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基础知识

校对基础知识培训

目录

第一部分校对工作的意义

第二部分校对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常识

第三部分常用校对方法及技巧

第四部分各校次的职责

第四部分附录校对人员应掌握的规定及规范

第一部分校对工作的意义

一、什么是校对

校对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质疑,以保证图书质量的工作。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校对对教辅图书的重要性

1、对学生:辅导书中出现错误,尤其是知识性错误,会误导学生,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前程。

2、对公司:图书质量不过关,影响图书销量和公司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校对的总体目标

即出版物无编校质量差错。这个总目标,可分解为两个子目标:无“编错”和无“校错”。

四、校对人员基本要求

一般应具有大专及以上的文化水平,经过校对业务的专门训练,掌握校对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具有一定的职业敏锐度,工作认真细致,即“有学识,精通文字,细心,而且经过专门训练”的专门人才。

五、校对的基本功能

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

校异同是指校对中只需对照原稿进行校对,把与原稿不同的地方改过来就行了。校异同强调的是对原稿负责。校是非则强调既要忠实于原稿,又要尽可能地纠正原稿中的错误,包括编辑的错误。

六、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

1.对编者负责。即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2.对读者负责。即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差错,订正并请作者或责任编辑确认。

七、校对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熟悉语言文字的各种规范,掌握语言文字的出错规律,对语言文字使用错误有较强的辨识力。

(2)通晓图书版面格式知识,能敏锐地发现版面格式错误。

(3)熟练掌握各种校对方法,并善于综合运用。

(4)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同学科图书的校对人才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5)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书。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得寂寞,注意力集中,能自觉地控制情绪,并能及时调整心态,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7)有大局观和集体意识,有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八、校对人员应具备的三个意识

1.责任意识。首先出版业是一种文化事业,其次我们从事的是教辅行业,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学子,要对学子负责。这样一个责任感,既是对读者的责任,也是对公司、对自己的责任。

2.质量意识,即精品意识。无论在图书的选题、体例制定、编者编写,还是图书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都要有出精品的意识,把质量当做图书的生命底线。

3.竞争意识。现在教辅图书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我们树立竞争意识。

第二部分校对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常识

一、图书的结构组成

一般图书的结构部件主要包括:封面(含带勒口和不带勒口)、扉页、版权页、序(前言)、目录、正文、附录、反馈表。其他的还有环衬(封面与扉页之间)、插页、护封(包封面外面的)、腰封、书签、辑封(正文内标明“篇”“章”名称的书页)。

封面:是书籍外表层的总称,也叫做“封皮”。广义上的封面包括:前封面(封面)、封面里(封二)、封底里(封三)、后封面(封底)、书脊五部分。封面主要起保护图书、传递信息、促销图书的作用。封面上主要印有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

扉页:包括书名、作者署名、出版社名。

版权页:又称版本记录页,该页记录具有版权法律意义,是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检查出版计划情况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也是读者了解该书一般情况的重要记载页。

二、校对常用术语

1.开本和印张

开本: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即一张全张纸裁切成多少页。开本以全张纸开切出的数量(开数)来表示,如开切出32张,即称“32开”。一般我们用的图书开本是大32开,大16开,或者16开。

一本书的总面数(包括扉页、版权页、序、目录、正文以及正文之后的附录、反馈表、空白页等等)÷开数=印张数,如总面数192,开数16,其印张数为192/16=12。

2.版式:指书刊内容的全部排格式,包括正文、标题、图表、书眉、注文、页码等的排式、字体、字号、版心大小,有否题图、眉花、补白等等。

3.版面:出版物每一面上内容的整体安排,包括图表、文字部分和四周的空白部分。

4.版心:指出版物每一面上印有的文字、图表的部分,不包括四周白边。

5.书眉:排在版心上部的文字及符号统称为书眉。它包括页码、文字和书眉线,一般用于检索篇章。通常单码排章、节、单元名称,双码排图书名称。书眉只排一行,不能转行。

6.页码:书刊正文每一面都排有页码,一般页码排于书籍切口一侧。印刷行业中将一个页码称为一面,而正反面两个页码称为一页。

7.暗码:有时为了设计的需要,虽然占有地位,但不印页码,故称暗码。

8.注文:又称注释、注解,对正文内容或某一个字词所作的解释和补充说明。

9.接排:字、词、句、行在换行时不断开,紧接着排。表现在校样上,接排行的头一个字,齐左版口,不空。

10.另行:另排一行的意思。比如,文章段落的第一行,就是从另行起排的,前面还要空两个字。

11.空行:占字行的地位而不排字。在正文中间用以表示内容的转换,如

与正文间。通常写明“空多少行”。

12.占行:以正文行为基准,占有的版面。

13.回行:说明一行排不下时,转行的格式。回行是紧接上一行排,不空行。

14.顶格:指文字齐版口排,前面不空字。

15.缩格:不是齐版口排的,前面空向个字就叫缩向格。

16.居中排:指左右居中,即字行的左右离版口距离一样。

17.标题:指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有的概括文章作品的全部内容(如篇名),有的概括文章、作品的部分内容(如章名、名)。副标题:标题的补充说明,使标题的表达更加完整、更加清楚。副标题排于标题之下,一般在两者间加一破折号来界分;或用小一号字来加以区别。

18.通栏:栏指图书的版面部位,通栏是说整个版面的编排形式。图书正文每一行自左向右的长度,等同于整个版心宽度的,就叫通栏排版。

19.分栏:指把一个版面分成个部分的排版方式。在书刊中最常见的是左右两栏排版。

20.破栏:就是跨栏的意思。双栏排的书刊,如遇到一栏内排不下的图、表、公式等,必须延伸到另一栏去的排法,就叫做破栏。

22.正线,反线:一条边线材料的上下两头,上头线条较细(薄),叫正线;下头线条较粗(厚),叫反线。排表格,边框一般用反线,表内用正线。在算式中,一般用正线。

23.页,面,另页起,另面起,占一页,占一面:在出版术语中,页跟面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一页包括两面,每一页有两个相邻的页码,单码在正面,双码在反面。

原稿批另页起,一定要从单码面开始。另面起则从单码面或双码面开始都可以。占一页就是占两个页码,要在单码面是排文或图(双码面一般空白),在下一个单码面上接排其他内容。

占一面,在单码面或双码面开始都可以,下一个页码即可接排其他内容。

24.天头,地脚:书刊的版心上面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般天头大于地脚。

25.头花,尾图:头花放在正文之前,标题附近。尾图放在文末空白处,既是为了美化,也有补白作用。

26.补白:正文已完,而书页尚留有较大空白,为了充分利用纸张和美化版画面,选用一小段文字,放在空白处,叫做补白。补白文字一般用花边与正文相隔,或围以边框,或采用另一种字体、字号,以与正文相区别。

27.双跨单:双指的是双码,单指的是单码。双跨单是指书刊内较大的图或表要占用两面时的排法——左半在双码面上,右半在单码面上。

28.出血版:指有一边或两边超过原定开本大小,成书后多余部分被切去,版面上图版部分不留外边。

三、校对符号及用法示例

校对符号是用来标明版面上某种错误的记号,是编辑、设计、排版、改版、校对人员的共同语言。排版过程中的错误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有缺漏需要补入,多余需要删去,字体字号上有错误需要改正;有时是文字错误等等。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不同的校对符号。改版时照版人员,一看到某种符号时,就知道某种错误,可作相应处理。这对节约时间和提高工作质量,很有好处。

四、使用校对符号应注意的问题

1.符合规范。即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不要生造,以免引起混乱。

2.勾划分明。稿中的错误要用引线从行间画出,拉到页边空白处改正,不要在文中径改。符号不要沾及上下左右不需改动的文字和标点。

3.清晰易辨。改样所用笔的颜色,应根据校次采用不同色笔,以示区别。引线与引线之间不要重叠、交叉,如难以避免,要用不同色笔区分开来。

4.要运用校对符号这一校对语言进行校对工作,尽量不用汉字叙述。例如,一接排处应该是另起段,只要画出“另起段”的符号即可。

5.必要的说明文字不能省略。例如,字体字号;整段整行文字跨页移动位置;改正的汉字如果容易与外文、数字或符号相混淆时,应注明“汉字”字样;改正的外文应注明大小写和字体;改正的数字如果容易与外文、汉字相混淆时,应注明是“数字”;改正的符号如果容易与汉字、外文相混淆时,应注明是“符号”。

五、汉字常用字号及样张

字号是印刷用字身大小的规格。我们应掌握的字号为四号至六号。四号字及小四号一般适用于小标题;五号既适用于32开图书的小标题,也适用于书刊正文;小五号一

般适用于书刊正文;六号适用于书刊中注释、图表文字、界标文字。

六、汉字常用字体样张及简介

字体是印刷用字的式样。一般教辅图书正文常用字体有书宋、楷体、仿宋体、黑体等。

七、常用字体简介

书宋体:最重要、最典型又最常用的字体,也称老宋体、明体,由于它的应用比其他字体更为广泛,故又称为普通体,相对于黑体而言,它又称为白体字。宋体字的特点是字型方正、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使人看起来清晰爽目,久读不易疲劳,具有较好的印刷适应性,故书报刊中常用书宋体排正文。

黑体:也称重体、粗体等。黑体字的特点是字形端庄、横平竖直、笔画等粗、均匀醒目。书报刊中常用黑体字作为标题字或表示正文文字的着重部分。

楷体:也称正楷体、真书,笔画接近于手写体。楷体字的特点是字形规范、结构稳定、均匀柔美、雅观大方。书报刊中常用楷体字作为报刊短文、书报刊的二、三级标题字或表示正文的着重部分。少年儿童读物中常用4号楷体字排正文。由于同一字号的楷体字显得比书宋体略小,因此,用楷体字作为标题字时,应选比正文大一些的字号。

仿宋体:其特点是宋体结构、楷体笔法、粗细一致、清秀挺拔。书报刊中常用仿宋体作为报刊短文、序言、二、三级标题字,三、四号仿宋体经常被用来排各类公文、文件。

说明:

1.正文一般以宋体为主,其他字体为辅

一般书报刊的正文多使用5宋,为增加内容含量,我们一般使用小5宋,工具书、辞书等多使用小5宋或6宋;一般文件多使用4宋或4仿宋;通俗读物或幼儿读物也有使用4宋(或4楷)、小4宋(或小4楷)的。黑体、楷体、仿宋体等处于正文中的辅助地位。

