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第八章 醛酮醌
安徽农业大学有机化学练习册答案第8章

(2). 某化合物A(C8H14O),可以很快的使溴水褪色,也可以和 苯肼反应。A氧化后生成一分子丙酮及另一化合物B,B具有 酸性,与NaClO (Cl2+NaOH)反应,生成氯仿及一分子丁二 酸。试推测A可能的结构式。
(3). 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5H12O,有旋光性,当用碱性 KMnO4剧烈氧化时生成没有旋光性的化合物C5H10O(B)。化 合物(B)与正丙基溴化镁作用后水解生成旋光性化合物(C), 写出(A)、(B)、(C)的构造式。
4. 判断题
(1). 醛和脂肪族甲基酮都可以与HCN和NaHSO3起反应。( √ )
(2). 羰基的加成反应属于离子型的亲核加成反应。( √ ) (3). 乙醛、丙酮、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碘仿反应。( × ) (4). 所有醛和酮都可以与NaHSO3发生加成反应。( × ) (5). 所有醛和酮都可以与费林试剂反应。 (6). 丙酮和异丙醇都可以发生碘仿反应。 ( × ) ( √ )
(10). 乙醛-2,4-二硝基苯腙
2. 完成下列反应式
(1).
(2).
(3).
Cu/325℃
(4). CHCl3
(5). (6).
(CH3)3CCOO-
(CH3)3CCH2OH
3. 选择
(1).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的是( A. 歧化反应的是( B. )。 A. B. C. D. ), 能发生
(4). 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B. NaHSO3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 D. )。
A.甲醛
B. 乙醇
C . 3-戊酮
D. 丙醛
)。
(5). 下列化合物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伯醇的是( A. A.甲醛 B. 乙醛 C . 丙酮 D. 苯甲醛
有机化学第八章醛酮醌 PPT课件

O
Vit K2
O SO 3Na . 3 H2O O Vit K3
44
葡萄糖和果糖:
CHO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CH2OH C O HO C H H C OH H C OH CH2OH
45
黄酮类化合物:
O O
O
O
46
例如:槲皮素
OH HO O OH OH OH O
RCHO + 2Cu
鉴别
2+
+ NaOH + H2O
△
RCOONa + Cu2O ↓ 砖红色
酮与弱氧化剂不反应
40
值得注意的是,苯甲醛与Fehling试剂不反
应。所以,可以用Fehling试剂区别芳香醛
和脂肪醛。 想一想
CHO
Fehling试剂
?
(—)
Cu2O(砖红)
CH2CHO
41
2、与希夫试剂的反应
47
醛和酮化学性质小结
-H的酸性
醇醛缩合 卤代反应 (碘仿反应)
O C C
氧化 还原
H
亲核加成
(与HCN、NaHSO3、ROH、H2N-G加成)
48
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熟悉醛和酮化学性质的异同 点: ⑴羰基的加成反应,(加氢氰酸、加亚硫酸氢钠、加 醇生成半缩醛和缩醛、加氨的衍生物等) ⑵α -活泼氢的反应:醇醛缩合反应、卤仿反应。 ⑶醛的特殊反应:氧化反应、与希夫试剂的反应。 ⑷还原反应:催化加氢、与金属氢化物反应。 3.了解醌的结构和性质,学习结构分析方法。
醛、酮的其它反应

(b)用还原剂(金属氢化物)还原 LiAlH4还原:
CH3CH=CHCH2CHO ① LiAlH 4 干乙醚 ② H2O CH3CH=CHCH2CH2OH ( 只还原 C=O )
LiAlH4是强还原剂,但①选择性差,除不还原C=C、C≡C外,其它不 饱和键都可被其还原;②不稳定,遇水剧烈反应,通常只能在无水醚或THF 中使用 。
a) 羰基加成
O N OH
N OH
H2N OH
+ NH2 OH
O
羟氨
O
对苯醌单肟
N OH
对苯醌双肟
b) 双键加成
O O O
+ Cl 2
O O
Cl H Cl H
Cl2
Cl H Cl H
O
Cl H Cl H
二氯苯醌
四氯苯醌
O + HCl O
O
[
OH
Cl H
OH
]
重排
Cl OH
②
还原反应 O
[H]
[O]
C6H5CHO + CH 3CHO
C6H5CHO + CH 3CH 2CHO
OH
