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寻租的根源与破解

权力寻租的根源与破解
权力寻租的根源与破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c2398213.html,

权力寻租的根源与破解

作者:蔡继明

来源:《人民论坛》2008年第23期

编者按:当今中国的房地产业,是官商勾结的腐败重灾区。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受贿的1亿多元,主要就来自房地产商。最近被开发商拉下马的还远远不止这一位:原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被“双规”,他帮亲属买低价房,牵涉京城地产业多人;北京原副市长刘志华受贿近700万而被判了死缓,他接受房地产商的大量行贿……贪官的怀抱“温暖”了房地产商,富裕起来的房地产商一次次“反哺”个别官员,这“互惠互利”背后的本质也不过两个字:权、利。

为什么个别官员热衷于与开发商做“朋友”,为什么土地违法问题愈演愈烈,屡禁不止?其实,只要存在着权力寻租的土壤或空间,腐败就会如同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野草疯狂地滋长,这在房地产市场得到了明显验证。本来,开发商与城建官员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共生”现象,开发商既是个别城建官员的“政绩推动者”,又是诱导其腐败的“麻烦制造者”。而当双方臭味相投时,往往会结成“利益联盟”,土地开发由此成为腐败高发地带。个别官员冒着上断头台的危险也愿意为开发商“两肋插刀”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根源。

政府承担双重角色;层级制的行政管理结构使得权力缺乏约束

在一定程度上,政府承担双重角色。一方面,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制定政策,调控经济活动,充当裁判员。政府掌握了基础设施、工业、房地产等项目的审批权,这些项目的建设都需要土地,一些不法开发商想要获得低价土地,就向个别抵挡不住诱惑的政府官员寻租。

另一方面,政府又掌握数量庞大的资源,直接作为一个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充当运动员。各个地方政府都肩负着发展本地经济的重任,中央在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中,GDP是

最关键的指标,这加剧了他们经营土地的冲动。因为他们只有获得土地,才能用它来招商引资、兴办工业园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些活动中,土地资源的定价权掌握在相关官员手中。即便是土地公开招标拍卖也无法完全克服其中的利益输送。个别地方党政部门齐上阵的直接招商引资行为,更容易加剧土地违法和腐败行为遏制的难度。

另外,层级制的行政管理结构,使地方政府一把手和分管土地的直接领导权力过大,缺乏监督和制衡机制。我国的土地主管部门是各级国土部门,但国土部门是政府的一个下属部门。国土局长要受分管副市长的领导,分管副市长又要受市长和书记的领导。分管副市长、市长和

财务管理习题1教师版(含答案)

长期筹资方式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决策

计算题 1.信达公司按年利率5.99%向银行借款100万元,银行要求维持贷款限额15%的补偿性余额.要求: (1)计算信达公司实际可用的借款额 (2)计算信达公司的实际年利率 【答案】 (1)借款额实际可用的借款额为 100*(1-15%)=85万元 (2)信达公司的实际年利率为 100*5.99%/100*(1-15%)=7.05% 2.某公司2009年度实现净利润120万元;利息费用61万元;变动成本率为70%;固定生产经营成本112万元;适用所得税率为25%;2009年加权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为200万股,不存在优先股。 2010年公司为了使销售收入达到1500万元,需要增加资金300万元。目前有两种筹集方案: 方案1:通过增加借款取得,利息率为8%; 方案2:通过增发普通股股票取得,预计发行价格为10元/股。 假设2010年公司的固定生产经营成本与2009年度相同,变动成本率也维持2009年度的水平,不考虑筹资费用。请完成以下要求:

(1)计算2009年的息税前利润; (2)计算两种筹资方案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下的息税前利润; (3)假设该公司实现1500万元销售收入目标的可能性极大,请帮助该公司做出融资决策; 【答案】 (1)税前利润=120/(1-25%)=160(万元) 2009年息税前利润=160+61=221(万元) 2009年销售收入=(221+112)/(1-70%)=1110万元 (2)计算两种筹资方案每股收益无差别点; EBIT=245万元 (3)应采用方案1 3.某企业拟进行筹资,现提出两个筹资方案,有关资料如下: 请你帮助该企业进行最佳资本结构的选择。 方法1:公式法 甲方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9.10%161000300 %131000200%71000500=?+?+? 乙方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3.10%161000 200 %131000200%81000600=?+?+? 因为,乙方案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低于甲方案权平均资本成本,应选择乙方案 求2011年经营杠杆系数。 【答案】 10年贡献毛益总额=(P-V)×Q=(10-5) ×1=5(万元) EBIT=5-2=3(万元) 11年贡献毛益总额= (10-5) ×2=10(万元) EBIT=10-2=8(万元) DOL 09=△EBIT/ △Q=1 /)12(3/)38(--=1.67 或者=DOL 09=5/3=1.67

