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与女性文学

钦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前言

第一次和席慕容结下这段尘缘就是在《一棵花开的树下》。也是就是在这棵花开的树下,我第一次知道了内心深处那朵朵前世的盼望、等待的颤抖的热情、以其希望自己在最美丽的时刻能够得到爱情的垂青的那份美好的愿望,在遭遇多情总被无情恼的境遇之后只能自己抚慰自己那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凋零的心。就像席慕容自己所说的:一首流传下来的诗,即或只是几行短得不能再短的文字,也是一个人穷尽全力去生活够,挣扎过的整整的一生啊!把那些文字放在一起的力量,除了来自诗人本身以外,同时也来此她周遭的环境,来此她生活的那个时代,更来自她的源流,她的血脉,来自这浩瀚宇宙之中的所有生命,在每一刻里从来没有停息过的变化和悸动。

她的诗歌备受海峡两岸读者推崇,但她并非专业的、或者说是职业的作家,写作是她在画画之余的另一种令她醉心的消遣。她的诗歌宛如她的画一般—立体,色彩淡雅迷人,意象摄人心魄、一笔一字都浸透情字,依旧保留有传统女性的婉约,但又不失现代女性的自信与独立。

流畅的语言表达,细腻的散文的书卷气息在你的脑海中萦绕开来。给人的是一种隽永的语言,启发人以理性思考人生问题。席慕容的文章总的给人的印象一种莫名的爽快;主观感受得到了满足,触发心灵深处不自觉的认同感以及对生命的深深思考。语言的极美、易懂,结构思路清晰,确实是发人深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份真的印象;真实的感受总能打动人的!

一、席慕容的作品内容的三个阶段

而作为一个女作家,或者说女性想要完成个人、完成她自己的女人,则必须经过如克尔凯郭尔说说的:审美、伦理以及宗教三个阶段。下面我将从此三分面来对席慕容的作品进行解读。

(一)审美阶段

在第一阶段里,我们暂时称之为“审美阶段”。因时间恐惧而不甘平庸渴望创造的女人行的是美学标准。美学是一个知道礼节、多愁善感的知识分支。

其实女性、女性作家们普遍都有着对时间的恐惧。所以时间、回忆、青春、以及那青春的懵懂、悸动、美丽的事物、装饰、就成了女性最喜欢创作的题目类型。这些

女性是先知,因惧而领会,领会到死亡的诡异之气早早晚晚都会缭绕在头顶,提前领会并且讲出,并多体验肉身在世的一些内容。

很多人在对“时间”这个话题的描写都带有一种无法抗拒的恐惧来进行创作,但是席慕容在“先行在死中”的哲学基础上,将“珍惜现在才是生活的主题”作为她许多作品里的思想,表现出“为生命而感动的事情是美好向上”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喜欢如水的琴声,喜欢夜阑之时的凭栏独倚,喜欢繁华似梦的概叹。此刻她有无端的感伤在翘翘嘘唏太息,却也阻挡不了渴望快乐的草木茂盛的疯长。

所以作品里的席慕容会问“今夕何夕!云淡星稀,夜色镇美丽,你我逃出黑暗,黑暗又紧紧跟着你。啊!今夕何夕!”;所以席慕容会向上主祈祷,祈求:“请给我一个长长的夏季,给我一段无暇的回忆……”;所以席慕容会觉得“在功名之外,在兴衰之外,应该有一种东西是比较更为长久和更重要的,应该有一种东西是值得珍惜与珍藏的,应该有一种东西是我们可以相信并且希望它永远不会消失。生命仍然值得信任与热爱的罢。”;所以席慕容会觉得“青春的美丽和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暇,就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就在于它的永不重回。”

席慕容除了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囊括在自己的作品里(绝美的爱情、无暇的美丽、无悔的错误、无缘的青春、)之外,还摆脱一切伦理学的辩解,从纯感知方面放开笔墨,将一切与自然契合。在她的作品里总是“最能触发人们感动的;最能够引起人们深邃的思索的;最能够在语言和技巧方面满足人们审美趣味的”。

