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光的色散(解析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第四章《多彩的光》4.4 光的色散【知识梳理】1.白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彩色电视机上艳丽的画面,就是由三基色混合而成的。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易错点】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当光照射在黑色物体上时,各种色光都被吸收,所以物体呈黑色;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带颜色的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其余颜色的照射到该物体上,会被该物体吸收,该物体呈黑色。
【规律总结】光的色散本质上是利用了各种色光在玻璃或水等介质中折射程度不同的原理来分散各种色光的。
因此小水珠使光形成彩虹、水与平面镜使光色散都属于同一个道理。
【典例分析】(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出的黄光照射到红纸上,红纸呈现___________色。
红光和绿光混合成的黄光照射到红纸上,红纸呈现___________色。
【答案】黑红【解析】[1][2]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此时的黄光是单色光,,当单一的黄光照到不透明的红纸上,不透明的红纸只反射跟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而其它颜色的色光都会被吸收,因此看到红纸呈现黑色;由红光和绿光混合成的黄光不是单色光,当照射到红纸上,红纸就会将其中与自己颜色相同的红光反射出来,因此红纸呈现红色。
【思路小结】透明物体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颜色的光不能通过;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颜色的光照射在该物体上时会被吸收,因而此时物体呈黑色。
【夺冠训练】一、单选题1.(2022·福建龙岩·八年级期末)如图所描绘的情景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筷子在水中弯折B.山在水中的倒影C.手的影子D.天空中的彩虹【答案】D【解析】A.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手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2020年初三物理第三章 3.1 光的色彩 颜色

第三章3.1 光的色彩颜色(2019)一.选择题1.“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2.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3.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光通过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C.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D.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4.关于光现象,下列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与“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是不一样的B.手机拍摄时所成的像与平时照镜子所成的像都是实像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D.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5.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66年观察到了光的色散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光的色散成因相同的是()A.镜中的人像B.桌面苹果的影子C.月食D.被放大镜放大的图案6.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B.鱼翔浅底一光的直线传播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D.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透过树丛的光束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C.用鱼叉叉水中的鱼D.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二.填空题8.光的三原色是指红、蓝、。
一个橘黄色的橙子放在黑暗的房间里,用蓝光照射它,橙子呈现色。
9.2019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如图所示,14时30分许,检阅舰抵达阅兵海域。
舰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旗(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
激越昂扬的《分列式进行曲》响起,海上阅兵正式开始。
“同志们好!”,统帅的亲切问候是通过传入受阅官兵耳中的。
10.2018年8月31日,余姚上空出现了天文奇观﹣﹣霓虹,如图所示。
“霓”与“虹”是一种相对应的自然现象,都是阳光经过空气中的水珠时发生光的(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2024年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139

2024年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13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关于热量和温度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 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B. 同一个物体的温度下降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 物体所具有的热量和温度成正比2、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 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 冬天在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
3、下列物体,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看上去“断”了的铅笔B.手投在墙上的影子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放大的字D.物体在水中的倒影4、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B. 光电池和VCD光碟都应用了磁性材料C. 光导纤维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 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5、氯化钠(食盐)溶液能够导电,在通电时,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A. 只有正离子B. 只有负离子C. 电子D. 正离子和负离子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跳伞运动员从某一高度匀速下落的过程中,动能____,重力势能____,机械能____(三空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7、电功的大小可用如图①所示的____表进行测量.如图②所示,A为上月抄表时的读数,B为本月抄表时的读数,则用户该月用电____度.8、如图所示要连接两盏灯的并联电路,且开关S控制两盏灯,应将线M接在图中的____点.若开关S只控制L2,则应将线M接在图中的____点.9、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决定的,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决定的.10、(2011秋•简阳市校级期中)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如图,则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1、从一定高度下落的乒乓球,碰到桌面后又弹起上升到某一高度,在整个过程中能量转化的顺序是:势能-动能-势能____.12、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____.13、判断题:(1)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不一定沿直线传播____;(2)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先闪电,后打雷____;(3)工程技术中常用激光准直,这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____.14、压强所表示的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____.15、只要达到液体的沸点液体就能一直沸腾____.16、奔跑的猎豹、飞行的子弹都具有动能.