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五运六气及用药
五运六气戊戌年静顺汤验案集锦(上)

五运六气戊戌年静顺汤验案集锦(上)本文转载自中国中医药报5月10号学术版编者按2017年5月12日和12月27日,本报先后报道了《司天运气方之苁蓉牛膝汤治验》和《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丁酉年审平汤验案集锦》两组运用三因司天方的临床验案,展示了中医学五运六气天人合一必先岁气的临床思维。
进入戊戌年后,相应司天方的应用和疗效为很多读者所关注,小编收集整理了部分静顺汤的临床医案,以期对关心“三因司天方”临床应用的读者有所启迪。
陈言《三因方》所载静顺汤方:白茯苓、木瓜干、附子、牛膝、防风、诃子、甘草、干姜。
缪问《三因司天方》方解:“太阳司天之岁,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正民病寒湿之会也。
防风通行十二经,合附子以逐表里之寒湿,即以温太阳之经。
木瓜酸可入脾之血分,合炮姜以煦太阴之阳。
茯苓、牛膝,导附子专达下焦。
甘草、防风,引炮姜上行脾土。
复以诃子之酸温,醒胃助脾之运,且赖敛摄肺金,恐辛热之僭上刑金也。
初之气,少阳相火加临厥阴风木,故去附子之热,且加枸杞之养阴;二之气,阳明燥金,加少阴君火,大凉反至,故仍加附子以御其寒。
”《黄帝内经》“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戊戌年二之气的实际气候与《黄帝内经》所论一致,故3月以后报告用静顺汤的验案颇多。
静顺汤治疗慢性腹泻宋某,男,66岁,1952年12月13日出生。
2018年01月20日初诊。
主诉:慢性腹泻8年。
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5~6次,稀水样便,有时溏稀不成形。
晨起时腹痛作泻,泻后稍舒。
每日早饭前要泻下2~3次。
自觉手心热,腹部凉甚,每年入秋天气凉时症状加重。
长期口服止泻药,严重时去县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
治疗多年,病情逐年加重。
刻下症见:患者精神倦怠,体形偏瘦,面色萎黄,腹部凉,晨起腹痛较著,大便每日6~7次,溏泻不爽,小便可,胃口佳,睡眠正常。
【五运六气】黄元御运气方总览

【五运六气】黄元御运气方总览黄元御运气方总览一、厥阴风木治方—桂枝苓胶汤甘草、桂枝、白芍、茯苓、当归、阿胶、生姜、大枣黄师以桂枝调木气,升清阳降浊阴,疏达脾郁,土木双调,升发厥阴;予黄芩清相火,退厥阴之热;以白芍收敛土木之疏泄;予干姜下温坎宫,助温中土,湿得温则化,配之茯苓渗利水湿;肝血已亏,当补血以涵木气,予当归养血滋肝、清风润木,阿胶补血滋肝,清厥阴风燥;中土已虚,予甘草坐镇中州,养中补土,以大枣补肝脾,且用生姜之辛散达肝脾之郁,则补而不滞,中土实则肝木生长有据,金气下敛有凭。
诸药为用,则水温土暖,厥阴和升,胆木顺降,风熄热退。
二、少阴君火治方—黄连丹皮汤黄连、白芍、生地、丹皮黄师以黄连上清心家之火热,白芍柔胆木而泻相火;《四圣心源·少阴君火》曰:“血根于心而藏于肝,心火上热则清心家之血。
”乃予生地、丹皮凉血泄热,如此上热得除。
又《长沙药解》曰:“仲景黄连清上诸方,多与温中暖下之药并用,此一定之法也。
”故其下寒者,用椒、附温之,蜀椒暖中宫而温命门,能驱寒湿,附子暖水燥土,泻湿除寒,走中宫而温脾,入下焦而暖肾,二药并用则土温湿去,癸水复暖。
三、少阳相火治方—柴胡芍药汤柴胡、黄芩、甘草、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白芍黄师以柴胡、黄芩、白芍走胆腑而泻热、并上清相火,令少阳邪气不入阳明;人参、甘草、大枣温补脾土,令不入太阴;生姜、半夏燥中土水湿、并降胃土上逆。
如此脾土左旋,胃土右降,则相火复归下行用事。
四、太阴湿土治方—术甘苓泽汤甘草、茯苓、白术、泽泻.黄师以甘草培植中州;白术培土而制水;茯苓泄水燥土;泽泻淡渗水湿。
上药一气呵成,俾土健湿利。
五、阳明燥金治方—百合五味汤百合、石膏、麦冬、五味黄师谓:“燥为寒热中气,上燥则化火而为热”。
阳明燥金之气偏现,黄师以百合凉金泻热而生津;石膏清金泻热;麦冬凉金泻热,并能泽枯润燥;五味子敛辛金而止咳,是方清润相济,收敛得宜。
六、太阳寒水治方—苓甘姜附汤甘草、茯苓、干姜、附子《四圣心源·太阳寒水》:“丁火化于癸水,故少阴之脏最易病寒,壬水化于丙火,故太阳之腑最易病热。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概念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解读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
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
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
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
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支推算。
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
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
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从医和述六气到《内经》,都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
在五运六气中,六气间阐述的是地面垂直气候的特征,以地支为符号,可按阴阳论其属性划分为三阴三阳。
如果说,五运是以时间气象因素为特征的话,六气则以空间的垂直气象为主。
但六气在不同的年代有其变化,在一年的六个节段中变化就更大,故六气重视的是客气的司天、在泉。
作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在七篇大论纳入《内经》前,己经认识到六气太过可为六淫,六气致病都可引起发热,以六气杂至相合来解释痹证、诸风、泻泄、水肿、疼痛等,而在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为病,则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与系统性。
运气学说与治病用药的规律五运六气详解辨证施治+五运六气的推算、应用简介+悟五运六气

