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研究_王延飞
《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与空军采办改进

2009 年 5 月 22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2009 年武器系统采办改革法》。
该法案由参议员卡尔·列文(Carl Levin,明尼苏达州民主党)和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共同发起,此二位分别是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的主席和资深委员。
奥巴马总统在白宫玫瑰园举行的签字仪式上表示:该法案将“消除我们国防项目中的一些浪费和效率低下,其所体现的改革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国家,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军队。
”总统并说:“我们始终保证为我们的军队提供执行使命所需的装备和保障,但那种认为我们必须浪费纳税人数十亿美元来保持国家安全的观念我必须拒绝。
”1这项跨党派议案首先在参众两院获得一致通过,然后送交白宫签署。
议案的标题是“改善国防部重大武器系统采办及用于其它目的的组织和程序法案”。
2奥巴马总统在签署该议案之前说,“一劳永逸终结这种浪费的努力虽然还有很长路要走,但我即将签署的这项法案,对于建立更加有效、更加负责、更快响应以保持公众信任的政府,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这部改革法包含下列规定,分为三章:第一章:采办组织第 101 节:设立一名成本估算和项目评估主任,负责项目分析和评估办公室的运作,包括成本分析改善小组的运作。
该主任负责在总统预算提交国会后 10 天以内,向国会有关国防各委员会提交年度成本评估活动报告。
第 102 节:设立发展测试和评估主任以及系统工程主任。
要求他们颁布联合指导方针,并就所从事的活动提交联合年度报告。
第 103 节:要求一名高级官员负责重大国防采办项目的性能评估和根源分析。
第 104 节:指示国防研究和工程主任评估重大国防采办项目关键技术的技术成熟度。
第 105 节:指示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征求并考虑各作战司令部司令官提出的意见,确定联合军事需求。
第二章:采办政策第 201 节:要求国防部长确保建立和实施一种能合理平衡国防部采办计划中成本、时间和性能目标的机制。
【管理】外军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的主要做法评价机制

【关键字】管理评价机制——外军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的主要做法之二评价机制是组织机构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运用科学评价手段增强人和事物内在的运行动力并调节各方面的制约关系,确保项目的科学决策,保证运行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外军在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中,都把评价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形成了责任明确的评价机构、完整的评价制度和丰富而科学的评价手段。
一、评价对象和内容全面1.评价内容全面,涉及项目全寿命的各个环节外军的评价机制在评价对象和内容上体现了全寿命、全过程并涉及所有相关人员。
外军从装备的规划、计划、预算、立项到采办管理的各个阶段和里程碑决策点以及中间节点,都有相应的评价要求。
美、英、法、德、日等国都确立了各自的规划、计划、预算制度,对武器装备的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进行评定。
从项目的立项角度看,各国都设立了相应的评价决策机构,在分析当前形势和预测未来威胁的根底上,对作战部门提出的军事需求进行相应的任务范围分析和威胁评估,以保证军事需求能适应未来作战需要。
在采办管理中,外军普遍制定相应的采办程序,对分阶段评价的要求十分明确,尤其突出对重大项目和重大节点的评价,并允许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剪裁。
各国对重大项目的采办都划分了明确的阶段,并在各阶段都设置了相应的里程碑决策点和中间节点,保证在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对项目的进度、费用以及技术和性能等方面的情况有全面的评估,以降低可能造成的风险。
除了对采办过程的全面评价外,各国对国防工业能力和承包商的评价也有相应的规定。
例如,美国防部条例DOD5000.2-R要求,在采办策略中应该汇总一份针对设计、研制、生产和保障的工业根底能力的分析。
这个分析应该确定国防部对创建或加强某种工业能力所需的投资,以及不能按计划费用和进度提供项目设计或生产能力的工业风险。
当有迹象表明国防部所需的工业能力有丧失的危险时,国防部各部门应该进行一项分析来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政府措施以保护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工业能力。
基于关键链理论的装备研制进度管理研究