说到纯感知方面,其实席慕容和所有的女性一样,喜欢占有美丽的东西,因为“美,强烈、专横地在支配我们!”,“面对一种绝对的美丽,我实在无法抗拒,我愿意献出我的一切来换得它片刻的停留。”而既美丽,又让女性深受感动的莫过于爱情。黑格尔认为:“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能找到生命的支持力。”而说到爱情,一切都无法摆脱她与男人的关系,在此表现为两种情况:

1、男性与女性在语言中相遇;

就像《一棵开花的树》一般,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候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这也许是男女相处以来最和谐动人的一种关系。在精神启迪和肉身启迪的的双重性中展开优雅纯美的形式。这是要遗忘历史、承诺,进入纯感知。在纯感知中什么都不会“持续”,才会有历史。总之此刻的他们会在感到和谢恩中让时间消逝的疼痛暂时缓解。在席慕容的爱情诗歌里的男女、爱情承诺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烟消云散。她不像男性诗人徐志摩宣扬“我于生命的旅途中寻找我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爱情观。在席慕容的诗表现的爱情是通过女性中心而找到女性生命的闪光点的爱情。诗歌里的女主人公有一种深厚的自我觉醒和自我认知:爱的主体很明显是自己的生命的主宰,是为了自己而生活,爱与不爱,全在自己的操纵之中。

2、自然意象的沉迷

冰心在《中国新诗的将来》中谈到与自然契合的自由的追求是作诗的根本:“诗是不可抑制的,无心流露的情绪的表现,不容任何裁制,来侵犯它的自由”;“诗思要酝酿在光明活泼的天性里和‘自然‘有相通,和人类有甚深的同情的交感。”人被纯粹自然的生命意象所打动是多么美好。在自然生命的吸引中,穿透生命,但这并不妨碍她去打量和审视,包括自我否定与推翻。从而将诗歌变成是一种体悟自我内心与外界物象相和谐、相统一的空旷与超脱,没有尘世喧嚣的烦琐烟云,没有人间的喧嚣烦

钦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躁,只给人一种灵动和谐的幽美。

“世间的美是无限的,而终我一生,我所能得到的却只有有限中的有限,就只有那么一点点而已。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能好好享受我眼前所能见到的这一点有限的美呢?”席慕容对生活美学的坚持,对生活细节的上心,对个人趣味的执着,这本身就是一种自信的坚持。支持她的是进取、悟性、坚韧、勤勉等毫不懈怠的热情。

(二)伦理阶段

伦理阶段的到来如克尔凯郭尔所说的,他的特征是选择,它的基础是后悔。要选择的是恐怕趋近于保守主义的生活,要愧悔的是自己曾经的造次冒犯与荒唐。①所谓的保守主义的生活也就是社会世俗伦理了。日常里女性们深受社会世俗伦理道德的约束。因为几千年来压在女人头上的挫折、禁令和轻蔑是荒谬和任意的,更甚者强迫女人最终放弃愉悦。男性无论是在生活里还是文学上都喜欢扮演女性的“拯救者”和“启蒙者”领路人等等,希望女性能够按照他们制定的制度生活下去,比如说:“夫唱妇随”,男性意识的影响是长期以来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存在,潜移默化的浸染社会上的人们,尽管程度不同,但是却无法否认这一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

当然了,席慕容也知道“在我们的上一代以前,女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嫁人和生孩子,好女孩的一切都是为了准备将来结婚,而结了婚以后好妻子和好母亲的定义是——放弃你心里的好恶,从此以后,只能是你亲人的好恶来决定你一生的方向。所以,很多妇人就这样交出她的一生,并且以为这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她觉得女性在这方面,“女子要自己知道——这一切都不只是眼前和浮面所能解释的现象,有一些庄严和勇敢的因由,藏在生命最深层的地方。”“因为这里蕴藏着的是一种很难形容的生命的奥秘。”所以现代女性所要做的,并不是和男性争夺什么,而是去和男性并肩往前走,一起去观察、学习,并且努力去改善这个世界。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在生命出现颓势的现阶段,不知不觉,女人开始对既往的时间用“荒唐”二字来概括。现在是席慕容在愧悔中清算时间。

