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壤水动力学到流域生态水文学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中的水文特性与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岩土工程中的水文特性与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岩土工程中的水文特性与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一、引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土壤和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其与水分的相互作用。

水文特性在岩土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岩土工程中水文特性的研究与应用,以及相关的水文利用技术。

二、岩土工程中的水文特性1. 土壤和岩石的渗透性土壤和岩石的渗透性是指水分在其内部流动的能力。

渗透性的研究对于工程设计和防水处理非常重要。

工程师需要了解土壤或岩石的渗透性,以便在设计中考虑水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

2. 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是指土壤或岩石孔隙中水分的压力。

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对于岩土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例如,当孔隙水压力增加时,土体的稳定性会降低,可能导致滑坡或坍塌。

因此,对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和控制是岩土工程中的关键任务之一。

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体的高度。

地下水位的变化与降水量、季节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工程地下水管理和排水设计至关重要。

合理地控制地下水位可以避免工程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水问题。

4. 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动力学研究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运动特性。

了解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速度对于岩土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动力学分析可以用于模拟地下水流动,并预测可能的影响。

三、水文特性的利用技术1. 排水与防水技术在岩土工程中,排水和防水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

排水技术可以有效将地下水排出,并维持较低的地下水位。

常见的排水技术包括井点降水、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等。

防水技术则是防止水分渗入到地下结构中,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2. 水文监测与预警系统为了保证岩土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水文监测与预警系统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安装水位计、流速计和压力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及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土壤湿度、孔隙水压力等参数的变化,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岩土工程中的水文特性研究还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效应分析

农业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效应分析

农业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效应分析王新源;王姗姗【摘要】文章简要论述了农业水文模型在农业水文过程模拟、农业用水效率评估以及农业水文效应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并简要概括了上述三个研究方面在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之处,总结并展望了农业水文模型在未来发展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8(046)010【总页数】4页(P42-44,76)【关键词】研究进展;农业水文模拟;农业用水效率;农业水文效应【作者】王新源;王姗姗【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40 引言我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

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我国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造成了巨大挑战,我国水资源本就存在着时间和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降水量呈现明显的夏季多、冬季少的特点。

纵然大江大河数量众多,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

而我国的农业用水消耗量竟然占据了全国耗水总量的60%,因此,发展农业高效用水,节水灌溉,实施农业节水对我国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论述水文模型在农业水文过程模拟、农业用水效率评价以及农业水文效应中的应用及不足。

1 农业水文过程模拟研究进展为了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灌区农业水循环过程及其所驱动的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生态环境在节水灌溉和高效用水中受到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水资源内涵的进一步扩大,农业水文循环研究已从较单一的田间水资源转化研究扩展至灌区农田水文过程、生态环境、地下水文等不同领域的相互融合,向着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模式发展。

对于干旱引水灌区而言,实施农业节水在解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同时,可能对灌区农业和生态水文过程带来系列的负面效应。

水文水利类相关SCIEI期刊汇总

水文水利类相关SCIEI期刊汇总

水文水利类相关SCI、EI期刊汇总国内:水利学报、水科学进展、水力发电学报、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中文版EI收录,B辑英文版SCI收录)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 ment Research》(译名《国际泥沙研究》)是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办的纯英文版科技期刊,为季刊。

自2007起成为SCI源刊,被SCI-E收录。

)国外主要期刊有:主要期刊有: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SCE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IAHR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Cambridge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AGUWater Management, ICE UK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Elsevier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Wiley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Wiley (formerly Regulated Rivers: Research & Management)相关机构有:IAH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IAH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logical ScienceIWA: 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IWRA: Inter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AWRA: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ICOLD: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Large DamsAS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AGU: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USG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IC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UKWASER: World Association of Sedimentation and Erosion ResearchCHES: Chinese Hydraulic Engineering Society相关期刊详细介绍:1 Journal of HydrologyISSN: 0022-1694IF=网址: ... ription#descriptionThe Journal of Hydrology publishes original research papers and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all the subfields of the hydrological sciences including water based management and policy issues that impact on economics and society. These compris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the physical, chemical, biogeochemical, stochastic and systems aspects of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hydrology, hydrometeorology and hydrogeology. Relevant topics incorporating the insights and methodologies of disciplines such as climatology, water resource systems, hydraulics, agrohydrology, geomorphology, soil science, instrument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re included.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s on hydr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resource and ecological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al science, management and policy analysis are also invited. Multi-and interdisciplinary analyses of hydrological problems are within scope.期刊简介:期刊发表有关水文科学领域的原创研究论文和全面性的综述,包括水管理和水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涉及内容包括地表和地下水水文、水文气象和水文地质的物理、化学、生物学、随机性和系统方面,但不仅限于此,相关主题包含各学科(气候学、水资源系统、水力学、农业水文学、地形地貌学、土壤科学、仪器仪表、遥感、土木和环境工程)的方法论和前瞻性研究。

