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压力源与对策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与应对策略研究研究问题与背景急诊科护士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承担着处理紧急情况和病人救治的重任。
然而,与其他职业相比,急诊科护士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这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分析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来源,并研究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保证医疗机构的平稳运行至关重要。
研究方案与方法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数据和应对策略。
问卷调查将包括量表和开放式问题,以获得全面的数据。
在定量数据分析方面,我们将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频数分布和平均值计算。
然后,将采用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索不同压力源之间的关系和与应对策略之间的关联。
此外,我们还将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工作压力源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和工作绩效的影响。
在定性数据分析方面,我们将使用内容分析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
首先,将对访谈录音进行逐字转录,并对其中的关键观点进行编码和分类。
然后,通过对编码和分类结果的讨论和分析,总结出工作压力源和应对策略的主要主题。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在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将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收集到的定性数据也将进行分类和归纳,以便对主题进行总结和描述。
在数据分析阶段,我们将详细呈现各种压力源的频数分布、平均值以及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
此外,我们还将根据不同性别和工作经验等变量进行交叉比较和分析,以获取更全面的结果。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分析和对应对策略的研究,我们将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出工作压力源的主要来源,并提出适当的应对策略。
此外,针对急诊科护士的特殊工作环境,我们将讨论相关的建议和管理措施,以确保他们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和管理。
本研究具有创新性,通过综合应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全面分析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应对策略。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研究方案: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诊科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
急诊科护士作为急救和护理的重要一环,在应对工作压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对于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急诊科护士面临的压力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研究目的:1. 分析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2. 探究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方式,了解不同应对方式对工作压力的影响;3. 提出减轻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新方法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确保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2. 数据采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问卷调查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包括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两个方面的问题。
访谈则以半结构化形式进行,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取更加详细和个性化的信息。
3. 数据分析: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主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如频数分布、卡方检验等;定性分析则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整理和归纳来分析护士对工作压力的感受以及应对方式的不同。
方案实施情况:1. 选取多个急诊科作为研究场所,联系相关负责人,征得合作意向,并解释研究目的和过程,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2. 设计并制作调查问卷,包括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两个部分。
经过专家评审后,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善。
3. 在每个研究场所进行问卷调查,向护士们发放问卷,并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
联系部分护士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
4. 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数据进行整理和编辑,形成可用于分析的数据集。
5. 使用合适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归类、总结和对比,揭示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6. 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减轻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新方法和建议,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管理者。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人物最繁重的科室。
工作急、忙、多学科性、易感染性、涉及暴力事件多是急诊护理的特点。
与其它科护士相比,工作环境差、知识面要求广、工作技能要求比较高,等等,急诊科护士因此显示出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乃至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和引发身心疾病,这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制约着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新的发挥,也严重影响急诊护士工作质量。
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急诊科特定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是急诊护士心理健康低下的基础。
急诊护士除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外,而且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娴熟的抢救技能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因此护士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站立,快步行走;搬运重物及病人;经常倒班,进食,睡眠时间不规律,如此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身体始终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致使急诊护士群体疲劳综合征的易感性増大。
