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效用分析及构建途径探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效用分析及构建途径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效用及构建途径。
在文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首先概述了多模态话语理论,然后探讨了多模态话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教学的影响。
提出了构建多模态话语教学法的途径,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进行论证。
最后在结论中阐述了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多模态话语理论,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多模态话语理论、构建途径、影响、应用、实践案例、教学法、价值、研究方向、总结、展望、多模态话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口头语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语言表达,这导致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够全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多模态话语理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多模态话语理论认为语言包含了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如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来传达信息和意义。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多模态话语理论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多维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应用及效用,为构建更加丰富多样的英语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大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引入可以有效地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和交流,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提升整体语言水平。
研究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综述多模态指的是通过多种感知通道(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来呈现信息和交流的方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应用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综述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听力教学中,多模态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听力。
通过使用视频,学生可以观看英语语言的真实运用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境和语调。
配合文字和声音的出现,学生可以更清楚地听到和辨别单词和句子,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多模态应用还可以提供不同难度和风格的听力材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听力能力。
在口语教学中,多模态应用可以提供大量的模仿和操练机会。
通过观看和听力纠错视频,学生可以模仿英语母语者的发音和语调,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多模态应用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口语练习材料,例如录音对话、口语练习题等,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口语练习,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然后,在阅读教学中,多模态应用可以提供丰富的视觉和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阅读英语文本。
通过图文并茂的文章和图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和句子的意思,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多模态应用还可以提供在线翻译和语法分析功能,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在写作教学中,多模态应用可以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写作范例。
通过观看和分析高质量的英语写作范文,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英语写作的规范和要求。
多模态应用还可以提供写作技巧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多模态应用还可以提供语法和拼写检查功能,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写作。
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和重要的。
通过多模态应用,学生可以听到、看到和互动英语语言,提高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师也可以通过多模态应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有效的教学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多模态应用的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效用分析及构建途径探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效用分析及构建途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文本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模态话语理论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趋势。
多模态话语理论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感官输入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对于传统的纯文本教学已经感到乏味和枯燥。
而多模态话语理论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而产生的。
通过多种感官方式来呈现信息,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应用,分析其在教学中的效用以及构建途径,对于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语言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希望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效用及构建途径,从而提供指导和借鉴给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
通过研究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旨在深入理解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实用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研究的目的还在于探讨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途径,针对现有教学模式和资源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为实现多模态话语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可行的路径和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进一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现代化与多元化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1.3 研究意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模态话语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结合不同的视觉、听觉、动作等方式呈现信息,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多模态话语理论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智能方面有着各自的优势,通过多模态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
