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 题库 第四章 线性系统根轨迹 习题

4-1将下述特征方程化为适合于用根轨迹法进行分析的形式,写出等价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1)210s cs c +++=,以c 为可变参数。 (2)3(1)(1)0s A Ts +++=,分别以A 和T 为可变参数。 (3)1()01I D P k k s k G s s s τ?? ++ + =? ?+? ? ,分别以P k 、I K 、T 和τ为可变参数。 4-2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31)()(21) K s G s s s += + 试用解析法绘出开环增益K 从0→+∞变化时的闭环根轨迹图。 4-2已知开环零极点分布如下图所示,试概略绘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 4-3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概略绘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要求确定分离点坐标)。 (1)()(0.21)(0.51)K G s s s s = ++ (2)(1)()(21) K s G s s s +=+ (3)(5)()(2)(3) K s G s s s s += ++ 4-4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概略绘出相应的闭环根轨迹图(要求算出起始角)。 (1)(2) ()(12)(12) K s G s s s j s j += +++- (2)(20) ()(1010)(1010) K s G s s s j s j +=+++-

4-5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为 * 2 ()()(10)(20) K s z G s s s s += ++ 试确定闭环产生纯虚根1j ±的z 值和*K 值。 4-6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 2 (2)()()(49) K s G s H s s s += ++ 试概略绘出闭环根轨迹图。 4-7设反馈控制系统中 * 2 ()(2)(5) K G s s s s = ++ (1)设()1H s =,概略绘出系统根轨迹图,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2)设()12H s s =+,试判断()H s 改变后的系统稳定性,研究由于()H s 改变所产生的影响。 4-8试绘出下列多项式的根轨迹 (1)322320s s s Ks K ++++= (2)323(2)100s s K s K ++++= 4-9两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试问: (1)两系统的根轨迹是否相同?如不同,指出不同之处。 (2)两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是否相同?如不同,指出不同之处。 (3)两系统的阶跃响应是否相同?如不同,指出不同之处。 4-10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2 (1)(1) ()K s T s G s s ++= (1)绘出10T =,K 从0→+∞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图。 (2)在(1)的根轨迹图上,求出满足闭环极点阻尼比0.707ξ=的K 的值。 (3)固定K 等于(2)中得到的数值,绘制1T 从0→+∞变化时的根轨迹图。 (4)从(3)的根轨迹中,求出临界阻尼的闭环极点及相应的1T 的值。 4-11系统如下图所示,试 (1)绘制0β=的根轨迹图。 (2)绘制15K =,22K =时,β从0→+∞变化时的根轨迹图。 (3)应用根轨迹的幅值条件,求(2)中闭环极点为临界阻尼时的β的值。

根轨迹方法控制系统校正

根轨迹方法控制系统校正 1.根轨迹方法控制系统 调节时间:t s ≤5S (2%) 最大超调量:M p ≤10% 开环比例系数:K 0≥20 2. ζ=0.6 cos β=53°,取β=45° 4.4/ζWn ≤5s , 取ζW n =1 经计算,C (s )=1.079s/s+2 3.流程图

4.程序 clear; K=2; h=0.05; A=0; B=30; f=@(m,y)(K*m-2*y)/1; fc=@(s,m)(1*s-0.002*m)/1; n=floor(B/h); s(1)=0; m(1)=0; d(1)=0; y(1)=0; t=0:h:B; for i=1:n e(i)=1-s(i); k1=f(e(i),y(i)); k2=f(e(i),y(i)+h*k1/2); k3=f(e(i),y(i)+h*k2/2); k4=f(e(i),y(i)+h*k3); y(i+1)=y(i)+h*(k1+2*k2+2*k3+k4)/6; m(i+1)=(y(i+1)-y(i))/h+0.01*y(i+1); k1=fc(m(i),d(i)); k2=fc(m(i),d(i)+h*k1/2); k3=fc(m(i),d(i)+h*k2/2); k4=fc(m(i),d(i)+h*k3); d(i+1)=d(i)+h*(k1+2*k2+2*k3+k4)/6; s(i+1)=s(i)+h*(d(i+1)+d(i))*0.5; end plot(t,s,'-m') title(sprintf('2(s+0.01)/s(s+0.002)(s+2)')) set(legend,'Location','NorthWest') hold on 5.结果 调节时间4.6S 超调量7.6% K0=50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下)

