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S45 006-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和调味茶

DBS45 006-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和调味茶
DBS45 006-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和调味茶

ICS

DBS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S 45/006—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和调味茶

2013-12-20发布2014-03-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规定的格式编写。

本标准代替DB45/T 554-2008《代用茶及调味茶质量安全要求》。

本标准与DB45/T 554-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感官、铅、总砷、镉、菌落总数、霉菌指标;

──增加了多菌灵、啶虫脒、吡虫啉、哒螨灵、联苯菊酯、硫丹、噻嗪酮、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指标;

──删除了总汞、氰戊菊酯、乙酰甲胺磷、杀螟硫磷、五氯硝基苯指标;

──调整了标准的结构、代用茶产品分类、原辅料要求、标签、标志内容;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黎一清、黎德勇、宋刚、叶梁银、莫佳琳、吕仕军、郭盈岑、缪璐、周红尖、莫富治、段玉林。

代用茶和调味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代用茶和调味茶的术语和定义、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代用茶产品,和以茶叶为基本原料,配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或(及)其水提取物,或(及)添加食用香精制成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方式,供人们饮用的调味茶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36 植物性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45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76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85 苹果和山楂制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

GB/T 5009.188 蔬菜、水果中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的测定

GB/T 5009.218 水果和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取样

GB/T 8303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8979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GB/T 20769 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23204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376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3379 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380 水果、蔬菜中多菌灵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584 水果、蔬菜中啶虫脒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NY/T 761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

NY/T1453蔬菜及水果中多菌灵等16种农药残留测定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

NY/T 1680 蔬菜水果中多菌灵等4种苯并咪唑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1117 进出口食品中多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气相色谱法

SN/T 1969 进出口食品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

SN/T 2432 进出口食品中哒螨灵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代用茶

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分为茎叶类、花类、果类、根类和混合类。

3.2

调味茶

指以茶叶为基本原料,配以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或(及)其水提取物,或(及)添加食用香精制成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4 要求

4.1 原辅料要求

4.1.1 所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物品品种只能是传统上作为食品、列为新食品原料、卫生部公布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品种。

4.1.2 所用茶叶、花、果(实)、根、茎等原辅料应无变质、无异味、无虫蛀,无其他夹杂物;并符合GB 2761、GB 2762、GB 2763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

4.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4.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表2 理化指标(续)

4.4 微生物指标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指标

5 食品添加剂

5.1 代用茶产品不得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调味茶产品不得添加除食品用香精以外的其他食品添加剂及非食用物质。

5.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6 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应符合 GB 14881的规定。

7 检验方法

7.1 取样和样品制备方法

按GB/T 8302和GB/T 8303规定的方法执行。

7.2 感官要求

将样品放于洁净的白色瓷盘中,在自然光下以正常视力,迎光观察其外观和杂质,并在室温下,嗅其气味,按食用方法冲泡后品尝其滋味。

7.3 理化指标

7.3.1 水分

按GB 5009.3规定的方法测定。

7.3.2 总灰分

按GB/T 8306规定的方法测定。

7.3.3 铅

按GB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

7.3.4 总砷

按GB/T 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

7.3.5 镉

按GB/T 5009.15规定的方法测定。

7.3.6 二氧化硫

按GB/T 5009.34规定的方法测定。

7.3.7 黄曲霉毒素B1

按GB/T 18979规定的方法测定。

7.3.8 展青霉素

按GB/T 5009.185规定的方法测定。

7.3.9 六六六、滴滴涕、硫丹

按GB/T 5009.19规定的方法测定。

7.3.10 敌敌畏

按GB/T 5009.218、GB/T 20769、NY/T 761规定的方法测定。

7.3.11 乐果

按GB/T 5009.145、GB/T 20769、NY/T 761规定的方法测定。

7.3.12 三氯杀螨醇

按GB/T 5009.176规定的方法测定。

7.3.13 多菌灵

按GB/T 20769、GB/T 23380、NY/T 1453、NY/T 1680规定的方法测定。

7.3.14 啶虫脒

按GB/T 20769、GB/T 23584规定的方法测定。

7.3.15 吡虫啉

按GB/T 23379规定的方法测定。

7.3.16 哒螨灵

按GB/T 23204、SN/T 2432规定的方法测定。

7.3.17 联苯菊酯

按SN/T 1969规定的方法测定。

7.3.18 噻嗪酮

按GB/T 23376规定的方法测定。

7.3.19 氯氟氰菊酯

按SN/T 1117规定的方法测定。

7.3.20 甲氰菊酯

按GB/T 23376、SN/T 1117规定的方法测定。

7.3.21 其他污染物限量

按GB 2762规定的方法测定。

7.3.22 其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按GB 2762规定的方法测定。

7.4 微生物指标

7.4.1 菌落总数

按GB 4789.2规定的方法检验。样品的分析和处理按GB 4789.1规定的方法检验。

7.4.2 大肠菌群

按GB/T 4789.3-2003规定的方法检验。样品的分析和处理按GB 4789.1规定的方法检验。

7.4.3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按GB 4789.4、GB 4789.5、GB 4789.10规定的方法检验。样品的分析和处理按GB 4789.1规定的方法检验。

