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

浅谈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

很多自闭症儿童在确诊之后,家长终日以泪洗面,认为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自闭症这种疾病造成的。其实,有很多孩子的某些行为问题是与家长、家庭成员及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养方式有着直接关系。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过程也相当漫长,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训练,一直是困扰家长的一个问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他们不仅要面对自己的亲人,还要面对整个社会。对于亲人,首要的问题是逐步提高儿童本人及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对于社会,则首先要求我们的孩子尽可能少的干扰他人,以增加整个社会对这样一个群体的接纳度。所以,家庭教育和训练也就应该围绕这样的问题展开。也就是说,要训练我们的孩子尽可能多地减轻家长负担,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他人的妨碍和干扰,使得我们的孩子与整个社会的要求更为接近。这可能是我们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解决的。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增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提高认知水平、增加劳动技能和社交技能。

一、增加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0-3岁的孩子,一般都要经历学习、自己独立吃饭、独立如厕的过程,就这一点来说,自闭症的孩子与正常孩子是没有区别的。也就是说,在这一方面的学习上,对所有孩子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认为,我们的孩子有病,理应给予他们更多的、更为周到的照顾和帮助。然而,令家长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帮助如果超越了一定的限度,不仅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会对儿童的成长发育产生障碍,导致他们出现一些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家长并不认为这些问题与自身有关,反而把所有的问题全部归罪于疾病,与此同时,他们不断加大对孩子的照顾和帮助。由此,一个负面的循环就出现了。这样做最终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孩子对家长的依赖越来越大,自身的惰性也与日俱增,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大发脾气;二是家长的付出越来越多,如果再加上工作上和生活中的压力,就会越来越觉得身心疲惫,苦不堪言。结果是,不仅儿童的生活质量不高,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也会不断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家长剥夺了孩子成长中很多的学习过程,错过了很多可以正确引导、帮助和教育孩子的机会。

由此看来,尽最大努力提高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提高儿童本身及整个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前提。那么,家长怎样做才能正确的帮助儿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呢?

二、最大限度减少对儿童的帮助促使儿童独立做事。

减少对儿童的帮助,是增加儿童提高自理能力的关键。这么说,可能很多家长都不能接受,但事实如此,不容质疑。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学习过程,无一不是从一次次亲身体验和反复练习中获得进步。那么,给我们的孩子这样的机会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日常生活中如进餐、如厕、穿衣、洗漱等,都应该是儿童逐步学习和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当然,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提倡最好运用无错误学习法,也就是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甚至可使用全辅助帮助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以使他们准确无误的掌握并受益。在此期间,我们应该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并尽可能多的给儿童提供练习机会。为了保证整个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项目要难易适中。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学习项目,在选择学习项目时,要考虑到几个方面:首先这个学习项目是不是孩子在生活中要必须掌握的,也就是说学习这个项目是不是对孩子以后的生活确有帮助。其次,孩子目前是否具备学习这个项目的能力。如果孩子目前不具备这样的学习能力,则要考虑降低学习项目的难度。如果所要学习的项目比较复杂,家长可以采取对学习项目分解的方法,将其拆分为若干个小的学习项目,先逐个学习,在儿童全部掌握后,再教儿童完成整个项目的学习。这样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孩子在学习中成功率,提高儿童的自信心。

2.家庭成员对儿童的要求一定要一致,目标一定要明确,尤其是联合家庭(两代以上合住)中的所有成员,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3.增加趣味性。提高学习项目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配合能力,也就会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家长应在安排学习项目时减少对儿童的训斥,尽可能多的加入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以促使儿童对学习项目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学习成效。

4.有效的强化。在学习过程中,家长还应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儿童的强化。有效的强化,是维持学习顺利进行的关键。首先,家长要找到儿童喜欢的强化物,包括孩子喜欢的食品、玩具、日用品等等。家长应注意的是,一旦这个物品被选中做强化物,就不应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轻易接触到,只在教学训练时使用。另一方面,还要经常测试所选强化物的效应,并进行不断的优选,以保证其应有的效能。

三、鼓励引导儿童帮助别人增加社会互动机会。

除了提高儿童的自理能力外,家长还应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包括让他们去帮助别人。这是家长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其实,提供机会让孩子帮助他人,也是教学中一个很好的方法。其一,可以巩固并拓展儿童已经掌握的技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及对其所

掌握的技能在生活中泛化;其二,可以增加家长的教学机会。在儿童做事的过程中,增加儿童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在此期间可以引导儿童的行为规范,增加他们与人的互助和沟通能力。在这方面,由于儿童的语言能力差异很大,所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对于有语言的儿童,虽然他们具有语言能力,但大都对语言理解较差,表达能力也相应偏弱。所以家长在要求孩子帮助别人的同时,应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场景,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和互动。学习的内容包括:恰当地使用日常礼貌用语:谢谢、不客气、请……、对不起等;对语言的理解:人称代词、介词、方位词、量词等;准确的用词和正确的语法。对于语言能力很差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儿童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在使用语言发出指令的同时,辅以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相应的图片或照片(可自拍)提示等等。对于完全没有语言的儿童,设计的活动和相辅的方式应更加广泛。家长发出的指令要简短、直接、明了,不应该有太多的解释和繁杂说明,辅以明确的表情、肢体语言或图片,向孩子传达准确的信息。在为孩子营造心情愉快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捕捉儿童在整个互动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音或词,并及时引导他们把这些音、词与有实际意义的事物做关联,并不断地进行练习和强化。利用所有可从事教学的机会进行语言训练,以便有效促进和

