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研究综述

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研究综述

一、引言锚定效应是指在不确定情况下,判断与决策的结果或目标值向初始信息或初始值即“锚”的方向过度接近而产生估计偏差的现象。

这一名词最早是由Tversky和Kahneman教授于1974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中提出。

在用他们的学生所做的连续两组实验中发现,学生第二组实验的问题答案始终受第一组实验结果的影响。

他们把这个现象命名为“Anchoring effect”,即为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最初在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心理学名字为沉锚效应,指当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其第一印象或者得到的第一信息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直到2003年Dan Ariely、George Loewenstein和Drazen Pr-elec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将锚定效应正式引入到了经济学中。

行为经济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经济学之中,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

本文主要是总结国内外近十年在经济学方面有关锚定效应的研究,主要是其在股票投资市场、消费行为、资产及价值评估、企业经营决策和最新的研究领域等的理论和应用,通过对这些大的模块进行梳理比较展现出国内外关于锚定效应的研究异同以及发展趋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研究综述□文/左焦杰(中南大学湖南·长沙)[提要]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锚定效应在众多领域被证明是一种普遍而又难以消除的决策偏差,在与人类行为息息相关的经济学中也表现明显。

本文分别总结国内和国外近些年在经济学方面有关锚定效应的研究,主要包括投资、消费、评估、决策等方面,旨在展现国内外关于锚定效应研究的异同以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锚定效应;经济学;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9年3月13日经济/产业《合作经济与科技》No.6s2019才的教育培养对于该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教育行业将在苏州市未来的发展中持续焕发活力。

决策中的锚定效应发展研究

决策中的锚定效应发展研究

内容摘要
为了研究锚定效应在并购溢价决策中的作用,本次演示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 法。首先,本次演示将以某上市公司收购另一家公司的案例为例,分析锚定效应 在并购溢价决策中的具体表现。其次,本次演示将通过对比不同行业的收购案例, 探讨锚定效应在不同行业中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最后,本次演示将提出相 应建议,为企业如何避免锚定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参考。
4、刻意练习:通过刻意练习,可以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这样 可以在面对问题时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思考,减少锚定效应的发生。
三、如何避免锚定效应的不利影响
5、寻求专业意见:在做出重要决策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专业人士 通常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建议,帮助减少锚定效 应的不利影响。
内容摘要
要研究并购溢价决策中的锚定效应,首先需要了解并购溢价的定义。并购溢 价是指收购方为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而支付的超过目标公司市场价值的部分。 在并购交易中,收购方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合理估值,以确定适当的并购价格。 然而,锚定效应可能会影响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估值,从而导致过高的溢价或过 低的折扣。
如何避免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
如何避免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
要避免锚定效应的负面影响,首先需要培养全局思考的习惯。在做出决策时, 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而不是仅仅依赖于眼前的信息。其次,我们需要保 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当面对新的信息时,我们需要愿意重新考虑自己的观点和 决策。此外,我们还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更多决策技能,以提高决策质量。
3、投资风险
3、投资风险
税率的变化还会影响企业的投资风险。当税率上升时,企业的税后利润会减 少,这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同时,一些税收政策的变化也可能 会对企业产生不确定性的影响,从而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因此,税率的变动会 对企业的投资风险产生影响。

锚定效应对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述评

锚定效应对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述评

一、引言锚定效应被认为是人类判断和决策中最强健的认知偏差之一(Furnham 、Boo ,2011),它描述了一个人的决策偏向于其接触到的初始信息的现象。

锚定效应最早以1955年Simon 提出的启发式决策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主张人的“有限”理性,认为外部(环境)和内部(个体特征)因素的动态协整共同推动了判断决策的制定。

这一主张带动了人们对决策个体特征的关注。

随着心理学与经济管理学科的相互交融,锚定效应、过度自信、羊群效应这些个体认知特征对人类行为偏差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如今所讨论的锚定效应来自Tversky 、Kahneman (1974)的研究实验,该实验发现人们对现实事项的评估判断容易被事前无关信息所操纵,这一现象即为锚定效应。

个体在进行判断与决策时总是倾向于从锚定值出发,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得出一个可接受值时便停止调整,这一作用路径便是当前公认的锚定效应的两种作用机制之一:锚定启发—调整机制。

