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邮信号课程实验

南邮信号课程实验
南邮信号课程实验

南邮信号课程实验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课程实验报告

( 2014 / 2015 学年第 1 学期)

实验名称:

用Matlab进行信号与系统的时频域分析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指导单位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日期 2014 年 11月 6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连续信号、离散信号的波形特点;

2.掌握连续信号、离散信号的Matlab实现;

3.熟悉Matlab中plot、stem等函数的应用;

4.掌握利用matlab函数表示常见信号波形。

二、实验任务

1.用matlab软件画出连续时间信号的卷积的波形并修改其时间区间改成不同脉宽观察其卷积波形;

2.用matlab软件计算卷积结果并画出卷积波形;

3.用matlab软件画出矩形脉冲频谱图并修改其时间常数和脉宽和幅度,观察比较实验结果。

三、主要仪器设备

硬件:微型计算机

软件:Matlab?

四、实验内容

(一)连续时间信号的卷积

上机题1.已知两个信号)2()1()(1---=t t t x εε和)1()()(2--=t t t x εε,试分别画出)(),(21t x t x 和卷积)()()(21t x t x t y *=的波形。

(上机原程序及所画出的波形图)

T=;

t1=1;t2=2;

t3=0;t4=1;

t=0:T:t2+t4;

x1=ones(size(t)).*((t>t1)-(t>t2));

x2=ones(size(t)).*((t>t3)-(t>t4));

y=conv(x1,x2)*T;

subplot(3,1,1),plot(t,x1);

ylabel('x1(t)');

subplot(3,1,2),plot(t,x2);

ylabel('x2(t)');

subplot(3,1,3),plot(t,y(1:(t2+t4)/T+1));

ylabel('y(t)=x1*x2');

xlabel(----→t/s');

修改后

T=;

t1=2;t2=4;

t3=0;t4=1;

t=0:T:t2+t4;

x1=ones(size(t)).*((t>t1)-(t>t2));

x2=2*ones(size(t)).*((t>t3)-(t>t4));

y=conv(x1,x2)*T;

subplot(2,5,1),plot(t,x1);

ylabel('x1(t)');

subplot(2,5,2),plot(t,x2);

ylabel('x2(t)');

subplot(2,5,3),plot(t,y(1:(t2+t4)/T+1));

ylabel('y(t)=x1*x2');

xlabel(----→t/s');

上机题2.已知两个信号)()(t e t x t ε-=和)()(2/t te t h t ε-=,试用数值计算法求卷积,并分别画出)(),(t h t x 和卷积)()()(t h t x t y *=的波形。

(上机原程序及所画出的波形图)

syms tao ;

t=sym( 't','positive');

xt=exp(-t);

ht=t*exp(-t/2);

xh_tao=subs(xt,t,tao)*subs(ht,t,t-tao);

yt=int(xh_tao,tao,0,t)

源程序及波形图

t2=3;t4=11;

T=;

t=0:T:t2+t4;

x=exp(-t).*((t>0)-(t>t2));

h=t.*exp(-t/2).*((t>0)-(t>t4));

y=conv(x,h)*T;

yt=4*exp(-t)+2*t.*exp(-1/2*t)-4*exp(-1/2*t);

subplot(3,1,1),plot(t,x);

ylabel('x(t)');

subplot(3,1,2),plot(t,h);

ylabel('h(t)');

subplot(3,1,3),plot(t,y(1:(t2+t4)/T+1),t,yt,'--r');

legend('by numerical','Theoretical');

ylabel('y=x*h');

xlabel('---->t/s');

(二)信号的频域分析

上机题3.求周期矩形脉冲信号的频谱图,已知s T s A 5.0,1.0,1===τ

a=1;tao=;t=;

n0=t/tao;

n=0:2*n0;

fn_p=a*tao/t*(sin(n*pi*tao/t+eps*(n==0)))./(n*pi*tao/t+eps*(n==0));

fn_pabs=abs(fn_p);

fn_pang=angle(fn_p);

fn_mabs=fliplr(fn_pabs(2:11));

fn_mang=-fliplr(fn_pang(2:11));

fnabs=[fn_mabs fn_pabs];

fnang=[fn_mang fn_pang];

subplot(2,1,1),stem((-2*n0:2*n0),fnabs);

text(4,,'amplitude spectrum');

subplot(2,1,2),stem((-2*n0:2*n0),fnang);

text(-2,2,'phase spectrum');

xlabel('n');grid

五、实验思考题

对于上机题3,改变信号的周期,比较他们的计算结果。

a=8;tao=;t=;

n0=t/tao;

n=0:2*n0;

fn_p=a*tao/t*(sin(n*pi*tao/t+eps*(n==0)))./(n*pi*tao/t+eps*(n==0)); fn_pabs=abs(fn_p);

fn_pang=angle(fn_p);

fn_mabs=fliplr(fn_pabs(2:9));

fn_mang=-fliplr(fn_pang(2:9));

fnabs=[fn_mabs fn_pabs];

fnang=[fn_mang fn_pang];

subplot(2,1,1),stem((-2*n0:2*n0),fnabs);

text(4,,'amplitude spectrum');

subplot(2,1,2),stem((-2*n0:2*n0),fnang);

text(-2,2,'phase spectrum');

xlabel('n');grid

六、实验小结

这次信号与系统实验用Matlab进行信号与系统的时频域分析,我再次熟悉了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并且通过此了解了连续信号、离散信号的波形特点,