3、急诊病人常于不理解及急诊死亡现象刺激急诊病人及家属大多求医心切,期望值高,危重病人在死亡之前的抢救过程是高度紧张的,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在整个抢救过程中,还要面对病人的痛苦,家属的提问、责问、甚至阻挠。
有研究报道,一个病人的死亡对护士的心理影响比每天处理危重病人所产生的心理影响要大得多。
4、工作中的人际冲突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往往是一个多重角色。
在临床工作中,社会分工不同,当发生分歧时人们往往对护士尊重不够,护士与病人及家属的直接接触最多,患者往往会因为治疗方案、医疗费用、等待时间、至谩骂护士,护士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自身高手,出精神妥协。
同时急诊护士经常要有协调工作,长期在这样负载的人际关系中工作,使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影响身心健康。
5、护士的人身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就医的要求越来越高,期望值也不断提高,当现实情况达不到期望值时,家属往往不能接受,使护患关系紧张。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诊医疗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急诊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承担着重要的医疗任务,需要面对各种工作压力。
本文将从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以及相关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1.病患高强度急诊科作为医疗系统的前沿,收治的病患往往是病情比较危急的情况,如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疾病复杂等。
这就需要护士在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护理操作,如病情观察、药物治疗、护理干预等,而这些操作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
这就使得急诊护士承担了高强度的医疗工作,需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和状态,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及时救治。
2.沟通困难急诊护士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需要与病患、家属、医生等人进行交流,沟通的内容包括症状描述、医疗方案解释等。
然而,病患或家属由于情绪激动或其他原因,可能无法有效地表达症状,这就给护士提供了很大的挑战。
而且由于不同人的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急诊护士在沟通中需要兼顾各种因素,这也增大了沟通的难度。
3.时间紧迫急诊科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度的工作,如严重病患的抢救、诊断治疗等。
这种高强度工作需要急诊护士保持专注和高效,而且还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以保证各项工作可以在有序的时间内完成。
4.职责繁重急诊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护理人员的重要成员,需要承担医疗护理、病人安全、文书管理等多项工作。
这就使得急诊护士的职责非常繁重,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并且需要同时管控多个病人的护理问题,工作难度很大。
5.心理压力急诊护士经常需要面对生死存亡的情况,这就使得他们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面对患者生命危急的情况时,护士需要保持冷静和专业,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给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这种高压力的工作往往会给急诊护士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到其身心健康。
二、相关因素分析1.工作环境急诊科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紧张,繁忙和高压,这就给急诊护士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

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急诊科护士是医院急救抢救、诊断、治疗及护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之一,是病人急救处理的重要环节。
急诊科护士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面临着严峻的职业压力,有时候可能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产生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护士们的工作压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一、职业压力影响因素1. 工作负荷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是非常大的,病人数量不稳定、病情复杂多变,需要不断应对各种问题。
为了处理病人需求,护士们不得不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接受不同病人的任务,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可能导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出现衰弱和疲劳。
2. 工作环境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复杂,病人类型繁多,有些病人可能会带有感染性疾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工作环境的繁忙和不稳定可能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情绪。
3. 护理对象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病患,也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在匆忙的工作环境下护士们容易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二、职业压力干预措施1. 加强身体康复护士们经常站立和很多时间紧张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可能会造成一些身体上的压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护士们的工作效率,因此交给医院人员关心这些人的健康和安全非常重要。
护士们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如适当的休息和锻炼。
2. 提高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急诊科护士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他们需要处理各种不同病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需要相当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处理病人需求并转化自身。
3. 改善工作环境为了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医院管理应该积极参与并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源,以提高护士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心情。
例如,医院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空间和环境、改进信息传递体系、减少工作负荷等方式来改善工作环境。