水文水利类相关SCI和EI期刊汇总

水文水利类相关SCI和EI期刊汇总

水文水利类相关SCI、EI期刊汇总(2012-03-21 17:02:26)国内:水利学报、水科学进展、水力发电学报、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中文版EI收录,B辑英文版SCI收录)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 ment Re search》(译名《国际泥沙研究》)是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主办的纯英文版科技期刊,为季刊。

自2007起成为SCI源刊,被SCI-E收录。

)国外主要期刊有:主要期刊有: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SCE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IAHR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Cambridge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AGUWater Management, ICE UK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Elsevier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Wiley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Wiley (formerly Regulated Rivers: Research & Mana gement)相关机构有:IAH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IAH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logical ScienceIWA: 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IWRA: Inter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AWRA: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ICOLD: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Large DamsAS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AGU: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USG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IC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UKWASER: World Association of Sedimentation and Erosion ResearchCHES: Chinese Hydraulic Engineering Society相关期刊详细介绍:1 Journal of HydrologyISSN: 0022-1694IF=2.305网址:/wps/find ... ription#descriptionThe Journal of Hydrology publishes original research papers and comprehensive revi ews in all the subfields of the hydrological sciences including water based managem ent and policy issues that impact on economics and society. These comprise, but ar e not limited to the physical, chemical, biogeochemical, stochastic and systems aspe cts of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hydrology, hydrometeorology and hydrogeology. Rele vant topics incorporating the insights and methodologies of disciplines such as climat ology, water resource systems, hydraulics, agrohydrology, geomorphology, soil scienc e, instrument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re inclu ded.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s on hydr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resource and ecol ogical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al science, man agement and policy analysis are also invited. Multi-and interdisciplinary analyses of h ydrological problems are within scope.期刊简介:期刊发表有关水文科学领域的原创研究论文和全面性的综述,包括水管理和水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涉及内容包括地表和地下水水文、水文气象和水文地质的物理、化学、生物学、随机性和系统方面,但不仅限于此,相关主题包含各学科(气候学、水资源系统、水力学、农业水文学、地形地貌学、土壤科学、仪器仪表、遥感、土木和环境工程)的方法论和前瞻性研究。

土壤水动力学1(77)

土壤水动力学1(77)

二、土壤水的研究概况
研究概况
古希腊:构成自然界的2个元素:土壤,水
但真正的土壤水科学作为研究土壤中物质和能的状态和 运转的科学,却是非常年轻的。它比起土壤学其它分支 的发展,如土壤发生学和土壤化学要晚1或2个世纪。 从1856年达西(Darcy)公式的提出算起,土壤水分的试 验研究也就是150年的历史。 如同其它学科一样,它也经历了一个由经验到理论,由 静态到动态,由定性到定量(数值计算,电子计算机的 发展),由宏观到微观的研究发展过程。
吸湿系数(Hygroscopic Coefficient): 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最大分子持水率: 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凋萎系数(Wilting Point):
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 田间持水率(Field Capacity): 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饱和含水率(Saturation):
重量含水量
GRAVIMETRIC WATER CONTENT (GWC)
•GWC = Mw / Ms100%
qg
体积含水量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VWC)
qv
• VWC = Vw / Vt 100% • = Vw / (Vs + Vf) • = GWC BD / DW
第一章 土壤水分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一、土壤水系统简介
土壤水(Soil water, Soil moisture):存在于土壤孔 隙里的水。 饱和水(Saturated water) :水全部充满土壤孔隙。 非饱和土壤水(Unsaturated water) :部分土壤孔隙 被水占据。 隔离水(不动水)(Insulate water or Immobile water):存在于土壤中封闭孔隙中的水分。