熟悉Matlab中plot、stem等函数的应用,掌握利用matlab函数表示常见信号波形。在这次实验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在解决这些困难的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许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我也在向同学请教的过程中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最终终于在老师的悉心不厌其烦的讲解与同学帮忙查找错误后圆满的完成了这次实验,我不但再次熟悉了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还加深理解了信号与系统中的许多知识,通过这次实验使我受益匪浅。

七、教师评阅

日期:

南邮通信原理真题

南邮通信原理真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南京邮电大学 201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一.选择填空题 选项在本题末。有些选项可以重复选,也可以从不选。 1.信息量定义的原则,它是消息出现(1)的(2)函数,它还必须满足(3)。 2.模拟信道数学模型是(4);二进制数字信道模型是(5)。 3.若单音调制时,双边带DSB调整值的输出信噪比为SNR=S i/n0f m,其中fm为调制信号带宽,si为接受信号功率,n0为信道噪声功率谱。则下列调制的输出信噪比分别为:调制指数为1的AM调制为(6);SSB调制为(7);调制指数为2的FM调制(8)。 4.时域均衡采用(9)滤波器,以消除(10)。 5.数字已调信号的检测=(11)+(12)。 6.格雷码的作用是在数字调制中使得码字的(13)距离与星座点的(14)距离相适应。 7.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控制差错的方法有(15)、(16)和(17)三大类。

8.扩展频谱通信用低速率的(18)序列对高速率的(19)序列进行(20),因而提高信号的(21)能力。在无线信道上传输,它能够提供(22)。尽管它占用的频带增大,但是与(23)相结合,不会降低(24)。 9.载波同步和符号同步都可以采用(25)法和(26)法。 a)(1/3)SNR n)汉明 b) 6SNR o)横向 c) ARQ p)解调 d) FEC q) 抗干扰 e) HARQ r)可加性 f) SNR s)调制 g) s0(t)=f[s i(t)]+n(t) t)码分多址 h) PN u)码间干扰 i)抽样判决 v)欧式 j)单调减 w)频带利用率 k)导频辅助 x)信号变换

南邮广播电视工程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定稿版

南邮广播电视工程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课 程设计实验报告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模块名称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 专业广播电视工程 学生班级 B130114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陈超 指导教师姚锡林 日期: 2016 年 11 月 21 日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利用软件premiere进行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本文首先就本次实验主题归纳总结电视节目制作一般流程方法,接着对此次课程设计主要软件工具进行系统介绍,主要涉及实验相关借本操作的详细阐述;接下来两大章节部分先从取材、构思角度详细分析此次课程设计所做的主题内容与规划,并以此为指导再从具体操作上分步骤、多角度实现视频序列的制作;最后对本次课程设计的体味与收获进行思考。 此次作品《再次出发》电影鉴赏是将导演约翰卡尼的一部经典音乐影视作品利用premiere软件,在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了转场特效,关键帧,字幕,音频等功能,并运用多种素材,重新删减编辑,形成一部情节连贯,内容完整、主题明确的电影鉴赏短片。短片的片长时间为9分40秒,大小为720*576,AVI格式,PAL制式(48Khz)。

关键词: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premiere;视频制作;

目录 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流程与方法 (1) 1.1 电视节目制作一般流程 (1) 1.1.1 前期制作流程 (1) 1.1.2 后期制作工作流程 (2) 1.2 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方法 (2) 1.2.1 ENG方式 (2) 1.2.2 EFP方式 (2) 1.2.3 ESP方式 (3) 第二章 Premiere的功能介绍及操作方法 (4) 2.1 Premiere概述 (4) 2.1.1 概述 (4) 2.1.2 基本操作界面 (4) 2.2 Premiere的基本操作 (5) 2.2.1 新建项目 (5) 2.2.2 新建序列 (6)

南邮通信原理实验 BPSk

实验二 BPSK 传输系统综合实验 一、实验原理 (一)BPSK 调制 理论上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可以用幅度恒定,而其载波相位随着输入信号m (1、0码)而改变,通常这两个相位相差180°。如果每比特能量为E b ,则传输的BPSK 信号为: )2cos(2)(c c b b f T E t S θπ+= 其中 ???===1 1800000 m m c θ (二)BPSK 解调 接收的BPSK 信号可以表示成: )2cos(2)()(θπ+=c b b f T E t a t R 为了对接收信号中的数据进行正确的解调,这要求在接收机端知道载波的相位和频率信息,同时还要在正确时间点对信号进行判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载波恢复与位定时恢复。 1、载波恢复 对二相调相信号中的载波恢复有很多的方法,最常用的有平方变换法、判决反馈环等。 在BPSK 解调器中,载波恢复的指标主要有:同步建立时间、保持时间、稳态相差、相位抖动等。 本地恢复载波信号的稳态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存在影响,若提取的相干载波与输入载波没有相位差,则解调输出的信号为212) ()('b b T E t a t a =;若存在相差Δ,则输出信号下降cos 2Δ倍,即输出信噪比下降cos 2Δ,其将影响信道的误码率性能,使误码增加。对BPSK 而言,在存在载波恢复稳态相差时信道误码率为: ]cos [210 ?= N E erfc P b e 2、位定时 抽样时钟在信号最大点处进行抽样,保证了输出信号具有最大的信噪比性能,从而也使误码率较小。在刚接收到BPSK 信号之后,位定时一般不处于正确的抽样位置,必须采用一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 班级:44 姓名:范海霞 指导教师:黄双颖 职称: 成绩: 通达学院 2015 年 1 月 4 日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 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具体如下: 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 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 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 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 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 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 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 10. 判别分析; 11.尺度分析; 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 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窗口顶部标题为“PASW 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 (2)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

