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观念变迁2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婚姻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婚姻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婚姻观念的变化历史这么多年,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婚姻观念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社会取代旧社会,我们用一部《婚姻法》埋葬了包办婚姻;1950年的婚姻法是一场观念与制度的革命。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赵树理,1943年因一部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一举成名。

它讲的就是上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年轻人追求婚姻自由最终斗争胜利的故事: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了,但遭到小二黑父亲二诸葛、小芹母亲三仙姑的强烈反对。

小二黑和小芹,作为作者笔下新型农民的典型,懂得据理抗争,最后在党和区政府的支持下——区长给三仙姑“讲了一会婚姻自主的法令”,“说小芹和小二黑结婚完全合法”,这对情侣获得了胜利,终成眷属。

实际上当初赵树理写这个故事,是他在辽县农村搞调研时,听到了一对青年男女岳冬至和智英祥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受到双方父母的阻挠,以致岳冬至被人打死的悲剧故事。

被打动的小说家虚构出了一个光明的结局,旨在借这个故事反映“人民政权是人民实现自主婚姻的最可靠的保证”。

在当时的中国,妇女的生存状况实际上并不乐观,各种陈规陋习依然在社会上肆虐。

那个时代,父母包办婚姻为主,所以,1950年的婚姻法实际上是政府教年轻人如何自由恋爱。

鱼雁传情、简陋婚宴(五六十年代)五六十年年代,人们婚姻自由,但婚姻观却是很简单质朴,纯洁理想型的,经历过抗美援朝等战争的洗礼,成熟沉稳,简简单单。

结婚时拜的都是毛主席,婚礼被谆谆告诫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作毛主席的好战士”。

《幸福像花儿一样》这部充满浪漫色彩的红色电视剧,在捧红孙俪、邓超、殷桃等演员的同时,也让我们体验了七八十年代那个特殊时代的爱情与婚姻。

从电视剧的一些片段、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婚姻需要向上级请示、批准后方可谈恋爱,结婚,政治色彩较重。

片中的主人公林彬、杜鹃虽然两情相悦,但最终却没有走到一起,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谈恋爱还要打报告的不自由,阻碍了他们爱情前进的脚步。

现代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变迁与原因分析

现代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变迁与原因分析

现代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变迁与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现代年轻人婚姻观念变迁的原因,并分析这些变化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一、婚姻观念变迁的原因1.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年轻人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交圈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开拓了他们对婚姻的认知。

传统的家族观念被逐渐削弱,个人主义和自由选择的意识增强,婚姻观念由传统的安排婚姻向自主选择转变。

2. 经济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在事业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经济条件的不稳定和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得年轻人对婚姻的考虑更加谨慎。

他们更倾向于在经济相对独立后再选择结婚,以确保稳定的经济基础。

3. 个人追求和自我成长:现代年轻人注重个人的自由、独立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他们更倾向于在婚姻之前追求教育、事业发展以及个人成长,这使得他们对婚姻的需求和期望发生了变化。

4.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年轻人接触到了更多的观念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思考婚姻的本质,追求平等、尊重和理解的伴侣关系。

传统婚姻观念中的束缚和压力逐渐被改变,年轻人更加重视自身幸福感和个人成长。

二、婚姻观念变迁的影响1. 延迟婚龄:现代年轻人对婚姻的要求更高,他们更注重事业和个人发展。

这导致婚龄的晚龄化趋势,婚姻的时间点被往后推迟。

2. 结婚率下降:随着单身文化的兴起和婚姻观念的变化,现代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单身或长期同居。

这导致了婚姻的结婚率逐渐下降。

3. 婚姻关系的多样化: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婚姻的伴侣关系品质和个人幸福感。

这意味着他们在婚姻中更加关注情感自由和平等,更倾向于追求伴侣的精神共鸣和情感认同。

4. 婚姻观念的多样化:随着婚姻观念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结构模式被挑战和改变。

同性婚姻、非传统婚姻形式逐渐被接受和认同。

结论现代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变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城市化进程、经济压力、个人追求和自我成长以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都对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新时期婚姻家庭观念变迁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新时期婚姻家庭观念变迁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新时期婚姻家庭观念变迁摘要:新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