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

2.依照儿童的能力设计教学场景,活动设置一定要简明并

具有一定的游戏或趣味性,家长对被孩子帮助的人要提前给予教学指导。要求整个家庭成员对儿童的教学方法形成一致,整个过程中对儿童表扬和奖励一定要及时、夸张。使儿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乐趣,逐步能自愿地参与这样的活动,并在快乐中有所收获。

四、增加儿童休闲娱乐技能减少问题行为出现。

在幼儿时期,除了吃饭、睡觉和完成成人要求他们做

的事情之余,儿童还有大量的时间,他们能做些什么呢?由于自闭症儿童没有能力掌握普通儿童所具有的游戏技能,因此,他们不能正确的玩耍玩具,对同龄儿童及他们所做的游戏也不感兴趣。于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他们沉迷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个人世界里,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用常人不能理解的自我刺激行为来填充他们大部分的空余时间。更甚者,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行为,影响并妨碍了家人甚至于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增加儿童休闲娱乐技能,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他们对家庭以及社会的干扰,使得儿童在空闲的时间里有事可做。这对减少他们的不当行为也是极其有效的。如果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增加儿童的休闲技能,而且还可以相应提高儿童其他方面的能力,改善儿童

的情绪问题,增进他们与他人合作和互动的能力。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学习各种基本技能。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的让儿童参与同龄儿童的各种游戏活动,创造各种场景使他们接触到普通儿童所学习的技能,从中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或擅长项。

2.每一项技能都要从最简单的做起,而且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不可拔高。

3.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快。由于自闭症的儿童对不感兴趣的学习项目没有很好的注意力和合作能力。所以,希望家长不要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开始教学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儿童能维持的最短学习时间段为起点,并在教学中要保证儿童的成功率,减少挫败感。4.对儿童已经掌握的学习技能要创造环境不断练习和展示,增加儿童得到表扬和强化的机会,使孩子不断提高自信心和对学习项目的兴趣。

五、参与同龄儿童的游戏学习社交技能。

游戏对于人类学习也许是最自然的形式,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学习重要的社交技巧,还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认知,如:颜色、形状、数字、文字……同时,游戏也可以让他们学习自信,建立与同龄孩子之间的人际关系。体育活动和游戏还可以增强儿童的体格

发展。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诊断与评估方法 及使用量表 自闭症定义为:一种显著影响语文和非语文沟通及社会性互动的发展性障碍,通常在三岁前明显,这种障碍使得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表现受到不利的影响。与之相关特征包括重复性的活动、刻板运动、抗拒环境或日常规律的改变以及感觉经验的不寻常反应。 一、自闭症儿童评估流程 1.转介 由家长或教师转介个案到医院门诊。根据教师、家长或其他有关人员陶观察和学业考核的结果,将怀疑有问题的儿童送往专门的诊断机构(通常是专科医院门诊),请求进一步的鉴定和诊断 2.筛选 由专科医师或专门的诊断人员进行。筛选是在各领域对自闭症儿童个案的状况作出初步判断的一种快速、经济的方法。在筛选阶段不能正式确认自闭症,筛选的结论只能是这个个案不是自闭症或者可能是自闭症,在正式判断前还需作进一步的评 筛选工作有三个方面: (1)检查被转介儿童的出生史、成长发育史、病史、各科

成绩和有关文字记录。 (2)和有关教师、家长、保姆等进行谈话,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实际表现。 (3)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察看他的适应性行为水平 3.临床评估专科医师将疑似个案进一步转俞到自闭症门诊(或联合门诊),由专业人员对儿童进行诊断性测验。这种评估应包括神经检查、言语语言评估、听力检查、智力测验等,以排除具有某些自闭症特征的非自闭症现象,这是临床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综合评定,以确定该个案是否是自闭症,若是,应确定自闭症的性质和程度如何。 4.专业团队评估 专业团队由心理专家、语言治疗师、社工师、职能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人员组成。诊断出自闭症儿童后,特殊教育工作者或治疗师还要进一步使用一些儿童身心发展量表来评估自闭症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的实际状况,以便提供一个合适而有效的个别化教学方案。 5.决策 由教师、学校领导、家长、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决策会议,确认评估的准确性、公正性,解释和分析评估的结果,评估儿童的特殊需要,作出教育安置决定,并制定出具体的教育和训练方案。