《操作系统教程》南邮正式版——习题解答

《操作系统教程》南邮正式版 习题解答 第三章进程管理与调度习题 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利用了系统与外围设备的并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让多个计算问题同时装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行执行,这种设计技术称“ 多道程序设计”,这种计算机系统称“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或简称“多道系统”。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主存储器中同时存放了多个作业的程序。为避免相互干扰,必须提供必要的手段使得在主存储器中的各道程序只能访问自己的区域。 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 ?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 ?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计算机系统配置多种外围设备,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并行工作时,可以将使用不同设备的程序搭配在一起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使得系统中各外围设备经常处于忙碌状态,系统资源被充分利用; ?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 从总体上说,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算题量,从而提高了吞吐率。 2、请描述进程的定义和属性。 答: 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调度和保护的独立单位。 进程的属性有:结构性?共享性?动态性?独立性?制约性?并发性 3、请描述进程与程序的区别及关系。 答:

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数据集),进程能得到程序处理的结果。进程和程序并非一一对应的,一个程序运行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就构成了不同的进程。通常把进程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两大类,把完成操作系统功能的进程称为系统进程,而完成用户功能的进程则称为用户进程。 4、进程有哪三种基本状态?三种进程状态如何变化? 答: 通常,根据进程执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状态,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状态: ·等待态:等待某个事件的完成; ·就绪态:等待系统分配处理器以便运行; ·运行态:占有处理器正在运行。 进程在执行中状态会不断地改变,每个进程在任何时刻总是处于上述三种基本状态的某一种基本状态,进程状态之间转换关系: 运行态→等待态往往是由于等待外设,等待主存等资源分配或等待人工干预而引起的。等待态→就绪态则是等待的条件已满足,只需分配到处理器后就能运行。 运行态→就绪态不是由于自身原因,而是由外界原因使运行状态的进程让出处理器,这时候就变成就绪态。例如时间片用完,或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来抢占处理器等。 就绪态→运行态系统按某种策略选中就绪队列中的一个进程占用处理器,此时就变成了运行态。 5、进程控制块是什么,有何作用?通常进程控制块包含哪些信息? 答: 进程控制块(Process Control Block,简称PCB),是操作系统为进程分配的用于标志进程,记录各进程执行情况的。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标志,它记录了进程从创建到消亡动态变化的状况,进程队列实际也是进程控制块的链接。操作系统利用进程控制块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标志信息含唯一的进程名 ·说明信息有进程状态、等待原因、进程程序存放位置和进程数据存放位置 ·现场信息包括通用、控制和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的内容 ·管理信息存放程序优先数和队列指针 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有:

南邮 803信号与系统考研大纲

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 2011-1-5 18:14:05 南京邮电大学考研共济网点击浏览:61次 ·[考研一站式]南京邮电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 ·[考研一站式]南京邮电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 803--《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彰武 一、基本要求网络督察 学生应能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建立简单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对数学模型求解,能够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要求考生能够正确理解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092 二、考试范围48号 1.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1)信号的描述及其分类2)信号的运算3)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分类4)系统的模拟正门 2.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1)冲激函数及其性质2)系统的冲激响应3)信号的时域分解和卷积积分4)卷积的图解和卷积积分限的确定5)卷积积分的性质同济 3.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1)周期信号分解为傅里叶级数2)周期信号的频谱3)非周期信号频谱4)一些常见信号的频域分析5)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6)相关函数与谱密度7)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8)信号的无失真传输和理想滤波器9)取样定理10)希尔伯特变换正门对面 4.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1)拉普拉斯变换2)典型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3)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4)拉普拉斯反变换5)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6)系统函数7)由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析系统特性8)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 021-5.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1)离散时间信号2)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模拟3)离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4)离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共 6.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1)Z变换2)Z反变换3)Z变换的性质4)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5)离散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6)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7. 状态变量分析1)状态与状态空间2)连续、离散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3)连续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三、主要参考书 1.教材正门对面 [1]《信号与系统(第2版)》,沈元隆、周井泉编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kaoyantj 2.主要参考书336260 37 [1]《信号与系统(第2版)》,郑君里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信号与线性系统(第4版)》,管致中等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济 [3]《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3版)》,吴大正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信号与系统(第2版)》,英文版,[美]A.V奥本海姆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考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熟悉掌握MATLAB软件的应用,学会对一个连续信号的频谱进行仿真,熟悉sigexpand(x2,ts2/ts1)函数的意义和应用,完成抽样信号对原始信号的恢复。 二.实验内容 设低通信号x(t)=cos(4pi*t)+1.5sin(6pi*t)+0.5cos(20pi*t); (1)画出该低通信号的波形 (2)画出抽样频率为fs=10Hz(亚采样)、20Hz(临界采样)、50Hz(过采样)的抽样序列 (3)抽样序列恢复出原始信号 (4)三种抽样频率下,分别分析对比模拟信号、离散采样信号、恢复信号的时域波形的差异。 原始信号与恢复信号的时域波形之差有何特点?有什么样的发现和结论? (5)三种抽样频率下,分别分析对比模拟信号、离散采样信号、恢复信号的频域特性的差异。 原始信号与恢复信号的频域波形之差有何特点?有什么样的发现和结论? 实验程序及输出结果 clear; close all; dt=0.05; t=-2:dt:2 x=cos(4*pi*t)+1.5*sin(6*pi*t)+0.5*cos(20*pi*t); N=length(t); Y=fft(x)/N*2; fs=1/dt; df=fs/(N-1); f=(0:N-1)*df; subplot(2,1,1) plot(t,x) title('抽样时域波形') xlabel('t') grid; subplot(2,1,2) plot(f,abs(Y)); title('抽样频域信号 |Y|'); xlabel('f'); grid;