____(判断对错)17、尖刀越尖越好,是为了增大压强,而枪托要宽而平,是为了减小压强.____.18、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分析】(1)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有温度差;高温物体将能量向低温物体传递,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2)根据Q=cm△t分析.(3)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4)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解析】【解答】解:A;发生热传递时;物体放出热量与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末温有关,故A错误; B;由Q=cm△t可知;同一物体,比热容和质量是一定的,因此温度下降的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故B正确;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改变;如冰熔化,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热量只能用“吸收”和“放出”不能用“具有”;故D错误.故选B.2、B【分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食品降温.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冬天;室内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窗会放出热量变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侧,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不属于凝固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解析】【答案】解决此题需掌握:①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②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3、D【分析】【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析】【解答】解:A;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B;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C;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D;平静水面上物体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4、D【分析】【分析】A;核能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B;录音带、录像带都是利用磁性材料来工作的;干电池和VCD光盘不是;C;光导纤维是利用频率比较高的激光来传递信息的;D、利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结合波速、波长、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知道频率越高,电磁波的波长怎样变化.【解析】【解答】解:A;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合题意;B;光电池利用的是光电效应;没有用到磁性材料;VCD光碟用激光在盘上烧刻出一道道的凹痕,凹进去的地方对光的反射和凸的地方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利用的也是光电效应,没有用到磁性材料,不合题意;C;光导纤维是利用激光来传递信息的;不合题意;D;根据波速、波长、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知;波速=波长×频率.由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所以,当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时,电磁波的波长越短.故选D.5、D【分析】【分析】导体能导电是导体中含有大量的自由移动的电荷,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电荷、或负电荷、或正负电荷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解析】【解答】解: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大量的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钠离子,两者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能形成电流.故选D.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6、略【分析】【分析】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动能和势能总称为机械能.【解析】【解答】解:跳伞运动员从某一高度匀速下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质量不变、高度减少、重力势能减少,而跳伞运动员的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所以跳伞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少.故答案为:不变;减少;减少.7、电能108.5【分析】【分析】(1)首先从该仪表上找到其单位;再判断该单位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从而进行判断.(2)电能表的读数方法:①月末的减去月初的示数;②最后一位是小数;③单位kW•h.【解析】【解答】解:(1)从图①可知;该仪表上的单位为:kW•h;而kW•h是电能(电功)的单位;所以该仪表是测量电能(电功)的电能表.(2)用户该月用电:W=285.1kW•h-176.6kW•h=108.5kW•h.故答案为:电能;108.5.8、略【分析】【分析】由实物电路图可知,要使开关S同时控制并联电路中的两盏灯,则开关应处于干路;要使开关S只控制L2支路,则开关只与L2支路串联,L2支路不受其控制;据此判断导线M的连接位置.【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两灯泡并联;当导线M端接到图中B点时;如图所示:开关S位于干路上;同时控制两盏灯;当导线M端接到图中A点时;如图所示:开关S位于灯泡L2支路上,只控制该支路,不能控制L1的支路.故答案为:B;A.9、略【分析】【分析】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透明的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和物体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解析】【解答】解: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故答案为:透过的色光;反射的色光.10、略【分析】【分析】看懂图象、掌握密度的公式ρ=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不同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当体积一定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解析】【解答】解:观察图象可知:当三种物质的体积一定的时候,A的质量最大,其次是B和C,根据ρ= 可得;当体积一定的时候,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从图中还可知:当体积为1cm3的时候;A的质量大于1克,B的质量等于1克,C的质量小于1克.故物质B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相同.故答案为:ρA>ρB=ρ水>ρC.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1、×【分析】【分析】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乒乓球从一定高度下落,碰到桌面后又弹起这一过程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解答】解:乒乓球从一定高度下落时重力势能最大;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变大,刚接触桌面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被弹起时弹性势能最大,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乒乓球弹起,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转化成重力势能.故答案为:×.12、√【分析】【分析】从力的概念,力的物质性分析解答此题.【解析】【解答】解:力是物体间的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因此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说法正确.