痛苦的根源,是源于执念背离了自然

痛苦的根源,是源于执念背离了自然 01 庄子曾经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叫做:人的形体与灵魂都是生于自然,但是人的主观情感却是背离自然。 所以当一个人的形体与灵魂没有在同一条平行线的时候,这个人就会感觉到痛苦。 比如说,一个人自身的能力有限,处在底层之内,但是他的情感期望的是对于高层的向往,也就是所谓的欲望。 当外在欲望不能满足,这个时候所产生的就是无尽的痛苦。 有一天惠子对庄子说:“人难道是没有感情的吗?” 庄子说:“是的。” 惠子说:“如果没有感情怎么成为人?” 庄子说:“道赋予人的容貌,天给了人的形体,怎么不叫做人呢。是非的分别,这是我所说的情,我所说的“无情”,是不要因为好恶爱恨的情绪而损伤自己的本性,要顺应自然而不是人为的去增益生命。” 庄子:痛苦的根源,是源于执念背离了自然 天地赋予我们形体,我们从无到有,应该是出自于自然,“无情”便是顺应自然。 而人的主观情感都是想要背离客观,不能接受自己拥有的人生,不能接受自己的形体。 诸如,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外貌不好看,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形体不够完美,这都是不接受外物不顺应自然的误区。

个人的道德修养做到清心淡欲,首先就是要不介怀自己外在形体,其次就是让自己的情感得到一种淡漠虚无。 主观没有是非好坏,一切顺其自然,不介怀世间存在的任何现象,这才是一个道德高深的境界。 《菜根谭》之中说: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糠,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卉,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内心是一种羁绊还是解脱,其实全在于自我,如果内心能够顺应,即便是屠户酒肆也是极乐净土。否则即便是有琴有鹤,修身养性,爱好虽然高雅,但是魔障依然存在。 庄子:痛苦的根源,是源于执念背离了自然 02 当一个人内心有所开悟的时候,即便是处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同样有一种悠然自得,一个人如果心有魔障,总被主观是非缠绕了内心,即便是处在琴棋书画诗酒茶之中,心内心仍然有阻碍。 万事修的只是心,自己所有的人生也都是内心的一个呈现,内心了无牵挂,人生自然是一种天堂。 红尘俗事与了却尘缘,其中唯一的分界点是自己的内心。 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这个世上不缺少美,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而用另外一种说法来说,这个世界上也不缺少仙境,缺少的是不受外物浸染的内心。 庄子:痛苦的根源,是源于执念背离了自然 白云守端禅师在方会禅师门下参禅,几年之内都没有开悟,方会看他久久无

权力寻租

权力寻租 ————探求权力腐败的根源引例: 2005年,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一家被视为拥有巨额市场价值的煤矿,打着“产权转让”的幌子,最终竟仅以1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私人。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该煤矿挂牌出售1个半月前,转让结果的文件平鲁区政府已经出笼,且文件中所述的内容与最终的转让情况几乎完全一致。 这家煤矿原本是一个“集体企业”,后来被地方政府和有些相关部门莫名其妙地给戴上了一顶“国有企业”的桂冠。企业性质悄然变更,成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随意玩弄的“权力物产”。 殊不知,正是因为这座价值数亿元的煤矿被所谓“国有”以后,才给某些人明目张胆地侵吞“国有资产”创造了条件。凡是有点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不论以什么手段,侵吞国家资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人为让国有资产贬值的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容的。尤其是政府官员的“直接插手”或是“暗箱操作”,更是典型“权力寻租”的大亮相。 不论怎么解释,把一个价值可能达亿元的煤矿,以1万的超低“价码”转让给私人,岂不是史上最牛的“交易”吗?一个私人,能够把一个这样的煤矿轻而易举地“拿”到手,且问: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吗?如果这个人没有一定社会背景的话,也可以说不与当地某些“决策者”有“利益关系”的话,1万元就想得个抱不动的“金娃娃”,那不过是“异想天开”的事情。然而,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就摆在了公众面前,这里边的“猫腻”,就是嗅觉再不灵也能从中“闻”出点儿味道来。 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新华社记者根据当地群众的举报和反映,多次试图联系平鲁区相关领导以求真相,但他们都以种种理由不接受采访。这也许更说明了“权力寻租”是见不得人的。但腐败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我们相信,凡是打着“产权转让”的幌子,实则是搞“权力寻租”、中饱私囊、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摘自《中国新闻网》2005年5月26日一、权力寻租的定义 在以上案例当中,我们看到了政府的黑暗,看到了私人力量的“强大”,看到了官商勾结和明显的“暗箱操作”,或许这个“牛人”付出的不仅仅是一万元,而与这家煤矿的市值之间的巨大差额所去何处,也就不得而知。用权来换钱,最后中饱私囊的腐败案件,或许我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一)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