孤独症5种使孩子走出自闭的措施

孤独症:5种使孩子走出自闭的措施 【案例】 晶晶,现为二年级学生。她刚到学校上学的时候,就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一声不响,不管你如何询问,她都漠不做声。上课从没见她举手回答问题,也不与其他同学交流、游戏。每天最多说两句话“老师早” “老师再见”,而这两句话还是在家长的督促下说的,声音极轻,而且语音不清楚。此外,晶晶胆子特别小,就算她明知你在旁边,轻轻地喊她一声,她都会惊得颤抖。 晓彤是位长得非常俊秀的男孩子,但他爱哭,怕见生人,性格固执、暴躁,常常自言自语、答非所问,难得有一分钟安宁,被诊断为“高功能孤独症”。但在老师的严格教导下,他的英语天赋被很好地发掘出来,有“英语小天才”之称。目前晓彤已进入小学三年级学习,其英语水平已达到六年级的要求。 现在一提起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大家马上会想到孤寡老人、聋哑儿童,却没有人注意到在弱势群体当中还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从小不会与人交往,孤独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分析】 儿童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在幼儿和儿童中较为突出的一种心理障碍,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的反应为特征的精神疾病。通常在三岁以前起病,主要特征:一是感觉异常。婴儿期就不喜欢让人抱,儿童期也不与他人交流,总是独自玩耍,但不怕陌生人。与父母亲似乎没有特别的情感,缺乏与父母亲之间的安全依恋关系。二是语言障碍。多数患儿在两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出现语言倒退,“鹦鹉学舌”或自言自语的表现很常见。三是刻板行为。表现为爱转圈、来回奔走,一个人排列玩具和积木,独自看电视,但对动画片通常不感兴趣。在某一段时间有某几种刻板行为,并非一成不变。四是智力异常。这些孩子外表看和正常孩子没有不同,也并非全部智力低下,其中个别患者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超常的高智商。有的记忆力特别好,比如,有的两岁就能背几十首古诗词和各种各样的广告词等。五是行为怪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变得好动,喜欢爬高,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惧怕感。行为怪异,我行我素,比如走在马路上,他可能会突然扑向汽车。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发现导致孤独症的真正病因,但大量的研究推测,其病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饮食营养不良。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发育不良,造成很多脑部疾患,包括精神疾患。儿童孤独症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说,如果儿童缺乏某些特别的营养物,膳食的酸碱失去平衡,脂肪酸代谢和电解贡平衡极度紊乱,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产生没有规律,矿物质平衡有明显改变等,这些都是造成病因的罪魁祸首。有孤独症的儿童一般不是什么也不吃,就是吃些怪的东西,包括不适合食用的东西。根据血液检验的异常情况,可以精媚地找出孤独症儿童体内缺少哪些营养因素。

残疾儿童家长心理援助项目计划书--自闭症儿童家长课堂(修正版

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援助项目 —家长课堂 项 目 计 划 书 策划:柯丽华 制作时间:二0一三年十月一日

目录 一项目总体描述 (3) 二项目具体描述 (4) 项目理念 (4) 项目必要性 (5) 成员介绍 (5) 三理论架构 (5) 四目标及目的 (6) 五项目受益群体 (7) 六.项目服务费 (7) 七机构介绍 (8) 八项目服务结构图 (8) 九活动实施计划范例 (8) 服务对象 (8) 小组特征 (9) 招募方法 (9) 活动计划 (9) 活动内容 (9) 课程排表 (10) 时间安排 (11) 所需资源 (11) 工作日程 (11) 应变计划 (12) 评估方法 (12) 跟踪服务 (13)

附加说明 (14) 项目名称:残疾儿童家庭教育项目策划 项目地点: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 实施单位:深圳市心之海残友心理援助中心 执行时间:为期一年(2013.11.1-2014.11.1) 联系方式: 小组成员:苏丽萍柯丽华江彩文李晓燕唐勇 一、项目总体描述 本项目以关注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援助以及家庭教育的社区服务问题为出发点,拥有丰厚的专业底蕴,是实事与专业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服务对象为城市社区残疾儿童和残疾家庭群体,服务的项目为自闭症儿童家属的社区、职康、康复训练中心工作。目的是通过改善自闭症儿童其家属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标准,解决心理压力,为家属提供自救训练服务平台,协助家长充分挖掘自闭症儿童潜能,提高家属社区参与程度和社区归属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能够感受到幸福家庭快乐感。 残疾儿童家长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是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更快的康复训练与进步和成长,它不仅需要残疾儿童的家长付出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扶。本项目从我市义务段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情况和社会支持情况入手,找出解决方法,为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专业的帮助。解决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主要从其父母入手,为此我们专门成立“残疾儿童家长俱乐部”。给自闭症儿童家长提供专门的交流学习平台,不定期的和我们心之海的“家长交流中

