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人生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简述老子贵柔的人生哲理

简述老子贵柔的人生哲理

简述老子贵柔的人生哲理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道家学派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

老子提倡“贵柔”的思想,主张人们应该保持柔韧性,放弃刚强的争斗,以达到和谐共存的目的。

本文将从道家哲学的角度,简述老子贵柔的人生哲理。

老子贵柔的人生哲学,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问题时,要学会柔韧应对,摒弃刚强的态度。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都遵循着自然的原则,即“无为而治”。

这一理念要求人们在与他人、与社会相处时,也应该顺应自然、放弃刚强,实现和谐共处。

老子贵柔的人生哲学,倡导人们在生活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于争强好胜,而应该随和自然。

他认为,过分的刚强和争斗不仅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困难。

因此,老子主张人们要学会“知足”,懂得满足现状,不要盲目追求过高的目标,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老子贵柔的人生哲学,还强调在处理问题时要具备海的胸怀,具有包容万物的心态。

他认为,一个伟大的人应该像大海一样,能够包容所有的事物,不管是好还是坏,都能够接受和原谅。

这种包容的心态能够帮助人们减少矛盾和纷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老子贵柔的人生哲学,要求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他认为,人类的错误和不足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能够认识错误、修正错误,从而不断进步。

这种勇于自我反省和修正的态度,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实现个人成长,也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老子贵柔的人生哲学,强调了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要人们要学会在和谐中实现自我价值。

他认为,人们应该摒弃争斗和刚强的态度,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进而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

这种和谐共存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总之,老子贵柔的人生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要求我们摒弃争斗和刚强的态度,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在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老子贵柔的人生哲学,学会在和谐中实现自我价值,构建和谐社会。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被认为是道家的经典之一。

它深刻地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强调了自然界的原则和规律。

道是一种无形无象的无始无终之物,即生生不息的原动力,它包含了万物的本原和普遍法则。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思想被认为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吻合的,倡导人们要顺应自然的法则,尊重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认为,尽管人类可以通过知识、技能和努力来改进社会,但过度的干预和操控会导致不良结果。

他提倡在治理社会时要遵循自然的方式,以柔克刚,不与自然的力量对抗,而是顺其自然、尊重它。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思想对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府不应过度干预市场,而是要尽量让市场自由运行;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老子》还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老子认为,柔弱的力量往往能够克服强大的力量,因为柔弱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而刚强则容易折断和迎来反抗。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思想体现在许多领域。

在冲突解决中,寻求和平的方法往往比采取激烈手段更加有效;在领导管理中,与员工保持沟通和谅解更能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老子》强调了“极简主义”的生活态度。

老子认为,物质追求和功利主义并不能真正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他主张返璞归真,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平和。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思想对于许多人来说具有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要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关注内心的平静与富足,追求真正的幸福而非成功的虚荣。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在环境保护、社会治理、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现代社会时,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老子》的思想来更好地应对挑战,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生指导的意义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生指导的意义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生指导的意义在当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

在这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时代里,人们渴望找到一种指导自己人生的哲学思想。

而老子的哲学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人生的指导意义十分深远。

本文将探讨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人生的指导意义,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老子的哲学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保持内心平静。

他认为,人们应当追求内心的宁静,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忙于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节奏紧张,心理压力增大。

这时,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思想,通过放松自己的内心,追求内心的平静。

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努力和追求,而是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生。

老子的哲学思想还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主张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他认为,无为而无不为的人,能够在无为中获得无限的力量。

在当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需要不断努力和奋斗。

然而,有时候,我们的努力和奋斗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时,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思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灵活应对问题,不要一味地追求强硬的解决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老子的哲学思想还强调“无欲则刚”,主张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

他认为,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可以使人们摆脱欲望的束缚,达到内心的自由。

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名利、物质和权力,不断追逐外在的成功和满足。

然而,这种追求往往使人们陷入无尽的欲望,导致内心的焦虑和不满。

这时,我们可以借鉴老子的思想,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追求和奋斗,而是在追求和奋斗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老子的哲学思想还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的规律。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它表达了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下面将从道、无为、自然、谦虚等几个方面,探析《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首先,《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是“道”。