定义sigexpand函数 function[out]=sigexpand(d,M) N=length(d); out=zeros(M,N); out(1,:)=d; out=reshape(out,1,M*N); 频域时域分析fs=10Hz clear; close all; dt=0.1; t0=-2:0.01:2 t=-2:dt:2 ts1=0.01 x0=cos(4*pi*t0)+1.5*sin(6*pi*t0)+0.5*cos(20*pi*t0); x=cos(4*pi*t)+1.5*sin(6*pi*t)+0.5*cos(20*pi*t); B=length(t0); Y2=fft(x0)/B*2; fs2=1/0.01; df2=fs2/(B-1); f2=(0:B-1)*df2; N=length(t); Y=fft(x)/N*2;

南邮单片机实验报告

南邮单片机实验报告 篇一: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 ( XX / XX 学年第二学期)? ?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一、数据库原理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 数据库表的建立与管理【二】、实验目的: 学习数据库及表的建立、删除、更新等操作。 注:本次实验题目,除了特殊要求,以T-SQL为主,并将所有语句标注好题号,留存在查询界面上,方便检查。【三】、实验题目及其解答: 1、创建一名为‘test’的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test 2、在“test”数据库中新建一张部门表“部门”,输入列:name(char,10位),ID(char,7位),manager (char,10位)各列均不能为空值。

Solution: use test CREATE TABLE 部门 (ID CHAR(7) NOT NULL,name CHAR(10) NOT NULL,manager CHAR(10) NOT NULL) 结果: 3、在“test”数据库中新建一张员工表,命名为 “员工”。在表中输入以下各列: name(char,10位),personID(char,7位),Sex(char,7位),birthday(datetime),deptID(char,7位),各列均不能为空值。 CREATE TABLE 员工 (name CHAR(10) NOT NULL, personID CHAR(7) NOT NULL, sex CHAR(7) NOT NULL, birthday datetime NOT NULL, deptID CHAR(7) NOT NULL) 结果: 4、修改表的操作练习: 1)将‘部门’表中的列ID设为主键; 2)将‘员工’表中personID设为主键,并将deptID设置为外键,关联到‘部门’表上的‘ID’列; 3)在‘部门’表中,添加列quantity(char, 5); 4) 删除‘员工’表中的列‘sex’; 5)修改‘员工’表中列name为(varchar,8) ALTER TABLE 部门 ADD CONSTRAINT C1 PRIMARY KEY(ID) ALTER TABLE 员工ADD CONSTRAINT C2 PRIMARY

通信原理实验大全(完整版)

通信实验指导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AM调制与解调实验???????? 1 实验二FM调制与解调实验??????????? 5 实验三ASK调制与解调实验????????? 8 实验四FSK调制与解调实验?????????11 实验五时分复用数字基带传输?????? 14 实验六光纤传输实验??????????? 19 实验七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27 实验八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32

实验一AM 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 A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 AM 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 1.5V 直流+ 1KHZ 正弦交流信号,载波为20KHZ 正弦交流信号,两者通过相乘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 AM 解调方法: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 三、实验所需部件 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各图中。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 A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实验一参考结果

实验二FM 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 F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 FM 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 2KHZ 正弦交流信号,让其通过 V/F (电压 /频率转换,即 VCO 压控振荡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 FM 解调方法:鉴频法(电容鉴频+包络检波+低通滤波) 三、实验所需部件 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各图中。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 F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南邮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技术指标 (2) 1.1 系统功能要求 (2) 1.2 系统结构要求 (2) 1.3 电气指标 (2) 1.4 设计条件 (2) 第二章整体方案设计 (2) 2.1 整体方案 (2) 2.2 整体原理及方框图 (2) 第三章单元电路设计 (4) 3.1 频率控制电路设计 (4) 3.2 计数器设计(256) (5) 3.3 存储器及正弦函数表 (6) 3.4 D/A(II)正弦波产生电路 (7) 3.5幅度控制 (8) 3.6 阻抗控制 (9) 3.7整体电路图 (9) 3.7 整体元件清单(理论值) (9) 第四章测设与调整(数据) (11) 4.1 频率控制电路调测 (11) 4.2 地址计数器电路调测如下: (11) 4.3 存贮器电路调测(R=1千欧) (11) 4.4 数字幅度电路调测 (11) 4.5 波形扩展 (11) 4.6 整体指标测试 (12) 第五章设计小结 (13) 5.1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意义 (13) 5.2 设计任务完成情况 (13) 5.3 问题及改进 (13) 5.4 心得体会 (14) 附录 (15) 参考文献 (15) 主要芯片介绍: (15)