《青春》之一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黄肖婧论席慕容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其女性意识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逐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在一点点清算中,几乎是溺于对既往的追悔莫及——“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但是不要以为道德逾越者都是鸡鸣狗盗之徒。不是的,在《有月亮的晚上》,美妙至善的人,在屏声静气的深夜咀嚼过那难以忘怀的表情之后,喜悦里面,魅力杀伤飞驰而过的刀刃,闷在心口,插在心里,人性为终于不减的高度无力自拔。“所以,请让我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请让我学着不会后悔,当然也请让我学着不要重复自己的错误。请让我终于明白,每一条走过来的路径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请让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要走上去的前途,也有它不得不那样选择的方向。”“要了解世间的美丽和珍奇的无限,要安静,要知足,要从容,要不后悔所有的抉择,所有的分离和割舍。”愕然发现,人类的努力是有限的,理想依旧存在。面对这样的结果,我在悲伤之中又隐隐的欢喜,喜欢臣服于自己的命运,喜欢时光与浪潮对生命的冲洗。

在席慕容的作品里还经常把自己摆放在其中充当一个角色————母亲,然后翻来覆去去尝试和诠释。在这个阶段里的她想要的是简约、拒绝,要十分洁净。《猫缘》就是写一个女性为了家庭愿意放弃自己乐趣的一个典型。可见秩序生活开始成为她倍加珍惜的实在。

在这里是女性的本性和社会世俗抗争的战场。平日里,太看重自己的一眼一行,永远战战兢兢。害怕是因为怕这个世界会看轻我,拘谨是因为随时随地要和这个世界计较。要和这个世界计较:女性该不该独立?女性该不该走出家庭的园囿?女性该不该要求平等的待遇?女性该不该为了遵守社会世俗的约束而扼杀自己的追求、自己的

钦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欲望、自己的幸福?但是席慕容在这里并没有

(三)宗教阶段

照克尔凯郭尔的解释,这一阶段的基础是负疚,特征是受难。这将是以纯粹、淡泊、浩淼、澄澈为主的人,隐含薄荷的清冽冷香。这是将历史性的言说担在肩头的人,为人类的不幸而哭。席慕容的作品里就有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女性的权利等不幸而创作。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颇具主动性的自我选择,实际上仍然带有“宿命”的的意味,其背后体现着文化传统的深刻塑控。

首先,这和席慕容的出身有关。她身长留着蒙古族的血液,所以内蒙古作为她的故乡对于我们来说就很熟悉了。《远处的星光》诉说了每个民族都有她与众不同的声音,也有她自己才能深刻地感觉到的骄傲和痛苦。《在那遥远的地方》她不能也无法释放自己。《今夕何夕》?就在那里,曾经的家族,被什么人?在什么年代?因为什么原因?决定来把这里夷为平地?《风里的哈达》里的席慕容觉得“祖先遗留下来的,不仅仅是土地而已,还有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说形成的,我们称之为文化的规矩。”《源》里道尽了“一个蒙族青年所面临的民族文化危机”。《星祭》、《穹苍·藤格里—敖包文化》都说明哪些祭奠仪式对于一个民族的意义。《丹增叔叔》则讲述了在那悲惨的迁徙中,能给予喀尔玛克这个民族心灵安慰的唯有那保留了三百多年的信仰。“信仰,是多么奇妙的东西。”

其次,就是席慕容在爱情里的宗教观念了。严羽《沧浪诗话》中有云:“大抵禅道唯在妙语,诗道亦在妙语”,把禅学融合于诗学之中,相当于哲学汇入艺术形式之中,起理解起来是极为抽象和玄妙的,始有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所以席慕容的诗中,就存在这样的这些观念、美学观念。禅本是静虚、止观的意识,强调心灵的参悟,它的最高境界是“空”。