2.标题字的层次一般从大到小、从重到轻

黑体等粗黑字体属于重体,宋体、楷体、仿宋体等瘦细字体属于轻体。从大到小能使标题层次分明;从重到轻可使版式美观醒目。

3.正文中的备注文字不宜大于正文主字

如正文使用5宋,则与正文有关的备注文字(如脚注、表注、图注、表题、图题、参考文献等)就不宜再用5号字,而宜用小5号或6号字,否则,就有本末倒置之虞。

第三部分常用校对方法及技巧

一、常用校对方法

校对的基本方法,是从各种具体校对方式中概括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方法,适用于各类出版物的校对。

1.对校法

对校法是照原稿校对校样,使校样上的文字、

标符与原稿完全相符,达到消灭一切与原稿不符的排录错误的一种校对方法。

对校法的特点是比照原稿,逐字对校样,

发现校样与原稿之间的异同,以原稿为依据去异存同,保证原稿的原意正确无误地复制成付印样。

本校法是在通读校样中通过本书前后、左右内容互证,发现问题,订正讹误的一种校对方法。本校法要求校对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辨错能力,否则,在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挂一漏万的现象。

本校法的特点是一定要依据本书的内在联系来进行相关内容的对照,包括以纲目校目录,以目录校正文,文图相对,文表相对,正文与注释对,名词术语、概念前后对等,通过对照,发现问题,订正讹误。它不仅可以消除对校疏漏,达到提高校对质量的目的,还可以为编辑加工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通读校样发现的问题,一是查原稿进行核实,二是通过他校法寻找根据。在确认差错之后,才予以订正。

3.他校法

他校法是利用各种标准和规范的图书与所校的原稿对照,找出不标准、不规范的地方并加以改正的一种校对方法。在校对古籍类、科技类、著作类图书中用他校法最多。平时我们利用《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来校正文字也当属他校法。他校法的特点是通过数本复议来确认差错。为此要求校对主体对新标准、新规范要有所

了解,对权威工具书一定要相当熟悉,这样才能迅速、准确地运用此法释疑解难。

4.理校法

定义:即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通读中对原稿是非作出判断的校对方法。

特点:凭借校对者的主观认识来进行是非判断。

方法:一是从分析字词含义入手进行推理判断;二是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推理判断。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来进行推理判断,都需要校对者对书中的知识内容经过通读进行理解。理解是理校的中心,而准确的理解是植根于丰厚的知识积累的沃土之中的。

因此,在采用理校法进行校对的过程中,要充分展开联想、推理、判断、识别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同时要避免“想当然”而造成妄改。

二、怎样校对封面

首先要了解封面的设计形式,了解都包含什么内容。然后再校对正误及是否遗漏信息。

1.面封印有公司的logo 、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名、宣传语。书名的形式上的要求清晰醒目,易于辨识,不使用繁体字。作者名一般仅署主编名,不署副主编、审阅者、作者名。主编一至三人,全部署名。人名与人名之间空一格,不用顿号。主编三人以上,署第一人加“等”字。人名与“等”字之间不空格。注意作者署名是署笔名还是署真名,署名的顺序等。出版社名一般在封面下端,位置居中。字体要求庄重,如出版社对字体有特殊要求,要严格遵循其要求。现在许多出版社都有社标,注意按出版社的要求填加。注意在“出版社”之后不再加“出版”二字。

2.封底:包括责任编辑姓名、封面设计姓名、条形码、定价、图书宣传信息等。其位置排放为左上方是责编和封面设计者姓名,必要时列绘图者姓名。右下角是ISBN编号、定价。

3.书脊:包括公司的logo 、书名、出版社名。

三、如何校对扉页

扉页:包括书名、作者署名、出版社名。书名包括汉字书名和书名的汉语拼音。作者署名要列全体作者的姓名,包括主编、副主编、审阅、作者等。姓名与姓名之间空一格,不用顿号。出版社名:要求同封面。

四、校对版权时应注意的问题

版权:即版权记录页,一般印有书名,作、编、译者的姓名,出版者、发行者和印刷者的名称及地点;开本、印张和字数;出版年月、版次、印次和印数;书号、CIP 数据号和定价等等。

在校对版权要注意内容必须绝对正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所以,在校对时首先要依据出版社CIP原稿仔细校对,版式要求应按照出版社的要求,不能擅自改动。其次,尽可能与本书的各个部分进行对照核对,如开本、字数、印张等。

版次是用以统计版本内容的重要变更的。图书第一次出版者为第一版,内容经过较大增删后出版者为第二版,以下类推。同一种图书改换书名、开本、版式、装订、封面出版者,均不作为再版,即不作为版次的变更。

印次是用以统计印刷的次数的。印次须从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计算起,重印时应将以前各版的印次累计进去。例如,某书第一版印了三次,第二版印了两次,第二版第一次印刷应作为第四次印刷,第二版第二次印刷应作为第五次印刷,以下类推。

校对套书版权页,注意在计算印张、字数、定价时有无遗漏,在校对面封、书脊、扉页、底封、版权时,要互相对照、核实,如书名一致,版本一致,出版社一致、定价一致等等。修订书最好找上一印次的书查阅。

五、校对目录应注意的问题

校对目录的首要原则是与内文完全一致,包括文字、序码、标点等。因此必需把目录上的内容与内文一一核对。配有试卷和答案的应将试卷和答案解析中章节名称与目录仔细核对,防止出现在这部分出现章节名称的错误。

同步教辅书应将目录与教材进行核对,保持和教材的一致性。

非同步类图书的目录应与作者初来稿时或约稿时约定的目录进行核对,如有不一致处,应与作者落实。

六、校对标题时应注意的事项

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内容层次的需要,有大小各级标题,如篇题、章题、节题等等。最大一级的标题就叫做一级标题,依次是二级标题、三级标题……

要注意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及排式,必须前后一致,全书统一。为此,有必要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及排式,作为单一项目,从头到尾专门校对一遍。校对时要做到字字落实,个个看清,避免浮光掠影,一瞥而过。

在校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题序码:除了篇、章、节标题外,序码依次为:

一/(一)/ 1/(1)/1) / ①这六级,可以越级使用,但不能颠倒,更不可混乱。也可以写为: 1/ 1.1/1.1.1

2.标题字间间空原则:两字间二(或1.5个字),三字间一(或1.5个字),四字间半(或1个字),五个字及以上不空(亦可空1/4个字)。

3.标题占行要求。与标题各等级相关,一级标题可多占行,二、三级标题逐减少占行,最小一级标题既可占一行,也可后接正文。注意标题排式应全书前后一致。

4.标题转行方式。必须严格遵守不害文意的原则,即标题转行不能割裂词义、虚词不能转为下一行的第一字等。例如,“的”“得”等不能出现在行首,“和”“与”等不能出现在行尾,“共产主义”不能在“共产”和“主义”之间转行。

5.标题内容与正文内容是否相符。

6.内文引用标题时(如“见第几章第几节”),要查对核实,这一工作在最后校次整理为重要,因为经过几次排、改,可能有变动。

7.标题内标点用对开为好,末尾一般不加标点(除?和!外)。

8.标题排在版面末行,即背题,应设法在标题下面加一行正文或将标题转入下一面。

9.注意:单字不占行,单行不占版(正文中排版同)。

七、校对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完整的表题由表序和表名两部分组成,也可只有其中之一。表题一般排在表的上面,有时也可排在下面。表题的字号、字体要小或轻于正文文字而大或重于表内文字。

2.表题的排法。表字与序号之间加半个字空,序号和表名之间加一个字空。

3.表内字和线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间,一般不小于1/4个字。

4.表内文字可以与正文文字用同一字体,但字号要小于正文。如正文用小5号宋体,表内文字就可以用6号宋体。

5.表内文字如需转行,总字数为奇数时,下行应少排一个字,但应与上行同宽。如有数字应个位数对齐,或小数点对齐。

6.对于列少行多或行少列多以致全表平排会大大超出版心范围的表格,可以采取两种办法处理:

(1)列少行多的竖表转栏排,即把竖表转成两栏或多栏来排,中间用双线隔开,各栏均排上表头。行少列多的横表分段排,即将横表截成两段(或更多)上下顺次排,中间用双线隔开,每段均排上表头。

(2)表头互换。对于列多行少的表格,可以改行为列、改列为行,并以互换表头来解决排版问题,反之亦然。

7.表格跨面或接排。较大的表格需跨两面或两面以上接排时,常采用和合表和续表的排法。

续表即上一面未排完需接排到下一面的表,不论横竖,从单面或双面开始都可。接排面要加“续表”或“表×(续)”等字样。表末和表首无论在单面或双面,都须加横线(粗线)。表题和表头在单面上靠订口,在双面上靠切口。每面都必须排表头;如在表头之下有一栏数码,转面排时可重复数码栏头而略去表头,以节省地位。

8.表的框线和表的边线通常用反线,表格的其他部分都用正线。

9.表格的地位应紧排在有关文字之后,尽可能排在一面上,不可以先见表后见文字。

注意:全书表格的版式一致,如表题、表头、表文的字体、字号等,还要注意表的顺序的连贯。

八、校对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校样上图要和原稿上的图保持一致。

2.图位置的安排,一般是先文后图,图文相距不要太远。

3.图中的文字、内容要与正文所述相互吻合,并且清晰、准确无误。

4.图的大小若超过一栏的一半,则要居中排;小于一半时,一般居左靠切口。图的四周至少空一个字再排文字。

5.地图要注意国境线的正确,不要有遗漏,特别是注意敏感地区。

6.图表(包括题注、表名)一般上空五号一字左右,下空五号一字半左右,图旁排正文的左(或右)空一字左右。

7.图题排在图下方不用句号,图注在分条与分条之间一般空一字,也不标点,有时也可用分号或空一字排下一条,但最后不用句号。

8.有图序和图注,要注意序码连贯、正确,字体、字号一致,全书前后统一,图与注的内容符合,图序与图注之间要加一个字空。

9.内文注有“见下(上、左、右)图”或“见图××”时,要查对核实。

九、校对页码时应注意的问题

1.顺序。在校最后校次时,宜检查页码两次:一次是以点数为主,特别是由几个文件组成的书,要查看有无跳码、重码、错码,同时兼顾字体、字号的正确;一次以检查页码地位为主,并与目录页核对一遍;

2.字体、字号。现在一本书多为几人排版,故要检查全书页码的字体、字号是否统一。

3.附件。有时我们会在页码处设计装饰,要注意是否压、漏、距离、大小等等。

十、校样中遇有哪些情况不能拆开转行

1.整个数码

2.年份

3.连点

4.数码前后有附加符号(如:÷30,50%,φ5,100°C,~20,75kg,60g等)

5.带有正、负电荷或正、负离子的数(如a+、b-、a+++、b-)

6.分子式前有键号和基号(如一,>)

7.简单的分子式(如H20)和不以键联系的化学结构式(如化学式)

8.单项的积分式、行列式、矩阵式

9.分子、分母均为单项分式

10.一个根号包含的根式

11.用外文字母组成的算符[如:cosβ,数学符号(x)]

12.限制符号的字母与符号(如△ABC□CDEF)

13.有上角指数或有上角标、下角标的数

14.文中的文献标号及脚注标号

15.注码和它相连的一个字不能分开

16.汉语拼音音节(如shuang)

十一、校数学公式应注意些什么?

