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鸟的天堂

合集下载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鸟的天堂_生字词学习(会认字、会写字)生字精品课件(模板)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鸟的天堂_生字词学习(会认字、会写字)生字精品课件(模板)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2、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 然的思 想感情。 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口形说字,带读。 (二)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 角色 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 妈不 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
(二)自读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 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 哩 圈 纹 碰 返”。 结合 课文内 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 读什么?“呱 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 名读句子、指导朗 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 语——一圈圈波纹。(出 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 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 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 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 来。)
第二十五课
会认字: 拼 音
鸟的天堂
桨榕
会写字: 拼 音
纠暇
桨 纠 逼 潮 禁 暇抛
拼音
词语
ji2ng

句子
船桨 木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 音就像一支乐曲。
拼音
词语
r5ng

句子
榕树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 第一次看。
拼音
词语
ji$

句子
纠纷 纠正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 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鸟的天堂_生字词学习(会认字、会写字)生字精品课件(模板)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 鸟的天堂_生字词学习(会认字、会写字)生字精品课件(模板)

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 现出丰富
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 画面的方法 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解题。“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 读了这 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 方吗? 全班交流。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 美
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 欣
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第二十五课
会认字: 拼 音
鸟的天堂




会写字: 拼 音
桨 纠 逼 潮 禁 暇抛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ji2ng

船桨
木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 音就像一支乐曲。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r5ng

榕树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 第一次看。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ji$

纠纷
纠正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 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 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4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 予以纠正, 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 不能解决的时 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3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 4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5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6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第四课时(学写毛笔 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 2、指导

25 鸟的天堂_每课一练

25 鸟的天堂_每课一练

一、照样子填空,体会意思的不同。 照样子填空,体会意思的不同。
一(簇) 一( ) 一( 一( )一( ) )一( )
一(簇簇) 一( )
二、“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文中的一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 句 话来说明吗? 话来说明吗?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榕树正在 ,好像把它的 。 那么多的绿叶, , 。那翠绿的 颜色,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 。 !
四、读课文,回答问题。 读课文,回答问题。
1.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作者为什么 会产生“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的错觉?
2.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作者为什么 会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件 首 缕 件件 首首 缕缕 二、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 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三、茂盛的时期 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一簇堆 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儿缝隙 明亮地照耀着 我们的眼睛 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 国的树 四、略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十五课鸟的天堂
板块: 板块:每课一练
学练指要
本课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 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 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情景,表达 了作者赞美“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通过朗读想象“鸟的 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 天堂”的不同感受,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 物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课文25《鸟的天堂》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表格教案-课文25《鸟的天堂》语文S版
④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4)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大和茂盛?(这环境适宜鸟儿生活,使得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还有哪些原因?
(5)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次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6)概括第来自段的段意六、布置作业。
②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
①“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②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榕树、木桩、留恋。
(2)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2)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
(3)默读第8自然段,用“~~~~”划出作者的见闻,用“”划出作者的联想。
(4)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灯片出示:
①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②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
③联想有什么作用?
鸟的天堂
课题:鸟的天堂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3、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
么作用。
重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联想,起什么作用。
难点:
联想的作用
教具准备:小黑板
学具准备:字典练习本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文中的事实与联想法学生还有可能混淆。
2、第12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板书,理解作者从声、影、种类、动作这一写作顺序写出“热闹”,进行背诵。13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先概括地写,再列举一只画眉具体写出“鸟多’,进行背诵。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文25《鸟的天堂》语文S版 (共17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文25《鸟的天堂》语文S版 (共17张PPT)

♣为什么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 却不加引号呢?
♣为什么作者第一为“鸟的天堂” 呢?
♣亲近小鸟,拥抱自然,请到“鸟的天 堂”来! ♣这里既是鸟的天堂,也是人类的乐 园!
深思
而人们最近前往“小鸟天堂”观鸟,却颇感失望, 绕小岛两圈,没有见到小鸟群飞的盛景。据当地人介绍, 由于小鸟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发生了改变:即小鸟周边被 开发,原有的农田、水塘被破坏,环绕小岛的天马河的 水质遭到污染,小鸟不断地飞到其他地方觅食,不再回 来,护鸟措施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寄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有了名副其实的“鸟的天 堂”,让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去创造更多“鸟的天堂” 吧!
作业菜单
1.写一首小诗赞美“鸟的天堂”。 2.“鸟的天堂”已成为一处旅游胜 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收集一些 相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 3.画一幅画赞美“鸟的天堂”。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
田汉
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
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
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
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
这首诗,是著名剧作家田汉同志1962年到新会,游览小鸟天 堂时即兴而作
枝繁叶茂大榕树, 万千灵鸟齐欢唱。 群鸟凌空翩起舞, 人间毕竟有天堂。
♣ 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 怎样的景象呢?
♣把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句子用——画 出来,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两段话采用了什么样的描 写方法?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 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 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 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 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 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 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鸟的天堂教学反思3语文版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鸟的天堂教学反思3语文版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

