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化学高考试卷分析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试题及详解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分)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陶瓷有关知识,掌握相关的硅酸盐产品的生产原料、产品组成、性质以及硅酸盐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瓷器着色如雨过天晴,为青色,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含有铁元素,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红棕色氧化铁的色釉在火里烧,再经过还原形成为青色,此时铁不再是三价铁,而是二价铁,故A错误;B.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产品,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故B正确;C.以含硅元素物质为原料通过高温加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制得硅酸盐产品,传统硅酸盐产品包括:普通玻璃、陶瓷、水泥,是用物理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材料,一万多年以前,它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故C正确;D.陶瓷有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化工陶瓷和电瓷、压电陶瓷等,共性为具有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易成型等优点,故D正确。
故选A。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 易溶于水及甲苯【答案】B【解析】解:A.含有碳碳双键,所以具有烯烃性质,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B.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C.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有3个原子共平面,该分子中甲基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共平面,故C错误;D.该物质为有机物,没有亲水基,不易溶于水,易溶于甲苯,故D错误;故选:B。
高考全国理科综合(Ⅰ)化学试题分析

2019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Ⅰ)化学试题分析一、2019年高考全国理科综合(Ⅰ)化学试题评析纵观2019年全国理科综合化学试卷,试题基本遵循“立足基础、稳中求变、突出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
更加注重对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生产的综合应用,进一步加大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和生产,更要服务于生活和生产。
1、试题更突出了主干知识考查,知识覆盖面广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覆盖了必修和选修的内容,每道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明确、具体,突出了所考查范围内的主干知识。
例如第7题有机高分子,第8题实验基础,第9题有机基本概念,第10题实验基础,第11题电化学原理,12题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原子结构及元素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第13题电解质溶液。
第26题以“凯氏氮法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为背景重点考查实验基础知识和定量测定。
第27题(2)(6)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的书写,(5)Ksp的简单计算。
28题(1)中酸性强弱比较,(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中转化率和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等均属于中学化学主干知识。
2、命题稳中求变经典题型延续考查,如第7题、第9题有机化学,第8题、10题的化学实验基础,11题的电化学原理,12题的元素周期律,13题的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27题的工业流程题,均为历年常见题型,也是学生掌握较好的题型。
选修部分的题型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动,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考生平日复习中常见的。
加大了对有机化学和实验基础的考查,没有考查历年必考的阿伏加德罗常数。
3、试题更注重考查运用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需考生具备知识的迁移能力、信息的接受与处理能力。
重点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
例如13、27(1)等均需从有关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考查学生吸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必做题部分最大亮点仍是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分析并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基于课程标准的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分析与启示

基于课程标准的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分析与启示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卷试题分析与启示:
一、试题类型分析
1、单项选择题:本次试题单项选择题占比最大,共计45道,占总分的45%,考查了考生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程度。
2、填空题:本次试题填空题共计15道,占总分的15%,考
查了考生对课程标准的掌握情况。
3、计算题:本次试题计算题共计15道,占总分的15%,考
查了考生对课程标准的应用能力。
4、简答题:本次试题简答题共计15道,占总分的15%,考
查了考生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试题难度分析
1、单项选择题:本次试题单项选择题难度适中,考查的知识
点涉及到全部课程标准,其中有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点,也有一些比较深入的知识点,综合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和深入理解能力。
2、填空题:本次试题填空题难度较低,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
课程标准中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计算题:本次试题计算题难度较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课程标准中的应用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对课程标准的熟练应用能力。
4、简答题:本次试题简答题难度较高,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Ⅱ)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已知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有的中子数为B.磷酸钠溶液含有的数目为C.被还原为转移的电子数为D.48g 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3.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 、X 、Y 、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 与X 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B.常温常压下,Y 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D.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碱4.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 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后溶液颜色不变A.AB.BC.CD.D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溶液中加入足量Zn 粉,溶液蓝色消失: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D.向悬浊液中滴加足量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6.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和b分别为、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B.图中各点对应的的关系为: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7.分子式为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8种B.10种C.12种D.14种8.立德粉也称锌钡白,是一种常用白色颜料。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及解析(全国卷Ⅰ卷)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如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
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是次外层电子数目的一半,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b的弱B.元素a的原子半径比d的大C.元素a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D.元素a的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答案2.下列关于砷(As)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第一电离能:As<Se ,电负性As<SeB. 在AsCl 3分子中,砷和氯原子核外电子数均为8C. 砷酸的酸性比亚砷酸强,且砷酸钠溶液呈碱性D. AsH 3的VSEPR 模型为三角锥形,其中As 原子采取sp 3杂化 3.CH 4与Cl 2生成CH 3Cl 的反应过程中,中间态物质的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Ea 表示活化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已知Cl 是由2Cl 在光照条件下化学键断裂生成的,该过程可表示为:B. 相同条件下,E a 越大反应速率越慢C. 图中,其大小与1a E 、2a E 无关D. 4CH 转化为3CH Cl 的过程中,所有C-H 发生了断裂 4.以下同学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 B. C. D .5.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 g H2O、D2O组成的物质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B. 1 mol白磷分子(P4)中含有的P—P键的数目为6N AC. 0.1molNaCl中含有0.1N A个NaCl分子D. 在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中,每生成32g O2转移的电子数为N A6.