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汉语语法的关系(一)

合集下载

汉字与汉语语法关系

汉字与汉语语法关系

同时,汉字与汉语语法的研究也可以为其他语言的研 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语言学的整体发展。
对语言教育和语言应用的意义
在语言教育方面,通过对汉字与汉语语法的研究,可 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设计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语言 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在语言应用方面,通过对汉字与汉语语法的研究,可以 为语言工作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语言分析和处理方法,提 高语言处理的速度和精度。同时也可以为跨文化交流和 翻译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语言转换和处理工具。
03
汉字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汉字的表意功能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表意功能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汉字的表意功能使得汉语的词语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意义关联,从而影响了汉 语的语法结构。例如,汉语中的主语和谓语、宾语和动词之间的关系,可以通 过汉字的表意功能得以明确。
词序的灵活性
由于汉字的表意功能,汉语中的词序可以较为灵活,而不像某些语言那样严格 依赖词序来表达意义。例如,“吃饭”和“饭吃”在汉语中具有基本相同的意 义。
汉字的音节结构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音节结构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汉字的音节结构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语法结 构。例如,汉语中的声调可以影响词语的意义和语法功能,而这种影响在其他一些语言
中并不常见。
音节结构对口语的影响
汉字的音节结构在口语中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汉语中的连读、轻声等现象都与汉字 的音节结构有关。
汉字的发明为古代人们提供了文字载 体,方便了知识的传播和学习,也为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字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汉字的构造和含义与汉语的语音和语义密切相关。汉字的构 造往往基于汉语的词汇和语法,而汉字的使用也影响了汉语 的语音和表达方式。

汉语语法

汉语语法

汉语语法前言:汉语语法体系由字(语素)→词(词类)→词组(也叫短语)→单句(句子成分)→复句(分句间关系)→句群(初中不学)→文章组成。

正所谓“字词句段篇章”。

1、字有多音字、形似字、疑难字等多种知识考点,有六种造字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象形,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如“日”“月”“山”“水”等。

指事,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

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像的部份。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而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后文着重讲解)2、词有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等(从感情色彩来分);有12类词(从词的性质来分)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3、词组有主谓、动宾、偏正、并列、介宾、补充等八九种组成。

4、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枝叶)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5、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一般有八种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目的、条件、连贯等。

论“字”对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

论“字”对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

论“字”对汉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0.引言“字”在汉语中有两个意义:第一是方块字的意思,这里的“字”是文字学的单位;第二是指汉语中可从语音、语义、语法(至少是构词法)角度来分析的一个单位。

在下面的讨论中,如无特殊的说明,“字”都取第二个意义。

当然,这一意义上的“字”与汉字是密切相关的。

下文我们将谈到,汉字对汉语语素单音节特点的形成和存续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现今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以西方语言为基础而形成的语言学理论体系中,没有“字”这一级单位,也没有“字”的概念。

然而对于汉语来说,“字”却是确确实实的存在,是绕不过、躲不开的事实。

“字”在汉语中,已超出了文字学的概念。

在分析汉语的语义和语法时,以及在做中文的信息处理时,都不能无视“字”这一单位的存在。

(赵元任,1968,1975;吕叔湘,1980;孔宪中,1992;徐通锵,1998)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字”是单音节的“字”。

1.音节、语素、“字”语言底层最小的单位是单个的音素,即元音或辅音,然后音素构成音节,音节构成语素,语素构成词,词构成短语,短语构成句子,……,如此层层组合,直到最高层次的单位--语篇。

在这个从下到上的层次结构中,意义最初从音节这个层次进入,也就是说,音节以下的语言单位不具备语义,开始附着语义的最小单位一般是音节,当人们约定俗成把音节用于指称某个事物时,音节就有了意义。

具有意义的音节或音节组合叫做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承载意义的最小单位。

语素是构词的单位,也称为词素。

(Bolinger, 1981:52)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双音节以上的语素数量不多,可列举无遗。

汉语具有语素单音节的特点,绝大多数汉语研究者对此都不持异议。

(赵元任,1968;朱德熙,1985;张永言,1988;杜永道,1992;吕叔湘,1996)汉语具有意义的音节是带声调的音节。

脱离语境和没有上下文的单音节有时具有不止一个的备选义,亦即有可能等同于多个语素,但在具体的使用中,一个音节通常等同于一个语素。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梳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梳理

