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摘要】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为人们打开了认知世界的新视角。
在视觉方面,多模态隐喻通过图像和符号的结合,引导人们对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言语方面的隐喻则激发了人们对言辞背后的深层含义的思考。
动作隐喻则在身体行为中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和意义。
在感知隐喻中,人们通过感官的共鸣来感知和理解外部世界。
情感隐喻则让人们用情感的触觉来认知世界。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让我们以更多元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而多样的视角。
通过不同模态的隐喻转喻,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世界,打破传统认知模式的束缚,拓展我们的认知视野。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转喻、认知方式、视觉隐喻、言语隐喻、动作隐喻、感知隐喻、情感隐喻、丰富、多样、视角1. 引言1.1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是指通过多种感官和符号形式来表达和理解抽象概念和情感。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语言和思维中常见的认知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概念,以及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而多模态则是指同时利用多种感官和符号形式,如视觉、言语、动作、感知和情感等,来构建并理解隐喻和转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来交流和表达。
通过视觉上的比喻图像来表达抽象概念,通过言语和语言来描述情感和思维,通过动作和姿势来传递信息和意义,通过感知和直觉来感知世界的本质,通过情感和情绪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通过多种感官和符号形式的结合,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认知世界,拓展自己的认知范围,获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视角和体验。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为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视角,使得人类交流和思维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通过不同感官和符号形式的综合运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促进思维和沟通的畅通和深入。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在人类语言和思维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类理解和认知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作者:于梦初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14期摘要: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为根基,选取一则多模态环保海报为语料,探讨隐喻性和转喻性多模态海报语篇中整体意义的构建机制。
通过细节分析发现,施喻者为体现婉转之意,使用从低等级源域向高等级目标域的隐喻且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在转喻的使用中,部分代指整体的手法使用频繁,以达到在有限的篇幅内实现意义最大化的效果。
关键词:转喻,隐喻,多模态,海报1. 引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数字影像等技术的发展,视觉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盛。
与此同时,语言学研究也不再拘泥于文字研究,而是将图像、声音、体姿等更加广阔的交际符号纳入研究范围之内。
在传统的隐喻、转喻理论基础上,多模态隐喻、转喻研究逐渐成为语言认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一则公益广告为依托做具体分析。
2.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出版,概念隐喻研究正式拉开序幕。
概念隐喻可以视作是一种人类认知的“思维工具”或认知机制,它由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建立,幫助我们通过源域的结构、关系和相关知识等去构建和理解目标域。
随后,Kövecses(2010)细分了存在链隐喻体系和事件结构隐喻体系。
与反映出两个平行域之间相互映射的概念隐喻不同,概念转喻则是在单个域内的映射,Radden & Kövecses(1999)认为,“转喻发生在理想认知模式(ICM)里,即一概念实体(借体)为另一概念实体(目标)提供思维通道”。
因此,在传统的认知语言学领域里,尽管隐喻和转喻都被认作是重要的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是依靠相似性而产生的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而概念转喻则更多的依据“联想”,以达到单一语域之内的映射。
3.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转喻理论在成熟的理论基础之上,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在该领域研究中的不全面性。
