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麻羊品种简介
习水黔北麻羊舍饲的疾病防控措施探讨

饲料车以及食槽等都是舍饲肉羊喂养中
舍饲 肉羊养 殖的 健康 发展 。
不 可缺 少 的重 要 工具 ,会直 接 和 肉羊接 触 ,是 细 菌传 播 的重 要途 1 舍饲 肉羊 疾病 的流 行病 学特 点 径 。所 以 ,我 们需 要 对这 些 喂养 工具 予 以定 期 消 毒 ,可 以使 用 消 我 们对 舍 饲 肉羊 养殖 的经验 进 行 了归 纳 、总 结 ,发 现 舍饲 肉 毒 剂 ,也 可 以采用 火 焰 消毒 的方 式 ,消灭 工具 上 的细 菌 。 当消毒 羊 的常见 病有 2 种 ,一种 是 营养 代谢病 ,另 一种 是 细菌 性疾 病 。 完成 之后 , 一 定要 用清 水冲 洗 。 1 . 1 营 养代 谢病 2 . 2 . 3 对地面和空气予以消毒 可以采用浓度为1 0 %的漂白粉和
目前 ,人们对肉类食物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再加上国家对农 消 毒 在舍 饲 肉羊 的疾病 防控工 作 中具 有 非 常重要 的作用 ,只 业 重 视程 度 的增 加 ,极 大 地促 进 了养 殖 畜牧 业 的发 展 ,为 肉羊 的 有 严格 按 照规 范 消毒 ,保证 消 毒 的质 量 ,才 能有 效杀 灭 细 菌 ,控 养 殖 奠定 了 良好 的基础 。近几 年 来 ,我 国很 多 地 区 的肉羊 养 殖受 制 细 菌 的生 长 ,改善 羊 舍 的卫 生 环境 。具 体 来说 ,要 做 好舍 饲 肉 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无法实现大规模的草场放牧养殖 ,随意开始 羊 的消 毒工作 ,可 以从 如下 3 个 方面 人手 : 采用舍饲的养殖方式 ,缩短了喂养周期 ,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 2 . 2 . 1 对相 关的机械设备进行消毒 可以使用浓度为0 . 5 —1 . 1 %
黔北麻羊饲养管理技术

黔北麻羊饲养管理技术
田春梅
【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
【年(卷),期】2024(51)2
【摘要】黔北麻羊俗称麻羊,是贵州三大地方羊品种之一,具有品种特性优良,繁殖力强,羊肉鲜嫩多汁,营养丰富,毛皮肉兼用等优点,深受市场欢迎。
1羔羊饲养管理技术1.1加强初生护理黔北麻羊产羔多为一胎双羔,新产出的羔羊体质较弱,应注意加强护理。
应及时用手轻轻抹除羔羊口鼻处黏液,帮助羔羊尽快恢复呼吸。
【总页数】3页(P44-45)
【作者】田春梅
【作者单位】贵州省绥阳县畜牧渔业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5.4
【相关文献】
1.黔北麻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黔北麻羊养殖与管理
3.黔北麻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研究
4.黔北麻羊饲养管理技术
5.饲养方式对黔北麻羊生产性能、肉质、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仁怀市黔北麻羊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考

仁怀市黔北麻羊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考作者:周蔓来源:《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6年第10期黔北麻羊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仁怀市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更是仁怀市区域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1 发展意义和必要性黔北麻羊是贵州三大优良地方山羊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发育快、体型大、性成熟早、繁殖率高、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合群性好、耐粗饲、抗病力强、性情温顺、肉质香嫩鲜美、无膻味和皮张品质好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为国家级山羊遗传资源,1986年被列入《贵州省畜禽品种志》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9年列入国家级遗传资源名录(农业部1278号公告),2011年入选《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
但由于自然饲养状态下的野交乱配和外种羊引入后无计划地随意杂交,导致品质不断退化,数量急剧减少。
研究培育出能适应黔北山区养殖的黔北麻羊高繁殖力的新品系,对丰富黔北麻羊品种结构、加快发展仁怀市黔北麻羊产业、加大仁怀市仓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度、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养殖增效和农民增收均有重要意义。
2 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黔北麻羊保种区和选育基础群体的建立研究,根据仁怀市黔北麻羊分布情况,划定保种区和选购优秀个体组建基础群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黔北麻羊繁殖性状的BLUP选育研究,利用BLUP技术选育出适宜黔北山区养殖的黔北麻羊高繁新品系是发展的主要技术难点。
黔北山区肉羊高繁品系选育配套技术研究,个体的遗传评估、黔北山区肉羊饲养管理技术和黔北山区肉羊种羊配种方案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3 发展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畜牧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与发展,把仁怀市黔北麻羊的养殖作为畜牧养殖的主导产业之一和区域特色优势加以发展,使其产业加工及市场体系循环发展,良种繁育体系、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动物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体系、饲料兽药(含添加剂)与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社会化服务等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得到完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羊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习水县黔北麻羊主要疫病监测分析