Epley N.等(2006)对早期研究中由实验者向被试者提供锚值这一实验模式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只有当锚值是自我取得时,才可能由于调整不足而形成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的另一种机制是选择性通达机制,其本质是假设一致性证实:行为人在不确定情境下进行判断与决策,经常会先假定外在锚是正确的,然后去积极寻找支持该假定的证据,这是人类的积极证实倾向使然;与此同时,受这种证实心理倾向的驱使,行为人在决策过程中会激活大量与锚定值相关的信息,使得决策判断结果偏向锚值,以验证目标值与锚定值的一致性假设(Strack 、Mussweiler ,1997、1999)。

一般而言,锚定启发—调整机制中的锚定值存在内、外锚两种情形,而选择性通达机制中的锚定值更符合外在锚的特点。

两种机制虽有区别,但都能在各自的理论框架之下对锚定效应作用路径做出合理的解释。

目前,国内外锚定效应的研究范式主要有如下两类:其一,关注锚定值的寻找与验证;其二,探寻锚定效应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解释。

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

简介有人为此举的例证是:两家卖粥的小店,每天顾客的数量和粥店的服务质量都差不多,但结算的时候,总是一家粥店的销售额高于另一家。

探其究竟,原来效益好的那家粥店的服务员为客人盛好粥后,总问:“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而另一家粥店的服务员总问:“加不加鸡蛋?”接收到第一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几个鸡蛋的问题,而接收到第二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不加鸡蛋的问题。

考虑的问题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

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第一家粥店不知不觉地多卖了鸡蛋,增加了销售。

这个例子乍看起来,蛮有道理的。

但是,细想起来,似觉不妥。

我们不知道它是杜撰的,还是确有其事。

如果是杜撰的,只为了说明“沉锚”效应,则有为马配鞍之嫌。

假如确有其事,我想,也应该发生在过去。

因为现代人最不希望的就是被人牵着鼻子走,都愿意为自己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展示个性魅力,所谓大同而小异,为求异而出新。

如果也说“沉锚”效应的话,那么,上面的第一个问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商家为增加销售而置客人于必须消费的位置:无论是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

这样,无形中易增加客人的反感,虽然他也可以说不加鸡蛋。

而第二个问题则为客人提供了一自由选择的机会:加不加鸡蛋甚至根据个人喜好加几个鸡蛋,都由其自主选择。

假如照现在这个逻辑推下去的话,第二家粥店的销售应好一些。

当然,人有千面,志趣各异。

都是第一印象,给人产生的感觉也不一定完全相同。

如果说我,更愿意去光顾第二家粥店。

第一印象与先入为主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关于第一印象,有一个著名的实验。

一位心理学家让两位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他要求甲生尽可能地做对前15道题,而要求乙生尽可能地坐对后15道题,然后让一组被试者对甲乙两生作出评价,结果被试者大多认为甲生比乙生聪明。

这就是著名的第一印象效应。

由此可见,第一印象对人们心理产生的重要影响。

第一印象在求职面试及谈朋友时作用最为突出。

国内外锚定效应研究综述

国内外锚定效应研究综述
据主体地位 。
策的负面影响, 探寻减少决策偏差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
锚定 效应 的分类 、 相 关理论观 点 、 已有 研 究及 相 关应 用领域 的部 分文
献进行综述 。
关键词 : 锚定 ; 偏差 ; 行为
中图分类号 : F 2 7 文献标识码 : A 收录 1 3 期: 2 0 1 5 年 8月 3 1日
估计 。 二、 锚定效应相 关理论观 点
( 一) 有限理性观。 2 0 世纪 5 0 年代中期, 在继承和批判标准化范式
思想 的基础上 , S i m o n ( 1 9 5 5 ) 提 出了 “ 有 限理性 ” 观, 这一观 点成为决 策 描述性研 究范式 的指导思想。S i m o n 认 为任何动物 的思维方式都有其 认知 局限性 , 而标准化 决策理论没有考虑人 的认知局 限性 。人是理性 的, 但 理性是 有限的 , 人 的感知 能力、 记忆 能力 、 分析能 力及处 理信息 的能力等均是有 限的。由于知识和运算能 力是有限的 , 有机 体在选择
的成本 管理模式和施 工技术 , 做好前 期计划工作 , 形 成 公 司 特