OH
C6H5CH=CHCHO
C6H5CH=CCHO CH 3 68%
含有α -H的酮在碱催化下,也可发生类似反应,称为羟 酮缩合,但反应比醛难以进行。
十、 醌的性质
醌是一类特殊环状不饱和二元酮,醌分子中两个碳-碳 双键与两个羰基共轭,形成交错共轭体系,而不是闭合共 轭体系,故醌不具芳香性。 ① 加成反应:(具有典型烯、羰基化合物性质)
第八章 醛、酮、醌
8.3醛、酮的其它反应
八、氧化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 醛易被氧化,弱的氧化剂即可将醛氧化为羧酸。 酮难被氧化,使用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和浓硫酸) 氧化酮,则发生碳链的断裂而生成复杂的氧化产物。 (1)与多伦(B.Tollen)试剂反应
第八章 醛和酮

NO2
②消除
乙醛-2,4乙醛-2,4-二硝基苯腙 黄色结晶) (黄色结晶)
O C H
正丁醛
O CH3 C CH2CH3
异戊醛
苯甲醛
C O
二苯甲酮
甲基乙基(甲 酮 甲基乙基 甲)酮 甲乙酮
系统命名法:是选择含有羰基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系统命名法:是选择含有羰基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 为某醛或某酮。主链从离羰基较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为某醛或某酮。主链从离羰基较近的一端开始编号。醛基 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有取代基时,应标出其位置。例: 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有取代基时,应标出其位置 CH3CHCH2CHO C2H5 3-甲基戊醛 甲基戊醛) (β-甲基戊醛) CH3-C=CH-CHO = - CH3 3-甲基-2-丁烯醛 甲基O - CH3-CH-C- CH2CH3 CH3 2-甲基-3-戊酮 甲基甲基- 戊酮) (α-甲基-3-戊酮)
水合三氯乙醛可用作安眠药和麻醉剂;水合茚三酮则用 水合三氯乙醛可用作安眠药和麻醉剂;水合茚三酮则用 可用作安眠药和麻醉剂 检验α 氨基酸色层分析指示剂。 于检验α-氨基酸色层分析指示剂。
(6)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与氨的衍生物的加成反应 氨的衍生物(羰基试剂): 氨的衍生物(羰基试剂): NH2OH 羟胺 NH2-NH NH2-NH2 肼 NO2 NO2 NH2-NH 苯肼 O NH2-NH-C-NH2 氨基脲
② 反应历程
实验发现碱对上例加成反应有极显著的影响。例如: 实验发现碱对上例加成反应有极显著的影响。例如: 丙酮 + HCN 丙酮 + HCN 丙酮 + HCN HCN C=O OC CN + H+ + CN→ 在3-4小时内只有一半原料起反应 反应在2 反应在2分钟内完成 放置几星期也不反应 放置几星期也不反应 OC CN OH C CN
醛酮醌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醛酮醌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一、醛酮醌的概念及分类1.1 醛酮醌的定义醛酮醌是一类具有羰基和酮基的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中含有羰基(一定是一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形成的双键),也有酮基。
1.2 醛酮醌的分类醛酮醌根据其结构和特性可以分为醛、酮、醌三种类型。
其中醛和酮分别是通过氧原子与碳原子形成的双键连接,在结构上醛中羰基与氢原子相连,而酮中羰基与两个碳原子相连。
而醌则是通过两个羰基连接在一起。
二、醛酮醌的物理性质2.1 醛酮醌的溶解性醛酮醌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较低,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较高。
2.2 醛酮醌的气味醛酮醌具有多种不同的气味,其中包括芳香、刺激性气味等。
2.3 醛酮醌的熔沸点醛酮醌的熔沸点一般在较高温度范围内,不同种类的醛酮醌具有不同的熔沸点。
三、醛酮醌的合成和制备3.1 醛酮醌的合成方法醛酮醌的合成方法有直接合成、氧化还原合成、亲核加成反应合成等多种方法。
3.2 醛酮醌的制备工艺醛酮醌的制备工艺中通常包括原料准备、反应操作、产物分离和提纯等多个步骤。