482023.7习水县黔北麻羊主要疫病监测分析王 娜,鲍 娟*(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农业系,贵州 遵义 563000)摘要:为掌握贵州省习水县黔北麻羊主要疫病的流行情况,采集50份羊全血样品,针对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和羊口疮等10种主要疫病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嗜血支原体病检出率为4%(2/50),吕氏泰勒虫病检出率为20%(10/50),其余疾病均为阴性。
表明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对习水县黔北麻羊能够形成群体保护,可以有效预防动物疫病的发生。
关键词:黔北麻羊;疫病;监测分析黔北麻羊又名麻羊,主要产自贵州省北部,是贵州省较为独特的地方山羊品种。
主产于贵州北部的仁怀、习水两(市)县,邻近的赤水市、遵义县以及金沙县、桐梓县也有分布。
产区历史悠久,发祥较早。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黔北麻羊养殖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逐渐成为贵州农村山地生态养羊业主导之一,推动黔北麻羊产业化发展。
习水县加大羊主要疫病的防控力度,为了解黔北麻羊主要疫病的防控效果,对采集的50份羊全血样品进行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痘和羊口疮等10种主要疫病的病原学检测,以期为习水县黔北麻羊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50份羊全血采集自习水县两个规模化养殖场。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Ezup柱式病毒DNA抽提试剂盒,购自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DL-2000 Marker,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Taq PCR Master Mix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移液器购自eppendorf公司;基因扩增仪购自杭州柏恒科技有限公司。
1.3 血液采集与处理采用颈静脉采血方式进行采血,对每个样品进行编号,于-20℃保存备用。
1.4 核酸提取按照柱式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
1.5 病原核酸检测以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检测,建立25微升扩增体系即2×Taq PCR Master Mix 12.5微升;上、下游引物(10微摩尔/升)各1微升;模板2微升;ddH20 8.5微升。
黔北麻羊地方标准(修订说明)

贵州省地方标准《黔北麻羊》修订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2012年地01月11日贵州省质监局发布《关于征集2012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2012年02月20日,由遵义市农业委员会申请提出《黔北麻羊》(DB52/T312-91)地方标准的修订,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意立项,并于2012年4月正式下发《关于下达贵州省2012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批准《黔北麻羊》地方标准的修订。
2.起草单位遵义市农业委员会、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习水县农牧局、仁怀市农牧局3.主要起草人二、制定(修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黔北麻羊是贵州三大优良地方山羊品种之一,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易管理,性成熟早,繁殖率高,肉用性能良好,肉质鲜美,板皮质优等特点,为当地群众所喜养。
2010年经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专家组现场鉴定为国家级山羊遗传资源。
2011年3月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
该品种目前使用的标准(DB52/T312-91 黔北麻羊)为上世纪90年代制定,该标准的制定为黔北麻羊的选育、鉴定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行业标准,为黔北麻羊这一宝贵遗传资源的品种选育工作、产业化开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历经二十余年,黔北麻羊的遗传品质较之过去有了较大变化,老的地方标准也不能适应黔北麻羊产业化的发展,对该品种现行的行业标准(DB52/T312-91 黔北麻羊)的修订。
有助于更好更快地促进黔北麻羊的健康发展,实现黔北麻羊品种鉴定标准化,选育规范化,产品优质化。
三、主要起草过程自标准修订工作获贵州省质监局批准后,标准起草小组立即召开标准起草会,着手资料收集整理、实地调查走访和查阅文献,收集了有关黔北麻羊的大量资料和数据。
在此基础上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和黔北麻羊生产实际后编写了标准初稿。
初稿经起草小组数次讨论、逐字斟酌,并综合相关专家意见后几易其稿而成本标准。
四、修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方法按照GB/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
黔北麻羊主产区常用青绿饲料营养成分分析