运气学说与治病用药的规律五运六气详解辨证施治+五运六气的推算、应用简介+悟五运六气运气学说与治病用药的规律五运六气详解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疾病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强调“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素问·五常政大论》),“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所以,“凡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凡治病而逆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所谓违天者不祥,医之罪也”(《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
兹将根据运气学说治病用药的规律介绍如下:(一)主气客气致病的治疗厥阴风木主气所致之病,以酸泻之,以辛补之。
木性升散,酸味收敛,逆于散发,故以酸泻木气之味。
辛味散发,合于木性,助其发生之气,故为补。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
厥阴风木客气所致之病,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
辛补酸泻之义同上。
肝主木,“肝苦急,急食甘缓之”(《素问·脏气法时论》)。
故以甘缓肝气之急迫。
所以说,“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素问·至真要大论》)。
少阴君火主气所致之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以咸补之。
火性急速猛烈,甘味则反其性而缓其急,故以甘为泻。
君火之邪气属心,心欲软,咸可软坚,从心所欲,故以咸为补。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素问·脏气法时论》)。
少阴君火客气所致之病,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补泻之义同上。
酸味使火气收敛,故以酸收之。
少阳相火主气所致之病,少阳相火之补泻与君火同,虽心非少阳,而君相皆火,故其味同。
所以说,“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咸:明抄本‘咸’作‘酸’。
林校云:按《脏气法时论》云,‘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此云以咸收之者误也)收之”:少阳相火客气所致之病,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坚。
五运六气解方剂——调中益气汤

五运六气解方剂——调中益气汤组成黄芪(一钱)人参甘草苍术(以上各五分)橘皮柴胡升麻(以上各二分)木香(一分或二分)用法上件锉麻豆大。
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带热,宿食消尽服之。
宁心绝思,药必神效,盖病在四肢血脉,空腹在旦是也。
功用益气健脾,和中祛湿。
主治肠胃虚弱,湿阻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身体倦怠,大便泄泻,肢节烦疼者。
调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卷中,即补中益气汤去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
人参、黄芪扶元,补中气;苍术燥湿健脾阳;甘草缓中和胃;升麻、柴胡升九天之阳;陈皮、木香调中气以流湿郁。
五运六气解方剂从下上者,引而去之。
上气不足,推而扬之。
盖上气者,心肺上焦之气,阳病在阴,从阴引阳,宜以入肾肝下焦之药,引甘多辛少之药,使升发脾胃之气,又从而去其邪气于腠理皮毛也。
调中益气汤同名方《医略六书》卷三十:调中益气汤,人参1钱半,黄芪3钱(饴糖炒),茅术1钱半(炒),于术1钱半(炒),升麻3分(醋炒),柴胡5分(醋炒),茯苓3钱,木香1钱半,炙草8分。
主治产后劳倦泄泻,脉软缓涩者。
《医略六书》卷二十:调中益气汤,人参1钱半,黄芪炙(蜜炙)3钱,白术(炒)1钱半,苍术(炒)1钱,当归2钱,白芷1钱,升麻5分,柴胡5分,陈皮1钱半,甘草5分。
主治中虚湿伏,抑遏清阳,恶寒终日不罢,脉缓弱者。
《嵩崖尊生》卷六:调中益气汤,黄芪1钱,人参5分,苍术5分,陈皮5分,升麻3分,炙甘草3分,柴胡3分,黄柏3分,木香3分,当归5分,白术5分,白芍5分。
主治病后耳鸣耳聋。
《回春》卷五:调中益气汤,黄芪6分,人参6分,甘草(炙)6分,苍术(米泔浸,炒)6分,川芎6分,升麻3分,柴胡3分,陈皮3分,黄柏(酒炒)3分,蔓荆子3分,当归6分,细辛2分。
主治气血两虚之头痛。
《东垣试效方》卷一:调中益气汤,黄芪1钱,人参(去芦)半钱,甘草(炙)半钱,陈皮2分,五味子7粒,芍药3分,白术5分,当归5分,升麻2分,柴胡2分。
主治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元气不足。
2017年五运六气