7.4.4 霉菌

按GB 4789.15规定的方法检验。样品的分析和处理按GB 4789.1规定的方法检验。

8 检验规则

8.1 组批

具有相同的花色、等级、包装规格和净含量,品质一致,并在同一地点、同一日期内加工包装的产品集合为一批次;流通领域中,相同进货渠道、同一品种、同一日期、一次接收的产品为一个批次。

8.2 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项目为:感官要求、水分、净含量。

8.3 型式检验

8.3.1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正常生产,每半年时;

b)原料生长环境、栽培技术、加工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新产品投产时;

d)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8.3.2 型式检验项目为4.2、4.3、4.4和5.2规定的项目。

8.4 抽样方法及数量

抽样方法按GB/T 8302的规定执行。

8.5 判定规则

8.5.1 出厂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时,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若检验结果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可从该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复检不符合项;若复检结果仍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本标准规定,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8.5.2 型式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时,判定该批产品为合格;若检验结果中有变质、有异味、有异臭、有虫蛀和微生物指标任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不得复检;其他指标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可从该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复检不符合项;若复检结果仍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本标准规定,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9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 标签、标志

9.1.1 预包装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

9.1.2 使用新食品原料或卫生部公布为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物品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应按相关规定标明不适宜食用人群及食用量。

9.1.3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9.2 包装

9.2.1 产品内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无异味、防透水性好,并符合SB/T 10035的规定。

9.2.2 产品包装封口应严密,产品不得散漏。

9.2.3 外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9.2.4 净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9.3 运输

9.3.1 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产品不得与有害、有毒、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装运输。

9.3.2 运输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扔、碰撞、挤压。

9.3.3 运输过程中不得直接暴晒、雨淋、受潮。

9.4 贮存

9.4.1 产品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同库贮存。

9.4.2 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中;不得露天堆放、日晒、雨淋或靠近热源、污染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炭产业发展报告讲解

兰炭产业发展报告 为了及时了解掌握我县及周边地区兰炭产业发展情况 , 应对国家可能进行的兰炭产业政策调整 , 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最近 , 县经济发展局对毗邻我县的内蒙古伊旗、准旗、陕西府谷以及我县兰炭工业集中区兰炭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域兰炭产业发展情况。目前兰炭企业主要分布在晋、陕、蒙、宁四省区交界地带,以我市神府地区和内蒙古伊旗、准旗最多。伊旗境内现有兰炭企业 105户、 162座兰炭炉,年生产能力为兰炭 560万吨,焦油 56万吨。准旗境内现有兰炭企业 38户, 52台兰炭炉,年生产能力为兰炭 170万吨,焦油 17万吨。榆林市的神木、府谷、横山和榆阳区共有 295家兰炭企业、 620台兰炭炉,年可生产兰炭 2000万吨,焦油 200余万吨。神木县境内的兰炭炉共有 140户、 289座,其中 3万吨炉232座, 5万吨炉 57座,主要分布在孙家岔、西沟、大柳塔、麻家塔、永兴等乡镇(办事处 , 生产能力达年产兰炭 1000万吨, 煤焦油 100万吨。目前,神木、府谷、横山、榆阳区大部分兰炭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效益良好。兰炭产品目前市场价格为中料 260元 /吨,铁合金用小料 240元 /吨,化肥用大料 240元 /吨不等,煤焦油价格为轻质油 2450元 /吨, 重油 2310元 /吨左右。近期煤焦油价格在高位稳定维持两个月之后, 略有下滑; 兰炭产品销售基本正常, 价格下滑明显。内蒙伊旗兰炭企业已停产两月有余, 目前仍全境停产, 部分企业已开始拆除生产设施。内蒙准旗最近也已出台兰炭企业取缔政策,部分企业已停产。 兰炭作为我县的一项重要产业, 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去年兰炭产量达到 600多万吨,焦油 60多万吨 , 转化原煤 1200多万吨,实现产值 27亿元,上缴税费 2.3亿元,解决了 4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经济收入相对丰厚的民营企业家。为我县经济发展积累了资金,培养了人才,为财政收入增加做出较大的贡献, 带动了交通运输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陕西省地方标准

