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其健康价值
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

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 1(一) 轻松柔和太极拳的姿势比较流畅舒展,动作也不僵硬随意,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所以练一两次太极拳,会有微微出汗的感觉,但不会有气喘等现象,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因为太极拳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都可以练太极拳。
(二) 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
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四) 协调完整无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太极拳都要求上下跟随,内(思想、呼吸)与外(躯干、四肢动作)的融合,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紧密配合。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以腰部为轴心,上下肢的动作由躯干带动,相互呼应。
切忌脱离实际或萎靡不振。
太极拳的特点及锻炼价值500字作文 6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所创。
杨露禅,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七代传人。
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时,因弟子多为王公贵族,他们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又不耐艰苦。
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太极拳老架中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如跳跃、跌叉、震脚等,改作不跳、不跌、不速、不震,或缩小动作,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被推崇为“杨式太极拳”。
需在此注意的是,杨氏太极拳分为养生架子与技击架子,因此在习练时应当注意。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创。
武禹襄,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同乡杨露禅自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得以知其概要。
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

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太极拳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形式,被誉为“中华武术之精华”。
太极拳以其缓慢、流畅、轻盈的动作和注重呼吸调节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除了作为一种传统武术形式外,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
人们发现,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我防御能力,还对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并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太极拳对身体的影响是显著的。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改善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太极拳是一种非常适合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延缓衰老的速度。
此外,太极拳的呼吸调节和冥想元素,有助于舒缓压力,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对改善睡眠质量也有一定的帮助。
其次,太极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面临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太极拳作为一种注重身心结合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人们调节情绪,增强自信心,提高专注力和耐心。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动作中,这种专注的状态有助于放松大脑,减轻压力,提升心情。
同时,太极拳的冥想元素可以帮助人们平复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培养一种平和的心态,对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太极拳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也有益处。
太极拳注重呼吸调节,通过深呼吸和缓慢呼气的方式,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肺部功能,促进氧气的吸收和血液循环。
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减少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同时,太极拳的动作轻盈柔和,不会对关节和软组织造成过大的冲击,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练习,对保护关节和预防关节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我防御能力,还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平衡发展。
简析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价值及对策研究

简析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价值及对策研究太极拳能够促进身体的健康。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柔和,能够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性,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太极拳的练习也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心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太极拳对于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也有积极作用。
太极拳注重身心合一的修炼,通过专注于呼吸和动作的练习,可以提高人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减轻心理压力,并增强抗压能力。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需要全身投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平衡体内的激素分泌,达到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效果。
太极拳对于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和预防慢性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促进淋巴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预防感染疾病的发生。
太极拳的动作柔和缓慢,能够帮助人放松紧绷的神经和肌肉,减少疼痛,缓解关节炎、腰肌劳损和颈椎病等慢性疾病的症状。
针对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对策。
可以研究如何更好地将太极拳的养生保健效果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太极拳的练习。
可以通过开展太极拳的推广活动,举办太极拳培训班或研讨会,加强太极拳的普及和宣传,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养生保健并积极参与练习。
可以研究太极拳在不同年龄段和人群群体中的养生保健效果和适应性。
太极拳的动作柔和缓慢,对老年人和体弱者较为适宜,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健康和延缓衰老。
而对于年轻人和运动员来说,太极拳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和反应速度,增强体质。
可以深入研究不同人群在太极拳练习中的效果,针对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进行精细化的调整和指导。
可以进一步研究太极拳与其他养生保健方法的相互结合和互补效果。
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在动作中融入了中医的理念和思想,与中医养生和草药疗法等方法具有一定的共性。
可以进行太极拳与中医、按摩、艾灸等传统养生保健方法的结合研究,探索出更全面、综合的养生保健方案。
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