四、醛酮醌的化学性质4.1 醛酮醌的还原性醛酮醌在还原反应中常常失去氧原子,生成相应的羟基和醇类化合物。
4.2 醛酮醌的亲核加成反应醛酮醌在亲核加成反应中,酮中羰基上的氧原子可以成为亲核试剂攻击的位置,产生相应的产物。
4.3 醛酮醌的氧化反应醛酮醌在氧化反应中会通过氧化剂的作用产生相应的氧化产物。
五、醛酮醌的应用领域5.1 化工领域醛酮醌在化工领域中广泛应用,包括有机合成、催化剂和溶剂等方面。
5.2 医药领域醛酮醌在医药领域中用作药物合成中间体和抗氧化剂等。
5.3 日用品领域醛酮醌在日用品领域中用于生产香水、口红等化妆品,以及染料的生产。
六、醛酮醌的安全性及环境影响6.1 醛酮醌的安全性醛酮醌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防火、防爆、防毒等措施,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6.2 醛酮醌的环境影响醛酮醌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在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注意环保措施。
有机化学ppt-醛酮醌

a.α-C上含有三个活泼氢的醛,酮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 生成碘仿(黄色沉淀,有特殊气味)和羧酸钠,称碘仿反应。
b.常用此反应鉴别乙醛和甲基酮以及有( 醇。
)结构的
(2)羟醛缩合反应
O
H
OH
稀OH-
CH3 C H + CH2 CHO
CH3 CH CH2 CHO
乙醛
乙醛
β- 羟基丁醛
是增长碳链的一种方法。
O
O
O
O
O
O
1,4-苯醌 (对苯醌)
1,2-苯醌 (邻苯醌)
O
1,4-萘醌 (α-萘醌)
1,2-萘醌 (β-萘醌)
二、重要的醌及性质 (一) α-萘醌和维生素K
许多天然的植物色素含有α-萘醌的结 构,如维生素K类,它们存在于绿叶蔬菜 中,具有促进凝血作用,故在医学上常用 作止血剂,亦可用于预防长期口服广谱抗 生素药物引起的K族维生素缺乏症。
3-甲基丁醛 β -甲基丁醛
O CH3CHCCH2CH3
CH3 2-甲基-3-戊酮
CH3CH=CHCHO
2-丁烯醛
(CH3)2CHCH2COCH3 4-甲基-2-戊酮
CH3COCH2COCH2CH3 2,4-己二酮
O
CH3CH=CHCCH2CH3
4-己烯-3-酮
OHCCH2CHO 丙二醛
三、醛酮的物理性质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醛和酮 第二节 醌
第二节 醌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醌是一类具有环状共轭体系的环己二烯二酮类化合物
O
O
O
O 对位
邻位
一、醌的结构和命名
命名:以相应的芳烃衍生物来命名,苯醌、萘醌、蒽醌等,两
有机化学——醛、酮、醌

? OH
OH CH3CHCHCHO CH3 OH CH3CH2CHCHCHO CH3 OH CH3CH2CHCH2CHO
(4)交叉醇醛缩合反应 (Claisen-Schmidt reaction)
OH CHO + CH3CHO CH-CH2CH=O
延长碳链!
CH=CH-CH=O
肉桂醛
(5). 分子内的醇醛反应
1) Et2O 2) H+
OH CH2CH3
O HC NH3 C Na
ONa C CH
H2O
OH C CH
(二)α-H 的反应
1、烯醇 化 H C H
H
C O C C H OH
+ C H 酮式 C O H
+
C
..
C
O (1)
碳 负离 子 H + C C O (2) 烯醇 阴 离 子
(α- H)
O Na2CO3,H2O OH -H2O O O
O
1,6-环葵二酮
(三)、歧化反应(Cannizaro’s reaction)
NaOH HCOONa + CH3OH 2 HCHO △
CHO + HCHO
(氧化剂)
(还原剂)
Na OH △
CH2OH + HCOONa
1、歧化化反应机理
CHO CHO COOH CH2OH
H
+ R
OCH3 C H OH2 +
-H2O R
OCH3 C + + O H H
OCH3 R-CH
+ H OCH
3
R
缩醛
OCH3 CH3OH + C OCH3 R-C H H
有机化学第八章醛酮醌

•能发生碘仿反应的结构:
O CH3 C 、CH3 OH CH
• 乙醛 • 甲基酮 • 含CH3CHOH—的醇 NaOX为强的氧化剂,可将此类结 构氧化成:CH3-CO-
•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碘仿反应?