陕西省地方标准 《社区智慧养老机构服务规范》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陕西省地方标准《社区智慧养老机构服务规范》是2017年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的标准项目。本标准由陕西省民政厅提出并归口,得到陕西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与指导。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智慧社区服务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丽莉 二、制定标准的背景和目的 (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养老服务现状是标准制定的现实需求。 2011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预计202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达到2.43亿,占人口总数的18%。我们将面临着养老市场庞大需求的压力,加强养老产业的快速科学发展的工作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逐渐增多,家庭独自承担老年人的照顾问题越来越不现实。老龄问题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如何养老”成为政府和全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必须整合全社会各种资源,共同应对老龄化问题。因此,智慧养老应运而生。智慧养老是利用物联网、云

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类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及时发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对社区提供相关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养老服务资源,满足不同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有必要制定统一、规范的智慧养老机构服务规范。这一标准的制定将为实现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实现健康老龄化社会的目标,为政府制定养老政策,以及为老年人提供适宜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推进养老服务的方针政策是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 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一重要任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专项规划要求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政府通过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上的基础性作用。因此,《社区智慧养老机构服务规范》标准的制定以国家养老服务的方针政策为重要依据,该标准也将成为规范养老服务的基础依据。 (三)以规范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机构与管理为目的。 社区智慧养老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也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 2.1适用范围 适用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产品范围包括含茶制品、代用茶。 2.2产品种类 2.2.1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不含茶叶成分的各种产品等不属于含茶制品)。 2.2.2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叶类产品有桑叶茶、薄荷茶、枸杞叶茶等;花类产品有菊花、茉莉花、桂花、玫瑰花、金银花、玳玳花等;果(实)类(含根茎)产品有大麦茶、枸杞、苦瓜片、胖大海、罗汉果等;混合类是指以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拼配加工而成的产品。 2.3检验依据 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 不适用于本细则。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 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9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34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T 5009.35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T 5009.103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10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5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多种残留的测定

代用茶企业标准.pdf

隆德县百花中药材有限责任企业标准 Q/0001-2012 备案号: Q/0001 代用茶

前言 本标准编写的格式、结构和内容均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 写》而编辑的。 本标准所确定的指标如有与国家强制性标准相抵触,应以国家强制性标准为准。本标准由隆德县百花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隆德县百花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磊 隆德县百花中药材有限责任发布 2012-12-30实施 2012-12-26发布

代用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代用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 贮存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可以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 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6 茶总灰分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2009)《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 3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4.1 原辅材料要求 4.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 性状应具有各原料应有的自然品质特征。 色泽与香气味具有叶、花、果(实)、根茎天然固有的色泽和香气,无异味。 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4.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煤基石脑油》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煤基石脑油》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陕西省《煤基石脑油》地方标准为首次制定。 一、工作简况 榆林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煤炭热解产业集群,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实现工业化,被誉为“榆林版煤制油”,实现了固态能源向固态、液态、气态三种能源的高效转化。走出了一条优于煤液化、煤气化的特色煤化工路线。为了促进此项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榆林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榆林市推进兰炭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榆政办发〔2014〕49号)和《关于印发全市兰炭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榆政办函〔2015〕85号),并要求榆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负责制定《煤基石脑油》地方标准。推动《兰炭》DB61/362—2008和《中温煤焦油》DB61/T385-2006的修订。 榆林煤是具有“三低二高”(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和高产油率)优质煤,是煤化工的很好原料。近年来,在煤炭市场低迷的形势下,榆林市抓住煤价下跌给煤化工产品让出更大利润空间的有利时机,根据煤质特性,提出了“用煤先取油”的思路,全力推进煤炭清洁化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煤炭资源精细化、高端化开发利用,大幅提高了煤炭转化利用率。 “十一五”以来,榆林加强与国内外大型能源集团的合作,推动先进技术研发,推广煤炭清洁化应用,在煤制甲醇、煤制醋酸、