太极拳对健康的影响太极拳是一种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以其独特的动作和内外兼修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一种优秀的自我防卫技术,更是一种促进身心健康的综合运动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太极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探讨太极拳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 提高身体素质太极拳作为一种全身性的运动,能够锻炼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和关节。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配合,因此能够锻炼身体的整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此外,太极拳还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加心肺耐力,提高身体的氧耗能力。
2. 改善心理健康太极拳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放松,通过调整呼吸和专注力,能够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集中注意力,将心思集中在动作和呼吸上,从而使人们暂时忘记外界的烦恼和压力。
同时,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有一种舒缓的美感,能够带给人们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感。
3. 增强免疫力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加体内抗体的产生,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
此外,太极拳还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4. 改善睡眠质量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需要集中注意力和调整呼吸,这种练习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体,减少入睡困难和睡眠中断的情况。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身体的能量,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5. 延缓衰老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延缓衰老过程。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而流畅,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配合,这种运动方式可以锻炼肌肉和关节,并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平衡身体的能量,从而延缓衰老过程。
太极拳养生价值研究

太极拳养生价值研究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养生健身方式,其历史悠久,起源于
武术。
太极拳的练习需要舒展身体、放松肌肉、深呼吸和集中注意力,从而可以达到调和身体、提高自我控制力、缓解压力和增强免
疫力的效果。
以下是太极拳养生的一些具体价值研究:
1. 改善心智健康:太极拳运动可以帮助改善心理状态,包括减
轻焦虑、抑郁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研究表明,太极拳可以被看作一
种有效的心理治疗形式,可作为精神健康干预的一种选择。
2. 促进身体健康: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身体功能、平衡感和柔
软度。
“太极拳的优点包括减少疼痛、增加肺活量、血糖控制准确
性改善、优化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肌肉力量、调节血压等”
3. 改善免疫力:太极拳的练习对免疫功能有益,可以影响免疫
细胞、调节免疫途径,研究表明,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的白细胞、
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其它免疫指标均比不练习的人更高。
4. 有助于老年人保持活力和独立性: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延缓
老年人的肌肉退化和心肺功能下降,有助于保持活力和独立性,同
时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太极拳可以作为一种安全、实用及有效的养生方式,在大家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来改善精神和身体健康并增
强免疫功能,使身体更加健康、平衡。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原理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和原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它以柔和的动作和慢速的节奏著称。
太极拳练习的运动特点和原理有很多,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柔和缓慢:太极拳强调柔和、柔韧的动作。
动作缓慢,由于动作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尖锐或爆炸性,所以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不易受伤。
2. 螺旋连贯:太极拳注重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运动,形成一种螺旋的连贯动态。
整个拳路螺旋延续,以腰部为轴心,上下臂、左右手相互配合,形成连贯的动态力链。
3. 松紧合一:太极拳要求身体整体放松,但同时也要求肌肉有一定的紧张力,即所谓的松紧合一。
通过调节身体的松紧度,练习者可以有效地运用力量,并且保持身体的平衡。
4. 内外相合:太极拳讲究内外相合,即内在的力和外在的形式相互配合。
内在的力量通过精神意念和呼吸的调控,通过松紧合一的身体状态得以表现出来。
外在的形式则表现为动作的柔和流畅和整体的协调性。
5. 动静结合:太极拳既有平和缓慢的慢功夫,又有快速连续的快功夫。
太极拳强调动与静的结合,通过在运动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使身体和心灵得到平衡。
太极拳的运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阴阳变化: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阴阳观念,即事物通过阴阳的相互转化变化而存在。
太极拳通过阴阳变化的原理来调节身体的平衡,使身体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
2. 以意领气:太极拳讲究以意领气,即通过精神意识的调控来引导呼吸和气的运行。
意识的集中和呼吸的调控可以使身体的内气得到积聚和发散,进而增强身体的健康和力量。
3. 松散放松: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是松散放松,即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身体的松弛和放松状态。
松弛的身体可以减少外界对身体的阻力,使身体的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 腰为主宰:太极拳注重腰部的运动,认为腰是全身力量的发源地和统一点。
腰部的运动可以带动上下肢的协调运动,形成连贯的力量链。
5. 动静相间:太极拳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互转化。
通过在运动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可以增强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太极拳作用