故答案为:√.13、×【分析】【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由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②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解析】【解答】解:(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在水中也沿直线传播;故答案为×.(2)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故答案为:×.(3)工程技术中常用激光准直;这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故答案为:√.14、√【分析】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了压强这一物理量,其定义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解析】【解答】解:压强所表示的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故答案为:√.15、×【分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加热.【解析】【解答】解: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加热,故液体达到沸点不一定能沸腾,故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6、√【分析】【分析】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解析】【解答】解:奔跑的猎豹;飞行的子弹都是运动的;所以它们都具有动能.故答案为:√.17、√【分析】【分析】要增大压强,就要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要减小压强,就要增大受力面积和减小压力.【解析】【解答】解:尖刀越尖;受力面积越小,从而可以增大压强.枪托宽而平;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枪对肩膀的压强.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18、√【分析】【分析】一个物体,处于同一种状态,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解析】【解答】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也就是说,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故答案为:√.第11页,总11页。
4.4光的色散-2020年春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课后提高练习

2020年春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课后提高练习班级姓名第四章多彩的光第四节光的色散一、选择题1. 阳春四月的百里杜鹃,马樱、迷人、露珠等杜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喜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太阳的照耀下,游客看到鲜艳的红杜鹃是因为 ( )A.红杜鹃能发出红色的光B.红杜鹃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C.红杜鹃能发出白色光D.红杜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2. 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C.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现象D.单色光通过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3. (2019山东济南历城)下列与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们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光称为光的三基色C.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的像变大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传播速度不变4. (2019山东临沂兰山)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
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5. (2019安徽阜阳太和)加工黑白照片的暗室里的安全灯是红光灯,所用温度计的液柱是蓝色而不是红色,关于这种温度计的液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看起来是白色的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看起来是品红色的C.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看起来是红色的D.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看起来是黑色的6. (2019福建厦门十中)菜市场里,有些卖肉的商贩在肉摊的上方亮一盏红灯,其目的是 ( )A.杀菌消毒B.防止蚊、蝇叮肉C.醒目,吸引顾客D.使肉看起来新鲜些7. (2018云南中考)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烛焰经小孔所成的像是虚像B.乙图中的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丙图中的小孩叉鱼时对准鱼就能叉到D.丁图中的雨后彩虹是阳光经小水滴色散后形成的8. 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A.太阳光是由三基色组成B.太阳光是由三色光组成C.白色光是单色光D.太阳光可以分解成七种颜色的色光9.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贴有红纸的光屏上,则光屏上会出现的现象是( )A.有各种颜色的光B.只有红光C.呈现黑色D.除红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10.下列选项中,当色光等比例混合后能得到白光的是( )A.红、黄、蓝B.红、绿、蓝C.红、黄、绿D.黄、绿、蓝二、填空题11.(2019福建南平期末)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红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上看到光。
培优辅导光的反射及应用含答案

培优辅导光的反射及应用(含答案)第六讲光的反射及应用知识内容一、光的反射1.光照射到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返回到原来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过入射点的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色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二光的反射的应用3.平面镜:(1)平面镜的作用:只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的会聚或发散程度。
如:潜望镜(2)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相对镜面对称,上下不颠倒,左右却要对调。
(3)球面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实像与虚像区别①成因不同:实像由光线实际交点组成,即在实像所在的位置有实际光线到达,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虚像所在位置并没有实际光线到达,只是看上去存在一个虚像。
②实际结果不同:把一个光屏放到实像所在位置,光屏上可获得一个清晰的像,而把光屏放在虚像所在位置时,在光屏上则看不到像。
③虚像一般是正立的,而实像则是倒立的(像的正立和倒立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例题1]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
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B.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D.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
[例题2]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源洞中去,小明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 ,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α=______ ;午后,随着太阳西斜,α角应适当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45°、增大)[例题3]雨过天晴,人们常看到天空中出现彩虹,它是由 阳光照射到空中弥漫的水珠上时出现的现象。
在说明这个现象时,需要分析光线射入水珠后的光路。
光的色彩 颜色(作业)(解析版)

3.1光的色彩颜色一、单选题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B.恒星C.萤火虫D.霓虹灯【答案】A【解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所以月亮不是光源;夜间闪亮的萤火虫、恒星、霓虹灯自身可以发光,属于光源;故答案为A。
