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的创造规律浅探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

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跨领域合作
未来的艺术将更加注重跨领域合作, 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将共同创作,融合 多种艺术形式和风格。这种合作将带 来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艺术作品。
地域特色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地域的艺术 将相互交流和融合,形成具有地域特 色的艺术风格。这种地域特色将为艺 术带来更加多彩的面貌。
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升
情感性是艺术美的重要特征之一,它 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深入人心,让人们 在情感的交流中的规律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01
02
03
04
内容与形式是艺术美的两个基 本要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
渗透。
内容是艺术作品的内在精神, 包括主题、情感、思想等,是
艺术美的核心。
形式是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 包括语言、结构、技巧等,是
主观性是艺术美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 和精神追求,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形象性
形象性是指艺术美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这些形象可以是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不同形式,它们通过形态、色彩 、声音、节奏等手段来塑造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
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使得艺术作品能够生动 地再现现实生活或表达内在情感,让观众通过感官的感受来 领悟作品所传递的美感。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
目 录
• 艺术美的特征 • 艺术美的规律 • 艺术美的表现形式 • 艺术美的价值与意义 • 艺术美的未来发展
01 艺术美的特征
主观性
主观性是指艺术美是主观的,它源于创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并受到个人 经历、文化背景、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艺术美的主观性表现在作品中所呈现 的意象、情感和思想都是个性化的,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艺术作品有不同的感受和 理解。
艺术创作一分钟:3分析走势的规律

艺术创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领域,它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用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更是一种与观众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然而,许多人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纷繁复杂的过程,缺乏规律和可预测性。
然而,事实上,艺术创作也存在着自己的规律,只是这些规律并不容易被察觉和理解。
首先,艺术创作的规律与艺术家自身的经验和技能密切相关赵导-企鹅【9797-8091】。
一个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往往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节奏和方向。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不断的学习,艺术家能够培养出敏锐的感知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创作规律。
他们可能会有一个固定的创作流程,比如先构思、再素描、再上色,或者先写草稿、再修改、最后定稿。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思维和创作过程,提高创作效率。
其次,艺术创作的规律还与艺术家对于审美和情感的把握有关。
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也是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艺术家通过色彩、形状、线条等艺术元素的组合,将自己的情感与观众进行交流。
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往往需要艺术家对于审美的敏感和理解。
他们会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美的规律和趋势,从而在创作中运用。
比如,一些艺术家可能更喜欢运用柔和的色调来表达内心的平静与温暖,而另一些艺术家则更偏爱鲜明的对比和明亮的色彩来表达激情和活力。
这种审美的规律和趋势也会在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
艺术创作的规律也与文化和社会背景紧密相关。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艺术家往往会受到自己所处环境的启发,从而创作出与之相关的作品。
比如,中国画家往往会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而西方画家则可能更多地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表现出西方社会的思潮和价值观。
这种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于艺术创作的规律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然而,艺术创作的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试论艺术美的创造

试论艺术美的创造关键词:艺术创造主体客体关联创造过程表现和内涵导言:艺术作品的内容脱离生活和现实,或者艺术家缺乏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作品的情感表达,不可能唤起主体的情感感知。
因为我们在大脑中找不到这样的存储信息,我们自然无法感觉到作品想要表达什么。
因此,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可以激发主体对媒体的情感,也有利于主体对作品的理解。
文本:艺术创造主体以及与艺术创作相关联的客体(l)艺术创作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包括社会生活、自然和人。
它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者经过提炼后应该具有审美价值。
艺术创作的对象是主体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
(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
这种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即主体可以影响客体、作用于客体;客体也可以影响主体。
作用于主体。
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
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
当人们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不可能在个案的基础上谈论事物,而是通过艺术作品激发更多的经验。
这种体验是主体事先获得的、由客体唤起的类似体验,它使主体意识到艺术家想要达到的而不是在其作品中表达的东西,即艺术作品的意境。
在艺术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现象,比如欣赏艺术作品时画面颜色的温度感;欣赏音乐和文学作品时,是大脑图像中的视觉画面感;再比如,我们在赞美歌手时经常说“这个人唱得真甜”。
这些感官转换现象在艺术心理学中被称为通感,即人类感官在艺术实践中的交流现象。
艺术实践中的通感现象由来已久。
例如,在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作家普鲁塔克和北宋著名的作家、书法家和画家苏轼就曾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例如他们认为“诗是一幅画,画是一首无声的诗”。
本文不打算从历史起源的角度进行考证,而只是对这种通感现象在艺术实践中的心理过程及其在艺术欣赏中的应用进行心理学分析,以便在艺术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艺术作品。
通感一词的含义是指艺术心理学中的主体(人)和情感概念照的媒介(艺术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感官移借、感官互通现象,是一种各感官联觉感受和创造性认识艺术作品的过程。
艺术美的创造规律浅探