锚 定效 应的分类
锚定效应种类的划分主要来自对不同类型锚值的研究。 从问题决
控现象 , 必 须 对 业 主 提 出 的变 更 要 求 进 行 控 制 。

的 计划 条件 对 后 续 施 工 过 程 进 行 重 新 计 划 。
4 、 重新计 划。当引起 施工项 目失控 的事件 已经发生, 不 论 这种事件 的起 因是施 工方还 是业主方或者是其他第三 方, 均会 引起施 工过程偏 离原定计划 的 目标 ,并导致施工 项 目进度 、 资
内部锚效应是指在 内部锚 问题 决策 中产 生的偏 差现象。内部锚 问

锚定效应对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述评

锚定效应对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述评

锚定效应对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述评
锚定效应是指人在决策过程中,会过度关注初始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从而产生判断偏差。

在经济管理决策中,锚定效应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锚定效应对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述评:
1.价格锚定:在商品定价时,如果消费者对某件商品的价格不熟悉,那么他们往往会根据第一个
价格来设定“锚”,以后的价格变化也会影响他们的决策。

2.数字锚定:在决策中,人们常常会用一些数字来描述问题,如某个公司的市值、市场份额等。

这些数字可能会成为人们的“锚”,影响他们对问题的判断和决策。

3.社交锚定:在决策中,人们往往会参考他人的意见或行为,这也会产生锚定效应。

比如,某个
人可能会根据他人的看法来决定是否购买某件商品。

4.情绪锚定:在决策中,人们的情绪也会成为“锚”。

比如,某个人可能会因为某个产品的负面
情绪而拒绝购买该产品,即使这个产品在其他方面很有吸引力。

总之,锚定效应是经济管理决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决策结果。

因此,在经济管理决策中,应该注意避免锚定效应的影响,采取更加客观、全面的决策方法,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锚定效应的种类、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锚定效应的种类、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锚定效应的种类、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锚定效应:种类、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锚定效应,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过于依赖或“锚定”于最初获取的信息,即使这个信息可能并不准确,也会影响后续的判断和决策。

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研究综述

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研究综述

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研究综述作者:左焦杰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11期关键词:锚定效应;经济学;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9年3月13日锚定效应是指在不确定情况下,判断与决策的结果或目标值向初始信息或初始值即“锚”的方向过度接近而产生估计偏差的现象。

这一名词最早是由Tversky和Kahneman教授于1974年所做的一项研究中提出。

在用他们的学生所做的连续两组实验中发现,学生第二组实验的问题答案始终受第一组实验结果的影响。

他们把这个现象命名为“Anchoring effect”,即为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最初在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心理学名字为沉锚效应,指当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其第一印象或者得到的第一信息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直到2003年Dan Ariely、George Loewenstein和Drazen Prelec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将锚定效应正式引入到了经济学中。

行为经济学就是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经济学之中,锚定效应在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

本文主要是总结国内外近十年在经济学方面有关锚定效应的研究,主要是其在股票投资市场、消费行为、资产及价值评估、企业经营决策和最新的研究领域等的理论和应用,通过对这些大的模块进行梳理比较展现出国内外关于锚定效应的研究异同以及发展趋势。

(一)股票投资中的锚定效应。

门超、李奕(2010)在对锚定效应造成股票市场上价格不完全反映信息的机制进行研究时发现,如果市场中存在一部分非理性投资者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股价将不能完全反映公开信息,当然这一现象取决于理性投资者相对于非理性投资者的比例。

倘若是股票市场上缺乏基本的经济、金融和投资学基础知识的投资者,往往容易去市场上寻找一个“锚”来支持自己的投资决策。

然而,在我国股票市场中也曾存在对上证指数52周高点的锚定异象,王思怡(2016)用2005~2015年的上证指数月度数据作为实证,探索发现:指数和其历史最高点的比值不会对其未来的收益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在此期间我国投资者不存在對历史高点有反应过度的情况,不能利用这个比值对指数未来的收益率有很好的预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定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摘要] 锚定效应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下,人们会以最初的信息作为参照点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并且使得最终的估计值偏向于初始值,从而导致判断的偏差。

