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2014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案+同步练习--全等三角形-第01课 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一 二

精品 2014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案+同步练习--全等三角形-第01课 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一 二
精品 2014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案+同步练习--全等三角形-第01课 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一 二

第12章全等三角形

第01课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判定一二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判定一: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判定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例1.如图,在平面上将△ABC 绕 B 点旋转到△A/BC/的位置时,AA/∥BC,∠ABC=700,则∠CBC/为度.

例2.如图,在△ABC 中,∠A:∠B:∠C=3:5:10,又△MNC≌△ABC,则∠BCM:∠BCN等于()

A.1:2

B.1:3

C.2:3

D.1:4

例3.已知:如图 AB=CD,AD=BC,求证:AD∥BC.

例4.如图,AE=DB,BC=EF,BC∥EF,求证:△ABC≌△DEF.

例5.已知:如图,△ABC和△ADC有公共边 AC,E 是 AC 上一点,AB=AD,BE=DE.求证:∠ABC=∠ADC.

例6.如图,已知,等腰 Rt△OAB中,∠AOB=90o,等腰Rt△EOF 中,∠EOF=90o,连结AE、BF.

求证:(1)AE=BF;(2)AE⊥BF.

课堂练习:

1.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

A.AB=3,BC=4,CA=8

B.AB=4,BC=3,∠A=300

C.∠C=600,∠B=450,AB=4

D.∠C=900,AB=6

2.如图∠1=∠2=200,AD=AB,∠D=∠B,E 在线段BC 上,则∠AEC=()

A.200

B.700

C.500

D.800

3.如图,△ABE≌△ACD,∠B=500,∠AEB=600,则∠DAC 的度数等于()

A.120°

B.70°

C.60°

D.50°

4.在△ABC 和△A'B'C'中, 要使△ABC≌△A'B'C' , 需满足条件()

A.AB=A'B',AC=A'C',∠B=∠B'

B.AB=A'B', BC=B'C',∠A=∠A'

C.AC=A'C',BC=B'C',∠C=∠C'

D.AC=A'C', BC=B'C',∠C=∠B'

5.如图,AD=AE,AB=AC,BE、CD 交于F,则图中相等的角共有对,(除去∠DFE=∠BFC)( )

A.5

B.4

C.3

D.2

6.如图,在Rt△ACD 和Rt△BCE 中,若AD=BE,DC=EC,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A.Rt△ACD≌Rt△BCE

B.OA=OB

C.E 是AC 的中点

D.AE=BD

7.如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

A.AB=AC

B.∠BAE=∠CAD

C.BE=DC

D.AD=DE

8.已知△ABD≌△ACE,且∠BAD和∠CAE,∠ABD和∠ACE,∠ADB和∠AEC是对应角,则对应边_______.

9.已知△ABC≌△DEF,∠A=52°,∠B=67°BC=15cm 则∠F=_____,FE=_____cm.

10..如图,△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F,交DE于G,∠ACB=∠AED=1050,∠CAD=150,∠B= ∠D=300,则∠1的度数为

11.如图,△ABE 和△ADC 是△ABC 分别沿着AB、AC 边翻折1800形成的,若∠1:∠2:∠3=28:5:3,则∠a 的度数为

12.长为L 的一根绳,恰好可围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则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x的取值范围为( )

13.已知△ABC≌△A/B/C/,△ABC 的三边为3、m、n,△A/B/C/的三边为5、p、q,若△ABC的各边都是整数,则m+n+p+q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14.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

(1)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

(2)设∠AED 的度数为 x,∠ADE 的度数为y ,那么∠1,∠2 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 x或 y的代数式表示)

(3)∠A 与∠1+∠2 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

全等三角形压轴题精选(1) 1.(2016?常德)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AB⊥AD,连接AC,过点A作AE⊥AC,且使AE=AC,连接BE,过A作AH⊥CD于H交BE于F. (1)如图1,当E在CD的延长线上时,求证:①△ABC≌△ADE;②BF=EF; (2)如图2,当E不在CD的延长线上时,BF=EF还成立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2.(2015?菏泽)如图,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 (1)如图1,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 (2)如图2,E是直线BC上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2015?于洪区一模)如图1,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BAC=90°, 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2,线段CF、B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______,线段CF、BD的数量关系为______;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2)如果AB≠AC,∠BAC是锐角,点D在线段BC上,当∠ACB满足什么条件时,CF ⊥BC(点C、F不重合),并说明理由.