施事主语:主语是行为、动作的发出者。主语和谓语的语义关系是“主动者+动作”。例如:
02
鸟在水草边梳理 那晃眼的羽毛。
表情抓住了每个观众的视线。
注意:A 从语法关系上看,这里所说的施事是广义的,既包括动作的发出者,又包括了不能发出动作的事物。如例②。
05
B 主语是施事的句子叫施事主语句。这是汉语最常用的句式,句子中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一般要求带上受事的成分。
01
副词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也可以作补语。
03
就、仅、单单、只等表示范围的,如:
05
才、就、好、大概、恰好等,如:
02
副词一般修饰谓词,有的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
04
今天就你一个淘气。光书就有十箱。
06
用了恰好50元。花了才五天。
2、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即单独成句,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独成句。
2
任指:表示任何人或事物。
3
谁也听不懂他说什么。(谁=任何人)
4
他哪儿也不想去。(哪儿=任何地方)
5
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如:
6
别管是谁的,横竖我领情就是了。(不知道、不想说和说不出的)
7
信上说,谁谁谁当了运输大队长------(不必具体说明的对象)
8
车厢里堆满了鸡鸭鲜鱼什么的(列举不完全)
9
01
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
语素的概念
语素 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词语的概念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 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 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哎呀,说起汉语语法基础知识,那可真是个大课题啊!不过别担心,我这个话痨会尽力让你轻松愉快地学习的。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一、汉语语法基础知识1.1 汉字汉字是汉语的基础,就像英语中的字母一样。

汉字有很多种,比如常用的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

要想学好汉语,首先要掌握这些汉字的基本形态和意义。

现在我们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汉字,比如字典、拼音输入法等。

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多写,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汉字。

1.2 词性词性是指词语所属的类别。

汉语中有很多种词性,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了解词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比如,“苹果”是一个名词,表示一种水果;“吃”是一个动词,表示一个动作。

要想说好汉语,就要学会正确运用各种词性。

1.3 句子结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具备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汉语中还有很多句式结构,比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掌握这些句式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日常俚语与成语俗语2.1 俚语俚语是民间口头传承的一种语言形式,它通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比如,“打蛇打七寸”、“画蛇添足”等都是典型的俚语。

俚语虽然不太规范,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

2.2 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比如,“破釜沉舟”、“狐假虎威”等都是经典的成语。

掌握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2.3 俗语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通常具有幽默、夸张的特点。

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步登天”等都是典型的俗语。

俗语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情感和态度。

三、总结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快把舌头打结了!但是,我相信你已经对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要想说好汉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汉语音节、语素、汉字之间的关系汉语音节、语素、汉字之间的关系汉语的音节是汉语语音结构的最小单位。

一个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组成,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例如:yú yán(语言)和yù yán(寓言),shí jì(实际)和shì jì(世纪),两两之间声母、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表达的意义也就不同。

汉语的音节独立性强,音节内部音素与音素之间结合紧密,音节与音节之间界限分明,除了句末语气词“啊”外,语流中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与后一个音节开头的音素不连读。

如xī ān(西安)不同于xiān(先),pí ǎo(皮袄)不同于piǎo(“漂白”的“漂”)。

汉语的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有些语素自身既能单独成词,也能和别的语素结合成另一个词。

如“山”、“水”、“大”、“小”、“高”、“低”等;有的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结合成词。

如“伟”、“基”、“泳”、“习”、“济”等。

可以说,除了音译外来词(如“沙发”、“拷贝”、“威士忌”等)和联绵词(如“麻木”、“依稀”、“玻璃”等)外,汉语的语素几乎都是一个个有意义的带声调的音节。

换句话说,汉语的音节一般都和意义结合成语素。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除了带儿化韵的音节外(如:huar是一个音节,用汉字写下来是“花儿”两个字),在书面汉语中,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

口语中的一个音节,写下来就是一个汉字。

如xuã xí hàn yǔ这四个音节,写下来是“学”、“习”、“汉”、“语”四个汉字。

我们可以把音节看作口头汉语的语素,把汉字看作书面汉语的语素。

汉语音节的语素性和汉字的音节性特点,使得汉字不仅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而且是集字形、音节、语素三位为一体的语言单位。

