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时政新词英译的原则和难点

汉语时政新词英译的原则和难点
汉语时政新词英译的原则和难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e9495262.html,

汉语时政新词英译的原则和难点

作者:马奕

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5年第12期

【摘要】汉语时政词汇的英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不同时期国家方针政策侧重点的变化与新概念、新内涵的引入,各类时政新词的及时对外发布与宣传已成为国家对外展示形象与软实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汉语时政新词英译的原则和难点”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意译、“内外有别”以及“忠于政治”三个原则的阐述,进而指出当前汉语时政新词英译的两大难点,并通过对其的阐述和原因分析,为我国今后政治词汇的英译工作提供一定的研究策略和方向。

【关键词】汉语时政新词英译直译意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外交等方方面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各类新事物的蓬勃兴起,各种新观点、新概念也接踵而至,它们当中新生的、与国家方针政策、时事政治以及科学文化发展相关的一类词汇,便是时政新词。国与国之间在不同时期的交流与合作必然要谈到这些新词,在语境差异以及先天文化观念不同所导致的语意接受差异必然存在的情况下,如何英译这些词汇,英译过程中存在哪些难点,翻译的原则有哪些,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汉语时政新词英译的原则

1.“意译”原则。首先,汉语时政新词的英译不需要字字对译,因为这类词语所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内涵,所以大部分词语属于中国国内产生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俗语”,英语语言中很难找到概念同等的词语来进行对译。因此在这类词语进行翻译时,需要结合中西方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方面的差异,并辅助以一些便于英语受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必要的解释性翻译。例如“豆腐渣工程”这个在汉语里蕴含着丰富释义的时政词汇,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在一篇新闻报道中,将其英译为beancurd project so named because they fall apart easily,既保留了原文的形象寓意,又将词汇丰富的内涵较为完整地传递给受众。

其次,部分汉语时政新词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汉语语境下,受众依靠固有的文化知识背景以及社会语言习惯能够揣摩出其言外之意。针对这类词汇,在英译时就要注重将言外之意揣摩清楚,意译补充。比如“旅游搭台,经贸唱戏”这句口号的实质意思是,将开发地区的旅游资源作为发展经贸工作的重要平台。这类词语如果采取直译的方法,单纯从保留意象的角度进行翻译,外国受众很难真正理解到表层文字之下的“言外之意”。因此译者有必要在理解其深意的基础上,将潜在语意明晰化,比如译成tourism paving the way for economic and trading activities就较为合理。

中文流行语的英语表达

中文流行语的英语表达 小事一桩 That's a piece of cake. That's as easy as pie! I can do it with my eyes closed. 请你客气点 Who do you think you're talking to? Don't get fresh with me (get fresh with 大多用于母亲对孩子的斥责之时). 来源:恒星英语学习网-口语频道 等着瞧. you'll see. / Time will tell. 多管闲事. (It is) None of your business. Mind yourown business. Who asked you? Thi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you. 别狗眼看人低. Do I look like a fool? Who do you think I am? What kind of a fool do you take me for? 来自:恒星英语学习网-口语频道

不要告诉别人. Don't tell anybody (about it). This is just between you and me. This doesn't leave this room. This is for your ears only. 当然. you bet. you know it. you betcha. 来源:恒星英语学习网-口语频道 你在开玩笑. you are kidding(joking). you have got to be kidding(joking). Are you kidding(joking). 没错,就是这样. you got that right. you wit the rail on the head. 世界真小. It is a small world! Small world! You never know whom you will bump into! 出自:恒星英语学习网-口语频道