4.(2013?庐阳区校级模拟)如图,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D、△ACE拼在一起(图1).△ABD不动, (1)若将△ACE绕点A逆时针旋转,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2),证明:MB=MC. (2)若将图1中的CE向上平移,∠CAE不变,连接DE,M是DE的中点,连接MB、MC(图3),判断并直接写出MB、MC的数量关系. (3)在(2)中,若∠CAE的大小改变(图4),其他条件不变,则(2)中的MB、MC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5.(2013春?北京校级期中)探究 问题1 已知:如图1,三角形ABC中,点D是AB边的中点,AE⊥BC,BF⊥AC,垂足分别为点E,F,AE,BF交于点M,连接DE,DF.若DE=kDF,则k的值为______. 拓展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B卷(含答案)64584

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B卷 (考试时长:120分钟满分:120分) 考试姓名:准考证号:考生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C.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D.全等三角形的高相等 2.如图,△ABC≌△CDA,并且BC=DA,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1=∠2 B.AC=CA C.AB=AD D.∠B=∠D 第2题第3题第5题第7题 3.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AB=DE B.∠B=∠E C.EF=BC D.EF∥BC 4.长为3cm,4cm,6cm,8cm的木条各两根,小明与小刚分别取了3cm和4cm的两根,要使两人所拿的三根木条组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他俩取的第三根木条应为() A.一个人取6cm的木条,一个人取8cm的木条B.两人都取6cm的木条 C.两人都取8cm的木条D.C两种取法都可以 5.△ABC中,AB=AC,三条高AD,BE,CF相交于O,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A.5对B. 6对C. 7对D. 8对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三角对应相等的2个三角形全等;②三边对应相等的2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一 边相等的2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2个三角形全等. A.1个B. 2个C. 3个D. 4个 7.如图,已知△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 A.B. 4 C.D. 5 8.如图,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AB=4,AC=3,那么△ABD与△ADC的面积比是()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选择题 1.计算(-2)100+(-2)101的结果是( ) A. -2 B.2 C.-2100 D. 2100 2、x·x 6·( )x 12,括号内填( ) A.x 6 B. x 2 C. x 5 D. x 3、若5260m n x x x -?-=,则m 、n 的关系是( ) A. m-n=6 B.2m+n=5 C.m+2n=11 D.m-2n=7 4.化简32()()x x --结果正确的是( ) A.6x - B.6x C.5x D.5x - 5.37()()a b a b ++=( ) A.21()a b + B.10()a b + C.3377()()a b a b ++ D.1010a b + 6. 若1221253()()m n n m a b a b a b ++-???=,则m+n 的结果是( ) A.1 B.2 C.3 D.-3 7. 下列各式中,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x 3+x 3=x 3+3=x 6 B.x 3·x 3=2x 3=x 6 C. x·x 3·x 5=x 0+3+5=x 8 D. x·(-x)3= -x 2+3= -x 5 8.当23,x a x b ==,则7x 等于( ) A.2a b + B.2a b C.2ab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1.=?53x x ;=??32a a a ;=?2x x n ; =?53x x =?4x ?x = ; 2.=?-32)(x x ;=-?-32)()(a a ; 3.41010?= ;=??32333 ;

4.?2x =6x ;?-)(2y =5y ; 5.=?++312n n x x ; 6.=-?--n n y x y x 212)()( ; 7.33()()()n n x y x y x y -+---= ; 8. 345x n +?=,则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5x 为_________. 9.=-?-43)()(a b a b ; 10.212()()n n y x x y --?-= ; 三、解答题 1.计算:231010100?? 2. 已知一块长方形空地,长100000m ,宽10000m ,求长方形的面积(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3.已知n 为正整数,试计算 () ()()a a a n n -?-?-++2312 4. 比较181023?与101523?的大小。 5、已知3m =243,3n =9,求m+n 的值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选择题:CCBD BBDB