、
引言
w e n的著作 M u h i m o d a l D i s c o u r s e : t h e Mo d e s a n d Me d i a
英语 阅读 能力 是 大 学 生 的一 项 重 要 技 能 。为 培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o在 此 书 中 , K r e s s和
社 会 互 动本 来 就 是 多模 态 的 , 非 析理论 要 求 在交 际 中 同时 运 用 多 种 信 息 载体 。在英 话 语 分 析 理论 认 为 , 语教 学 活 动 中, 恰 当地 运 用 多种 模 态 , 能够 充 分 调 动 语言符 号模 态 , 诸如姿势 、 眼神 、 表情 等 , 在 交 际 过 程
在 张雪莲 老师参 赛视 频 的第 1 0分 1 0秒 , 在 引导
了“ 他者 化 ” ( “ o t h e r i n g ” ) 的概念 。为讲 解这 个较 为 复
张 雪 莲 老 师 向 学 生 展 示 了 三 张 卡 通 如今 , 在 阅读 课 学 习文 本 之 前 , 进 行 一 定 的话 题 杂枯燥 的 概 念 ,
者 将结 合实例 , 探讨 如何 在大 学英 语 阅读 课 的话 题 引 老师 运用 多模态 方 式 , 将“ 他者化” ( “ o t h e r i n g ” ) 这 一 入部 分 、 概 念及 理 论 讲 解 环节 、 文 本 解 析 过程 中利 用 抽 象概念 阐释得清 楚 明 白又生 动有 趣 。 多模态 话语 分析 理论有 效开 展教学 。 析理 论 , 激发 学 习兴趣
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综述

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综述【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多模态教学理论,探讨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然后详细分析了多模态教学在听力、口语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讨论了其优势和挑战。
最后展望了多模态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综合分析不同模态的结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同时也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教学将会成为未来英语教学的重要趋势,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适应和发展。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优势、挑战、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多模态教学理论的出现,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
通过多种感官传输信息的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多模态教学不仅让学生可以通过听力、口语、阅读等多种方式学习英语,还可以更好地将英语与生活、文化等内容相结合,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深入研究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优势和挑战,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部分将从多模态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兴起和应用价值入手,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多种模态优势,提高大学生在英语听力、口语和阅读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梳理和总结,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教师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为学生们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途径,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进一步探索多模态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价值,为未来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多模态教学理论概述多模态教学理论是指通过多种感官和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传达信息的理论。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指运用多种感官模式并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的模式,运用领域广泛。
本文将以阅读课等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价值体现。
标签: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英语教学;大学英语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阅读课中的应用1.应用于阅读课的话题讨论中目前,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在进入阅读课学习文本前,都会先引入相关的话题,这样的方式相当于体育锻炼中的“热身”,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复习以往的知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在课堂的阅读引入部分加入图片和影像资料,不仅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模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大学生学习此类话题背景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小组活动中深入理解和锻炼英语听说能力。
因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教学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灵活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能够有效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2.应用于阅读课的讲解环节中阅读课的文本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甚至常常会出现大学生并不熟悉的概念和理论,所以把这些概念和理论讲解清楚是大学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而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把抽象知识化为具象知识方面有很大作用。
如他者化(othering),就能運用多模态方式把其抽象化的概念解释清楚,且能做到生动有趣,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赏析英语文章时,如果遇到他者化内容,就可以使用图像、声音及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讲解中,了解、剖析和掌握相关概念,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3.应用于阅读课的解析文本中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灵活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有利于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使学生具有更好的具象记忆。
教师在阅读课的文本解析过程中,如果涉及角色对话,就能随机点名,让学生来扮演角色和进行对话,在实际阅读中纠正语法错误及增强语气的正确性,让学生能体会和表达出原对话的思想感情。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引言语言学家Harmer (1990)认为,如果把语言结构比作语言的骨架,那么是词汇为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器官和血肉。