英语专业学年论文参考题目

附1:英语专业学年论文参考选题 文学类 1 解读布莱克诗篇《老虎》的象征意义 2 弥尔顿创作目的和结果的矛盾之我见 3 华滋华斯诗歌的自然观 4 简析《秋颂》的美学价值 5 由《云雀颂》看雪莱的诗歌创作观 6 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 7 狄金森诗歌的现实意义 8 论现代诗歌与后现代诗歌的异同 9 解读《麦克白》的创作意义 10 由海明威的《杀人者》理解客观叙述法 11 解读福克纳的《干燥七月》 12 中外文学作品比较 13 英文作品中的人物分析 14 英文作品的社会意义 15 英文作品的文体风格 16 一个值得同情的复仇者--- 评希思克力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17 小议《红字》中红字的寓意 18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19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20 “罪”与“罚”的对立统一--- 浅析《红字》的主要人物 21 一个复杂的人---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克后性格分析 22 论《呼啸山庄》--- 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23 一人分饰两角---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24 思嘉的精神家园--- 陶乐 25 是母亲,还是情人--- 论《儿子与情人》中莫雷尔太太的任务性格 26 善恶交织的心灵挣扎---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27 五颜六色的语言世界--- 论英汉语言中的颜色与颜色词 28 恐怖与美丽--- 浅议爱德加?艾伦?坡的恐怖小说 2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任务的两面性 30 爱的超越--- 浅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的描写 31 《简?爱》中的女权思想评析 32 死亡,人生永恒的主题---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与《死之念》之比较 33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34 The Charm of Lady Chatterley 35 奏响生命的新乐章--- 浅析艾立丝?沃克的《紫颜色》 36 安诺波佩--- 南太平洋上美国社会的幻灯片 37 站在传统和现代之间--- 《荆棘鸟》和《穆斯林的葬礼》的比较赏析 38 Domby and Son --- the Portrait of a Capitalist 39 “女权主义”运动与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40 从《苔丝》看哈代小说的悲剧意识 41 谈简?爱的叛逆性格

2019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1)

2019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1)一、汉语的那些秘密 小编啰嗦一句: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没有之一 汉字 Chinese character 单音节 single syllable 汉语四声调 the four ton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阳平 level tone 阴平 rising tone 上声 falling-rising tone 去声 falling tone 五言绝句 five-character quatrain 七言律诗 seven-character octave 八股文 eight-part essay; stereotyped writing 二、课本中的四书五经你忘了嘛? 四书五经 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 1、四书 the Four Books 《大学》 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孟子》 The Mencius/The Works of Mencius

2、五经 The Five Classics 《春秋》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诗经》 The Books of Songs;The Book of Odes 《易经》(《周易》) I Ching; The Book of Changes 《礼记》 The Book of Rites 《尚书》 (《书经》) The Books of History

英语对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

英语对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语言学家萨丕尔) 姓名:万玉梅学号:080114316 院系:文学院 摘要:语言本身就是社会生活发展的产物。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网络语言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发展的必然。英语是当今世界上通用的语言,而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现在,却因为网络语言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语言作为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这种状况下,英语就不可避免的对现代汉语网络语言产生影响。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新浪网2000年8月29日有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话是很典型的网络语言,部分记录如下: “7456(气死我了)!大虾(网络高手)、菜鸟(初学上网技术不熟练的人)一块儿到偶(我)的烘焙鸡(home page,主页)上乱灌水(发表没有意义的文章),这些水桶(经常灌水的人)真是BT(变态)!BS(鄙视) u(you,你们)!哥们儿用不着PMP(拍马屁),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94(就是)酱紫(这样子),待会儿再打铁(发帖)。:p(吐舌头的鬼脸)呵呵!” 从这个例子看来,如果一个不懂网络语言的人来看这段文字是很难看懂的,但是这种简短的表达方式很适合网民交流,没有语法限制,可以任意表达,也正是这种随心所欲的交流方法,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一、网络语言的概况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和网名民的大量增多,网络语言也随之越来越丰富。目前,网络语言已经日渐成为网民在网络交流上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1.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际时所运用的语言形式,它是夹杂了数字代码、英语字母、谐音假借文字和电脑键盘上符号写成的特殊语言,是一种新的媒体语言。 网络语言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根据词汇的语义功能和文化内涵,广义的网络语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第四媒体、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即网友之间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创造的有它独特的风格的习惯用语,是由网民创造并在网上使用的语言。前两种一旦被广泛运用,便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固定下来,形成相对的稳定性;而第三种语言由于其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和

从“三维”适应性转换浅析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

从“三维”适应性转换浅析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 摘要:“三维”适应性转换是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翻译方法和原则。该观点倡导,译者要在三维(即语言维?p文化维和交际维)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即包括原语和目的语语言、文化、交际语境、社会环境、作者、读者和委托人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做出适应性选择并给出整合适应度较高的译文。本文以该方法和原则为指导,以例证分析做途径,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分析中国文化特色词的英译,并试图找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 关键词:“三维”适应性转换翻译生态环境中国文化特色词。 1.理论基础 “三维”适应性转换是“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翻译方法和原则。该理论是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应“新时代,新译论”的号召提出来的[1]。根据胡教授的解释,“三维”具体指的是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该理论认为,在翻译活动中,原文本、原语和目的语所代表并呈现的一切(包括原语和目的语语言、文化、交际语境、社会环境、作者、读者及委托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些因素合力构建了一