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B. 加蒸馏水C. 滴加少量CuSO4溶液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也是有规律,即布朗运动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8.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如图)容量高、成本低,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 =2Cu+2Li++2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当电路中通过0.1 mol电子的电量时,有0.1mol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有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参与反应B.整个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为O2C.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2Cu+2OH-D.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9.烃是()A. 含有C、H元素的有机物B. 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C. 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D. 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的化合物10.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6 g Na2CO3溶于水后水解出的OH-数多于0.1N AB.22.4 L(标准状况)NH3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C.90 g草酸(乙二酸)中含有的羧基数为N AD.1 mol C2H5OH与 1 mol CH3COOH在浓硫酸、加热下反应生成的CH3COOC2H5分子数为N A11.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 +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A.K层B.L层C.M层D.N层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Na++NH3+CO2+H2O=NaHCO3↓+NH4+B.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AlO2-+HCO3-+H2O=Al(OH)3↓+CO32-C.氧化铁与足量的HI溶液反应:Fe2O3+6H++2I-=I2+2Fe2++3H2OD.已知酸性的强弱:H2CO3>HCN>HCO3-,则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时:2CN-+CO2+H2O=2HCN+CO32-13.国庆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全国3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需用铅笔将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需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
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
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
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2.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共平面的是()。
A。
甲苯B。
乙烷C。
丙炔D。
1,3-丁二烯3.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熔点:X的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B。
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C。
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D。
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4.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B。
水中的NO3、SO4、Cl通过阴离子树脂后被除去C。
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D。
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关于常温下pH=2的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数目为0.02NAB。
c(H+)=c(H2PO4)+2c(HPO4)+3c(PO4)+c(OH)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D。
加入NaH2PO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A。
制取较高浓度的次氯酸溶液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D。
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实验将Cl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涤、分液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7.为了提高电池的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的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
2019高考全国二卷理科化学试题分析

2019高考理综全国卷Ⅱ化学试题分析高一化学组2019高考理综全国卷Ⅱ化学试题整体呈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稳中求新,落实高考“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试题呈现形式多样,体现化学学科在促进民族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依然继承了近几年的题型特点及试题考查内容顺序布局,如选择题涵盖:化学与生活、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元素周期律、阿伏伽德罗常数(化学计量)、沉淀溶解平衡、化学实验等核心主干知识;必考主观题以考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的工业流程、反应原理(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综合、化学实验的顺序布局,选考主观题分别是选3物质结构和选5有机推断。
分值采用13、15、15、15方式分布,即不同模块内容的考查分值比重相当。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素材选取角度广,既能体现学科特色,关注学科发展,又能贴近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实际。
通过多样化的背景素材,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考生在解答试题中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发挥试题的育人情怀,突出立德树人。
选择题部分,考查主干知识的题型比较稳定,每年基本考查化学与STSE、阿伏伽德罗常数题,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电化学知识、元素性质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电解质溶液。
2019年明显的变化是在选择题部分没有考查电化学的知识,第11题通过化学反应颜色的变化考察了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并且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在2013年之后第一次考查,第7题将李商隐优美的诗词作为题干,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第13题考查C4H8BrCl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此题与2016年全国2卷第10题考查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似。
三道必考大题,第26题是近几年来的固定题型,化工工艺流程题,以常用白色颜料立德粉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间的转化、物质含量测定等,考生对本题没有陌生感。
第27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相关知识、盖斯定律和电化学,设置的考查点很正常,但是题目以环戊二烯、二茂铁为支撑,考生可能会稍觉得陌生。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价与质量分析报告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评价与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总体评价我省2019 年高考采用的是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试题。
化学试题认真贯彻“五育并举”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化学学科特色,以化学领域的真情实景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的科研背景下和实际的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试题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一)试题结构2019 年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整体结构依然是7+4 形式,Ⅰ卷7 道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 分,共计42 分;Ⅱ卷3 道必考非选择题,共计43 分,2 道选考非选择题,任选一道题作答,计15 分。
全卷总分100 分,占理科综合全卷的三分之一。
必考内容为化学必修1、必修2 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考内容为二选一,考查内容为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二)考点分布2019、2018、2017 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化学试卷知识点对比(三)试题特点2019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命题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试题选取古代化工方面的优秀成果,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选取我国化学工作者在化学领域的科研成就,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拼搏精神,实现良好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育人效果。
持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1、挖掘古代文化信息,根植爱国情怀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新物质或加工天然物质和认识自然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全国高考化学试题自觉地传承科学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术创新思想,选取我国古代化学技术方面的成果设置情景,展示了中华优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什么
高考要考学生什么?