社会性别视角主张透视个人行为与角色的社会性别意义,文章试图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考察新时期我国婚姻家庭观念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为建立更加和谐的婚姻家庭观念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社会性别;婚姻家庭观念;性别差异中图分类号:c9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76-02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认为,婚姻家庭是两性之间的夫妻关系和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业已确定的社会形式,其社会形式是不容忽视的基本事实。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我国的婚姻家庭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前在我国出现了许多有别于转型期间我国传统的婚姻家庭观,终身不婚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婚外恋现象日益增多、网络婚恋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同性恋已见怪不怪、未婚同居也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婚姻制度是一种古老的社会制度,根植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反映着社会性别文化的内容,并决定着男女在婚姻家庭观念上的差异。

社会性别是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1]美国历史学家琼·w·斯科特对社会性别进行过定义,即“社会性别是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表示权利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

男女的不同分工以致与他们在观念、期望、经验和行为的差异,在这些差异中反映出社会性别规范,并强化男性对女性的社会优势。

所以,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新时期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可以深入分析婚姻家庭中存在的性别差异,更好的把握在社会性别规范支配下的婚姻家庭观念。

二、新时期婚姻家庭观念(一)择偶观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择偶观主要是在择偶标准存在性别差异。

女性对对方的健康状况、收人、住房、事业状况、人品修养、是否富有责任心和职业更感兴趣,男青年更加关注对方的容貌和气质、温柔、善良的性格人品。

社会转型对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变迁

社会转型对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变迁

社会转型对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变迁社会转型是指一个社会由一种制度或者一个阶段向另一种制度或阶段过渡的过程。

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关系都会发生变化。

其中,婚姻与家庭关系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之一,也无法幸免于转型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社会转型对婚姻与家庭关系的变迁。

首先,社会转型给婚姻带来了多元化的选择。

以前,传统的家庭结构是以男主外女主内为基础的,男性在经济上养家糊口,女性则负责家务和子女抚养。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女性开始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独立。

夫妻之间的角色分工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有些夫妻选择共同注重事业,共同分担家务和抚养子女的责任。

而另一些夫妻则鼓励对方追求个人的梦想,并互相支持。

这种多元化的选择使婚姻关系更加平等和协调,使夫妻关系更加充实和稳定。

其次,社会转型还使得婚姻选择的标准发生了变化。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婚姻应该基于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等因素。

然而,在经历了社会转型的冲击后,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婚姻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现在,许多人会选择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结婚,他们追求婚姻中的互助、理解和共同成长。

婚姻不再仅仅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而是成为人们追求幸福和满足的一种方式。

这种变化使得婚姻关系更加稳定和幸福,成为夫妻双方共同建立和维护的一种价值。

同时,社会转型还带来了婚姻观念的变革。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婚姻是一种不可分割的长期承诺,离婚被视为一种耻辱。

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婚姻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随着法律环境的改变和社会观念的革新,离婚不再被封存为禁忌,而是视为解决不和谐婚姻的一种方式。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婚姻中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对于不幸福的婚姻,他们更加勇敢地选择离婚来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种变革使得婚姻关系不再仅仅建立在承诺上,而是要基于彼此的理解和共识,使双方都能得到情感的满足和成长的空间。

最后,社会转型还带来了家庭关系的重构。

传统的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夫妻和他们的子女共同居住。

家庭变迁与婚姻观念的演变

家庭变迁与婚姻观念的演变

家庭变迁与婚姻观念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家庭结构和婚姻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变与改变。

从传统的家庭模式到现代的多元化家庭形式,婚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首先,我们来看传统的家庭模式。

在古代,父权制是主导的家庭结构,男人是家中的主导者,决定家庭的一切事务。

婚姻观念也十分传统,强调门当户对、男尊女卑。

婚姻的目的是为了家族的延续,夫妻之间的感情和幸福并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和价值观的改变,家庭结构和婚姻观念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家庭以平等为基础,丈夫和妻子在家庭事务中享有相等的权利和责任。

夫妻之间更加注重伴侣关系的和谐和共同发展,对于婚姻的理解也更加注重个体的幸福感和感情的交融。

相较于传统的家庭,现代家庭更加偏重于感情的交流和关怀,强调夫妻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或不婚,对于婚姻的观念也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放。