1.在校对公式时,内容正确、排式美观,是我们应注意的两个方面,而尤以前者为重点。

2.校对公式,应严格依据原稿或教材,可以提出问题,但绝对不得擅自改动。

3.校对数学公式,要熟悉教材,做到对公式的排式心中有数,如大小写、上下角、正斜体、黑白体、哪种外文(英、俄、希……)等,在校对时,这些都要逐一核实。对易混淆的外文,如拉丁文必须辨认确切。常见错误有:字母本身颠倒,正体、斜体混杂,字号错误,上角、下角放错等。可见,校对公式必须特别仔细。

4.一般公式的排法,以另行居中为原则。

5.公式前简短的说明,可与公式同排一行;如公式较长,可单占一行,但要在公式的上一行。

6.在同一处排有几个公式的,各公式可以等号为准上下对齐。

7.公式中的字距、各种符号、缩写字和前后字母、数字之间,都要适当空开(如空l/4)。但一个外文单词或一个整体数字之间,都不要有空间。

8.公式转行,一般要求不要翻页转行。转行可选在=、<、~等之类的关系符号处转行;做不到的,可选在+、-等项与项之间转行。=号转行,上下要对齐;+、-号转行,要低于=号。

9.公式中的线,如“-”(半字线)、“—”(一字线)、“——”(两字线)有不同的含义,务必按原稿正确使用。

10.在校正公式转行时,校样上要作出明确记号;在写外文时,要写印刷体,并注明哪种外文及字体、字号、地位。

十二、校数字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国出版物上常见的数字,有下列三种:

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

阿拉伯数字1 2 3 4 5 6 7 8 9 O

罗马数字 I ⅡⅢⅣ V ⅥⅦⅧⅪ X……

汉字数字还有大写的壹贰(式)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现在大都只在单据上使用。另外,还有两(二)、廿(二十)、卅(三十)等。

阿拉伯数字由于书写方便、表达清楚,特别在数学上运算方便,已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所采用。在我国的出版物上,也在逐渐取代汉字数字。《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中说:“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因此,我们在校对时,也要遵循这一规定。

罗马数字一般只在少数地方使用,如在书中作为序码使用。

校对数字首先应保证正确无误。其次,要注意数字的统一。常见最易混用的是年月日数字,前面写作“1925”,后面又写作“一九二五”;还有的是年份用了阿拉伯数字,而月日却用了汉字数码,如“1980年四月三日”等,此种情况应按规定一律统一为阿拉伯数码。

汉字数字的表达应准确,如“二十五”不能误作“二五”、“三十四”不能误作

“三四”。因为邻近的两个汉字数码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连用的两个数字间不应用顿号隔开),如“三四个”“十三四吨”“四十五六岁”“十之八九”等。

汉字数字的大写或小写,用法也要一致,不要一忽儿写“一二三四”,一忽儿写“壹式叁肆”。而当用大、小写来表示文章内容的不同层次时,则要注意不要用错了地方。一般应该用大写数字来表示大的范围,而用小写数字来表示小的细节。

应用阿拉伯数字时,要注意数字的分节和排式。分节指的是国际上通行的三位分节法,即如果是个五位数字,在三位和四位之间断开。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断开处,应空半个阿拉伯数字字身宽度作为分节的表示,而不得用加“,”(分位撇)的方式来分节。这种分节,也应全书统一,不能一会儿分,一会儿又不分。表示年份的数字,即使是四位数,按惯例也是不分节的。

当多个数字排成表格形式时,数字的个位或小数点要上下对齐。这样,不仅是为了形式美观,也便于阅读、比较、运算,可以有效地发现和防止某些错误。

在文字间夹排阿拉伯数字时,两者间宜稍加空,以示醒目(一般空半个数字位置)。一个数字宜排在同一行内,数位不多的数字(如十万以下),尽可能不要分成两行排,可在文字上增删调剂位置。数位很多的数字,不得不分成两行或几行排时(如圆周率),要在分节处断开转行。作为专门名词的数字(如农药1605)不得分两行排;算式、公式中的数字,不能分作两行排,只能在符号处转行。

在目录页上作为序码或页码的数字,前者不要单独排在行末,后者不要单独排在行首,至少要带上一个(标题)字。一本书内,各级序码数字的字体、字号,也要注意前后统一。

成语和已定型的词语中的汉字数字,不得改用阿拉伯数字,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万五千里长征”“五卅惨案”“伊丽莎白二世”“四库全书”、“第三世界”“五四运动”等。

十三、外文转行应注意些什么

校对中经常遇到的关于外文的难题之一是,当一行的最后排不下一个单词时的转行问题。下面以英语为例,谈一下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原则。

1.尽量避免把单词拆开(尽可能在汉字中调节)。

2.必须转行的按音节断开转行。

3.在上一行之末(断开外)加连接符号(-)。要注意的是这个连接符号不能放在下一行的开头。

4.音节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汉字一般一字一音。外文单词,有单音节的,有多音节的。单音节词,必须整个挪动;多音节词,可按音节断开转行。如InI ter l na I tion l al一词,有五个音节。

5.单独一个元音可成为一个音节,但不要在此外分开。

6.下面这些情况,不宜断开转行:

①单音节词(book,though)

②略词(P.L.A.人民解放军)

③姓名(V.I.Lenin)

④和姓名连用的敬称(Mr.1Wang,Prof.Li)

⑤ 6个以下字母组成的单词

⑥每一面及每一段的最后一个单词

7.另外,已有连接号的,只能在连接号处分开,如first-year(第一年)。

8.词首或词尾以一个字母构成音节的词,不能在这个字母上分开。

9.用结尾-ed的词,不能在-ed上分开。

10.有前后缀的词,在前后缀处分开。

11.有两重辅音字母的词,可在该两字母处分开。

12.有两个元音字母相连,但各自发音的词,在这两个字母间分开。

13.专门名词,最好不分开,如地名、国名等。

十四、校对外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校对外文,除拼写字母要正确外,还要注意它的大小写和正斜体。

1.化学元素符号,一律正体。有两个字母的,第一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

H、Cl、Pb、In、Fe)

2.温度符号,正体、大写(°C、K)

3.专门名词,正体、第一字母大写

4.简称、缩写,正体、大写

5.三角函数符号,正体、小写(sin,sec)

6.对数、极限、极大等符号,正体、小写

7.计量单位符号,正体。量的符号,斜体。

8.长篇外文的每段开头,每句开头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9.在黑体汉字中间夹有外文字母,应该与汉字一样排成黑体;在宋体汉字中间的外文字母应该排白体。

10.一般公式、方程式中的外文字母排斜体。

11.注意不要把拼音字母与外文字母相混淆。最好在字母旁注明。

下面列举一些在校样上经常出现的有关外文的错误例子,校对时应予注意。

①化学元素符号大小写弄错,如HcI,Fe2O3,应排为HCl,№03。

②外文与数字混淆,如O0,z2,ε3。

③pH(酸碱值)误排成PH。

④在一个外文单词字母间加铅空;在两个外文单词间没有空开。

⑤把内容不能拆排两处的拆排成两处,如-160℃,φ76,897g,口ABCD,△EFG,f(x)等,不能转行拆排。

⑥上下角位置排错。

因此,我们在校对外文时应做到:

①在校样上写外文,应写印刷体,不要写手写体,更不能写花体、草体(特殊者例外)。

②校出外文错字后,要注明是什么文种(如英、俄、希)、大小写、正斜体以及上下角等。

十五、校样中标点符号易出现的问题

1.引语末尾的点号放错了地方。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其中,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例如

例1:他说:“天气太热,我不想出门了”。

这个例句把本应该放在引号里面的句号放在了外面。因为例句直接引用他人话语,所以应该将句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2:此行的结果自然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此句把应该放在引号外面的句号放在了里面。因句中所引的话语是作为作者话语的一部分加以使用的,与前面的文字有关联,所以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2.问号的误用。

使用问号中常见的差错是不该用而用了。有的句子虽然也有疑问词语或者表示疑问的结构,但是整个句子并不是疑问句,所以句末不能用问号。

例1:“我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此例句是陈述语气,所以问号应改为句号结句。

例2:“老师问他作业做完了没有?他说做完了。”这个例句是转述别人的问话,说话者此时不带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句中的问号应该改为逗号。如果要用问号,则全句应该改为:“老师问他:‘作业做完了没有?’他说做完了。”

3.略号的误用。

省略号的误用,除了形式不合规范,即未用6个小圆点(……)外,主要有两种情况:

(1)保留了不应有的其他标点符号,如顿号、逗号和分号等。例如:“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那壮丽的廊柱,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句中省略号前后的标点都应删去。

(2)“等”“等等”并用。例如:“在陈寨花卉市场,有牡丹、水仙、梅花、山茶……等等。”既然已用了省略号,连文字都已经省略了,点号自然也随着一起省略了,句子后面的“等等”之类的词就应该删去。

4.特殊的标点的用法

“例如”与“如”的用法:

举例时若使用“例如”,其前面必须是句号,“例如”之后用逗号。例句:……修辞效果。例如,西汉时的贾谊……

举例时若用“如”字,“如”字前面必须是逗号,其后面不加任何符号。例句:……的各种特征,如颜色、形状……

“即”前面的点号有三种情况:

对前面陈述的意思作概括总结,或属于对前述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时,“即”前面用逗号。例句:当公文内容涉及其他……需要征得其他……还必须进行协调活动,即“商会”。

对前面的名词作注释时,“即”前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例句:主项:即表示判断对象的概念。秘籍,即秘密等级。

某一名词或专用术语作标题(包括段头标题)时,正文紧接着解释该名词或专用术语时,不能用“即”。

例句:3.拟办

拟办,是指对需要办理的来文提出初步方案。(不能用“即是指”)

“以及”前面用逗号的情况:

“以及”后面的内容与“以及”前面的多项内容为并列关系时。

“以及”用在所指主要内容之外的内容前面时。

但注意,“以及”前后内容联系紧密时,“以及”前面不用逗号。

“所谓”句式的格式为:“所谓×××,是指……”或者“所谓×××,就是……。”

5.关于名词解释

对专有名词解释时,该词后应加逗号,并在逗号后加上“是指”。例句:校对,是指用缮印件依据原稿(定稿)进行校核。

名词解释后如出现“称为……”“称作……”“又称……”“也称……”“又叫做……”“也叫做……”等形式时,其称谓必须加引号。例句:会场横额,也称“会标”。

“同时”“所以”“因此”“这样”“因而”“目前”等连接词前的句子如果是

陈述句且句末为句号时,以上这些词的后面要加逗号。(一段中不能有两个)以A、B、C等为序号时,其后面要用圆点。A.B.C.D.