116 4-23 在带钢热轧过程中,用于保持恒定张力的控制系统称为“环轮”,其典型结构图如图4-47所示。环轮有一个0.6m ~0.9m 长的臂,其末端有一卷轴,通过电机可将环轮升起,以便挤压带钢。带钢通过环轮的典型速度为10.16m 。假设环轮位移变化与带钢张力的变化成正比,且设滤波器时间常数T 可略去不计。要求: (1) 概略绘出0a K <<∞时系统的根轨迹图; (2) 确定增益a K 的取值,使系统闭环极点的阻尼比0.707ζ≥。 (b) 图4-47 轧钢机控制系统 解 本题主要研究根轨迹的绘制及系统参数选择。 (1) 绘系统根轨迹图 电机与轧辊内回路的传递函数 ()()()12 0.250.25 10.250.5G s s s s = = +++ 令0T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 2 2 2 0.50.50.510.51a K s K G s s s s s s s * += = ++++ 式中,0.5a K K *=。概略绘制根轨迹图的特征数据为: 渐近线:交点与交角 2.5 0.6254 a σ-= =- 45,135a ?=±± 分离点:由 11200.51 d d d ++=++ 解出 0.212d =-。 根轨迹与虚轴交点:闭环特征方程 ()()2 0.51s s s K *+++ 4322.520.50s s s s K *=++++= 列劳思表

117 4s 1 2 K * 3s 2.5 0.5 2s 1.8 K * 1s 0.9 2.51.8 K * - 0s K * 令0.9 2.50K *-=,得0.36K *=。令 21.80s K *+= 代入s j ω=及0.36K *=,解出0.447ω=。交点处 20.72a K K *== 系统概略根轨迹图如图(a)所示。 图(a) 概略根轨迹图 (2) 确定使系统0.707ζ≥的a K 在根轨迹图上,作0.707ζ=阻尼比线,得系统主导极点 1,20.1550.155s j =-± 利用模值条件,得1s 处的0.0612K * =;分离点d 处的0.0387K *=。由于2a K K *=,故取0.07740.1224a K <≤,可使0.7071ζ≤<;取0.0774a K ≤,可使1ζ≥。 ()()20.51010.5a K s s s +=++

自动控制原理-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实验报告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 用于控制系统中的一些基本编程语句和格式。 2. 利用MATLAB 语句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3. 掌握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的图解方法。 4. 掌握系统参数变化对特征根位置的影响。 二、 实验容 1. 请绘制下面系统的根轨迹曲线。 ) 136)(22()(22++++=s s s s s K s G ) 10)(10012)(1()12()(2+++++=s s s s s K s G )11.0012.0)(10714.0()105.0()(2++++= s s s s K s G 同时得出在单位阶跃负反馈下使得闭环系统稳定的K 值的围。 2. 在系统设计工具rltool 界面中,通过添加零点和极点方法,试凑出上述系统,并 观察增加极、零点对系统的影响。 三、 实验结果及分析 1.(1) ) 136)(22()(22++++=s s s s s K s G 的根轨迹的绘制: MATLAB 语言程序: num=[1];

den=[1 8 27 38 26 0]; rlocus(num,den) [r,k]=rlocfind(num,den) grid xlabel('Real Axis'),ylabel('Imaginary Axis') title('Root Locus') 运行结果: 选定图中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单击鼠标左键得: selected_point = 0.0021 + 0.9627i k = 28.7425 r = -2.8199 + 2.1667i -2.8199 - 2.1667i -2.3313 -0.0145 + 0.9873i

单位负反馈系统校正——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摘要 (2) 3、未校正系统的分析 (3) 3.1.系统分析 (3) 3.2.单位阶跃信号下系统输出响应 (4) 4、系统校正设计 (7) 4.1.校正方法 (7) 4.2.设计总体思路 (7) 4.3.参数确定 (8) 4.4.校正装置 (9) 4.5.校正后系统 (10) 4.6.验算结果 (11) 5、结果 (13) 5.1.校正前后阶跃响应对比图 (13) 5.2.结果分析 (14) 6、总结体会 (15) 7、参考文献 (16)