由于汉语语音系统中可供使用的音节数量有限(基本音节只有400来个,加上声调变化也只有1300多个),要用有限的音节表达客观世界无限的事物和现象,音节也就具有多义性。

汉字构件对汉语语法信息的表达

汉字构件对汉语语法信息的表达

作 者简介 : 张新艳 , , 女 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文学博士 , 河南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开封 450 ) 4期 所构成 的形声字 多是谓词性 的。 名词性义 符构成的形声字词性较 复杂 , 、 、 各 占一 名 动 形 定 比例。名词性义符所构形声字 的词 性之所 以复杂 , 主要原 “ 驱犬” 表示 的是狩猎人 同时进行 的两个动作 , 两个 动作不分
语 素是汉语 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 是句子 中最小 的语 法 单位 , 故从语法研究 的角度讲 , 不需要对语 素 内部进 行切分 。 但 不少语素对应的汉字是 合体字 , 这些 汉字 “ 是有 意义 的语 素” , 是记词 的。它们 又由若 干构件 组成 , 中的成字构 件 其
本 身具有 独立 的形 、 、 , 和其他构 件若干 次组合 , 语 音 义 能 跟 素有大致相 同 的性 质 , 以有 的 学者 把 汉 字构 件 称 为 “ 所 字 素” , 全不 同于拼音文字 中那些仅表音而不 表意 的字母 。 ② 完 因此 , 要细化汉语语 法研 究 , 要深 刻解释 汉字 与汉语 之 间纷 繁复杂的关系 , 就应 当从语 法的角度 重新审视 汉字构件 之间 以及构件与所构汉字之间的逻辑关系 , 寻汉 字构件对语 法 探
我们将这 7 高频义 符归类 , 出名 词性 义符 6 2个 得 4个 , 词 动
性义符 7个 , 容词性 义符 1个 。我 们对 这 7 形 2个义 符所 构 成 的形声字 的词性 作 了粗 略 的统计 , 结果 发现 , 同词性 的 不
义 符 对 形 声 字 词 性 的影 响有 不 同 的趋 势 。
讨不够 。对于合体字构件之 间的组合关 系 , 学者多 以会 意字 为研究对象()而对 形声 字 鲜有 涉及 。形 声 字是 汉 字 的主 垒,

简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简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简谈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字的形音义与词的音义之间的关系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口语,由来已久。

汉语先于文字的产生,由于其在书写方面的缺陷,汉字应运而生,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语言符号,它是记录汉语的书面体工具。

因此,汉字与汉语密切相关。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由此观之,汉字的音形义之重要,而汉字的音形义与汉语的音义也息息相关。

在语言产生以后、文字出现之前的漫长年代里,上古人民也曾结绳记事。

在一些部落里,人们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传说以及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结又有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粗细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一般是酋长和巫师)循一定规则记录,并代代相传。

后来由于时间过长,人们的记忆遗忘,结绳记事也就失去了一些效用。

但随着时间的演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逐渐发展,不断的完善着中国的汉字体系。

最初人们用文字记录祭祀场面或者生产活动,但,后来,需要用到的汉字越来越多,汉字由繁至简,逐步发展。

由此观之,汉字产生于汉语之后,并适用于汉语的发展。

但,汉语与汉字之间也有许多差别。

一:解释“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词”:词是由语素构成,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二:词音与字音汉语的语音结构简单,往往一个音节就有许多不同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同音字,例如:qū,由这个发音我们可以联想到"驱""岖""躯"三个字,"驱"寓意驱赶,"岖"寓意山区,而"躯"是身体的意思,再比如wán,我们由发音联想到“玩”“顽””“完”,它们分别是玩耍,顽皮,结束的意思。

诸如此类的同音字还有很多,于是便衍生了数量众多的汉字来以形析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与汉语语法的关系(一)
近年来,国内语言学界对汉语语法的阐释已经走出了许多新的路子,许多学者都试图从汉语自身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语语法之不同于印欧诸语言的特点。

许多观点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新方法、新思路无疑已为语法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和一片生机。

其中以申小龙博士的文化语言学观最为引人注目。

笔者亦曾从社会文化心理、思维认知和汉语独特的结构出发考究语法的特征,认识到汉语语法具有较明显的弹性特征,并初步概括为语言表达时的气脉连贯性,组词成句中的链式序列性和语言理解时的整体认知性。