十六、校对常用技巧

现代出版物文字出错规律:

1.形似字容易混淆。

2.音同字容易混淆。

3.义近字容易混淆。

4.错分致误。录排时由于视觉失误造成“错分”,一个字录排成两个字,如将“腋”错分作月夜,将“好”错分作女子,将“硒”错分作石西。

5.错合致误。同上理,将两个独体字错合成一个合体字。

6.义连致误。一个汉字作为语素,可以同多个字分别组成不同的词。例如,“文”同“字”组成“文字”,同“化”组成“文化”,同“明”组成“文明”。心里想写“文字”,往往会下意识地错写作“文化”或“文明”。

7.义反致误。左右、上下、东西,含义相反,也容易下意识地写错。例如,“向左”错作“向右”,“东方”错作“西方”,“以上”错作“以下”,“上下”错作“上上”或“下下”。

8.互倒致误。两个字组成词,两字互倒就成了别的词,例如人家―家人,感情―情感,办法―法办,爱人―人爱,校对―对校,书写―写书,统一―一统等等,书写和录排,都容易发生互倒致误。

9.草字误判。作者写作,如果字迹潦草,录排容易误判致误。例如,“千斤鼎”误判作“4斤鼎”,“乃”误判作“13”,“设”误判作“没”,“析”误判作“折”等等。

10.错用简化字。有三种错误:错用已经废止的“二简”字,错误类推简化,自造简化字。

11.繁体字。

12.专用名词错用同音字。专用名词,包括人名、地名、专业术语等,用字是规定性的,“图们江”的“们”,“扬州”的“扬”,“株洲”的“洲”,“黄连”的“连”,“拓扑”的“扑”,“棉铃虫”的“铃”。写成门、杨、州、莲、朴、蛉就错了。

13.不同术语混淆错用。如声纳―纳声,电介质―电解质,欧姆―姆欧等。

14.电脑录排拆字失误或手指移位不准或左右手动作不协调错击邻键或对称键而出错。

15.窜改邻行、邻位错改。

十七、稿件中出现错误类型举例

1.作者原来的手稿文字错误。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有一是作者对个别文字掌握不准,写作时写错;二是作者自造字;三是作者笔误,误将此字当彼字;四是作者书写较草或书写不规范,容易被误认,进而误排为他字;四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有的错误。录入时录错。

2.引文有误。书稿中引用其他人著作、讲话以及教材中内容等等,一定要完全准确无误,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能错。因此校对时最好找到原文,进行认真核对。

3.名词、术语不统一。例如,图像,存在一本书中“图像”“图象”两种写法,一般应与教材用法统一;再如“做出”“作出”前后用法不统一等。

“看做”“当做”错为“看作”“当作”,“称作”错为“称做”。

4.标点符号用法不规范。例如,逗号、顿号不分,作者用笔一点,既不像逗号,又

不像顿号,还像句号。因此,校对时要仔细按着文字内容一一分辨,加以更正。

5.序号错误、混乱。由于作者粗心,蓍文中排列序号时或缺少某一序号,或排重某一序号;也有的序号层次混乱,中间互相穿插,校对时需要加以纠正。

6.使用国家已明令废止的旧称。例如,“公尺”(现用“米”),“公分”(现用“厘米”),“公升”(现用“升”)等。

7.外文字母的大小写和正斜体有误。例如,“S”“s”和“s”所代表的意思完全不一样,“S”代表的意思是面积,“s”代表的意思是秒,“s”在物理量中代表位移。如果混用,则给学生理解造成困难。

8.漏行、漏段。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本就是错误的,如某题题干“一个人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球竖直向下,丙球水平抛出……”这段话在“小”和“球”之间遗漏“相等的速度抛出三个小球,甲球竖直向上,乙”部分;还存在作者在剪贴稿件时剪漏了,这种现象在一段的末尾较易出现,有时也出现在两段中间。这类错误需我们在校稿中凭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以及上下句语意的连贯来发现。另一种是录排时遗漏,只要我们在校对过程中仔细、认真地对照原稿,一般都能发现。

9.多行、多段。这类错误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在剪贴稿中,如“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也有成对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具有一定规律……”,此句话中划线部分应删去。这类错误有的较易发现,有的比较隐蔽,需仔细分析句意。

10.与课程标准不符,与教材不符,与体例不符;栏目处理不恰当,遗漏知识点,后挂,超纲等。

11.解题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计算公式有误;计算过程中遗漏关键步骤或关键数据有误;答案或解析与题干不符;缺少答案(漏答案,答案不全);答案有误;解析过程有误;解析过于简单。

12.题干与选项不对应;选项重复。

13.图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图不规范;图上字母、文字错误;图中有遗漏(如地点、地名、文字、字母等);正文图与解析图没分开;图模糊不清等等。

14.重题、后挂题。

15.与样张格式不符。

总结图书中的错误有十大类型:1)文字错误,2)词语错误,3)语法错误,4)标点符号用法错误,5)数字使用错误,6)量和单位使用错误,7)版面格式错误,8)事实性错误,9)知识性错误,10)政治性错误。

十八、校对出错的几种方式

1.“视而不见”。指的是在校对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字词不能引起应有的注意,从而让它在校对眼前一掠而过,以致出现错误。这种错误易出现在形近字等。例如,“乞”变成“气”,“士”变成“土”,“干”变成“千”,“曰”变成“日”,“天”变成“夭”,“刺”变成“剌”,“床笫”变成“床第”,“寒暄”变成“寒喧”。

2.“先入为主”。指的是与自身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事物和字词,容易在大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主导地位的部分在大脑皮层建立起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对较弱的兴奋中心产生抑制。例如,“通缉坏人”“草本植物”“各界人士”“抠字眼”变成了“通辑坏人”“草木植物”“各届人士”“扣字眼”。

3.“自以为是”。指的是在对校样的过程中,遇到某些似是而非的字词或问题,想当然地将它们确认下来,最终酿成错误的心理现象。比如,把“一筹莫展”认定成“一愁莫展”,“明日黄花”变成了“昨日黄花”,“七月流火”用来形容酷暑也认为是正确的。对从网上下载东西的毫不怀疑,拿来就用。

4.“熟视无睹”。指的是受已往知识、经验、习惯的制约,对比较熟悉的字、词等缺乏应有的敏感,校对中不该出现错误的地方,出现了错误。比如,,“普通话”变成了“普遍话”,“烦躁”变成了“烦燥”,“搭档”变成了“搭挡”,“乌鲁木齐”变成了“鸟鲁木齐”,“一诺千金”变成了“一诺千斤”,“沧海一粟”变成了“沧海一栗”,明显的错误,定式仍顽固地将其视为正确的加以接受,这就是差错得以通行的缘故。

十九、差错的防范

1.文字差错的防范

辨清汉字的形、音、义,寻找规律提高识别能力,留心四角相同而中间不同的字,科学地识别潦草字(揣测、比较、意会)。

①主观服从客观,把字符的一笔一画都看清、看准,切忌先入为主,以误为正。

②要全神贯注,做到思想不麻痹,工作不马虎,更不能在校对过程中“看野眼”或聊天谈笑,防止走神而致误。

③采用有重点的分截校对方式。

④着重看不同,就是看相似之处的不同点。

2.勤于查阅工具书

校对人员在看到自己不知道或把握不准的内容时,应该多查阅有关的工具书来判别其是非,切忌想当然。实践证明,“想当然”往往会导致出错。

3.大胆质疑

为了保证书刊质量,防范原稿上的差错再现于书刊成品中,校对人员如发现或怀疑原稿上存在错漏和问题,应该积极、大胆地在校样上提出来或填写“原稿疑问单”。校对结束后,可提请编者或编辑排疑。

大致而言,对于原稿上存在的下列问题,校对人员都要提出质疑:

(1)政治性、思想性的问题。例如,涉及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存在过时的、错误的、不确切对历史人物歪曲描写的现象;宗教和民族方面存在违背党的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歪曲宗教的提法或解释等;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传记文学)中,有虚构重大的党史史实、礼仪和民族风情、习俗的字句等;违反有关保密规定,等等。

(2)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例如,简化字、繁体字和异体字使用不当;异形词选用不规范;存在错别字或外文拼写错误;引文有错漏或张冠李戴;数字、年号、庙号、生卒年有误;国名、民族名、人名、地名有错漏或译名前后不一致;编者、作者姓名误写或脱漏;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笔误或漏改,等等。

(3)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问题。如显著的文句不通、文义不明、词性误用、搭配不当;重复啰唆或前后矛盾等。

(4)知识性错误。例如,和教材版本不相符,直接将某一版本的讲解或题目搬到另一版本;解析错误,答案错误;后挂、超纲等。

(5)规范化方面的问题。例如,中文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混用;量和单位及其符号未按国家规定使用或前后不统一;科学技术术语或学科专用名词有误;各种专用符号(如音符、数学符号、化学符号、生物学符号等)有误。