经济独立的女性不再被迫结婚,而是选择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发展。

婚姻也不再仅仅是一个社会和经济的结合,而是更加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幸福。

此外,同性婚姻也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合法化,婚姻观念进一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然而,尽管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家庭模式,但传统的家庭结构在现代社会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许多人仍然追求稳定的婚姻生活和传统的家庭价值观。

他们注重家庭的稳定和孩子的成长,婚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承诺。

总结而言,家庭变迁与婚姻观念的演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家庭模式逐渐让位于现代多元化的家庭形态,婚姻观念也从传统的门当户对和男尊女卑向着平等和个体幸福的方向转变。

然而,尽管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巨大的多元化,传统家庭结构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和婚姻的演变是一个历史进程,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革,也体现了个体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婚姻家庭的历史和变迁

婚姻家庭的历史和变迁

婚姻家庭的历史和变迁自人类开始演化,婚姻就成为了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基石之一。

然而,婚姻的形式和定义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婚姻家庭的历史和变迁。

婚姻在早期社会中的作用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婚姻并非是像今天这样一种道德和情感上的关系。

相反,婚姻被视为一种联姻的方式,以增加财富、权力和地位。

在某些遗留传统的文化中,仍然可以看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在农业的社会中,婚姻常常与土地、家族和后代相关,因为家族需要确保财产的继承和保护。

这也是婚姻稳定和离婚相对不频繁的原因之一。

影响婚姻变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婚姻的形式和定义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是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关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随着机械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原本的农村社会逐渐变成了城市社会。

这对婚姻和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城市周围,人口密度大大增加,导致个人机会多样化和婚姻状况多样化。

这也促进了与性别、重婚等婚姻的复杂化。

随着女性的走出家门,变得越来越有能力和独立,家庭的指导也变得更加平等和开放。

婚姻和家庭在现代社会中的格局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婚姻和家庭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它们仍然是社会生活的基石之一。

现代社会不再是按照社会等级、种族和种族的血统来安排家庭关系,而是更看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和小圈子之间的共同利益。

随着离婚率的增加和单身成为主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重婚、同性恋和家庭暴力等问题仍然存在,但是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婚姻和家庭的定义和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适应。

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家庭关系和婚姻的变化是成千上万的一些文化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以开放、平等、尊重和爱为基础前行。

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

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

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婚姻观念也在不断地演变。

从传统的家庭观念到现代的家庭观念,从传统的婚姻观念到现代的婚姻观念,每个时代的家庭婚姻观念都有其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以及这种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一、传统家庭观念在传统社会中,家庭被视为一个紧密的集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在传统家庭观念中,夫妻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家庭的核心是夫妻之间的感情。

传统家庭观念还强调家庭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即家庭的成员应该共同度过一生的时间。

然而,传统家庭观念也有其局限性,如缺乏个人自由、过于依赖婚姻关系等。

二、现代家庭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现代家庭观念逐渐形成。

现代家庭观念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紧密的集体,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和互惠的基础上。

在现代社会中,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单身或选择不同的婚姻形式。

此外,现代家庭观念还强调家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即家庭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三、传统婚姻观念在传统社会中,婚姻被视为一种社会制度,旨在维护家族的利益和延续家族的血脉。

在传统婚姻观念中,婚姻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种稳定社会秩序的手段。

传统婚姻观念强调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从属地位,以及夫妻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合作。

然而,传统婚姻观念也有其局限性,如忽视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性、缺乏平等的地位等。

四、现代婚姻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现代婚姻观念逐渐形成。

现代婚姻观念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平等地位,不再把婚姻看作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义务或责任。

现代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不再是主仆关系或合作关系,而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

此外,现代婚姻观念还强调夫妻之间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以及夫妻之间的个人自由和独立性。

这种现代婚姻观念为现代社会的平等、开放和平等关系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家庭婚姻观念的时代变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婚姻观的转变年轻人对传统婚姻的重新审视

婚姻观的转变年轻人对传统婚姻的重新审视

婚姻观的转变年轻人对传统婚姻的重新审视婚姻观的转变:年轻人对传统婚姻的重新审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婚姻观念开始被重新审视,年轻人更加注重婚姻的平等、自由和幸福,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压力。