第一章技术指标 1.1 系统功能要求 数控正弦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是,用数字电路技术产生正弦波信号。正弦波输出信号的频率和电压幅度均由数字式开关控制。 1.2 系统结构要求 数控正弦波信号发生器的结构要求如图(1)所示,其中正弦波发生器采用数字电路产生正弦信号,频率选择开关用于选择输出信号的频率,幅度选择开关用于选择输出信号电压幅度。频率选择开关和幅度选择开关均应采用数字电路。 1.3 电气指标 输出信号波形:正弦波 输出信号频率范围:1kHz~5kHz 输出信号最大电压:2.8V (峰峰值) 输出阻抗:50Ω 幅度选择档位:5档 波形可选择:方形,正弦波,三角波,斜波 输出频率最小步长:20Hz 1.4 设计条件 电源条件:+5V,-5V ?可供选择器件如下: ?型号名称及功能数量 ?DAC0832 8位D/C转换电路 2 ?MC4046 锁相电路 1 ?28C64B EEPROM存储器 1 ?T4LS393 双16进制计数器 1 ?MC4051 四模拟开关 1 ?TL084 运算放大器 1 ?8路开关双制直插式微型开关 2 ?MC4060 与晶振为频率器 1 ?CD7474 双D型触发器 3 ?CD7404 六反向器 1 ?74139 译码器 2 ?LED 二极管12 ?单开关开关 3 ?晶振32768k 1 ?其他若干电阻,电容 第二章整体方案设计 2.1 整体方案 事先对正弦波进行取样,把各个取样点的取样值存入存储器构成正弦函数表(可以存入一个周期完整信号,也可以存入半个周期或1/4周期)。通过数字频率控制电路对正弦函数表的读取,再把读出的取样值取出还原成原始的正弦信号。 2.2 整体原理及方框图

arm嵌入式课程开发试验设计报告-南京邮电大学钱晨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模专块名称 业 ARM 嵌入式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余雪勇

实验内容 一、基本要求 在基本要求中,需要从11 个测试程序中选做8 个,以下是对8 个程序的实验过程的叙述,包括实验前的硬件连接准备、软件环境配置(串口工具、dnw、ADS、交叉编译环境等)、每个实验的关键代码以及简单分析。 1、硬件连接 用USB 线、串口线把开发板连到电脑相应的端口,再将电源线插好。 2、软件环境配置 设置串口工具SecureCRT 解压在“windows 平台开发工具包\”目录下的“SecureCRT.rar”后,即可使用SeureCRT,双击图标,打开SecureCRT,如下图所示: 点击图中红色方框图标,出现下图的设置窗口:

在 Ptotocol 里面选择 Serial,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详细设置 参考下图,超级终端设置部分,不再重复。 注意:Port 选项部分根据您实际使用的端口进行配置,其他选项请一 定配置如下图所示。 配置完毕后,点击上图的“Connect”选项即可连通串口。 DNW 设置 DNW 在这里是我们的.bin 文件下载软件,可实现我们向 flash 或者内存当中烧写程序的功能。 直接双击“Windows 平台工具\DNW”目录下的DNW 软件,出现下图: (1)点击“Configuration”菜单的“Options”,出现“UART\USB

Options”配置 (2)配置如下图: 3、实验前准备 串口工具和开发板连接成功后,将选择开关打到norflash,并按一下重启键,开发板则自动按照选择从norflash 启动。此时,如果 SecureCRT 界面显示如下,则表示串口工具已经工作正常: 一般出厂光盘里面已经有许多bin 文件了,其中包括我们此处所说的 TQ2440_Test 的bin 文件。我们也可以参考以下步骤,使用ADS1.2 生成自己的“*.bin”文件。 (1)、安装ADS1.2(ARM Developer Suite v1.2,一款针对ARM 的开发套件),并使用ADS打开天嵌科技的出厂自带的测试程序。 (2)、点击compile 键进行编译,点击make 键生成我们此处所需要的“*.bin”文件生成自己的 bin 文件之后,就可以使用SecureCRT 配合dnw 来实现对bin 文件的下载了:操作步骤其实和上面烧写出厂程序一样,在此再详细叙述一下: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 实 验 报 告

实验一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AMI/HDB3)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 、HDB 3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 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3(AMI )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 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 )、传号交替反转码(AMI )、三阶高密度 双极性码(HDB 3)、整流后的AMI 码及整流后的HDB 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 3/AMI 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AMI 译码输出波形 三、 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EL-TS-M6)、AMI/HDB 3编译码模块(EL-TS-M6)。 BS S5S4S3S2S1 BS-OUT NRZ-OUT CLK 并 行 码 产 生 器 八选一 八选一八选一分 频 器 三选一 NRZ 抽 样 晶振 FS 倒相器 图1-1 数字信源方框图 010×0111××××××××× ×××××××数据2 数据1 帧同步码 无定义位 图1-2 帧结构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信源模块和HDB3/AMI 编译码模块的工作原理。 2、 插上模块(EL-TS-M6),打开电源。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模块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FS 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进行下列观察: (1) 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NRZ-OUT 和BS-OUT ,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