它认为“道”是宇宙无穷的本原,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贯穿于万物之中。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道”的理解可以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信仰、对人际关系的理性认知和宽容,更重要的是对自我成长和修行的追求。

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经常处于忙碌和疲惫的状态中,而“道”所倡导的内在平衡和自我成长则成为了现代追求人类幸福的一种思想方式。

其次,《老子》倡导“无为”,认为顺应自然、减少干涉是最优的处事方式。

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被广泛接受,尤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更能深刻体会其意义。

自然规律不能被改变,只有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平衡的利用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实际的修养和忍耐,清晰的认识自身的能力和限制,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最好的发展。

再次,《老子》强调自然,认为自然是最初的道,人类自然而然而生,自然也是人类依赖的,因此认为自然与生命紧密相关。

在现代社会,由于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关注自然与健康的关系。

在购买食品和生活用品时,更注重甄别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方式是否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自然风光的保护成为了社会共识,许多自然保护区和公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最后,《老子》提倡“谦虚”,反对“骄傲自满”和“无知傲慢”,认为这是失去自身的根本。

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竞争,不过在这种竞争中,谦虚与自信的平衡同样重要。

人们可以从打败对手中获得快感和成就感,但最终能够使自己进步和成功的,始终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与之对抗的人。

因此,谦虚的品质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总之,《老子》哲学思想无论对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有着深刻影响的。

通过它对道、无为、自然、谦虚等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以及在现代社会中怎样做渐常人。

《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

《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

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引言]《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之一,作者为道家学派鼻祖老子。

在《老子》中,他阐述了许多关于道德观和人生智慧的思想。

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 道德观老子的道德观强调返璞归真、自然至善。

他认为,宇宙间万物皆为“道”的体现,而“道”具有无为而治、柔弱而胜等特点。

在追求道德上,他主张退让谦逊、无欲无事以达至高境界,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平和。

1.1 返璞归真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回归初心,摆脱功利心态,追求纯粹、朴素的道德行为。

他提倡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简朴度日,通过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1.2 无为而治老子认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要过度干预,而是通过一个自然的方式去解决。

他认为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能够带来最佳结果,因为每个人和事物都有自己的天性和规律。

1.3 柔弱而胜老子强调以柔弱战胜坚硬,以无为取胜有为,体现了非暴力与和平主义的思想。

他反对武力与暴力,主张以柔克刚、以和制敌。

2. 人生智慧《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面对现代社会中各种挑战和困境同样具有深远的启示。

2.1 追求内心平和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巨大。

《老子》中提倡保持内心平和,适时调整自己的节奏和状态,不要被外界影响所困扰。

只有通过保持内心平静,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境。

2.2 尊重自然、顺势而行《老子》中的道德观也呼吁我们要尊重自然,并找到合适的方式去顺应时势。

这意味着我们要善于观察和适应变化,并以柔软的方式去应对问题,而不是强行抗拒。

2.3 追求简朴,减少欲望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常常陷入追求物质和享受的过程中,沉溺于无尽的欲望。

《老子》主张简朴度日,摒弃浮华的外表和功利的心态,提醒人们追求内在的满足感和内心的宁静。

[结论]通过分析《老子》中的道德观与人生智慧,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并且对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远启示。

从返璞归真、无为而治、柔弱而胜等观点来看,《老子》给予了我们反思当下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之重要启示。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精选文档】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精选文档】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

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

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

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

”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

“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

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

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

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

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

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精品文档)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精品文档)

《老子》人生智慧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了一些改变,这些变化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

一些学生视崇俭、谦让、虚怀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为老皇历,追逐名利、追求享受则成为一种时尚。

因此借鉴老子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崇俭节欲、谦下不骄、柔弱不争、虚怀若谷等思想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处世艺术,无疑具有激浊扬请的时代价值。