4. 强调心理健康与精神及情感安全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环境和病人的病情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以及身体疲惫等。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研究急诊科是医疗机构中承担急救服务的重要部门,其工作环境特殊、工作任务繁重,因此急诊科护士常常面临较高的工作压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源头以及应对方式,并提出可供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观点。
一、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了解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现有的应对方式,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2.研究对象选取多个医疗机构的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样本,确保代表性。
3.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包括急诊科护士的个人信息、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等方面内容。
(2)访谈调查:深入采访急诊科护士,了解其真实的工作情况和心理感受。
4.数据分析方法(1)问卷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例如频数统计、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2)访谈数据采用质性分析方法,进行内容分析和主题提炼。
二、方案实施情况1.问卷调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中,向急诊科护士分发问卷。
鼓励他们在工作休息时间填写,并明确保证问卷的匿名性。
2.访谈调查选择几位经验丰富的急诊科护士,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压力源和应对方式。
记录访谈内容,保证准确性。
三、数据采集和分析1.问卷数据采集收集问卷调查数据,确保涵盖不同医疗机构和护士的个人信息、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等核心内容。
2.问卷数据分析将问卷数据录入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通过频数统计,了解工作压力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主要的工作压力维度;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3.访谈数据采集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收集急诊科护士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
4.访谈数据分析对访谈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关键词汇和主题,总结出急诊科护士的共性问题和关注点。
四、结论经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主要包括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不固定、患者病情危急等方面。
2.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方式主要包括积极心态、团队合作和适当调剂。
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

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急诊科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大,护士面临着较高的职业压力。
本文将从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干预措施。
一、急诊科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1.工作环境的不稳定性急诊科是医院最需要注意安全的一个科室,因此其工作环境相对比较不稳定,护士们工作的时候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这给护士们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2.岗位需求高急诊科护士的工作需要高度的岗位需求,因此护士们的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大。
要求护士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反应,尽快做出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难度和压力。
3.工作强度的大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大,护士们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耗费心力和体力较大。
长期如此,不仅容易让护士感到疲累,还容易导致护士的身体不适。
4.工作时限的紧迫性急诊科护士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因此工作时限比较紧迫。
这种紧迫性常常会导致急诊科护士感到非常紧张,在工作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和疏漏。
1.身体上的表现急诊科护士身体上的表现主要是身体疲惫、容易生病、失眠等。
长期以往,这些身体上的表现会对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急诊科护士心理上的表现主要是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落、悲观、易怒等。
经常为病人担心、失眠,同时由于护士需要面对各种突发状况,在工作中也容易感到紧张和恐慌。
1.制定职业健康教育计划医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健康教育计划,通过教育的方式,帮助急诊科护士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2.开展心理疏导服务针对急诊科护士的心理问题,医院应开展心理疏导服务,通过专业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护士加强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压力的产生。
3.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急诊科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工作,因此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是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和素质,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压力。
如何应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压力

如何应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压力2023年,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向来是医疗工作者较为繁忙的岗位之一。
急诊科护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效的应变能力。
这些工作特性使得急诊科护理工作易产生较大的压力,如何应对这种压力成为急诊科护理工作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认识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压力来源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医疗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以及自我期望等等。
急诊科护理工作繁忙,常常需要面对从各个方面不断传递来的压力,因此,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这些压力的来源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医疗责任是主要的压力来源之一。
在急诊科,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完成病人入院的初步检查和诊断,还需要对急救、溺水和其他严重的医疗状况作出合理及时的处理。