(1)CH3CH2OH (2)CH3CHO (3)异丙醇 (4)-苯乙醇 (5)CH3-CO-CH2-CH2-COOH 答:都可以。 注意:乙酸不可以(Why?)
(1)碳碳双键加成
2,3,5,6-四溴环己二酮
(2)1,4-加成 — 苯醌可与氢卤酸 , 氢氰酸和胺发生 1,4-加成,生成1,4-苯二酚的衍生物.
(3) 羰基加成 ——对苯醌能与一分子羟胺和二分子羟 胺生成单肟或双肟。
•与羟胺反应
•苯醌单肟( wo) 与对 亚硝基苯酚的互变
互变异构体
(4)还原反应 •对苯醌与对苯二酚可通过还原与氧化反应互变。
2,4-二硝基苯肼
腙 (zong)
(E)醛酮与氨基脲的反应:
氨基脲
脲(niao)
•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历程: 第一步:羰基的亲核加成,生成不稳定的加成产物; 第二步:失去一分子水.
•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是——加成-脱水反应.
• 氨衍生物对羰基的加成一般可在弱酸催化下进行, 其历程和醇对羰基的加成相类似。
注意: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 克莱门森还原——适用对酸不敏感的化合物;
如:NH2-CH2-CH2-CO-CH3,就不能用此方法, 含有-NO2也被同时还原。
• 沃尔夫 - 凯惜钠 - 黄鸣龙反应 —— 适用对碱不
敏感的化合物; 如:含有羧基等就不行。
补充:
-CO,-NO2均 还原!
用HCl,可使 之变为酚!
•1,4-萘醌的制备1 •工业上用氧气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醛 酮 醌醛、酮分子中含有官能团羰基O>C= ,故称为羰基化合物。
羰基和两个烃基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酮,至少和一个氢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醛,可用通式表示为:R 1C OR 2RC OArC OAr 1Ar 2酮(H) RArC OC OHH醛酮分子中的羰基称为酮基。
醛分子中的 称为醛基,醛基可以简写为—CHO ,但不能写成-COH 。
羰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们既是参与生物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如甘油醛(HOCH 2CHOHCHO )和丙酮酸 (HOOCCOCH 3)是细胞代谢作用的基本成分,又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和中间体。
一、醛、酮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1、醛、酮的分类根据羰基所连烃基的结构,可把醛、酮分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香族醛、酮等几类。
例如:CH 3CHOC H 3CCH 3OO CH OC CH 3O脂肪醛 脂肪酮 脂环酮 芳香醛 芳香酮根据羰基所连烃基的饱和程度,可把醛、酮分为饱和与不饱和醛、酮。
例如:CH 3CH 2CHOCH 2CHCHOCH 2CHCCH 3OO饱和醛 不饱和醛 不饱和酮 不饱和酮根据分子中羰基的数目,可把醛、酮分为一元、二元和多元醛、酮等。
例如:C OHOHC CHOCH 3CCH 2CCH 3O OOO O二元醛 二元酮 多元酮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醛、酮互为位置异构体,具有相同的通式:C n H 2n O 。
2 醛、酮的结构羰基碳原子是sp 2杂化的,三个sp 2杂化轨道分别与氧原子和另外两个原子形成三个σ键,它们在同一平面上,键角接近120°。
碳原子未杂化的p 轨道与氧原子的一个p 轨道从侧面重叠形成π键。
由于羰基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因此双键电子云不是均匀地分布在碳和氧之间,而是偏向于氧原子,形成一个极性双键,所以醛、酮是极性较强的分子。
羰基的结构如图所示。
C O120C O羰基的结构示意图3 醛、酮的命名少数结构简单的醛、酮,可以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即在与羰基相连的烃基名称后面加上“醛”或“酮”字。
例如:CH 3CHCHOCH 3CH 3CCH 3O CH 3CCH 2CH 3O OCCH 3异丁醛 二甲(基)酮 甲(基)乙(基)酮 甲基苯基酮结构复杂的醛、酮通常采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距羰基最近的一端编号,根据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某醛”或“某酮”。
因为醛基处在分子的一端,命名醛时可不用标明醛基的位次,但酮基的位次必须标明。
主链上有取代基时,将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放在母体名称前。
主链编号也可用希腊字母α、β、γ、……表示。
命名不饱和醛、酮时,需标出不饱和键的位置。
例如:CH 3CH CHOCH 32-甲基丙醛OCH CHCH C CH 323CH 34-甲基-2-戊酮BrCH CHC Br CH 3OCH 32,4-二溴-3-戊酮CH 3CH=CHCHO2-丁烯醛羰基在环内的脂环酮,称为“环某酮”,如羰基在环外,则将环作为取代基。