煤盐一体化、煤油气一体化、煤制芳烃、煤制烯烃、煤制油、煤油混炼等路径上先后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核心技术,实现了现代煤化工在榆林建设的大型化、规模化、产业化,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自主研发了侏罗纪煤中低温干馏技术,使榆林兰炭成功登列国家产业目录,并研究出台了兰炭产品三个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我省“在稳步增加一次能源产能的同时,支持煤制芳烃、甲醇制烯烃和煤制油项目,促进高端化工加速成长”。榆林充分利用现有煤炭产业处于先进水平的良好基础,以“绿色开发、清洁高效转化、生态环境友好、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定位“两个引领”的长期发展战略,即:引领国内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引领国际领先的煤发电、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现代先进煤转化产业集群发。 煤液化和煤焦油加氢制油已经成为榆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创造了一系列的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煤制油的产品主要有煤基 普通柴油和煤基石脑油,煤基石脑油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不利于企业生产和政府管理。制定《煤基石脑油》标准,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市在煤化工产业的话语权,规范产业发展。为全国煤转油项目做好引领示范作用。为此,榆林市政府责成榆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负责制定《煤基石脑油》地方标准。2015年5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后,我局及时成立标准起

陕西省地方标准《精准扶贫 贫困退出实施规范》

陕西省地方标准《精准扶贫贫困退出实施规范》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一、编制背景 2015年11月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016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作为2017 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一补”即补短板,其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当前,我国扶贫开发进入到了千载难逢的最好机遇、也是最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最艰巨的历史性时期。一方面,党中央将扶贫脱贫定位到“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中国目前还有7017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任务,而“十三五”是最关键阶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贫困退出机制的构建均作了原则性的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 年4月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建立贫困退

出机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退出标准和退出程序。 2017年9月30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印发《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实施办法(试行)》。陕西省响应国家政策部署,于11月4日颁布了《陕西省贫困退出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贫困退出应坚持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自愿、有序推进的原则。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为更好实现2020年如期脱贫过程中,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乡镇、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退出,促进贫困退出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在省扶贫办等相关单位的共同推动下,省质监局于2017年9月25日下达陕西省地方标准《精准扶贫贫困退出实施规范》项目制订计划,项目编号SDBXM 189—2017,标准编制工作由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同承担。其中,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是全省唯一的权威的标准化技术研究机构,具有丰富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和雄厚标准化技术研究实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研团队长期从事贫困研究工作,尤其是在贫困退出对农户生计和农民增收脱贫的影响、贫困退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具有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积累。 二、编制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调研及资料搜集 标准编制组前期对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宝鸡市麟游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审查细则

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2006版) 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分为2个申证单元,即含茶制品、代用茶。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即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代用茶的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402。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是指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含各类固态速溶茶和各类液态速溶茶以及(抹)茶粉等产品]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可食用的枸杞、红枣、菊花、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如八宝茶、三泡台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速溶茶类:固态速溶茶(含奶茶、果味茶等):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喷雾干燥→包装。 液态速溶茶(含调味、调香浓缩茶汁):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包装。

(抹)茶粉:原料→磨碎→包装。 调味茶类:茶叶→拼配(加入配料)→包装。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如垃圾场、医院、化工企业,特别应注意厂房、仓库四周不应有其他的气味存在。 2.厂房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地砖),墙面无污垢(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墙砖)。要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固态速溶茶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干燥、包装设备。 2.液态速溶茶(浓缩茶汁)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包装设备。 3.(抹)茶粉生产必须具备研磨、包装设备。 4.调味茶类生产必须具备包装设备,干燥设备视生产工艺而定。 四、产品相关标准

GB12695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前言 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代替GB l2695-19904饮料厂卫生规范》。 本标准与GB 12695—1990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增加了原标准中未包括的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内容; ——增加了“品质管理”、“品质管理设备”等内容; ——增加了“机构与职责”内容; ——增加了量化指标,原标准中量化指标为18个,修订后为33个; ——删去了原标准中“原料采购、运输、贮藏的卫生”、“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成品贮藏、运输的卫生”和“卫生与质量检验管理”等条款,相应的内容分列到修订后标准的有关条款中。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 12695—1990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海南省卫生防疫站、天津市防病中心、广东省卫生防疫站、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广东健力保集团公司、海南椰

风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东莞石龙津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穆源浦、包大跃、顾清、杨斌、洪文华、徐娇、须欣、邓瑞文、李仗、杨炳坤、邓峰。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饮料厂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设备、机构与人员、卫生管理、原料、生产过程、品质管理、生产人员、成品贮存与运输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水果、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花、叶、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果肉、糖类、香精香料、液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剂为原料,生产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檀物蛋白饮料、茶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和其他饮料的工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7液体二氧化碳标准 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兰炭--陕西省地方标准