1.设计题目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1.0)(1(/()(++=s s s K s G 用相应的频率域校正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和静态性能: 1)相角裕度045≥γ ; 2)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0625 .0≥ss e ; 3)系统的穿越频率大于2rad/s 。 要求: 1)分析设计要求,说明校正的设计思路(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或滞后- 超前校正); 2)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校正结构图,校正前系统的Bode 图,校 正装置的Bode 图,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 3)用Matlab 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包括图形、运算结果); 4)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

2.摘要 用频率法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的实质是将超前网络的最大超前角补在校正后系统开环频率特 性的截止频率处,提高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和截止频率,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为此,要求校正网络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的截止频率处。只要正确地将超前网络的交接频率1/aT和 1/T设置在待校正系统截止频率Wc的两边,就可以使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Wc和相裕量满足性能 指标要求,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串联超前校正主要是对未校正系统在中频段的频率特性进行校正。确保校正后系统中频段斜率等于-20dB/dec,使系统具有45°~60°的相角裕量。以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但同时它也削弱了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在工程实践中一般不希望系数a值很大,当a=20时,最大超前角为60°,如果需要60°以上的超前相角时,可以考虑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串联超前校正网络由隔离放大器串联在一起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串联超前校正提供的总超前相角等于各单独超前校正网络提供的超前相角之和。 2. abstract With the frequency method of the system is the essence of advanced correction will lead the network maximum lead angle compensation at cut-off frequency after correction of opened loop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improve the correction system phase margin and cut-off frequency, so as to improv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To this end, the maximum phase lead angle of the network is required to appear at the cut-off frequency of the system. As long as the right on both sides of the advance network handover frequency 1/aT and 1/T set the cutoff frequency of the Wc in the correction system, can make the cutoff frequency Wc has correction system and phase margin meet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Series lead correction is to correct th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f the system in the middle frequency band. Ensure that the corrected system of intermediate frequency is equal to the slope of 20dB/dec, the system has 45 degrees to 60 degrees of phase margin.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system's reaction speed, it also weakens the ability of the system to resist interference. Great general hope coefficient a valu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when a = 20, the maximum lead angle is 60 degrees, if you need to advance angle above 60 degrees, you can consider using two or more than two series leading correction network by isolation amplifier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use of. In this case, series leading correction is equal to the total advance angle to provide separate lead network and provide advance angle. 关键词:串联超前校正; 动态性能 ; 相角裕度 Key words: Series lead correction ;Dynamic performance ;Phase margin

自动控制原理_线性系统串联校正

或施二佥2罟 W口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线性系统串联校正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名称___________ 电气信息学院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用MATLAB?句绘制频域曲线。 2 ?掌握控制系统频域范围内的分析校正方法。 3 ?掌握用频率特性法进行串联校正设计的思路和步骤 、基础知识 控制系统设计的思路之一就是在原系统特性的基础上,对原特性加以校正, 使之达到要求的性能指标。最常用的经典校正方法有根轨迹法和频域法。而常用 的串联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超前滞后校正装置。本实验主要讨论在 MATLAB^境下进行串联校正设计。 、实验内容 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20s 1 ,相位裕量 50°,增 益裕量 20lgK g 10dB 解:(1)根据题意,则校正后系统的增益 K 20, 20 取 GS ) E 求出现系统的相角裕度 num0=20; den 0=[1,1,0]; w=0.1:1000; [gm1,pm1,wcg1,wcp1]=margi n(num 0,de n0); [mag1,phase1]=bode (num 0,de n0 ,w); [gm1,pm1,wcg1,wcp1] margi n(num 0,de n0) 运行结果: ans = Inf 12.7580 Bode 图如下: 1 ?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中,试设计一超前 Inf 4.4165

自动控制原理(系统根轨迹分析)

武汉工程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指导老师: 姓名:学号: 实验名称:系统根轨迹分析 实验日期:2011-12-01 第三次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MATLAB精确绘制闭环系统根轨迹的方法; 2、了解系统参数或零极点位置变化对系统根轨迹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硬件:个人计算机 2、软件:MATLAB仿真软件(版本6.5或以上) 实验内容

1.根轨迹的绘制 1) 将系统特征方程改成为如下形式:1 + KG ( s ) = 1 + K ) () (s q s p =0, 其中,K 为我们所关心的参数。 2) 调用函数 r locus 生成根轨迹。 关于函数 rlocus 的说明见图 3.1。 不使用左边的选项也能画出根轨迹,使用左边的选项时,能 返回分别以矩阵和向量形式表征的特征根的值及与之对应的增益值。 图3.1 函数rlocus 的调用 例如,图 3.2 所示系统特征根的根轨迹及其绘制程序见图 3.3。 图3.2 闭环系统一