全等三角形解答题--答案

2016暑假作业(七) 全等三角形解答题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28小题) 1.(2012?邵阳)如图所示,AC、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求证:AD∥BC. 【解答】证明:∵AC、BD交于点O, ∴∠AOD=∠COB, 在△AOD和△COB中, ∵ ∴△AOD≌△COB(SAS) ∴∠A=∠C, ∴AD∥BC.2.(2016?重庆校级模拟)如图,A、C、F、B在同一直线上,AC=BF,AE=BD,且AE∥BD.求证:EF∥CD. 【解答】证明:∵AE∥BD, ∴∠A=∠B, ∵AC=BF, ∴AC+CF=BF+CF, ∴BC=AF, 在△EAF和△DBC中 ∵, ∴△EAF≌△DBC(SAS), ∴∠EFA=∠BCD, ∴EF∥CD.

3.(2015?于洪区一模)如图1,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BAC=90°, 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如图2,线段CF、B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垂直,线段CF、BD的数量关系为相等; ②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2)如果AB≠AC,∠BAC是锐角,点D在线段BC上,当∠ACB满足什么条件时,CF⊥BC(点C、F不重合),并说明理由. 【解答】证明:(1)①正方形ADEF中,AD=AF, ∵∠BAC=∠DAF=90°, ∴∠BAD=∠CAF,又∵AB=AC, ∴△DAB≌△FAC, ∴CF=BD,∠B=∠ACF, ∴∠ACB+∠ACF=90°,即CF⊥BD. ②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①的结论仍成立.由正方形ADEF得AD=AF,∠DAF=90度. ∵∠BAC=90°, ∴∠DAF=∠BAC, ∴∠DAB=∠FAC, 又∵AB=AC, ∴△DAB≌△FAC, ∴CF=BD,∠ACF=∠ABD. ∵∠BAC=90°,AB=AC, ∴∠ABC=45°, ∴∠ACF=45°, ∴∠BCF=∠ACB+∠ACF=90度. 即CF⊥BD. (2)当∠ACB=45°时,CF⊥BD(如图).

全等三角形单元练习(Word版 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单元练习(Word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ABC与△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90°,AB=AC=6.现将 △DEF与△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使△ABC保持不动,△DEF运动,且满足点E在边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边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点M.在△DEF 运动过程中,若△AEM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则BE的长为______. 【答案】363 【解析】 【分析】 分若AE=AM 则∠AME=∠AEM=45°;若AE=EM;若MA=ME 则∠MAE=∠AEM=45°三种情况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①若AE=AM 则∠AME=∠AEM=45° ∵∠C=45° ∴∠AME=∠C 又∵∠AME>∠C ∴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若AE=EM ∵∠B=∠AEM=45° ∴∠BAE+∠AEB=135°,∠MEC+∠AEB=135° ∴∠BAE=∠MEC 在△ABE和△ECM中, B BAE CEN AE EII C ∠=∠ ? ? ∠=∠ ? ?= ? , ∴△ABE≌△ECM(AAS), ∴CE=AB6, ∵AC=BC2AB=3

∴BE = 23﹣6; ③若MA =ME 则∠MAE =∠AEM =45° ∵∠BAC =90°, ∴∠BAE =45° ∴AE 平分∠BAC ∵AB =AC , ∴BE = 1 2 BC =3. 故答案为23﹣6或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我们知道,经过三角形一顶点和此顶点所对边上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均能把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1)如图,在ABC ?中,25,105A ABC ∠=?∠=?,过B 作一直线交AC 于D ,若BD 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DA ∠的度数是______. (2)已知在ABC ?中,AB AC =,过顶点和顶点对边上一点的直线,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 ∠的最小度数为________. 【答案】130? 1807? ?? ???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得:DA=DB ,结合25A ∠=?,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分4种情况讨论,①当BD=AD ,CD=AD ,②当AD=BD ,AC=CD ,③AB=AC ,当AD=BD=BC ,④当AD=BD ,CD=BC ,分别求出A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目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13小题,共39分) 1.(2013?贺州)如图,在△ABC中,∠ABC=45°,AC=8cm,F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BF的长是() A.4cm B.6cm C.8cm" D. 9cm 2.(2011?芜湖)如图,已知△ABC中,∠ABC=45°,F是高AD和BE的交点,CD=4,则线段DF的长度为() (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A.B.4? C. D. 3.(2011?恩施州)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 A.11B.{ C. 7D. 4.(2010?岳阳)如图,要使△ABC≌△ABD,下面给出的四组条件中,错误的一组是() A.B C=BD,∠BAC=∠BAD B.∠C=∠D,∠BAC=∠BAD ,C.∠BAC=∠BAD,∠ABC=∠ABD D.B C=BD,AC=AD 5.(2010?鄂州)如图,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S△ABC=7,DE=2,AB=4,则AC长是() A.4( B. 3C.6D.5 6.(2009?西宁)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则说明∠A′O′B′=∠AOB的依据是() A.… (S.S.S.) B.(S.A.S.)C.(A.S.A.)D.(A.A.S.)7.(2009?芜湖)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 (第7题)(第8题) .A.330°B.315°C.310°D.320°

