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绪论.pptx

合集下载

临床药理学课件

临床药理学课件

2020/12/18
5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1.药物的选择性作用 药物进入机体后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但并不是对各组织器官都产生同
样的作用。大多数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只对某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 器官无作用或无明显作用,此被称为药物的选择性作用或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例如,地高辛, 对心肌有很强的选择性,很小剂量就有正性肌力作用,而对骨骼肌和平滑肌,即使应用很大剂 量也无作用。产生药物作用选择性的基础是:药物分布不均匀、药物与组织亲和力不同、组织 结构有差异、细胞代谢有差异。
1)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称治本。如抗生素杀 灭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2)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或称治标。如高热时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来 退热。对症治疗不能根除病因。
通常,对因治疗比对症治疗重要,但对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对症治疗却是必不可少的。对某些
2020/12/18
7
4.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具有两重性,既可呈现对机体有利的治疗作用,又町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
应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 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2020/12/18Fra bibliotek62.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是指药物吸收入血以前,在用药部位所呈现的作用,如: 碘酊用于皮肤的消毒作用、口服氢氧化铝中和胃酸作用等。吸收作用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
血后,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作用,如:口服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肌注青霉素 的抗感染作用等。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药物在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称为直接作用;而由直接作用 引发的其他作用称为间接作用。例如酚妥拉明有降低血压和加快心率两种效应,前者是酚妥拉明 阻断血管平滑肌上的a受体引起血管扩张的结果,属于直接作用,而后者是血压降低引发升压反射 的结果,属于间接作用。

临床药理学PPT课件

临床药理学PPT课件
⑥ 未在国内已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 复方制剂。
⑦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 给药途径的制剂。
⑧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 剂型的制剂。
⑨ 仿制药。
化学药品分类
①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通过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
剂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 体及其制剂
IV期临床试验:为上市后监察,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对合 理用药行指导。包括特殊群体的影响,并 行重点观察不良反应与疗效。
六、临床试验方法学
由于疾病的变异性,多种疾病或同时用药(几种)以及 医生、广告、病人心里与权威人士暗示,故必须遵循“重
复、 随机、对照”三原则。 1、对照
随机平行对照试验:将受试者随机、均衡分为多组, 分别用药比较。
各国药政部门审评新药重要内容和标准。
我国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认识临床药理学。1979年后 才发展。
1.建立临床药理研究机构(80年) 2.成立临床药理学术机构(82年) 3.药物临床研究基地的建立(83年)
循证医学的发展丰富临床药理学的内涵。
三、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1.药效学:研究药物对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和临 床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五、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
新药的概念:凡在国内未上市销售的 药品。分为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 中药、天然药分为9类:
① 凡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 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② 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③ 新的中药材代用品。
④ 药材新的药用部位积其制剂。
⑤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 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
交叉对照试验:可行自行对照,也可组间或拉丁方试 验。

临床药理学绪论和临床试验ppt课件

临床药理学绪论和临床试验ppt课件
教师一方面应有各相关学科丰富的知识,另一 方面是要具备教育心理学、行为科学、逻辑学 的知识及良好的思维分析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才能胜任PBL教学法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 教学法
从小学到大学,北美国家普遍采用PBL教学法 我国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教学仍然采用传 统的LBL教学法 LBL教学法以知识灌输为主,在课堂上老师讲, 学生听,被动的学习 LBL教学法缺点是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参 与性,学生主要为考试而学习, 影响学生学 习的兴趣性和创造性,因而培养出的学生缺乏 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合作精神欠缺
临床试验
概念 分期
临床试验概念
(1)从方法和目的看: 临床试验系指任何一种有病人(受试者)参加的 有计划的试验,目的是寻找在相同条件下,对未 来病人的一种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其基本特征 是利用有限的病人样本得出的结果,对未来的 具有相似条件的病人总体作出统计推断,给未 来病人的治疗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新药临床 试验只是临床试验的一种。
临床药理学绪论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杨秀芬 医学博士 教授
授课教师简介(一)
杨秀芬,男, 1969年生,医学博士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获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入选2007年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审评专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审评专家
授课教师简介(二)
授课内容
临床药理学绪论及中药临床药理学现况及进 展(4课时) 中药临床研究的特色与优势(5课时) 中药临床试验中的证侯疗效评价(8课时) 临床药代动力学和治疗药物监测(2课时) 临床试验和中药临床试验及举例(12课时)
授课内容(含中药临床药理学)
生物等效性试验(2课时) 药品审评、管理与评价(4课时) 妊娠期合理用药(2课时) 新生儿的临床用药(2课时) 老年人的用药问题(2课时) 遗传多态性与临床合理用药(4课时) 药物不良反应与中药安全性评价(2课时)