太极拳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具有广泛的作用和益处。
以下是太极拳的作用:
1. 锻炼身体:太极拳通过一系列缓慢而流畅的动作,可以让人们运动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和关节,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它还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体力和耐力。
2. 改善身体姿态: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自然姿态和平衡。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纠正身体姿势的不良习惯,改善体态,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姿势感。
3. 提高心理健康:太极拳是一种静心的练习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调整情绪。
太极拳练习要求专注和冥想,这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促进内心平静和心理健康。
4. 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太极拳虽然看似缓慢,但每个动作都蕴含了丰富的防卫技巧。
太极拳注重使用对方的力量来对抗,并且注重攻守兼备,因此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自我防卫能力,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5. 促进身心和谐:太极拳讲究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通过精神与身体的和谐来达到统一。
太极拳练习可以使人们感到平静、安宁和放松,促进身心的和谐,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
总之,太极拳是一种综合性的武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
锻炼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通过练习太极拳,人们可以改善身体健康,修炼内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防卫能力,促进身心的和谐。
因此,太极拳在现代社会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接受。
简析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价值及对策研究

简析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价值及对策研究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内功拳法之一,其养生保健功效被广泛认可。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太极拳能够调节身体机能。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能够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身体内部的生理机能,从而达到保健的效果。
在长期的练习中,太极拳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力、抗疲劳能力、心血管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等。
其次,太极拳能够减轻压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太极拳能够帮助人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平衡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的症状,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第三,太极拳还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太极拳是一项非常适合老年人练习的运动,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缓解衰老带来的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太极拳还能够让身体的机能保持在较高水平,延缓身体的衰老进程。
第四,太极拳还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太极拳练习对防治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肌肉萎缩、高血压、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效果,甚至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针对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价值,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实现更好的保健效果。
首先,正确认识太极拳的保健作用,科学有序地进行太极拳练习。
在练习前,需要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了解太极拳的基本知识和技巧,避免因练习不当带来的伤害。
其次,加强身体锻炼和基础训练。
太极拳是一项比较高难度的运动,需要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这些都需要从基础训练中开始。
第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太极拳练习强调深度呼吸和缓慢呼吸,这样能够更好地调节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态。
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和为贵,这反映了太极拳强调心理状态和情绪控制的重要性。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的代表作《拳经总歌》 主要论述攻防技战术,歌诀中没有一句涉及养生的 内容。此后,在《十三势行工歌诀》第一次建立了 太极拳与健康的联系:“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 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 ? 益寿延年不老春”。
拳经总歌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掤逼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至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脚。