个翻译生态环境。翻译的实质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并将翻译过程看做是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不断自我适应并做出适应性选择的过程。换言之,就是译者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译文的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相互转换,做出整合适应度最高的选择,即最佳选择。但是在这些翻译过程中,必须坚持“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 2.中国文化特色词 “文化特色词”又名“文化词汇”,指的是“有一定文化背景或深刻文化意蕴的词语,包括在一定历史阶段沉淀下来的谚语、典故、特殊的人物名称等,以及现行的熟语、习语”[2]。中国文化特色词就是具备一定中国文化内涵且中国独有的词汇。原外文出版社总编辑徐明强明确指出中国文化特色词即我们自己创造的、非通用的词语[3]。这些词的英译不同于一般词的英译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词一般都具有极深厚的文化内涵意义。这就要求译者在英译这些词的时候要理解这些词的内涵意义,构建一个良好的翻译生态环境,即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仔细考虑译文的整合适应度:译文能否在最大限度保持原文语言风格的同时被英语国家读者接受;译文是否符合英语国家读者的文化习惯;译文能否准确传达原词含义。 以下内容,本文主要采用例证分析的方法,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三维(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适应性转

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翻译

1.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2. 刺绣:embroidery 3. 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4. 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5. 剪纸:Paper Cutting 6. 书法:Calligraphy 7. 对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8.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9. 人才流动:Brain Drain/Brain Flow 10. 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 11. 战国:Warring States 12. 风水:Fengshui/Geomantic Omen 13. 铁饭碗:Iron Bowl 14. 函授部:The Correspondence Department 15. 集体舞:Group Dance 16.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17. 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18. 中秋节:Mid-Autumn Day 19. 结婚证:Marriage Certificate 20. 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21. 附属学校:Affiliated school 22. 古装片:Costume Drama

23. 武打片:Chinese Swordplay Movie 24. 元宵: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 (Soup) 25. 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26. 火锅:Hot Pot 27. 四人帮:Gang of Four 28.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29. 素质教育: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30. 《史记》: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31. 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 (Movement) 32. 《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 33. 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34. 针灸:Acupuncture 35. 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ry 3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hinese-charactered Socialist/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7. 偏旁:radical 38. 孟子:Mencius 39. 亭/阁:Pavilion/ Attic 40. 大中型国有企业: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41. 火药:gunpowder 42. 农历:Lunar Calendar 43. 印/玺:Seal/Stamp 44. 物质精神文明建设: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

汉语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的对比研究 一、引言 汉语网络流行语是产生于我国社会文化环境,体现着国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文化现状,传达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意趣、诉求与生存状态。汉语网络流行语是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对于展现中国国际形象的作用不可小觑。ChinaSmack就是一个以报道中国热点话题及网友评论为主旨的新兴网站,每天及时更新中国热点事件和最新网络流行语的英译。因流行语所含有的特定含义,翻译这些新兴热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难点。通过对语料的筛选和分析,研究当代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 二、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 网络流行语是从网络平台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通过互联网迅速在广大网民中间流行起来的词汇。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在于“新”。它的“新”首先指时间上的新,即在一定的时间参照点之下,对其产生时间的新鲜性的限制;其次是内容上的“新”,网络新词大多是旧词义通过引申、转义等方式被赋予了新义,它们从最新的社会问题与现象中被提炼出来,能够在第一时间表达广大网民对新鲜事件的看法。 三、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 目前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译资料匮乏 网络流行语相关的英译资料不足。目前国内出版的双语专科词典(书)只有两本,其他双语综合性词典、等工具书往往交叉收录部分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此外,随着网络等媒体的发展,以沪江英语等为代表的网络资源开始为部分网络流行语提供英译,但此类网站尤其是权威网站为数不多,收录的语料也不够全面。 (2)译文缺乏统一性 在网络资源中,同一个网络流行语的不同英译往往比比皆。如,“山寨”搜集到多种译文如下: 山寨版:cheap copy (《英汉双解流行语辞典》) 山寨:bandit;copycatting (《汉英词典》) 山寨手机:unlicensed cell phone(《这个词原来这样说》)