此文首先阐述了锚定效应的相关概念和锚值类型,然后介绍了锚定效应的几种实验范式,最后综述了有关锚定效应影响因素的代表性研究。

并讨论了锚定效应研究的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锚定效应估计影响因素判断偏差[abstact] anchoring effect is a phenomena that people will adjust the estimate of the incident from the initial information as a reference point on uncertain situation, and make the final estimate incline to the initial information, resulting in judgments of bias. firstly it explain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anchoring effect and the types of anchor value. then it introduces several experimental paradigms of anchoring effect.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representative study about the factors of anchoring effect. furthermore, it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of anchoring effect.[key words] anchoring effect estimatefactor judgment bias 一、引言众多研究表明,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不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一种强烈持久的心理现象。

tversky和kahneman(1974)最早将锚定效应定义为,人们通过来自最初的数值作估计,并从这个点开始做不充分的调整,产生最终的答案,而这个最终估计是趋向于最初始的信息值的。

tversky和kahneman提出锚定效应以后,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并在众多的领域中被证实。

这些研究包括赌博评估,对风险和不确定的评估,自我效能感,对常识问题的回答。

锚定也被提出来作为像偏好旋转,可能性评估,特征推论,语言的产生以及理解,利己主义偏见,聚光灯效应以及白日梦等多样现象的解释机制。

chapman(2000)根据不同领域锚定的意义,将这些定义分为三种类型:一个是锚定程序,在这个程序中提供给被试一个没有意义的数字。

第二个含义是指一个实验的结果,在这个实验中,那些没有意义的数字影响了被试的判断。

此外,锚定和调整启发式还被用于指心理加工,通过一些心理标准加工,没有意义的数字有了它的影响。

二、锚的类型锚定效应的程度可以由不同类型的锚(anchor)引起。

锚定效应既可以发生在当锚值是有意义及与目标相关时,也可以发生在锚值是完全随机选择和没有意义时,或对目标值是不可信和不合理时。

(一)、自我产生锚和外部锚自我产生锚(self-generated anchor),指被试在不确定情境下,进行判断时自发产生的内在锚值。

例如,询问“华盛顿什么时候被选为总统”,由于很多人都知道美国在1776年独立,华盛顿的当选应该在此之后不久,因此被试会把1776作为一个最初的参照也即锚值,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这里的1776年就是自我产生锚。

除了自我产生,锚也可以是外部提供的。

外部提供锚((experiment-provided anchor)是指情景中别人直接提供的一种参考值,个体根据别人提供的锚值进行调整,获得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数值。

(二)、相关锚和无关锚northcraf, robbennolt以及mussweiler等人的研究表明,与目标任务相关的,有意义和可信的锚可以引起锚定效应。

同时,研究者也发现,锚定效应也可以被无意义或随机选择和不可信的锚引起。

例如,brewer和chapman等人(2007)发现,无关锚值影响了对艾滋病携带者对在使用了有缺陷避孕套而感染艾滋病几率的判断,以及医生对病人患肺栓塞几率的判断。

此外,thomas和mussweiler(2008)还发现,无关数字锚会影响法律专家对犯人的刑事定罪。

(三)、可信锚和不可信锚一些研究发现,即使锚是极端的或者代表不可能的目标估计参照时,锚定效应也会产生。

strack和mussweiler(1997)将锚值划分为可信(plausible)和不可信(implausible)两类。

例如,他们在实验中提出的“甘地的年龄是79/64岁?”中的79/64就是可信锚,而“甘地的年龄是140/9岁?”中的140/9就是不可信锚。

strack 和mussweiler在1997年的系列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了作为锚值的1215或者1992年两组数字,要求被试评估爱因斯坦首次访问美国的时间。

虽然这些数字明显是不可信的,但是还是产生了和可信锚一样的锚定效应。

三、锚定效应的研究范式锚定效应的研究范式主要以传统锚定范式、基本锚定范式、自发锚和外部锚定范式和阈下启动范式为代表。

(一)、传统锚定范式一般把tversky和khanemna在1974年所采用的经典实验研究范式称为传统的锚定范式。

它主要使用两步式(two-step paradigm)的提问方式,包括配对的两个问题,即比较问题和数量问题。

比较问题的形式是“靶子的维度是高于还是低于x”;数量问题的形式是“靶子的维度是多少”。

比较问题里的x就是锚值。

wong 和kwong(2000)认为在两步式提问中的比较判断和绝对判断在内容是相关联的,并且在他们的研究中证明了语意启动效应,因此传统锚定范式又称为语意启动范式(semantic priming paradigm)。

