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论文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目的要求:
1.了解鱼各种鳍的作用。
2.设计探究鱼各种鳍在游泳中不同作用的实验方法。
3.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继续培养实事求是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材料用具:
1.两条同样大小的活鱼
2.玻璃缸或盛水的容器
3.棉线
4.泡沫夹板
5 . 清水
实验注意事项:
1.保证所观察的鱼必须是在活的状态下进行;
2.两条鱼交替做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鱼的背鳍在游泳中起到什么作用?
1.5. 做出假设:
鱼的背鳍在游泳中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
1.制定并实施计划:
将两条鱼分别放入盛有清水的两个鱼缸中,让甲保持自然生活状态,将乙的背鳍、胸鳍、臀鳍、腹鳍、尾鳍捆扎(分组进行,每组选择一、二种鱼鳍捆扎),作为实验组,观察两个鱼缸中的鱼的游泳状态,并记录。
讨论并得出结论:
如果捆扎鱼的(),它在游泳时
(),说明鱼的()的作用是()。
综合各组不同的探究结果完成下表:。
对“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和“观察鱼的呼吸”实验的改进

对“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和“观察鱼的呼吸”实验的改进对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中的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和“观察鱼的呼吸”,我通过对六个班的教学实践发现,用教材或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方法很多时候难以成功。
为此,我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改进一捆绑鱼鳍时,教材提示用细线捆绑鱼鳍,事实上宜用粗线、纱布条会更好些,不宜用细线,否则易造成对鱼的伤害。
在我所任教的几个教学班中,凡是用细线捆绑的,很少有绑成功的。
另外捆绑时,为了尽量减小对鱼的伤害,要注意用很湿润的纱布包住鱼头,并不时要将鱼头浸入水中,以保证其正常呼吸。
改进二根据教材提示,只要用线分别捆绑鱼的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就能探究出各种鳍的作用。
事实上,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观察出鱼的平衡性、稳定性所受到的影响(见图1)。
为此我对这组实验作了一点改进:用手指从侧面顶一下己捆绑好了的任意一种鱼鳍(见图2),可以发现鱼很容易倒下,失去其平衡性或稳定性(见图3)。
学生经过这样的操作,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探究出这几种鱼鳍的作用。
图1:被粗线、纱布捆绑了胸鳍的鱼,仍能很平稳地向前游动或转向图2:用手指推其中任意一条鱼图3:被推的鱼失去平衡很快倒下改进三教参上介绍用轻的塑料片捆绑鱼的尾鳍不易滑脱,可事实上在实验时没有一个小组捆绑成功的,一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绑好,实验后鱼往往容易死亡;二是即使绑住了,但只要一将鱼放入水中,鱼身稍微摆动,捆绑的塑料片就会滑掉。
用粗糙的薄木片捆绑效果较好,并且鱼也不易受到伤害(见图4)。
图4:被塑料片绑了尾鳍的鱼(上)稍一摆动,塑料片就滑掉; 而绑了木片的鱼很快便倒下,而且不能转向和游泳改进四在观察鱼的呼吸实验中,教材介绍的方法是:“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或墨水,把墨汁或墨水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或墨水的流动情况”。
事实上按照这种办法也难以见到成效。
在实验时,只要一将墨汁滴在鱼口的前方,鱼马上就会游走,即使是水槽里的水刚好淹没鱼身也很难观察成功。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改进

3 8 一
第2 9 卷第 9 期
2 01 3焦
中学生 物学
Mi d d l e S c h o o l Bi o l o g y
2 . 5 探 究侧 线 的作 用
另取 2条鱼 , 将其 中一条 鱼 的躯干 部 和尾部 用橡
皮膜包裹 , 使全部鳍被固定 , 然后将胸鳍和腹鳍处的 橡 皮 膜 用 剪 刀剪 开 , 使 胸 鳍 和 腹鳍 全 部 展 开 , 标为 3 号。 将另一条鱼用橡皮膜包裹 , 使胸鳍和腹鳍固定 , 用
时, 可设 多组 对 照 实验 , 加 深 学 生对 科 学探 究 过 程 的
理解 。
1 材 料用具
剪开 , 使背鳍和臀鳍全部展开, 标为 5 号。 将另一条鱼 的躯干部和尾部用橡皮膜包裹 ,使背鳍和臀鳍固定 , 用剪刀将其它鳍处的橡皮膜剪开 , 使正常运动 , 标为
6号 。
将 按上 述 办法 处 理 的 5 、 6号 鱼 和 1 、 2号 鱼 放在 同一水槽 内 , 观 察游 泳状 态 。 1 、 5 号 对 照结 果表 明 , 5
转变方 向。 结果表明鱼鳍在保持鱼的前后 、 左右平衡 , 控制 运动方 向起着 重要 作用 。
2 . 2 探 究胸鳍 和腹 鳍的作 用
同一水槽 内, 观察游泳状态。 2 、 7 号对照结果表明 , 尾 鳍 能灵活 改变 鱼在水 中的运 动方 向 。 1 、 8 号 对照 , 8号