(6)格式方面的问题。例如,插图、插表、公式等存在图文不符、表文不符、公式与正文不符的错误;图版上文字、数字有错误,画面有错漏,地图上的国境线有偏差或脱漏某省某地方;插图、插表及公式存在序码的错、漏、重复和不连贯等;注文的注码不连贯、顺序颠倒,等等。

(7)大段性失误。例如,原稿因检查核对不仔细而缺页,或虽页数编码连贯而文句却明显不连贯;原稿次序放错造成校样内容前后错乱;计算机操作失误造成原稿混乱,

或脱漏(若干文字或整段丢失)、或衍文(若干文字或整段重复)、或颠倒(若干文字或整段颠倒),或出现乱码,等等。

二十、熟练运用各种校对思维

1.逆向性。逆向思维是由校对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其特点是设疑、求证、改错。校对活动以原稿为对象,以猎错改错为目的,因而必然从质疑开始至排疑告终,质疑是校对工作的切入点,无疑就无从进入猎错。

逆向思维对于做好校对工作的意义:补足编者及编辑的主流思维;校是非的探雷器。原稿中的“非”,不同于校样上的异,具有隐蔽性、模糊性、复杂性,混迹于尤其大量“是”的中间,似是而非,不易察觉。通过逆向思维,探查疑点,细辨一字之微。

2.保真性。保证作者创造性劳动成果准确无误、完整无缺地转移为印刷文本,对原稿的改动要慎重,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的表达方式去修改,要保持作者的创作思路,尊重作者的写作风格,做到“字易而意留”,因此要求校对员在校稿过程中不但要“善疑”,还要“多思”,更要“慎改”。

3.联想性。

看校样联想原稿。通读校样时发现了疑点,首先要联想原稿,从原中寻找排疑改错的依据。

看后文联想前文,看注文联想正文,看图表联想正文。前后内容不能矛盾,前后文气不能不贯,文与注、文与图、文与表必须关联、衔接。

看本书联想他书。有了疑问,在原稿上找不到答案排疑,就得从他书中寻找答案。

看本书联想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法规、政策。

看文字联想形似字、音同字、义近字、义连字、义反字。

看因联想果,看果联想因。许多句子的内在联系表现为因果关系,如果有前件无后件,或者前件与后件不搭配,句子就可能存在错误。

看概念联想概念关系。文章里面许多概念之间存在种关系,如同一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概念的误用常常表现为关系上出现问题。例如,我常去书摊或旧书摊上买书。此句就存在问题。

4.整体性。一本书作为一个整体,有整体性要求,如版面格式、字体字号、同一字符、异形词的使用等等。通常我们在打版校对之前都会做一份样张,目的就是保证稿件在各个方面都保持一致,但样张不可能概括所有的细节,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对特别是通读过程中,通观全局,瞻前顾后,使全书各方面都统一、一致、相符、衔接。

第四部分各校次的职责

一、一校责任

一校是整个校对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以后各个校次。对一校的要求是:

1.校正校样中的全部“漏排的字”,检查书眉、边文是否有误。

2.基本上消灭多字、少字、错字等差错,彻底消灭多行、少行、串段、另行接排及其他会造成版面统动的错误。

3.图的位置、大小是否恰当、美观;图中文字字号是否合适;字体是否统一,线条是否圆顺,比例大小是否合适;细节是否处理到位;图与正文、解析、答案是否对应。

4.按照发排单的设计要求和原稿上的批注,校正另页、另面、另行接排错误以及大小标题的字体、字号和空行、占行的错误。

5.题与答案的核对,解析、答案与题是否相符,解析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重题、陈旧题目以及超纲题目。

6.注意版式是否与样张一致。

7.统计工厂毛校错漏数。

8.留错率2/10000。

二、二校职责

二校也要逐字逐句校核原稿。除继续完成一校职责外,还必须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检查和调整全书的版式,检查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是否统一,注意行距、字距是否合乎规定。

2.统一全书文字、数字的用法,使公式、图表的规格一致。

3.检查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等的安放位置及转行形式是否合适。

4.认真做好整理送改的工作。检查一校、二校改得是否清楚;检查格式、字体、字号、统一用字、汉字数码与阿拉伯码、外文大小写、表格的序号格式与正反线、单双引号和书名号的用法、注文回行和其他版式是否统一。

5.留错率为1/10000。

三、三校职责

三校可以采用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发现遗漏的差错,补一校、二校的不足。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核红,以落实一校、二校的成果。并对编者、作者在校样上所有的改动负全责,提出、汇总前校未曾处理的原稿疑问,送编辑部门解决。

2.校对时注意体会原稿内容,适当推敲文字,做好全书版面规格的整体统一。

3.注意力应遍及全部校样,对全书的各组成部分做一次通体检查,不能有任何缺漏。

4.保证经典著作引文的绝对正确。

5.需要核对教材,保证与教材的章节顺序、涉及的内容、符号等一样,不能出现超纲或遗漏内容。

6.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需要演算题目。文科需要查参考资料。

四、四校职责

四校除完成三校的职责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基本上脱离原稿进行细致的演算、核查。有疑问的地方翻阅原稿之后进行定夺。

2.特别注意版面的前后统一,尽量使通读稿件上不再作版面的调整。

3.消灭一切排版错误,保证校对质量,完成全部校对任务。

4.留错率不超过0.5/10000。

五、通读的职责

1.全面检查原稿的文字质量,全部消灭对校遗留的错别字、多字、标点符号错误以及格式、字体、图、表与批注不符之处。

2.注意明显的政治性、原则性的提法,以及重要的政治性词汇。要注意辨认有关国家的涉外政策、国际关系问题、民族宗教政策、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问题。

3.对不规范的语法修辞、明显的病句要提出质疑,提供给责编裁决。

六、整理职责

1.收齐校样。在进行校样整理之前,应收齐该书稿所有的校样,即将封面、扉页,版权页、、前言、目录、正文、反馈表等一本书所包含的全部校样收齐,做到齐清定。

2.检查页码。主要检查页码的连续性。对于多人排版的图书,更应注意各部分之间的页码是否衔接无误。其次中检查页码的字体、字号及形式是否统一。最后是标注暗码页码。

3.仔细检查天头地脚。天头地脚最容易被忽视。天头地脚检查的内容主要有书眉和脚注。除检查全书的书眉与脚注的体例是否统一外,还应注意书眉的内容与正文是否一

致。

4.检查各级标题。检查标题的字体、字号、版式是否全书统一。如果同级标题间相距较远,就更容易出错。检查同级标题序号是否连贯、有无重复现象。检查出各级标题中有无错字、别字。检查的具体方法是:仔细阅读各级标题,注意各级标题的连贯性。

5.检查图、表和公式。图、表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图序、表序是否连贯,前后图、表的体例、格式是否统一。检查图、表的体例是否统一,主要是看全书各章节图、表序号的编排方式是否一致,以及图题、表题的字体、字号是否统一。公式序号的检查,主要是检查公式序号的连贯性及公式序号所处的位置。

6.检查封面、扉页、版权页、前言(后记)。在发片前,应仔细检查封面、扉页、版权页的书名、作者署名、出版单位等项内容是否正确。对书名的检查,特别是丛书,除要检查本册书名在封面和扉页是否一致外,还应当检查丛书名是否正确。另外,封面上的汉语拼音常是编校工作者容易忽视的问题,若不仔细检查,很难保证不出错。

7.目录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核对目录内容与正文是否一致,以及目录中的页码标注是否正确。

8.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七、时刻注意的基本校对点

尽管不同类别的出版物对校对有不同的要求,但校对编辑的职责也有其相通之处,为此,这里给出了校对编辑需要时刻注意的校对点:

1.书眉、边文、所著录的项目是否齐全、正确和规范。

2.消灭校样上的一切错字、别字、简繁字、缺字、倒字、变形字、坏字、漏字或多余的字。

3.检查外文字母、物理量、计量单位的字号、字体(黑白正斜)、语种、大小写、上下角标的用法是否正确和规范。

4.外文单词的转行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5.检查各级标题所用字号、字体和格式是否统一,正文中的标题内容和相应的页码与目次表的著录是否一致。

6.改正数字、数码、时间、人名、地名、标点、缩略语等错误或不规范用法。

7.仔细检查插图、表格、数理公式、化学方程式、化学结构式的图例、符号、数据、格式是否科学、合理,其转排版式是否规范。

8.脚注与参考文献的著录顺序与正文是否一致,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是否齐全,其排序是否规范。

9.另面、另段、另行、居中、居左、居右、空行、接排、顶格、缩格、正线、反线、双线、曲线、花纹线、注符、上接、下转等版式,是否符合要求。整个版式是否存在统行、统版的问题。

10.整理校样时,应检查是否有漏段缺页、缺图少表、图歪线斜以及页码或图表顺序不连续等现象。

基本校对点并非包括校对编辑的全部校对职责,但如果校对编辑能将基本校对点谨记于心,就能在校对过程中快速地发现可疑之处,并及时地、准确地予以改正。

八、如何提高校对质量

1.端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心态。

2.正确的校对方法。

3.扎实的业务知识。

4.善于总结经验,经常和同事沟通交流。

九、校对“质”和“量”的关系

片面追求数量,会使质量下降;为了保证质量而过于谨慎时,数量也不能达到规定要求。

对新同事来说,应首先巩固质量,在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并趋于稳定后,再提高速度。

数量的提高是有限度,质量的提高则是无止境的。

在任何校次、对任何稿件都要树立以质量为主的思想。

第四部分附录校对人员应掌握的规定及规范

一、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二、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

三、出版物上数字的规范用法

四、外文字母大小写、正斜体的使用

五、标点符号用法

六、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校对学》课程教学大纲

《校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校对学 英文名称:Proofing scienc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编辑学概论 二、课程简介 《校对学》讲授校对的概念、性质、作用、功能,校对的操作程序、方法、符号以及各类书刊校对的注意事项;电子原稿和计算机排版校样的校对以及计算机校对软件的应用;字词、句法、句群和数字、符号等校对;校对常用工具书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各类出版单位的出版编务知识。 Proofing science instructs students in the concepts, nature, affect, function of proof-reading .It also includes operating process, method, symbol of proof-reading and attentive items of variety of books proof-reading. Electronic manuscript and proof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are included. It introduces to the computer proof-read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and proof-reading Reference books applications. The proof-reading words, syntax, sentence group, number, symbol and editorial work knowledge of variety of publishing units are provide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认识校对在出版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熟悉校对的概念、性质、作用、功能以及校对的程序、方法和各类书刊校对的注意事项;了解电子原稿和计算机排版校样的校对;提高字词、字母、句子、数字等的校对水平;掌握并自觉运用一些常用的校对工具书;熟悉各类出版单位的出版编务流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英语稿件校对基本常识及技巧