一、装备研制进度管理现状分析
1.项目进度管理模式 当前,装备研制进度管理是依据周期要求及 总体策划,首先设置里程碑节点对任务进行阶段 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各阶段研制内容进行细化, 形成科研生产计划以控制进度,确保各系统高效 协同。 阶段管理是基础。通过装备研制阶段的划分, 对各阶段任务进行初步规划,明确各阶段需完成的 任务及进度节点。策划管理是前提。装备研制过程 中,应根据承担的任务,制定产品实现策划、设计 与开发策划、型号 / 单位年度(或阶段)工作策划, 对研制任务进行细分,并作为顶层文件以制定科学 的阶段计划。计划管理是核心。按照型号立项时确 定的研制周期,从顶层的任务开始向下分解,并将 研制周期向下一级配套传递,形成详细的工作计划, 作为执行及监督的依据。 2.进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伴随着我国装备研制过程的不断优化与完善, 各军兵种装备研制效率均大幅提升。但由于研制任
8
航天工业管理 2024年·第01期
Theory & Analysis 研究与探讨
构建关键链 划分研制阶段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定义装备研制活动
资源需求分析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研制活动排列,形成关键链
是
否
是否存在
资源冲突
设置缓冲区
估算项目乐观及悲观时间 确定活动技术成熟度 项目缓冲区估计 接驳缓冲区估计 缓冲区设置 优化关键链
单机级产品三研制
本文基于装备研制要求及 特 点, 首 先 对 当 前 装 备 研 制 进
度管理模式及存在的不足进行
着眼信息化条件下部队任务要求积极探索装备科学化管理新路子

DOI:10.19392/j.cnki.1671 7341.202014105着眼信息化条件下部队任务要求积极探索装备科学化管理新路子叶 鑫 赵 勇91913部队 辽宁大连 116000摘 要:随着部队转型发展,特别是着眼信息化条件下任务的需求,对部队装备科学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提出装备科学化管理应充分整合部队现有资源,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探讨适应部队不断发展的科学化管理新路子。
关键词:信息化;科学化;装备管理1牢固确立与装备科学化管理相适应的管理理念装备科学化管理是装备管理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当前部队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管理理念的转变。
加强部队装备科学化管理必须坚持从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入手,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切实以思维方式的转变、管理理念的更新引领装备管理创新发展。
1.1强化信息管理理念信息管理是装备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特征。
随着部队任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武器装备技术含量逐渐提高、技术参数复杂多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大量的多样化的装备信息进行高效快速的采集、分析、传输与处理,是搞好装备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2强化系统管理理念系统管理是装备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部队装备种类型号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系统管理好各型装设备,形成合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将各项工作和建设纳入同步管理、同步发展、规范运行的轨道,按照全员、全装、全过程、全寿命管理要求,实施“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矩阵式管理,实现各个管理要素、各个管理环节的综合集成。
1.3强化精确管理理念要牢固树立精确管理的理念,把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装备管理科学化建设的核心工程来抓,全面加强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和数据工程建设,把信息管理贯穿于装备管理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地管理要求,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确、快捷的管理控制。
1.4强化绩效管理理念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是装备科学化管理的根本要求。
《2024年基于多Agent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仿真评估分析》范文

《基于多Agent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仿真评估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武器装备体系日趋复杂,对其实施有效保障及评估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多Agent技术因其自主性、协同性和智能性,为航空武器装备体系的保障仿真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探讨基于多Agent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仿真评估方法,以期为提升装备体系效能及可靠性提供参考。
二、多Agent技术在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中的应用多Agent技术是一种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将多个具有智能特性的Agent进行协同,实现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化。
在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中,引入多Agent技术,可以实现各装备单元的自主决策、协同工作及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整个装备体系的效能和可靠性。
三、基于多Agent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仿真模型(一)模型构建本模型基于多Agent技术,构建了一个包括多个智能Agent 的航空武器装备体系保障仿真模型。
这些Agent包括维修Agent、检测Agent、指挥控制Agent等,每个Agent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在系统中独立运行,实现与其他Agent的协同工作。
(二)仿真流程仿真流程主要包括系统初始化、运行过程模拟和结果分析三个阶段。
在系统初始化阶段,设定各Agent的初始状态和参数;在运行过程模拟阶段,各Agent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进行自主决策和协同工作;在结果分析阶段,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为优化装备体系提供依据。
四、仿真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一)评估方法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主要对仿真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描述和评价;定量评估则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数值,对仿真结果进行精确度量。
(二)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装备可用度、维修效率、协同能力等。
其中,装备可用度反映了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维修效率反映了维修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协同能力则反映了各Agent之间协同工作的能力。
通过综合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全面了解航空武器装备体系的保障效果。
科技情报对象关系抽取的技术选择