〔1〕由此看出,汉语语法的结构是取“意合”而轻“形合”,“以神统形”,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语言的人文主义传统。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一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往往跟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形式也有许多关系。

虽然语言是先于文字而存在,但文字的出现必然要适应并有利于这种语言的存在和发展。

也就是说,一种文字与被记录的语言,必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否则,这种文字就会失去长存的资格。

当然,文字与语言的哪一要素联系得较明显,这会因文字的特点不同而有所偏重。

从汉字来看,它与汉语语法的个性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的特性适应并支持了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同时,汉语语法性征也是汉字得以长存的因素之一。

汉字是现代世界上各种记录语言的文字中唯一继承传统而被保留下来的文字。

它与音节文字、音素文字构成当今文字的三大类型。

音节文字与音素文字是通过记音而达到记义的。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则是直接记义的。

它在记音方面不甚明显,也就是说,汉字在联系语音方面的功能是较弱的。

在汉语圈中,同一汉字在不同方言区可以读不同音而在意义的理解上却又是相同的。

所以,汉字的功能特征在于它的表义性。

它是建构在音形义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的。

其最大特点是既以形表音,同时又以形表义;其间音与义是通过形体建立联系的,即音与义之间是间接取得联系的。

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汉字的三维结构。

有如下图所示:
形体
↓↓
语音……→语义
(虚线表示间接性)
因此,对于汉字,就有了听音尚难辨义,识音则能解义的特点。

另外,如上文所述,汉字是以表义为中心的,所以它又具有开放性特征。

一个形体,在汉语中,不仅仅允许它在不同时代、不同方言中取不同的读音而获得同一意义,甚至还可以为语音系统与汉语迥异的其他民族语言(如日本、朝鲜、越南)所借用。

由于汉字的表义性功能是体现在形音义一体化上,因此,可以说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音义的结合体,这与语素是音义结合体这一特点是相吻合的。

传统的语文教学被称做“读书识字”,我以为这正说到了点子上。

问题还不仅仅到此,关键是在于识字就能读书上。

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语言现象,汉语语句构造是依赖语义勾联起来的。

我们只要从掌握汉字的字形入手,了解了一个个汉字的音也就懂得一个个汉字的义,同时从这些串联成句的字义中又可领会出句义、文义。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在一个“悟”上。

现代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在“悟”的背后的语言人文主义特点,挖掘其中的规律。

因此,研究汉字和语法的关系当然也是这方面的重要课题之一。

下述三个方面是我们在探索中获得的几点认识。

其一,汉字的表义性适应了汉语语法的弹性特征。

我们知道,语言的组合序列有如一条长链,链链相扣,环环相接,其间每个语词乃至每个汉字都是语言中的一个链子。

在汉语中,这种链式序列可以允许人们根据需要取去某些链子(语词)而不影响达意,其衔接处可以完好如初。

所以说,汉语语法的弹性特征恰恰表现在意合性上。

意达而词之多寡可随意增删。

神经病理语言学实验表明,人们记忆句子和理解句子,并不记忆句子的形式。

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加工处理的不是语音,而是语言所运载的信息,即语义。

汉字的缺点是与语音联系不紧,但它在对于字义的理解上显然优于拼音文字。

因为汉字的规律就是文字形式与概念间的联系比
较紧密。

拼音文字的字形是以代表音素或音节的字母连缀而成的,人们在掌握字母和拼法之后,一般可读出字(词)音来,如果其意义正好是在口语中已熟悉了的,他也可以同时明白词义。

但在一些国家的阅读教学中,也常常出现会拼、会读而不知句子含义的“语义性失读症”。

然而,汉字的字形和字音都服从于语义,表现出语义,因此,学习汉语的人很少出现能读音而不理解意义的现象。

这就是说汉字具有知音解义的特点。

这种特点有力地支持了汉语语法的弹性特征。

汉语语法表达中的重意义支点,轻形式配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汉字的这种表义性征。

句子中的语词弹性现象主要地体现在汉字上。

汉字的块状和可拼合性为汉语语法的“随表达意图穿插开合,随修辞语境增省显隐”〔2〕和以意义支点为中心的表达意识提供了丰厚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