(一)自然无为,返朴归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启示《老子》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录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

老子将“无为”视作“圣人”的道德行为标准,即最完善、最高的道德行为标准,提出:“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①老子倡导“无为”的思想,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即无所作为,也无心于作为的人,才是具有“上德”的人(“上德无为”②)。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最高的范畴,这个“道”具有二重性,它既是“有”,又是“无”,它以“自然”为法则,“道法自然。

”③老子所言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具体的物体,而是指自然秩序、自然状态、自然规律,如物壮则老,柔弱胜刚强、祸福相倚等,同时也指人类未受文明污染的纯真性情。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行为原则。

“无为”并非“不为”,在《老子》一书中,找不到单纯的“不为”的字样,也没有一句话含有根本不为的意思。

他只讲“不为始”④、“不敢为”⑤、“不可为”⑥、“不为主”⑦等等。

这些都具有特定的涵义,不能作为一般的“不为”来理解。

老子所讲的“无为”并非绝对地无所事事,而是指顺从事物的自然规律,不强作妄为。

例如“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⑧,就在无为之列。

老子认为,只有“辅万物之自然”⑨,而不去任意妄为之,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结果,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老子所言的“自然”,还包括人类未受污染的纯真性情这一层意思。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是一部中国古典哲学著作,由多位思想家和诗人综合而成,他们是楚文王、庄周、老庄,这本书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宗教和哲学思想。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影响很大。

首先,“道法自然”的主张提出了理性和自然相统一的观念,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宇宙大道的探索;“太极图”的概念可以用来指导现代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强调“阴阳平衡”,使社会可以和谐稳定的发展;“天人合一”的思想,让人们以和谐的态度去对待自然界,也让人们在社会环境中保持理性、克制、平和的态度;“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社会秩序应当由上而下,而不是由下而上,提倡政府要轻政精管,去尊重个人自由;“民有信任”的思想,提倡社会推行民主政治,让人民有信任感,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总之,《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的理念不仅只在中国古代活跃,而且也影响了现代的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人生哲学及其当代价值【关键词】人生哲学道生重于物相互协调自然无为【正文】引言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论述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籍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官职:周藏室之史也;与孔子有交往,孔子适周,将问礼与老子。

老子少年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其道德修养高深使他有幸成为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

由于当时王朝已垄断了思想文化方面的资源,老子虽是一名小官,但却在学习上有一个及其便利的环境。

他征集、保管、进而包揽了周王朝及诸侯国的典籍,为他创立学说奠定了基础。

他一生艰难坎坷,经历了众多的变故,又遭逢乱世,最终离开了周王室,隐姓埋名。

老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其著作《老子》(又名《道德经》),更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精练的九九八十一章,以简洁优美的文字,洋洋洒洒,深邃博大,构造了一个朴素的、自然的、豁达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

有学者说过,一部《老子》超过了黑格尔全部著作的内涵,包含于《老子》一书的智慧就是哲学的智慧,系统的智慧,普遍无限的智慧和关于世界整体的智慧。

一.老子之道老子的整个人生哲学,以无上的智慧去诠释宇宙的本源,其哲学以“道”为基础,其哲学精神却在自然,以自然为宗。

老子的人生哲学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推敲和体验。

人有追求真善美的本性,如何从自我内在的醒悟到实行,处世修身到实现生命的真实价值,与存在的庄严意义,老子的“道”就是实现的原理与方法。

(一)道是万物的本源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在《老子》一书中第二十五章写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认为在宇宙中有一个不可区分的纯然一体之物,它在整个世界诞生之前就存在着,这个不可区分的纯然一体之物就是宇宙的唯一存在,在整个宇宙之中既无别的声音与之相应,也无别的形体与之相伴,它独立自足,永恒不变,循环往复永不停息,我们可以认定它就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称之为“道”。