自闭症儿童家庭干预方法2

大家好,我是黑龙江沃桑教育David。 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一些家庭干预行之有效的方法。延续上一个主题“举高高的互动方法”,可以进行眼神交流。那么今天跟大家分享——拥抱。 拥抱这个方法,在上个世纪,美国曾经有一个拥抱疗法,当时BBC还做了专访。很多博士的信徒跟了他十几年,来用这一个单一的方法来干预儿童。但是,用了这么长时间,可能很多人都听不到这个方法了,那么大家觉得这个方法也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在家庭干预当中,我接触了自闭症儿童这么多年,拥抱疗法其实不是一个能够解决自闭儿童核心症状的疗法。但是拥抱时身体的接触,对孩子在触觉、感知觉和安全感的构建上,它起到了一定作用。 包括我们看过很多书籍,有很多人也说到了,在美国曾经有一本很著名的书籍当中写到一个孩子,他用了ABA也用了拥抱疗法,还用到了很多其他方法,其实这是综合性疗法,愈后非常好,这个过程来讲,当他用完拥抱疗法之后,他发现他的孩子更安静了、更机敏了。但是因为用的综合疗法,拥抱疗法认为是自己功效,ABA也认为是自己的功效。 其实现在用第三者的眼光来看,拥抱疗法确实在心理疗愈上和孩子安全感构建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它也支持了ABA和其他方法一个应用,因为ABA比较冷漠执行命令,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我们人的皮肤几乎都是裸露的,但是动物的皮肤几乎都是皮毛来覆盖的。那么我们的皮肤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抚摸、需要拥抱,动物是不需要的,所以说所有人都特别喜欢拥抱之后那种传递的爱、传递的安全、传递的情感。 这在我们心理上起到了一个现在大家都公认的疗效,孩子也是一样的。在家里自闭症儿童往往你抓不住他,他根本不想让你拥抱,抓着他就跑掉了,这个时候不要故意去抓住他,你见到面之后,你可以先称赞他、表扬他,然后说:“过来爸爸抱抱,过来妈妈抱抱,亲爱的宝贝。”尤其在他做了一件很完善、很完整的、正确的事情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给予他一个有力量的或者他能够适应的拥抱,而不是像拥抱疗法一样!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论文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终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是言语发展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行为刻板异常、感知觉反应异常的行为综合症。自闭症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障碍,语言表达、理解和沟通障碍以及一些问题行为等。在实际生活中对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应采取一些教育和训练相结合的措施,如:克服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障碍,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及控制他们的不良行为等。 一、的技能教师的教学技能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所接受的教学的影响,因为教学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当问及“您所熟知并运用的教学理论”时,所有的教师都表明熟知目前知名的自闭症教学理论,如应用行为分析(ABA)、结构化教学(TEACCH)、图片信息交换系统(PECS)和社交故事等,所有的教师都表明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了两种甚至以上的教学理论。教师X说:“我习惯将不同的教学理论穿插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比如我喜欢采用结构化教学理论开启每一天,利用图片和时段的搭配让每一个孩子知道自己当日的任务和安排,从而能心情平稳地参与到当日的活动中;而在早茶时间和午餐时间时,我一定会利用图片信息交换系统,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沟通的要求,我感觉在一天的不同时段运用不同的教学理论让我的课堂非常有序,儿童在这之中也能够得到积极的发展。”除了熟知当前知名的自闭症教学理论,不同的专业人员对自己所属领域的相关技能也掌握得很好。作业治疗师R说:“在新西兰,我们需要花四年的时间成为专业的作业治疗师,四年的大学学习教会我如何将游戏与训练有机地结合到日常的教学中,让每一个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锻炼。我想,这是属于我这个职业最重要的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与教学论文(共2篇)

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与教学论文(共 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一篇: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发病于儿童早期,在社会交往、沟通和行为模式方面出现严重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社交困难;语言交往障碍;兴趣异常狭窄;对同一性执著,多表现出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美国精神医学会主编《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将其列为广泛性发展障碍(PDD)。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在语言、行为、沟通等方面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坎纳教授自从1943年首次正式描述自闭症以来,尽管自闭症诊断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但到时至今日,并没有一个公认定义,其诊断指标和分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但都认为自闭症的社会互动和交流的识别能力受损应该是其最为重要的行为特质和缺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闭症儿童。2007年12月联合国大

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为了真实地了解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本课题组在广州市范围内,向康复医院、残联机构、康复机构等相关机构的专业的康复工作人员、自闭症儿童以及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主题为“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的调查现状和研究”的相关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课题组把搜集到的220名学龄自闭症儿童(其中30名儿童在社会普通学校随班就读,190名在机构设立的特殊学校分教点接受特殊教育),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深入了解自闭症儿童在学校(或机构)的综合表现(包括学习、与同学的相处以及老师的评价等情况)。基于全面地了解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的情况,课题组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与相关教育机构进行深入沟通,选取普教老师10名,机构特教老师30名,进行深度访谈,由此获得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并根据访谈和观察中的思考进行研究记录。 二 课题组在广州市范围内开展的“广州市自闭症儿童特殊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主要结合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

孩子如果出现了自闭症的话,那么家长们看在眼里都会很伤心。不管怎样不能眼睁睁看在孩子从此就把自己困在自己的世界中。所以想要让孩子能够变回正常人的话,就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他们。下面一起看看,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是什么? 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是什么 作为父母,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后,首先必须要勇于接受现实,并且要懂得自闭症儿童跟其他孩子一样,他们的一些特征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也许他们会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我们的世界,但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 1、一般来讲缺乏交流和关爱往往是自闭症儿童的病源所在。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积极地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孤独,做一个懂得孩子心理需要的父母。要积极地创造机会与孩子沟通,每天保证有固定的时间单独跟孩子交流,可选择在饭后、睡前与孩子交谈。 2、有针对性地选择亲子游戏,以唤醒孩子对交往的渴望。比如说一些语言训练游戏、感官感知训练游戏、观察力训练游戏等等。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无疑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合理利用适合孩子的游戏就可以促进其能力的提高,训练各种水平,从而帮助孩子摆脱孤独,打开心扉! 3、目标时间的训练。围绕目标、泛化项目,所有项目为目标服务,即强化了项目,又能提高孩子的能力不足。目标任务分解练习:如果目标难度过大,将目标分解在若干小目标,从最简单的练习,激