兰炭--陕西省地方标准 前言 本标准与DB61/362-2005《兰炭》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保留了原标准中兰炭作为燃料使用的部分,修改了部分技术指标;——增加了兰炭作为原料使用时的技术要求,所规定技术要求是在考虑到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增加产品使用范围的基础上提出。 本标准的检测方法引用部分煤炭及焦炭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为条文强制。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能源质量监督检验所,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神木县三江煤化工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国庆、张军民、赵西成、薛晓宏、郝发潮、宋永辉、甘建平、尚文志。 本标准委托陕西省能源质量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本标准2005年首次发布,2008年xx月第一次修订。 附录A兰炭 A.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兰炭的质量要求、采样、制样及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判定规则以及运输与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铁合金、电石、化肥及高炉喷吹、气化、烧结等行业和生产领域作为原料使用的兰炭。适用于作为锅炉燃料及民用燃料使用的兰炭。 A.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T 216 煤中磷的测定方法 GB/T 220 煤对二氧化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 GB/T 476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T 1574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GB/T 1997 焦炭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GB/T 2001 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 GB/T 9977 焦化产品术语 YB/T 035 焦炭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A.3 术语

代用茶

代用茶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采用类似茶叶的饮用方式(通过泡、煮等方式来饮用)的一类产品的俗称。 1、名词解释 是茶叶代用品。又称代泡茶、袋泡茶、代饮茶等。 代用茶分为叶类、花类、果类和根茎类; 2、分类 同于茶的饮用方式,一般由卫生部规定的食品分类中的“药食同源类”、“可用于保健品类” 两类物品中的单种或多种物品组成,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或者果实制成的茶制品。 以采摘非茶树植物的芽叶为原料,按茶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代用茶。 当前在市场上较为流行的植物代用茶主要有芦笋、苦丁茶、杜仲茶、柿叶茶、桑叶茶、柳叶茶、榆叶茶、银杏叶茶、人参叶荼、野菊花茶、野藤茶、菊花茶、甜叶菊茶、绞股兰茶、薄荷茶、玫瑰花、金银花、大麦茶、枸杞、胖大海、罗汉果、决明子、葛根茶等。 代用茶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这三种病菌,大肠杆菌和菌落总数则有严格限量。 3、市场情况 目前市场上代用茶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主有三个方面. 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先天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原因.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保管和加工中的原因.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贮存原因. 实际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产品相关标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目前北京市出台了代用茶地方标准.江苏地区,多是以备案的企业标准. 其中对原辅材料的相关要求 1.原料应无劣变、无异味、不着色,无其他夹杂物;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各种花、果(实)类配料应是可食用的,添加的香精、香料应是在食品中允许添加的, 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包装材料和容器应不影响产品品质;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分为2个申证单元,即含茶制品、代用茶。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即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代用茶的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402。(茶叶:1401)消费者选购时要注意外包装上标识. 代用茶对某些特殊群体有一定功效和辅助疗效,非人人皆可,效果虽好,也不能贪饮.毕竟属药. 4、代用茶的品牌 武汉天天健康 武汉天天健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最早成立于1999年,是美国天天健康集团下设的专业医药公司,美国天天健康集团涉及到汽车、化工、房地产、酒店、医药、化妆品行业上市集团,在全球拥有员工上万人。2012年武汉天天健康引进八条袋泡茶生产线,专注于生产各种袋泡茶、保健茶、花草茶、绿茶、红茶、黑色。自由产品纤体茶、排毒茶、三七茶、杜仲茶、罗布麻茶、活肾茶、养肝茶、安眠茶、清肺宁烟茶隆重上市,现正在热销中。可OEM 代加工单室袋泡茶、双室袋泡茶、三角包袋泡茶。 品品香 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出口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属下有多个加工厂和有机茶园基地,企业引进先进茶叶加工工艺和技术,引进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出口茶叶清洁化加工流水线设备。“品品香”太姥绿茶、福鼎白茶为福建名牌产品,“品品香”福鼎白茶被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品品香”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被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2006-2008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茶产业百强企业。

饮料成分检验标准

碳酸饮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碳酸饮料: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饮料,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 3.2果汁型碳酸饮料:含有一定量果汁的碳酸饮料,如橘汁汽水、橙汁汽水、菠萝汁汽水、或混合果汁汽水。 3.3果味型碳酸饮料:以果香香精为主要香气成分,含有少量果汁或不含果汁的碳酸饮料,如橘子味汽水、柠檬味汽水。 3.4可乐型碳酸饮料:以可乐香精或类似可乐果香型的香精为主要香气成分的碳酸饮料。 3.5其他型碳酸饮料:除上述3类以外的碳酸饮料,如苏打水、盐汽水、姜汁汽水、沙士汽水。 4 企业规模划分 根据碳酸饮料产品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碳酸饮料企业年销售额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见表2。 企业规模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 销售额/万元≥10000 ≥1000且<10000 <1000 5检验依据 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2759.2 碳酸饮料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 4789.2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食品、饮料检验 GB/T 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3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 5009.28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 GB/T 5009.29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GB/T 5009.35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T 5009.97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

