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实录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实录教学设计Record teaching design of history introductio n course for Grade Seven七年级历史导言课实录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教学实录,略去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分析,需要说明的内容,将在实录中以注释的方式出现。
2.本人将尽力真实的再现教学过程,故名为“实录”,其实也只能是…,3.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七年级)三个班的教学任务,二班、五班、六班。
从入学成绩来看,六班成绩较好,为重点班。
每周每班三节课。
本教学实录以六班为主,其他两个班在注释里体现。
4.教材为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的到来,让我们先认识一下,我叫岳文忠(板书),是你们的历史老师。
(有点儿心慌,写字的时候手也有点儿抖。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看教材的前言部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前言》。
下面,我们将要谈到三个问题:一、什么是历史?(板书)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板书)三、怎样学习历史?(板书)现在,请同学们阅读前言部分,并思考我提出的三个问题,希望大家读后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六班上课时,我是让一位同学读给大家听的,读的很好,很吸引人,但时间有点儿长,后面的效果就不太好了。
后面二班和五班,我找三个同学来分别读前言部分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效果较好。
)下面,哪位同学愿意谈谈什么是历史?(六班的同学比较积极,争着发言。
二班和五班的学生没有主动要求发言的,我只好指定,二班被指定的同学先是一言不发,最后才挤出几个字来。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言课导学案新人教版

看课本、听
对上一学期的学生情况进行总结,特别是学困生的情况,注意语言和方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通过丰富的、具有感染力的历史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导言课导学案新人教版
课 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发言能力
3.让学生熟悉七年历史下册教科书的基本结构
学习重点
熟悉七年历史下册教科书的基本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进一步强调学习方法
学习难点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 型
导言课
主备人
审核人
课 时
1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组织教学
与同学们打招呼、相互问候、
问候、听
导入新课
看、听
新课学习
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提出问题:这本书主要介绍哪些朝代的历史?
二、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的历史发展线索
三、简单介绍本书结构
四、简单介绍教学方式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五、布置预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开学导言课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历史人物传记:如《孔子传》、《秦始皇传》等,通过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与历史相关的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观看纪录片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细节,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原因。
答案:历史与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我们生活中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很多都源于历史传统,我们的语言、文化、习俗等也受到历史的影响。
补充说明:此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回答时,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例进行说明。
3.例题三:请简述学习历史的方法。
答案:学习历史的方法包括:1.阅读史料,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2.分析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3.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4.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感受历史氛围。
-作用与目的:
让学生提前接触历史概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历史的初步认识。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历史故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引出历史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历史的定义、学习历史的方法等,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历史在我们身边”的话题,让学生分享历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关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和观点的阐述。
3.随堂测试:设计简短的问答或填空题,检测学生对历史概念、时间线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预习和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作业和拓展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
历史:导言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初一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历史、如何学习历史、学习历史的意义。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重点: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营造和谐、开放、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导入:】(教师)今年是2008年,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骄傲的、自豪的。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落幕了。
关于这届奥运会我想同学们一定印象深刻。
那么关于这届奥运会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同学说到了盛大的开幕式,是的,开幕式让世界惊艳、让人赞叹中国文化深厚底蕴。
下面我就请同学们再来回顾开幕式的精彩片段。
(教师)开幕式中展现了中国古老的四大发明,展示了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正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底蕴才会创作出这样气势宏大、波澜壮阔的艺术作品。
而我们历史课就是要带领同学们了解历史的课程。
让同学们在对人类漫长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究中,懂得许多道理,学会怎样做人,学会思考,进而变得聪明。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我们的历史和历史课。
【讲授:】一、什么是历史?——对历史学科的认识。
(教师)什么是历史,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学生) 自由发言(教师)历史英语:history释义:(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的经历。
(二)过去的事实,过时的事物。
例:这件事早已成为历史。
(三)对过去事件的记载, 沿革, 来历; 大事记。
(四)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五)书名。
即《希腊波斯战争史》。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著。
全书共九卷,前四卷主要追述埃及、巴比伦、波斯、吕底亚、西徐亚及希腊本土的历史,后五卷叙述希腊与波斯战争的起因和经过,止于公元前479年。
书上杂有许多神话传说,不尽可信。
但此书为欧洲第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六)个人的履历;经历(七)对形成未来的进程有影响的事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言课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同学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学好这本学科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什么是历史,历史有什么用,初一历史学什么,明确本书设计的栏目。
教学难点
怎样学好历史。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时事新闻导入】
展示时事新闻材料:201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式片断。提问:2015年9月3日是什么值得纪念的日子?在70年前发生我什么事情?我们纪念这一事情有什么意义?这件事情属于我们要学的历史?通过本节的学习,我相信,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是历史,历史有什么用。
3、认真完成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案,复习巩固相关内容。
学习方法:
“读”,即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有关教材内容,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线索。
“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
“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发表自己观点。
“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记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课后理解性记忆。
历史留下建筑遗址:如故宫,卢沟桥,秦始皇兵马俑,圆明园遗址等
历史留下的史书古籍:史记,三明演义址等
总之,历史包括历史留下的物质,史书,还包括口头流传下来的-----
(二)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历史?