临床药理学概述培训课件

临床药理学概述培训课件
• 全球形成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的国际网络, 该中心不仅收集各成员国的ADRs报告,还 定期通报药物安全信息。
临床药理学概述
50
近六十年发生的药物毒性的严重事件
年代 1935~1937 1937 1937~1939 1954~1956 1959~1961 1966~1972 其他
药品中毒事件
用二硝基酚减肥,引发白内障、骨髓抑制,死亡 177人(美) 磺胺醑剂(二甘醇)口服死170人(美) 用孕激素保胎,治先兆流产,女婴600多例生殖器 官男性化(美)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后,逐步修订与补充原 卫生部药政局建立的法规与技术指导原则,组建 了药品审评专家库。
临床药理学概述
18
第2节 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19
✓药效学研究 ✓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毒理学研究 ✓临床试验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临床药理学概述
20
1、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
Drug B + Drug A
结果 Drug A
pH 胃排空、肠运动
复合物形成
较快或较慢 不完全或更完全
吸收
临床药理学概述
38
联合用药种类数量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联合用药数 (种)
2-5 6-10 11-15 16-20
不良反应发生率 (%)
4 10 28 54
临床药理学概述
39
第3节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
Time
临床药理学概述
29
3、毒理学(toxicology)研究
• 定义:在研究药物疗效时应同时观察药物 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中毒反应、过敏反应 和继发性反应等。
• 在用药过程中应详细记录受试者的各项主、 客观症状,并进行生化检查,出现反应时, 应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

临床药理学全套课件p

临床药理学全套课件p

药物的体内过程
3. 临床药动学研究
—遗传药理学
• 遗传药理学(pharmacogenetics)是
研究DNA序列个体变异引起的药物反应异常, 包括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两个方面。
• 研究各种基因突变与药效及安全性之间的
关系。
• 用于特定患者亚群体:提高疗效、降低不
良反应。
3. 临床药动学研究
—时间药动学
• 时间药动学(chronopharmacokinetics)
2. 受体学说
占领学说 备用受体学说(修正占领学说) 速率学说 变构学说(又称二态模型学说)
3.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不同剂量的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阻断药、激动药及部分激动药相互作用的量效关系 A:竞争性阻断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虚线为激动药量效曲线) B:非竞争性阻断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虚线为激动药量效曲线) C:激动药对部分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虚线为部分激动药量效曲线) D:部分激动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虚线为激动药量效曲线)
•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
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时, 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 包括药动学和药效学两个方面。
6. 教学与培训
• 全国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临床药理学 • 全国建立临床药理培训中心(5个)
7. 咨询服务
• 合理用药 • 新药开发 • 医疗纠纷 • 法医鉴定
• II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 • III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 • IV期临床试验 新药上市后申请人自主进行
的应用研究阶段。
新药的临床研究
• 生物等效性试验(bioequivalence testing) 即相对生物理利用度研究,通过比较被试

临床药理学绪论

临床药理学绪论
(4)测定方法 光谱、色谱、质谱、免疫
5 TDM的分析与处理
(1)基础 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患 者TDM后获得的血药浓度信息
(2)分析原因 (3)处理: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制定相应临床措施及应急预案
二 给药方案设计与调整
1 给药剂量的确定
(1)维持剂量(Dm) 药物到达稳态后给予的药物剂量,称为维持剂量
2)是一个数学概念,并不代表具体的生理空间 3)代表给药剂量或体内药物总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相互关
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三 药代动力学原理
3 药代动力学参数
(3)清除率:CL
1)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清除药物的速率。 2)总清除率:CL总 = CL肾 +CL肾外
(4)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1)可代表被吸收到体内的总药量; 2)是反映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差异的重要参数之一。
普鲁卡因胺治疗心律失常; (5)特殊疾病状态: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如胃肠道、肝、肾功能
障碍; (6)长期用药:判断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耐药性;已知或未知原因的
药效改变; (7)诊断和处理药物中毒:尤其是通过临床症状不能判断的情况; (8)联合用药时,药效改变:如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的血药浓
度增加而效应增强; (9)其它:
2)一般连续给药后5 ~ 7个半衰期到达稳态。
临床药理学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 给药方案
一 治疗药物监测(TMD)
1 概述
(1)定义:以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 医学为基础,与现代分析检测技术 相结合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2)发展:药物→效应→生理生化指标→药物 浓度
(3)分类:广义,药物效应监测和药物浓度监 测;狭义,药物浓度监测。

