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全域城市化

合集下载

大连全域城市化

大连全域城市化

大连全域城市化:重点镇带头9大中心镇华丽崛起■威海战略布局加快重点镇建设,打造市域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

加快培育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2015年至2020年,10个重点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功能不断提升,成为城市建成区的重要片区或小城市。

■大连实现路径沿交通干线,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镇,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带动区域共同发展。

规划建设9个中心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地方资源,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提高城镇实力。

到2020年,镇区人口规模达到3万-10万人。

■大连经验亮点之一:变“重点发展小城镇”为“重点发展中心镇”,有选择地挑选一些建制镇作为中心镇,加以重点扶持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系列要素由“农村”向“城镇”转变。

之二: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有质量有特色发展之路,打造一批产业发达、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工业重镇、旅游名镇、商贸强镇、宜居新镇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大镇。

之三:变“短板”为“亮点”,释放出中心镇巨大发展潜力,树起生态城市、产城融合、产城人一体等发展样本。

摊开大连全域城市化地图,皮杨新城、大郑新城、香洲田园城(小区网论坛)……一个个正在崛起的小城镇,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崭新的“大”大连版图上,托举起整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梦想。

大连人始终认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在农村到处盖楼,而是需要多层面多渠道地解决农民、农村乃至农业将要面临的问题。

处于城市化中心层次的城镇,既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又能释放就业和内需潜力,恰好是推进全域城市化的突破口。

明晰认识,指引方向。

大连市委、市政府(小区网论坛)按照“两核七区九节点”的总体布局,沿沈大高速公路、大丹高速公路、永青路等交通干线,选取了9个重点镇作为发展节点,构建起主城区-县城-中心镇多层次城市化体系。

理念引领战略创新——变“重点发展小城镇”为“重点发展中心镇”,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系列要素由“农村”向“城镇”转变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处,小城镇有小城镇的特点。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23•【字号】大政发[2012]43号•【施行日期】2012.07.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大政发[2012]43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现将《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大连市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见》,推动全域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全域城市化总体要求1.基本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十届七次会议精神,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均衡发展、重点突出、逐步推进的原则,深入实施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加强城市组团和功能区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统筹协调,推动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2.主要目标总体目标:到2020年,以“四大城市组团”为依托、以“两核七区九节点”为支撑的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

现代产业聚集区与人口聚集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城市化率大幅提高,二元经济结构基本消除,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形成经济转型、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功能优化、城乡统筹的全域城市化发展格局。

第一阶段目标(2012年-2015年)城镇人口比重达75%,转移农村人口1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56%,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4.7年,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3人,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低于34.1%和35.6%。

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内涵及对策

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内涵及对策

( o e eo u l mii rt n o g e Unv o C l g f bi Ad ns ai ,D n b i i . f l P c t o Fn n e n c n mi , i 1 0 5 hn ) ia c dE o o c Dd a 1 6 2 ,C ia a s n
21 0 1年 1 2月
文 章 编 号 : 6 17 4 ( 0 1 0 —0 50 1 7 —0 1 2 1 ) 6 0 1 -4
大 连 全 域 城 市 化 的 内涵及 对 策
于 洪 平
( 北 财 经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 宁 大 连 16 2 ) 东 辽 1 0 5 摘 要 : 连 全 域 城 市 化 就 是 对 大连 的全 域 进 行 城 市 化 的 整 体 大 规 划 , 确 定 位 城 市 的 发 展 目标 和 功 能 , 过 新 城 的优 化 布 准 通 局 , 应 功 能 区和 行 政 区 融 合 发 展 的 要 求 , 过 一 定 时 期 的 适 经 经 济社 会 发 展 、 场 扩 张 和 政 府 推 进 , 全 域 逐 步 形 成 科 学 市 在 合理 、 源 共 享 、 势 互 补 、 能 完 善 、 乡对 接 与 协调 发 展 资 优 功 城
划, 准确定 位 大连 的发展 目标 和功 能 , 索打 破行 政 探 区划 限制 和新 型工业 化发 展进 程 中的城 市化 发展 新 路 径 , 过新 城和新 市镇 的优 化布 局 , 应 功能 区和 通 适 行 政 区融 合发 展 的要 求 , 经过 一 定 时期 的 经济 社 会 发 展 、 场扩 张和政 府推 进 , 中心 和 主城 区增 长极 市 在 培育 的基 础 上 , 全 域 逐 步 形 成 科 学 合 理 、 源 共 在 资