运 动方 向呈直 线 , 方 向改变 很 困难 。两组 对照 实验 说 明, 尾鳍 的作用 是调 整鱼运 动 的方 向。
鲫鱼若干 、 安全套橡皮膜若干 、 剪刀 、 透明水槽 、
清
2 . 1 探 究鱼鳍在 运 动 中有 无作 用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的改进

生物学教学 "&&# 年 ( 第 %’ 卷) 第* 期
“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实验的改进
崔少锋! 李华锋! 林建美!
! !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探究 “ 鱼鳍在 游泳中的作用” 中, 提供了几个探究的思路: ! 直接观 察。这个方法显然不行, 因为鱼在运动时几个鳍同时 摆动, 不能看出每个鳍的作用。 " 剪掉鱼鳍。这种方 法虽然效果很好, 但对鱼造成的伤害太大了, 不符合新 课程关爱生命、 热爱动物的理念。 # 制作模型。这种 方法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但由于制 作过程较复杂, 需要时间也比较多, 且学生制作水平差 异比较大, 此方法在当前课时较紧张的情况下不具有 操作性。$捆扎鱼鳍。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很好, 对 鱼伤害也较小, 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好, 因捆扎了鱼的部 分鳍后, 影响了其它鳍活动, 不能观察出鳍的作用。通 过实践, 我们觉得采用 “ 局部麻醉鱼鳍” 的方法效果比 较好。其操作方法如下: ’! 材料用具 鱼缸、 清水、 鲫鱼或鲤鱼、 纱布、 注射器、 盐酸利多 卡因、 玻璃棒等。 "! 方法步骤 "( ’! 局部麻醉鱼的尾鳍, 观察鱼转动方向是否灵活 ! 用纱布包住鱼的身体, 以防滑落, 左手握住鱼身, 右手 拿注射器在尾鳍的根部注入麻醉剂, 然后放入鱼缸中, 另放入一只没有麻醉的鱼作对照, 再观察两条鱼的游 动速度, 转动方向有什么不同。最后得出结论尾鳍相 份, 所以高中生物学教师认为新课程实施离自己很远。 在参与培训之后, 感受到新课程 就在自 己 身 边, 责任 感、 使命感明显增强。尽管参与培训过程很辛苦, 但是 教师们在培训体会中深情地写到: “ 时间紧张, 内容充 实、 理论提升, 能力加强, 没有来的, 后悔十年。 ” "( "! 了解生物学新课程设计思路, 理解必修模块对于 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核 心内容地位, 明晰选修模块为满足学生多样化设计的 意图! 由于目前许多高中生物学教师埋头苦干在大纲 教材的教学中, 很少有时间研讨新 课程 改 革。以 《实 验》 培训引领生物学教师走进新课程, 感悟、 亲历新课 程, 使培训者学会耐心倾听、 积极实践、 认真思考、 亲身 体验。在珍惜专家指导, 感悟同伴交流与合作中, 真切 地感受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必要。 "( %! 在亲自实践中, 获取提交学校增设生物学新课程 实验教学仪器的最佳方案, 为进入新课程提前做好本 单位的人员和物质准备工作 ! 据统计参与本次培训活 万方数据
探究鲫鱼鳍与运动的关系

探究鲫鱼鳍与运动的关系李唯生物131班1302040115摘要:在水中,鱼类能非常灵活地进行运动,与此相应的,是鱼所特有的器官——鳍。
鳍作为一种运动器官,却分为背鳍、臀鳍、尾鳍、胸鳍、腹鳍五类,着生部位各不相同。
那么,不同的鳍对鱼类的运动有什么不同的功能特点呢?本次实验通过对鲫鱼鳍的控制变量法研究,得出了初步结论。
关键词:鱼鳍类型功能运动引言: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鲫鱼的各种鳍对运动的不同影响,通过小组实验,我们对比取得了初步结论,并结合相关资料及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具体是怎样影响的,进行相关拓展。
希望能对此现象有深入了解。
正文:鱼类(Pisces)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鳍,是鱼和其他水生脊椎动物适应水中生活的运动器官。
就鱼鳍而言一般由皮肤、柔软的鳍条和坚硬不分节的鳍棘构成。
由于着生部位不同有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之分,其中前三种都不成对,称为“奇鳍”,后两种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前后肢一般是成对的,称为“偶鳍”。
鱼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平衡和帮助游泳,其中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功能各异。
尾鳍能使身体保持稳定,把握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是最主要的推进器官;背鳍能使鱼在水中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胸鳍的作用主要是转换方向;腹鳍只是帮助背鳍和臀鳍保持身体平衡;臀鳍的功能与背鳍相近。
鳍的作用原理是摆动时可以产生推力,令鱼向相反的方向前进。
在流动的水中,短时间内因压力差而导致的气泡出现与消失会产生空穴现象。
这也是鳍作用的原理之一,海豚和金枪鱼在游动时尾鳍可以产生强大的空穴现象。
不过虽然可以游得很快,空穴现象导致的气泡破灭会使海豚感到疼痛,从而限制其速度的提升。