例如:OOOCH CH 3OCH 33-甲基环己酮 4-甲基环己基甲醛1,4-环己二酮命名芳香醛、酮时,把芳香烃基作为取代基。
例如:C CH 2CH 3OO CH 2CCH 3O CH 3C苯乙酮 1-苯基-1-丙酮 1-苯基-2-丙酮某些醛常用俗名。
例如:OCH CHOOHCHCHOH C =苦杏仁油(苯甲醛) 水杨醛(2-羟基苯甲醛) 肉桂醛(3-苯基丙烯醛)二、醛、酮的物理性质室温下,除甲醛是气体外,十二个碳原子以下的脂肪醛、酮为液体,高级脂肪醛、酮和芳香酮多为固体。
酮和芳香醛具有愉快的气味,低级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中级醛具有果香味,所以含有C 9-C 10个碳原子的醛可用于配制香料。
醛、酮是极性化合物,但醛、酮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醛、酮的沸点较分子量相近的烷烃和醚高,但比分子量相近的醇低。
例如:丁烷 丙醛 丙酮 丙醇分子量 58 58 58 60 沸点/℃ -0.5 48.8 56.1 97.2醛、酮的羰基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所以四个碳原子以下的低级醛、酮易溶于水,如甲醛、乙醛、丙醛和丙酮可与水互溶,其它醛、酮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
高级醛、酮微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由于羰基的极性,碳氧双键加成反应的历程与烯烃碳碳双键加成反应的历程有显著的差异。
碳碳双键上的加成是由亲电试剂进攻而引起的亲电加成,羰基上的加成是由亲核试剂向电子云密度较低的羰基碳进攻而引起的亲核加成。
醛酮的加成反应大多是可逆的,而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一般是不可逆的。
含有α-H 原子的醛、酮也存在超共轭效应,由于氧的电负性比碳大得多,因此醛、酮的超共轭效应比烯烃强得多,有促使α-H 原子变为质子的趋势。
一些涉及α-H 的反应是醛、酮化学性质的主要部分。
此外,醛、酮处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中间价态,它们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所以氧化-还原反应也是醛、酮的一类重要反应。
综上所述,醛、酮的化学反应可归纳如下:R(H)CHC ORH醛的氧化反应羰基的还原反应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α-H 的反应(一)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1.与氢氰酸加成醛、酮与氢氰酸作用,生成α-羟基腈。
反应是可逆的,少量碱存在可加速反应进行。
H 2O+COOH R 2 (H)COHR 1+H (H)(H)2R 1R CN COHR 1R CO HCN2α-羟基腈可进一步水解成α-羟基酸。
由于产物比反应物增加了一个碳原子,所以该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增长碳链的方法。
羰基的碳氧双键由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组成,氧原子的电负性强,电子云偏向氧原子使其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
如果试剂的负性部分(亲核试剂)首先进攻羰基碳原子,则形成氧负离子中间体;如果试剂的正性部分(亲电试剂)首先进攻羰基氧原子,则形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 H-CNC-CNC-CNO OC+--OH 慢H++ H-CNC-CNO C+-OH 慢OH快快CN-C+两种加成方式哪种占优,主要取决于各自中间体的相对稳定性。
碳正离子中,碳原子外层只有六个电子,又与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相连,所以它是不稳定的中间体。
氧负离子中,氧原子外层有八个电子,是比较稳定的八隅体结构,而且氧原子的电负性大,具有较强的容纳负电荷的能力,所以是较稳定的中间体。
因此从理论上看,羰基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是亲核加成,而不是亲电加成。
反应的第一步是CN -加到羰基碳上,速度较慢,反应速度只与CN -的浓度有关;第二步是带正电荷的基团加到羰基氧上,速度较快。
整个反应的速度决定于第一步的速度。
碱的作用,是将弱亲核试剂HCN 转变成为亲核性较强的CN -。
实验事实也证明羰基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是亲核加成。
例如丙酮和氢氰酸反应3-4小时,仅有一半原料起作用;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滴氢氧化钾溶液,则反应可在几分钟内完成;若加入大量酸,则放置几周也不起反应。
这种少量碱加速反应,酸抑制反应的事实,说明反应中首先进攻羰基的试剂一定是CN - ,而不是H +。
因为氢氰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HCNH +CN-加碱有利于氢氰酸离解,提高CN -的浓度;加酸使平衡向生成氢氰酸的方向移动,降低CN -的浓度。