全域城市化,提升大连综合竞争力的巨大引擎

全域城市化,提升大连综合竞争力的巨大引擎

全域城市化,提升大连综合竞争力的巨大引擎——二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本报评论员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坚持全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城市智慧化和农业现代化,在“四化”统筹、协调推进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这是市委着眼于大连今后5年、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四化”统筹、协调推进是四个轮子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关系,全域城市化为新型工业化、城市智慧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需求、空间和环境,是提升大连综合竞争力的巨大引擎。

在大连12574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北部县域地区拥有约90%的面积、80%以上的人口,坚持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就是要突破制约大连发展的瓶颈,打破曾经南重北轻的经济发展格局,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把大连全域当做一个有机整体,在更加广阔的土地上谋篇布局,使669万城乡居民共同享受现代化城市文明成果,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高度融合。

坚持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提升大连竞争力,是解决大连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我市发展格局南重北轻,主城区经济比较发达,但发展空间日显不足;北部地区地域广阔,但县域经济相对滞后。

推进全域城市化,不仅激活了县域地区蕴藏的巨大潜力,也正在破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2011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今年上半年,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全域城市化重点区域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市本级,有的地区甚至成倍增长,为全市实现“双过半”作出突出贡献。

实践表明,全域城市化,使空间布局全域拓展,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现代都市农业长足进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没有全域城市化,就没有我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就没有在激烈的区域竞争力保持优势的雄厚基础。

今后一个时期,大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破口和创新点仍然是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

大连全域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划应对

大连全域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划应对

大连全域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划应对高程;黄平利【摘要】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notation of Dalian "globalcity",briefly analyzed the implementation ways of Dalian city,and put forward the planning strategies of global city process,including unified program,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strengthen supervision,provided reference for other areas urban and rural balancing development.%对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解读,简要分析了大连城市化实施途径,并提出了全域城市化进程中的规划应对策略,包括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加强监督,为其他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2(038)030【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全域城市化;规划体系;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作者】高程;黄平利【作者单位】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00;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2009年8月,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了“通过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轮驱动作用,通过吸引和增长投资扩大城市规模,通过发展产业推动城市发展,通过增加就业扩大城市人口的全域城市化战略”。

“战略”全面实施后,2010年大连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72%,按照《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纲要》,预测2020年大连市域城镇化水平将达到84%(年均提高1.5%),大连进入了城市化高度发展时期。

大连如何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保证城市化质量,成为本次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而规划管理工作又该如何应对,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城市旅游: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全域旅游

城市旅游: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全域旅游

城市旅游: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全域旅游□北京巅峰智业集团旅游地产研究院胡晓苒全域城市(镇)化是中国城市21世纪发展的主要命题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必经过程,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

党的十七大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陆域广阔、地理条件多样并且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国家而言,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实行全域城市化势在必行。

早在20世纪中叶,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全域城市化”,多数人口形成了聚集居住的格局。

例如,美国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为72%,英国87%,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而中国只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城市的活力才开始得以恢复和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发展优势更加突出。

早在2001年,《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就提出“全面提速我国城市化进程”方针。

从国家农业部主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建设部支持“小城镇建设试点”和“特色城镇建设”的举措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加速支持城市化进程的力度和决心。

对于不同地区和城市,全域城市化的程度和阶段有所不同。

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大连等,已经初步完成了城镇化的道路,正在以“新城、卫星城或者特色城市组团”方式进行真正“全域城市化”;一般重点城市,即非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如廊坊、秦皇岛、潍坊、白山等,还要进行以主要城区带动一般城镇,完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优化全域城镇布局的“全域城镇化”。

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基于消除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的最终目标,是符合国家发展和国民需要的,是新时期下中国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

全域城市化视角下的大连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全域城市化视角下的大连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全域城市化视角下的大连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措施
温田勇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15(041)027
【摘要】对大连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全域城市化视角出发,提出了优化城乡关系组织、构建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镇规模边界组织等城市空间优化对策,以促进大连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2页(P5-6)
【作者】温田勇
【作者单位】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全域城市化视角下的大连城市空间组织策略 [J], 赵彦;陆伟;齐昊聪
2.全域城市化战略下大连临港产业梯度转移对策研究 [J], 石磊;陈娜
3.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市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探析 [J], 孙东升;
4.全域城市化背景下大连市土地利用模式创新研究 [J], 张春花
5.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J], 钱小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见

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见

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7.30•【字号】•【施行日期】2012.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若干意见(2012年7月30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面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把握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性地实施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全域谋划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功能布局,全力推动城市组团化、链条式发展。

全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拓展提升,产业基础日益丰厚,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对接步伐加快,生态建设不断加强。

当前,大连进入了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自然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经济总量迈上6000亿元的新台阶,人均GDP突破14000美元的新高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71:1,跻身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行列,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域城市化是在大连全域以扩张城镇化为基础,以推进产业化为依托,以实现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统筹城乡收入分配的全面转型发展过程,从而逐步实现全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全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域城区现代化、全域村镇社区化、全域农业都市化和全域农民市民化。