临床药理学绪论药理学ppt课件

临床药理学绪论药理学ppt课件

藥字,上面是草,下面是音乐的乐,药主和谐.中药方子讲
究和谐,就是讲究配伍。合理用药。
临床药理学发展史
用人体作试验,可追溯到很早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 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
其正式作为一个学科提出来,则临床药理学的 历史应从1947年算起,即美国的Gold教授于 Cornell大学举办临床药理学讲座开创了临床理 学的新纪元。
药物
机体
临床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的 规律
• 机体 药物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
药物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
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
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危害
反应停、聋哑儿、四环素牙…… 据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算,中国每年因 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在住院病人 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药 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数竟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 0倍,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我国临床药理学的发展简介
1980年 卫生部在北京医学院成立临床药理研究所 1984年 卫生部相继建立临床药理培训中心 1980年以来全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江苏等地的
筹建临床药理研究或教学组织机构
我国临床药理学的发展简介
1982年 在北京成立了“中国药学会药理学会临床药理 专业委员会” 1985年 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创刊 卫生部自1983年以来先后三批在全国研究力量较强、 人员素质较高、技术设备较好的临床研究机构,组建 了多个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
临床药理学的四个职能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市场药物再评价 药物不良反应监察 教学与培训 临床药理服务

临床药理学课件教学课件ppt

临床药理学课件教学课件ppt
药物基因组学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是药物代谢、作用机制与基因变异等之 间的关系。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可以预测患者对不同 药物的反应,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
临床药理学的跨学科研究与应用
临床病理学
临床病理学是病理学与临床药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药物作用机制与疾 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临床病理学的研究,可以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指导。
药物的吸收与分布
药物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受到药物性质、给药 方式、胃肠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药物分布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到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在组织中 的转化和排泄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
药物代谢
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生成代谢 产物。
临床药师的角色与职责
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临床药师可与医生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为医生提供药物治疗建议。
提供用药咨询与指导
临床药师可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解答患者关于药物治疗的疑问。
06
临床药理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进展
创新药物研发
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药研发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目前,基于基因 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已经开发出许多针对特定疾病的新药,如肿瘤免疫治 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等。
药物排泄
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肠道等排泄器官。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药效学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与机体细胞受体结合后产生作用的过程,包括对酶的抑制与激活、对受体的 激动与拮抗等。
药效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包括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意义: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选择给药 途径的依据之一。
3)分类:绝对生物利用度(F);相对生物利用度(Fr)
三 药代动力学原理
3 药代动力学参数
(6)稳态血药浓度
1)稳态定义:在恒定给药间隔时间重复给药时 ,当一个 给药间隔内的摄入药量等于排出量时,血药浓度达到 稳态。
2)一般连续给药后5 ~ 7个半衰期到达稳态。
一级动力学
消除规律
恒比消除
t1/2 AUC
与剂量无关 与剂量成比例
药时曲线
指数衰减图形
消除速率常数
K
零级动力学 恒量消除
与剂量有关 与(剂量)2成比例
直线衰减图形 K0
三 药代动力学原理
3 药代动力学参数
(1)半衰期:t1/2
1)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2)血浆半衰期是指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
二 药物的体内过程
2 分布