图3.3 闭环系统一 的根轨迹及其绘制 程序 注意:在这里,构成系统s ys 时,K 不包括在其中,且要使分子和分母中s最高

次幂项的系数为1。 当系统开环传达函数为零、极点形式时,可调用函数 z pk 构成系统 s ys : sys = zpk([zero],[pole],1); 当系统开环传达函数无零点时,[zero]写成空集[]。 对于图 3.2 所示系统, G(s)H(s)= )2()1(++s s s K *11+s =) 3)(2() 1(+++s s s s K . 可如下式调用函数 z pk 构成系统 s ys : sys=zpk([-1],[0 -2 -3],1) 若想得到根轨迹上某个特征根及其对应的 K 的值,一种方法是在调用了函数 rlocus 并得到了根 轨迹后调用函数 r locfind 。然后,将鼠标移至根轨迹图上会出现一个可移动的大十字。将该十字的 中心移至根轨迹上某点,再点击鼠标左键,就可在命令窗口看到该点对应的根值和 K 值了。另外一种 较为方便的做法是在调用了函数 rlocus 并得到了根轨迹后直接将鼠标移至根轨迹图中根轨迹上某点 并点击鼠标左键,这时图上会出现一个关于该点的信息框,其中包括该系统在此点的特征根的值及其 对应的 K 值、超调量和阻尼比等值。图 3.4 给出了函数 r locfind 的用法。 2.实验内容 图3.5 闭环系统二 1) 对于图 3.5 所示系统,编写程序分别绘制当 (1) G(s)= )2(+s s K , (2) G(s)= ) 4)(1(++s s s K ,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实验3(系统根轨迹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系统根轨迹分析 专业班级 *********** ********* 学 号 姓名** 指导教师李离 学院名称电气信息学院 2012 年 12 月 15 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MATLAB 精确绘制闭环系统根轨迹的方法; 2、了解系统参数或零极点位置变化对系统根轨迹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硬件:个人计算机 2、软件:MATLAB 仿真软件(版本6.5或以上)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根轨迹的绘制 利用Matlab 绘制跟轨迹的步骤如下: 1) 将系统特征方程改成为如下形式:1 + KG ( s ) = 1 + K ) () (s q s p =0, 其中,K 为我们所关心的参数。 2) 调用函数 r locus 生成根轨迹。 关于函数 rlocus 的说明见图 3.1。 不使用左边的选项也能画出根轨迹,使用左边的选项时,能 返回分别以矩阵和向量形式表征的特征根的值及与之对应的增益值。 图3.1 函数rlocus 的调用 例如,图 3.2 所示系统特征根的根轨迹及其绘制程序见图 3.3。