人类的痛苦均来源于拒绝接受现实

人类的痛苦均来源于拒绝接受现实。活在过去是抑郁,活在将来是焦虑。活在现在并抓住现在才是真实、快乐的。 心理学家把人的依恋类型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焦虑矛盾型。爱上试婚的人很大一部分属于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的人具有一种心理困扰,他们害怕亲密及怀疑他人,相信真正的爱不会长久,电影和爱情小说里描写的那种爱情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笑笑不答应秦奋的求婚,很大一个原因是不相信自己和秦奋可以白头到老与回避型依恋不同,焦虑矛盾型依恋的人通常会比他们的爱人更为迫切地想和对方接近,而且常常抱怨爱人似乎不愿意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和他们接近,在恋爱关系中,他们最担心被抛弃。这些人惟恐失去伴侣,因此常常屈从于伴侣的愿望,尽力去让对方快乐。 三种依恋类型中,安全型依恋的人婚姻爱情更顺,因为他们很容易和恋人接近,并非常惬意地依靠爱人,不担心被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他们太过接近 1.如果还没有恋爱,找一个安全型依恋的爱人很必要。安全型依恋的人对爱情和人际关系很满意,他们认同友谊、情爱,觉得人际中应该包含更多的爱、义务、信任。他们很喜欢和朋友待在一起,喜欢在适当的时候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秘密,能宽容地接受伙伴、家人和伴侣的缺点,不保留地支持他们;

2.建立一个安全依恋类型的朋友圈,聊天、出游、每周在茶楼里闲坐2~3个小时; 3.每周至少要和3~5个陌生人说话:如从不交谈的邻居,公司中从不交往的同事; 4.努力发现朋友、爱人、同事的优点和好笑的事情;训练自己对一些生活琐事关心,征求朋友、同事与爱人的意见。把它们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珍藏; 5.不要把秘密深藏在心底,选择适当的对象释放秘密。 ?你说不想恋爱,我等你;你突然有了新的开始,我等你;你结束了你的爱需要疗伤,我陪你,我等你。我不介意迁就你,我可以一直抬头仰望你,只是,你真的,从来都不看我吗。你知道没有回应的等待有多辛苦吗。我 曾经多少的炽烈,最终还是被你耗尽了。别说我很好,我很好为什么你不 要。 ?伤害可让一个人成长,时间让一个人坚强,终了的爱情让两个人一夜之间都学会看透。爱走时,不攻击,不诋毁,人生何处不相逢,时间 才是最美的答案,多年后,你们会发现,其实分开以后真的还 可以做朋友。没有什么东西是过不去的,只有自己跟自己过不 去,爱情里的伤害也是这样 ?某些感情是说不清的。- 像父母的爱,那样的付出,这世界上只有他们能做到。- 像某些对你掏心掏肺的朋友,他们会好到让你想到底是什么让他 们毫无怨言。- 像某些人对你的好,又或者你对某人的感情,这样不求回 报,到底为什么?-----我只为那句,“你是我内心最在乎的人。” ?《娜娜的玫瑰战争》语录: ?遭遇分手:就是两句话1.祝福你。2.滚! ?还价就是两个字:五块!五块! ?失恋名言:他有病,神经错乱,提前衰老······ ?我一定要找个白马王子,比你好一百倍,气死你,气死你!!! ?中国是个文明的国家,奥运都办了,拜托你有素质点行不行啊! ?“哎呀妈呀,这香水能闷死一群蚊子!”

我国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12 我国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 彭 方 袁小力 (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公共权力本应为公共利益服务,然而其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偏离既定目标,出现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公共权力寻租行为既是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也是公共权力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试图对公共权力寻租行为进行分析,挖掘其形成机制,为预防和减少这种寻租性腐败行为提供建议。 关键词:公共权力;寻租;形成机制;治理建议 作者简介:彭方(1983- ),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政府政治; 坍塌、7·23关。 安·克鲁格租”(1967年戈登·“的。走私和黑市。”入,制或者某种政策干预等原因失去供给弹性,进而产生一定的级差收入,这些级差收入即为租金。既然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能够创造价差收入,即租金,自然就会有追求这种租金的活动,即寻租活动。在寻租理论中,一切不以生产活动和市场活动为重点,而仅仅寄希望于与官员周旋,利用公共权力大发横财的行为都被称为寻租活动。詹姆士·布坎南曾经精彩地描述过这种活动,他写道:“假定一位进行革新的企业家,他不去发明一种新的商品、服务或生产过程,而是发现一种方法去说服政府确信,他‘应该’被授予垄断权,而政府将以把一切潜在的进入市场者拒之门外的办法来赋予这种权利。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创造价值……获得的租金反映价值从一般消费者转向受优惠的寻求租金者,以及在过程中价值的纯粹损失。”简而言之,公共为寻租活动提供了基础和生存的土壤,因而事实上寻租行为与政府在经济中活动的范围直接相关。“政治家既存在着被他人作为寻租工具的可能,也存在着主动寻租的可能。” 体制改革要求简政放权以市场为导向,但其并未将公共权力本身缩小,而仅仅只是在权力系统进行了权力的 重新配置。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初期,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政府部门经济管理和干预的权力仍然很大,进而产生大量租金,诱发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纵观我国大量的腐败案件,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干预和管制较多的领域以及公有产权和公共开发领域是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的高发地带。 (二)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 阿克顿勋爵(1834—1902)曾说:一切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6c2398213.html,/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038.html