《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D《水文学原理》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水文学主要研究那些内容?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研究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探讨水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它们队环境的反应,包括它们与生物的关系。

)2. 人类面临的主要水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水资源缺水问题: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3. 什么是水文现象?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特性?水文现象;降水,蒸发径流以及河流的结冰封冻等基本规律;1确定性规律;2随机性规律特性;1时程变化的周期性与随机性对立统一;2地区分布的相似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4. 水文学有哪些主要分支学科?1、按应用范畴分: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城市水文学、森林水文学2、按研究方法分:水文统计法、随机水文法、地理水文学、实验水文学、同位素水文学,实验水文学,动力水文学,数值水文学,水文测验学;3、按研究对象分:河流水文学、河口水文学、海洋水文学、河口水文学、地下水文学冰川水文学、湿地水文学,环境水文学,生态水文学5. 水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1萌芽时期;2奠基时期;3时间时期;4现代化时期6. 简述水文学研究的特点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1、成因上的自然性和认为性2、时程上的周期性和偶然性3、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4、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第二章水文循环1. 水有哪些自然属性?社会属性?2. 水循环有哪些环节?降水,蒸散发,下渗,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

2. 研究水文循环有哪几种尺度?1全球水文循环,2流域或区域水文循环,3水—土壤—植物系统水文循环3. 水循环的主要表现形式(水文现象)有哪些?降水,蒸发,径流和下渗4. 全球和流域(区域)水量平衡及方程式。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如研究区域为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所取计算时段为年,则某一年的(1)水量平衡方程为:P 洋+R=E 洋+△Ws 式中P 洋——海洋上某—年的降水量;R——大陆流入海洋的某年径流量;E 洋——海洋上某一年的蒸发量;△W ——海洋某一年的储水增量。

水文学(黄锡荃)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水文学(黄锡荃)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24
2.2 水量平衡
2.2.1 水量平衡概述 • 定义
o 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 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 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 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I
S
I−Q=∆S
Q
质量守恒原理
25
2.2.1 水量平衡概述
水量平衡与水循环的关系: 水量平衡是质平衡方程
区域水量平衡方程: P陆+R’地表 + R’地下 − R地表 − R地下− E− T =∆S
闭合外流流域平衡方程: P陆− R地表 − R地下− E− T =∆S
闭合内流流域平衡方程: P陆− E− T =∆S
34
作业
• 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分别写出鄱阳湖及鄱 阳湖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并注明方程中 各符号的含义。
桦树
9
43
2.3.2 影响蒸发的因素
供水条件
蒸发
土壤特性
动力学及热力 学因素
44
供水条件
• 不充分供水 • 充分供水
o 水面蒸发 o 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的土壤蒸发
o 蒸发能力,又称潜在蒸发量或最大可能蒸发量
45
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
• 动力学因素:影响蒸发面上的水汽分布梯 度
o 水汽分子的垂向扩散 o 大气垂向对流运动 o 大气的水平运动和湍流扩散
35
2.3 蒸发
• 蒸发是水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 程,亦是海洋与陆地上的水返回大气的惟 一途径。
o 2.3.1 蒸发的物理机制 o 2.3.2 影响蒸发的因素 o 2.3.3 蒸发量的计算
36
2.3.1 蒸发的物理机制
•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简写为ET) 包括 蒸发(Evaporative,简写为E) 和 散发 (蒸腾,Transportation,简写为T)。

生态水文与水环境关系研究

生态水文与水环境关系研究

生态水文与水环境关系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日益加剧,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生态水文学是一门研究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水的数量、水质和水动力学过程,也关注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态水文与水环境的关系。

生态水文是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学科。

它包括了水文学、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水环境是指由水介质组成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包括地下水、地表水、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和水边地区。

环境水文是指研究水环境中水文过程、流域水文、湖泊水文、河流水文、地下水水文等方面的科学,而生态水文则是在此基础上,针对生态系统,探讨水文过程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态水文与水环境关系紧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水资源是生态系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水文研究水资源的获取、分配、运动、储存、消耗等方面的规律,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在科学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要达到保护生态系统的目的,防止水资源过度开采、浪费和污染等现象,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水环境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水环境影响生态系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的生理、化学、物理属性,如水温、pH值、溶解氧、营养盐含量等,对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二是水的量和水流动态影响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及其内部生物的生存与繁殖。