图3.2 闭环系统一 图3.3 闭环系统一的根轨迹及其绘制程序

图 3.4 函数 rlocfind 的使用方法 注意:在这里,构成系统 s ys 时,K 不包括在其中,且要使分子和分母中 s 最高次幂项的系数为1。 当系统开环传达函数为零、极点形式时,可调用函数 z pk 构成系统 s ys : sys = zpk([zero],[pole],1); 当系统开环传达函数无零点时,[zero]写成空集[]。 对于图 3.2 所示系统, G(s)H(s)= )2()1(++s s s K *11+s =) 3)(2() 1(+++s s s s K . 可如下式调用函数 z pk 构成系统 s ys : sys=zpk([-1],[0 -2 -3],1) 若想得到根轨迹上某个特征根及其对应的 K 的值,一种方法是在调用了函数 rlocus 并得到了根 轨迹后调用函数 rlocfind 。然后,将鼠标移至根轨迹图上会出现一个可移动的大十字。将该十字的 中心移至根轨迹上某点,再点击鼠标左键,就可在命令窗口看到该点对应的根值和 K 值了。另外一种 较为方便的做法是在调用了函数 rlocus 并得到了根轨迹后直接将鼠标移至根轨迹图中根轨迹上某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_____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实验名称:___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___实验类型:___仿真实验___同组学生姓名:__无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实验十一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办法,掌握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方法。 2、熟练掌握 Simulink 仿真环境。 二、实验原理 1、根轨迹分析方法 所谓根轨迹,是指当开环系统的某一参数(一般来说,这一参数选作开环系统的增益 K ) 从零变到无穷大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 s 平面上的轨迹。在无零极点对消时,闭环系统特 征方程的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 根轨迹分析方法是分析和设计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图解方法,使用十分简便。利用它可 以对系统进行各种性能分析: (1) 稳定性 当开环增益 K 从零到无穷大变化时,图中的根轨迹不会越过虚轴进入右半 s 平面,因 此这个系统对所有的 K 值都是稳定的。如果根轨迹越过虚轴进入右半 s 平面,则其交点的 K 值就是临界稳定开环增益。 (2) 稳态性能 开环系统在坐标原点有一个极点,因此根轨迹上的 K 值就是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如果 给定系统的稳态误差要求,则可由根轨迹确定闭环极点容许的范围。 (3) 动态性能 当 0 < K < 0.5 时,所有闭环极点位于实轴上,系统为过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非周 期过程;当 K = 0.5 时,闭环两个极点重合,系统为临界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仍为非周 期过程,但速度更快;当 K > 0.5 时,闭环极点为复数极点,系统为欠阻尼系统,单位阶跃 响应为阻尼振荡过程,且超调量与 K 成正比。 同时,可通过修改系统的设计参数,使闭环系统具有期望的零极点分布,即根轨迹对系 统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 2、根轨迹分析函数 在 MA TLAB 中,绘制根轨迹的有关函数有 rlocus 、rlocfind 、pzmap 等。 (1) pzmap :绘制线性系统的零极点图,极点用×表示,零点用 o 表示。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动控制原理简答题要点

47、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式变换与系统输入量的 拉式变换之比。 48、系统校正 :为了使系统达到我们的要求,给系统加入特定的环节,使系统达到我们 的要求,这个过程叫系统校正。 49、主导极点 :如果系统闭环极点中有一个极点或一对复数极点据虚轴最近且附近没有 其他闭环零点,则它在响应中起主导作用称为主导极点。 50、香农定理 :要求离散频谱各分量不出现重叠 , 即要求采样角频率满足如下关系: s ≥ 2 ω max 。 51、状态转移矩阵 : (t ) e At ,描述系统从某一初始时刻向任一时刻的转移。 52、峰值时间 :系统输出超过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为峰值时间。 53、动态结构图 :把系统中所有环节或元件的传递函数填在系统原理方块图的方块中, 并把相应的输入、输出信号分别以拉氏变换来表示,从而得到的传递函数方块图就称为 动态结构图。 54、根轨迹的渐近线 :当开环极点数 n 大于开环零点数 m 时,系统有 n-m 条根轨迹终 止于 S 平面的无穷远处,且它们交于实轴上的一点,这 n-m 条根轨迹变化趋向的直线 叫做根轨迹的渐近线。 55、脉冲传递函数 :零初始条件下,输出离散时间信号的 z 变换 C z 与输入离散信号的 56、Nyquist 判据(或奈氏判据) :当ω由 - ∞变化到 +∞时, Nyquist 曲线(极坐标 图) 逆时针包围( -1,j0 )点的圈数 N ,等于系统 G (s )H (s ) 位于 s 右半平面的极点数 P ,即 N=P ,则闭环系统稳定;否则( N ≠ P )闭环系统不稳定,且闭环系统位于 s 右半平面的极 点数 Z 为: Z=∣P-N ∣ 57、程序控制系统 : 输入信号是一个已知的函数,系统的控制过程按预定的程序进行, 要求被控量能迅速准确地复现输入,这样的自动控制系统称为程序控制系统。 58、稳态误差 :对单位负反馈系统,当时间 t 趋于无穷大时,系统对输入信号响应的实 际值与期望值(即输入量)之差的极限值,称为稳态误差,它反映系统复现输入信号的 (稳态)精度。 59、尼柯尔斯图( Nichocls 图):将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画在一个图上,即以 (度)为线性分度的横轴,以 l ( ω)=20lgA ( ω)(db )为线性分度的纵轴,以ω为参变 量绘制的 φ( ω) 曲线,称为对数幅相频率特性,或称作尼柯尔斯图( Nichols 图) 60、零阶保持器 :零阶保持器是将离散信号恢复到相应的连续信号的环节,它把采样时 刻的采样值恒定不变地保持(或外推)到下一采样时刻。 61、状态反馈 设系统方程为 x& Ax Bu,y cx ,若对状态方程的输入量 u 取 u r Kx , 则称状态反馈控制。 . 名词解释 z 变换 R z 之比,即 G z Cz Rz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超前校正实验报告