财务管理学第二章

财务管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企业筹资管理 一、2.1 企业筹资概述 资金运动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价值表象,它以价值形式综合地反映着企业再生产过程。其表现形式是资金的循环和周转。资金运动构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特定方面,即企业财务活动。财务本质则是资金运动所隐含的制度关系---社会经济、货币关系。 ? 定义:筹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向外部有关单位或个人或从内部获取(筹措和集中)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 ? 动机与目的:正常性生产经营的周转需求、对外扩张性投资资本需求、调整资金资本结构、偿债行动机、混合型需求等。 ? 筹资原则:规模适当、筹措及时、来源充足、结构合理。即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提高筹资效果;周密研究投资方向,大力提高投资效果;适时取得所筹资金,保证资金投放需要;认真选择筹资来源,

力求降低筹资成本;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保持适当偿债能力;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一) 2.1.1企业筹资的分类:企业筹集的资金可按多种标准进行不同分类: ? 按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分类:按照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可把企业筹集的资金分为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两种。 ? 按资金的来源渠道分类:按照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可将企业资金分为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两大类。 (二)2.1.2企业筹资渠道与方式 ? 筹资渠道:是指客观存在的筹措资金的来源方向与通道。我国企业目前筹资渠道主要包括: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居民个人资金;企业自留资金。(它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也称企业内部资金,主要包括提取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 筹资方式:是指可供企业在筹措资金时选用的具体筹资形式。我国企业目前筹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吸收直接投资; (2)发行股票;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 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

世人烦恼和痛苦之根源

世人烦恼和痛苦之根源 世人常嘲笑动物为畜生。然而,世人在未进化成为真正人(文明人)之前,他们必然还是可怜的愚昧者存在(半文明半野蛮人);文明人看世人,犹如世人看动物(唯野蛮)一般。 世人的一生如果象动物一般只是吃食、睡觉、性交三个环节的话, 那么,世人就较少会有烦恼。因为动物只会感知到当前的事情和缺乏想象力,动物还没有学会把事情(痛苦与幸福)累加起来的能力。可是,上帝已赐给了世人以思想;虽然,这个赐给思想只是一种狭隘的思想。世人就是以这个狭隘思想来思考生活和处理问题,因而,这就为世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痛苦之根源了。 世人已经成了人类并拥有了思想。可是,世人正是拥有这个狭隘的思想,世人的烦恼才因而大量繁生而来。世人之烦恼和痛苦来源于本身对生活理解的局限性和人生真髓的狭隘性。他们仅仅以自身的生存而生存,为了自身的活着而活着,并仅仅为一己的贪婪和享乐而活着;他们便以为这些就是人生全部意义和内涵所在,除此便无它物。一旦生活中出现了不顺利和不如意时,便把这个局限性无限扩大。也可以说,烦恼和痛苦是思想狭隘性所产生的结果。因为动物没有思想,因而它们只会为当目的痛苦而痛苦,不会回忆过去和想象未来,更不会把痛苦自我累加起来,徒然给自己增添痛苦和烦恼。而世人则以狭隘思想临世,看不清事物本相并为事物表象迷茫着;没有能够认识到病残老死为自然规律,生离死别是缘份的缘故所致,人生除生存以外尚有更为高层次的意义存