因此,护理人员显然需要承担着更高的医疗责任。
其次,社会责任也是一大压力源。
急诊科护理人员是医院中第一批看到病人的医务人员,医疗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社会公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承担着相应的压力。
此外,家庭责任也是一大压力源。
像所有人一样,急诊科护理工作者也有自己的家庭。
不过,与职业机会和工作质量相比,维护家庭关系和家庭幸福感对护理工作者来说已经远不如以往那么容易。
最后,自我期望也是源源不断的压力源。
护理工作者常常会感到自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努力,以不断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能力和质量。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压力和疲劳。
正确地面对自己的期望和压力,不仅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还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正确应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在认识到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压力来源之后,正确应对这种压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应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压力的方法。
1. 工作期间调节情绪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情绪的稳定和平静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工作以急、忙、多学科、易感染性及暴力事件多为特点[1]。
急诊科护士由于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不仅担负着繁重的工作,还必须承受非同一般的职业压力,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现分析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来源,提出相应的对策。
1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分析1.1工作负荷过重本院急诊科24h 应诊,平均每天要完成1300人次的静脉滴注留查工作及各种治疗、护理工作。
负责静脉滴注和加药的护士通常是工作几个小时才能放松几分钟,而负责巡回的护士因为要不停的观察患儿静脉滴注情况和为静脉滴注完的患儿拔针,长期处于站立、行走状态,增加了发生下肢静脉曲张的风险。
加之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难以预见,突发事件多,护士经常不能按时下班,频繁的中夜班、生活无规律,使护士身心得不到有效调整,导致出现失眠、头痛、乏力、胃溃疡等身急诊科护士压力源与对策陈小露(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重庆400014)【提要】对急诊科护士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压力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方法,使急诊科护士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采用各种方式减轻压力,不仅有利于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充分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急诊室,医院;护士/心理学;职业压力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3-3642-02中图法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或用乙醇擦皮肤,不仅可刺激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还由于其具有挥发性,可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
具体方法:将冰袋或冰水浸过的毛巾放在额头部(以助降温,预防擦浴时全身血管收缩,脑部充血引起头痛),热水袋放置足底部使患者舒适。
使用32~34℃、25%~30%乙醇100~200mL 以离心方向擦拭四肢及背部,擦拭顺序为,上肢:颈外侧→上肢外侧→手背;侧胸→腋窝→上肢内侧→手掌。
同法擦拭另一侧上肢。
背腰部:患者侧卧,擦拭3min 。
下肢:髂骨→下肢外侧→足背;腹股沟→下肢内侧→内髁;股下→腘窝→足跟。
同法擦拭另一侧。
每个肢体擦拭3min 。
79例患者经过降温处理后体温均下降至38℃以下,症状得到了缓解。
2.3胃肠减压的护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渗出的有害液体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使78例患者胃肠麻痹,所以,要安放胃肠减压装置进行胃肠减压[4]。
胃管插入长度要合适,成年人插入深度为55~60cm ,从鼻尖至耳垂、从耳垂至剑突,若插入过深,胃管在胃内盘绕,过浅则胃管头端接触不到胃液,二者均会影响减压效果。
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动、脱出、扭曲、受阻造成引流不畅,要保持有效负压,负压吸引力不宜过大,避免因吸力过大使胃黏膜吸附到胃管头端的小孔内至引流不畅,保持胃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黏稠度和量,并记录24h 总引流量。
其中有22例患者引起电解质平衡紊乱,因及时报告医生,22例患者均得到了纠正。
2.4呼吸通气的护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居该病术后并发症之首[5-7]。
所以要重视ARDS 的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护理。
首先,病房内应保持通风良好,温度在18~20℃,病房内湿度保持在50%~70%较适宜。
其次,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的深浅度,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若患者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烦躁不安、咳嗽,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根据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同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患者主动排痰,对咳嗽无力的患者帮助拍背协助患者排痰,必要时可采用负压吸引器吸痰,痰液黏稠的患者用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帮助患者将痰液排出,从而保持氧气的有效吸入,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氧饱和度。
2.5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唾液的分泌与积蓄不仅造成口腔异味,而且会使细菌滋生引起口腔内感染。
如患者生活能自理,尽量让患者做到每天刷牙1~2次。
口干时可用清水漱口,改善口腔内环境。
对昏迷、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每天口腔护理2次。
操作时应注意对口腔黏膜的保护,将纱布球拧干后再放入患者口腔内擦拭,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6饮食的护理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急性期应完全禁食、禁水,待症状逐渐缓解,可进食无脂蛋白流质,如果汁、稀藕粉、米汤、菜汁、稀汤面等,以后可逐渐改为低脂半流质逐渐过渡到全食[8]。
此外,患者需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肉、花生、核桃、芝麻、油酥点心等,忌食刺激性、辛辣性食物,并绝对禁烟酒[9-10]。
通过临床护理实践作者认为,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控制。
细致、准确的护理,是对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全面考验。