实验五系统超前校正(4学时) 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观测校正装置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特性的影响。 2.学习校正装置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原理 工程上常用的校正方法通常是把一个高阶系统近似地简化成低阶系统,并从中找出少数典型系统作为工程设计的基础,通常选用二阶、三阶典型系统作为预期典型系统。只要掌握典型系统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根据设计要求,就可以设计系统参数,进而把工程实践确认的参数推荐为“工程最佳参数”,相应的性能确定为典型系统的性能指标。根据典型系统选择控制器形式和工程最佳参数,据此进行系统电路参数计算。 在工程设计中,经常采用二阶典型系统来代替高阶系统(如采用主导极点、偶极子等概念分析问题)其动态结构图如图7-1所示。同时还经常采用“最优”的综合校正方法。 图7-1二阶典型系统动态结构图 二阶典型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2 ( )1 ( ) ( 2 n n s s Ts s K s G ξω ω + = + = 闭环传递函数 2 2 2 2 ) ( n n n s s s ω ξω ω + + = Φ 式中 KT T K n2 1 ,= =ξ ω,或者 n n T K ξω ξ ω 2 1 , 2 = = 二阶系统的最优模型

(1)最优模型的条件 根据控制理论,当22707.0==ξ时,其闭环频带最宽,动态品质最好。把2 2=ξ代入KT 21= ξ得到,K T T K 21 ,21= = 或,这就是进行校正的条件。 (2)最优模型的动态指标为 %3.4%100%2 1/ =?=--ξξπσe ,T t n s 3.43 ≈= ω 三、实验仪器及耗材 1.EL —AT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一台; 2.PC 机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块 4.配套实验软件一套。 四、实验容及要求 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如图7-2所示,图7-3是它的模拟电路。 图7-2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

自动控制原理总经典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学习要点 1.自动控制基本术语: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被控量、输入量、干扰量、受控对 象、控制器、反馈、负反馈控制原理等。 2.控制系统的基本方式: ①开环控制系统;②闭环控制系统;③复合控制系统。 3.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由受控对象和控制器组成。 4.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常有: 恒值系统与随动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定常系统与时变系统等。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快、准。 6.典型输入信号:脉冲、阶跃、斜坡、抛物线、正弦。 二、基本要求 1.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了解。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术语,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理解对自动控制 系统稳、准、快三方面的基本要求。 3.了解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4.掌握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画方框图的方法。 三、内容结构图

四、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学习要点 1.数学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形式 (1)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2)数学工具—拉氏变换及反变换; (3)传递函数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4)脉冲响应函数及应用。 2.数学模型的图形表示 (1)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梅逊公式的应用;(2)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对系统的相似性、简化性、动态模型、静态模型、输入变 量、输出变量、中间变量等概念,要准确掌握。 2、了解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方法及小偏差线性化的方法。 3、掌握运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并对解的结构、运动模态与特征根的关系、零输入 响应、零状态响应等概念有清楚的理解。 4、正确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意义。熟练掌握由传递函数派生出来的系统开环传递函 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典型环节传递函数等概念。(#) 5、掌握系统结构图和信号流图两种数学模型的定义和绘制方法,熟练掌握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及结构图的简化,并能用梅逊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第五课-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第五课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使用MATLAB 绘制根轨迹图形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根轨迹图的了解。 3.掌握利用所绘制根轨迹图形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 教学内容: 1.用实验的方法求解根轨迹。 在Matlab 控制系统工具箱中提供了rlocus()函数,来绘制根轨迹,rlocus()的调用格式为: r=rlocus(g,k); 式中的g 为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k 为用户自己选择的增益向量;返回的变量r 为根轨迹上对应向量k 的各个增益点的闭环系统的根。 如果用户不给出k 向量,则该函数会自动选择增益向量,在这种情况下,该函数的调用格式为: [r,k]=rlocus(g); 式中向量k 为自动生成的增益向量,r 仍为对应各个k 值的闭环系统的特征根。 例1 系统1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5.0)(12.0()(++=s s s K s G K 要求:(1)绘制并记录根轨迹; (2)确定根轨迹的分离点与相应的根轨迹增益; (3)确定临界稳定时的根轨迹增益。 (1)参考程序: K=1; z=[];