8.(2009?临沂)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P A=PB B.P O平分∠APB C.O A=OB D.A B垂直平分OP < 9.(2009?江苏)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DE,BC=EF,AC=DF; ②AB=DE,∠B=∠E,BC=EF; ③∠B=∠E,BC=EF,∠C=∠F; ④AC=DF,∠A=∠D,∠B=∠E; 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 。 A. 1组B.2组C.3组D.4组 10.(2008?新疆)如图,△ABC中BC边上的高为h1,△DEF中DE边上的高为h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h1>h2B.h1<h2C.h1=h2D.无法确定 11.如图,点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C于点E.已知PE=3,则点P到AB的距离是() , (第11题)(第12题)(第13题) A.3B.4C.5D.。 6 12.如图,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①AB=AE;②BC=ED;③∠C=∠D;④∠B=∠E.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有() A.4个B.3个C.2个D.¥ 1个 13.如图,已知AC平分∠PAQ,点B,B′分别在边AP,AQ上.下列条件中不能推出AB=AB′的是()

八年级上有关全等三角形_探究题_总结

探究题讲练 类型1.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A.330°B.315°C.310°D.320° 2.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 A.50 B.62 C.65 D.68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点P(4,4)处,两直角边与 坐标轴交于点A和点B。 (1)求OA+OB的值;

(2)将直角三角形绕点P逆时针旋转,两直角边与坐标轴交于点A和点B,求OA-OB的值; 类型2.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基础练习 1.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 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 (1)求证:AF+EF=DE; (2)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同步练习题

12.1 全等三角形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所示,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已知某些边的长度和某些角的度数,?则x=_______. (1) (2) 2.如图2所示,在△ABC和△DEF中,AB=DE,∠B=∠E,要使△ABC≌△DEF,?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 3.把“两个邻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_________. 4.在△ABC和△A′B′C中,∠A=∠A′,CD与C′D′分别为AB边和A′B?′边上的中线,再从以下三个条件:①AB=A′B′;②AC=A′C′;③CD=C′D?′中任取两个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请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用题序号写). 5.如图3所示,△ABC中,∠C=90°,AD平分∠CAB,BC=8cm,BD=?5cm,则D 点到直线AB的距离是______cm. (3) (4) 6.如图4所示,将一副七巧板拼成一只小动物,则∠AOB=?_______. 7.如图5所示,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则∠BAC 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 (5) (6) (7) 8.已知等腰△ABC中,AB=AC,D为BC边上一点,连结AD,若△ACD?和△ABD都是等腰三角形,则∠C的度数是________. 9.如图6所示,梯形ABCD中,AD∥BC,∠C=90°,且AB=AD,?连结BD,过A 点作BD的垂线,交BC于E,如果EC=3cm,CD=4cm,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cm. 10.如图7所示,△ABC、△ADE与△EFG都是等边三角形,D?和G分别为AC和