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设亩左右的河面,独树成林。

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飘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由此而美名传扬。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完美,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我所知,诉自我所悟。

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

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透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一样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读书的课堂。

透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

一走进文本背景与主题。

“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完美的生活环境。

“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

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

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

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齐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吉弩斯说:“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

”带着这种思想去感悟心语。

如“一棵榕树一片林,鸟在林中当主人。

”“走进鸟的天堂,那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扑面而来,满眼蓬勃的绿意,生机无限;满树欢乐的鸟儿,纵情歌唱。

25、鸟的天堂生字

25、鸟的天堂生字

词 语
句 子
jīn
示字底 上下结构
情不自禁 禁受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xiá
日字旁 左中右结构
应接不暇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闲暇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pāo
提手旁 左右结构
抛弃 抛锚
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jiū
绞丝旁 左右结构
纠纷 纠正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 纠正我的错误。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走之底 半包围结构
逼近 逼问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词 语
句 子
cháo
三点水 左中右结构
潮水 涨潮
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 上岸来。
拼 音
结 构
部 首
第二十五课
会认字: 拼 音
鸟的天堂
jiǎng
róng
jiū
xiá

jiǎng jiū



xiá pāo
会写字: 拼 音
bī cháo jīn
桨 纠 逼 潮 禁 暇抛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jiǎng

船桨
木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 音就像一支乐曲。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róng

榕树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 第一次看。
拼 音
词 语
句 子

《鸟的天堂》ppt课件

《鸟的天堂》ppt课件
整棵树占地面积18亩,高15米,约1万 平方米,相当于1个学校。这被当地称为 “神树”、“天堂中得乐园”。又因为上面 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成为“鸟的天堂”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2、茂盛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 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 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 的生命在颤动。
1933年,巴金到广东新会访友时,途经新会天马河, 看到一株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 《鸟的天堂》。
一、鸟说“的天堂天” 堂
1、“天堂”指的是什么?
“天堂”指的是:某些宗教指人死 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比喻美好 的生活环境。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它是 什么样的?
读 不可计数 静寂 留恋 一簇 一 应接不暇 纠正 枝干 灿烂 读 颤动 缝隙 高塔 船桨 的确 : 清楚 木桩 拨水 停泊 茂盛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了什么?
(说明树叶多)
这美丽的南国树!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 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榕树: 大 茂盛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 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 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 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 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板书设计:
第一次: 树 大 茂盛 这
(傍晚)
静态描写
美 丽


第二次: 鸟
(早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请大家齐读第3句。
(3)师:(看课文插图,一边指示一边与学生共同叙述)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4)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卧)
(5)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那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
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所以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指能让鸟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没有引号)
三、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课文和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他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和水分;当地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儿的粪便也成了榕树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树长得愈加繁茂。
四、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板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板书设计:
榕树(大茂盛)
(静态)(喜爱)25、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主备教师:段焕霞时间:2012年4月17日
课题
25、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
难点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
用具
生字卡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鸟(多欢快)
(动态)(赞美)
教学反思:
(1)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板书: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而在课文中。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三)讲读第三段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10——13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场面?(群鸟齐飞的热闹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鸟的叫声和影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形状呢——,颜色呢——)。
2、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叫、飞、扑)
教学
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一、整体感知
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讲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2)师: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喜爱)
指导朗读。(体会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5、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板书:静态)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过渡语: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14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留恋)
(1)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2)作者此、指名读最后一句。小黑板出示: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3)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黑板出示: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学生:(1)按书上的内容齐说;(2)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板书:欢快)
4、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师生齐说)动态描写。(板书:动态)
2、赏析好句
小黑板出示:“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写出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讲读第二段。
1、学生浏览5——9自然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近看大榕树(第5、第6自然段写远看,第7、第8自然段写近看)。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板书设计:
25、鸟的天堂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教学反思:
主备教师:段焕霞时间:2012年4月17日
课题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25、鸟的天堂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2、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大、茂盛)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3、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近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1)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来;真是:的确,确实)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自由读、指名读)
4、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
(1)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然后交流汇报学习体会。(教师教给汇报方法:先读句子,再找词语,最后谈理解。)
(从“那么多”。“一簇”“堆”“不留一点缝隙”等词语中体会树叶多和密;从“翠绿”“照耀”“新的生命”“颤动”等词语体会大榕树充满活力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