虽然金枪鱼因为尾鳍没有神经,不会感到疼痛,但同样会因为空穴现象导致的一些其他物理现象而减速。
金枪鱼尾鳍上发现过空穴现象造成的伤痕。
实验方法:1、取三条鱼,分别剪去背鳍、尾鳍、胸鳍,再放回鱼缸中,观察并记录运动变化情况。
小鱼游泳的原理

小鱼游泳的原理
小鱼游泳的原理是通过尾巴的摆动和鳍的运动来产生推力,从而推动身体前进。
小鱼的身体结构适应了在水中的游泳,它们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强大的肌肉运动和灵活的鳍。
小鱼的尾巴是主要的推进器官,它们通过摆动尾巴从而产生推力。
在游泳时,小鱼的尾巴从一侧摆动到另一侧,形成蛇形摆动的效果。
这种摆动的目的是把周围的水推到身体后面,形成反作用力从而推动小鱼前进。
摆动的力量来源于小鱼的肌肉运动,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时尾巴的摆动。
除了尾巴,小鱼的鳍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鳍的主要功能是保持平衡和稳定。
小鱼的背鳍和腹鳍帮助它们在游泳时保持姿势和方向,从而保持平衡。
尾鳍则通过和尾巴协调运动,帮助小鱼更高效地推进。
鳍的灵活性和强度使得小鱼能够在水中自如地游动。
此外,小鱼还依靠其身体的水动力学设计来提高游泳效率。
小鱼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形状减少了水的阻力,使得小鱼在水中游动更加顺畅。
流线型身体的设计还使得小鱼能够在水中减少摩擦力,提高游泳速度。
总的来说,小鱼游泳的原理是通过尾巴的摆动和鳍的运动产生推力,从而推动身体前进。
小鱼的身体结构和水动力学设计使得它们能够在水中游动得更加顺畅和
高效。
这种游泳原理适应了水中环境,使得小鱼能够迅速、灵活地在水中行动。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学设计摘要:《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个实验使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鱼类的主要运动器官——鳍,在鱼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实验方法的严谨和科学性,树立探究生命奥秘的信心和能力,最后深刻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因此,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期本实验教学设计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鱼鳍;作用;探究实验;教学设计选题背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鱼类数量共约21625 种,遍布世界各地,是最成功的一类水生动物。
同时,鱼类作为脊椎动物的第一个类群,在生物进化概念中有重要地位。
因此,《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个实验在初中教材中也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学生对动物较感兴趣,对于鱼也较熟悉,能顺利进行探究活动。
借助本节内容来进行探究性实验活动,使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鱼类的主要运动器官——鳍,在鱼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实验方法的严谨和科学性,树立探究生命奥秘的信心和能力,最后深刻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笔者发现一部分老师还是采取剪掉鱼鳍的方法,这不利于学生的情感教育。
因此,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期本实验教学设计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教材分析“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是山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水中的各种鱼的基础上,做的一个探究性实验活动,目的使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鱼类的主要运动器官——鳍,在鱼类游泳中的重要作用。
该实验是本节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该探究活动,能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明确探究性学习的各个步骤,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实验方法的严谨和科学性,树立探究生命奥秘的信心和能力,最后深刻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探究鱼鳍在鱼类游泳中的作用

探究鱼鳍在鱼类游泳中的作用
青州市口埠初级中学 青州市 262513
创新实验目的:为了让同学们更形象、更生动地了解鱼类的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实验仪器及用品:活的金鱼、纱布、硬纸板、细铜丝、玻璃器皿
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参照组 实验组
实验操作:
1、提出问题:各个鱼鳍在鱼类游泳中有什么作用?