仔细留心向推求, 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 功用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 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 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意无疑。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费工夫遗叹息!
可见,每门太极拳都是以提高实战格斗能力为 发展的主旨,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才逐步演变为一 项健身功能突出的体育运动。
2010年5月31 日,到日本访问的 温家宝总理,在代 代木公园晨练时与 东京市民一起打太 极拳。
因出演电影《少林寺》而一举成名的功夫明星李 连杰,2010年正式担任武搏会武术项目形象大使,并 接受太极拳市场开发特聘授权。李连杰表示,他将利 用自己的影响力尽全力宣传和推广中国武术,将重点 在世界更广范围内普及太极拳,使之能够在将来成为 奥运会比赛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李亦畬在上述两则遗稿之后, 亲手修订了这本《太极拳谱》初稿,并抄写为三本。 在李亦畬为这三本谱写的题记中,文首写道:“此 卷予手订三本,启轩第(弟)一本,给友人郝和一 本,此本系予自藏。”落款为:“亦畬手订”(转 引自沈寿点校考译《太极拳谱》)。
在13年后的1880年和1881年时,李亦畬相继将 手订《太极拳谱》分送李启轩和郝和。这两本手订 《太极拳谱》,都将初稿中“太极拳始自宋、张三 丰”一语,修订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拢下提君需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十三势行工歌诀
十三总势莫轻识, 合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 气遍身躯不稍痴。 静中触动动犹静, 因敌变化是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 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 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正中神贯顶, 满身轻利顶头悬。
二、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一)理根太极,故名太极拳
“太极”一词,初见于《周易.系辞》载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
太极拳以太极哲理规范拳技,促成了人体运动规 律与“太极哲理”的交融。
太极拳传承关系图示
陈长兴
杨露禅
吴
全
吴鉴泉
佑
陈清平
武禹襄
李 亦
郝为真
畬
和兆元
孙禄堂
综观现传太极拳六大流派的传承沿革,吴式源 自杨式,杨式溯源至陈家沟陈长兴;孙式源自武式, 武式溯源至赵堡镇陈清平和前已溯源于陈家沟的杨 式,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学拳于陈清平。陈家 沟和赵堡镇相邻,同属河南温县辖地。显然,现传 各式太极拳皆溯源至河南省温县。
一、对太极拳认识上的两个误区
(一)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吗?
附会张三峰(丰)为太极拳创始人,起于将太极拳 混同于明代的内家拳。把太极拳与张三峰(丰)连在一 起,最早的出处见于李亦畬的两则遗文。其一,李亦畬 曾撰《探太极拳之源》一则,全文于下:
探太极拳之源
予阅聊斋十四卷,李超武技传,浅识此技始末。 王涣详云: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峰为 内家。三峰之后又有关中人王宗岳,宗传温州陈州 同。州同明嘉靖间人,故今两家之传,盛于浙东。 顺治中,王来咸字征南其最著,鄞人也。征南之徒 又有僧耳、僧尾者,皆僧也。”(转引自姚继祖著 《武氏太极拳全书·第八编 古典拳论》,姚继祖师 承于李亦畬之子李逊之)。
其二,李亦畬编《太极拳谱》初稿:
李亦畬是马印书的姨丈。马印书从李亦畬处抄 得其写于1867年之《太极拳谱》初稿。此谱小序的 首句为“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转引自顾留馨 著《太极拳术》)。
从李亦畬这两则遗文,可以看出:李亦畬《探太 极拳之源》,是读聊斋李超武技传后,依王阮亭(号 渔洋山人)在该传后的附文为据,改写成的。其中, 把王阮亭原文中的“关中人王宗”,写成了“关中人 王宗岳”。这一字之差,造成了署名为《太极拳论》 作者的“王宗岳”,成了与王来咸(字征南)等同习 明代流传的“内家拳”的同门了。于是,太极拳被混 同于明代的内家拳了。清·康熙八年黄宗羲撰《王征南 墓志铭》说:明代的内家拳“起于宋之张三峰 (丰)”。于是,李亦畬编《太极拳谱》初稿小序中, 宋之张三峰(丰)被附会成了太极拳创始人。
“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一语于1867年出现后, 受到了当时健在的杨露禅和武禹襄等的质疑,作者李 亦畬自己也感到此说无依据,因此,在“手订”《太 极拳谱》时将此语改定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 并以“亦畬手订”的落款形式,告知读者以此为准。
1881年距今(2012年)已131年。可以说,“张 三丰创太极拳说”在一百余年前已被识者否定了。
温县被命名为太极拳发源地
2007年8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今天(21日) 上午,在温县陈家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等 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揭牌,焦作市温县被中 国武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
(二)太极拳是老人拳吗?
太极拳缓慢柔和、运 动量适中,深得老年朋友 喜爱,因此被一些认识戏 称为“老人拳”。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及其健康价值
目录
一、对太极拳认识上的两个误区 二、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三、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四、太极拳的健康价值
序言
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突出的健康 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已成当代中国练习人 数最多的一项健身运动 。据统计,全球有1.5亿人长期 进行太极拳锻炼。
1978年11月,由日本众议院副院长三宅正一任团 长的日本国会议员代表团来华访问。席间,三宅正一 谈起正在学习中国太极拳,小平同志兴趣盎然地介绍 了太极拳运动的优点。应客人要求,邓小平特为代表 团书赠了“太极拳好”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