因此,通过对水环境的监测和调控,可以减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再次,生态系统对水文过程亦有影响。

生态系统与水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相互联动的关系,其中水量、水质和水动力学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正常的水循环可以促进土壤的湿度、植物的生长;地表水的快速下降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枯亡;水体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变化会影响水中的生物生态环境。

因此,生态水文研究水文过程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规律,可以深入认识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运行机理,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热扩散
R N RV RS RV CV EV
c p e 2 e b E S r rs
c s c p T2 Tb r2
能量平衡
R S C S E S
E EV E S
C CV C S
c p e1 eb Ev r1 rc
c v c p T1 Tb r1
土壤 水热迁移
c
T T t z z
c p e b e a E ra
c c p Tb Ta ra
k D t z z z
河 道 蒸散、下渗、壤中流 (river)
流域水文循环系统概念与水文模型的演变
降雨 I(t)
Q(t)
输入 I(t)
响应函数
输出 Q(t)
黑箱模型 概念性模型 分布式模型 代表性单元模型 (REW)
技术 支撑
数字流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 数字高程、流域自动识别和河网编码,基于数字流域的空间 变异性识别与描述;提供流域水文模型所需的信息
蓝水:径流 (可再利用)
气候变化的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研究是水文学前沿和热点
流域生态与水文过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 互作用,气候是二者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气候变化下的流域生态水文响应研究,必 将促进流域水文学、植被生态学及其他相 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从而推动水文学研 究的不断深入。
气候 变化
水文 过程
Rechards,1931
2.3 SPAC 水热传输
2.3.1 土壤中水热耦合迁移
常温条件下土壤水热迁移 常温——土壤非冻结 简化——忽略水汽 、一维 水分
k D t z z z
温度
液相 xw cw λw
c
T T t z z
0.6 0.4
温 度 0.2 距 0 平 ( ℃ -0.2 )
-0.4 -0.6
全球气候变暖
全 球
1860
1880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1.0
温 度 0.5 距 0 平 ( -0.5 ℃ )
-1.0
1860
1880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生态水文学在水文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定性→定量 经验→理论 单一→综合、交叉 传统→现代技术(GIS、遥感和计算机模拟)
学科研究方向的背景
教学背景——大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 应用背景——水文学、水资源、农田水利、环境与生态
学科研究的应用背景
水文学——陆地水循环的关键环节:降雨径流及土壤水 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为主的水资源评价 农田灌溉——土壤水的转化与消耗、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生态水文学——陆生生态的生态需水和生态用水
c I T T LI I t z z t
水热耦合方程
土壤中水和冰混合, 并伴随有相变。
θ
θ
t1
t0
z
T
2.3.2 SPAC水热传输
SPAC系统概念 SPAC——Soil Plant Atmosphere Continuum, 1965, Philip
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
2.2 土壤水势与土壤水分运动
2.2.1 土 壤 水的数量、形态和能量 土壤水的数量
土壤含水量(率)——重量、体积
W Mw M Ms 100% 100% Ms Ms
土壤水的形态
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Vw 100% V
土壤水的能量——势能——土水势
四水——大气水 土壤水 地表水 地下水 五水——降水 土壤水 地表水 地下水 植物水
地下水
转化的观点,机理的认识
2.5.1 水文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评价 地下水均 衡