2017年,是丁酉鸡年,是属鸡人的本命年,在风水中,五运六气也能够对2017年有不一样的解释,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2017年的五运六气有什么样的说法?本期的五运六气带你去了解2017年五运六气。
2016年,丙申猴年,干支各进一位,进入丁酉鸡年。
以五运六气之理,丁壬化木,丁为阴干,故2017年大运为木不及,不及之年则有胜复之作,木运不及则金胜而火复。
卯酉之上,阳明主之,二阳司天则二阴在泉,故丁酉年阳明燥金司天,中见少角木运,少阴君火在泉,总体而言,气温偏热偏燥。
司天燥金克制中运木气,故是岁气胜运。
故气候变化较为剧烈。
司天者,其气主燥,五行曰金,主收敛,木运不及,则生令不旺,君火主长令,主火主热。
阳明燥金之气影响人体上焦,木运不及中焦,君火影响下焦。
木运不及则上焦燥金收敛之性影响木气生发,容易引起中焦的肝气生发无力,而发生肝胆脾胃疾患。
人身下焦主藏,君火在下易引起下焦火热之疾,是岁总体应注意预防心肺肝胆,方面的疾病,燥金在上易影响上焦之气生发,君火在下,影响燥金的收敛,故受运气影响,是岁的疾病会呈现上焦生发不及,下焦失于收敛的状态。
一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太阴湿土,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阳相火,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阳明燥金,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厥阴风木,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
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
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
其谷白丹,问谷命太者。
其耗白甲品羽。
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
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
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闷,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
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
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
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丁酉年五运六气简析

丁酉年五运六气简析2017丁酉,五运六气分布从2017年1月20日大寒开始,中运木气不及,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少阴君火。
金克木,木生火,上半年以阳明燥金司天为主,气候偏凉。
下半年以少阴君火在泉,气候偏热。
上半年(公历2017年1月20日—2017年7月22日)阳明燥金司天,所主病症:“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
”(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肝经易病,肝胆疾病多发。
初之气(2017年1月20—2017年3月20日),客气太阴湿土,“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治法温散的同时注意祛湿,肝脾易不和,疏肝解郁,健脾祛湿,可参考逍遥散的制方思路。
二之气(2017年3月20日—2017年5月21日),客气少阳相火,“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
厉大至,民善暴死。
” 2016年的冬天温度不是很低,阳气不易收藏,“冬不藏精,春必温病。
”另外结合2017年的星象,更要注意疫病。
历史上丁酉年有疫病的记载,如严重的217年东汉末年的寒疫,《伤寒论》在此时期产生,又如1717年丁酉年台州府天台大疫。
(《三千年疫情》),结合历史规律和《内经》记载,“灾三宫”,地点多在中国东方地区,治病思路可参考《伤寒论》,如大青龙汤的制方思路。
三之气(2017年5月21日—2017年7月22日),客气阳明燥金,“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
”外凉内热,治法要温散与清热并施。
可参考麻杏石甘汤的制方思路。
上半年肝胆受克,生发不足,注意养肝,公历2017年2月6日至6月9日要当心!特别是5月5号到6月5号尤要注意。
如何养肝?可参考《四气调神大论》。
调神:“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意思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要大度,要舍得。
可常读《庄子.逍遥游》这篇文章。
调形:可饮用大麦茶或玫瑰花茶,敲胆经等。
易感人群:出生年份位数是0(例如1940、1960、1970等)、6(例如1966、1976等)、7(例如1937、1957等);生肖卯兔、酉鸡(上半年出生)、子鼠、午马(下半年出生)尤要当心。
运气五味用药解读