课堂要求:
1、课前准备:历史教材,历史地图册和历史练习册
2、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课,适当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
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归结总结
教学后记与反思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明确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可能存在的疑惑。充分利用教材中内容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兴趣,并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确怎样学习好历史及七年级学习什么历史知识。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总6页)

七年级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模板(总6页)[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
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一、春秋争霸(一)第一霸主齐桓公出示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阅读材料回答: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
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优秀初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优秀初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一、课堂导入
1.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1.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古代文明是如何产生的?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二、知识讲解
2.1 讲解古代文明的概念,重点介绍: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文明。
2.2 分别介绍这些文明的地理位置、社会组织、文化特点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案例分析
3.1 举例说明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和影响:尼罗河河谷的发展、金字塔的建造、法老的统治等。
3.2 分析古印度河文明的兴衰和影响:吠陀文化、婆罗门教的兴起、城市规划等。
四、扩展延伸
4.1 分组讨论: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4.2 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观察日常生活中古代文明的痕迹。
五、课堂总结
5.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保学生对古代文明有基本的了解。
5.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拓展他们的历史视野。
六、作业布置
6.1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文明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本节课内容,做好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七、课后反思
7.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查漏补缺,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7.2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初中历史导言大全教案

初中历史导言大全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史料研究、比较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等。
2. 掌握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
3.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4.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2. 参考书籍:《中国历史纲要》、《世界历史纲要》3. 网络资源:历史学术网站、博物馆网站等教学内容:1. 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2. 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3. 时空观念的培养4.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历史?历史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学生分享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15分钟)1. 介绍史料研究: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
2. 介绍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3. 介绍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20分钟)1. 概述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 概述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现代。
四、时空观念的培养(10分钟)1. 介绍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历史思维的基本要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2.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线、地图等工具,建立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
五、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0分钟)1. 介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理性、全面的分析,不盲目接受传统观点。
2. 介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在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新的解释。
3.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处控制在18分钟左右。
回答老师问题、倾听、感悟
通过体悟历史的魅力,引导学生初步形成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同学的观点和教师的讲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怎样学好历史?
过渡:既然学历史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该怎么上好这门课呢?
而大学士张英则真正做到了那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对平常琐事一笑了之,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2.学习历史,你会收获乐趣。
曾经,中央电视3台综艺频道的台标广告上有这么一句话“关公战秦琼的奥秘,尽在综艺频道”。很多观众都被这独具匠心的设计吸引住了。
提问:你们谁能说说这句广告语的亮点在哪里吗?