凝心聚力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既是功在当代的改革创新举措,也是利在千秋的富民强市方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必须看到,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将复杂多变,大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持续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突破口和创新点在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

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是提升城市功能的可靠抓手,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全域城市化一、全域城市化的原因第一、全域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域城市化首先是中心城市突破空间发展局限,提升和优化主城区产业结构的必然途径,也是周边乡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自然进程。

全域城市化作为一个城市化进程新阶段,也是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共同规律。

第二、经济功能北移是全域城市化的基础全域城市化的基础在于大连城乡全域工业化和全域产业分工。

主城区主要重点发展现代金融,进出口贸易,口岸物流,科技研发,会展旅游等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而北部普兰店,瓦房店和庄河等县市将重点承接老城区的造船,装备制造业的转移。

(一)一个方面是中央确定辽宁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列入国家战略,把大连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另外也确定成现代产业聚集区。

像这样一个在东北地区发挥核心作用和龙头作用的城市来说,现有我们城市的经济总量是不够的,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与珠江三角洲的深圳和广州相比,我们的经济总量都非常小。

那么释放这个经济总量,除了我们要对现在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之外,最关键的就是说我们整个城市的框架要拉开,拉开之后更大的经济总量会释放出来。

(二)第二个,从房地产发展形势来看,大连的海岸线比较长,但南部海岸线非常珍贵。

所以,可以建设住宅的面积非常有限。

那么我们采取的策略就是城市向北发展。

(三)第三个方面,从全国来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扩大整个城市空间的主要举措,对大连也是这样。

十二五期间城镇化会成为我们大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或者是引擎。

二、全域城市化的内涵及核心我们所讲的全域城市化,是指在大连行政全境范围内,进行城市化产业布局和城镇布局,以便在全域范围内优化现代产业项目布局,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合理调整人口的空间结构。

全域城市化是推进大连地区人口向中心城镇和城市逐步聚集的过程,也是以城市文化、城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影响、“同化”和改变乡村型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过程。

以城区的现代化,提升以城带乡的辐射、带动能力,是全域城市化题中应有之义。

具体涵盖以下几点:——城乡一体化。

——城区现代化。

——村镇社区化。

——农业都市化。

——农民市民化。

全域城市化的核心:一个是以人为本。

一个,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

三、大连推进全域城市化的战略重点第一,以规划控制城市化的范围、力度和节奏。

第二,以产业奠定城市化的基础,提升城市化的质量。

第三,以基础设施贯通城乡,以公共服务覆盖城乡。

第四,以体制创新引领城市化进程,适应利益格局的调整。

从根本上说,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城乡、工农利益格局的调整。

第五,以配套政策优化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放大政策效应。

四、大连全域城市化的主要内容(一)四大组团主城区、新市区、渤海城区、黄海城区等四大城市组团1.主城区组团——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2.新市区组团——金州新区、普湾新区和保税区组团3.渤海城区——瓦房店、复州城、长兴岛新区4.黄海城区——长海、皮杨经济区、花园口经济区、庄河城市各组团的发展方向与思路按照组团式、链条式发展的思路,沿黄渤两海、沈大和丹大两线拓展城市空间,规划建设“四大组团”,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定位,加快形成各具功能特色的经济区和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区。

1.主城区组团——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要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的核心区域,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国际知名CBD中心;。

主城区组团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企业总部密集的国际商务区、软件和创意产业发达的知识经济聚集区和科教先进、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区。

2.新市区组团——金州新区、普湾新区和保税区组团,则要进一步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实现经济功能北移,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区;新市区组团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物流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建设航运服务资源聚集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临海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宜居新市区。

3.渤两海城市组团要加快城市组团发展和小城镇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转移,建设都市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

渤海区域城市组团重点发展石化、造船、轴承、重大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产业,建设临港产业的新增长极和渤海湾畔新兴城市。

黄海区域城市组团重点发展新材料、家具制造、食品生产、服装加工、海洋水产和旅游度假等产业,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际旅游胜地和区域重要节点城市。

(二)三个中心1.三个中心内涵: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2.三个中心建设思路:着力抓好“三个中心”建设,强化核心城市功能。

认真组织实施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大连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三个中心”建设,提升对腹地的沈阳经济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哈大齐工业走廊等各大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

发挥大连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将其功能逐步辐射到东北腹地,加快构建以大连为中心、辽宁其他沿海港口为支撑、东北内陆干港和边境口岸为节点的综合物流体系,推进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建设。