因此,词汇教学在教学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然而大部分教师在教授词汇时总是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学生自己朗读—词汇简单释义—学生课后记忆—听写—测试的传统词汇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词汇效果欠佳。
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将多模态理论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去,但他们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的是本科生,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研究几乎没有,并且缺少实证研究。
笔者试图将多模态理论运用到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去,探讨多模态词汇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是否可行。
2.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模态(mode)是指同步实现话语和交际类别的符号资源,它可以通过一种或者几种媒介来实现。
媒介(medium)指用于符号产品和事件生产中的使用的物质资源,包括工具和使用的物质。
(Kress & Van Leeuween, 2001: 21-22)具体的说就是我们感受外界的视觉、听觉、触觉是感觉模态,而感觉所借助的工具,眼、耳、手就是媒介。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图像、声音、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手段和符号模态来进行交际的话语。
(张德禄,2009)多模态PPT演示属多模态话语范畴。
多模态PPT由于蕴含丰富的图画,声音,颜色,图像,文字,动画等模态,因此它被广泛应用在英语教学中。
2.1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
尽管至今仅有20多年的历史,多模态理论却已被运用于影视作品、广告设计、语言教学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1世纪初,我国开始了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国内有关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
国外主要代表人物有:New London Group, Kress & van Leeuwen,Stein,Royce,Bartsch & Cobern,Butler &Mautz, Jr, Mills, Guichon & McLornan等专家学者。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王丽君来源:《校园英语》 2020年第36期文/王丽君【摘要】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能同步使用多种感官模式进行交流,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获得多领域间的信息共享。
通过多模态手段,融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效能。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因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影响而得到启发,教师也发现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笔者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基础之上,探讨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提出有效见解。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创新应用【作者简介】王丽君(1978.06-),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全球文化密切地融合,多模态形式也开始有了更广阔的应用范围。
多模态语言分析理论被应用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并不是很多,文章通过英语教师的详尽研究,推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实现多元文化学习的进程中,推动英语教学改革进程。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概述及研究背景1.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背景。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种新的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使得语音不再成为社会交际的核心方式。
纵观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在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课堂之上,教育者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变,混入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内容,并对信息交流和挑战的环境加以剖析。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这种情况下被人们广泛关注,这种借助网络资源在线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及判断技能,使其思维更加具有思辨性,但是英语课堂的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语言,也不再局限于某种单一模态。
英语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语境的学习内容,大学英语课堂借助幻灯片、图片、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多模态话语分析教学在高校教学中进行应用,才是现代大学教学思路发展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多模态话语理论中关于视觉符号多模态语篇及非言语交际的观点,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
视觉符号可应用于语料选取、课程实施、评价三个环节;教师的指导干预和学生的技术实践是进行多模态语篇识读教学的关键;非言语交际观点主要应用于场景式角色扮演的学习形式。
关键词: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一、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内涵多模态话语是指通过调动多种因素如视觉、听觉和触觉,以文字、画面、音响等符号资源为媒介,进行的现代交际过程。
Gentle.F.M.Knight和Corrigan于2006年在《多模态识读和信息》一书中将多模态因素分为五个构成部分:1)语言(linguistic)成分,如词汇、隐喻、结构、情态等;2)视觉(vis-ual)成分,如颜色、视角、矢量、前景、背景等;3)听觉(audio)成分,如嗓音、音乐、音响效果等;4)姿态(gestural)成分,如行为、感受、身体控制、情感、动作等;5)空间(spatial)成分,如生态空间、几何空间、建筑空间等。
这五个部分共同作为现代信息的传输媒介,成为现代人识读的客体。
文化交际正经历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过程。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相关观点阐释1关于视觉符号的观点Kress对视觉符号的功能进行了如下分析:“正如语言的语法决定词如何组成小句、句子和语篇,视觉语法所描绘的人物、地点和实物组成具有不同复杂程度的视觉的‘陈述’,视觉图像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每一种图像都有各自的图形语义。
”Kress把Halliday的语言功能论扩展到视觉图像领域,认为图像具备“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的功能。
2关于多模态语篇的观点Jewitt对多模态语篇进行了定义:多模态语篇是把所有交际模态视为意义生成资源的一种语篇视角。
他认为,现代语篇意义由多种模态构成,所有的模态都通过社会使用变成了符号资源,所有的语篇都具有多模态性。
印刷体式也是一种模态,具有自身的意义潜势,共同参与语篇意义的构建,与语言符号系统一样,它具有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能够与文字一起共同参与意义的构建。
Silberstein 重视图表在语篇中的作用,将其称为“非文章材料”。
他指出,对其合理的利用可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3关于非言语交际的观点在社会交际中,话语意义的传播很大部分是由非言语因素完成的,这些因素承担了社会交际功能。