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图12 图A ' C A D B E 21图4 C A D B E 图10 C A D B E F 图2 图6 m n C A B 图11 12C A D B E F M N O A B C D F 图 5 A B D C E F 图1 图3 45321D A O E C B D A C B 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测试题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50 (B )80 (C )50或80 (D )40或65 2. 如图1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 】. (A )2平方厘米 (B )1平方厘米 (C ) 12平方厘米 (D )1 4 平方厘米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D )11厘米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 (A )HL (B )SSS (C )SAS (D )ASA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准确 B.误差很大,不可信 C.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 D.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6. 在图3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 (A )145° (B )180° (C )225° (D )270° 7.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B =∠B ′,AC =B ′C ′ (C )∠A =∠A ′,∠B =∠B ′,∠C =∠C ′ (D )AB =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A ′B ′C ′的周长 8. 如图4所示,△ABC 中,∠C =90°,点D 在AB 上,BC =BD ,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 【 】. (A )3 (B )4 (C )5 (D )6 9.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5所示放置,已知AE BC ∥,则AFD ∠的度数是 【 】. (A )45 (B )50 (C )60 (D )75 图7 图8 10. 如图6所示,m ∥n ,点B ,C 是直线n 上两点,点A 是直线m 上一点,在直线m 上另找一点D ,使得以点D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C 全等,这样的点D 【 】. (A )不存在 (B )有1个 (C )有3个 (D )有无数个 二、填一填,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ABC ?中,若A ∠=112 3 B C =∠,则ABC ?是 三角形. 2. 如图7所示,BD 是ABC ?的中线,2AD =,5AB BC +=,则ABC ?的周长是 . 3. 如图8所示所示,在ABC ?中,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且BD 与CE 相交于点O ,如果135BOC ∠=?,那么A ∠的度数为 . 4. 有5条线段,长度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长,共可以组成________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5. 如图9所示,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已知∠1+∠2=100°,则∠A 的大小等于_____度. 6. 如图10所示,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 =EF ),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则△ABC ≌△DEF ,理由是______. 7. 如图11所示,AD ∥BC ,AB ∥DC ,点O 为线段AC 的中点,过点O 作一条直线分别与AB 、CD 交于点M 、N .点E 、F 在直线MN 上,且OE =OF .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对. 8. 如图12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BC =CD ,过D 作BF 的垂线DE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则∠ABC =∠CDE =90°,BC =DC ,∠1=______,△ABC ≌_________,若测得DE 的长为25 米,则河宽AB 长为_________. 9. 如图13所示,有一底角为35°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现过底边上一点,沿与底边垂直的方向将其剪开,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部分,则四边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 . 10. 如图14所示,三角形纸片ABC ,AB =10厘米,BC =7厘米,AC =6厘米.沿 过点B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BD ,则△AED 的周长为______厘米. 图14 C A D B E 图13 35°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 同步练习题.docx

初中数学试卷 鼎尚图文**整理制作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 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 勾股定理 A 卷(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 (每小题2分, 共20分) 1. 如图,∠OAB =∠OBC =∠OCD =90°, AB =BC =CD =1,OA =2,则OD 2=____________. 2. 如图, 等腰△ABC 的底边BC 为16, 底边上的高AD 为6,则腰AB 的长为____________. 3. 如图,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 偏离欲到达点B 200m ,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20m ,求该河流的宽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m. 4. 正方形的面积为18cm 2, 则正方形对角线长为__________ cm. 5.在△ABC 中,∠C =90°,若AB =5,则2AB +2AC +2BC =__________. 6. 小华和小红都从同一点O 出发,小华向北走了9米到A 点,小红向东走了12米到了B 点,则________ AB 米. 7. 一个三角形三边满足(a+b)2-c 2=2ab, 则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8. 木工做一个长方形桌面, 量得桌面的长为60cm , 宽为32cm , 对角线为68cm , 这个桌面__________ (填“合格”或“不合格”). 9. 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为12cm ,斜边长为13cm ,则它的面积为 . 10. 有六根细木棒,它们的长分别是2,4,6,8,10,12(单位:cm ),首尾连结能搭成直 角三角形的三根细木棒分别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 11. 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直角边长大2,另一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长为 ( ) A. 4 B. 8 C. 10 D. 12 12. 小丰的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cm)的电视机,下列对29英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题图) A B C 200m 520m (3题图) D C B A O (2题图) A B D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全等测试 ?选择题(共3小题) 1. 如图,EB交AC于M,交FC于D, AB交FC于N,/ E=Z F=90° / B=Z C, 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 1 = /2;②BE=CF③厶ACN^A ABM:④CD=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 如图,△ ABC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AD=CE AE与BD相交于点P,BF丄AE于点F.若BP=4则PF的长() A. 2 B. 3 C. 1 D. 2 二 3. 如图,OA=OC OB=OD且0A丄OB, OCX OD,下列结论:①△ AOD^A COB ②CD=AB③/ CDA=Z ABC;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D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D.②③ 二.解答题(共11小题) 4. 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 BD交于点O, AB=AC点E是BD上点,且AE=AD / EAD=Z BAC