术美 构成 的重要 规律 , 以说 , 反相成 是艺 术创造 可 相 的一条 重要 的美 学法 则 。 艺术 创 造 中的 真 与假 、 多
谐 , 弓与六 弦琴 。 “ 相 排 斥 的东 西 结 合在 一 起 , 如 ”互 不 同的音调 造成 最 美 的和 谐 ” 。如 同人 类社 会 中 的 正义 与非正 义 , 如果没 有非 正义 的事情 , 们也 就无 人 从 知道 什 么是 正 义 。 赫 拉 克 利 特 还 说 : 疾 病 使 健 “
所谓休 息 。这样 的观点在 遥远 的古 希腊 是非 常可 贵 的。为 此 , 宁给予 赫拉 克利 特 的学说极 高 的评价 . 列 认 为这是 对辩 证 唯物 主义 原则 的绝 妙说 明 。亚里 士 多德从 自然 、 术 的角度 对 赫 氏 的“ 立 造 成 和谐 ” 艺 对 思想 进行 了论 证 。他说 : 也许 , “ 自然 喜 爱 相 反 的东 西 , 正 是从 它们 中 , 不 是从 相 同 的东 西 中 , 求 且 而 才 得 了和谐 , 像 自然把雌 与雄 结合 在一 起 , 就 而不是 使
迅 在创 造 阿 Q形象 的时候 , 他 “ 说 所写 的事 迹 , 大抵
每对相同性别 的东西结合一样 ; 以, 所 最初的和谐一 致是 由于相反 , 是 由于相 同 。在 这方 面 , 不 技术 似乎
也模 仿 自然 。例 如 , 画就 是把 白与黑 、 与红 混合 绘 黄 起 来 , 创造 出与 自然 物一 致 的作 品 ; 才 音乐 是揉 和 了 高 音与 低音 、 长音 与短 音 , 才谱写 出一 曲不 同音 调 的
有 一点 见过 或 听到过 的缘 由 , 决 不全用 这事 实 , 但 只 是 采取 一 端 , 以改 造 , 生 发 开 去 , 到 足 以几 乎 加 或 ” 完全发 表 出 他 的 意 思 为 止 ; 还说 他 的 “ 物模 特 儿 人 也一样 , 有去 用 过 一个 人 , 往 嘴在 浙 江 , 在 北 没 往 脸 京 , 服在 山西 , 一个 拼凑 起 来 的角 色 ” 《 怎 么 衣 是 (我
试论美术创作应遵循的规律

试论美术创作应遵循的规律水滴在石上滴,终究也会在规律的作用下,留下一痕一迹。
美术创作同样如此,也离不开一定的规律。
然而,美术创作所遵循的规律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创作内外两个方面,探讨美术创作应遵循的规律。
首先,从创作内的角度来看,美术创作应遵循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色彩规律。
色彩是美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之一,它能够直接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情绪表达。
在色彩的运用上,创作者需要了解色彩的基本层次和搭配规律,以及不同色彩的象征意义。
例如,红色常常代表热情和活力,而蓝色常常代表冷静和安静。
因此,在美术创作中,创作者需要根据作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让作品更加有表现力。
2.构图规律。
构图是美术创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平衡感。
在构图时,创作者需要考虑画面的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以及画面中各个元素的位置和比例。
通常,根据画面平衡的原则,创作者可以运用对称、层次、重复等构图手法,将画面组织得更加有序和美观。
3.表现规律。
美术创作的目标是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创作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表现方式来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表现上,创作者可以运用绘画技巧、线条和形状的运用、光影的处理等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另外,创作者还需要注意作品的题材及对象的塑造与刻画,确保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4.审美规律。
审美规律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欣赏的规律。
在美术创作中,创作者需要了解观众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情绪,以此为参照,调整和改善自己的创作风格。
同时,创作者还需要注意文化和时代的影响,充分理解观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需求,使作品更具时代感和流行性。
除了创作内的规律,美术创作还需要遵循一些创作外的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1.文化规律。
美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创作者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艺术传统。
同时,创作者还可以借鉴不同文化的艺术元素和表现方式,以此丰富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浅谈一下艺术作品的形式美规律

