晋祠三绝之一,常温在十七度左右)。
编辑本段相关传说
难老泉的传说
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关于难老泉,有一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太原市的晋祠镇原名为古唐村。那时的古唐村一没有亭台楼阁,二没有清泉汨汨,三没有花草树木,为什么呢?只因为古唐村是一个非常贫困缺水的村落。而最叫老百姓发愁的就是村民们都要到七八里外的后山沟去挑水吃,日子过得别提有多艰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