浅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餐桌礼仪中的非语言交际角度看中英文化差异 2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 3 文本特征与高中英语阅读 4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 5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6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 7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8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 9 从《暴风雨》看凯特?肖班的自由派女性主义思想 10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 11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12 On the Progressive Awakening of 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The Hours 13 从空间语言的角度分析中美隐私观念的差异 14 会话含义理论在英文广告中的应用 15 汉英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16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17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18 The Death Image of Emily Dickinson’s Poetry 19 解析女性主义在DH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人物塑造中的体现 20 A Struggle for Survival and Mastery—on Buck’s Experience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21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 22 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23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24 身势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5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26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27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2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eleb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29 快乐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0 论“迷惘的一代”告别“美国梦”——浅谈《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31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梦 32 探析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风险 33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34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 35 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 36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37 从文化角度看商标翻译的失误 38 阿加莎?克里斯蒂探案小说《罗杰疑案》叙事独特性探究 39 影响英语阅读速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法 40 浅析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 41 从奥巴马访华报道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 42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中国特色词汇的音译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论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1.1 Defini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中国特色词汇”的定义:(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定义) 集中体现中国特有的事物或现象并具有中国语言独有的语言表达形式的一类词汇 1.2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说明特点) 1.体现中国特色:集中体现中国特有的事物、现象,并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 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几乎所有领域。(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 中国特色词汇是相对于普通词汇和外语词汇而言的,是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突显出来的。其往往缺乏直接对应的英文词汇。 这些特殊词汇或表达法语言生动活泼, 形式简洁明了,并且通俗和富有特色,内涵含蓄丰富, 带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各个时期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涵 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外交、艺术、科技、网络、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 政治类的,比如,“三讲”,“三通”,“两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00国两制”、“两手抓”、“三个代表”、“三下乡”、“八荣八耻”、“节日腐败”、“双规”、“地方粮票”等;经济类的,比如,“小康”,“龙头企业”,“解困基金”、“包产到户”、“练摊”、“倒爷”、“假日经济”、“黄金周”、“出口创汇”、“回扣”等等;社会类的,如,“安居工程”,“公款吃喝”,“货币化分房”、“托儿”、“红包”、“啃老族”、“毕婚族”、“超女”、“哈日”、“包二奶”、等;文化教育类的:如“禅宗”,“小品”、相声?“高考移民”、“高考状元”、“保送生”、“普九工程”、“希望工程”、“素质教育”等等;生活行为类的,如,“剪彩”,“皈依三宝”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些新用语所包括的文化内涵,一开始不为英语国家人民所理解,但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英语国家人民渴望进一步了解中国,他们开始逐步接受其文化中 所没有的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用语。) 2.具有中国语言独有的语言表达形式, 包括一些概念、政治术语、短语和汉语 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词语等。 这些词中, 有些是旧有词汇被赋予了新义, 有些是外来词汇进行了中国化改造, 有些是根据汉语特点新造出来的词汇。从总体上看, 这些特色词汇反映了汉语构词灵活, 内涵丰富的特点, 很难在英语中找到意思一致的词汇或表达, 因此, 给译者带来极 大的困难。 对与其构词灵活的特点,可以做如下分析。汉语的字和词是分开的。汉语的字是有限的,虽然人们还在造新字,但是这是极为有限的。而汉语新词构造却是无限的。汉字的词形较为