艺术作品的形式美规律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内在美学规律。
形式美规律是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要素,是艺术作品的精髓所在。
形式美规律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艺术作品的结构、组合、比例、对比、节奏、色彩、光影等。
这些规律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色彩的搭配和光影的运用就是形式美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雕塑作品中,线条的流畅性和造型的美感就是形式美规律的关键因素;在音乐作品中,节奏的节律性和和声的协调性就是形式美规律的重要体现。
形式美规律对艺术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形式美规律的把握,艺术家可以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内在的美学结构,使作品更加精美、细腻、优美。
同时,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为观众提供一种观赏的标准,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形式美规律是艺术作品审美的基础,也是艺术作品创作的重要依据。
但是,形式美规律并不是艺术作品的全部,艺术作品还具有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社会意义等方面的内涵。
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要综合考虑艺术作品的形式美规律和其他方面的内容,才能充分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总的来说,形式美规律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作品的内在美学结构。
通过对形式美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具有内在美学价值的艺术作品,同时,形式美规律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观赏标准和思考方式。
浅谈美术创作的艺术规律

浅谈美术创作的艺术规律【摘要】美术创作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形式,其创作过程符合一定的艺术规律。
在美术创作中,色彩规律、构图规律、形式规律、意境规律和表现规律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艺术家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色彩规律指导着艺术家在选取和运用颜色时的技巧和方法,构图规律则关乎作品整体结构和视觉效果的设计。
形式规律是指形状、线条、质地等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而意境规律则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情绪和内涵。
表现规律则指的是作品展现出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了解并遵循这些艺术规律能够帮助艺术家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同时也为美术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展望未来,美术创作将继续不断发展,艺术规律也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
【关键词】美术创作、艺术规律、色彩规律、构图规律、形式规律、意境规律、表现规律、启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美术创作的重要性美术创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通过美术创作,艺术家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点,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美术创作可以唤起人们对美的共鸣和感受,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美术创作也是一种探索和表达个体内心世界的方式,艺术家通过作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为观众带来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思考与感受。
美术创作还能够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和文化影响。
艺术作品的交易与传播不仅可以创造经济价值,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艺术作品的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推动了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美术创作在当今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艺术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美术创作的定义美术创作的定义是指艺术家通过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的过程。
美术创作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感受和观点。
美术创作是艺术家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表达,是通过感觉和想象创造出来的视觉形象。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