同时,在《老子》第四十二章中写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仔细研读《老子》不难理解老子在这里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真实含义:“一”指的是宇宙的绝对普遍无限的存在;“二”指的是天,即整个现实的宇宙;“三”指的是“地”即整个地球生物圈;“万物”指的就是一切生物和人类。

老子认为道诞生了世界的永恒绝对和普遍无限的存在,世界的永恒绝对和普遍无限诞生了整个宇宙,整个宇宙诞生了整个地球,地球诞生了一切生物和人类,即天地万物是由道所创生的。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皆由道所创生的。

那么天地万物之存在方式,万事万物之运行皆以道为基础,遵循道的规律。

有其物则有其道,即物有物道,人有人道,天有天道……(二)道是实存本体,又是客观规律老子的“道”既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实存本体,又是世界的客观规律。

道贯穿于社会,自然,作为实存本体,“道”是宇宙中唯一的,绝对的存在;作为客观规律,“道”贯穿于社会,自然。

独立而不改,恒久不变,人们对它只能“迎之,随之”而不能改之,即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时候,只能遵循道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老子的“道”作为规律,规则,它具有循环往复返本归根的特征。

(三)道法自然老子的“道”以自然为法,即“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有这样一段说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在整个寰宇之中具有四种普遍绝对与永恒无限的存在物,而人类也是这四种存在物之中的一种,人类活动以地球为法则,地球活动以宇宙太空为法则,宇宙太空活动以道为法则,道的活动以自满自足,独立自在的自身为法则。

道并非毫无规律的为所欲为,它必须以自然为法,这里所谓的“自然”并不是指存在于人之外的自然界,它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状词,是形容“道”和宇宙万物的“本体如此、本性如此、自然而然”的状态或天赋的自然状态;其次指宇宙万物的纯朴本性(天性,真性);三是指宇宙万物因其自然本性而具有的存在形式与运作方式。

在老子看来“道”的最基本的特征即为“自然”,“自然”也是宇宙万物最根本的法则,任何事物都必须受其制约。

“道法自然”是由两个相互联系的观点构成的。

第一个基本观点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37 章)这里所谓的“道常无为”指的是作为宇宙之本的“道”总是顺乎自然而无执无施的,就其自然本体来说称之为“无为”,但是宇宙万物又无不赖之以生。

就其生存万物来说,道又“无不为”。

关于“道”的自然本性,老子描述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谋,功成而弗居。

”(《老子》2 章)又说:“生之育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老子》10 章)“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老子》51 章)这里,老子反复说明道的最根本的品德,就是生育万物而不居为己有,创造万物而不恃其恩德,成长万物而不为其主宰,有功于万物而不居功自满。

著名哲学家王弼深得老子的真谛,对于“道法自然”他说:“道法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

”并进一步解释说:“法自然者,在方法方,在圆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

第二个观点是:万物“莫之命而常自然”。

《老子》第五十一章写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即是说,天地万物皆由道而生,道是天地万物之本,万物“尊道而贵德”并非谁之命令,而是本性如此,自然而然,犹如“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老子》32 章)一样。

即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天地和谐运行而降。

完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天地对于万物无所谓爱与恨,一切植物春生夏长,秋凋冬枯,也完全是一种自然的现象。

二老子的人生哲学(一)老子人生哲学之生重于物老子人生哲学之生重于物。

人活着为什么?如何对待名与利的问题?这是老子人生哲学首先回答的问题。

从古之今,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却有相当多的人都是以追求功名利禄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中国有句谚语叫做“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把名垂千古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即人活着“一为名,二为寿,三为位,四为货。

”这大体上描绘了追求功名利禄为其价值取向的心态。

然而老子却鄙视这样的人生理想与价值取向,他从两方面揭露了这种人生观的危害。

(一)从治理国家看,“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老子》3 章)即在上者如崇尚贤明,在下者人人竞争;在上者如不崇尚贤明,人们之间的倾轧也会随之消失。