(1)求证:/ ABD=/ ACD

(2)若/ ACB=65,求/ BDC的度数. B C 5. (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 DC, E是BC的中点,若AE是/ BAD 的平分线,试探究AB, AD,DC之间的等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 DC, 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 E是BC 的中点,若AE是/BAF的平分线,试探究AB,AF, CF之间的等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6 .已知:在△ ABC中,AB=AC D为AC的中点,DE丄AB, DF丄BC,垂足分别为点E, F,且DE=DF求证:△ ABC是等边三角形. 7. 已知,在△ ABC中,/ A=90°, AB=AC点D为BC的中点. (1)如图①,若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丄DF,求证:BE=AF (2)若点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且DE丄DF,那么BE=AF吗?请利用图②说明理由. 圍①图 图圏

全等三角形基础知识巩固及同步练习

假期第一讲:认识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目标一:认识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形的、相同. 2.一个图形经过、、后得到另一个图形,这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 . 4.“全等”用符号“ ”表示,读作“ ”;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定点的字母写在的位置上. 【目标一典型例题】 例1.下列图形中,和左图全等的图形是() 例2.如图,△ABC≌△DEC,CA和CD,CB和CE是对应边.∠ACD和∠BCE相等吗? 为什么? 【堂上练习】 1.若ΔDEF≌ΔABC, ∠A=70°,∠B=60°,点A的对应点是点D, AB=DE, 那么∠F 的度数为() A.50° B.60° C.50° D.以上都不对

2.已知:△ABC≌△A′B′C′,∠A=∠A′,∠B=∠B′,∠C=70°,AB=15cm ,则有:∠C′=_________,A′B′=__________. 3.如图,△EFG≌△NMH,∠F 和∠M 是对应角,在△EFG 中,FG 是最长边。在△NMH 中,MH 是最长边.EF=2.1㎝,EH=1.1㎝,HN=3.3㎝. (1)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 (2)求线段NM 及线段HG 的长度.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 如图,△ABC ≌ΔAD E ,若∠B =80°,∠C =30°,∠DAC =35°,则∠EAC 的度数为 ( ) A .40° B .35° C .30° D .25° 3.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4.△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00cm ,A 、B 分别与D 、E 对应,且AB =35cm ,DF =30cm ,则EF 的长为( ) A .35cm B .30cm C .45cm D .55cm 5. 在△ABC 中,∠B =∠C ,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20°,那么在△ABC 中与这个120°的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 ) M N H G F E

全等三角形基础知识测试题

、填空 1(1)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相等;(2)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有: _______________ ;另外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还可以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右图,已知AB=DE,/ B=Z E, 若要使△ ABC^A DEF,那么还要需要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 ,理由是: ⑷如右图,已知/ B=Z D=90°,,若要使厶AC^A ABD那么还要需要一个条件, 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这个条件可以是: ,理由是: 这个条件也可以是: ,理由是: 这个条件还可以是,理由是: 2. 如图5, 贝EAC= 3. 如图6, "ABC 也"ADE,若/ B=40 °,/ EAB=80 °,/ C=45 ° , ,/ D= ,/ 已知AB=CD D DAC=。 ,AD=BC,则也, 也。 AB丄AC, BD丄 CD 4.如图 C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5.如图,若AO=OB,/ 1 = / 2,加上条件,则有△ AOC BOC。