“四层”考查目标:是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
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回答
了“考什么”的问题。
第一圈层“必备知识”: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 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把握高考方向 精准科学备考
——谈新课程化学高考一轮复习
2021/4/11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黄兴若
高考复习必须解决的两个问题
1. 复习什么?——方向和广度
复习到什么程度?——难度和深度
2. 怎样复习?——复习技巧方法(教、学)
2
2021/4/11
第一部分 从宏观上把握复习的方向性
—— 精读考纲 抓准考题
性 用 应
考什么
核心价值 学科素养
关键能力
必备知识
立德树人 服务选拔 导向教学
综 合 性
性 新 创
观察现象、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 20际21/能4/1力1 和实践能力
怎么考
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 识、思想方法,多角 度观察、思考,发现、 分析和解决问题
运用知识能力:独立 思考、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交流合作, 适应社会发展
考纲中增加的内容(必做部分):
更偏向于主动型修订,考察点易于考察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学科素
养,于是从无到有,重视变化,考题凸显变化,逐渐深入考察。
考 纲 变 化
9
2、命题思想: 一体四层四翼
基础知识、基本 能力和基本素养
基础性、通用性知 识(60%):终身 学习必须掌握
基 础
性
不同情景下利用知识 和技能完成任务、应 变能力,学科观念、 学科视野,体现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注考纲之变
2021/4/11
关注考纲之变
调整内容表述
➢实验内容(16版)
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了解控制实验的方法 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④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修改为(17修改版)
①设计实验方案 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一体高考评价体系
为什么考?
在知识积累、能力 提升和素质养成的 过程中,逐步形成 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具备批判性和创新
性思维方式
10
为什么考
高考“一体”评价体系
【解读】高考再怎么重要,它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 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所以,研究高考题、练习高考题、 围绕高考题进行复习,其实也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第二部分 从微观上把握复习的高效性
——预测命题 精准备考
2021/4/11
第一部分 从宏观上把握复习的方向性
—— 精读考纲 抓准考题
2021/4/11
一、研究考纲及命题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1、研究考纲
(1)三本书 (2)一本杂志
2019与2018、2017考纲不变 2020考纲基本不变,今后不编新考纲
2021/4/11
变化观念 与
平衡思想
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
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化学研究的本质 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化学研究的特征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化学研究的手段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化学研究的追求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 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所以 大家对高考试题的难度要有充分心理准备,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高 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
“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 学还是初中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脱离高考实际的教学和学 习,还有没有价值?答案显而易见!
化
3、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4、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
计算
5、理解溶度积Ksp的含义
2021/4/11
6、掌握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由了解到理解掌握的内容(必做部分): 7、掌握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掌握溶液的配置方法
更偏向于被动型的修订,原来就考察过,修订了考察的深入程度,是易考
➢修订原由
修改后的实验内容要求更符合实验的操作流程,要求更加具体,更符合纸笔考试的特点。
新考纲的变化(2017开始使用)
由了解到理解掌握的内容(必做部分):
考
1、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
纲
方法 2、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能书写电极反
变
应及总反应方程式
第四圈层“核心价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考什么
【解读 】核心价值观体现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这个一定有,但一般比较虚,可当无(无需较真,心知肚明即可)。
【解读】以化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框架
(1)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 (2)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 (3)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 (4)学科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考什么
高中化学五大核心素养结构示意图
水平4
思维变量 水平3 认识变量 情境变量 水平2
水平1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实验探究 与
创新意识
实创证模验新据型与与探意推认究识理知
8、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察点和拓展延伸点,重点关注,扎实基础,深入应用,拓展延伸。
新考纲的变化(2017开始使用)
2021/4/11
考纲中增加的内容(必做部分): 1、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2、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3、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转化率 5、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 6、了解常见金属元素Mg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7、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8、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 同分异构体 9、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10、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11、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12、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
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 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