金银珍宝,人人争逐,盗贼的产生也是为了掠夺这些难得之货,如果在上者不重视这些东西,不去收刮民财,人民自然就不会沦为盗贼了。

所以,要治理好国家就不能崇尚贤明。

(二)从个人修养看,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娇,自遗其告。

”(《老子》9 章)金玉满堂,可能腐蚀人的灵魂,败坏人的道德,使人生活糜烂,还可能遭到别人的嫉妒或抢夺,难以终身保持,人富贵之后,如果你提高警惕,很容易滋长骄傲情绪,从而招来各种祸患。

在这里,老子对人类初期文明弊病的揭露与剖析,是对人类初期文明负作用的深刻反省。

由物质文明而造成的争利之心和由道德文明而造成的争名之心,激起人们对财富,权利,贤明的强烈占有欲,驱使人们去竞争,盗窃,掠夺,杀害,以至于出现了“重物轻生”的本末倒置现象。

人们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而创造了物质文明,但是物质文明反过来有成为损害人,阻碍人进步的异己力量。

人类为了追求美名,不惜扭曲自己的本性,损害自己的身体,以至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重名利,轻生命的现象,老子持否定态度。

功名,财货和生命都是人生所需要的,三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呢?对于这个问题,世上不少人都把功名,道德,财货,权势的位置摆在人的生命之上,为了权势可以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老子在名利与权势的迷宫中,破天荒的发现了人的生命价值,他从“全生”的基本立场出发,认为生命贵于名利,追求名利是为了人的生命,如果名利损害人的生命,宁肯抛弃名利,也要保全自己的生命。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老子》44 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13 章)这即是说,对人来说,名利与生命相比,生命更重要。

因为名利是身外之物,如果因获取名利而导致生命的丧失,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俗话说:“留得清山在,还怕没柴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老子人生哲学之相互协调相互协调是大道运行的规律,也是宇宙变化的法则,以及人生处世的法则。

它包括四方面:合和生成论、相反相成、反向求全、循环反复。

说明如下:合和生成论,天道的自然本性为“和”,以天为道,合人之道,是和的相合,即为“合和”。

此“和”并非一团和气不言斗争之和,是中和达到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

《易。

乾卦篆辞》中写到:“保合大和乃贞利,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阴与阳的合和,主观与客观的合和,意识与物质的合和,是达到完美形态的重要条件。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思想,这也是老子人生哲学体系立论的基础。

老子所说的天是宇宙自然之天,天道是宇宙自然规律之道,老子所说的人,同源于道,同构于物,同归于根,同合于一,以人之道,合天之道,天与人同归于道,达到人生理想境界,是古之善为道者至高无上的准则。

夫之自然规律之道,相应相求,相互依存,主宰万物。

“厉而不害”(《老子》81 章)“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老子》77 章)“抚育万物,生之畜之,长之育,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老子》51 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芒,是谓玄同,故为天下贵。

”(《老子》56 章)挫损消磨千差万别的浮躁锋芒,化解由生理感官与经验所产生的片面有限性所引起的纷繁矛盾。

协调一切事物隐蔽的瞬间千变万化,综合消除一切事物的片面局限。

挫损浮躁锋芒,协调隐蔽的变化,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即“和合生成”。

相反相成,老子以为道体自身独立超然,宇宙一切现象,都是由相反对立的形态所构成。

有美就不能无丑,有善就不能无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2 章)天下人都知道美,丑的观念相对而产生;天下人都知道善,不善的观念相对而产生。

有快乐必有痛苦,有失败就有成功。

事物的对立,不可分离,有正有反。

《道德经》的相对词如下:有与无,美与恶,难与易,前与后,虚与实,强与弱,内与外,得与失,浊与清,全与曲,大与小,轻与重,雄与雌,白与黑,长与短,高与下,吉与凶,张与敛,兴与废,刚与柔,厚与薄,阴与阳,损与益,寒与热,进与退,正与奇,利与害,祸与福,生与死,贵与贱,亲与疏,智与愚等。

宇宙万物固然相反对立,但也相辅相成。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