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项目与项目之间,用鼓励、诱导的方式衔接起来,不给孩子自由发挥的时间。 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其实引起孩子出现自闭症的原因是很多,如果家里有家暴问题的话,那么也是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家庭氛围是很重要,好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相反就会让孩子感觉到十分压抑,从而有自闭倾向。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是发育障碍的一种。其两大特征是幼儿期的社会性孤独、对他人(尤其是孩子)漠不关心和复杂的,重复的生活常规。 适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最大的变化通常在社会与情感问题方面。这些孩子变得更有情感,更爱交往,较少抵制变化,少一些不必要的恐惧,能更多地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在公共场合表现也好些。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方面的困难也变得不那么显着,只是这些领域的变化不如一般行为方面那么大。但是,在这些点滴进步的同时我们更不可忽视的是该阶段的儿童要适应九年义务教育,要适应与他人的群体教育,适应学校生活,所以我们还应在不同领域为其制定教育训练目标。只有有了切合某个孤独症儿童个体特征的目标,再加上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使其有更大进步。 以下是我们从不同领域为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拟订的教育训练目标的描述。 一、认知 认知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认知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思维等几部分。一个孤独症儿童要适应教育的前提,首先就应以不同的感知觉、思维等进行训练。如果其注意听的能力很差,那么也就无法适应课堂教学,就应在注意听、听的记忆、听的敏锐度等方面训练。认知是一切活动的前提。 (一)视觉的运用,应达到能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的物体;能以视觉辨别不同形状和颜色;眼手协调能对准目标敏捷地操作;能指出前一个活动看到的物品三种以上;能分辨各种空间位置关系。如:里外、上下、左右、斜正,能仿写文字。 (三)听觉的运用,应达到能听到声音马上抬头,并做出相应反应;能分辩两种以上声音或口语;能实行上一活动预定的命令;能依序反应刚才听到的三个命令。例:xx,请你关上门,把笤帚拿来,把这堆垃圾扫走。 (三)触觉的运用,应能以手指触觉分辨各种物体;能指出一个活动摸到物品。

自闭症儿童家庭干预方法3

大家好,我是黑龙江沃桑教育的David。 今天再一次跟大家分享自闭症家长在家里跟孩子进行互动干预的主题——抓痒痒,也有人叫做胳肢。 大家一听,这不很简单么?不就是抓他的痒痒肉吗?对的,是这样的。但我们跟孩子互动的过程当中,最好不要倚硬地板,硬地板也可以,但别撞到他。自闭症儿童有几种可能:一种是你怎么抓痒他都没有反应;一种是他觉得疼、很痛苦,他会发脾气;还有你碰不了他,你没等碰他就跑掉了;还有一种可能,他时而发脾气时而开心,你怎么抓痒痒都不乐,但是过了一会你再抓他就乐了,这都会有。 所以,自闭症孩子的这种特殊性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要去了解他。家长要这样做,你抓他痒痒的时候,最好是在上午或者是下午,最好不要在晚上,晚上会让他很兴奋,本来自闭症儿童睡觉就是一个很难的事情,那么也就是6:00以后,你就不要再跟他做这种让他非常兴奋的事情了。 抓痒痒有很多种,痒的位置大家都知道,但是我要跟大家说说轻重缓急,其实有几个地方都是比较敏感的,我们的脚心、大腿内侧、腋下、肚皮、肋骨。为什么没让你胳肢他的脖子下方?我觉得自闭症的孩子尽量不要碰这个位置,因为他们可能觉得你要攻击他,或者他保护性比较强,比较恐惧,我怕有的时候会伤到他,他扭转的时候,可能会伤到他的喉咙和脖子,家长有的时候可能抓不住他。 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可以一点点尝试,试他哪个地方更敏感,一般是大腿内侧和足心最敏感,然后是肚皮、肋骨、腋下,你一点点试探,但是要像他做游戏一样。 在我整个的家庭干预方法当中,第一,要有温柔的语言。第二,要他知道你干什么,你说:“亲爱的,来呀,我要抓抓你哦。”跟他互动的过程,你先下手的时候不要太重,有的家长可能一下掐疼他了,抓痒的过程当中是一点点的试探,一点点的去抓,最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像抚触一样去触摸他的皮肤,他觉得很舒服的时候,他就会很安静,然后慢慢的你抓他。 这个游戏是很有意思的,因为自闭症的孩子他有一个特点,你会发现你抓了一个月之后,他也不会抓你,他要不然就跑,要不然就会告饶,或者是让你再抓,但是他从来不会过来抓你、来攻击你,他跟你没有互动。当你跟他玩了很多次了,也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使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使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和?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和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使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知识讲解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策略 【摘要】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自闭症儿童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融合教育是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提出了以下策略:诚心接纳;爱心帮助;耐心引导;悉心教育;细心交流;留心追踪。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说话有障碍、语速缓慢、语音低沉、行动迟缓、不愿与人交流、不开心的时候会发出尖叫,有时候对他人或对自己有一定的攻击性,他们被人亲切地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就像传说中的外星人一样,不认识这个世界,也不了解这个世界,他们就是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全面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对于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01年相关数据显示,当时我国0~6岁精神残疾的儿童已有10.4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自闭症儿童,平均每万名儿童中就有10多个,而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我们发现,通常他们是孤立的,很难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其实,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融合是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不是让几十个普通孩子陪着一两个自闭症孩子学习,造成顾此失彼,更不是让自闭症孩子随班“混”读或只随不读,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融入集体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 (一)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特质 自闭症者的人际关系障碍,包括不注意人、眼睛回避与他人互动、欠缺基本社交应对能力,无法适当表达自己对他人情绪的了解和反应、缺乏参与合作性团体游戏的能力、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薄弱。 (二)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的特质 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在语言使用的质与量都远落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包括不熟练的文法结构、回复言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自我刺激是真刺激(下).doc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自我刺激是真刺 激(下) 上篇跟大家聊了聊自我刺激,主要介绍了自我刺激的危害和分类。订阅号发了后很多家长给我留言,表示很焦虑。因为确实自我刺激具有普遍性,自闭症的绝大数孩子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自我刺激行为。而这些自我刺激的行为让家长十分头痛和心烦,有的家长甚至已经将其视为眼中刺肉中钉。 虽然自我刺激相对其他的行为动机更难干预和减少,但是不太表我们无能为力。今天我会帮大家总结归纳一些常见的对于自我刺激的干预方法。 在说之前我先科普一个知识点:自我刺激是属于"问题行为"的四个行为动机其中一个。问题行为一共有四个行为动机,分别是引起关注、获得实物、逃避任务、自我刺激。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问题行为,有三个原则: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对自己和他人生活是否造成影响。 如果大家不理解自我刺激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白判定问题行为的标准,那么很多家长会自己吓死自己,看自己孩子做什么都像是自我刺激。我们要重视,但没必要过度紧张。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自我刺激行为的时候,虽然很看不惯,但是却采取忽视的方法。因为当家长干涉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出很不高兴,也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甚至产生一些问