GB/T 5009.139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GB/T 5009.140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 GB/T 5009.141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 GB 10789饮料通则 GB/T 10792碳酸饮料(汽水) GB/T23495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7检验要求 7.1检验项目及重要程度分类 序号检验项目 依据法律法规 或标准 强制性/推 荐性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及不合 格程度分类 A类a B类b 1 二氧化碳气容量GB/T 10792 强制性GB/T 10792 ● 2 咖啡因c GB 2760 GB/T 5009.139 ● 3 苯甲酸 GB/T 5009.29 GB/T 23495 ● 4 山梨酸● 5 糖精钠● 6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 素) GB/T 5009.97 ● 7 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 GB/T 5009.140 ● 8 总砷 GB 2759.2 GB/T 5009.11 ● 9 铅GB 5009.12 ● 10 铜GB/T 5009.13 ● 11 合成着色剂d GB/T 5009.35 GB/T 5009.141 ● 12 菌落总数 GB/T 4789.21 ● 13 大肠菌群● 14 霉菌● 15 酵母● 16 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 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 备注a极重要质量项目 b重要质量项目 C 可乐型碳酸饮料检测项目 d合成着色剂具体检测项目视产品色泽而定 注:极重要质量项目是指直接涉及人体健康、使用安全的指标;重要质量项目是指产 品涉及环保、能效、关键性能或特征值的指标。

茶叶QS认证的程序及相互规范标准

茶叶QS认证的程序及相关标准 一、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QS=quilty( 质量 )Seftly( 安全 ) 的定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人制度就是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管制度,因此,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 一、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QS=quilty(质量)Seftly(安全)的定义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人制度就是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食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监管制度,因此,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人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 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内容是什麽? QS由三个制度组成: a)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 企业具备基本生产条件,能够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企业发给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准予生产获证范围内的产品。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食品。这从生产条件上保证了企业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的产品。 b)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12条13条14条之规定,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销售,这项规定能有效地把住产品出厂安全质量关。12、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品。 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QS标志制度,没有加贴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这便于执法部门监督检查,也有利于促进生产企业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感。这三个制度就是QS制度的内容。 三、申请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企业适用的范围(QS认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并用于销售的食品生产厂属于申请认证食品质营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范围。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133号文和19号文的规定: 1、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经营范围中应包含生产加工申证产品的单元名称。经营范围没有相应内容的,不予受理。 2、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经营范围内只有批发零售的企业,不予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 3、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填写有错误或填写不全的,不予受理。 4、应提供的申报材料不全的,不予受理。 四、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应具备的生产必备条件是

《行业用水定额》(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943-2014)

行业用水定额 陕西省质量监督局发布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943-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所规定的原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水资源管理办公室、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萍、毛小惠、冯缠利、贾亚平、马孝义、高旭艳、聂卫波、龙正未、刘永刚、鱼晓利、杨建宏、王栋、孙琦、王光社、甘学涛、李宏革、薛亚丽。 本标准由陕西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行业用水定额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陕西省工业、农业、居民生活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定额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省域内水资源规划、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计划管理、节约用水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及用水总量控制等工作。本标准中未涉及的行业和产品,其用水定额可参照相近行业、相近产品的定额。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GB/T 12452 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 GB/T 17367 取水许可技术考核与管理通则 CJ 42 工业用水考核标准及计算方法 SL 13 灌溉试验规范 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试行)水利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新水量 quantity of first used water 取自任何水源被第一次利用的水量。 3.2

用水定额 water consumpion quota 指每计量单位需要的新水量标准。 注:计量单位指人、床、次、d、t、m2、m3、100m、kg、台、辆、头等。 3.3 工业用水定额 industry water quota 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综合用水量。工业用水定额根据项目性质分为定额A和定额B。 注:定额A代表先进用水定额,主要用于新建、改扩建、再建项目的用水控制上限;定额B代表通用用水定额,主要用于已建项目的用水控制上限。综合用水包括生产区域内的生产和辅助性生产用水总量。 3.4 生活用水定额 domestic water use quota 包括居民生活和城镇公共两大类。居民生活用水指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用水;城镇公共用水指除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外的城镇用水。 3.5 灌溉定额 irrigation quota 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多年生作物以一年为期),单位面积上各次田间净灌溉用水量之和,以m3/亩表示。 4 主要行业用水定额