课程设计电工实践报告

新疆大学 实习(实训)报告 实习(实训)名称:电工技能实践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15-3班 指导教师:娄毅力报告人: 学号: 时间:2017年6月19日

1 电机的启动和点动 1.1目的要求 a.通过操作加深对电机启动原理的理解 b.能正确连线,并安全启动 1. 2线路图 电机启动电路图 主电路: (1)隔离开关QS (2)熔断器FU (3)接触器KM1的常开主触点 (4)电动机M 控制电路 (1)开关SB3、SB1和SB2 (2)接触器KM1线圈的常开辅助触点 (3)SB2的常闭触头 1.3启动原理

在定子绕组上通三相交流电,定子绕组内(结合定子铁心)就会产生旋转磁场,当磁力线切割转子绕组时,转子绕组会在电磁感应作用下产生电流,结果就形成自己的磁场。在定子磁场与转子磁场相互作用时,转子就随定子磁场旋转而转动。(电动机就启动了)电能---------磁能------电磁感应------电能------磁能。磁能与磁能相互作用。电能就转变成机械能。 1.4步骤 1)起动电动机合上三相隔离开关QS,合上开关SB3、SB1、SB2常开触点, 接触器KM1吸引线圈得电,3对常开主触点闭合,将电动机M接入电源,电动 机开始起动。 2)停止电动机断开开关SB1,SB2常开触点,接触器KM1的线圈失电,其主触点和辅助触点均断开,电动机脱离电源,停止运转。 1.5实际接线图

电机启动实物图 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 2.1目的要求 a.通过操作加深对电机启动原理的理解; b.能正确连线,并安全启动; 2.2线路图 由两条启动支路构成,且在对方支路中相互串联上彼此的常闭辅助触头,使一个接触器线圈得电吸合后另一个接触器因所串联的常闭辅助触头断开而受到制约无法得电,保证了KM1,KM2不能同时得电,从而可靠地避免了两相电源短路事故的发生,电路安全、可靠。这种在一个接触器得电动作时通过其常闭辅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

计算机操作系统试题 一填空: 2.主存储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方式有程序直接控制、中断驱动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控制方式。 4.当一个进程独占处理器顺序执行时,具有两个特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5.程序经编译或汇编以后形成目标程序,其指令的顺序都是以零作为参考地址,这些地址称为逻辑地址。 7.进程由程度、数据和FCB组成。 8.对信号量S的操作只能通过原语操作进行,对应每一个信号量设置了一个等待队列。 21.操作系统目前有五大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24、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克服独占设备速度较慢、降低设备资源利用率的缺点,引入了虚拟分配技术,即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 25、常用的内存管理方法有分区管理、页式管理、段式管理和段页式管理。 26、动态存储分配时,要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重定位。 27、在存储管理中常用虚拟存储器方式来摆脱主存容量的限制。 35.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一个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独立运行和调度 的基本单位。 36. 在信号量机制中,信号量S > 0时的值表示可用资源数目;若S < 0,则表示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此时进程应阻塞。 37. 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是系统调用。 38. 设备从资源分配角度可分为独占设备,共享设备和虚拟设备。 42. 地址变换机构的基本任务是将虚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换为内存中的物理地址。44.现代操作系统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47.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有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三种。58.在分时系统中,当用户数目为100时,为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此时时间片最大应为20ms。分时系统采用的调度方法是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66.使用缓冲区能有效地缓和I/O设备和CPU之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71.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方便用户、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系统软件。 90.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假如系统分配给一个作业的物理块数为3,且此作业的页面走向为2,3,2,1,5,2,4,5,3,2,5,2。OTP算法的页面置换次数为3 ,LRU算法的页面置换次数为4,CLOCK算法的页面置换次数为5 。 108. 现代操作系统的特征是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性。 109.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和请求和保持,不剥夺条件和环路条件。 110.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是CPU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和用户接口。112.文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实现按名存取。 119.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叫临界资源。 120.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一个拥有资源的单位,也是一个调度和执行的基本单位。 二、单选题 1.()不是基本的操作系统。

数字钟实验报告

EDA技术课程设计 ——多功能数字钟 学院:城市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C154 姓名:高阳夏岩 学号:158102 58128 指导老师:安亚军 2017年12月