题行为,比如打滚扔东西等。 首先我要说的是,忽视对于自我刺激是一种无效的方法。因为自我刺激行为一般都可以提供即时的快感。因此假如你忽视孩子的话,孩子会很乐于不受打扰的继续做自我刺激的行为。很多家长认为忽视就意味着消除,但这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孩子自我刺激的行为功能根本不是想引起你的关注,所以忽视的方法不仅不会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反而会增多。 除此之外一个错误的方法,也是家长经常犯的,就是隔离或罚时出局。孩子出现自我刺激的时候,有的家长会把孩子拉到一边进行隔离,或者罚站等作为惩罚。但是隔离后孩子更加脱离了有意义的活动和环境,这样正好使他们有更多机会进行自我刺激。所以这种方法和上面的忽视一样,不仅不能减少孩子的自我刺激,甚至会增加,请目前在这样做的家长停止。 下面介绍几种正确的干预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时的处理方法 积极的处理方法 首先来说即时的处理方法。 1、强化 强化这个词大家应该都懂,有一定基础的家长也用的不错。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利用强化这个方法于自我刺激这个行为上,甚至于很多老师面对自我刺激的时候也不会想起用强化。因为在大家的眼中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增加行为

儿童孤独症治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研究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又称儿童自闭症, 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清楚, 多认为与遗传、神经生物学和围产期异常因素有关。目前认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流障碍、重复和刻板行为三大临床症状, 可伴有其它感知觉异常和智力障碍(占70%)等。儿童孤独症多起病于30个月以前, 偶见4~5岁的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国外报道男女比约为4:1。世界各国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大致为2~13万, 国内部分地区的调查为2.8~12.25 万, 国内报道与国外相近[1] 。据估计我国有严重孤独症患者约65万, 症状较轻者有500多万[2] 。20世纪80年代后该病发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1943年Leo Kanner 教授首次报道孤独症案例至今, 各国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但至今为止仍没有治愈孤独症的特效药, 国内外研究表明, 对孤独症应以早期教育矫治为主, 并辅以药物进行发展性治疗[3] 。本文从早期教育矫治、药物治疗和其它治疗等3个方面加以比较与分析。 1 早期教育矫治 在行为主义时代, 对孤独症的教育矫治主要以行为训练为主, 强调外在环境而忽视个体。随着人本主义的兴起, 对孤独症的教育矫治逐渐改变了其单一的训练模式, 继而采用多元化的结构, 博取众长, 更加重视个体内在需要, 强调资源整合, 运用自然情境, 加强结构性和计划性, 并广泛利用各种心理学的先进技术和教育学的先进理念, 这已经成为现今乃至以后孤独症教育矫治的主流方向。 1. 1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lysis, ABA) 该疗法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Ivan Lovaas 博士于上世纪70年代创立。它强调把语言训练放在首位, 运用功能分析法, 从个体的需要出发, 采用“ABC”模式, 即“起因(需要)— 行为—结果(积极或消极强化物)”塑造正性行为[4] 。如消退头撞墙等自伤行为, 如果给予关心或妥协, 则为消极强化物, 增强负性行为, 而如果经分析得出自伤行为起因于自我刺激, 则可用戴帽子或将墙软包装等减少自我刺激度, 并辅以分级 强化物和替代强化物如按摩等, 代以正性行为[5] 。作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孤独症儿童训练课程的疗法, 是行为主义时代典 型的行为训练疗法[5] 。它是以分解目标、强化和辅助为原则, 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方法( 包括指令、个体反 儿童孤独症治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研究 高用艳 (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 300222 ) 【摘要】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因素引起的大脑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 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语言交流障碍、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和刻板行为等三大临床症状。从早期教育矫正、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等3方面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治疗方法;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763(2013)11-0042-03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3.11.019 应、结果与停顿), 以由医生指导下特教教师(个别包括患儿的家长)所组成的干预小组与孤独症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训练作为干预的主要形式。应用行为分析法是目前国内学者广泛 认同的有效治疗孤独症的方法之一[6] 。优点:简易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局限:该方法强调行为分析, 过于将目标分解, 对孤独症儿童整体的发展不利, 并且其密集训练方式也增加了治疗的费用。 1. 2 结构化教育(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 TECCH) 也称系统教学法, 是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 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学习环境、学习材料及学习程序, 让儿童按照设计好的结构从中学 习的一种教学方法[7] 。其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它根据孤独症患儿的学习目标, 对学习环境, 包括时间、空间、教材、教具及教学活动, 作一种具有系统性及组织性的安排, 而这些有系统的组织与安排即为“结构化”。通过这些结构化的安排使孤独症儿童逐渐达到对环境的适应。国内外一些研究也都表明该方法对于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 促进理解能力和社会功能的提高有 效[8-11] 。优点:充分强调个别化教育, 始终以孤独症儿童自身特征为主体, 注重发挥优势技能和整合家庭资源, 因此能综合评估其心理和行为发展水平, 实现训练的准确性、全面性和连续性。该方法还具有灵活性, 兼容性。局限:忽视了社交技能的训练, 同时其高度的结构化可能又会增加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 减弱儿童的社会兴趣。 1. 3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美国南加州大学心理学家Ayres 在1967年将脑神经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 提出“感觉统合”概念。他认为随着大脑的不断成熟, 感觉经由身体的各个器官, 由大脑的不同部位加工、处理后, 统一输出, 保障整体机能协调统一运作[12, 13] 。据Ayres 的感觉统合理论发展而来的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就是基于儿童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提供一种感觉输入的控制, 特别是内耳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等处输入的感觉。使儿童能够统合这些感觉, 达到手、眼、脑 的协调运行, 从而改善了儿童的统合能力[14, 15] 。优点:训练氛围活泼有趣, 儿童乐于接受, 且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值得作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加以推广。局限:训练难以兼顾各个程度的儿童;训练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动作准确度不够及练习次数不稳定;训练中缺乏小组互动和游戏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自闭症家庭干预训练方法