在席慕容的作品里有《欲爱的神殿》将性爱升华为一种对于世界的悟解,是一切悟解的丰富与光华;有将男女真是有别和天父与地母联系起来,“其实在人类最初的信仰里,对这种分别就有着非常妥帖的解释,身为女子,身为母性,是脚踏实地,与那生育万物的大地紧紧结合在一起的。”用以解释花朵的盛开,四季的更易,女性的反应总是比男性来得敏锐与强烈,大自然说发出的讯息,对于每一个母体来说,都是催促和警告。因此,是因为这之间有着深沉的关联;还有她所写的百合花:“当春天

黄肖婧论席慕容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其女性意识

再来时候/遗忘了的百合花/仍然会在同一个山谷里成长/在羊齿的浓荫处/依然会有昔日的馨香。”诗人就如同那百合花一样,在那同一个山谷里,独自怀念往日美好的爱情。而诗人的内心如静谧的花蕊一样,被人遗忘在世外山野,追求禅家那“万事皆空,万事皆寂”的境界。这些将佛家的禅学引入情诗里:一幅幅经过禅宗哲学与美学净化过的日常生活画面,它们没有多少人间火气,而是禅意盎然。

诗中的禅,再加上洞若观火的思想,具有慑人心魄的魅力,使创作力携带了欲望的故事和历史沿革走来,时间的嶙峋感,道德的暧昧性,深刻的邪恶化都已转变成为对人类的深切的关心和热爱。这时候的女性将感性、知性和理性结合,对事物的看法愈加入木三分。这时候的女性不会针对男性进行拷打、逼问,也不会对他们施以怨恨。而是让一个女人去完成她生命历程里的最美好的造型、完成她生命里最凄美的爱情经历、完成她生命里的使命——首先她在成为一个女人之前,如果她能够先看到属于“人”的部分,那么,在这一点上,她应该知道,女性和男性原来是没有什么分别的。

二、席慕容中作品的女性意识

(一)话语策略上遵从男权文化语境下的话语方式

男性意识的影响是长期以来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存在,潜移默化的浸染社会上的人们,尽管程度不同,但是却无法否认这一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

“当这个社会千百年来都是沿用男性的观点来诠释所有的现象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女性的思想也有了偏差。仿佛一切的努力都只是为了消除烙印,却从来没有想过,身为女性,其实也可以成为一个不卑不亢的生命。”她也知道很多人穷尽一生来消除这个社会千百年来都是沿用男性的观点、男性的话语、男性的思想的烙印。但是我们在这条路上该如何走下去呢?

也许,许多女性作家穷尽一生的力气,部分的文学女性的身体言说试图将这种局面作为批判的对象,要摆脱男性话语或者说男权社会的话语逻辑,抛开男性话语所存在的话语形式。而且很多女性作家确实是有意识在渴望摆脱“第二性”的地位,但是由于女性文化背景的缺失,实际上还是以男性为尺度,为中心;另一方面女性要凸显自己和男人的差异,就无法避免落入对生物性别差异的强调的性别本质主义里,这样无疑又陷入男性中心传统对女性角色的设定中。所以在于作品取材方面,女性作家有意识背离社会政治经济现实,返回女性化/个性化生存方式的女性解放之路。既然社

钦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会公共空间已为男权文化全面染指,“个人化”的写作一种以“逃离”的姿态、“边缘”生存为中心的“以退为进”的反抗策略,为此席慕容她构筑的属于女性的世界表达着女诗人对女性生命的哲思,尤其是关于女性价值的困厄、憧憬与张杨。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作家对女性身体的书写通常并不是将外部世界和男权世界的“他者”表面化,所谓的“他者”大都作为背景和语境的因素进入叙述主体的言说,以陈染,林白,海南为代表的部分那些作家在创作力具有反宏大叙事和反传统性别秩序的双重意义。具有主体性的诉求的现代性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的身体的解放和张扬,是为摆脱外在的控制而进行的一种超越性的努力。她们以书写女性身体作为彰显女性自我和群体特性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同时还构成了女性书写身体的第二层价值取向:男性中心意识和话语霸权被视为阻碍女性身体文学生成合文学表达的巨大障碍,女性的身体言说成为了反抗男权中心的独特方式。

