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合意合与汉语流水句英译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口译中的运用

形合与意合在英汉口译中的运用
语言是我们表达意思的方式之一,而汉英口译则是把双方的意思妥善的传达出来的重要一环。
形合与意合是一种汉英口译的重要技巧,其重点在于把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形态和意思都必须与目的文重新组合,使之形合意合。
形合与意合在汉英口译中的运用有很多:首先,可以采用句型转换或变换来使其形合意合,比如把由多个句子组成的汉语句子转换成一句英语句子,又如把单句汉语句子转换成多个英语句子;其次,在词汇的使用方面,可以把汉语的复合词翻译成英语的同类词;再次,还可以从动词的使用方面去考虑,以确保句子的连贯性;最后,还要注意双方习惯上的一些特定用语,比如中文语言中常常会出现行文所需之语,这类语句在英语中是不常用的,因此需要翻译为等价的英语表达方式。
当然,使汉英口译形合意合也是要在一定的训练技巧基础上积累经验来逐步做到的。
另外,大家也要善于利用已有成果,根据双方语言的表达特点,学会一些有效的经典句型的翻译,以及从句子的结构、词汇的意义上,去分析文本的内容,以及给出最简明、最精准的翻译。
总而言之,形合与意合是汉英口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技能,正确地运用形合与意合可以帮助我们把双方的意思准确的传达出去,达到好的口译结果,因此是汉英口译人士或者需要学习汉英口译的人必须掌握的技能。
汉英“流水句”的特质、翻译与修缮

汉英“流水句”的特质、翻译与修缮发布时间:2022-07-31T18:31:48.222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2年3月作者:徐龙[导读] 流水句是汉语长句中的一种典型句式,最能体现汉语语言的意合特点。
作者从自己的写作教学和翻译教学实践出发,从汉英流水句的表现特质入手,分析了汉英语言的主要特征和差异,并从实践层面上提出了汉语流水句的英译策略和英语流水句的修改完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徐龙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流水句是汉语长句中的一种典型句式,最能体现汉语语言的意合特点。
作者从自己的写作教学和翻译教学实践出发,从汉英流水句的表现特质入手,分析了汉英语言的主要特征和差异,并从实践层面上提出了汉语流水句的英译策略和英语流水句的修改完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流水句;汉英语言;特质;翻译;修缮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8(2022)3-081-01引言无论是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在英语写作和汉语句子英译的时候,总会用汉语进行思维。
结果,写成的句子首先是英语语法结构上出现错误和失误,包括词性、词义、词的形态、句子结构等。
还有就是,由于他们不能了解和理解汉英语言存在的差异,导致英语写作和英语译文的汉语化现象非常严重,这就与英语语言的风格大相径庭了。
而不能正确分析把握汉语流水句的特质,不能正确修改完善英语流水句,是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基于此,对汉英“流水句”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可操作的处理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一、汉英流水句的表现特质流水句,顾名思义,在其内容上,信息量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制,弹性很大,一句接着一句,逗号连接,恰似流水,可以无限制地扩展下去,呈“线性的流动、转折,追求流动的韵律节奏,不滞于形”(申小龙,1988:59)。
流水句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有出现。
(一)汉语流水句的表现特质汉语流水句就是一个主题加上多个连续的评论句式,是汉语长句的一种典型句式,是汉语造句的一个重要特征。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翻译方法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翻译方法形合与意合是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技巧之一。
形合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英文源文句子的形式,语法特征以及句子的结构在目的语中的译文中有所体现,以达到汉译英语句型的相似性,从而使得译文在语言表达上更加准确。
意合是指译文在意思上能够和英文源文保持一致,符合译者自身表达和表述思路的基本要求,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英文源文的内涵与意义。
此外,做好英汉翻译,还需要考虑译稿的可读性,翻译要恰当自然,句子要流畅,表达要准确,词汇要可靠。
另外,对英汉翻译中的比较等要素进行考虑,尽量使用微调法,以达到英文源文的意思表达,考虑一些文化差异,不要激烈改变,也不要太加盲目翻译,同时还要避免固定搭配,词语之间的衔接性要搭配得当,这样才能使得信息传达得更加明确准确。
从形合与意合看翻译中的语篇衔接

摘要:“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语篇结构的不同组织特点。
英语重“形合”,讲究“以形制意”;中文则重“意合”,讲究“以意统形”。
这种不同导致了英汉互译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的衔接手段以保持译文的连贯性和粘着性。
本文拟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英汉互译过程中的语篇衔接问题。
关键词:形合;意合;语篇衔接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两个概念,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
所谓形合是指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依仗连接词或语言形态手段来实现。
意合则指词语间的连接主要凭借语义或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