社会语言学视角的2017年度汉语流行语分析

社会语言学视角的2017年度汉语流行语分析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分析2017年汉语流行语,将能更好地研究和理解汉语流行语的表面意义和内涵,扩大人们的用语词汇,丰富语言表达的内涵,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社会语言学重点研究语言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针对2017年汉语流行语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全面研究了汉语流行语的实际产生源头,为充分有效的提升语言应用效果,强化总体的用语规范,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标签:社会语言学分析2017汉语流行语 引言 “freestyle”“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皮皮虾,我们走”这些语句曾一度流行于网络交际中,刷爆了人们的朋友圈,是2017年的汉语流行语的重要代表。流行语是特殊性的语言现象,现阶段很多社会语言学家都充分关注到了流行语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针对2017年汉语流行语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将能更好的认识到汉语流行语的实际内涵,便于社会公众更为充分的了解汉语特征和文化表达。 一、社会语言学及流行语的研究意义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是针对语言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网络技术的持续更新和进步,网络社会中使用的网络流行语日益发展,社会公众所采用的网络流行语也将会逐渐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全面分析2017年网络流行语,将能够为充分有效开展语言分析工作,将能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这些网络流行语。 二、流行语的产生和传播 1.时代和社会发展是流行语产生的源头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更加便捷,自然对于语言的创新使用也增加了一定的几率。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人们表达自我的愿望也逐渐增强,当前社会的发展拓展了人们的交流环境。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良好的新颖性,通常会创新一些网络用语,自行的编写一些较为特殊的词语,这些词语在传播的过程中,引起人们的兴趣,从而流传范围更广[1]。“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句流行词,主要用来表达说话者想死的心情,其在当前人们交流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相应的也延伸出了较多形式的表情包。 2.网络空间是汉语流行语传播的巨大推力 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多种社交软件的良好推广,当前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网

最新中国特色词汇英译2

中国特色词汇英译2

1、中国意念词(Chinesenesses) 八卦 trigram 阴、阳 yin, yang 道 Dao(cf. logo) 江湖(世界) the jianghu World (the traits’ world) e.g. You can’t control everything in a traits’ world.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道 Daoism(Taoism) 上火 excessive internal heat 儒学 Confucianism 红学(《红楼梦》研究) redology 世外桃源 Shangri-la or Arcadia 开放 kaifang (Chinese openness to the outside world) 大锅饭 getting an equal share regardless of the work done 伤痕文学 scar literature or the literature of the wounded 不搞一刀切 no imposing uniformity on … 合乎国情,顺乎民意 to conform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the will of the people 乱摊派,乱收费 imposition of arbitrary quotas and service charge 铁交椅 iron (lifetime) post’s; guaranteed leading post 脱贫 to shake off poverty; anti-poverty 治则兴,乱则衰 Order leads to prosperity and chaos to decline 2 、中华民族的喜庆节日(Chinese Festivial) 国庆节 National Day

浅析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浅析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经济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使我们意识到译好中国特色词汇的重要性。本文从中国传统词汇和特色新词两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标签: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翻译技巧 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遗留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无形的瑰宝。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领域中不断涌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跨文化交际,多方面的文化碰撞融合,新词不断涌现。 一、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 (一)独特性 这些词汇所表达的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独有的事物、事件,如:馒头、包子、旗袍、唢呐古筝等,这些词汇不存在于西方的文化中,在译成英文时,没有相对应的词汇。或者有些词汇虽然能找到相对应的语言,或表达相同的含义,但译成英文时,却不能译出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如:时辰、元宝等。还有一些词汇简短精练却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仁、忍、礼、智、信等。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涌现出来许多新词,如:扶贫工程、小康之家、应试教育等,这些词都带有中国特色,在翻译时只翻译出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二)词汇范围广 政治方面的词汇,如:中国梦、一体化、脱贫致富、五四、温饱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等。经济领域的词汇,如:倒逼、按揭贷款等。医学方面的词汇,如:医托。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词汇,如:中国式过马路、异地高考、段子手等等。 二、常用的翻译理论 (一)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翻译使用最恰当、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翻译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等,包括词汇意义、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既要表达词汇的表层信息还要传达出词汇的深层文化内涵。 (二)目的论 德国翻译家费梅尔德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