作为反映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仅仅是人类交际符号的其中之一,而在实际运用当中,图像、声音、空间、肢体动作等其他方式都可以作为传播媒介和交际手段基于这样的认知转向,Forceville在Pr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一书中,首次从视觉层面探讨了广告图片的隐喻性,揭开了多模态隐喻研究的新开端。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
多模态隐喻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它涉及到多种媒体和语言形式,例如图像、文字和
声音等。
这种认知方式通过比喻和转喻将不同的概念与语言、图像等符号相联系,从而帮
助人们理解和记忆抽象概念。
隐喻是一种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
比如,“他是我的太阳”,这句话就用太阳的形象来描述这个人对说话人的重要性。
在这种比喻中,人和太阳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联系,但是这种比喻可以帮助说话人更好地理解这个人对
自己的意义。
转喻则是将一个事物的特点用来描述另一个事物。
转喻和隐喻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隐喻是对两个事物之间的比较,而转喻是将一个事物的特征用来描述另一个事物。
比如,“她的声音像天使一样”,在这里,女人的声音被形容成像天使的声音,从而增强了她的
美感。
多模态隐喻转喻则是将比喻和转喻应用于多种媒体中,例如图像、文字和声音等。
比如,在一个广告中,一张画面上有一位男演员,在一个沙漏里,流动的沙子代表他的时间。
这种图像是一个隐喻,因为演员和沙漏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联系。
但通过这个隐喻,观众可
以理解演员的时间是如何流逝的。
在另一个例子中,一个音频广告中,一个女孩的声音让听众感到快乐和轻松。
这里的
声音就是一个转喻,因为她的声音被描述成能让人感到快乐和轻松的特点。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语言和认知中常见的现象,它们通过比喻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世界。
隐喻是通过将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意义,而转喻则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替换为另一个概念或事物来传达新的意义。
当隐喻和转喻以多种感官形式出现时,就形成了多模态的隐喻转喻。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不仅涉及到语言和图像,还包括其他感官输入,如声音、触觉和味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并分析其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涉及到多个感官通道的同时参与。
当我们接收到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时,大脑会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并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更加丰富、全面的认知体验。
当我们听到某个声音时,我们可能会联想到某种形状、颜色或者情感。
而当我们看到某个图像时,我们可能会联想到某种声音、味道或者触觉。
这种多模态的感知和联想过程,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生动、深入地理解和表达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随处可见。
当我们谈论某种食物时,我们不仅会描述其外观和味道,还会使用转喻来比喻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我们可能会说某种食物“口感像丝绸般柔滑”,或者“味道像暖暖的阳光”。
这种将口感、味道和情感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进行联想和表达,使得我们的食物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又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常常会运用多种形式的表现手段,如音乐、绘画、舞蹈等,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这些艺术作品往往会通过多模态隐喻转喻的方式触发观众的感官和情感,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除了在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外,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还对教育和心理治疗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模态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图像和文字结合的方式来教授历史和文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些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在心理治疗领域,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也被广泛运用。
儿童科学绘本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语用研究

儿童科学绘本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语用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为我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的其中一环,对儿童个体成长以及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科学绘本,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亦逐渐被大众认可和采纳。