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细致的护理,并给予心理安慰,以最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陈刚英,马兴刚,王昌成.重症胰腺炎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2,18(4):332.[2]华艳萍,秦亚美,侯淑琴.急性重型胰腺炎的治疗进展与护理[J].现代消化病与内镜杂志,1998,3(2):169-171.[3]陈菊萍.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8):94-95.[4]吴日英,黄英隆.胃管置入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06,20(3):277-278.[5]沈魁,钟守先,张圣道.胰腺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2-334.[6]范玉华,路平.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及其预后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10-111.[7]张昌莲.重症胰腺炎非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11):2444-2445.[8]封慧娴.急性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163-164.[9]林红玉.急性重症胰腺炎39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6):6499-6500.[10]游明琼.重症胰腺炎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729-1730.(收稿日期:2012-07-31)心疾病[2]。
1.2工作风险性高,压力大急诊室护士随时会有急、危、重患儿的抢救工作,要求护士必须保证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迅速对疾病做出判断,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将会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护士还要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尤其是患者的自我保护及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无疑给急诊科护士又添加了一份工作压力。
长期高度的精力集中和精神紧张,使护士极易产生疲乏感。
1.3护患沟通难度大急诊科护患关系的特点是: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
患儿家属表现惊慌、紧张、焦虑,到急诊科后都认为自己的孩子病情最重,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并积极地进行治疗护理[3]。
如果这时护理人员不能对患儿及家属的情况作出反应,就会引起患儿家属指责护士缺乏爱心,工作不负责任甚至辱骂、殴打护理人员。
这些都会给护士施加压力,使护士感到委屈,减低了归属感,出现心理压力。
1.4恶劣的工作环境频繁流动人员的嘈杂声、电话铃声、救护车的报警声、仪器设备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噪声为43.0~52.9dB[4]。
严肃紧张的抢救场面,患儿痛苦的呻吟声,家属悲哀激动的面容都会对护士造成压力。
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下会使护士产生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
1.5职业损伤急诊患者通常病情紧急、危重,护士通常为了尽快地实施急救措施,要在未知晓患儿是否有传染病的情况下及时给予患儿各种抢救措施,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等。
如遇到躁动不安的患者,还有可能被针刺伤,不仅引起疼痛、出血,更容易造成疾病的感染,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1.6劳动价值得不到社会尊重尽管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强度和责任都很大的工作环境中,但由于长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辛勤劳动有时得不到患儿及家属的认可和社会的回报。
如患儿一旦被抢救成功,患儿家属对医生感激不尽,而对护士的劳动价值视而不见;一旦出现一些不理解的行为,又将怨气撒向护士;又如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其工资、奖金较病房护士低,急诊护士的劳动价值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心理失衡并产生压抑和自卑感[5-6]。
1.7知识更新换代的压力由于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医疗仪器不断更新,新的抢救治疗手段也层出不穷,这对急诊科护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知识老化难以胜任临床工作需要。
2减轻急诊护士压力的对策2.1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班次增加人员配置,减轻工作负担。
当护士感到压力过重或身体不适时,恰当的调整工作强度,给予轮换岗位或休假,通过更换环境,使失衡的心理得到调节,疲惫的身体得到恢复。
2.2学会自我调节,减轻压力当护士在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时,可通过与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的积极交流寻求支持,必要时找心理医生咨询,也可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体育锻炼或上网聊天、外出郊游等来缓解压力[7]。
另外,急诊护士应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培养自己的应急能力,达到急救技术过硬、操作技术娴熟,使患者和家属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从而赢得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8]。
2.3加强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焦虑的患者及家属,护士应理解并帮助他们做好沟通和宣传工作。
把自己的关爱通过真诚的语言交流传递给患者,得到他们的信任与理解。
在急诊科附近设置治安室并实施全天巡逻制度,当遇到过激行为时保证治安人员能在最快时间到达现场,这样既可保证急诊工作的顺畅,又能减少个人工作压力,有助于工作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9]。
2.4改善工作条件,优化工作环境在墙上张贴出各功能区的醒目标志和介绍静脉滴注流程及常见问题的文字图表,方便患者就诊和静脉滴注。
扩大静脉滴注等候区,设置静脉滴注号呼叫系统,使患儿能够安静等候。
静脉滴注台之间采用了隔音设计,降低了邻座之间的噪声污染。
设立护士休息室,让护士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有一个能够暂时休息缓解压力的地方。
2.5加强职业防护,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工作中应戴口罩、手套。
为不合作的患者治疗时请人协助。
医院应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体检和给予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尽量减少和杜绝职业损伤对护士健康所带来的伤害。
2.6提高护士的社会支持医院和科室应适当提高政策扶持,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福利待遇,使其辛勤付出得到相应回报。
对患者进行权利与义务的宣传教育,增加对护士的理解和尊重。
还应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舆论,宣传护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
2.7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10]急诊科工作范围跨度大,涉及多学科,并且应急性较强,这就要求急诊护士除了要掌握较全面的医疗护理知识和熟练各种护理操作外,还要积极参加院内、外各种护士继续教育讲座,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急诊工作的要求。
总之,急诊科患儿量大、工作紧张,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心理压力大,势必影响急诊科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