面对这样的情形,席慕容她决定不放弃理性,而又不使自己男性化,但又适当的迎合。正如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说:“女性作家要实现自己的价值,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创造力。还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裁和语言。”现代女性所要做的,并不是和男性争夺什么,而是去和男性并肩往前走,一起去观察、学习,并且努力去改善这个世界。女性意识的觉醒,健康的女性意识,而不是偏狭的女性霸权主义。女性意识的成熟并不是非要消融女性的性别而走向无形的抽象意义的人,而是在女性意识中渗透作为人的女性这一特殊类别对普遍人类生活的参与关照。

为此,在席慕容的续写的爱情故事里,在歌吟爱情的技巧和策略上,席慕容采用与现代女权主义诗人完全相反的方法,更多的是遵行古典知识分子的写作理论。她以闺怨闺思的形式,以日记体的独语低诉展先了置身爱恋情境下中国女性的柔弱纤细、敏感多愁、温柔缠绵、容忍执着的品性,或者说她笔下的女性都是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的楚楚动人的忧郁的精灵,是男权文化封面上意味深长的插画。但是作者往往又略去她们受虐的文化背景,只以淡淡的笔致写出男权语境下的女性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用“柔媚”“痴迷”的话语形式,反映了爱情中的宗教崇拜意识,体现的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执着意念与审美专注。她往往省去所有惊心动魄、生离死别、缠绵悱恻的经过,而单将悲剧结局留下,把爱情写成无言的结局,或者让主人公仍在无言结局的余温里流连梦幻,从而呈现让人心惊、让人沉迷的“优美的伤感”,让人们去思索悲剧里浮现的理性,体味它隽永的韵味。《传言》与《月桂树的愿望》就是这样的姊妹篇。《传言》抒写的是“生别离”的悲剧,作者没有点名悲剧饿

黄肖婧论席慕容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其女性意识

原因,只是将刻骨的相思河因爱的悲剧而衍生的人生潦倒作了让人震惊的呈现。《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来得太迟”在女性舒缓而忧伤的述说里显示了因爱而起的人生沧桑,以及从爱河里可以窥见的高贵人性和生命的意义。

(二)叙述上侧重于女性的历史境遇与心灵成长

作品里表现女性置身物质化、商业都市的人生沉浮,揭示女性生存境况和女性个体身心成长的过程,特别是引人注目的内容。作品常从一个女性叙述人的角度,讲述女性或女性家庭的生活经历,着力挖掘作为女性其性别身份如何在特定的环境,文化处境中形成,此间身心方面有着怎样的遭际从中探讨性别经验对人生的影响。在生活变幻的背景下演绎女性历史。

很多人都将作品里的女性置身于物质化、商业都市的人生里,女作家往往通过对都市符号(酒吧、商厦、舞池等)来书写都市女人的性感生活,笔端通常流连于摆设、服装、和首饰等与女性生活相关的生活细节,将女人置于物质的海洋。当代消费文化突出表现感官欲望层面上的快感以及生活审美层面上的幻象,部分女作家则可以说是通过对都市女性奢华时尚的物质生活的描绘以及审美意象的营造,以获得一种“文化消费的”快感。

所以很多女性作家作品里塑造的都是当代都市女性形象、世俗化的生存方式及其价值取向在这些人的作品里常常出现的意象有:浴室、高跟鞋、衣饰、镜子、化妆品、咖啡、音乐。

而席慕容的作品里,很少涉及到这个那个都市的城市面貌,相反,频繁出现在她的作品里的是:睡莲、花、树、草原、夜、月、森林、夏天等属于大自然的东西占了绝大部分。

写都市女性的作品,将都市里的女性在都市镜像中的迷失与孤独、追逐世俗欲望、不得不遵从男权社会的生存法则的悲哀等等,无一不透露出消极,叛逆的色彩,读过后令人感到沉重以及失望。但是在席慕容是作品里,席慕容就说了,任何事物都是为了将来做准备。“在结局来之前,生命里仍然有着一种诱惑,诱惑着我们继续兴致勃勃地往前走去。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现象?也是生命本身的一种武器呢?”在反映世界的孤独——《孤独的树》里,让人知道:“又有那一种来此天上的宠遇,不会在这人间觉得孤独呢?每个人都带有一种不被了解的忧伤生长着,但是,虽然孤独,却保有了那一身璀璨的来此天上的金黄。那是值得珍惜的美丽,不是吗?”《写