黔北麻羊主产区常用青绿饲料营养成分分析徐云峰; 施晓丽; 罗卫星; 翁吉梅; 艾锦新; 龙安距; 罗铮【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07【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黔北麻羊; 青绿饲料; 营养成分【作者】徐云峰; 施晓丽; 罗卫星; 翁吉梅; 艾锦新; 龙安距; 罗铮【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农牧局贵州遵义564600;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1.14黔北麻羊是贵州省地方肉用山羊品种之一,有着独特的生境特征、体貌特征及生产、繁殖性能特征。
黔北麻羊产肉性能好,繁殖率高,抗病力强,适应山区粗放饲养,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11年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羊志》,成为国家级新遗传资源。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黔北麻羊已开展了遗传、育种、繁殖和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但关于黔北麻羊常用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尚未进行。
监测黔北麻羊常用饲料养分变化规律,有助于黔北麻羊日粮合理搭配,以促进羊只生长,提高饲草料有效利用,对黔北麻羊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提高养殖效益,提升当地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黔北麻羊常用的16种青绿饲料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以期为黔北麻羊高效养殖和营养研究提供基本参数。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青绿饲料样品样品共16份(表1),于2014年和2015年的7月,多点采样法采于贵州省习水县和仁怀市黔北麻羊原种场及其周边乡镇,其中,人工种植的牧草7份(三叶草、紫花苜蓿、黑麦草、青饲玉米、青饲高粱、苋菜、金荞麦)、天然牧草3份(茅草、空心莲子草、苦蒿)、树叶6份(多花木蓝、构树叶、槐树叶、青冈叶、蕨、大血藤)。
所有样品均于60~65℃鼓风干燥箱中风干,粉碎后过1 mm 筛保存备用。
1.1.2 仪器分析天平(感量0.000 1 g,奥豪斯),电子称(感量0.1 g,奥豪斯),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仪器总厂),UV-2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仪器厂),马弗炉(上海仪器总厂),纤维分析仪(意大利VELP),氧弹式热量计(长沙沃帮),凯氏蒸馏装置、消煮炉、干燥器、60 cm称样皿、锥形瓶、瓷坩埚,滴定管、100 mL容量瓶、50 mL容量瓶,中速定量滤纸。
黔北麻羊科学养殖实用技术

黔北麻羊科学养殖实用技术1黔北麻羊的来源和数量变化黔北麻羊俗称麻羊,因其主要分布在贵州北部的仁怀、习水等县而得名。
该羊的来源目前尚无确凿史料记载,现存各种资料对这方面的描述是:黔北麻羊“产区历史悠久,发祥较早,当地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汉代的铜锅、铜鼎、汉砖以及秦、汉[新]王莽、西晋、北宋等朝代的货币。
今日习水县的土城镇,在北宋时是州、县所在地,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调查考证,黔北麻羊是产区劳动人民长期选育和自然选择形成的。
当地农民素有养羊习惯,至今仍保留婚丧嫁娶、立房祝寿“以羊馈赠”的习俗,当地农民历来有养羊传统和习惯,并以此作为提供肉食和肥料的主要来源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黔北麻羊的发展呈阶段性的起伏变化,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几千只到60年代中期的几万只到70年代的近十万只到80年代的十几万只到90年代的二十余万只再到21世纪初的近三十万只。
近年来,比较完整的资料是2006年的统计资料:2005年贵州全省存栏黔北麻羊47.63万只,其中,公羊11.23万只,母羊36.40万只,公、母羊分别占23.58%和76.42%。
其中,成年公羊2.43万只,能繁母羊22.12万只,分别占整个羊群的5.10%和46.44%。
2黔北麻羊产地的生态学特征黔北麻羊主产于贵州北部的仁怀、习水两县,分布于赤水市西南部、遵义县西北部,临近的桐梓县和金沙县也有少量分布,其分布地地理坐标为105°35′35″~107°25′25″E、27°13′15″~28°54′15″N,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32℃,最高41℃,最低气温-2℃,无霜期302.6d,日照时数1219.4h,降雨量1081.52mm。
平均海拔990m,最高海拔2227m,最低海拔221m。
年均相对湿度82%。
总面积14011.36km2,总人口342.45万。
产区位于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倾斜地带。
黔北麻羊