为使儿童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科学绘本往往会使用丰富的隐喻手法。
与此同时,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即应如何正确解读儿童科学绘本中图文模态共同表达的隐喻表征。
本文从认知隐喻视角出发,重点探究儿童科学绘本中隐喻表征的意义构建,将具体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儿童科学绘本中隐喻表征的类型及其频率、特点是什么?(2)儿童科学绘本中不同类型的隐喻是如何构建隐喻意义的?(3)儿童科学绘本中隐喻的认知语用功能是什么?为探究上述问题,本文选取25本经典学龄前(3-5岁)儿童科学绘本,其内容主要涵盖生命科学、物理科学以及社会科学。
以Pragglejaz Group(2007)的隐喻识别步骤和视觉隐喻修辞分类(Processes of visual rhetoric)为依据,对儿童科学绘本中的隐喻进行识别和分类。
为提高研究有效性,采用数据分析软件NVivo11对所筛选样本进行编码与定量分析,在数据统计后,根据认知隐喻理论以及语用视角的关联理论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即探究隐喻类型特点、意义构建过程及其认知语用功能。
研究发现:(1)根据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特点,儿童科学绘本的隐喻主要包括四种:拟人化隐喻、怪兽化隐喻、归化隐喻以及交感化隐喻。
其中拟人化隐喻在儿童科学绘本中使用最为广泛,占比达52.0%;其次分别为交感化隐喻(21.3%),怪兽化隐喻(14.0%)和归化隐喻(12.7%)。
隐喻的使用频率与其源域的抽象程度呈反相关分布。
此外,儿童科学绘本中隐喻大多呈现为多模态表征,其中图像模态是呈现源域的主要模态,文字模态则用于呈现目标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筛选研究数据中,32.0%的隐喻映射过程中都有转喻参与,部分-整体(whole-part metonymy)和结果-原因(causation metonymy)是儿童科学绘本中常用的两种转喻形式。
网络广告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构建及共现——以支付宝《账单日记》为例

<#,*1/12&-#*(/".-/1#*)*+-#?#--.""&*-� ’.%/1’#+)%’&/):3#")*+ ’&/#*6’61*1*/&"*&/)+2&"/1(&? ’&*/...)-)(&(/.+6#0)%1:)6)+2&"/1(&’&*/ *)%;-)!#$
!!(’.;#20/$%/0)%0#H#I%;+=#/+#E"#/0S".)-"#/00./0 9/2:#;72+,.5 ’2/%/(#%/6 F(./.=2(7#E"#/0S".)+"!$### -"2/%&$($2+#;%*8;+74("..*#D#/=2/9/2:#;72+,.5-"2/%#>#2K2/0!##’*$#-"2/%" 7$(/")-/’R<=A:<A=;MIA:=8BADA<=BM:;>;==A<=8?<?J8=B=;:9A=C?<BEDA:9:?EKNFEB8<9=AL=#I8MA?#B?E<M;<M?=GA:MF) <;D8CJ?:DBO5J=A:;C;BAB=EMF?J8<=A:<A=;MIA:=8BADA<=K:ABA<=AMNF 5H8K;F#DA=;KG?:;<M DA=?<FDF;:AJ?E<M=?NA G89GHFAJJ8C8A<=8<C?DDE<8C;=8?<’DA=;KG?:BC?EHMNAH;FA:AM;<MM8JJA:A<=)?:8A<=AM&DA=;KG?:;<M DA=?<FDFC?EHMNA C?)?CCE::AM8<=GAJ?:D ?JDA=?<FD8CALK;<B8?<?J;DA=;KG?:8CB?E:CAOVAB8MAB#>8=G=GAJ?:ABG;M?>?JK:?K?B8=8?<;H B=:EC=E:A;<M=GA8D;9A)BCGAD;=8CB=:EC=E:A#=GA;KKH8C;=8?<?JDA=;KG?:;<MDA=?<FDF8<8<=A:<A=;MIA:=8BADA<=C?DKH8AB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隐喻(metaphor)是一种认知方式,通过将一种概念或对象与另一种概念或对象相比较,来传达一种意义。
隐喻通常被视为是基于语言的,但事实上,它也可以跨越多种感官模态(modalities)进行表达。
多模态隐喻(multimodal metaphor)涉及到将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感官模态结合起来,来传达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意义。
多模态隐喻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实现,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组合来表达。
例如,一张图片中的人物可以被隐喻为一个特定的概念,而图像中的背景则可以传达另一个概念。
这种组合可以进一步丰富隐喻所传达的意义,因为它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对比。
除了图像外,声音和其他感官模态也可以用于多模态隐喻。
例如,一段音乐可以传达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可以与语言中的概念相对应,从而形成多模态隐喻。
声音和图像的结合也可以产生强大的效果,例如电影中的音效和配乐可以帮助传达电影的主题和情感。
多模态隐喻的另一个例子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应用,它提供了一个更加沉浸式的体验。
虚拟现实可以通过图像、声音、触觉等多种方式模拟真实情境,并与语言和文本结合使用。
这种组合可以产生更加深刻和真实的认知体验,从而更加有效地传达隐喻所携带的意义。
多模态隐喻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教育领域,特别是在较弱的受众中,例如孩子和认知障碍者中。
多模态隐喻可以通过组合多种感官模态来促进学习和理解。
例如,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组合来解释一个概念,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它。