在,追求自身内在物质才是永恒长久所在,当理想幻灭是条件发生变化和不够成熟完备引起,天灾人祸更是人类科技不发达和制度不健全及人类本身贪婪所导致的结果。 如追求名利,在他未能得到和期望时,他必定是处于一种焦急、不甘、失望等诸多不良情绪混合状态之中,烦恼也因而产生了。然而,在他得到之后,原来的期望值与实际所得到的却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也是一种令人相当失望和烦恼的事情。况且,名利乃人的身外之物,而非人本身内在稳定不变的物质。一旦这些付出了世人一生中的绝大部分精力来谋取的身外之物,在事情变化中失去了;这种终生全部希望所在的消失,更是令世人产生出生不如死的感觉来。 更主要的是,追求个人身外之物的名利欲望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永远都无法填满。如追求财富一样,有了十万钱财,他就会想拥有百万;而有了百万,他还会想拥有千万更好一样永不停止地追求着。而且,世人如果贪欲过重的话,他往往又是不择手段的极端行为存在,如强盗者、小偷者、骗子者、妓娼者、打手者就是从他们当中诞生出来的。奸商们又会制造出毒牛奶毒酒出来为害人类,污染环境更是一种害人又害己的行为。世人贪婪的无底洞已是让世人烦恼和痛苦不堪了,而他们因为贪婪制造出来的祸害又更是让他们的烦恼和痛苦重重地加深了一层。贪婪深渊里挣扎和害己害人行为后果以及备受良知折磨三种烦恼和痛苦,相互纠缠和相互绞杀,世人之祸难愈演愈烈,水深火热而不自知和不可自拔。

权力寻租

寻租理论”(Rent-seeking theory)最早始自亚当?斯密。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一向是以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上的自由竞争为增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机制。然而,现代经济学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某种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引导,个人趋利避害的竞争行为有可能导致经济资源的非生产性耗费。寻租理论就是以研究非生产性竞争活动为主的经济理论。寻租理论的着眼点,并非这类活动的道德范畴,而是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寻租”这上概念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安?克鲁格于1974年正式提出,她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中说:“在多数市场导向的经济中,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比比皆是。这些管制导致各种形式的租金,以及人们经常为这些租金而展开竞争。在某些场合,这种竞争是完全合法的。在另一些场合,寻租采取其他形式,如贿赂、腐败、走私和黑市。”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布坎南则把寻租定义为:“指那些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的资源被用于只不过是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寻租从总体上看没有配置价值,是一种纯粹的社会浪费。” “权力寻租”一般指政府的各级官员或企业的高层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从而达到寻求或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活动。一方面,政府官员行使各种政府行为,对资源进行调控,此为权力;另一方面,政府官员本身又是经济角度的人,如果有客观上缺乏对政府官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而在主观上政府官员缺乏职业道德和崇高的社会不胜任心,此时,缺乏约束的政府官员就渐渐丧失理性,利用政府赋予的权力换取金钱以满足个人私利,这就是所谓的“权力寻租”。 寻租活动被称为人类社会的"负和博奕",即一场就社会整体而言损失大于利得的竞赛,它不但造成寻租行为本身的资源非生产性消耗,而且通过引起经济扭曲而导致效率损失。这种效率损失被称为是"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权力寻租"具有必然性,只要有权力的存在,只要这种权力一旦失去制衡或制约,它必然会有寻租的要求。目前,寻租理论在中国又有了更广泛的应用:权力寻租,管理者寻租,“商品寻租”、“要素寻租”乃至“乌纱寻租”等。以下我们看看权利寻租的几种形式: 一.对自然垄断的管制构成政府管制下的权力寻租。 政府管制是政府干预市场运行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政府公开宣布这些行动是要努力制止不充分重视社会利益的私人决策”。①的基本内容。实际上长期的“管制与放松管制”的争论,正是围绕着自然垄断展开的。对自然垄断的管制作为政治分配介入市场的渠道之一,必然在市场运行中人为地造成各种新的垄断权力,从而产生围绕垄断权力寻求额外收益的寻租活动。 二、国有企业改制引起的权力寻租。 国有企业通过改制、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产权和股份制实行转轨,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抑止权力寻租的作用。股份制改造自然涉及到产权,而由于国有企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与某些官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拥有政治便意味着拥有与之相随的一种“产权”,这种产权不仅可用来产法创租,还可用来增加他人成本。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一些官僚正在打着改革的旗号,与一些的民间经济利益集团正在策划着更大行为的寻租。一方面,他们是政府决策的执行者,是寻租行为的抑制者,另一方面,在“执行者”与“抑制者”的掩护下,他们密谋着新一轮寻租行为。笔者称这种行为为权力寻租的“伪抑制”。 三、开发区经济的权力寻租。 最近,打着政策的旗号,动辄以发展区域经济圈为幌子,实际想加速制造市场经济的体制泡沫以便圈得未来利益,甚至疯狂“创租”的力量。义乌,一个弹丸大小的县级市下的13个乡镇,无一不例外都拥有自己的工业园区,2003年8月,人们才突然“发现”:14个工业园区中只有义乌经济开发区一个是经过省里批准的;按有关政策规定,只有省一级政府才有审批工业园区的权限。即义乌其它13个工业园区全是“黑户”!显然易见,城市建设用