黔北麻羊概述:黔北麻羊是贵州省三大优良地方山羊品种之一,该品种是产区劳动人民长期选育和自然选择的产物,对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肉质鲜美细嫩、皮张品质好、生产性能优等特点。
2009年5月在农业部组织的新遗传资源审查鉴定过程中,农业部专家组对该品种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黔北麻羊确有特点特色,与成都麻羊有较大区别”,从而顺利地通过了专家组现场鉴定,并于同年12月被农业部专家委员会批准为新遗传资源。
黔北麻羊黔北麻羊是贵州省三大优良地方山羊品种之一,该品种是产区劳动人民长期选育和自然选择的产物,对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肉质鲜美细嫩、皮张品质好、生产性能优等特点。
2009年5月在农业部组织的新遗传资源审查鉴定过程中,农业部专家组对该品种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黔北麻羊确有特点特色,与成都麻羊有较大区别”,从而顺利地通过了专家组现场鉴定,并于同年12月被农业部专家委员会批准为新遗传资源。
黔北麻羊外貌特征黔北麻羊被毛为褐色,有浅褐色及深褐色两种,两角基部至鼻端有两条上宽下窄的白色条纹,有黑色背线和黑色颈带,腹毛为草白色。
被毛较短。
体格较大,体质结实,结构紧凑,骨骼粗壮,肌肉发育丰满。
头呈三角形、大小适中,额宽平,鼻梁平直,耳小、向外平伸。
公、母羊均有角、呈褐色,角扁平或半圆,向后、外侧微弯,呈倒镰刀形。
公羊角粗壮、母羊角细小。
颈粗长,少数有一对肉垂。
体躯呈长方形,胸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尻略斜。
四肢较高、粗壮,蹄质坚实、蹄色蜡黄。
黔北麻羊产地分布原产于贵州北部的仁怀、习水两(市)县,邻近的赤水市、遵义县以及金沙县、桐梓县也有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倾斜地带,山峦起伏,河谷切割较深,平均海拔1181.3m,**海拔1871m,**海拔275m。
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6℃,**气温41℃,**气温-5.70℃;无霜期253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北麻羊品种简介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黔北麻羊品种简介
黔北麻羊俗称麻羊,原产地和主产区在贵州北部习水等县而得名,属国家遗传资源品种,该品种对本地的自然生态条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具有遗传性能稳定、抗病力强、耐粗饲、性情温顺、个体较大,肉质鲜美香嫩、无膻味,皮张品质独具一格等特点,是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山羊品种遗传资源。
黔北麻羊被毛为短粗毛,有浅褐色及茶褐色两种,有黑色背线和黑色颈带,腹毛为草白色,两角基至鼻端有上宽下窄的白色条纹两条;肤色为白色、粉红色。
体质结实、结构紧凑、体格较大。
面部两条黑色毛带,俗称“狸面”,额平,公母均有角,角扁平或半圆,向后上外微弯,呈倒“八字”形,较小,角褐色,鼻梁平直,耳小,平伸。
颈细长、无皱褶,少数有一对肉垂。
公羊去势以后,毛色逐步变成深褐色。
体躯呈长方形,胸宽深、肋骨开张、背腰平直、尻略斜。
四肢较高、粗壮,蹄质结实,蹄色蜡黄。
骨骼粗壮结实,肌肉发育丰满。
主产区农民有传统养殖习惯,养殖积极性较高,但由于前些年受近亲繁殖的影响,导致该品种退化严重。
通过黔北麻羊原种场的建设,不断地开展提纯复壮,该品种原有性能已逐步恢复,纯度和羊肉品质大幅度提升,产羔率达到90%以上,羔羊成活率达到95%,年均产羔3只,羔羊平均初生重从2.8斤提升到5.5斤,成年公羊平均体重从37公斤提升到55公斤,成年母羊平均体重从35公斤提升到45公斤,屠宰率4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