此外,多模态隐喻还可以帮助记忆,因为它们提供了多个感官通道来回忆和记忆。
总之,多模态隐喻是一种强大的认知方式,它结合了多种感官模态来传达更加深刻和丰富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隐喻的应用领域还会继续扩展。
《河南形象篇》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研究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Luoyang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
Vol34 No1 F
诸葛湘君
(郑州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多模态转喻与多模态隐喻联系密切。转喻基于 事物的相近性,是不同事物在同一域内的映射,而
12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34卷
隐喻基于事物的相似性,是不同事物在不同域中的 跨域映射。人们通常是借助转喻来识解隐喻,只是 转喻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太过于经常使用, 而为人们所忽视。实际上,转喻是隐喻的基础,转 喻激活隐喻的始源域和目标域[2]。在文本中使用多 模态隐喻和转喻,可以借助具体的事物认知抽象的 事物,有效传递信息,更好地传达内在含义,发挥 最佳交际作用。
《形象篇》 是由声音、文字、图像和音乐等四
种主要模态共同构成的多模态视频。该视频运用图 像的排列组合技巧、镜头手法再加上大气的配乐, 在视觉和听觉上给观者以强烈的冲击,触发观者的 心理联想,进而推理视频中画外义。
三、《形 象 篇 》中 的 多 模 态 隐 喻 和 转喻分析
《形象篇》 语篇中的多模态隐喻主要体现在 文字和图像方面。该视频主要借助人的听觉和视觉 感官,在展示宣传图像时播放与内容相关的背景音 乐,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这种冲击比单一 的、静止的图片模态更能激发观者的心理联想,使 观者在脑海中进行相关的图像和文字的概念整合, 最终理解视频所传递的隐含信息,理解抽象的、复 杂的河南形象概念。
当今信息社会,宣传方为让更多的读者及时了 解到最新的发展动态,往往借助于多种媒介进行宣 传,其中,尤以视频对人的冲击力最为直接[1]。视 频同时运用图像、声音和文字多模态符号,在短时 间内把大量所要传达的信息传递给读者。而多模态 隐喻和转喻对构建文本和传递文本信息起着重要的 作用。使用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一方面,能将所要 认识的抽象事物具体化,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所谈论 事物的特征;另一方面,能更好地传达意思,获得 好的交际效果[2]。笔者以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为理论 指导,结 合 《河 南 形 象 篇》 (以 下 简 称 《形 象 篇》 ) 语料,分析语篇中的语言理论对语篇内容、 主题和结构的推动作用。鉴于国内外研究多针对静 态画面分析,如广告和漫画,少有关于城市形象建 构宣传片视频研究[3],故笔者选用城市形象宣传片 为分析语篇,进而探讨视频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对 城市形象宣传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认知方式
多模态隐喻转喻是指将各种感官输入的信息进行转化和联想,形成新的隐喻意义的一种认知方式。
它通过将不同感官的输入进行联结和组合,创造出新的概念和理解方式,丰富了人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多模态隐喻转喻的基本机制是通过将不同感官输入的信息进行交叉刺激和联结,形成隐喻意义。
它利用人们大脑中感觉、认知和情感的共性特征,将不同感官输入的信息进行类比和投射,从而创造出新的意义。
当人们听到“厚重的音乐”时,会联想到“厚重的气氛”;当人们看到“炽热的火焰”时,会联想到“炽热的情感”。
这种联想和类比是通过多模态感知和认知的方式完成的,人们通过将不同感官输入的信息进行组合和融合,形成了新的隐喻意义。
多模态隐喻转喻是一种基于经验和文化背景的认知方式。
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和文化背景都不同,所以对于同一感官输入的信息,不同的人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转喻意义。
这也是多模态隐喻转喻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原因。
对于一幅画中的人物形象,不同人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进行解读。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幅画表达了孤独和失落的情感,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幅画表达了平静和宁静的感觉。
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幅画作品的理解和认知是基于各自的经验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
多模态隐喻转喻在语言和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丰富了人们的思维和理解方式,使得人们能够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更加细致和准确的交流。
特别是在文学和艺术创作领域,多模态隐喻转喻是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将不同感官输入的信息进行联结和组合,创作者能够表达出更加独特和深入的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利用不同的感官形象来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氛围和意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