第4章 筹资方式(习题及解析)教学提纲

第4章筹资方式 一、本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可将企业筹资分为()和负债性筹资。 A.短期资金筹集 B.长期资金筹集 C.权益性筹资 D.银行信贷 2.从筹资的角度,下列筹资方式中筹资风险较小的是()。 A.债券 B.长期借款 C.融资租赁 D.普通股 3.()是企业权益性筹资的一种方式。 A.发行股票 B.长期借款 C.发行债券 D.商业信用 4.下列各项中属于商业信用的是()。 A.商业银行贷款 B.应付账款 C.应交税金 D.融资租赁 5.商业信用筹资方式筹集的资金只能是()。 A.其他企业资金 B.企业自留资金 C.居民个人资金 D.银行信贷资金 6.将筹资分为权益性筹资和负债性筹资,其标志是()。 A.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 B.资金使用时间的长短 C.资金的用途 D.资金的筹资方式 7.属于企业内部筹资方式的是( )。 A. 发行股票 B. 融资租赁 C. 留存收益 D. 商业信用 8.属于负债筹资且筹集的是长期资金的是()。 A.商业信用筹资 B.发行股票筹资 C.留存收益筹资 D.融资租赁筹资 9.一般情况下,在各种筹资方式中,资本成本最低的是()。 A.留存收益筹资 B.普通股筹资 C.银行借款筹资 D.发行债券筹资 10.下列不属于商业信用的是()。 A.应付账款 B.应付票据 C.应付工资 D.预收账款 11.下列关于普通股筹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筹资风险大 B.能增加公司的信誉 C.筹资限制较少 D.容易分散控制权 12.企业向银行借入长期借款,若预测市场利率将上升,企业应与银行签订( )。 A.浮动利率合同 B.固定利率合同 C.有补偿余额合同 D.周转信贷协定 13.普通股筹资的优点不包括()。 A.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 B.没有固定的到期日 C.筹资风险小 D.资金成本低 14.相对于股票筹资而言,银行借款的缺点是() A.筹资速度慢 B.筹资成本高 C.借款弹性差 D.财务风险大 15.债券的资本成本一般低于普通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筹资费用少 B.发行量小 C.利息固定 D.利息有减税作用 16.在计算资金成本时,具有节税作用的资金来源是()。 A.普通股 B.优先股 C.银行借款 D.留存收益 (二)多项选择题

1、东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东西方文化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作为意识形态领域范畴的文化是由不同的社会存在来决定的。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地理决定论,认为东方的大河流域如黄河流域、恒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在文化上有一定的共性,这是在与洪水作斗争的时候,需要一个绝对权威的领导人来指挥抗洪斗争,需要舍弃个人的利益来顾全整体的利益,否则洪水将吞噬一切。于是东方文化中个性难以张扬,专 制颇为流行,奉献精神最为突出。 西方人在欧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东方有很大的差异,从文化的源头上就表现出其独有的文化特点。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一个特别强大的民族长久地统治过欧洲。在文化上,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心。他们的文化中,比较尊重个人的创造性,比较淡化人际关系,注重立竿见影的效果,藐视权威崇尚自由,这些都与他们的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 上述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完全地说明问题。余以为起码还有以 下几点在起作用。 首先,中国的先秦时代,有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达时期。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儒、道、墨、法诸子百家的思想为中国的文 化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其次,在汉武帝时,为巩固统治的需要,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利用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在中国人思想中影响深刻的“天”为推动器使儒家思想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而这一思想与在大 河流域产生的文化基本是一致的。

再次,在宋、明两朝,经统治阶级的提倡和理学家们的倡导,把儒家学说发展到极至的阶段,成为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 公元1世纪时,佛教传人中国,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重庆的大足石刻,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结合的典范。 事实上,我们很难简单地以儒家法家道家来概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使之成为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有法家道家和佛教教义等诸多文化在内的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文化。