康师傅茶饮料营销策划书

康师傅茶饮料网络营销策划书 目录 康师傅茶饮料网络营销策划书 (1) 1一、概述 (2) 2二、目的 (2) 3三、市场细分 1、按购买者的年龄细分: (2) 4四、SWOT分析 (3) 5五、竞争分析 (4) 6六、具体方案 (5) 7七、效果展望 (6)

1一、概述 在健康做主的当今社会,茶饮料的特性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清淡口味的茶饮料在各大城市销售较好。传统茶饮料、保健茶饮料、“药”味茶饮料都凭着各自的优势赢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其中,不少茶饮料都极力宣扬低糖(无糖)低脂、清热降火的保健作用。在热销品牌中,老牌茶饮料显示出了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传统茶饮料仍以康师傅绿茶、统一茶里王等几大主流品牌为代表. 康师傅茶饮料因其品牌形象塑造较成功,加之在情感宣传上注意与消费者的沟通,符合年轻人追求时尚健康生活的心理,所以该品牌在整个茶饮料市场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与此同时,该品牌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来自各种不同品牌的茶饮料的竞争;另一方面,由于饮料行业不断推出新理念,而使得新品种层出不穷。这么多的跟进者、响应者迫使饮料行业的同质化时代来临,同时直接导致了饮料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当配方不再是秘密,口味不再是难题,包装不存在大差距,价格拉不开层次的时候,饮料市场的竞争已经转移到促销这块天地。而在促销的背后,则隐藏着品牌竞争。 2二、目的 短期目标:通过康师傅茶饮料在夏季的宣传推广,户内户外的推介促销,加上适当的媒体宣传组合,展现追求时尚健康创新的理念,体现中国传统茶文化,崇尚个性。扩大目标消费群体,在现有市场成熟的基础上,求新求异,拓展市场,增加康师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巩固市场地位。 长期目标:以品牌形象带动产品宣传,突显系列产品特性,提高促购度,逐渐步入国际市场。 3三、市场细分 41、按购买者的年龄细分: 调查显示,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以15-34岁的年轻人为主,占总消费人群的68%。年轻的一代思想开放,追求健康、时尚的高品质生活,因而符合潮流、天然健康的茶饮料迎合了其要求。 2、按购买行为因素细分: 茶饮料的消费主体与碳酸饮料和包装水的主要消费群差异不大。而通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和购买场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们购买茶饮料大多数是

茶叶企业各项规章制度

青岛农科茶叶专业合作社内部规章制度 理事会职责 一、组织召开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并向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其它需要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审议、通过的事项。 二、在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负责执行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策。 三、制定本社的生产经营计划、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内部管理制度。 四、设置内部管理机构,聘用或解聘合作社经理和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并制定奖惩办法和报酬标准。 五、代表本社对外签订协议、合同和契约。 六、组织成员参加培训和开展各种互助协作活动。 七、组织编制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方案、亏损处理方案以及财务会计报告。 八、接受监事会对本社生产、经营、分配、财务状况等进行监督,并对监事会提出的监督意见,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 九、讨论本社成员的加入、退出、除名、继承等事项。 十、履行本社章程和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授予的其它职权。 监事会职责 一、监督理事会对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和本社章程的执行情况。 二、监督检查本社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帐收支及盈余分配情况。 三、监督社员履行义务情况。 四、向社员(代表)大会提出工作报告。

五、派代表列席理事会议,向理事会提出工作建议。 六、履行社员(代表)大会授予的其它职责。 理事长职责 一、主持本社的日常工作,负责召开理事会议、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 二、根据社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定,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 三、组织拟订并执行本社内部业务机构和各项制度,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 四、代表本社签订合同、协议和契约。 五、主管合作社财务工作,提请聘请或者解聘本社财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 六、组织落实上级安排的各项任务,参与合作社对外各项经济往来。 七、履行本社章程和理事会授予的其它职责。 青岛农科茶叶专业合作社 2008年11月7日 监事长职责 一、主持监事会的全面工作,组织召开监事会; 二、向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作监事会工作报告; 三、监督理事会及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履行、制度执行情况; 四、监督检查合作社生产计划、营销计划的完成情况,资金积累及盈余分配情况; 五、监督检查合作社资金运转、费用开支和社务公开情况; 六、代表监事会建议召开临时理事会、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 七、履行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监事会授予的其它职权。