2.下面实例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光是复色光B.红光和蓝光合在一起的光是复色光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D.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自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答案】D【解析】A. 太阳光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复合而成的,是复色光,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 根据复色光的概念,红光和蓝光合在一起的光是复色光,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 光第1 页共23 页第1 页共23 页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光的色散说明太阳光不是单色光,而是有七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2)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单色光,由多种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复色光.(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下列色光中,不属于三原色光的是A.红光B.黄光C.绿光D.蓝光【答案】B【解析】红、绿、蓝三种单色光是光的三原色,混合后可以产生其它任何色光。
故选B。
4.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图所示中的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A.点燃的生日蜡烛B.璀璨宝石C.点燃的奥运火炬D.太阳第2 页共23 页第2 页共23 页【答案】B【解析】ACD.点燃的生日蜡烛、点燃的奥运火炬和太阳都能够发光,所以它们都是光源,故ACD不符合题意;B.宝石只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它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B符合题意.5.下列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的现象的是()A.霓虹灯的灯光五颜六色B.电视机画面五彩缤纷C.雨后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D.色彩丰富的山水画【答案】C【解析】A.霓虹灯的五光十色是因为灯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不是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B.五彩缤纷的电视画面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混合而成的,不是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D.色彩丰富的水彩画是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调和而成的,不是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6.小明想拍一张雨后晴空的照片,小华建议他加一块滤色镜,小明应选择( )A.红滤色镜B.黄滤色镜C.蓝滤色镜D.绿滤色镜【答案】C【解析】第3 页共23 页第3 页共23 页小明想拍一张雨后晴空的照片,也就是只能看见蓝盈盈的天,所以应该加一蓝滤色镜,只能让蓝光透过.故ABD错误.故选C【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决定的.7.如图所示,在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光呈在最上面B.红光呈在最下面C.若换成黄色的光屏,就看不到黄光,其余颜色光仍呈在光屏上D.若换成蓝色光屏,什么光也看不见,屏幕是黑色【答案】A【解析】AB.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初二物理光的色散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光的色散试题答案及解析1.阳春4月,荷兰花海的各种郁金香竞相开放,争妍斗艳,喜迎各地的游客。
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郁金香是因为A.红郁金香能发出红色的光B.红郁金香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C.红郁金香能发出白色的光D.红郁金香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答案】B【解析】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复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发射的色光决定,红花只反射红光。
故选B。
【考点】物体的颜色2.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现象,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银行的验钞机产生____________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
【答案】色散红绿蓝紫外线【解析】太阳光是复色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解成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紫光以外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银行的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检验钞票的真伪。
【考点】色散;光的三原色;紫外线3.(5分)在“探究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实验中,分别用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蒙在能发出白光的三个手电筒上,然后开亮手电筒让白光透过玻璃纸分别射到不同颜色的布料上.下表是记录的实验现象:(1)白光由多种色光组成,白光射在有色玻璃纸上,玻璃纸将会把与它的颜色不同的色光(选填“通过”或“吸收”).若隔着红色玻璃纸看一束黄光,看到的是色.(2)人眼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在物体表面发生(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而造成的.一束黄光射在红色不透明物体上,看到的物体颜色是色.(3)黑色物体能(选填“吸收”或“反射”)各种色光.【答案】(1)吸收黑(2)漫反射黑(3)吸收【解析】(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的色光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的色光:它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如红色的物体只反射红色光,而吸收其它所有的色光,只见红色;如只有蓝色光照在不透明物体身上,无红色反射,唯一的蓝色又被吸收,所以就成了黑色.
2、透明物体的颜色取决于透过它的色光:它允许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色光透过,吸收与自己不同的色光.如红色的透明物体只允许红色光透过,而吸收其它所有的色光,只见红色;如只有蓝色光照在透明物体身上,无红色透过,唯一的蓝色又被吸收,所以就成了黑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解释不透明物体。
人看见物体是有光射入人的眼睛,射入眼睛什么色光人就认为它是什么颜色。
不透明物体要吸收一部分光反射一部分光,吸收的光看不到,进入人眼的就是物体反射的色光,不同物体反射不同的色光,所以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再说透明物体,透明物体,即光线可以通过的物体,射向物体的光线一部分被物体吸收,一部分穿过物体,被物体吸收的光线无法被看到,穿过物体的光线才能进入人眼,不同物体可透过不同的色光,所以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追问
那为什么台上的演员穿的是红裙子,此时台上的绿光照在她的裙子上,而裙子是黑色的?红色只能反射红色,为什么吸收了绿色就成黑的了呢?为什么不是黄色的呢?
回答
“为什么台上的演员穿的是红裙子,此时台上的绿光照在她的裙子上,而
裙子是黑色的?”
因为不同物体反射不同的色光,红色的裙子,是放在白光下讲的,它只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你用绿光照,绿光当然会被吸收,由于没有红光,裙子便无法反射色光,没有色光射来,看起来就一定是黑的。
LZ不要用混合色的观点思考,要找它的成因,就能想明白了
1. 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光线进入了眼球;无论光线是反射过来的,还是
透射过来的。
2. 进入眼球的是什么颜色的光线,大脑的反应就是光线的来源就是什么颜色。
眼球
看到红光,大脑反应光源就是红色的,看到黄色的,光源就是黄色的。
3. 所以,当大脑看到了红色玻璃时,那时因为红光进入眼球,如果红色玻璃不能透
过红光,而是其他的光,就不会有红光进入眼球;同样,如果黄纸反射的不只是黄
光的话,进入眼球的光就不仅仅是黄光,那么黄纸不是黄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