英语校对基本常识及技巧 基础篇 一、英语校对工作的一般要求: 1. 改正错别字,词语误用错用,单词拼写错误,缺字等 2. 改正接排、另行、字体、字号等(书宋,楷体,仿宋,黑体,Times New Roman, 转行) 3. 校正多余或遗漏字、词、句、行、段等 4. 改正标点符号(破折号,一字线,二分之一线,连字符,逗号,顿号,句号, 句点,分号,引号,冒号,省略号,叹号,问号等) 5. 改正稿件中知识性差错,语言差错,政治性差错(语法错误,句法错误,搭 配错误,版图,民族,语言,人口,地理位置,历史,国旗等) 6. 修改不当观点。书稿中的不当观点至少包括:违反党的宣传纪律的观点,缺 乏充分论据的观点,表述含混的观点,前后矛盾或不一致的观点等。 7. 删除臃肿内容。书稿中的臃肿内容至少包括:没有新意的重复话语,不必列 举的多余材料,叠床架屋的繁琐论证等 8. 检查版式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标题、表题、图题字体、字号是否统一,页码 是否连贯,书眉错误 9. 校正图版位置是否正确 10. 检查行距 11. 统一各级标题 12. 核对页码 二、校对工作一般注意事项: 1. 每个校次都应认真负责的进行。改正过程中,书写字体应工整,不要写草体 或自造体。英语书写要有大小写区分,尽量避免出现连笔。 2. 改正时,要从行间拉出引线,画上校对符号。尽量避免出现交叉线,并线的 情况,如果无法避免,需用两种颜色区分。 3. 注意插图的位置与描述是否相符,如:见上图,见右表等。 4. 注意稿件中字号大小,字体使用,基本行距等规格是否一致。

5. 同一页中相同的差错可用统一符号一次改正。 6. 如没有足够的位置进行修改,需另附纸张进行。 7. 稿件的任何校次,应以原稿为依据,以文献及其他资料为参考。 三、校对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认真的工作态度 校对员工作应是集中精力,自始至终有查缺补漏的观念,不可存有侥幸心 理,不能马马虎虎,草率行事。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严格遵守职业相关 质量制度进行。 (二)具有广博的知识 校对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稿件,古今中外,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校对员的知识面要尽量广泛,诸如政治,文化,经济,文学,历史,地理,生物,流行,科技,网络,生活,哲理,为人,处事,人物,常识等方面的知识,都需要有所涉猎。要培养自己成为博闻强记、兼容并蓄的杂家。 这对校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校对工作所面对的稿件中的语言风格,与我们平时的口语交流有着很大的不同。注意在校稿中要尽量避免过于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四)不可尽信作者 一般而言,作者不会有意用连自己都不满意的书稿搪塞我们;恰恰相反,许多作者怀有“文章总是自己的好”这样一种习惯心理,看不到自己的局限性。回想多年来与各种作者交往的经历,我觉得这种“局限性”有如下 表现:有的作者能说不能写;有的作者善于收集资料但拙于概括或者相反; 有的作者标新立异有余,严谨周密不足;有的作者只知其一、其二,不知 其三;有的作者富于创见但不善于文字表达等等。作者往往意识不到自身 的局限,这就需要图书编辑指出其问题所在,启发、引导作者修改书稿,以确保书稿质量。“不尽信”作者的原则要求我们,不能因为作者的名气大或前期成果显著就信赖他。任何人写的任何一部书稿,在图书编辑眼中,都是被修改的对象,而且肯定有必被修改之处。

车工初级理论(已校对)知识复习题

理论知识复习题 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无论是采用放大或缩小,图样中所标尺寸一定是实际尺寸,与图形大小无关。 (√) 2.标题栏的文字方向与识读图样的方向无关。(×) 3.正投影所得投影比物体大。(×) 4.正投影的投影线是相互平行的。(√) 5.正垂线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一点。(√) 6.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是在与平面垂直的投影面上,其投影积聚成一条水平线。 (×) 7.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是另外两个投影积聚成平行于相应投影轴的直线。(√) 8.平行于V面的直线是水平线。(×) 9.立体被平面截切后,平面和立体表面所产生的交线叫截交线。(√) 10.垂直于一个投影面,与另外两个投影面平行的直线叫投影面平行线。(×) 11.平面立体上相邻表面的交线称为棱线。(√) 12.两相交几何体的表面交线称为相贯线。(×) 13.剖视图只要画出被切断表面的真实形状就可以了。(×) 14.剖面图只能画在视图的外面,而不可以直接画在视图里面。(×) 15.剖视图的剖面线采用虚线表达。(×) 16.左旋螺纹在标注时可以不标注。(×) 17.螺纹标注中,公称直径即螺纹的大径。(√) 18.M16的粗牙螺纹的螺距是2mm。(√) 19.键主要用来连接轴和轴上的转动件,起传递转矩的作用。(√) 20.销主要用于零件之间的连接和定位。(√) 21.在齿轮的规定画法中,分度圆和分度线是用细实线绘制的。(×) 22.6000型的轴承表示推力球轴承。(×) 23.当游标卡尺的测量刃不直时,可直接用锉刀进行修整。(×) 24.千分之可用来测量任何零件的尺寸。(×) 25.百分表的精度分为0级和1级两种,0级精度最高。(√) 26.百分表一般用来校正和检验IT6~IT14级的工作。(×) 27.万能角度尺可测量0°~360°的所有角度。(×) 28.万能角度尺如仅装上角尺时,可测量0°~230°的角度。(×) 29.量具可测量旋转中的工件。(×) 30.公差可以是负值。(√) 31.极限偏差是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它以实际尺寸为基数来确定。(×) 32.配合公差等于互相配合的孔公差与轴公差之差。(×) 33.滚动轴承的外环与箱体孔的配合应尽量采用基孔制。(×) 34.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偏离量,叫做位置误差。(×) 35.位置公差就是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 36.“◎”表示的是同轴度的位置公差的符号。(√) 37.表面粗糙度不是零件质量的技术指标。(×)

校对的基本功能

一、校对的基本功能:校异同和校是非 异同: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是非:正确和错误 1.校异同(用红笔):对原稿负责,即比照原稿,消灭排版过程中的错漏(校样与原稿不符的文字、标点、图表、版式)。 录排为显性错误,校异同是显真保值。 异同错一般是录排错或校对遗留(对红未对出)。 2.校是非(用铅笔):对读者负责,在消灭排版过程错漏的基础上,发现并协助编辑消灭原稿及版式设计中存在的差错。 是非错一般是原稿错。 校是非的重点在: (1)政治性错误:内容导向一定要注意,包括民族、宗教等问题。香港、澳门、台湾、西沙群岛等。地图要注意国境线的正确,不要有遗漏,特别是注意敏感地区。 (2)文字、词语:根据工具书确定字词正确与否,包括首选词的选用。 A、欠帐—(账)一柱香—(炷)辈份、本份、水份、过份—(分) 松驰—(弛)搀和、搀假、搀杂—(掺)笔划—(画)车箱—(厢)赐与—(予)独脚戏—(角)含胡—(糊)喝采—(彩)哄动—(轰)混水摸鱼—(浑)机伶—(灵)茄克—(夹)佳宾—(嘉)联接—(连)连结—(联)录象、录相—(像)磨擦—(摩)钮扣—(纽) 披星带月—(戴)热呼呼—(乎乎)热中—(衷)人材—(才) 图象—(像)污七八糟—(乌)像貌—(相)鱼具、鱼网—(渔) 折衷—(中)指手划脚—(画) B、文字出错:形似字、音同字、错分、错合、草字、组词、专用名词(人名、地名、专业术语) 等。 形似字:刺入—剌入月光—日光天干地支—天千地支拔掉—拨掉 错分:一个好学生—一个女子学生人的腋下—人的月夜下 错合:肥土也—肥地田土是—田堤 草字:千斤—干斤将士—将土谈话—淡话 组词选错:文化在文后选成文明(以词组为单位) 专用名词:灵璧—灵壁菏泽—荷泽扬州—杨州株洲—株州 (3)数字: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数字类型:汉字数字(一、二、三······) 阿拉伯数字(1、2、3······) 罗马数字(Ⅰ、Ⅱ、Ⅲ、Ⅳ······)一般在书中作为序码使用 A.选用阿拉伯数字 用于计量的数字:34% -12 63%~80% 1:100 105g(克) 254.04L(升) 北纬40°(度)10~15℃(摄氏度) 用于编号的数字:电话号码(63815589)章节编号(4.1.2) 网页地址(http://127.0.0.1) 图书编号(ISBN978-7-80184-224-4) 已定型的含阿拉伯数字的词语:3G手机维生素B12 97号汽油"5.27"事件B.选用汉字数字 非公历纪年(干支纪年、农历月日、历史朝代纪年及其他传统上采用汉字形式的非公历纪年):

校对基础知识培训doc资料

学习-----好资料 校对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部分校对工作的意义 一、什么是校对 校对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质疑,以保证图书质量的工作。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报纸刊发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校对的总体目标 即报纸无编校质量差错。这个总目标,可分解为两个子目标:无“编错”和无“校错”。 三、校对人员基本要求 掌握校对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具有一定的职业敏锐度,工作认真细致,即“有学识,精通文字,细心,而且经过专门训练。 四、校对的基本功能 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 校异同是指校对中只需对照原稿进行校对,把与原稿不同的地方改过来就行了。校异同强调的是对原稿负责。校是非则强调既要忠实于原稿,又要尽可能地纠正原稿中的错误,包括编辑的错误。

五、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 1.对编者负责。即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2.对读者负责。即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差错,订正并请作者或责任编辑确认。 六、校对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熟悉语言文字的各种规范,掌握语言文字的出错规律,对语言文字使用错误有较强的辨识力。 (2)通晓版面设计,能敏锐地发现版面设计(版面格式)错误。 (3)熟练掌握各种校对方法,并善于综合运用。 (4)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书(排版素材库)。 (5)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得寂寞,注意力集中,能自觉地控制情绪,并能及时调整心态,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6)有大局观和集体意识,有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七、校对人员应具备的三个意识 1.责任意识。首先校报是党刊,是校园文化构成的一部分,其次校报是学校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很多校领导、老师和学