自闭症家庭干预训练方法 1.语言训练法 当患儿无意识地发声,家长就立即回应他的声音,以鼓励患儿继续发声,也可以发出某种患儿已懂的声音,引发患儿发声的兴趣;当患儿跟着发声时,家长又可以发出一个他不识的音,让他模仿,开始只要求患儿发音,随后再要求他发较准确的音,往后要求更准确地发音,渐而发出有意义的单字,双字,短句。 家长最初所教的,应该是患儿喜爱的、容易听到的声音,例如,飞机声“呜”、枪声“嘭”、猫叫声“喵”、狗叫声“汪”,或日常见到的人物,“妈”、“爸”“哥”、“弟”、“姐”、“姨”等等。每当患儿学着发出声音,就鼓励他再继续叫,同时发出的声越来越大,并且给予奖励(如他爱吃的食物等,但不要太多),或者答应在假日带他去公园、商场玩。在叫人名时,要求他望着叫,当孩子望着叫了“妈”,做妈妈的要立即抱着孩子并亲他的脸蛋,说“你真好,妈妈真开心”,让他懂得这样做是对的,有好的回报,以鼓励他以后继续叫。 患儿学讲话时往往发音不清,家长要耐心听,及时指出发音不准,要让小孩望着你的口型,耐心教他,必要时可用双手扶着小孩的头正对自己,让小孩看着你的口型。自闭症儿童大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学讲话也困难,可以用穿串珠的方法,教他穿串珠的游戏,培养他手眼协调,数手指,数积木,数目逐渐增加,既可增加数字观念,又可加强手眼协调。 在学习发声中,不断增加发声的内容,例如模仿猫狗、牛、羊、猪、鸡、鸭、雀的叫声,鼓的“咚咚”声,铃铛的“叮叮”声,汽车的“嘟嘟”声,飞机的“胡胡”声等等,把学讲话溶于生活中、游戏中。 学讲话发声、声音由细声逐渐扩大,由慢逐渐加快。在生活中,起床后叫“早晨”,要离开时叫“拜拜”,回到家时叫“爸爸”、“妈妈”,坐车时叫“车”、“××路车”、“摩托车”、“巴士”、“的士”,吃饭前叫“吃饭啦”、“妈妈吃饭”,吃饭时妈妈拿着空碗问:“宝宝你要汤吗”要小孩说要“要”或说“不要”。把汤放在孩子面前问:“碗里有没有汤”要小孩答“有”,喝完汤后指着碗问他:“碗里有没有汤”要小孩说“无”,问小孩“还要不要”,让小孩说“还要”或“不要”。穿衣服时,妈妈问:“这双鞋是谁的”要求他说“我的”。妈妈提着自己的外衣问:“这件大衣是谁的”要小孩说“是你的”、“是妈妈的”,妈妈拿着眼镜问“谁的眼镜”

自闭症儿童日常教育训练小方法

自闭症儿童日常教育训练小方法 1、游戏法。 英国教育专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弱智儿童开发智力的第一位有效的方法”。采用游戏法,不仅对年龄幼小的弱智孩子,对于年龄较大的学龄期弱智孩子也是适用的。因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比较低,动作活动的水平也偏低,所以尽管孩子已长到8岁、9岁,甚至11岁、12岁,都对游戏教学法很感兴趣。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许多弱智学校的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游戏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训练,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开发弱智孩子的智力或潜能的最简易方法,就是为孩子提供适当的玩具,让他们玩耍,在游戏中锻炼他们的感官功能,只要感官功能提高了,孩子的智力或潜能也会随之提高。杭州市健康路小学体育教师罗敏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总结了在体育课中采用游戏法取得的教育效果:游戏法能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提高身体的活动能力;使孩子大脑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正面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和好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对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的调查表明,确有实效)。还有其他知识教学如数学、汉语拼音、识字等教学过程中较难学习的内容,通过游戏法教学也显得容易收效。 在家庭中,家长也可以用游戏法进行教育训练。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如包装用过的纸、旧年历画、塑料瓶、易拉罐等为孩子提供一些玩具,或可以利用这些制作成教学玩具,也可让孩子自己画、剪、撕、贴等。所以在家庭中,有更充分的机会、场所和条件提供玩具,让孩子进行游戏活动。在孩子游戏活动中,可能