一、追求婚姻平等在过去,传统的婚姻观念认为男性应该在家庭中承担经济支持的责任,而女性则应该负责照料家庭和养育子女。

然而,随着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年轻人开始追求婚姻的平等。

他们主张夫妻之间应该平等地分享家务劳动和经济责任,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务事务。

婚姻不再是单方面的牺牲和奉献,而是建立在平等和合作的基础上。

二、追求婚姻自由传统的婚姻观念认为婚姻是一种必然的人生选择,年轻人应该在适当的年龄结婚,并且要符合社会的期望和传统价值观。

然而,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年轻人开始追求婚姻的自由。

他们强调个人的选择权和人生的多样性,不再被传统的婚姻模式所限制。

一些年轻人选择晚婚或者不结婚,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而不愿过早地承担起家庭责任。

三、追求婚姻幸福传统的婚姻观念认为婚姻是一种社会和家庭责任,婚姻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家族和传宗接代。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年轻人开始追求婚姻的幸福。

他们认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应该建立在互相尊重、沟通和信任的基础上。

年轻人更加重视婚姻的感情纽带和情感满足,不再把婚姻仅仅看作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的契约。

婚姻的幸福成为年轻人考虑的重要因素,他们倾向于选择真实而深入的感情关系,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期望。

总之,年轻人对传统婚姻的重新审视表明了社会观念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

追求婚姻的平等、自由和幸福成为当代年轻人婚姻观的重要特点。

尊重个人的选择权和感情需求,注重夫妻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将婚姻建立在平等和共识的基础上,是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新态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婚姻观的转变也正成为当代社会的普遍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姻家庭观念变迁
婚姻一直是人类切身的一个问题。

它使得人组成家庭,它也使得人繁衍生息。

由于一般是成年人才能生育下一代,所以婚姻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在三千年前还是三千年后,都是人摆脱幼稚,步入社会的标志。

结婚后,我们要与一个从未一起生活过的人朝夕相处,而它的选择、成立而被社会承认一直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情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可以说,人们几千年来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是人类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史前氏族人并无家庭观念。

两性婚姻关系是群婚。

后来,在农业上出现了铁农具和牛拉犁,农活变得轻松。

逐渐的,氏族集体劳动被个体家庭劳动所替代。

原始社会末期,家庭的雏形出现了。

那时,是男性进入女性的家里组建家庭,没有女性的家庭,氏族会分配女性过去。

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以土地私有制为开始的各种私有制建立。

男性地位得到提升并超过女性。

家庭产生了,婚姻中的家长制时代到来了。

《礼记·昏义》中对婚姻是这样定义的:“昏礼者,将和两姓之好,以上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皆主人筵几于庙,而迎于门外,入,揖让于庙,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婚姻关系的目的在于男家。

其目的是祭祀先祖、生子立嗣、得到内助。

结婚既是以生子立嗣以祭祀祖宗为目的,故与婚姻当事人的意愿无关,是与两姓家族相关,所以在古代包办婚姻成立过程中,父系尤其是父亲具有绝对的权威。

休弃无子的妻子是合理合法的事,男子与一群女子保持性关系以“开枝散叶”成为了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的通识。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婚姻制是“一夫一妻”制,只有妻子被承认为是男方家的人,能入族谱,妾不是男方家的人,甚至她们的孩子都不承认她们的具有母亲的身份。

从这一点,我们不难说,封建社会阶级统治十分的森严无情。

古代的婚姻是怎样成立的呢?包办婚姻分为求亲和招婿两种。

因篇幅题材限制,第二种不予展开。

书云“男方求婚,女家应允,男家继以下聘,婚约便定”。

包办婚姻中的每一步,媒人皆按父母之令通而行事,男女婚嫁,必从父母之令,其本质是一种契约。

子女在面对父母时,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古代的自然经济并不发达,它使得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非常高,子女的幼年甚至一生都被局限在家里,一切向父母学习,父母完全塑造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子女被家长奴化,这就是包办婚姻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与其妻因其母的反对被拆散,最后双双自尽体现出了包办婚姻的罪恶。

古代重男轻女,道德对夫妻双方赋予的权利义务不平等。

夫妻虽为一体,都是家族的所有物,但只有男性有继承和自由处分财产的权利,女性最多只有管理权。

男子
可以讨小妾,女子却要“守身如玉”;男子可以外出,女子却甚少踏出家门。

道德对女性有不能“七出”的明文规定。

男子则没有。

中国古代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形成了“天人契合”的婚姻观,产生了“天作之合”这类说法。

