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太宗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谏太宗十思疏课后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B.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C.永保无疆之休休:美D.所宜深慎深慎:特别谨慎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情不胜其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C.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3.下列句子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C.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4.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提出了全文要阐明的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B.第一段用了两个比喻,先从正面喻证治国必积德,再从反面说明德不厚国不可长治久安。

C.第二段以历代帝王为例,说明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的道理。

D.第二段指出了历代帝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4分)(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4分)5.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出自《红楼梦》的古诗,完成6~7题。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①,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①缟袂:白绢做成的衣服。

苏轼曾用“缟袂”喻花。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半卷”“半掩”表现了赏花人和白海棠有一定距离,为后续描写白海棠之美做铺垫。

B.第二句无理而妙,把冰碾碎作为花土,用玉盆做花盆,借这样的生长环境写出白海棠的特点。

C.颔联巧用拟人,别具神韵,“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借得”句写白海棠的精神品格。

D.颈联用“月窟仙人”和“秋闺怨女”的形象来烘托白海棠,赋予白海棠以神秘和悲愁的色彩。

7.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作者”是林黛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体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选取任意两句带数字的诗句,如(2)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

(4分)5.选文中,范雎从哪几个方面进谏秦王?请简要概括。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同步作业--出师表 (3)(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十分钟同步作业--出师表 (3)(附答案)

出师表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注释】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zuò):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若主纳.忠谏__________(2)寻.亦诛死__________(3)无为后.所嗤__________(4)以匹夫比.之__________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亦帝王深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核心素养专练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太宗纳谏》阅读答案

《太宗纳谏》阅读答案

《太宗纳谏》阅读答案《太宗纳谏》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宗纳谏》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太宗纳谏》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宗曾罢朝①,怒曰:会②杀此田舍汉③!文德后④问:谁触忤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⑥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后宫,安敢不贺?(选自《隋唐嘉话》)[注]①罢朝:停止了早朝②会:必然,一定③田舍汉:庄稼汉④ 文德后:文德皇后⑤ 忤:触犯⑥ 廷争:在朝廷上争谏⑦具:穿戴好⑧备数:充数(谦虚的说法)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皆以美于徐公于:(2)王之蔽甚矣蔽:(3)时时而间进间:(4)皇后何为若是是:9.将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文。

(4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10.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 2分)11.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12.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联系现实你会想到什么呢?(2分)参考答案:8.(1)比(2)受蒙蔽(每题1分,共2分)(4)是:这样9.(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含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阅读练习唐太宗任人唯贤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注],我任卿逾于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

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

”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

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注】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

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B.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C.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D.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征雅有经国之才雅:平素,向来B.性又抗直抗直:急躁,暴躁C.非卿忠诚奉国奉国:献身为国D.多所弘益弘益:补益,增益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征慷慨自若B.汝离间我兄弟,何也C.从容对曰D.我所以重之也4.翻译下列句子:(1)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2)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唐太宗纳谏”文言文专题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唐太宗纳谏”文言文专题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益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蝎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二)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

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

”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

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

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

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

”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

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

”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

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

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10、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公A向B未C道D时E都F自G谓H所I行J不K变L及M见N公O论P说Q过R失S 堪T惊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民族。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唐太宗鼓励群臣进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唐太宗鼓励群臣进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唐太宗鼓励群臣进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上谓房玄龄、萧瑀曰:“隋文何等主?”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

五品已上,引之论事。

宿卫之人传餐而食虽非性体仁明亦励精之主也。

”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

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

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

自以欺孤寡得之,谓群下不可信任,事皆自决,虽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

朝臣既知上意,亦复不敢直言,宰相已.下,承受而已。

朕意不然。

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

”因令有司:“诏救不便于时,即宜执奏,不得顺旨施行。

”(节选自《旧唐书》) 材料二:贞观六年,太宗以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上封事称旨,召而谓曰:"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逄、比干,不免孥戮。

为君不易,为臣极难么朕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

卿等遂不避犯触,各进封事。

常能如此,朕岂虑宗社之倾败!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暂.忘,故设宴为乐。

"仍赐绢有差。

太常卿韦挺尝上疏陈得失,太宗赐书曰:“所上意见,极是谠言,辞理可观,甚以为慰。

昔齐境之难,夷吾有射钩之罪,蒲城之役,勃鞮为斩袂之仇。

而小白不以为疑,重耳待之若旧。

岂非各吠非主,志在无二。

卿之深诚,见于斯矣。

若克全此节,则永保令名。

如其怠之,可不惜也。

勉励终始,垂范将来,当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古,不亦美乎?朕比不闻其过,未睹其阙.,赖竭忠恳,数进嘉言,用沃朕怀。

”(节选自《贞观政要》)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宿卫之A人B传餐C而食D虽非性体E仁F亦励G精之主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察,文中指明辨、明察,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蒙见察”的“察”意思不同。

太宗纳谏阅读答案张玄素上书谏太宗阅读答案

太宗纳谏阅读答案张玄素上书谏太宗阅读答案

太宗纳谏阅读答案张玄素上书谏太宗阅读答案
张玄素上书谏太宗乙卯,圣朝发卒修治洛阳宫以备巡幸,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以为:“洛阳未有巡幸之期而预备宫室,非今日之急务。

昔汉高祖纳娄敬之说,自治阳迁长安,岂非洛阳之地不及关中之形胜邪!景帝用晁错之言①而七国构祸,陛下今处②突厥③于中国,突厥之亲,何如七国?岂得不先为忧,而宫室可遽兴,乘舆可轻动哉!臣见隋氏初营宫室,近山无大木,皆致之远方。

二千人曳一柱,以木为轮,则戛摩火出,乃铸铁为毂,行一二里,铁毂则破,别使数百人赍铁毂随而易之,尽日不过行二三十里。

计一柱之费,已用数十万功④,则其余可知矣。

陛下初平洛阳,凡隋氏宫室之宏侈者皆令毁之,曾未十年,复加营缮,何前日恶之而今日效之也!且以今日之财力,何如隋也?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资治通鉴·唐纪九》)
注:①晁错曾建议削藩②处:杂处。

③突厥:北方游牧民族④功:劳力 
1、对下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阅读答案:1、A 
2、B
3、D
4、B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太宗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太宗纳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
太宗纳谏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20.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于宫中养饲恒:常常,平常 B.皇后谏曰谏:进谏,规劝
C.诸侯闻之,必轻吾国轻:轻视、瞧不起 D.极有利益尔益:增加
21.请将文章画线句子“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翻译为现代汉语。

22.这个故事中,太宗和皇后形象特点分别是怎样?
答案:
太宗纳谏
20. D【解析:“益”应为“帮助、好处”】
21. 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一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

【关键词“使”“以”“闻”“之”译对2分,句意通顺1分】
22. 太宗知错即改,善于纳谏;皇后体恤下属,善于进谏。

【参考译文】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

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

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

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

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是很有益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