不同结构的醛、酮对氢氰酸反应的活性有明显差异,这种活性受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两种因素的影响。
从电子效应考虑,羰基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愈低,愈有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所以羰基碳原子上连接的δ+δ-给电子基团(如烃基)愈多,反应愈慢。
从空间效应考虑,羰基碳原子上的空间位阻愈小,愈有利于亲核试剂的进攻,所以羰基碳原子上连接的基团愈多、体积愈大,反应愈慢。
由此可见,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对醛、酮的反应活性影响是一致的,不同结构的醛、酮对氢氰酸的加成反应活性次序大致如下:H >R>O C H >CH 3CCH 3OC HO CH 3OC H HCO >>>CH 3OCO R>CO CH 3CO CO R R '>>实际上,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才能与氢氰酸反应。
2.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醛、酮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作用,亚硫酸氢钠分子中带未共用电子对的硫原子作为亲核中心进攻羰基碳原子,生成α-羟基磺酸钠。
反应是可逆的,必须加入过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以促使平衡向右移动。
R C O R2(H)+HOS O O-Na +R C R 1OHS O 3Na与加氢氰酸相同,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八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才能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
由于α-羟基磺酸钠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以白色沉淀析出,所以此反应可用来鉴别醛、酮。
另外,α-羟基磺酸钠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与稀酸或稀碱共热可分解析出原来的羰基化合物,所以此反应也可用于分离提纯某些醛、酮。
R CH OHSO 3NaHClH 2O Na 2CO 3H 2ORCHO + NaCl + SO 2 + H 2O RCHO + Na 2SO 3 + NaHCO 33.与格氏试剂加成格氏试剂是较强的亲核试剂,非常容易与醛、酮进行加成反应,C OR MgXR COMgXH 2O H+R COH+Mg(OH)X加成的产物不必分离便可直接水解生成相应的醇,是制备醇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格氏试剂与甲醛作用,可得到比格氏试剂多一个碳原子的伯醇;与其它醛作用,可得到仲醇;与酮作用,可得到叔醇。
RMgX + HCHO 干燥乙醚RCH 2OMgX H 2O H+RCH 2OHRMgX + R 1CHO 干燥乙醚RCH R OMgX 1H 2O H+R CH OH R 1RMgX + R 1CR 2O干燥乙醚RC O R 1R 2MgXH 2O H+RC OH R 1R 2由于产物比反应物增加了碳原子,所以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是增长碳链的方法。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有机化学C 计划学时64 授课章节§8-1 醛和酮(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熟悉醛酮的分类,命名方法和物理性质;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
3.了解重要醛酮化合物。
教学基本内容:1.醛酮的化学性质(卤仿反应、羟醛缩合;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
)2.重要化合物教学重点和难点:醛酮的化学性质(卤仿反应、羟醛缩合;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歧化反应等。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拟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讲授,加强重要知识点的训练。
作业与思考题:习题: p.198 2. 3(6)-(10);5.(1)(3)(5)(7)6.(3(4);8.思考题:1.甲醛有哪些特殊性质?2.羟醛缩合反应和歧化反应对醛酮的结构有什么要求?3.催化加氢还原和负氢离子还原剂还原有哪些区别?4.怎样利用Grignard试剂来制备伯醇、仲醇和叔醇?4.与醇加成在干燥氯化氢的催化下,醛与醇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半缩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