钦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给幸福》里面对一切绝对的美丽,每个人不也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换得它片刻的停留吗?面对一切疾病和痛苦,怀有一颗完全透明的心,享受快乐与幸福的权利;也许作品里有时候会带有失望、忧伤的情绪,但是却没有绝望的感情色彩。这对于现实生活压力很大,无法呼吸的人们是不是也算一个世外桃源呢?

(三)主题提炼上思考的是性别生存和人生问题

当部分女性作家在书写女性躯体、女性欲望的探索中一再出新并赢得有着种种涵义的目光时。虽然作品着意探索性爱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位置,虽然作品中相当多的笔墨涉及两性生活,但其内涵又并不限于女性主题,而是同时包含了对人生深度的探询。

很多人都接受了西方化的女性主义的观点,对于女性主义或者说是女权主义的思想。就像陈染等女性作家不断的重申一种“没有束缚”、“自由的状态”。她们的作品反体制化、反本质主义、反性别秩序、反性别压迫;冲破历史的秩序和性别秩序。

对于性别生存,席慕容也有她的见解。对于那种“没有束缚”、“自由的状态”,在席慕容的作品里是没有的。她觉得人是群居动物,女性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然后才是以一个女性的身份生存的,所以在《合群的必要》里写出了:“几千年下来,为了构成一个整体,有多少不一定必要的规章,有许多不一定必要的制度在逐渐硬化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心灵?”但是,对于这个世界我们真的能找到“没有束缚”、“自由的状态”,还是着手于分辨那些事必要,那些事不必要的也许会活得轻松些呢?同时,对于席慕容来说,“女性的价值:天地间生命延续的美与必然。”我可以用很多世界来尽量做好一个女性应该做好的那些角色,就像男人做好丈夫与父亲的角色一样。但是我们也有权利给自己走出另外的一条路来,在这条路上,我们只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当然了,在席慕容的作品里也不乏她对自己人生的思考,《生命的滋味》——“我们在少年时原来都有的单纯与宽厚的灵魂!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在成长的过程里让它变得复杂与锐利?在种种牵绊里不断的伤害自己和别人?还有学着不去后悔,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滋味是什么?——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着不去后悔?不要重复自己的错误?是不是每一条路都有它不得不跋涉的理由?每个前途都有它不得不选择的方向?《写给生命》里觉得一个人在自我发现和自我追寻,认识自己生命的本质,那么人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精灵。席慕容也还是像多的女性作家一样,以个人化女性书写方式为主。就连自己的丈夫也在《旧日的故事》里说:“你写的东西太以小我为中心了。”就算是在那个物化的世界的侵袭,对自然的爱惜、对文化的保

黄肖婧论席慕容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其女性意识

护,也只是说出自己的《妇人之见》。

她的作品总是不乏“最能触发人们感动的;最能够引起人们深邃的思索的;最能够在语言和技巧方面满足人们审美趣味的”。她的女性意识也就是女性从自身发出对整个世界,特别是作为人的女性,作为女性的人的自觉的思考和认识,诸如女性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性意识、平等意识等等。

女性意识作为女性的一种现代意识,更多的是表现为作为“人”的共同意识的觉醒,追求一个人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而现在女性主义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种是为了争取社会主义公平的女性主义,着眼于社会主义劳动价值报酬和社会价值的平等分配问题,着重点在于社会结构上;第二种则是“生活方式的女性主义”,主要纲领是个人选择。我个人觉得席慕容在创作里的女性意识义应该属于第二种的“生活方式女性主义”的代表。