思路之一全面提升航运中心功能。

制定完善港口、经济区、城镇联动建设和发展规划,加快北黄海港口建设和开发开放步伐,形成黄、渤两海星罗棋布的港口群和贯穿全域的城市带、经济带。

推进大窑湾三期码头、长兴岛油码头等重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港口集群。

加快长兴岛、大连湾疏港路建设,进一步推进跨海通道项目。

思路之二不断完善物流中心架构。

推进大窑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内陆干港建设,争取东北海铁联运体系纳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加快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建设,申办建设长兴岛综合保税区。

规划建设油品、矿石、粮食、煤炭、冷链、钢材等国际标准化物流基地,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思路之三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

高水平建设人民路和星海湾金融商务区。

支持大商所上市期货新品种,建设亚洲期货交易中心。

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积极设立和引进各类金融机构。

促进驻连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支持大连银行、百年人寿等金融总部加快全国网络布局。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和直接投资。

五、大连全域城市化建设遵循的原则第一、产业集聚规模递增的原则第二、存量升级,增量转型的原则第三、经济功能差异化发展的原则第四、人均城市资源持续增长的原则第五、低碳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则五、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对策对策之一科学制定全域城市化发展规划。

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制定《大连市建设区域核心城市发展规划》和编制“十二五”规划,高起点制定全域城市化规划。

应打破地域界限,充分利用大连市区位、山海资源等特点和优势,从全域城市化的角度做好长远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规划、人口与环境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全市“一张图”的构想。

按照组团式、链条式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主城区、新市区、渤海区域城市、黄海区域城市“四大组团”的建设步伐,实现城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

坚持生态立市,遵循全域生态理念,合理利用海洋及岸线资源,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把全域城市化战略作为大连市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生态系统健康协调、人居环境优美舒适、人民生活健康富裕城市的有效途径与载体,构建经济与自然环境良性互动的生态格局。

对策之二积极推进区域管理体制改革。

应打破现有行政区划限制,按照大都市圈的模式整合行政区划与空间资源,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构建地区性资源共享平台。

积极推进金州区、开发区、保税区一体化发展,使其成为大连的“新区”,成为推动大连市全域城市化的“火车头”,争取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发挥类似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区域发展引擎作用;积极推进瓦房店与长兴岛、庄河与花园口分别进行区域整合,按照百万人口的城市规模进行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联结大连市区与东北腹地的重要节点;探索高新技术园区和软件产业带设置为城市特别行政区,给以特殊的发展政策,行政区内部的用地、用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节省交易成本和行政成本,更有利于招商引资;落实“西拓北进”规划,考虑将行政中心北移,延伸大连辐射半径,推动新老市区互动发展,更好地发挥核心城市作用;将后盐高速路口北迁至金州九里,将金州以南变为城市快速路,加快快速路两侧开发,加快产业和人口向北推进速度;推动普兰店撤市设区,发挥普兰店及其海湾工业区地理位置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通过上述区域整合,满足大连市对空间扩展和统一高效的双重目标要求,为城市进一步扩张留有充分余地。

对策之三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为配合制造业北移布局、城市功能向北延伸、重大项目北移落户以及生产要素向北集聚,应切实加强软硬两方面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道路交通和水电等硬件基础设施向北延伸。

在建设跨海通道和新机场的同时,加快地铁在中心城区的连通以及轻轨在“四大组团”间的紧密连接,特别是中心城区与普兰店湾之间的轻轨架接,建设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包括轻轨和地铁)为主的城市快速交通网络体系,打造“市区半小时”和“市域一小时”的便捷通勤圈。

坚持外域调水与海水淡化并重原则,建设延伸至普兰店湾的大伙房水库支线输水工程,在长兴岛建设服务于石化产业的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推进城市节水设施与农村饮水工程一体化建设。

加快推进红沿河核电、庄河电厂等能源工程建设,为沿海城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保障。

加快通讯和社会服务等软件基础设施向北扩散。

利用数字化大容量的光纤通讯设备架构中心城区与沿海组团间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降低信息传递的时间成本,增强中心城区与外围城区的开放性,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

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适时与主干网络对接,实现城乡信息资源共享。

尽快在普兰店湾确立科技研发与文化教育产业项目,争取在短时间内导入高校、职高、各类培训机构等人口密集单位入住新城。

夯实新城等外围城区的宜居基础,实现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社会服务均等发展,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对策之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应优化市区产业布局,根据各区域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推进主城区经济功能向北转移,强化各城市组团的产业支撑。

依托主城区,重点发展会议展览、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体育等现代服务业;依托渤海区域城市,建设环渤海地区具有竞争力的新兴现代工业区;依托新市区,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黄海区域城市,建成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轻型制造基地、国际旅游胜地和森林城市建设示范区。

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