校对基础知识

校对基础知识培训 目录 第一部分校对工作的意义 第二部分校对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常识 第三部分常用校对方法及技巧 第四部分各校次的职责 第四部分附录校对人员应掌握的规定及规范 第一部分校对工作的意义 一、什么是校对 校对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质疑,以保证图书质量的工作。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校对对教辅图书的重要性 1、对学生:辅导书中出现错误,尤其是知识性错误,会误导学生,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前程。 2、对公司:图书质量不过关,影响图书销量和公司的品牌形象,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校对的总体目标 即出版物无编校质量差错。这个总目标,可分解为两个子目标:无“编错”和无“校错”。 四、校对人员基本要求 一般应具有大专及以上的文化水平,经过校对业务的专门训练,掌握校对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具有一定的职业敏锐度,工作认真细致,即“有学识,精通文字,细心,而且经过专门训练”的专门人才。 五、校对的基本功能 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 校异同是指校对中只需对照原稿进行校对,把与原稿不同的地方改过来就行了。校异同强调的是对原稿负责。校是非则强调既要忠实于原稿,又要尽可能地纠正原稿中的错误,包括编辑的错误。

六、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 1.对编者负责。即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2.对读者负责。即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差错,订正并请作者或责任编辑确认。 七、校对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熟悉语言文字的各种规范,掌握语言文字的出错规律,对语言文字使用错误有较强的辨识力。 (2)通晓图书版面格式知识,能敏锐地发现版面格式错误。 (3)熟练掌握各种校对方法,并善于综合运用。 (4)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同学科图书的校对人才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5)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书。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得寂寞,注意力集中,能自觉地控制情绪,并能及时调整心态,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7)有大局观和集体意识,有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八、校对人员应具备的三个意识 1.责任意识。首先出版业是一种文化事业,其次我们从事的是教辅行业,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学子,要对学子负责。这样一个责任感,既是对读者的责任,也是对公司、对自己的责任。 2.质量意识,即精品意识。无论在图书的选题、体例制定、编者编写,还是图书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都要有出精品的意识,把质量当做图书的生命底线。 3.竞争意识。现在教辅图书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我们树立竞争意识。 第二部分校对人员应掌握的基本常识 一、图书的结构组成 一般图书的结构部件主要包括:封面(含带勒口和不带勒口)、扉页、版权页、序(前言)、目录、正文、附录、反馈表。其他的还有环衬(封面与扉页之间)、插页、护封(包封面外面的)、腰封、书签、辑封(正文内标明“篇”“章”名称的书页)。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基础知识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基础学问 一、通信设计的概念 通信设计是对现有通信网络的装备进行优化和整合,是在通信网络规划的基础上,依据通信网络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工程技术和经济方法,依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对工程项目进行勘察和技术、经济分析,编制最为工程建设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协作工程建设的活动。 设计的定义:设计是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包括规划、设计、勘察、可行性探讨、编制技术规范暨询价书等; 设计文本是指依据合同、托付书要求完成的文本,包括设计文本、勘察文本、 规划文本、可行性探讨报告、技术规范暨询价书等。 通信设计往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学问和丰富的实践阅历、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 理方法,为通信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实施,规划、选址、可行性探讨、融资和招 投标询问、项目管理、施工监理等过程供应技术和询问服务。 通信设计主要含设计前期工作,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协作施工安装试生产, 参加竣工验收和回访总结等工作。 通信设计是在遵遵遵守法律律律、法规的前提下,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并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严格执行通信设计标准、规范和 规程的基础上,主动接受先进科学技术和设计方法,保证工程项目的先进性。通信 设计重视工程经济,要做到技术和经济的统一,使得工程项目在建设、营运和发展 过程中均有较高的投资效益;要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 用地,并符合国家颁布的环保标准。 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科技要素首先是要通过规划设计注入通信工程的,通信设计要考虑通信网络的全程全网性,建设的连续性以及通信网络的高牢靠性要求。通信设计单位是通信主管部门和建设部门的参谋和技术顾问。通信设计是通信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先导,是提高通信工程建设质量,提高通信网络全程全网技术含量的关键环节。 二、通信设计的实施 1.成立项目组 由设计部门负责人组织项目组,任命项目负责人。当项目涉及到其它专业,须要其它设计部门协作时,由本设计部门负责人负责,和其他设计部门负责人协商,明确协作方式和核算方式。 2.编制项目支配 项目负责人对设计任务进行分解,必要时可成立单项设计组,指定单项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要对每一单项任务填写“项目支配书”(附件4)。如指定了单项负责人,则“项目支配书”要下发到每一单项负责人。项目支配书内容(但不限于): (1)项目名称、设计编号、项目负责人、单项负责人、审核人、校对人、设计人;(2)供应协作项目的连接日期(内部、外部)、支配完成设计日期; (3)工程内容说明。 设计部门负责组织设计的实施,详见通信工程的设计工作流程(图二)

基本编辑校对常识

基本编辑校对常识 编辑手册 对提交个性化出版书稿的要求 一、内容 1.作者拟出版的文稿,应该传递有益、健康、积极的信息、知识、思想、情感和体验等,不与香港的有关法 律相抵触,不宣扬色情、暴力,不俱歧视性语言,及不涉及他人的隐私。 2.作者除了对书稿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和不妥之处要加以修正,对稿件的前言、后记、内封、目录、参考 文献等有关材料进行审核校改,还要对引文、注释、插图、数据公式、专有名词等进行校核和订正。此外,对稿件中的外文文种、字体、角码为设计排版作必要的标注,对正文中某些需要交待的地方也应一并注明。 3.发来的稿件要齐全完整,正文、插图、照片、及封面、封底和扉页的文字内容要一次交齐,排版后不再接 受补充的资料。 二、格式 1.要求作者、译者提供书稿的MS Word格式的电子文文件(暂时不接手写或打印的文稿)。 2.中文标点符号一律采用全角(全角)格式。 3.外文、阿拉伯数字其及标点符号一律采用半角(半角)格式。 4.中外文标点符号不可误用,中文简体、繁体的标点符号也有所区别(俱体可查阅下文的“正确使用标点符 号”)。 三、用字 1.繁体版书稿建议采用11号细明体字体;简体版书稿建议采用5号宋体字体。 2.文稿中需要用小号字体或其它字体排版之处,或需采用特殊排

版的地方,请在书稿中用颜色加括号内文字 注明。 3.书稿中使用的计量单位、数字形式应正确统一(俱体要求可查阅下文的“计量单位”及“数字”)。 4.书稿的字数统计以MS Word文檔中“工具栏”下的“字数统计――字符数(含空白)”显示的字数为准。 四、目录、注释和索引 1.书稿目录条目应与内文一致,未经排版时可暂不列出页码。 2.若书稿有注释,请在内文需加注处,用MS Word文檔中“插入栏”下的“脚注――脚注(本页下缘/自动 编号1,2,3,…)”插注码。 3.若书稿有索引,请统一附录在全文末尾。 基本编辑校对常识 一、标题 一本书里,由于内容层次的需要,有大小各级标题,如篇题、章题、节题等等。最大一级的标题就叫一级标题,依次是二级、三级标题…… 这种多极别的标题,在理论、史地读物和科技读物中较为常见。要注意的是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及排式(关于字体、字号和排式知识可参阅“出版常识”部分),必须前后一致,全书统一。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必要对各级标题的字体、字号及排式,作为一个单一项目,全篇专门校对。 二、计量单位 书稿中出现的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量纲,如长度、质量、时间等的计量单位,应是法定的计量单位,作者可根据自己居住地所使用的标准选用公制或英制计量单位,但在一部书稿中其制式必须统一。 三、数字 书稿中出现的数字,如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等量值和数字代码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一般原则为: 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

【校对的基本方法】

3校对的基本方法 校对基本方法有4种: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这四种方法是古籍校雠的基本方法,完全适用于现代图书校对工作,因而也是现代校对的基本方法。 3.1 对校法对校法的特点是:“照本改字,不讹不漏”。对校的客体有两个──原稿和校样, 采用比照原稿核对校样的方法,通过查找异同而发现差错。现代校对的折校、点校、读校、核红等技术,都属于对校法。发现了校样上与原稿相异之处,原则上依据原稿改正校样。 3.2 本校法本校法的特点是:“定本子之是非”。现代校对的“本子”即原稿。本校的客体只有一个──改正录排错漏后的校样,采用通读检查的方法,通过文中内在矛盾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是非判断而发现原稿的差错。发现了原稿的差错,用铅笔在校样上标注,提出改正差错的建议,同时填写《校对质疑表》,向编辑质疑。校是非不同于文字加工,只管改错、补漏、删重,而不做文字润色。 3.3 他校法他校法的特点是:“以他书校本书”。“他书”指其他的书。“改必有据”是校对改错的重要原则。在通读检查中发现了问题,又难以判断是非时,就得去查检相关的权威工具书或权威著作,找到判断是非、改正错误的可靠依据。 3.4 理校法理校法的特点是:推理判断。在发现疑问又找不到可靠根据时,即应进行推理判断,包括分析字词含义、进行逻辑推理等。 上述四种基本校对方法,在实践中应当综合运用,以求得到相辅相成之效果,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 4.现代校对的其他方法 现代校对实践还有其他校对方法,主要有:人机结合校对;过红与核红;文字技术整理。这些校对新方法和校对的四种基本方法一起,构成现代校对方法系统,必须综合运用。 4.1 人机结合校对校对软件查检常见错别字及成语、专名中的错别字辨识率高,速度快,是校对的得力工具。但是,计算机校对的本质决定了它只能处理可以形式化的问题,而文字的形式符号是一个十分有限的形式系统,自然语

校对文稿的基本方法

校对文稿的基本方法

校对(Text-proofing),古代称之为“校堪”或“校雠”,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校对”也可以是从事这个工序的人员“校对员”(Proofreader)的中文简称。 目录 展开

校对是保证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 校对人员 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 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把握校对标准 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 校对人员 加点校制度,保证期刊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5.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二以下。 遵循校对的程序 交叉三校制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做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 校对符号 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校对文稿的基本方法

百科名片 校对(Text-proofing),古代称之为“校堪”或“校雠”,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校对”也可以是从事这个工序的人员“校对员”(Proofreader)的中文简称。 目录 展开