6. 如图 6, AE=BF , AD // BC , AD=BC ,则有△ ADF 也 ,且 DF= 。 7. 如图7,在4 ABC 与厶DEF 中,如果 AB=DE , BE=CF ,只要加上/ =Z AB=DE ,要说明厶 ABC DEF , 还缺条件? 还缺条件? 还缺条件? B ) ③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④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A .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 如图,已知 AB=CD AD=BC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3. 具备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中,不一定全等的是 ( ) (A )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B )三边对应相等 (C )两角一边对应相等(D )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3. 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A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B )一锐角对应相等 (C )两锐角对应相等(D )斜边相等 4. 已知△ ABC ◎△ DEF ,/ A=70。,/ E=30 °,则/ F 的度数为 () (A ) 80°( B ) 70°( C ) 30°( D ) 100° 5. 对于下列各组条件,不能判定△ ABC ◎△ ABC 的一组是() A) / A= / A B= / B AB=A ' B ' B) / A= / A AB=A ' B ', AC=A ' C ' C) / A= / A ' , AB=A ' B ' , BC=B ' C ' D) AB=A ' B ' , AC=A ' C ' , BC=B ' C ' 6. 如图,△ ABC ◎△ CDA ,并且AB=CD ,那 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Z DAC= / BCA ( B ) AC=CA (C )Z D= / B (D ) AC=BC ①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②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则在下列条件中,无法判定△ (A ) AD=AE (C ) BE=CD 或 //,就可证明厶 ABC DEF 。 8已知如图,/ B= / DEF , 1) 若以“ ASA ”为依据, 2) 若以“ AAS ”为依 据, 3) 若以“ SAS ”为依据, 二、选择 D 在 AB 上, E 在 AC 上,且/ B= / C , A D E C F 7.如图,

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全册)

全册同步练习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不等关系同步练习1 1. 在数学表达式①-3<0;②4x+5>0;③x=3;④x 2 +x ; ⑤ x -4;⑥ x+2>x+1是不等式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 x 的2倍减7的查不大于-1,可列关系式为( ) A.2x-7≥-1 B. 2x-7<-1 C. 2x-7=-1 D. 2x-7≥-4 3.下列列出的不等关系式中, 正确的是( ) A.a 是负数可表示为a>0 B. x 不大于3可表示为x<3 C. m 与4的差是负数,可表示为m-4<0 D. x 与2的和非负数可表示为x+2>0 4. 代数式3x+4的值不小于0,则可列不等式为( ) A. 3x+4<0 B. 3x+4>0 C. 3x+4≥0 D. 3x+4<10 5.下列由题意列出的不等关系中, 错误的是( ) A.a 不是负数可表示为a>0 B. x 不大于3可表示为x ≤3 C. m 与4的差是非负数,可表示为x-4≥0 D.代数式 x 2+3大于3x-7,可表示为x 2 +3>3x-7 6.用不等式表示“a 的5倍与b 的和不大于8”为 _______. 7.a 是个非负数可表示为_______. 8. 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x 的 3 1 与x 的2倍的和是非正数; (2)一枚炮弹的杀伤半径不小于300米; (3)三件上衣与四条长裤的总价钱不高于268元; (4)明天下雨的可能性不小于70%; (5)小明的身体不比小刚轻. 9.某校规定期中考试成绩的40%和期末考试成绩的60%的和作为学生成绩总成绩.该校骆红同学期中数学考了85分,她希望自己学期总成绩不低于90分,她在期末考试中数学至少应得多少分?(只列关系式)

全等三角形_探究题_(各种题型非常全)教学内容

全等三角形_探究题_(各种题型非常全)

探究题讲练 类型1.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 A.330° B.315° C.310° D.320° 2.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 A.50 B.62 C.65 D.68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点P(4,4)处,两直角边与坐标轴交于点A和点B。 (1)求OA+OB的值;