P I G
ET P—降雨 I—渠灌 G—井灌
地下水均衡 μΔH = P + I – (1-) G – cE0 ± Q
αP βI λG
• 连续体 • 驱动力——水势
q = - △ψ1 /R1 = - △ψ2 /R2 = - △ψ3 /R3 = - △ψ4 /R4 阻抗 容抗
Transpiration 大气 -500 bar
叶 -15 bar Evaporation
根 -3 bar
土壤 -0.3~ -1.0 bar
2.3.2 SPAC水热传输
水循环是一切水问题的科学基础,生态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是流域 水循环的关键环节 绿水:蒸散发
流域水循环决定水资源,影响生态系统; 粮食生产和植被生态维持是水的主要社会与生 态服务功能,也是“绿水”的主要消耗方式;
(不能再利用)
人类活动(如灌溉和水土保持等)直接影响生 态、水文及水资源。
硝化 — 微生物作用下的氧化,NH4+→ NH3-
反硝化 —微生物作用下的还原,NH3- →N2,NO2 (一级动力学方程) 溶解与沉淀 吸附与解析 — 平衡吸附、动力吸附 (一级动力学方程) 可动水体与非可动水体间的质量迁移
化学动力学反应方程 X+Y→Z Z/t = kXnYm Z/t = kXn n=0、1、2
SPAC水热传输模拟
Rn
大气
c
λE
Ta
ea ra r1 rC
大叶模型 三个介质 土壤 植物(叶) 大气 两个介面 土壤-植物 植物-大气
Rv
冠层
cv
λE v
T1
ra r1
Tb
eb
e1*
cs
土壤
G
λE s
Rs
r2
T2
r2 rs
e2
水汽压
显热 潜热
温度
2.3.2 SPAC水热传输
SPAC水热传输模拟模型
G
cE0
△H
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井灌入渗补给系数 潜水蒸发系数 给水度
= Pg / P = Ig / I = Gg / G c = Eg/E0 μ
地下水均 衡参数
机理上是土壤水的饱和-非饱和流
潜水蒸发系数 c =Eg/E0 =(1-H / Hmax ) n
给水度 μ =h / △H
对 流: q c 弥 散: Dsh c/ z 分子扩散+机械弥散→水动力弥散 源汇项:S c 液相以外的动态贮存:cs
2.4.2 土壤溶质迁移转化行为
土壤中溶质迁移转化的基本行为 (物理、化学、生物)
根的吸收 — 根的密度、离子浓度差(竞争方程) 挥发 — 在土壤表面以气态形式的损失 降解 — 如农药的水解与微生物的降解 c=c0e –kt、半衰期 ti/2=o.693 / k
生育阶段
干物质生产
干物质分配
2.5.3 生态环境——自然生态耗水、水土环境污染
水土环境污染
面源污染与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降雨径流,污染物迁移转化
生态植被耗水
自然、人为→土壤水环境→自然生态植被
生态植被耗水
河道地表水
土壤水 地下水
2.6 土壤水动力学在流域水文模型中的应用
流域水循环过程 大气 (atmosphere) 树冠 (canopy)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θ
2.2.2 非饱和土壤水流动基本方程
达西定律:
q kψ
基本方程
连续方程:
q t
k ψ t
k D D D t x x y y z z z c m
2.4 土壤中溶质的迁移与转化
2.4.1 土壤溶质迁移转化基本方程
土壤溶质迁移转化的研究背景
环境问题 —— 面源污染 (化肥、农药等) 土壤盐碱化
土壤溶质迁移基本方程
c cs c qc Dsh v. SC t z z z
c
m m m m k m k m k m k m z y z t x x y z
d d m D k c
从土壤水动力学到流域生态水文学
From soil hydrodynamics to eco-hydrology
楊大文 清华大学水利系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yangdw@
本讲内容
1、前言 2、土壤水动力学的发展
3、流域生态水文学的发展
4、水文学研究方法
5、小结
1. 前 言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黄河源,2005.8
黄河源,2005.8
黄河第一弯
黄河龙羊峡水库,2005.8
西宁市,2005.8
西宁市,2005.8
郑州黄河大桥,1990s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是与自然界斗争的历史。 防治洪水、开发灌溉、航运、水力发电、城市供 水等,人类社会得到了巨大发展。在科技高度发 展的现代文明时代,人类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水 资源危机。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几乎变成了一条 干涸的内陆河。
生态 过程
2. 土壤水动力学的发展
2.1 概述 2.2 土壤水势与土壤水分运动
2.3 SPAC 水热传输
2.4 土壤中溶质的迁移与转化 2.5 土壤水问题应用研究
2.1
概 述
科学 学科 学科分支
流体→液体→水→土壤水
流体动力学→水动力学
→多孔介质水动力学→饱和流、非饱和流 →土壤水动力学(地下水动力学、土壤水动力学) Darcy’s Law, Richards equation 1856 1931 学科研究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