运气五味用药解读邹勇【摘要】按照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用药,称为运气用药.《内经》运气用药,首重五味,五味用药具有一定的法度,历代医家对运气用药多有发挥,近人则多据药物功效指导临床用药,少有人根据《内经》运气性味理论指导运气用药.【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04【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运气用药;四气五味;五运六气【作者】邹勇【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烟台264000【正文语种】中文运气用药,《内经》以药之性味为原,古今则多从功效而发挥,探讨《内经》运气五味用药,以期正本归原。
按照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用药,称为运气用药。
《内经》运气用药,首重五味。
五味者何?酸苦甘辛咸也。
2.1 五味分阴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2.2 五味入五脏《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2.3 五味走形体《灵枢·九针论》:“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六者指酸苦甘辛咸淡。
《素问·脏气法时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耎。
”4.1 有毒无毒《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有毒无毒,所治为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热因热用,寒因寒用……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共属也。
”《素问·五常政大论》:“有毒无毒,服有约乎?……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酉年大运、五运、六气详表
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
丁酉年,丁壬合化木,丁为阴干为少角,为木运不及年,天干代表运气的运,这个木运
不及就是丁酉年的大运,也叫中运,主管这一年的气候变化,那么,2017年全年的气候变化特点就是燥气(金气)大行,草木不荣,肃杀元气亢盛。
木气衰弱,则所不盛者,更相迫凌,木气更受刑,故人形不足,中气清冷,多患肠鸣、泄渲等症。
治以乌梅丸为主(乌梅、黄柏、党参、桂枝、附片、细辛、黄连、当归、川椒、干姜),辅以连梅理中汤加味(党参、白术、干姜、甘草、黄连、乌梅、木香)。
地支代表运气的气,地支为酉,为阳明燥金,金克木,年支克天干木运,气克运,为气盛运衰,为天刑,从运气相合的角度来看要以气为主,运次之,也就说这一年天干地支结合起来看还是以燥金多为主。
司天之气阳明燥金,本来木运不及燥气就旺盛,两燥相并,木气不能行其令,制土无权,于是燥土二气俱盛,同时木气受刑,子气来复,可以出现炎暑流火的情况,多病寒热、疮疡、痈痤等暑热病。
阳明燥金司天,主上半年气候是燥气偏盛,而肝气受制,多病少腹痛、眼目昏昧、眼角疼、咽嗌干燥等症。
木不疏土,则易发腹泻、腹鸣等症;在泉之气少阴君火,主下半年气候热气过盛,热邪内迫,故发病多见气上冲胸、寒热疼痛、目昏齿痛、眼肿、发热如疟、腹胀、疮痈等症。
丁酉岁,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中见少角木运,岁木不及。
气化运行後天,燥化在上,左藏化,右明化,故天气急而其政切。
苦化在下,左柔化,右苍化,故地气明而其令暴。
阳专其令,炎暑盛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
风燥横运,流於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
燥极而泽,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後而暴,介虫乃殃。
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谷白丹,间谷命太徵之谷,其耗白甲品羽。
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
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
介虫静,羽虫育,是谓岁物之宜。
介虫耗,寒毒不生,是背地气所制。
清热之气,持於气交,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闭。
丁酉岁,金为天气,火为地气,火胜金,天气虚,当賫化源,以助金气,安其运木,无使受邪。
食白丹之谷以安其气,食间气之谷以去其邪。
岁宜以咸、以辛、以苦。
汗之、清之、散之。
运与热同,宜多天化,此其道也。
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丁酉岁半之前,阳明主之,若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
民病左胠胁痛,寒清於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骛溏,名木敛,生菀於下,草焦上首。
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乾面麈,腰痛,目昧,眥疡,疮痤痈。
病本於肝,诊在足太冲脉。
法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
丁酉岁半之後,少阴主之,若热淫於内,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
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眼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
法宜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岁运之化,木不及,纪曰委和,是谓胜生。
生气不正,化气乃扬,长气自平。
收合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乾凋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
其气敛,其用聚,其动软戾拘缓,其发惊骇,其化兼所不胜。
春有鸣条和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冬有惨悽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
其眚东,其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上临阳明,上商与正商同。
其病支癈痈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
丁酉岁初之气,自丙申年大寒日巳初,至是岁春分日卯初,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少角木,客气太阴土,中见木运,风湿相遇以行春令,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