提问:除了用好课本,平时你还有哪些渠道学历史?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知道学习历史的内涵及作用,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途径与方法,进而增加对历史这门进入初中以来新的课程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历史的重要性和学习历史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开场白: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我们要接触一门新的课程,这就是历史课。我是你们的历史老师——***。
前面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再补充两点自己的体会:
1.学习历史,你能找到生活的智慧。
有些历史虽然古老久远,但却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比如,在生活中,你们可能会烦恼:平时和他人相处时怎么做到既保护自己也能善待他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
出示晏子使楚、六尺巷的图片
讲述:晏子使楚、六尺巷
晏婴的小身材却有大智慧,运用譬喻的形式反唇相讥那些企图侮辱他和他国家的人。
初一历史授课日期
2013.3.8
课题
历史导言课
年级
七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初一学生自控性较差,自己感兴趣的就听,不感兴趣的就不听。此外,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他们不知道怎样听课,上课不专心,注意力易分散。个别学生对副科不够重视。
出示李清照《夏日绝句》
一千年多年后,一位女诗人就曾赋诗一首来纪念他。
总结:
小小的一副象棋棋盘就包含了这样一段历史。看来,历史的确从未远去,它就在我们身边。
同学们,听了刚才的讲述,提问:谁来谈谈你眼中的历史是什么?
(将学生的发言摘录于黑板上。)
大家说得都很对,老师根据你们的看法总结出了两点:
第一、历史就是一切过往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此说来,历史的范围很大。它和我们的距离可远可近。远到上亿年前的沧海桑田;近到大家刚刚的一举一动,这些都已成为历史。也就是说,我们每人每天都在经历历史、见证历史、创造历史。
出示图片:象棋棋盘
大家对象棋一定不陌生,中国象棋的棋盘上常有一区空隙,上写着“楚河”、“汉界”字样,做为红方和黑方的分界线。
提问:有谁能说说这是用来比喻什么的?
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之间的一场楚汉相争。在两千多年前,双方对垒于古运河鸿沟两侧,势均力敌,谁也无法越鸿沟一步。形势促使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用好历史课本。
一、(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课文为例,向学生介绍课文结构):翻开课本我们会发现每节课都是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的。1.“导入框”,这就像节目片花,它告诉我们要学什么。2.“正文”,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3.“小字部分”,是对正文的补充,让我们开阔眼界,了解历史背后的故事。4.“文献资料”,告诉你先人是怎样记载历史的,可以同今天的看法相比较。5.“动脑筋”,向我们介绍学习思考、分析、探究的科学方法。6.“练一练”,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新知识。7.“活动与探究”,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会感受到昨天和今天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历史是对已经发生了的事的记载。像这样的记录有很多:可以是书籍、报刊、杂志,或是信件、日记、录音、视频。
控制在9分钟左右。
观察
倾听
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探究能力懂得倾听他人观点与分享自己的成果。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对历史的清晰认识。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过渡:说到这儿,有同学可能会问,老师我们学习这些过去的事情有什么用呢?先不要着急,
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但什么是历史?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它都讲些什么呢?我们学历史有什么用?我们该怎么学历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谈谈学习历史的那些事儿。
此处控制在1分钟左右。
聆听,并思考教师的问题
入境: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进入本课的学习主题——让我们谈谈历史学习。
新课:一、历史是什么?
过渡:其实,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与过去的联系。
出示《史记》的图片
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代表作《史记》中对这段历史也有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提问:那么,有谁知道楚汉相争最后谁赢谁输了呢?
说的很对,项羽被困在垓(gai)下,带着亲兵突围成功,来到乌江边。本有人愿载他渡江,他却因愧对江东父老而挥剑自杀。
项羽虽然死了,但他并没有被人们遗忘。
提问:现在让我们回想一下,在小学期间,大家都接触过哪些历史?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比如,最让你喜欢的历史名人是谁?你最难忘的历史故事是什么?你最想去的名胜古迹是哪里?为什么这些人、事、地方会如此吸引你呢?
(根据学生的讲述,教师在黑板上写关键词)
-----------------------------------------------------------------------------------
观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对本学科的学习树立信心。
懂得倾听他人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当然,只了解课本是怎么组成的还不够。我们平时还要多动脑勤思考,带着问题上课堂,不带问题上考场。下课后要及时复习。
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种复习历史的好办法——复述法,复述时抓6点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掌握了这个要领,你就会发现记历史并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