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形式,意合则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张思洁、张柏然,2001:13)。
此外,王力先生在他的《中国语法理论》中还指出:“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连接成分并非必需;西方多用形合法,连接成分在大多数情形下是不可缺少的”(转引自任晓霏,2002:33)。
汉语在行文时不注重空间构架的完整,而是线性的流动、转折,追求流动的韵律、节奏,不滞于形,以意统形,自上而下讲究一种“意合”(转引自刘明东,2001:33)。
相比之下,西方人重视形式分析和逻辑推理,强调“由一而多”的思维传统,因而在行文时便特别喜爱使用明显的形式标记,讲究一种“形合”。
(刘明东,2001:35)正是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这种“异质性特征”(刘宓庆,1992:18),导致了其在语篇衔接上的不同特点。
在这方面,牛保义(1999)曾对638个英语句子和696个汉语句子做过调查,发现这638个英语句中的衔接总数为4252;而汉语句中的衔接总数为2154。
这组调查数字清楚的说明汉语是一种讲究“意合”,长于省略衔接的语言。
而“衔接(cohesion)”这一概念是韩礼德(Halliday)于1962年首次提出的。
是语篇语言学研究在翻译领域中的应用之一。
韩礼德在他与哈森(Hasan)合著的Cohesion in English 一书中把衔接定义为“存在于篇章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转引自刘明东,2001:33)。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中意合与形合是汉英翻译中常见的一种转化方式。
中意合是指在译文中,虽然在语言表达方面与原文不一致,但在意思相符的前提下,将原文的词语或句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译出。
形合是指在语言表达方面尽量与原文保持一致,而在意思上有所变化。
本文将结合一些案例,介绍中意合与形合的具体实现方式。
一、中意合的转换1、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决策原文:"Make decisions based on a variety of factors."中意合译文:"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做决定。
"2、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中意合译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转型升级。
"3、查阅该文件可获得更多信息中意合译文:"详见文献获取更多信息。
"4、将英国视为第二故乡中意合译文:"把英国看作是第二个故乡。
"5、培养自信和积极的个性中意合译文:"培养自信和积极向上的人格。
"1、我很忙,不能来参加聚会了。
形合译文:"很抱歉,因为有太多的工作要做,我不能亲临聚会了。
"2、我们差点迟到。
原文:"We are almost late."形合译文:"我们差点错过了时间。
"3、他是个十足的工作狂。
形合译文:"他非常努力工作,以至于让人想到他是一个工作狂。
"4、我还没来得及跟他谈这件事情。
形合译文:"我现在还没有机会与他商谈这个问题。
"5、我非常期待我们的下一次见面。
形合译文:"期待我们的下一次相聚。
"总之,中意合和形合都是实现汉英翻译中不同程度转换的方法。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原始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结合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翻译,确保意思的准确传达。
形合意合的英汉句法结构与英汉互译

作奄 欧皂赤
关 键 词 :形 合 ;意 合 ;英 汉 互 译 :
中 图分 类 号 H 1 3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6 ( 0 1 6— 0 0—0 0 6— 2 x 2 1 )0 0 0 2
对于翻译 工作者来说 ,很好地把握英汉两种语 占的句法 结构是很必 要 的。语 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 ,由于中西方文化 的差 异 ,使得语言 的表达方 式也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试探讨英汉 句子结 构的不同 ,把握两 种语 言的句法结构特点 ,从而很好地指导我们 的翻译工作 。
Hit r s n e me s ; p e s wi y;t e so e mk n wie i o t t t h ma h n is s b l t e mt u t c e; n t l 1 a u a
p i sp yd e h l o h e p;mo a r v o rlg a e;l gc a d r eo c a l o c n e d. o i n h t r b e t o t n i
一
、
形 合 与 意 合
形合与意合是英语 与汉语篇章结构的重要组织手段 ,也是英语和汉 语句法结构的一一 重要特点 。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在 Tas t gMenn 个 rnl i a ig an (9 3 18 )一书中指出 ,就汉语 和英语 而言 ,也许在语 言学 } 重要 的一 最 个 区别就是彤合 和意合 的对 比。 在 《 中国语 法理论》 (9 4 1 )语言 大师王力曾指出出 :“就句 子的 5 结构而言 ,西洋语法是法 治的。 中国语 法是人治 的。 王力先生形象地 ” 指 出了英语句子要受到语 法的制 约,句法结构较严密 ,但缺少弹性 ,而 汉语句子则不受形式的约束 ,句法结构虽松散但富有弹性 ,即:形散 神 不散 。申小龙 (9 7 19 )在 《 中国文化语言学论纲》 还提到 :“ 法冶 和人 治 的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区别。 ” 连淑能也在其 《 英汉 对 比研 究》 ( 9 3 中对这两 个概 念作 了界 19 ) 定 :形合 ,指 “ 中的词语的分句之 间 ,用 语言形式 手段 ( 句 如关 联词 ) 连接起来 ,表达语法意 义和逻辑关 系” ;意 合 ,指 “ 词语或 分旬 之间不 用语言形式 手段连接 ,句 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 系通过词语 或分句含义 表达” 。英语作为音形合一的拼音 文字 ,在选词 造句 ,组织篇章 等方丽 都表现出注重语 言形式上 的衔接 ,即注重形合。而汉语作 为音形分离 的 表义文字 ,存造 句 、谋篇 时,很少使用或根本不用形 式词 ,而是根据讯 义或语句问的逻辑关系来 实现连贯 ,即汉语在结构上注重意 合。 例如 : Po l w olei l s o ss hudntho t e.(己 有过 ,勿正 epe h v ga ue ol o trws n s i n sh s o