(2)将直角三角形绕点P逆时针旋转,两直角边与坐标轴交于点A和点B,求OA-OB的值; 类型2.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基础练习 1.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CEB;②DE=AD+BE; (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 (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 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 (1)求证:AF+EF=DE; (2)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1,△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BC,且AC=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边EF 与边AC重合,且EF=FP.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接AP,BQ.猜想并写出BQ与AP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 (3)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接AP,BQ.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 ) A .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B .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 C .斜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 .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2.下列说法: ①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全等 ②斜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顶角和腰长对应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全等 ④有两个锐角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如图,AB 平分∠CAD ,E 为AB 上一点,若AC=AD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BC=BD B.CE=DE C.BA 平分∠CBD D.图中有两对全等三角形 4.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自D 向AB 、AC 两边作垂线,垂足为E 、F ,那么下 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DE=DF B.AE=AF C.BD=CD D.∠ADE=∠ADF 5.在△ABC 中,∠B=∠C ,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30°,那么△ABC 中与这个 角对应的角是( ). A .∠A B .∠B C .∠C D .∠B 或∠C 6.如图所示,BE ⊥AC 于点D ,且AD=CD ,BD=ED ,若∠ABC=54°,则∠E=( ). A .25° B .27° C .30° D .45° 7.如下左图,△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DE ⊥AB ,且AB =10 cm , D A C E B

F E D C B A 则△BED 的周长为 ( ) A .5 cm B .10 cm; C .15 cm D .20 cm 8.如上右图,AB=AC ,BE ⊥AC 于E ,CF ⊥AB 于F ,则①△ABE ≌△ACF ;②△BOF ≌△COE ;③ 点O 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3个 B .2个 C .1个 D .0个 9.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过B 作BE ⊥AD 于E ,过E 作EF ∥AC 交AB 于F ,则( ) A 、AF=2BF; B 、AF=BF; C 、AF>BF; D 、AF

初二上数学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2020

初二上数学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2020 平方根与立方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一)一、 1.B 2.A 3.B 二、1. , ±7 2. ±2, 3.-1; 4.0 1.从左至右依次为:±3,±4,±5, ±6,±7,±8,±9,±10,±11,±12,±13, 三、±14, ±15. 2.(1)±25 (2)±0.01 (3)(4)(4)(5)±100 (6) ±2 3.(1)±0.2 (2)±3 (3) 4.(1)a>-2 (2)a=-2 (3)a<-2. 方根与立方根(§12.1 平 方根与立方根(二) 1.D 2.A 3.C 一、1. 二、1. 1. 三、1.(1)80 (2)1.5 (3)(4)3;2.(1)-9 (2) (3)4 (4)-5 , 2. , 3.(1)25.53 (2) 4.11 4. 0 或 3.(1)2.83 (2)28.09(3)-5.34 (4)±0.47. 4. 正方形铁 皮原边长为 5cm. 平方根与立方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三) 1.D 2.A 3.C 一、1. 二、1. ,-3 2. 6,-343 (2)-8 3.-4 4) 4. 0,1,-1. (5)-2 (6)100; 三、1.(1)0.4 (3)( 2.(1)19.09(2)2.652(3)-2.098(4)-0.9016; 3. 63.0cm2;

4.计算得:0.5151,5.151,51.51,515.1,得出规律:当被开 方数的小数 点向左(右)每移动 2 位,它的平方根的小数点就向左(右)移 动 1 位. 由此可得实数(§12.2 实数(一)一、1.B 2.C 二、1. 略2. 3. x≥ . ≈0.05151, ≈5151. 三、1.(1)√(2)×(3)√(4)×(5)×(6)×(7)√(8)×; 2.有理数集合中的数是:, 3.1415,2,无理数集合中的数 是: , ,-5,0,,0.8 , ,0.1010010001…; 3.A 点对应的数是-3,,D 点对应的数是,E 点对应 B 点对应的数是-1.5, C 点对应的数是的数是 . 实数(§12.2 实数(二)一、 1.C 2.B 二、1. 三、1.(1),> 3.B 2.(1)(2)<(2)(3) 3.略 3. 5 . < 4. 7 ; 2.(1)7.01 (2)-1.41 (3)2.74 第 13 章整式的乘除 §13.1 幂的运算 (一) 一、1.C 二、1. 三、1.(1) 2.可实行 2.B 2. 6 ,8 (2) (3) (4) 3. 2 3.D 3. 9 (5) (6) 次运算 幂的运算( §13.1 幂的运算(二) 一、1.D 二、1. ,(2) 2.B 3.C 2. (3)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