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下,一些伴语言特征(如音响度、声调、语调、音速等)和身体特征(如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动作、移动等)因素在交际中与言语符号同等重要。
这些非言语因素整合在一起共同实现交际的目的,对语言起辅助和补充作用,甚至可以传递出语言之外更深层的意义。
Argyle 指出了非言语交际的五大功能:表达情感、表达人际态度、简化交流、展现说话者个性、表现习俗等。
三、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基于视觉符号观点的视听教学根据多模态话语理论关于视觉符号的观点,视觉图像具有再现情境、场景互动、生成意义的功能,这一观点为大学英语视听教学提供了指导原则。
视觉符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贯穿整个视听课堂,在语料选取、课程实施、能力评价三个核心环节,都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1)语料的选取面对种类繁多的视听材料,如果选择不当,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要根据视听材料的再现情境功能,坚持真实性和实用性的选取原则。
如通过时事新闻、话题访谈、学术报告、影视剪辑等材料再现真实生活,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
应避免过于冗长的材料,所选视频应短小精悍。
如NBC(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CBS(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CNN(Cable News Network)等节目都是大学英语教学视听材料的合适选择。
(2)课程的实施首先,根据视觉符号的场景互动功能,采取“教师一视听语料一学生”三方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对视听材料主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听力动机,为学生加深对视频符号的进一步理解做好准备。
然后进入视觉符号的展示阶段。
传统的听力教学注重书面材料的输入而忽略会话形式语料的输入。
在多模态教学中,应发挥会话形式听力语料的优势,注意对话场景的设置。
在此过程中,视觉、听觉、文本等模态交互呈现。
视觉模态中,图像符号通过动态、色彩等形式呈现主要信息;文本模态为图像提供必要补充;音频符号通过朗读者的音量、音调、语速进行意义的传输。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展示。
例如,讲解Natural Disasters 一课,可以在PPT上以文本的形式为学生呈现听力语料上的词汇tornado、hurricane、tsunami、thunderstorm,同时用图像的形式分别展示各个单词所代表的含义,再用音频来形象地描述每种自然现象的特有声音。
这种语言与非语言的搭配是具有代表性的多模态教学形式,可以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和触觉来共同识读意义、传递信息、刺激听者的感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能力评价根据视觉符号构成意义的功能,对学生能力的评估不仅要考查学生的音频输入能力,而且还应模仿视听材料中的会话背景、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综合因素进行意义的再次生成与重现,这是培养学生多模态视听能力的目标所在。
2基于多模态语篇观点的阅读教学多模态话语理论认为,现代语篇存在多种非言语因素,更加趋于多模态化。
胡壮麟指出,在多模态环境下,人们的识读能力已经分化为两个部分,即文化识读能力和技术识读能力。
文化识读能力指描写语言、表述各种文化的一种能力;技术识读能力则指识读多种模态信息的能力。
例如,现代语篇中的文字排版技术如文字加黑、斜体、字号、下划线等形式,可以改变语篇视觉形象,提高文字显性度,便于读者高效获取信息。
图表则是更加显著的印刷体式,包括柱状图、表格、曲线图等,在现代语篇中,这些图表在文章中的贡献度日益增加。
教师的指导干预和学生的技术实践是进行多模态语篇识读教学的关键。
(1)教师指导干预(instructive intervention)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文字模态为主要平台,指导学生重点识读非文字模态,寻找它们与文字模态的内在联系,训练学生甄别非文章材料的意义,提高他们的敏感度。
要利用排版格式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对书和文章进行任务性阅读,识别信息主次,对重点信息进行定位。
例如,阅读材料Greenspanwas a director of policy research for Richard Nixon but did notcome to Washington until the 1970s,when he became chairman0f 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 under President GeraldFord,在该句中,多次出现大写字母这种识读度高的形式,它与数字结合则凸显了相关信息。
大写字母一般表示人名和地名,在阅读中采取跳读的方式了解大意,基本就可以完成信息获取的任务。
另外,图表在阅读中可以快捷地呈现信息,例如,The number of car accidents rose from 22 in Januaryto 32 in March but fell to 26 in June,After June,the rate beganto rise to 40 and eventually fell to 16 in December,英语文字对事件过程的表述烦琐,如果以图表模式来表述,则使阅读过程变得快速、清晰、流畅,这是图表相对于文字符号所特有的优势。
如图1。
(2)学生技术识读实践(technical reading practice)在实践中,强化学生对非文字模态的敏感性。
例如,初级练习阶段,可以让学生浏览英文列车时刻表等生活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时间与车次;或者向学生出示英文电视节目单,让他们快速确定所需查找的节目类型和播放时间;也可要求学生浏览英文价格标签,寻找相关信息。
在学生掌握初级技巧之后,进入批评性识读阶段。
训练学生对非文字模态的语篇做出批判性评价。
例如,向学生展示三幅图片:其中一个图片展示的是双手托起融化的地球;另一图片画有皲裂的土地;第三幅图是黑色的河流。
要求学生回答该组图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判断和价值观来评价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生态保护的话题。
批判性阅读属于开放性任务,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会做出不同的反馈,这也正是此种多模态识读法的特色所在。
3基于非言语交际观点的口语教学由于非言语符号具备五大交际功能,话语意义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非言语因素承担并传递的,这些因素弥补了单模态语言的不足,使言语、手势、表情、语音、语调进行有机整合,共同促进意义的建构和传递。
该观点在英语教学中主要应用于场景式角色扮演的学习形式。
课程的实施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创设情境,以当前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人际之间的各种矛盾作为口语课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以不同的角色身份感受各种社会现象,从中增强对社会的洞察力。
如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可以把医患关系作为交际背景,把医院作为模拟场景,鼓励学生利用教室中现有资源作为非言语媒介。
其次,学生角色演绎,增强学生借助非言语符号进行意义传递的能力,充分利用这些手段进行口语交际。
可由一名学生模拟医生表情、动作等非言语成分,结合专业术语进行问诊,另一学生作为患者,采用适当的姿势、动作、声音、体态这些非语言系统,进行医患沟通。
让学生成为语用交际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用语言之外的手段实现有效沟通。
在立体网络式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并参与到自身知识的构建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更好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交际、学会学习。
信息技术架构下的多模态教学具备信息域的开放性和可选择性,把多模态理论与识读能力相结合是人才培养的趋势。
多模态话语理论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理论,在我国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摸索,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这一理论的应用研究仍有很大拓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