科技情报对象关系抽取的技术选择
刘秀磊;王延飞;刘思含;李红臣
【期刊名称】《情报工程》
【年(卷),期】2018(004)003
【摘要】科技情报数据与日俱增,呈现海量、多源、异构的特性.针对上述特点,知识图谱能较深入地分析科技情报,实现对科技情报对象的感知和刻画.科技情报对象关系的抽取是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步骤.本文在总结分析现有关系抽取技术和传统神经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深度机器学习的关系抽取技术,并通过实验证明其具有较好的性能,与其他运用神经网络的关系抽取技术相比,该技术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值均有提高,运用该技术有利于增强对科技情报对象关系的感知刻画能力.
【总页数】9页(P39-47)
【作者】刘秀磊;王延飞;刘思含;李红臣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数据科学与情报分析实验室北京 100101;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数据科学与情报分析实验室北京10010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北京 10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5
【相关文献】
1.评价对象、短语、搭配关系抽取及倾向性判断 [J], 朱圣代
2.基于动词名词和CHI特征选择的中文人物社会关系抽取 [J], 曾辉;唐佳丽;熊李艳;黄晓辉
3.基于特征选择的实体关系抽取 [J], 毛小丽;何中市;邢欣来;刘莉
4.基于特征选择的人物关系抽取方法 [J], 黄卫春;范少帅;熊李艳;钟茂生
5.科技情报对象关系抽取的技术选择 [J], 刘秀磊; 王延飞; 刘思含; 李红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息化条件下陆军武器装备作战体系的网络化分析方法