会发生一些小事故,如打翻了茶杯、倒翻了痰盂等,家长不要过多指责,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当然,在游戏中应注意安全。 2、演示与操作法。 演示法是指把教育训练的内容,用实物或图片、模型等作为教具,让孩子看得见、听得到,有的可亲口尝一尝,等等。演示法可使孩子对学习内容有直观形象的感知,有感性的认识,使他们对学习内容容易理解。 操作法是指教育训练的内容用实物、图片、模型演示来进行,不仅能让孩子看到、听到、尝到,还要让孩子能亲手摸到它、摆弄它、组装它。如让孩子把一只小瓶盖子拧开又盖上;把木珠用绳穿上又拆下;许多手工制作品,也是用手工操作教育训练的;家务劳动的内容如炒菜、洗涤、打扫卫生等等也可采用操作法对孩子教育训练。采用演示法和操作法对弱智孩子进行教育训练时,可使孩子对学习内容通过演示或操作而在大脑中留下鲜明的具体形象.形成较强的神经联系,帮助孩子理解,并能较好地接受家长或老师的指导。这对于发展孩子的感觉、知觉和动作能力有益,并且还能发展孩子对事物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即开发了其智力。在教育训练中,对教育训练的内容仅仅家长或教师的口头说教,往往费尽口舌仍收效甚微,甚至几乎等于零。这是因为孩子对事物特性缺乏具体的感知觉,往往在他的大脑中混沌一片,弄不懂什么是甜、酸、苦、辣;不明白什么是红、黄、蓝、白、黑。所以在弱智孩子的教育训练中,充分运用演示法和操作法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普通教育学原理中直观性原则的具体体现。在运用演示法和操作法及游戏法时,都需要有指导者的语言指导,即给予必要的讲解和指点,指点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去认识和理解它,用什么感官去接触它,怎么去观察它。如一张图片《秋天》,指导者一边让孩子看图,一边仔细地讲解图片内容,这样

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影响

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影响 一、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交发展不足和沟通技能的缺乏以及刻板的行为、狭窄的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自闭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它影响患者与外界相处和沟通的能力。尽管患者看似与正常人无异,但病症令他们对这世界有不同的体验。不明白的人常常觉得自闭症患者很自私、反应迟顿、冷漠又古怪。 二、家人需要树立正确的成长教育观 自闭症儿童一般发生在3岁之前,而家庭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所以家庭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多种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单单靠医疗解决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以“家庭中心”的康复模式对于自闭症儿童也是非常重要的,帮助自闭症儿童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成长教育观,同时努力排解家庭的消极影响,树立绿色儿童观。 为人父母,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望子成龙。可是,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被医生定性为“高功能低智能”的自闭症的患儿,你会怎样?失魂落魄?绝望愤怒?……然后呢?接受事实,从此让孩子淡出人群,随他自身自灭?还是努力振作,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寻找到排遣痛苦的良方?家庭是一个孩子的依靠,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甚深,所以家人的支持与鼓励是最重要的,父母没有时间去悲天悯人的抱怨,只能坚强的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蔡春猪,作家,编剧,在两岁的儿子喜禾被确疹为“自闭症”后,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并以微博的形式记录了儿子喜禾的每个日常细节。《给儿子的一封信》登载在博客之后,在一夜之间,被浏览数十万次,被转发及评论数万条,他微博的粉丝也在短期内狂增十倍以上。月前,新浪的星新出版社将蔡春猪的这些文字集结成册,出版了新书——《爸爸爱喜禾》,一经出版,立刻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在此,特推荐给大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自闭症”这个弱势群体,能够从蔡春猪的这本书中体会到作为一个自闭症儿童家长的那颗坚强又挚热的爱心。 信的开头写道:“吾儿喜禾:这封信本来打算在你18岁的时候给你写的。你在外地读大学,来信问我对你找女朋友一事的看法。现在,提前了16年。提前16年写的好处是:有16年的时间来修改、更正、增补;坏处是:16年里都得不到回信。”18岁,如果可以读到来自父母从远方写给自己的一封信,无异于最好的成人礼。可是,喜禾爸爸的计划被彻底否定,作为一名自闭症患儿的父亲,他可能永远也无法看到儿子从大学毕业的那一天。——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就好像是一个人才刚刚开始他的人生,就被判了死刑。喜禾爸爸说:“死刑犯还有机会上诉,我能上诉吗?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那我能监外执行吗?哦,也不行。那我越狱!什么?越狱是重罪,会加刑——就是说,如果我再生一个……好,我服从判决!”他埋怨老天爷“把我儿子设计成一个自闭症却不肯给我解释”,可是,随后,他说道:“因为我的乐观豁达,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会在我这里得到幸福。”从起初的愤懑、伤心,到后来乐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