句法差异:形合与意合

went for a walk after I had my dinner.) •意合:我吃过晚饭后出去散了散步.
•21. Dr. Smith (1) resumed重新开始the activities of anti-cancer experiment (2) begun in 1945 and
key
1.Because she is not honest, I can’t trust her. 2. 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 3. If you have never tasted the bitterness of gall胆汁, how can you know the sweetness of honey? 4. A Wolf remains a wolf even though it is in sheep’s clothing. 5. Whoever plays with fire will perish by fire.
3. 统计分析表明这些吻合不可能偶然发生的。 (by chance; correspondence)
4. 我们应尽可能多地收集数据,以便找出它长期 发展的趋势。(data, identify)
5. 从图中可以看出,10年间食品价格有了大幅度 的提高。
Translation
1. 土地的价格占了整个房价的30%。(account for) Land prices account for 30% of the house prices. 2. 科学证据表明人类的一些行为导致了气候的变 化。(contribute to;human activities) Scientific evidence suggests that human activities are contributing to climate change. 3. 统计分析表明这些吻合不可能偶然发生的。(by chance; correspondence) Statistical analyses have shown that these correspondences are highly unlikely to have occurred by chance.
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

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谈汉英翻译中“意合”到“形合”的转化精品源自英语一、引言“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
美国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A.Nida)在其着作《译意》(Translating Meaning)中曾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而在我国,“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最早是于1944年由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
所谓“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包括词的变化形态,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由“散”(个体的词)到“集”(词组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而“意合”则是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
一般来说,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就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故“形合”意合英语重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形态的严谨性,注重的是显性连接(overt cohesion)和以形显意;而汉语重意合强调内容主次性和表意的完整性,注重的是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和以意统形。
二、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特征及其转化(一)、英汉在连贯方式上的“形合”和“意合”连贯是句子依照合理的语义和逻辑关系,恰当地连为一体的语篇特征。
在汉语的表达中,由于其重意合的特征,使得这种句子之间的联接及语篇内的连贯往往隐含在上下文中,呈“隐形”;但这并不妨碍汉语读者对其阅读和理解,因为汉语是借助语篇的语境意义来弥补其在逻辑和连贯方面的不足。
而在英语的表达中,其逻辑和连贯关系是通过外在的形式,及词法和句法结构来体现的,因此其逻辑和连贯关系则表现出“显性”的特征,及语言学中的“形合”。
例如:【原文】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译文】We entered the railway station after crossing the River. While I wasat the booking office buying a ticket, father saw to my luggage.【原文】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合意合与汉语流水句英译【摘要】形合与意合是汉英对比及翻译中一个重要的论题。
一般来说,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
流水句集中体现了汉语的意合特点,因而对其英译极为重要。
本文根据形合和意合的特征探讨了流水句翻译方法,总结出句子拆分法和句子合并法两种策略。
【关键词】形合;意合;流水句;英译一、引言形合和意合是汉英对比及翻译中一个重要论题。
在构建英汉两种语言语篇文本中,形合和意合是表达意义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翻译家奈达(1982)指出,英语和汉语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这一观点也纷纷达成共识。