・68 ・
201 4 . 1 0
Or d na n c e I nd u s t r y Au t o ma t i o n
3 3 ( 1
信 息 化 条件下 陆 军武 器装 备作 战体 系 的 网络 化 分析 方法
鱼静 ,董树 ,王书敏 ,王峰 ,王永 忠
内的 武 器装 备 系统 看作 网络节 点 ,之 间 的信 息 流看作 网络链 路 ,从 而 参 与作 战的 武 器装 备体 系形成 一 张 网络 ,继 而 用 网络拓 扑 学 的方 法和 算 法对 其进 行描 述分析 。结 果显 示 :该 方 法更 适合 信 息化 条件 下的 陆 军武 器装 备体 系 网络 化 特 点 ,为武 器装备 作 战体 系的合 理科 学构建 、分 析 与评 估提 供 了参 考 。 关键 词 :武 器装 备 ;作 战 ;信 息化 ; 网络
中 图分 类号 :T J 3 9 1 文献标 志 码 :A
Ne t wo r k A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o f Ar my We a p o n E q u i p me n t S y s t e m i n I n f 0 r ma t i o n i z a t i o n
( 1 .陆军 军官 学 院十一 系 管理 工程 教研 室 ,合 肥 2 3 0 0 3 1 ;2 .陆军 军 官学 院二 系运 筹 教研 室 ,合 肥 2 3 0 0 3 1 : 3 .陆 军军 官学 院 四系 机械 工程 教研 室 ,合 肥 2 3 0 0 3 1 ) 摘要 :为 了解 决信 息化 条件 下 陆 军 武器装 备体 系描 述分 析 的 困难 ,提 出一 种 网络 化 分析 方 法 。将 不 同作 战单 元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的超网络模型研究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的超网络模型研究作者:董保良杨新旺艾家林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3年第16期摘要:为定量分析武器装备研制⁃验收⁃使用过程各个层次、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武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在深入分析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超网络研究装备研制体系的项目管理方法。
分使用方人员子网络、验收方人员子网络和研制方人员子网络建立了基于超网络的武器装备项目管理模型,对各个子网络的构成要素、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超网络描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该方法创新性地利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武器装备研制的项目管理问题。
关键词:武器装备研制;复杂系统;复杂网络;超网络;项目管理中图分类号: TN911⁃34; O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6⁃0015⁃030 引言武器装备研制的项目管理从开始研制到最后配发部队至少要经过三个层次:装备研制、验收和配发部队使用。
在各个环节中所涉及人员有着明确的分工和职责。
研制方一般为装备的生产厂家,可以是一个厂家也可以是多个厂家共同研制;验收方一般为装备最终用户的上级单位,一般由最终用户、上级单位和装备研制的总体单位构成;使用方即是装备的最后使用单位,一般是建制连队。
尽管武器装备研制的体系结构有着明显的层次区分,但是各个层级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装备战斗力的快速形成、提高与这三个层级都是密不可分的。
如何深入分析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加快武器装备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切实促进“两成两力”建设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立足装备研制到最后交付使用过程的复杂性分析,建立武器装备研制体系结构的超网络模型,力图利用超网络方法研究装备战斗力形成过程。
1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及研究方法1.1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的复杂性所谓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PM)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
它是通过一个临时的专门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武器装备研制项目管理体系包括技术状态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费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质保障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软件工程化管理、风险管理、可靠性安全性管理、集成管理等11个管理体系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信息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研究
王延飞
摘 要:本文论述了国家军事订货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要求实行基于信息的采办。
介绍了我国武器装备采办实行国家军事订货制度的基本情况,包括国家军事订货制度的内容、与政府采购制度的关系和建立国家军事订货制度的进展情况。
提出实行国家军事订货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信息观点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信息观的改革思路是解决问题的可取方法。
阐明了基于信息的采办管理,就是以信息为依托、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方法为工具、用信息观点指导和实施对采办过程的管理。
从信息采办管理研究的内容、必要性以及实施信息采办的可行性,说明基于信息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研究是装备采办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论文从武器装备采办管理是一个信息过程、信息因素决定装备采办管理改革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与现行采办管理思想的比较等几方面对基于信息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思想进行了辩证分析。
主要论点是:
采办管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绝对的、永恒的,信息对称是相对的、暂时的。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采办管理的对象面临着风险。
因此,采办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尽可能实现信息对称条件下的管理。
信息要素在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条件是:管理组织结构合理,信息要求落实和信息技术手段先进。
与现行的其他同信息有关的采办管理思想相比,基于信息的采办管理思想不仅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的建设与更新,支持根据信息技术与使用发展情况进行组织机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而且还特别重视管理过程中信息质量与信息内容的控制与使用,强调要将与采办相关的信息内涵与采办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信息采办思想的创新之处即在于此。
论文从实施信息采办的思想准备、构建结构合理的采办管理组织、落实采办过程中的信息要求以及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等几方面对国外武器装备采办管理进行了实证分析。
论文通过对武器装备采办管理系统的组成分析、过程分析和技术实现途径分析,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从信息处理角度对采办管理的任务实体和机构实体进行抽象,从而构建了进行信息采办管理所需的管理对象分析模型。
论文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了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基于信息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体系,统计、验证并分析了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分布情况,为实施信息采办准备了必要的管理依据。
调查结果分析说明的重要观点是:①在基于信息的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中,组织结构合理和信息要求落实的指标重要程度远高于信息技术手段先进的指标重要程度。
②从长远讲,在装备采办项目运行管理中保证落实采办信息要求,应该比从管理体制上理顺采办管理组织结构更重要。
③在决定组织结构合理的诸因素中,“职权明确,职能任务重复少”的重要性明显高于“指挥线明确”和“管理层次少”的重要性。
④信息要求明确是落实采办过程中信息要求的最重要条件。
⑤对人才的培养在基于信息的采办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⑥在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中,必须重视有目的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⑦信息采办管理评价指标反映了当前采办管理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与评价监督机制建设有关的对信息的客观独立分析问题,与驻厂军代表制度改革有关的军代表发挥信息保障作用问题等。
⑧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中必须重视一个“用”字。
论文最后针对我国在实行国家军事订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树立正确的信息采办观念,要将采办管理改革的重点集中在有助于信息要求落实的指标要素上,还就提高我国武器装备信息采办管理水平,在理顺采办管理组织结构、落实采办中的信息要求和提升采办管理的信息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情报研究;管理/武器装备;信息采办
作者简介:王延飞,男,1965年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999级博士毕业生。
导师简介:赵澄谋,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379—·情报理论与实践·ITA 学位论文摘要
DOI :10.16353/j .cn ki .1000-7490.2003.0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