一实验目的 1、具有时、分、秒记数显示功能,以24小时循环计时。 2、要求数字钟具有清零、调节小时、分钟功能。 3、具有整点报时,整点报时的同时LED灯花样显示 二实验原理 1时钟计数:完成时、分、秒的正确计时并且显示所计的数字;对秒、分——60进制计数,即从0到59循环计数,时钟——24进制计数,即从0到23循环计数,并且在数码管上显示数值。 2时间设置:手动调节分钟、小时,可以对所设计的时钟任意调时间,这样使数字钟真正具有使用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板上的键7和键4进行任意的调整,因为我们用的时钟信号均是1HZ的,所以每LED灯变化一次就来一个脉冲,即计数一次。 3清零功能:reset为复位键,低电平时实现清零功能,高电平时正常计数。可以根据我们自己任意时间的复位。 4蜂鸣器在整点时有报时信号产生,蜂鸣器报警。产生“滴答.滴答”的报警声音。 5LED灯在时钟显示时有花样显示信号产生。即根据进位情况,LED不停的闪烁,从而产生“花样”信号 三实验内容 1时钟记数部分 1)小时部分 其VHDL描述如下 编译,无误。 经仿真,其波形如下

2)分钟部分 其VHDL描述如下 编译,无误。 经仿真,其波形如下 3)秒部分 其VHDL描述如下

编译,无误。 经仿真,其波形如下 2整点报时部分,其VHDL描述如下 编译,无误。

经仿真,其波形如下 3驱动8位八段共阴扫描数码管的片选驱动信号输出部分 其VHDL描述如下 编译,无误。 经仿真,其波形如下 4驱动八段字形译码输出部分 该模块功能:信号输入后,模块驱动八段字形译码输出,A,B,C,D,E,F,G分别接八段共阴级数码管7个接口,即有字形输出。

南理工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 (3) 实验七HDB3码型变换实验 (14) 实验十一 BPSK调制与解调实验 (21) 实验十九滤波法及数字锁相环法位同步提取实验 (29)

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掌握自然抽样与平顶抽样的实现方法。 3.理解低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4.理解实际的采样系统。 5.理解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6.理解带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抽样信号由抽样电路产生。将输入的被抽样信号与抽样脉冲相乘就可以得到自然抽样信号,自然抽样信号经过保持电路得到平顶抽样信号。平定抽样和自然抽样信号是通过S1切换输出的。 抽样信号的恢复是将抽样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即可得到恢复的信号。这里滤波器可以选用抗混叠滤波器(8阶3.4khz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或fpga数字滤波器(有FIR、IIR 两种)。反sinc滤波器不是用来恢复抽样信号的,而是用来应对孔径失真现象。 要注意,这里的数字滤波器是借用的信源编译码部分的端口。在做本实验室与信源编译码的内容没有联系。 四、实验结果与波形观测 实验项目一抽样信号观测及抽样定理验证 概述:通过不同频率的抽样时钟,从时域与频域两方面观测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的输出波形,以及信号恢复的混叠情况,从而了解不同抽样方式的输出差异和联系,验证抽样定理。 注:通过观测频谱可以看到当抽样脉冲小于2倍被抽样信号频率时,信号会产生混叠。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南邮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教务管理系统

南京邮电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工程 课题名称教务系统课程设计 专业:广播电视工程 学生姓名:陈超 班级学号:B13011413 指导教师:范山岗 日期:2015 年12 月25 日

实验面象对象软件设计 一、实验目的 用面象对象方法设计实用软件,掌握需求分析方法,掌握掌握UML设计方法。 二、实验性质 验证、设计实验。 三、实验要求 1、选定题目编写需求分析说明 2、学习Rational Rose环境 3、学习通过Rational Rose绘制各类框图的方法。 四、环境简介 1、Rational Rose可视化环境组成 Rose界面的五大部分是浏览器、文档工具、工具栏、框图窗口和日志。见图1-1。

图1-1:Rose界面 浏览器:用于在模型中迅速漫游。 文档工具:用于查看或更新模型元素的文档。 工具栏:用于迅速访问常用命令。 框图窗口:用于显示和编辑一个或几个UML框图。 日志:用于查看错误信息和报告各个命令的结果。 1.2浏览器和视图 浏览器是层次结构,用于在Rose模型中迅速漫游。在浏览器中显示了模型中增加的一切,如参与者、用例、类、组件等。浏览器中包含四个视图:Use Case 视图、Logical视图、Component视图和Deployment视图。点击每个视图的右键,选择new就可以看到这个视图所包含的一些模型元素。 1.3框图窗口 在框图窗口中,我们可以浏览模型中的一个或几个UML框图。改变框图中

的元素时,Rose自动更新浏览器。同样用浏览器改变元素时,Rose自动更新相应框图。这样,Rose就可以保证模型的一致性。 五、实验步骤 1、编写需求分析说明书 对系统需求进行初步的整理与分析,是后续建模和设计工作的基础。需求分析说明书详情请见附录。 2、用UML语言对系统进行分析与建模(OOA) 2.1建立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 从用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干什么,与谁交互。用例是系统提供的功能,参与者是系统与谁交互,参与者可以是人、系统或其他实体。一个系统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用例图。 实例: 1)教务管理系统主要用例图。 用例图说明:教务管理系统主要用例图实现三个主要参与者——管理员、教师与学生和系统六大主要用例——登陆管理、账号管理、班级管理、课程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之间的关系。管理员主要参与用例账号管理、课程管理与班级管理;教师主要涉及用例选课管理与成绩管理;而参与者学生主要参与选课管理与成绩管理,其中登陆管理是三个主要参与者共同参与的用例。

南邮通信原理 实验二 BPSK_BDPSK 传输系统综合实验 (1)