古代成婚礼仪“六礼”之二“问名”(俗称合八字)就是一例证据。

时光流转,岁月荏苒,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发展突飞猛进,新的思想随着被滑膛枪打开的国门流入了封建王朝。

生产力呈几何级增长,家庭慢慢的由生产单位变成生活单位。

因为物质丰富,精神生活变得重要了。

教育社会化、互联网的出现发展使得子女能提前了解接触社会,子女不在盲目服从父母。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反对贞洁观念,提倡妇女解放,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贞洁问题》里指出:“贞操不是个人的事,乃是人对人的事;不是一方面的事,乃是双方面的事……因为如此,男子对于女子,也该有同等的态度。

若男子不自照样还敬,他们就是不配受这种贞操的待遇……”;主张妇女经济地位独立,反对包办婚姻。

1919年8月,北京广西籍的女学生李超,因其过继的哥哥无理剥夺她对于家庭的财产权和继承权,贫病交加不幸去世。

陈独秀在《男系制与遗产制》里说:“我对于社会制度要发两个疑问:(一)倘若废止遗产制度,……李女士是否会至于受经济的压迫而死?(二)倘若不用男系制做法律习惯底标准,李女士当然可以承袭遗产,那么是否至于受经济的压迫而死?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提倡男女社交公开,恋爱自由,婚姻民主。

鲁迅在《男女社交公开问题管见》里言道:“所以我们可以说男女社交公开是和道德问题无涉的。

至于我们为什么要男女社交公开呢?我们无非是想把不合理状态恢复到合理状态罢了!”。

一青年曾写信给鲁迅;“我年十九,父母给我讨老婆。

于今数年,我们两个,也还和睦。

可是这婚姻,是全凭别人主张,别人撮合:把他们一日戏言,当我们百年的盟约。

仿佛两个牲口听着主人的命令:‘咄!你们好好地住在一块吧!’爱情,可怜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体现出了包办婚姻对下一代的伤害;倡导生育节制,反对娼妓纳妾。

总之,新文化运动里人们对旧道德的批判,提倡新道德,在两性乃至家庭婚姻观念方面的变化其本质上的体现可借用李大钊的话:“现代民主主义精神,就是令凡在一个共同生活组织中的人,无论他是什么种族﹑什么属性﹑什么阶段﹑什么地域,都能在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教育上能得到一个均等的机会,去发展他们的个性,享有他们的权利。

妇人参政的运动也是本着这种精神起的。

因为妇人与男子虽然属性不同,而在社会上也同男子一样,有他们的地位,在生活上有他们的要求,在法律上有他们的要求,他们岂能久甘在男子脚下受践踏呢?”。

人们的家庭婚姻观念和两性关系有密切的联系,更体现出社会道德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水平,从私有制社会的建立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成立,从男女婚姻家庭生活的不平等到新文化运动乃至现代,我们看到了社会对弱者的逐渐关注,道德开始真正成为道德而不是统治阶级拿来压迫的武器。

但是,真理是逐渐发现的,社会是一步一步慢慢转变的,需要时间的沉淀。

从当今的新闻报道我们不难发现过去陈旧的家庭婚姻观念仍根深蒂固。

了解人类三千年的婚姻史,有助于我们从一个窗口理解世界的发展,跟随时代的脚步。

参考资料:
《人类婚姻史概观》刘发岑著
《新青年》
《李大钊文集》
Written By Ciel Muir Heathcliff
2013年5月7日
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她也惟有付之一叹,青年的容貌,盛气,都渐渐地消磨去了。

她怕见旧时的挚友。

她改变了的容貌,气质,无非添加他们或她们的惊异和窃议罢了。

为了躲避,才来到这幽僻的一隅,而花,鸟,风,日,还要逗引她愁烦。

她开始诅咒这逼人太甚的春光了。

……
灯光绿黯黯的,更显出夜半的苍凉。

在暗室的一隅,发出一声声凄切凝重的磬声,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诵经声,(差一段)她心里千回百转地想,接着,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冷的嘴唇上,封住了想说话又说不出的颤动着的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