焦虑的来源,进化论,非理性信念,人生与痛苦

焦虑的来源,进化论,非理性信念,人生与痛苦 1)进化论-生物因素 不像犀牛大象那样有着厚厚的皮肤,也不像乌龟蜥蜴有着坚硬的鳞甲,人类就是一个脆弱的薄皮动物,RSHWHO渡氧专项脑细胞修复工程,针对“脑细胞疲劳、失眠、焦虑”的,集合六个国家(法国、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的科研成果,锁定了影响脑疲劳、神经紧张、抑郁、焦虑、失眠的脑部核心要素,富含121种营养和微量元素,其中活性成分54项,含生物活性的十缩氨基酸,对压力症状缓解功效已经在临床研究上得到证实。 要体型没体型,要力量没力量,很容易被伤害甚至被杀死。 万年前生活处处充满危机,焦虑感在那时就已经在我们的大脑、内心和行动中存在了。 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保持着那种焦虑感:警惕不知从何而来的潜在危险。 2)非理性信念-心理因素 从心理角度来讲, 焦虑源自我对某些事物的欲望,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失去它,或者我不希望发生一些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一方面,我会担心自己的期望值被设定得太高;另一方面也担心失去或达不到目标。 在这种患得患失的状态下,确实失了,却没有得。 (3)人生与痛苦-哲学诠释 在弗洛伊德时代以前,焦虑的问题属于哲学伦理学和宗教讨论的范畴。 焦虑是人类无可回避的处境,所以哲学家们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斯宾诺莎认为焦虑是个人心智状态或态度的问题。 他把恐惧与希望并列(那个时代还没有把焦虑从恐惧中分离出来)。 恐惧是一种“不确定的痛苦”,源自我们认为某件我们所憎恨的事,将降临在我们身上;而希望则是“不确定的快乐”,源自我们认为我们期待的好事即将发生。 没有希望就没有恐惧,反之亦然。 恐惧“起于心智的软弱,因此是理性没有运作的缘故”。 RSHWHO渡氧提出了脑营养平衡学说: 众所周知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针对失眠、焦虑等有效果,为什么直接补充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1、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GABA、褪黑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相对平衡,

公共权力寻租行为成因及分析

公共权力寻租成因危害及治理 摘要:腐败是困扰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公共权力寻租则 是腐败主要形式和表现,因此,对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的分析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 重意义。本文通过对分析我国当前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并指出权力寻租所带来 的危害,来指出对权力寻租行为的治理方法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权力寻租腐败公共特权 权力寻租又称“权力设租”,指国家公务员以手中握有的行政权力作为筹码, 向企业或个人出租权力,索取高额回扣,获得暴利。[1] 它包括权钱交易、以权 谋私、以权谋色、以权谋房、以权谋车、索贿受贿。在招工招干、升学就业、农 转非、出国等问题上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等多种形式。尤其在项目审批、土地 批租、工程发包、减免税赋、进出口配额、银行贷款、外汇额度等领域最为猖獗。权力寻租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地损害了政府形象,成 为政府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阻力之一。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层分析权 力寻租的成因、危害及遏制权力寻租的对策,从而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提 供理论依据。 1.权力寻租的成因 权力寻租的产生,必然存在两个前提,一是资源的稀缺;二是“经济人”的 基本假设,即:每一个人都会理性地计算和衡量得失,只要具备条件,他就会努 力地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先从资源的稀缺来分析权力寻租的原因。寻租理论 认为,在资源极度紧缺的时代,政府官员拥有分配资源的巨大决定权就拥有了重 要的获利门路。尤其当其责任机制很弱时,从事腐败活动的激励因素就会应运而生。这种稀缺既可能是资源本身的紧张造成的,也可能是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布坎南指出的那样“政府的特许、配额、许可证、同意、特许权分配——这些 密切相关的词的每一个部分意味着由政府造成的任意的或人为的稀缺。”显然, 在权力寻租中,资源的稀缺是由部分政府官员造成的任意的或人为的稀缺。部分 政府官员之所以能够造成任意的或者人为的稀缺,是因为政治、经济制度不完善。最多的寻租行为产生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事权力。人事权力越大,造成寻租的机 会也越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框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变成了官本位的经济体制。政 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高度集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吏体制。在这种政企不分的 行政管理体制下,政府官员和企业当权者为了共同私利,就自觉不自觉地结成了 一个利益共同体,地方保护主义或部门保护主义泛滥,严重的甚至形成了相互割 据的“诸侯经济”,为“权力寻租”这一行政道德失范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从l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社会就一直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之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转型,它引起了社会其他方面 的深刻变化。这种经济转型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但转型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大量寻租行 为的特殊时期。由于市场规则不够完善,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干预过多等因素,4 使得寻租行为以空前的速度像恶性肿瘤一样蔓延开来。 从“经济人”假设来分析权力寻租的原因。寻租理论中有每一个人都是“经 济人”的基本假设。即:每一个人都会理性地计算和衡量得失,只要具备条件, 他就会努力地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寻租是一种违规行为,更多的表现为犯罪。同时,它也是行为人对犯罪要承担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在

2016年超星课程创业基础期末考试答案(1)