汉语网络新词的文化内涵及英译

1.引言 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语言作为体现社会文化的载体也在不断发展。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房改”、“医改”,到体现社会现实的“小三”,“潜规则”,汉语词汇在短短几十年产生了十分流行的新词汇。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网友们也创造出很多汉语新词,如“艳照门”,“偷菜”,等。这些词的英译版也在网上流传开来,其中不乏一些翻译的非常绝妙的词语。这些新词的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让外国人认识中国社会以及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能正确体现出这些词语内涵的翻译才能有效完成这一文化的传递,让更多的其他文化的人能通过这些词汇正确了解发生的新闻事件,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中国的社会现状。本文试图评析一些新词英译版的文化内涵,指出其中的妙笔与瑕疵,并发现在翻译汉语新词方面的技巧。 2.翻译中文化传递 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来自人们的长期社会实践和智慧结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认识了解是靠翻译来实现的,因为翻译的本身就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在他们《翻译,历史和文化》中指出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本身,而是与语言所处文化紧密相关的;语言极大的受限于其所处文化的历史,传统,语境等[1]。在勒菲弗尔《翻译,重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控》一书中,他强调了翻译中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认为翻译是处于某一利益群体的人对原文进行重写的过程,其目的是具有一定意识形态的[2]。因此,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时,我们必须考虑除语言本身外的众多文化因素。 3.中国式英语与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的区别 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或中式英语,是以中文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因欠缺英语能力及受汉语的干扰而产生的不合英语表达习惯的错误英语表达,是错误分析的对象。最常见的例子比如: (1)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2)People hill people sea(人山人海) 这些例子都是一些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生造的英语表达,是错误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词汇,或者可以称为中国英语,由葛传槼先生最早提出,后来汪榕培、李文中、谢之君等都对此进行了定义,张宏武、林琼、文秋芳等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3]。王建国[4]在《中国英语研究存在的问题》一文中提到中国英语必须满足两个标准:一是能够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二是要为英语本族语者所接受。这两个标准,只涵盖了词汇层面,并未包括句法层面,也就是说只要满足这两个要求的词汇才能叫做中国英语。谢之君[5]认为,中国英语是一种干扰性英语变体,且这种干扰表现在语言各个层面上,包括语言、思维和文化等。本文中所分析的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得到英语母语者认同的英语变体。而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虽然同在一个连续体上,但是后者向前者的转化非常有限。因此,笔者认为,文中一些为人们所接受的汉语新词的英译属于具有汉语特色的中国英语,是有别于中国式英语的。 4.网络新词的英译例示 一些汉语网络新词的出现本身已足够精炼与巧妙,其网络上流行的英译版本更令人叫绝。如“躲猫猫”一词,原本指的是一新闻事件,一个因盗伐林木被关进看守所的青年,2009年2月8日在看守所内受伤,被送进医院,2月12日死亡。警方称其受伤的原因是放风时和狱友躲猫猫撞在墙上。若按其原意,翻译为“hide-and-seek”(字面为英文中躲猫猫,捉迷藏的意思),外国人只能看懂其然,却不懂其所以然。笔者在网络上发现现在网上热传的中国式英语将其翻译为“suihide”,是suicide(自杀)和hide(躲)的合成词,两个词和在一起正好概括了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并且“suihide”连起来读完全符合英语读音规则,可称之为是翻译“信达雅”的典范。另外,“躲猫猫”本来的翻译并不能完全的表达其本来的内涵以及其希望译文读者所领略到得一丝。相反,网友们的英译版虽然在形式上与汉语相差甚远,却很好的表现出了其文化与社会内涵。笔者认为,此翻译符合前文所提到的中国英语的标准,可以将其视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新词汇,即属于中国英语,延续使用。 另外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笑而不语”,中国为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国家,根据霍尔的高语境与低语境理论,中国人的交流方式偏向于含蓄婉转,不会轻易在众人面前表现情绪,尤其是不满情绪,而更多的是依赖非言语交流,如面对某一事件采取“笑而不语“的姿态。在美国英国等这些低语境国家,人们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绪,因此没有相对应的“笑而不语”的英文表达。有网友将其翻译为smilence,是smile(微笑)和silence(沉默)的合成词,同样,smilence取义英文smile和silence各一部分,既全面的表达了中文此词的内涵,又很合英文的发音习惯,也可以称得上是典型中国特色英译新词的绝妙翻译。 5.新词翻译技巧 关于新词的翻译,借鉴之前很多对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主要有音译加意译法,直译法,意译法,移译法,以及合成法等。 5.1 音译加意译 采用音译法来翻译中国英语非常普遍。音译,即直接采用汉语拼音来书写的形式。如: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译名“Fuwa”,通过英译法,向世界传达中国奥运吉祥物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蕴,而之前的译文“Friendlies”则饱受争议,让很 汉语网络新词的文化内涵及英译 冯晶晶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陕西西安 710128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也随之产生。这些新词大部分都体现了中国的社会现状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翻译是不同文化间沟通交流的方式,而这些新词的英译词也慢慢流行起来。通过对中国式英语和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的对比,本文提出这些词汇的英译符合中国特色英语词汇的特点,属于较为成功的翻译,并对其翻译技巧进行总结,提出一些翻译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新词;英译;文化内涵;中国特色英语词汇 (下转第333页)