清洁生产标准(兰炭行业)编制说明

《清洁生产标准半焦行业》 编制说明 1 概况 1.1新疆半焦工业发展现状 根据新疆有关部门的资料,全疆预测煤炭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40%以上。全疆共有阿尔泰、准噶尔、天山、塔里木和昆仑5个含煤区、27个含煤盆地(含煤坳陷)、57个煤田(煤产地、煤矿点),其中预测资源量超过100亿吨的煤田有24个,约占预测总资源量的98%。预测资源量超过1000亿吨的煤田有准东煤田、沙尔湖煤田、伊宁煤田、吐鲁番煤田、大南湖一梧桐窝子煤田等5个煤田,约占预测总资源量的60%。新疆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的乌鲁木齐、昌吉、塔城、伊犁、吐鲁番、哈密及巴州等地(州、市),其资源量约占预测资源总量的94.7%。南疆四地州(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仅占煤炭资源总量的2%,而且主要集中在阿克苏地区,其他三地州仅有一些零星的煤矿点,其资源量仅占煤炭资源总量的0.03%。煤炭资源南北疆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从资源赋存垂向分布分析:1000米以浅资源量占总量的58.3%,其中300米以浅及300—600米资源量较少,分别只占总量的11.4%和17.5%,600~1000米资源量最多,占总量的29.4%;1000—1500米、1500—2000米,分别占总量的22.9%和18.8%。截至2006年底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625亿吨,仅占全疆预测源总量的7.42%,位居全国第4位。地质勘查工作严重滞后。新疆煤种主要以中低变质的长焰煤、不粘结煤和弱粘结煤为主,其次为中变质的气煤、肥煤和焦煤。低变质的褐煤和高变质烟煤、无烟煤仅在部分矿点有分布。新疆煤种较齐全,煤质优良。预测资源总量中煤质灰分低于25%的约占95%,低于15%的约占47%,低于10%的约占16%。硫分低于1.5%的约占96%,低于l%的约占80%。新疆炼焦用煤资源相对较少,可供炼焦的气、肥、焦、瘦煤预测资源量4161亿吨,仅占资源总量的19%,属相对稀缺资源。从而限制了新疆焦炭大发展。但半焦的生产是以不粘煤、弱粘煤、长焰煤等为原料,而这种煤质资源在新疆非常丰富,为新建半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国内半焦生产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加上国内土法炼焦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半焦行业面临被取缔的局面。随着国家对焦化行业的淘

含茶和代用茶

生产过程控制和执行标准制度 含茶制品包括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 代用茶是指选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等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和代用茶分为2个申证单元,即含茶制品、代用茶。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申证单元及产品品种,即含茶制品(速溶茶类、其他类),代用茶。代用茶的分装企业应单独注明。含茶制品和代用茶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402。 含茶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 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含茶制品是指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类[含各类固态速溶茶和各类液态速溶茶以及(抹)茶粉等产品]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可食用的枸杞、红枣、菊花、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如八宝茶、三泡台等)。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速溶茶类:固态速溶茶(含奶茶、果味茶等):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喷雾干燥→包装。 液态速溶茶(含调味、调香浓缩茶汁):原料→浸提→过滤→浓缩→(加入添加物)→包装。 (抹)茶粉:原料→磨碎→包装。

调味茶类:茶叶→拼配(加入配料)→包装。 (二)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1.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2.劣变或混入其他杂物。 3.产品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污染。 (三)关键控制环节。 原料验收、浸提或拼配、产品仓储。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 (一)生产场所。 1.生产场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如垃圾场、医院、化工企业,特别应注意厂房、仓库四周不应有其他的气味存在。 2.厂房地面应硬实、平整、光洁(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地砖),墙面无污垢(速溶茶类生产企业应铺设墙砖)。要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3.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开放置,不得混放。仓库应清洁、干燥、无异气味,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固态速溶茶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干燥、包装设备。 2.液态速溶茶(浓缩茶汁)生产必须具备浸提、过滤、浓缩、包装设备。 3.(抹)茶粉生产必须具备研磨、包装设备。 4.调味茶类生产必须具备包装设备,干燥设备视生产工艺而定。 四、产品相关标准 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

茶叶企业标准

ICS Q/ 备案号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Q/ 0001 S—2011 乌龙茶 2011-08-01发布2011-09-01实施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编写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乌龙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乌龙茶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树的嫩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B/T 5009.57 茶叶卫生标准分析方法 GB/T 5009.94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 GB/T 5009.1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302 茶取样 GB 8304 茶水分测定 GB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 GB 8306 茶总灰分测定 GB 8310 茶粗纤维测定 GB 8311 茶粉未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技术条件 NY/T 787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技术要求 3.1 原辅料要求 3.1.1 茶叶 应符合GB 2762、GB2763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