由于受英汉两种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也表现出极大的相异性。
一般说来,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对形合和意合的研究也为语言学习和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汉英翻译中,汉英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的不同使得重意合的汉语句子在翻译成重形合的英语句子时,译者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传递汉语句子中隐含的意义。
在汉语句子中,流水句中“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照应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对其英译尤为值得重视。
本文以汉语流水句的英译为实例,根据形合与意合的特征探讨汉语流水句英译的翻译策略。
二、形合和意合的定义对于形合和意合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界定。
以下是几种基本的定义。
《美国传统词典(双解)》给形合下的定义为:(句法中)从属结构从句与主句的依赖和从属关系,比如:如果你不来,我会非常失望的。
对意合的解释为:不使用并列连词或从属连词的并列句或并列短语,比如:天气冷;下雪了。
《韦氏大辞典》将形合定义为,主从关系中一个是支配成分一个是并列成分。
意合定义为,一种情况是,依赖句子、短语、词组之间的关系连接而不需要通过连接词连接。
例如:他笑了,她哭了。
第二种情况是,不依赖从属连接词的主从复合句中的从句关系。
例如:我相信这是真实的。
我们通过分析以上两种定义,可以看出它们都传达了英语中的形合和汉语中意合的不同主要在于句子之间连接词例如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从属连词,并列连词等的使用。
从意合的定义我们还能看到,形合和意合的区别不仅仅存在于句子之间连接词的使用,而且还存在于词语、短语中连接词的使用。
但是,从形合的定义中,我们很难看到词语和短语之间的连接关系。
中国学者也从多种角度研究形合和意合的界定。
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最早提出“形合”和“意合”概念(张思洁,张柏然2001),并详细解释了他关于形合和意合的论断。
他认为,汉语的复合句的造句方式是把小句按照语言单位之间的内在逻辑连接和语义连接起来。
“中国的复合句往往是一种意合法,在西文称为parataxis”,“parataxis在西洋语言里是一种变态,在中国语里却是一种常态。
”(王力,1954:115)。
他指出,连接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功能是相同的。
然而,“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联结成分并非必需;西文多用形合法,联结成分在大多数情形下是不可缺少的。
所谓连词的欧化者,就是由随便变为必须,如此而已”(王力1954:310)。
后来,许多语言学家在解释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点时试着简明地定义形合和意和。
刘密庆和潘文国认为形合是语法规约下的词语句子的连接,包括词法和形态上的连接。
而意合是语言单位之间通过词法或逻辑关系形成的意义上的连接。
前者更注重语法衔接,而后者则更注重语义连贯。
应当把形合和意合置于语义表达方式的范畴上来研究。
连淑能认为,形合是通过语法连接词语和句子,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
意合则意味着不通过语法连接而只是依赖词语句子的意义来表达句子之外的逻辑连接关系。
通过以上几种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认为形合和意合只发生在主句和从句的层次上。
另一种观点是他们不仅发生在从句中也发生在独立句中,形合和意合也表现在句法层次上。
三、英语以形合为主与汉语以意合为主的成因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和语言学》中指出语言是特定社会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奈达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也指出“文化可以简要地定义为‘一个社会的信仰和实践的总和’,因此没有什么比语言更具有策略上的重要性。
正是通过语言,这个社会的信仰得以表达和传递,其成员也正是运用语言进行绝大多数的交际活动。
”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教授知识、交流思想等方面的一项重要工具,并且在文化传承中起重要作用。
思维特点及思考方式都属于语言传递中的哲学范畴。
因此,形合和意合的差异虽然看似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特点的不同形成的,实则是两个不同的种族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认知情况、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的。
徐通锵认为汉语属语义型语言,这是与汉民族的“比类取象”“援物比类”的思维方式不可分割的。
英语之所以重视形态是与英美人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
具体说来,中西语言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差异是由中西语言的编码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
(徐通锵,1997:49-52)形合和意合的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重视理性思维而传统的汉民族重视悟性思维。
理性思维强调科学实验,形式论证,主张主客体分明。
这种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表现就是英语重逻辑理念,结构形式严谨,曲折变化丰富,形态功能显露无疑,其句子中的主谓结构明显,缺一不可。
而汉文化则受儒家道家影响较深,汉文化注重启发,观物取象,集中表现在“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
汉语讲含蓄重顿悟,思维跨度大,语法呈隐性,不注重单个句子的意思而注重文章整体意义的传递。