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 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姓名: 燕山大学 2012年5月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1绪论........................................................................................................... 2青年的定义 .............................................................................................. 3当代青年流行语的分类 .......................................................................... 3.1网络流行语.............................................................................................. 3.1.1谐音法................................................................................................ 3.1.2象形法................................................................................................ 3.1.3缩写法................................................................................................ 3.1.4特殊事件法法....................................................................................... 3.2动漫流行语 ............................................................................................. 3.2.1基本分类............................................................................................. 3.2.2动漫流行语的规范问题........................................................................... 3.3高校流行语 .............................................................................................. 4汉语青年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和反思 ...................................................... 4.1产生原因.................................................................................................. 4.2对汉语青年流行语的反思 ........................................................................... 5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019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一)

2019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一)一、汉语的那些秘密 小编啰嗦一句: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没有之一 汉字 Chinese character 单音节 single syllable 汉语四声调 the four ton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阳平 level tone 阴平 rising tone 上声 falling-rising tone 去声 falling tone 五言绝句 five-character quatrain 七言律诗 seven-character octave 八股文 eight-part essay; stereotyped writing 二、课本中的四书五经你忘了嘛? 四书五经 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 1、四书 the Four Books 《大学》 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孟子》 The Mencius/The Works of Mencius

2、五经 The Five Classics 《春秋》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诗经》 The Books of Songs;The Book of Odes 《易经》(《周易》) I Ching; The Book of Changes 《礼记》 The Book of Rites 《尚书》(《书经》) The Books of History

汉语流水句的英译方法

汉语流水句的英译方法 汉语流水句这一生动说法是吕叔湘先生提出来的,他曾指出,“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吕叔湘,1979:27)。 汉语流水句的英译方法 汉语流水句这一生动说法是吕叔湘先生提出来的,他曾指出,“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 (吕叔湘,1979:27)。这一典型的汉语造句特征与英语有较大差异,在汉英翻译中对译者造成了很大困难,能否泽好汉语的流水句成为考察翻泽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拟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就流水句的翻译做一简要总结。 1 将英汉甸子的结构进行简要对比 主谓结构是英语最基本的结构,通常是由名词性短语和动词性短语构成。主语不可或缺,谓语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协调一致,提纲挈领,聚集各种关系网络,句式呈现“聚集型”。英语主谓结构共有五种基本句型,即SV,SVP,SVO, SVoO,SVOC。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扩展,主要包括两个手段: ①分句的并列,例如: He was a handicapped child, but he persevered in his studies, and later he becam e a well-known scholar. 他身残志坚,坚持学习,后来成为有名得学者。 ②增加修饰成分和使用从属分句,例如: W hen Chou En-lai’S door opened they saw a slender mall of morethan average height with gleaming eyes and a face SO striking that itbordered on the beautifu1.(Agnes Smedley:The Great Road) 周恩来的房门打开了。他们看到一位身材修长的人,比普通人略高,目光炯炯,面貌引人注目,称得上清秀。 除以上基本结构的因素外,英语句子复杂而不致流散的原因还有英语有许多聚集句子的手段,如连接词的大量使用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句子成分之问或词语之问必须在人称、数、性和意义等方面保持 协调一致的关系。 相比之下,汉语主谓结构复杂得多,主语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可有可无;可以表示施事、受事,也可表示时问、地点;可用名词、动 词,也可用形容词、数量词;句子可以没有主语,也可以省略主语,还可以变换主语并予以隐含。例如:文章翻泽完了f受事主语)。 The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现在正下着毛毛雨(时问主语)。 It's drizzling at the moment. 累得我站不起来了(无主语)。 rm so exhausted that l can’t stand up. 渭语同样如此:可以是动词、名词或形容词;可以是一个动词, 也可以是多个动词,还可以没有动词;可以是—个单词,也可以是多 个词组。例如: 天高云淡(形容词作谓语)。 Th e sky is high and the clouds ale pale. 这项合同经理要签字(主谓词组作滑语)。 This contract should be signed by the man ag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