p=[0,-5,-2]; [num,den]=zp2tf(z,p,K); rlocus(num,den) Matlab运行时出现的根轨迹图形窗口中,可以用鼠标单击所关心的根轨迹上的点,就出现有关这一点的信息,包括相应增益、极点位置、阻尼参数、超调量、自然频率。

例2系统开环传递函数)2()(2 n n s s K s G ?ωω+=中引入一个附加的极点s=-a ,即系统的 开环传递函数变为) )(2()(2 a s s s Ka s G n n ++=?ωω 给出5.0,/2==?ωs rad n ,a 分别为1,3,5时系统的根轨迹变化曲线。 参考程序: clear clc wn=2; xita=0.5; a=[1,3,5]; for i=1:length(a) G=tf(a(i)*wn^2,conv([1,2*xita*wn,0],[1,a(i)])); rlocus(G); axis([-8,5,-5,5]) hold on disp('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pause%系统暂停,按任意键继续 end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研究分析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作者:————————————————————————————————日期:

实验三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利用MATLAB 完成控制系统的根轨迹作图; 2.了解控制系统根轨迹图的一般规律; 3.利用根轨迹进行系统分析。 二、实验原理 与根轨迹相关的MATLAB 函数: 1.绘制根轨迹的函数为rlocus ,常用格式为: rlocus(sys) sys 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名称; rlocus(num,den,k) num,den 为开环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多项式,k 为根轨迹增益。k 的范围可以指定,若k 未给出,则默认k 从0→∞,绘制完整的根轨迹; r= rlocus(num,den) 返回变量格式,不作图,计算所得的闭环根r ; [r,k]= rlocus(num,den) 返回变量格式,不作图,计算所得的闭环根r 和开环增益k 。 2.利用函数rlocfind( )可以显示根轨迹上任意一点的相关数值,以此判断对应根 轨迹增益下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k,r]=rlocfind(num,den) 运行后会有一个十字光标提示用户,在根轨迹上选择点,用鼠标单击选择后,在命令窗口就会显示此点的根轨迹增益及此时的所有闭环极点值。 例1 ) 4)(1()(++=s s s k s G r k 在命令窗口输入: k=1; z=[]; p=[0,-1,-4]; [num,den]=zp2tf(z,p,k); rlocus(num,den); title(’G k 根轨迹’) [k,r]=rlocfind(num,den) 3.当开环传递函数不是标准形式,无法直接求出零极点,可用pzmap( )绘制系 统的零极点图。 pzmap(num,den) 在s 平面上作零极点图; pzmap(num,den) 返回变量格式,不作图,计算零极点。 三、实验内容 给定如下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作出它们的根轨迹图,并完成给定要求。 1. ) 2)(1()(1++=s s s k s G r k 要求: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实验三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利用MATLAB 完成控制系统的根轨迹作图; 2.了解控制系统根轨迹图的一般规律; 3.利用根轨迹进行系统分析。 二、实验原理 与根轨迹相关的MATLAB 函数: 1.绘制根轨迹的函数为rlocus ,常用格式为: rlocus(sys) sys 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名称; rlocus(num,den,k) num,den 为开环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多项式,k 为根轨迹增益。k 的范围可以指定,若k 未给出,则默认k 从0→∞,绘制完整的根轨迹; r= rlocus(num,den) 返回变量格式,不作图,计算所得的闭环根r ; [r,k]= rlocus(num,den) 返回变量格式,不作图,计算所得的闭环根r 和开环增益k 。 2.利用函数rlocfind( )可以显示根轨迹上任意一点的相关数值,以此判断对应根轨迹增益下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k,r]=rlocfind(num,den) 运行后会有一个十字光标提示用户,在根轨迹上选择点,用鼠标单击选择后,在命令窗口就会显示此点的根轨迹增益及此时的所有闭环极点值。 例1 ) 4)(1()(++=s s s k s G r k 在命令窗口输入: k=1; z=[]; p=[0,-1,-4]; [num,den]=zp2tf(z,p,k); rlocus(num,den); title(’G k 根轨迹’) [k,r]=rlocfind(num,den) 3.当开环传递函数不是标准形式,无法直接求出零极点,可用pzmap( )绘制系统的零极点图。 pzmap(num,den) 在s 平面上作零极点图; pzmap(num,den) 返回变量格式,不作图,计算零极点。 三、实验内容 给定如下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作出它们的根轨迹图,并完成给定要求。 1. ) 2)(1()(1++=s s s k s G r k 要求: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实验报告