《创业基础》期末考试(20) 姓名:林天宇班级:默认班级成绩:99.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创业机会是一个人能够开发具有()潜力的新商业创意的情境。()(1.0分)1.0 分A、 升值 B、 发展 C、 利润 D、 商业 我的答案:C 24P营销理论分别是产品、价格、渠道和()。(1.0分)1.0 分 A、 市场 B、 策划 C、 促销 D、 盈利 我的答案:C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具体到企业里就是()。(1.0分)1.0 分 A、 企业要有人文精神 B、 企业要民主 C、 企业要能满足员工需要 D、 老板要懂得和员工分享 我的答案:D 4 创业机会评价体系中,对于资本市场环境是否有利,是否可以实现资本的流动的评价是属于()评价标准。 (1.0分)0.0 分 A、 竞争优势 B、 经济因素 C、 管理和团队

收获条件 我的答案:A 5资金的流入渠道只有()和融资。(1.0分)1.0 分 A、 业务 B、 产品销售 C、 贷款 D、 发行股票 我的答案:A 6创新人才的品质包括创新品质、创新意志、创新发现、()和创新实践。(1.0分)1.0 分A、 创新机遇 B、 创新团队 C、 创新知识 D、 创新意识 我的答案:C 7创业者进行创业更多的是在追求()。(1.0分)1.0 分 A、 经济效益 B、 社会效益 C、 综合效益 D、 自我实现 我的答案:D 8关于夕阳之家项目的优缺点,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 产品能够减轻老人的孤独感及子女的心理愧疚 B、 创业人员有接触老人的经历,比较了解老人需求 C、 不存在任何管理风险 D、 资金规模较小 我的答案:C 9美国的创业教育是针对的()。(1.0分)1.0 分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祥林嫂的悲剧根源

祥林嫂的悲剧根源 《祝福》是一篇很好体现了鲁迅个人气质的一篇小说。在这篇小说里,祥林嫂的悲剧带给我们很大的震撼。 鲁迅在这篇小说里,发掘了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不是经济和政治上的压迫,而是封建制度下的伦理观对于她灵魂的绞杀。 祥林嫂两次到鲁四爷家帮工,两次残酷的婚姻,无不体现了这种赤裸裸的绞杀。她被迫再嫁,却又被鲁四爷认为是不干不净,败坏了风俗。其实,正是说明了以鲁四爷为代表的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在他们看来,女人是男人的私有物品。这是不能触犯的。 鲁迅不但通过鲁四老爷家的祝福祭祀的活动来体现祥林嫂灵魂的被绞杀。还将“我”这样一个形象放到小说中。虽然“我”同情祥林嫂的悲剧,但是却不能改变她的命运。尽管如此,“我”还是看到了她残酷的人生。有着浓烈的悲剧意韵。 从小说中看,祥林嫂为什么不迟不早,偏偏要在鲁镇祝福“大典”中脱离“尘芥”?为什么是在与“我”一番对话不久之后“老了”?这是否纯粹是一种巧合?这其中究竟有没有因果联系? 被迫再嫁以后,打击便接踵而至。丧夫,尤其是失子,使祥林嫂深陷自责和思念之中,不能自拔;鲁镇人的奚落、挖苦,又是雪上加霜;而柳妈“锯成两半”的阴司之说,更是对祥林嫂的沉重一击。当捐了“门槛”而仍不能洗雪“罪过”时,祥林嫂的精神终于彻底崩溃,由此,她沦为乞丐,在生的艰难和死的恐惧的极度痛苦中挣扎。 并且,生的艰难和死的恐惧,对祥林嫂而言,并不具有同等意义。不仅后者是前者的直接原因,而且,正是后者催使祥林嫂加速衰老,生命力加速损耗,“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主要是由于对死的恐惧的折磨所致。反过来,即便祥林嫂生命之火至于微弱而仍然难以刹那熄灭,也主要是由于对死的恐惧的“精神”支撑。 我们可以想像祥林嫂在精神上长期遭受的煎熬,进而也可以想象祥林嫂摆脱恐惧的强烈的内在渴求,然而,身边的鲁镇人是不愿也不能给予祥林嫂任何帮助的。“我”的出现,给祥林嫂带来一线转机,摆脱恐惧的欲望至此才可以转化为行动。魂灵有无的问题,便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也许问题太紧要了,它使祥林嫂几乎是本能地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为正式对话创设了一个令“我”不得随意敷衍的氛围。“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的话权威可信。“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将要问的“一件事”,关系重大。“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严肃、郑重。 对“我”来说,魂灵有无的问题本来很简单,但是祥林嫂的一连串举动,让“我”“踌蹰”了。“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在减轻祥林嫂“苦恼”的动机支配下,一番紧张思索,“我”最终还是“入乡随俗”地作了回答。 那么,祥林嫂从与“我”的对话中究竟得到了或证实了什么?综合起来看,有三点:一是有魂灵,二是无地狱,三是与死去的家人能见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