为什么我要说席慕容在创作里的女性意识属于“生活方式女性主义”呢?什么叫做“生活方式女性主义”?“生活方式女性主义”侧重日常生活领域中女性主体欲望的实现、生活方式的个人化选择。强调一种女性生存的多元化与另类对男性单一文明的挑战,如对女性身体、堕胎权等的集中探讨。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席慕容有许多女性作家的的写作特色。但是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席慕容觉得整个社会却还没有准备好。这个千年以来一直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却还没有准备好,所以才会认为是家庭电器化的结果促成了职业女性的出现,或者是因为副刊兴旺才会造成女作家的出头。既然时机没到,如果一定要成为先行者的话,那么一个女性在生存的孤独和生命的沉重的压制下,选择了以女性的身体进行对抗,盲目的顺应外部环境的引诱,听任埋藏在人性深处的原欲对自己的支配,究竟陷入自我毁灭的深渊。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顺从男权社会,而是选择健康的女性意识,自然女性化、智慧男性化是一种从属于男性利益的新的认知政治,而不是偏狭的女性霸权主义。女性意识的成熟并不是非要消融女性的性别而走向无形的抽象意义的人,而是在女性意识中渗透作为人的女性这一特殊类别对普遍人类生活的参与关照。而且这样看来,她的女性意识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她认识到对于中国女性主义者来说,妇女作为一种结构者的力量是有限的,妇女的改变或真正的解放只能依赖社会的进步,没有社会的改变就达不到任何人的改变。

钦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我认为席慕容的作品里不乏有女性意识,但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成是女性主义的作品。这个说成是“生活方式女性主义”也许较为贴切。而在席慕容的作品里处处都表现出的不正是女性在生活里“生活方式女性主义”吗?对我们女性们在漫长而琐碎细腻的人生中是该选择忿恨不平,还是该学会感恩?是该学会与男人抗争,还是和男性并肩往前走,一起去观察、学习,并且努力去改善这个世界?对于逝去的时间,女性们是该恐惧,还是保留无怨的青春?书写女人是该用身体思想,还是该在正视这样的感官体验之后,着笔于女性对着世界的感性?席慕容以她的作品给了我们关于这些问题的她的一些答案。

致谢

即将为这篇论文划上圆满句号之时,我心中感慨颇多。从最初的选题、查找资料、初稿酝酿成型、再几经字斟句酌修改,到现在终于得以脱稿,过程艰苦而繁琐,心中有一丝苦涩,但更多的是欣喜,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做学问的不易。这一切得感谢钟其鹏老师。他在繁忙中抽空细致耐心地指导我、鼓励我。我是亲见钟老师为我批改这篇论文的,他治学态度严谨,不放过任何学术上的细节。那句“做学问也是在做人”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它将伴随着我走向日后的工作岗位。而陆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却不失亲切的风范,对致力于想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也将是最好的榜样。谨借此机会真诚感谢陆老师的辛苦指导!

黄肖婧论席慕容创作的三个阶段及其女性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化探析》[M] 乔以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席慕容经典作品集》金森主编 [M]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3]《用身体思想》艾云著 [M]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年

[4]《席慕容散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M] 2004年

[5]《论席慕容诗歌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张淑梅 [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6月 2(2)73-78

[6]《女性主义的当代分歧及其在文学批评的展开方式》孙桂荣 [J] 理论与创新总第128期理论主页 30-35

[7]《浅谈席慕容的诗歌创作》陈璇 [A] 苏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3年11月4(14) 66-68

[8]《论席慕容爱情诗中的爱的禅意》曾苗 [A] 长沙大学学报 2009年7月23(4)73-74

[9]《席慕容爱情诗歌的话语策略》林平乔 [A]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文史系2006年131(5) 124-127

[10] (英国)赫伯特·马德。《女性主义与艺术:论弗吉尼亚·伍尔夫》[A]郭宏安,章国锋,《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1] 《燕大周刊》《中国新诗的将来》冰心著名谢婉莹 [J] 1923年2月26日第一期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4067818.html,/CN_2/library/books_print.jsp?bookchi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