校对是保证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 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 校对人员 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 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把握校对标准 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

校对人员 加点校制度,保证期刊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5.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二以下。 遵循校对的程序 交叉三校制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做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 校对符号 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明确校对内容 1.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

对中基本知识及对中仪的使用

对中的基本知识及对中仪的使用 一、轴对中的益处 据有关研究表明:在以往超过十年的统计显示所有的设备故障约有50%源于恶劣的不对中,有一些调查显示高达90%的设备运转超出了他们推荐的允许的偏差值。而良好的轴对中可以起到减振:包括水平振动、垂直振动和轴向振动等;节能:正确的对中能减少能量损失高达15%, 有时更多;减少机械部件(轴承、密封、联轴器)的磨损、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等。 二、轴对中的基础知识 1、旋转中心 所有的轴,无论它是直的还是弯曲的,围绕一个轴线旋转,这条轴线称为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的形态为一条直线。 2、同心 当两个轴各自的旋转中心形成同一条直线时,称为同心(共线性)。 3、不对中 当两个不同心时,称为不对中。 4、测量不对中 一般泵组机器被分为基准端和调整端,基准设备的旋转中心做为基准或参考线,而不对中被确定为调整端的旋转中心相对于基准端在两个(X-Y) 面上的位置偏差。一般在测量中不对中存在有两种情况,即水平不对中和垂直不对中。 5、不对中的类型 不对中可分为偏移(平行)不对中和角度不对中。偏移(平行)不对中定义为基准端轴线与调整端轴线均处于水平状态,只是轴的中心线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包括水平不对中和垂直不对中。角度不对中是指基准端轴线和调整端轴线中的一线或两线都不是水平的,其两轴中心线相交成一个角度。 对中值,其具体参数如上表所述。在不同的速度范围内,其允许的不对中值是不同的,随着轴的转速的增加,设备的对中精度要求也就越高。 三、轴对中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1、对中方法 所有对中方法的测量都是在轴和联轴器上,而不对中的修正都是在调整端的地脚,地脚的位置必须由轴的数据计算或实际测量出来。在轴对中的操作过程中,成功来源于调整者的的经验和运气。多次移动、仪器归零重复校对对中值是必需的,否则精度将被妥协(大打折扣)。 (1)机械方法:直刀口/试塞尺法 如右图所示,用直尺边缘和塞尺先确定平行偏差的方向和 数量;然后分别测量0°和180°两点的间隙,确定角度不对 中的方向和数量。

编辑校对基础知识培训

编辑校对基础知识培训 一、校对的基本功能 1、“校异同”的要旨在“异同”;是指将校样跟原稿逐字逐句比照;通过查找 两者异同的方法;发现并改正录排错漏..其功能是:保证原稿不错、不漏地转换成印刷文本.. 2、“校是非”的要旨在“是非”;是指通过对原稿内在矛盾的是非判断;发现 并改正原稿可能存在的错漏..其功能是:弥补编辑工作的疏漏;使书稿趋 于完善.. 二、校对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熟悉语言文字的各种规范;掌握语言文字的出错规律;对语言文字使用错误 有较强的辨识力.. 2、通晓图书版面格式知识;能敏锐地发现版面格式错误.. 3、熟练掌握各种校对方法;并善于综合运用.. 4、具备比较广博的知识积累;不同学科图书的校对人才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 学科的基本知识.. 5、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书..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得寂寞;注意力集中;能自觉地控制情绪;并能及时 调整心态;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7、有大局观和集体意识;有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校对人员应具备的三个意识 1、责任意识..首先出版业是一种文化事业;其次我们从事的是教辅行业;面对

的是千千万万的学子;要对学子负责..这样一个责任感;既是对读者的责任; 也是对公司、对自己的责任.. 2、质量意识;即精品意识..无论在图书的选题、体例制定、编者编写;还是图 书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都要有出精品的意识;把质量当做图书的生命底 线.. 3、竞争意识..现在教辅图书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我们树立竞争意 识.. 四、校对的基本规则 1、明确校对目的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标点使用不当等.. (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2、把握校对标准 (1)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 (2)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 (3)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 3、明确校对内容 (1)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技巧方法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技巧方法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该力求内容精要,通俗易懂,联系实际,这对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有很大作用。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技巧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技巧方法 第一,梳理汇总。 这是基础知识复习首要的工作,把要掌握的字词以及成语俗语,还有要背诵的篇目整理到一起,这样把知识集中到一起,不仅能够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又便于携带和记忆。 第二,合理规划,循序渐进。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一个特点就是量比较大,并且许多内容需要进行识记,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而言,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循序渐进,具体操作就是将这些知识进行分配,依据自己的具体复习情况合理地规划到每一天当中,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化整为零。 第三,找出重点难点,区别对待。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依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重点和难点,也就是那些自己没有记住或者记忆不清,甚至是存在偏差和错误理解的知识。复习中,可以先自己进行理解,然后再对照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对比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那些理解准确的词语可以一带而过,理解上有问题的就需要重点记忆。 通过这样的复习,就能对数量较大的基础知识部分有一个扎实牢固的掌握,为了避免遗忘,要进行多轮巩固,第一遍全面复习,第二遍重点复习不知道含义和理解有误的,这样一遍一遍逐渐缩小范围,最后一定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部分,保证中考当中30分的基础知识不失分,再去通过后面的阅读和作文,挑战高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范围固定,题型也比较稳定,只要平时用心,注意积累,就能够拿到,得分不难,丢分极其可惜,不仅要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是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基础知识过关(1-5)++++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基础知识过关1 一.给加点字注音。 奠.()基选聘.()秩.序()殷.红( ) 赫然() 小楷.()澎湃 ..()迭.起()弄堂()宰割()锲.而不舍()气冲斗.牛()鲜.()为人知妇孺.()皆知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xūn() jū gōng jìn cuì()深 xiāo()至死不xiè( )()jiào补 kāng kǎi lín lí() shuò guǒ()锋芒bì( )露三.下列句子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振荡。一时热泪盈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 B.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仿偟,没有矛盾。 C.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揩,如群蚁排衙。 D. 他潜心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四.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 ....的悲剧英雄形象。 B.他走私贩毒,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是当之无愧 ....的“社会毒瘤”。 C.全班同学气冲斗牛 ....,齐心协力,取得了拔河比赛的胜利。 D.他上课心不在焉 ....,一直望着窗外发呆。 五.默写。 (1)默写《竹里馆》原文。 (2)默写《望岳》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中的主旨句是:。 (5)水陆草木之花,。 (6)卿今者才略,。 (7),吟鞭东指即天涯。 基础知识过关2

薪.金()校.对()抹.杀()巅.()浊.流()殷.红()调羹.()揩.油()狂澜.()深恶.痛绝()元勋.()弄.堂()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yǎo () ké sou() yōu()然 gē da() wǎn()转 píng zhàng() bǔ yù()草shuài() zhì()序 jiào()补zhuó yuè( ) yáo yán( ) shǔ()名 péng pài()小kǎi()三.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郎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B. 眼睛不济时,便带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C. 啊!黄河!你是中户民族的摇蓝。 D. 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四.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然 ....,结果那次竟成了诀别。 B.对于他这种卑劣的行为,大家都感到深恶痛绝 ....,决定不再跟他打交道。 C.接力赛中,多亏了他最后奋力冲刺,力挽狂澜 ....,最后我们才能够赢得比赛。 D.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丈 ....,有时却在崇山叠岭中回环曲折。 五.默写。 (1)默写《春夜洛城闻笛》原文。 (2)《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3)《陋室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不对世俗生活厌烦的句子是: (4),寒光照铁衣。 (5),闲敲棋子落灯花。 (6)士别三日,。 (7)莫笑农家腊酒浑,。 (8),夜泊秦淮近酒家。 (9),赚得行人错喜欢。 基础知识过关3

多媒体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学制与办学层次 (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二)学制:五年 (三)办学层次:专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面向本地及周边地区多媒体及相关辐射产业的一线技术岗位,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具有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能够胜任影视、广告、排版、动漫等多媒体类行业的技术岗位,能够从事多媒体作品制作、摄影摄像、数字视频特效制作、动画绘制、印前制作、多媒体产品销售等岗位的熟练操作工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1、素质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实事求是; 2)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3)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具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5)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实施、独立控制和独立评价的能 力; 6)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 7)具有从广泛的信息源中获取和提炼有用的信息的能力; 8)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9)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2、知识 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体育、美育等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1)掌握文化基础类知识,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体 育、美育等; 2)掌握计算机基础类知识,包括汉字录入、网络基础、计算机组装维护、 计算机英语等; 3)掌握图形图像基础类知识,包括Photoshop、Illustrator、3D MAX等; 4)掌握音视频处理基础类知识,包括Flash基础、Premiere基础等; 5)掌握人文素养类知识,包括色彩、素描、音乐、稿本写作、公关礼仪、 职业素养、产品营销、法律法规等;

校对基础知识培训

. 校对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部分校对工作的意义 一、什么是校对 校对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提出质疑,以保证图书质量的工作。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报纸刊发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校对的总体目标 即报纸无编校质量差错。这个总目标,可分解为两个子目标:无“编错”和无“校错”。 三、校对人员基本要求 掌握校对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具有一定的职业敏锐度,工作认真细致,即“有学识,精通文字,细心,而且经过专门训练。 四、校对的基本功能 一是校异同,二是校是非。 校异同是指校对中只需对照原稿进行校对,把与原稿不同的地方改过来就行了。校异同强调的是对原稿负责。校是非则强调既要忠实于原稿,又要尽可能地纠正原稿中的错误,包括编辑的错误。

五、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 1.对编者负责。即忠实于原稿,依据原稿逐一核对校样。 2.对读者负责。即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差错,订正并请作者或责任编辑确认。 六、校对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熟悉语言文字的各种规范,掌握语言文字的出错规律,对语言文字使用错误有较强的辨识力。 (2)通晓版面设计,能敏锐地发现版面设计(版面格式)错误。 (3)熟练掌握各种校对方法,并善于综合运用。 (4)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书(排版素材库)。 (5)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耐得寂寞,注意力集中,能自觉地控制情绪,并能及时调整心态,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6)有大局观和集体意识,有较强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七、校对人员应具备的三个意识 1.责任意识。首先校报是党刊,是校园文化构成的一部分,其次校报是学校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有很多校领导、老师和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