(二)、基本锚定范式wilson(1996)等人认为在传统锚定效应框架下,之所以发生判断偏差可能是因为被试将锚定值和判断进行了外显的对比。

他们提出如果不将锚值与估计值做比较,而是与无关信息甚至是单纯的数字做比较,是否还会产生锚定效应的问题。

实验证明,甚至当锚值是完全与目标问题无关,以及当没有包含对比判断过程时也会发生锚定效应。

该锚定概念被认为是基础锚定,并且已经被证明相对于传统锚定效应是脆弱的和不稳定的。

在1996年wilosn的实验中,锚值(数字)是1928到1935里的中任一组数字,问题是“本地黄页里内科医生有多少?”。

结果发现,被试的判断最终也偏向于数字锚。

wilson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基本锚定效应。

基本锚定研究范式包括数字锚和一个数量问题,数字锚的大小由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数量问题的形式和传统锚定效应的一致:“靶子的维度是多少”。

(三)、自我产生锚和外部锚范式不充分调整模型认为,锚定效应是人们在作判断时,以锚值为基准对未知目标值调整不作调整充分而产生的。

但是,这一观点在标准锚定范式下没有得到相关研究证据的支持。

因此,epley等人根据锚值的来源,提出了自我产生锚和外部锚的分类。

他们在自我产生锚的实验中验证了锚定效应的不充分调整现象。

(四)、阈下启动范式所谓阈下启动范式,也即以阈下呈现锚的方式来研究锚定效应的范式。

许多研究显示,即使是在没有可供比较锚的情况下,锚定效应依然可以发生。

例如,mussweiler 和englich(2005)等人在他们的实验中采用阈下呈现锚值的方式,证明了锚定效应的发生。

四、影响锚定效应产生的因素根据锚定效应的类型和机制,可以将能够引起锚定效应的因素分为两类:一是外部因素,即描述决策任务的客观方面。

二是个体因素,即代表决策者的主观方面。

(一)、外部因素1、诱因和动机关于诱因对锚定效应的证据多半是消极的。

例如,wilson等人(1996)发现提供一个准确的价格酬劳能减少被试对锚定影响的评定,但是没有降低锚定效应。

tversky和kahneman(1974)指出增加准确性的动机不能减少专家的锚定效应。

wright等人(1988)发现,在包含外在诱因(经济奖励和公众酬劳)的条件下对于判断频率分布的评估没有产生显著的锚定效应。

另外,wright等人(1989)证明增加情景的熟悉程度不能减少锚定效应,但是金钱的诱惑显著的减少了锚定效应。

此外,simmons等人(2008)提出关于人们准确做出绝对判断的动机取决于任务的特征。

当人们对于判断调整的方向确定时,增加对准确性的动机能够减少锚定的程度,因此增加了锚值和最终估计之间的差距。

2、预警wilson等人在1996年的实验里发现,预先给被试进行警告不会改变基本锚定效应的发生。

国内研究者王平(2005)则发现,在传统锚定范式下,对于可信锚预警不会影响锚定效应,但是对于不可信锚,预警是会影响锚定效应的。

epley和gilovich(2005)的研究结果发现,预警有效的提高了自我产生锚的调整,但却没有影响标准锚定范式中的锚定效应。

(二)、个体因素1、知识经验研究证明,锚定效应不仅适用于新手也适用于经验丰富的专家。

joyce等人(1989)发现甚至是专家在审计判断情景中也会受到无关锚的显著影响。

wright等人(1989)证明了增加条件熟悉程度不能减少锚定效应的发生。

ho和keller(1994)发现,当熟悉诊断可能性的判断任务时,专家和非专家都更可能被锚值所影响。

而当他们做没有专业知识任务时,前面相关可能性的预测则不会影响他们随后的诊断可能性估计。

然而, wilson等人(1996)证明,有较多经验知识的人能够较少的受到无关锚值的影响。

northcraft等人(1987)证明了在学生和房产代理人中的强烈锚定效应,缺乏房产知识的学生自我报告了使用锚定值做估计的较高可能性。

此外,bhattachrjee等人(2002)发现,当评估存货清单风险时,较少经验的审计人显著的受到不相关信息的影响,但是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则没有被这样的信息所影响。

2、人格tversky 和 kahneman (1981)指出了决策者的人格因素在风险选择情境中的重要作用。

stanovich 和west (1998;2000)的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影响决策和结果的选择表现。

最近,在数字可信,模糊性以及对作为或不作为的偏好实验中也都发现了个体差异和乐观主义偏见。

现在关于个体因素对锚定效应产生的影响研究已经扩展到人格因素。

mclroy等人在2007年研究了人格因素中的开放性(openess)如何影响锚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