(1)血浆蛋白结合率 (2)药物向组织分布、蓄积 (3)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分布 (4)胎盘屏障
3 代谢
(1)年龄差异 (2)遗传多态性 (3)病理状态 (4)药物诱导或抑制
二 药物的体内过程
4 排泄
(1)肾排泄 1)肾小球滤过 2)肾小管分泌 3)肾小管重吸收
(2)胆汁排泄
三 药代动力学原理
1 房室模型
(1)一室模型 (2)二室模型
一室模型
二室模型
将整个机体看作一个房室
将整个机体划分为两个房室(血流量 多、血流速度快的组织器官构成中央 室,其余构成周边室)
机体组织内药量与血浆内药物分子瞬时取得平衡。
三 药代动力学原理
2 速率过程
(1)一级速率过程 (2)零级速率过程 (3)米-曼氏速率过程
血药浓度监测:药物本身并不具有客观而简便的效应指标,不能根据 药物效应作为剂量个体化的标准。如抗癫痫药预防大发作,苯妥 英钠300 mg/d,大多数病人可获得预防效果;少数病人:产生中
一 治疗药物监测(TMD)
2 血药浓度与与药理效应▲
K1
R+D
RD物分子 RD: 药物-受体复合物 E: 药理效应
临床药理学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 给药方案
一 治疗药物监测(TMD)
1 概述
(1)定义:以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临床 医学为基础,与现代分析检测技术 相结合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2)发展:药物→效应→生理生化指标→药物 浓度
(3)分类:广义,药物效应监测和药物浓度监 测;狭义,药物浓度监测。
药物效应监测:根据临床表现和生化指标判断疗效,调整剂量。如降 压药:心电监护;抗凝药:凝血酶原时间;降糖药:血糖、尿糖
二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1 药效学 2 药动学 3 毒理学 4 临床研究 5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三 临床药理学的职能▲
1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2 上市药物的再评价 3 药品不良反应的监察 4 承担临床药理学的教学与培训 5 开展临床药理学服务
四 新药的临床药理评价
五 临床研究的方法学
六 临床研究的道德要求
系的一个比例常数
三 药代动力学原理
3 药代动力学参数
(3)清除率:CL
1)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清除药物的速率。 2)总清除率:CL总 = CL肾 +CL肾外
(4)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1)可代表被吸收到体内的总药量; 2)是反映生物利用度药物制剂差异的重要参数之一。
(5)生物利用度
1)概念:指药物从某制剂吸收进入全身血循环的速度和 程度。
普鲁卡因胺治疗心律失常; (5)特殊疾病状态: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如胃肠道、肝、肾功能
障碍; (6)长期用药:判断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耐药性;已知或未知原因的
药效改变; (7)诊断和处理药物中毒:尤其是通过临床症状不能判断的情况; (8)联合用药时,药效改变:如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的血药浓
度增加而效应增强; (9)其它:
临床药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一 发展概况
1 临床药理学的概念▲
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是药理学的分支;是研 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包括药效学与药动学) 的学科。
2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概念提出 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迅速发展:
建立临床药理室 讲述临床药理学课程 成立临床药理学会 出版临床药理学期刊、专著 召开临床药理学会议
在受体部位的浓度,反映药理效应强度:血药浓度与药理效 应有良好的相关性。
一 治疗药物监测(TMD)
2 血药浓度与与药理效应▲

医嘱剂量 影响因素

…………病人服从情况

…………医疗差错

实际剂量

…………吸收

…………分布

…………生物转化

…………排泄

血药浓度

…………被动扩散

…………主动转运
间; 3)消除半衰期是指消除相时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
的时间 ;在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有重要作 用。
(2)表观分布容积:Vd
1)设想药物是均匀地分布于各种组织与体液,且其浓度 与血液中相同,在这种假设条件下药物分布所需的容 积;
2)是一个数学概念,并不代表具体的生理空间 3)代表给药剂量或体内药物总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相互关

靶器官、组织的药物浓度

…………功能状态

…………结合干扰

…………产生耐药性

药理效应
• 剂量、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一 治疗药物监测(TMD)
3 TDM的临床指征▲
(1)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的药物:如地高辛、庆大霉素; (2)药动学个体差异大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3)非线性动力学过程的药物:如苯妥英、茶碱、水杨酸; (4)怀疑中毒:毒性反应与疾病症状类似者:苯妥英治疗癫痫发作、
赫尔辛基宣言
1 研究为医学服务 2 维护受试者权益 3 尊重受试者人格和知情同意的权利
临床药理学
第二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
一 概述
是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 物在人体内被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随时 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 药物的体内过程
1 吸收
(1)胃肠道pH值 (2)胃排空速率 (3)首关效应
(1)血液中药物浓度间接反映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度; (2)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往往与血药浓度相关; (3)许多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强度间相关性良好; (4)许多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治疗窗)已知。 (5)直接检测靶器官或组织的药物浓度:理想,但不可行。 (6)药物在体内达到分布平衡时,血药浓度可间接地反映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