实验二BPSK/BDPSK 数字传输系统综合实验 一、实验原理 (一)BPSK 调制 理论上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可以用幅度恒定,而其载波相位随着输入信号m (1、0码)而改变,通常这两个相位相差180°。如果每比特能量为E b ,则传输的BPSK 信号为: )2cos(2)(c c b b f T E t S θπ+= 其中 ???===11800000 m m c θ (二)BPSK 解调 接收的BPSK 信号可以表示成: )2cos(2)()(θπ+=c b b f T E t a t R 为了对接收信号中的数据进行正确的解调,这要求在接收机端知道载波的相位和频率信息,同时还要在正确时间点对信号进行判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载波恢复与位定时恢复。 1、载波恢复 对二相调相信号中的载波恢复有很多的方法,最常用的有平方变换法、判决反馈环等。 在BPSK 解调器中,载波恢复的指标主要有:同步建立时间、保持时间、稳态相差、相位抖动等。 本地恢复载波信号的稳态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存在影响,若提取的相干载波与输入载波没有相位差,则解调输出的信号为212) ()('b b T E t a t a =;若存在相差Δ,则输出信号下降cos 2Δ倍,即输出信噪比下降cos 2Δ,其将影响信道的误码率性能,使误码增加。对BPSK 而言,在存在载波恢复稳态相差时信道误码率为: ]cos [210 ?= N E erfc P b e 2、位定时 抽样时钟在信号最大点处进行抽样,保证了输出信号具有最大的信噪比性能,从而也使误码率较小。在刚接收到BPSK 信号之后,位定时一般不处于正确的抽样位置,必须采用一

南邮广播电视工程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南邮广播电视工程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模块名称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 专业广播电视工程 学生班级 B130114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陈超 指导教师姚锡林 日期: 2016 年 11 月 21 日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利用软件premiere进行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本文首先就本次实验主题归纳总结电视节目制作一般流程方法,接着对此次课程设计主要软件工具进行系统介绍,主要涉及实验相关借本操作的详细阐述;接下来两大章节部分先从取材、构思角度详细分析此次课程设计所做的主题内容与规划,并以此为指导再从具体操作上分步骤、多角度实现视频序列的制作;最后对本次课程设计的体味与收获进行思考。 此次作品《再次出发》电影鉴赏是将导演约翰卡尼的一部经典音乐影视作品利用premiere软件,在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了转场特效,关键帧,字幕,音频等功能,并运用多种素材,重新删减编辑,形成一部情节连贯,内容完整、主题明确的电影鉴赏短片。短片的片长时间为9分40秒,大小为720*576,AVI格式,PAL制式(48Khz)。

关键词: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premiere;视频制作;

目录 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流程与方法 (1) 电视节目制作一般流程 (1) 前期制作流程 (1) 后期制作工作流程 (2) 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方法 (2) ENG方式 (2) EFP方式 (2) ESP方式 (3) 第二章 Premiere的功能介绍及操作方法 (4) Premiere概述 (4) 概述 (4) 基本操作界面 (4) Premiere的基本操作 (5) 新建项目 (5) 新建序列 (6) 导入素材 (6) 基本的视频编辑操作 (6) 第三章电视节目素材的准备及节目构思 (10) 节目构思 (10) 概念 (10) 具体构思 (10)

南邮电工电子实验复习与试卷

南京邮电大学电工电子实验复习资料与试卷 一、实验操作 1、信号与系统操作实验请复习所做的实验。 主要掌握的要点: ①由所给的电路转换出该电路的电压传输函数H(s)=V2(s)/V1(s),并能把传输函数 化成Multisim所需的标准形式: (A)算子S 在分子的幂次不高于分母的幂次。 (B)因需用积分器仿真,算子S 应化成1/S 。 (C)分母的常数项化成1。 ②能画出完整的系统模拟框图。 ③运用Multisim的模拟器件库中的积分器、比例放大器、加法器等模块组构系统模拟 电路。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模拟电路输入端必用加法器模块对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求和,加法器输出送积 分器模块 (2)根据S 的最高幂次n,取出n个积分器模块串接。 (3)算子S的系数使用比例放大器模块 (4)传输函数H(S)的分子是输出项,分子中各项比例放大器模块的输出用加法器求和后 成为系统输出。分母是负反馈项,其系数正、负异号后送输入端加法器。 (5)分母中为1的常数项不用任何运算模块 例如1: 10 6 2 6 2 111 ()// () 111 [()//]() 10 103000 1 R SC SC SC H S R R R SC SC SC S S S +? = ++?+ = ++

画出幅频和相频图 例如2: 画出幅频和相频图 2、操作题如下图所示,写出该图的传输函数H(S)(V1是输入信号、V2是输出信号)。画出题中电路对应的系统模拟框图。(20分)

写出传输函数H(S) (10分) 画出题中电路对应的系统模拟框图(10 分) 在Multisim2001环境中,测试该系统模拟电路的幅频特性相关参数。(10分)(需包含半功率点与谐振频率点) 频率点 3.147KHz 3.715KHz 4.474KHz 电压比0.707 0.9999 0.707 根据测试数据作出该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图。(10分) 有波形5分, 每个参数1分. 3、D/A转换器操作实验请复习所做的实验。 掌握的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