2、作出假设:尾鳍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背鳍和臀鳍能够使鱼垂直波动,维持鱼体直立;胸鳍能够改变鱼前进的方向;腹鳍能够保持鱼体稳定。
3、制订计划:用活鱼做实验,用纱布、硬纸板和细铜丝捆绑鱼的各个鳍来观察。
4、实施计划:(1)梱绑鱼的尾鳍,观察到鱼不能前行;(2)捆绑鱼的背鳍和臀鳍,观察到鱼开始失去平衡,不能保持垂直,开始倾斜;(3)捆绑鱼的胸鳍,可以观察到鱼不能转弯;(4)捆绑鱼的腹鳍,观察到鱼失去平衡。
5、得出结论:鱼的尾鳍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背鳍和臀鳍能够使鱼垂直波动,维持鱼体直立;胸鳍能够改变鱼前进的方向;腹鳍能够保持鱼体稳定。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在不伤害鱼的情况下,
更直观地让同学们观察到了各个鱼鳍在鱼类游泳中的作用,使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初一六班刘曙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改进
怀化市实验学校金跃“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一个学生探究实验。
该实验是第一节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该探究活动,能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明确探究性学习的各个步骤;培养学生的强烈探究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为本册教材后续的多个学生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八年级的生物教师对本学生探究实验非常看重。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是“探”而不“究”,流于形式。
笔者经过多次的摸索与实践,终于找到了一种好的实验方法,具有简便易学、高效率、实验教学效果好的特点。
现介绍如下:
一、原探究实验方法的缺点
教材上提示的四种实验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直接观察法:鱼在正常游泳时,各个鳍是互相配合,同时协调
运动的、因此很难看出各个鳍的单独作用。
2 直接剪鳍法:该方法效果很明显.但是手段过于残忍,不符合新
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在实际上课中,没有学生采用该方法,反而对该方法表现出强烈的反感。
3 用细线及木板等捆绑鱼鳍:用细线捆绑鱼鳍,捆轻了容易滑脱,
捆重了容易造成鱼体受伤,像腹鳍,还难以找到单独捆绑的位置。
而用木板夹捆鱼尾鳍.明显加重了尾部的重量,而且木板浮力较大,使鱼尾部明显上翘,甚至由于鱼鳍湿滑,木板容易被鱼甩掉,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4 模拟实验法:该模拟实验,方法简便,材料来源广泛,由实验者
亲自操作,确实能体验到“鱼”前进的动力,但是,研究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完全可靠。
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们通常以教材上提示的探究方法为基础,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还想出了一些其他的实验方法,例如:①用常见的透明胶带对鱼鳍进行捆绑:由于鱼体表面湿滑,必须用较大的力气才能缠稳.对鱼儿伤害较大。
②用纱布来捆绑:纱布没有弹性,而且包好后难以固定,很容易滑脱,难于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③使用麻醉剂:必须花钱从正规的渠道购得麻醉剂和注射器,而且麻醉的部位,麻醉的剂量和最佳的观察时间,学生们都难以把握。