1 课程名称: 控制理论乙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法分析控制系统的根轨迹 2. 熟练掌握Simulink 仿真环境。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一)实验原理 根轨迹是指,当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一般来说,这一参数选作开环系统的增益k )从零变到无穷大时,死循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s 平面上的轨迹。因此,从根轨迹,可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动态性能。同时,对于设计系统可通过修改设计参数,使闭环系统具有期望的零极点分布,因此根轨迹对系统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在MATLAB 中,绘制根轨迹有关的函数有:rlocus ,rlocfind ,pzmap 等。 (二)实验内容 一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 2 2)34()2()(+++=s s s k s G 绘制出此闭环系统的根轨迹,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三)实验要求 1.编制MATLAB 程序,画出实验所要求根轨迹, 求出系统的临界开环增益,并用闭环系统的冲击响应证明之。 2.在Simulink 仿真环境中,组成系统的仿真框图,观察临界开环增益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之。 三、主要仪器设备 计算机一台以及matlab 软件,simulink 仿真环境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程序解决方案:

说明:在解出来的方程中k有五个值,这里只取符合题意的根,记为k1. 其输出的曲线如下 放大根轨迹图可知,临界稳定状态k=55,这 与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当 0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设计

大学 课程设计 学院专业 班 题目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设计 学生 指导老师 二○一〇年十二月 目录

一、任务书(1) 二、设计思想(2) 三、编制的程序(2) 四、设计结论(6) 五、设计总结(6) 六、参考文献(6) 《自动控制理论》

课程设计任务书 当系统的性能指标给定为时域指标(如超调量、阻尼系数、自然频率等)时,用根轨迹法对系统进行校正比较方便。这是因为系统的动态性能取决于它的闭环零、极点在S平

面上的分布。 因此,根轨迹法校正的特点就是:如何选择控制器的零、极点,去促使系统的根轨迹朝有利于提高系统性能的方向变化,从而满足设计要求。 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参数之间具有明确的解析式,而高阶系统没有这一特点,只能通过寻找对系统动态性能起决定作用的主导极点,从而近似成二阶系统,在留有余量的情况下,作为设计依据。因此,可以把讨论对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转化为对系统期望主导极点在S 平面上分布的要求。所以,根轨迹法校正就是迫使被校正系统的根轨迹通过期望主导极点而达到校正的目的。 根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公式σ%=0.16+0.4(Mr-1)=20% 和公式Ko=2+1.5(1/sin γ-1)+2.5(1/sin γ-1)2 ,以及M r =1/sin γ,即可得到Ko.然后利用函数sisotool 即可得到矫正传递函数:。最后观察单位阶跃响应验证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要求。 三、编制的程序 (1)因为σ%=0.16+0.4(Mr-1)=20%,则有 Syms Mr sigma ; Mr=solve('0.16+0.4*(Mr-1)=0.2'); %利用超调量求Mr Mr=vpa(Mr,3) 语句执行结果:Mr=1.1. (2)又因Mr=1/sin γ 又Ko=2+1.5(1/sin γ-1)+2.5(1/sin γ-1)2 ,故将Mr 代替1/sin γ来求取Ko; Syms Ko Mr ; Mr=1.1; Ko=2+1.5*(Mr-1)+2.5*(Mr-1) ^2 %根据Mr=1/sin γ=1.1求取Ko 语句执行结果: Ko=2.175,可以取整数K 0=2 . 3)那么开环传递函数为 )2(2 )(0+= s s s G 程序如下 k=2 %原系统的增益; n1=1; %分子; d1=conv([1 0],[1 2]); %分母用conv 表示卷积; sys=tf(k*n1,d1) %原系统表达式; sisotool(sys); %得出原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语句执行结果可得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和单位阶跃响应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