四、汉语流水句的句法特点1979年,吕淑湘先生提出了流水句这一说法,并指出,“汉语口语里流水句很多,一个小句接着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
流水句由许多小句组成,各小句比较独立,用逗号连接,表现在语义上,流水句中小句与小句间的语义联系比较松散将意义隐含在句子当中,不用连接词仍行文流畅。
其句法特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流水句至少有两个独立的句子组成,二是各句之间不是靠连接词连接的。
汉语句子有独立句和非独立句两类,非独立句必须依赖语境存在,而独立句即使没有语境也能独立成句。
汉语流水句各小句语义松散,在各小句之间很难添加逻辑连接词连接。
五、汉语流水句的英译策略流水句是汉语中一种常见句式。
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一逗到底,其中往往有好几个话题。
汉语流水句集中体现了汉语意合性特征。
把汉语流水句翻译成英语时,往往因不同译者的理解不同而重新调整句子的顺序,安排句子的主次,添加适当的连接词。
下面我们以下面的句子为例,探讨形合和意合观照下汉语流水句的英译策略。
(1)兴儿连忙摇手说:“奶奶千万不要去。
(下转第15页)(上接第67页)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她才好。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hsing-erh threw up his hands in dismay. “…she’ll give you sweet talk when there’s hatred inher heart,she’s so double-faced and tricky. allthe time she’s smiling she tries to trip you up,making a show of great warmth while she stabsyou in the back. that’s the way she is.”以上汉语部分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句子。
其中划线部分是典型的汉语流水句。
句中用了七个小句,一逗到底,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刻画的惟妙惟肖。
该句反映了汉语的意合性特征,句子流泻式铺排,主谓难辨,形散神聚,富有节奏。
英语部分是杨宪益的译文。
划线部分是对汉语流水句的英译。
由于汉语两种句式特征的差距,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汉语的写法翻译过来。
译者在翻译该句时,将原来的一个流水句拆分成三个独立的句子,且每句都有完整的主语和谓语。
在每一句的翻译中,译者都将主要的信息安排在主句中,随后将次要的信息用连接词连接在从句中。
并用when 和while引导的从句表达汉语中隐含的让步和对比关系。
最后句子则点明主题,表达原文中“都占全了”的意义。
从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译者以显性连贯的方式用完整的主谓句子将汉语流水句的隐含的意义表现出来。
(2)①周恩来的房门打开了。
②他们看到一位身材修长的人,比普通人略高,目光炯炯,面貌引人注目,称得上清秀。
when chou en-lai’s door opened they saw a slender man of more than average height with gleaming eyes and a face so striking that it bordered on the beautiful. (agnes smedley:thegreat road)上例中汉语部分也是典型的汉语流水句。
该例由两个句子组成,句②由五个小句组成,描述了周总理的外貌,该流水句是汉语意合的特征。
我们通过对比原句与译文可以看出,译文只是一个带有修饰语的长句子。
译者分析了原文中的两个句子,将“他们看到一位身材修长的人”作为句子的主干,把句①用连接词when引导的句子放在句子主干之前,将句②用with连接的修饰成分修饰主句。
在汉语流水句英译中我们可以用修饰成分和从句将几个句子合并为一个长句子。
六、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汉语流水句英译的两个基本策略,那就是句子拆分法和句子合并法。
对于一个句子中带有好几个话题的汉语流水句来说,在翻译时不可能只用一个句子就能将所有的信息包含进去。
通过分析意合为主的流水句,一方面,可以将其拆分为几个完整的句子,依靠主谓结构完整的具有形合特点的英语句子传达原文中隐含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几个句子用从句和修饰成分紧紧连接成一个句子,通过调整句子语序传译句子的意义。
在翻译汉语流水句的时候,应紧紧抓住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汉语是以意合为主,英语以形合为主,通过分析句子各成分之间的语义和逻辑关系,将形散而神不散的汉语流水句翻译成具有完整语法结构和主谓成分的英语句子。
【参考文献】[1]nida e. a. translating meaning [m].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2.[2]goodenough,w.h.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 [m]. california:benjamin 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1981.[3]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 a dream ofred mansions[z]. 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8.[4] agnes smedley. the great road:the life and times of chu teh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3.[5]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上、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4.[6]张思洁,张柏然.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维反思[j].中国翻译,2001(7).[7]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