因此,这些方法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之处。
二、探究实验的改进
针对教材探究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从关爱生命的角度出发,寻找一种合适、简便、有效束缚鱼鳍的方法,来达到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目的。
经过多次的摸索和实验,对本探究活动的方法进行了如下改进:
1、改进了捆绑鱼鳍的材料
采用一般家庭和实验室普遍使用的材料:薄弹性袜,缝衣针,细线,剪刀,橡皮筋,大头针,毛巾,防滑塑料片(需根据鱼体大小剪制,见照片①:利用塑料片前端两侧尖锐的突起,穿入弹性尼龙袜中,再用橡皮筋固定来达到防止滑脱的目的),透明水槽和鲫鱼(体长:10---15厘米)。
2、改进了捆绑鱼鳍的方法
采用现场为鲫鱼量身制作“弹性衣”的方法来束缚鱼鳍:先用湿润的毛巾铺垫在鱼体下面,这样可以避免鲫鱼弹跳时受伤,
用剪开的弹性袜整体包裹鱼体,使鱼儿不容易弹跳,缝制时较为配合。
包裹时,注意露出鱼的鳃盖后缘,以不影响鱼的呼吸运动为宜。
缝第一针时,一定要稍微拉紧些,以防止“弹性衣”滑脱,然后采用平针推进的方法。
可以减少鲫鱼离开水的时间(见照片②)。
照片①照片②
在缝到尾部时打个结(防止放开尾鳍后缝好的线散开),缝至尾鳍末端时再打个结。
然后裁剪掉多余的部分。
最后用橡皮筋系牢尾鳍。
这样,通常在三分钟以内,学生们就能对整个鱼的鱼鳍实施有效的全捆绑(见照片③)。
当然还可以进一步采用先描出鱼体边缘线,把鱼儿放回水中。
然后缝制“弹性衣”,最后穿上的方法(这需要积累一些经验才能做好)。
这样对鱼儿的伤害降至最小,体现出对于生命最大程度的爱护。
照片③照片④
三、改进后的优点
1、实验效果非常好
我不但带领学生卓有成效的进行了该探究实验,而且把鲫鱼被分别束缚各种鳍的实验现象拍摄下来制成了课件,很好的展示
各种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其教学效果非常好,在今年举行的“首届怀化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优质课竞赛”中,荣获特等奖。
2、方法简便,适于推广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法简便,材料很容易获得,而且一学就会,使学生能分小组或独立进行探究活动,适于推广。
3、提高了探究实验的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原实验方法的缺陷,费时费力。
通常实验每个小组只能探究一种鳍的作用。
而采用“弹性衣”捆绑方法后,就能快速而简便的实现对各种鱼鳍作用的探究。
例如:全捆绑后,放胸鳍时,利用弹性袜的弹力,把束缚的胸鳍拿出即可,放尾鳍时,从尾部打结的位置之后,将其后方的弹性袜剪去即可。
放其它鳍时,只需用剪刀适当剪开放出即可(见照片④、⑤)。
而收胸鳍及腹鳍时,只需利用袜的弹性,拉开把相应的鳍放回袜内即可,仅仅只需几秒钟,收背鳍时,由于裂口较长,需要用两枚很轻的大头针插上即可,不会影响鱼的游泳。
收尾鳍时,就要用上特制的防滑塑料片和橡皮筋(见照片⑥)
照片⑤照片⑥
4、充分体现出对生命的关爱
“弹性衣”既轻又薄,都放开后,对鱼的自由运动没有影响,适于进行对照实验。
本方法对鱼体伤害很小,实验后的鲫鱼能正常存活。
采用“穿衣”法后,对鱼的伤害更小,充分体现出
对生命的关爱,也培养了学生善良而美好的情感。
5、拓展思维,延伸课堂
例如:单独收胸鳍,单独放胸鳍;单独收尾鳍,单独放尾鳍等实验,能够让学生从两个方面去观察和思考各种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去探究各种鱼鳍在不同组合状态下,鱼儿游泳的表现,使学生的思维更宽广,探究兴趣延伸到课外。
怀化市实验学校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