艺术美的特征及规律艺术美是一种独特的美感体验,是人们对作品的欣赏和感受。
艺术美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规律,下面将详细探讨。
首先,艺术美是主观的。
不同人对艺术作品有不同的感受和审美观点。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个人偏好都不同,因此对同一个作品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
艺术美是具有个人主观色彩的,而这种主观性恰恰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其次,艺术美是多元的。
艺术涉及到诸多领域,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等。
每个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表现手法。
例如,绘画以色彩、线条、形状的组合表达情感和思想,而音乐则通过声音的节奏、旋律和和声传递情感。
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展现艺术美,使人们在欣赏中获得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第三,艺术美是具有创造性的。
艺术是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再创造和诠释。
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视角、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他们对生活、情感和思想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
这种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上,还体现在艺术家对材料、技巧和表现方式的创新和突破。
此外,艺术美是情感的表达。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化和宣泄。
通过作品,艺术家把内心的喜怒哀乐、思考和感慨表达出来,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这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使艺术作品具有了强大的感染力和触动力。
同时,艺术美具有一定的审美规律。
在视觉艺术中,构图、色彩运用、透视和比例等都是影响作品美感的重要因素。
艺术家通过对这些规律的运用和把握,使作品更加和谐、平衡和具有美感。
此外,音乐中的谐和、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等也是构成音乐美感的要素。
艺术家对这些规律的运用和创新,使作品具有美感的高度。
总的来说,艺术美是一种主观和多元的,具有创造性和情感表达的美感体验。
艺术美是个体的,每个人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观点不同。
而在艺术中,也存在着一些客观的规律和要素,艺术家通过对这些规律的运用和创新,使作品具有更高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艺术美的特征和规律是多样的,正是这种多样性使得艺术成为了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中获得无限的美感和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 - 03 - 04 作者简介:王玉芳( 1962 - ) ,女,黑龙江虎林人,佳木斯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学方面与教育教学研究。
·33·
“真”; “ 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就有了假,这个艺术 的“假”就是 在“真 ”的 基 础 上“生 发”“改 造 ”的 结 果,是既真又假的形象。其中的美就存在于真真假 假的形律。艺术创造中的多与少、大与小、虚与实、真与假、形与神、疏与密、动与静、隐与 显、有声与无声等两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就是创造艺术美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艺术美; 创造规律; 辩证法; 相反相成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12)02—0033—02
艺术美的创造是有其规律性的,这个规律就是 艺术美的辩证统一规律。
古希腊哲学 家 赫 拉 克 利 特 在《论 自 然 》的 残 篇 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 自然中最初的和谐都是由联 合对立物形成的,而不是联合同类物,体现了一种相 反相成。和谐具有一种自然的性质,内在的和谐比 外显的和谐要更加重要,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 候,不能只对自然的外在和谐进行模仿,更需要把握 自然的内在和谐。他说: “相反者相成: 对立造成和 谐,如弓与六弦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如同人类社会中的 正义与非正义,如果没有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无 从知道什么是正义。赫拉克利特还说: “疾病使健 康舒 服,坏 使 好 舒 服,饿 使 饱 舒 服,疲 劳 使 休 息 舒 服。”没有疾病,也就无所谓健康,没有坏,也就无所 谓好,没有饥饿,也就无所谓温饱,没有疲劳,也就无 所谓休息。这样的观点在遥远的古希腊是非常可贵 的。为此,列宁给予赫拉克利特的学说极高的评价, 认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亚里士 多德从自然、艺术的角度对赫氏的“对立造成和谐” 思想进行了论证。他说: “也许,自然喜爱相反的东 西,且正是从它们中,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中,才求 得了和谐,就像自然把雌与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使 每对相同性别的东西结合一样; 所以,最初的和谐一 致是由于相反,不是由于相同。在这方面,技术似乎 也模仿自然。例如,绘画就是把白与黑、黄与红混合 起来,才创造出与自然物一致的作品; 音乐是揉和了 高音与低音、长音与短音,才谱写出一曲不同音调的 悦耳乐章; 文法也是把母音与子音结合在一起,才从
二、形与神 生活中的形象是各具特色的,它们的内在神态 是通过它们外在形态的整体表现出来的,但是在外 在形态的整一体中,总是有最能体现内在形态的主 要之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不似,则会失去真实感; 但如果只是形似,就不会逼真。只是形似,未达到神 似、逼真,就不能算是精美的艺术品。这样,将使艺 术丧失感染的力量。艺术是透明的人格,艺术是道 德的象征,艺术家在自己所塑造的形象里和展开的 画 面 中,是 无 法 隐 身 的。 没 有 真 诚,将 丧 失 主 体 力 量,意味着艺 术 不 再 有“人 ”的 力 量,也 意 味 着 艺 术 将不再美,或者不符合美。《红楼梦》也有风月宝鉴 的故事,如贾瑞戏凤、薛蟠抢莲、贾琏偷娶、珍蓉聚扈 的故事,这些也是人间的丑恶,但是在与黛玉葬花、 晴雯撕扇、湘云醉卧、探春理家、元春省亲等的对比 中,前者丑显得更丑,后者美显得更美,美丑之间,妍 媸分明,显示了作家的立场和道德态度。所以,有著 名学者说,《红楼梦》中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现实世 界,一个是 理 想 世 界。 前 者 浊、丑、恶,后 者 清、美、 善。对比之间,显示了作家无言的道德判断,显示了 小说艺术的道德理想。 形似,即是艺术形象的外在形貌与生活形象之 相似; 所谓神似,即是艺术形象在内质、风格、神态方 面与生活形象之相似。事实上,“神”是离不开“形” 的。“形”是“神”的载体。形神兼备才是艺术美创 造的规律。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第二自然”,之所 以有创造的必要,要进行这种创造,就是为了表达愿 望、实现目的,让“第 二 自 然 ”成 为 自 己 主 体 意 志 的 体现。物质活动中的创造,牵涉到物质存在与发展 的规律,而精神活动中的创造,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 主观目的。艺术中的主观目的,含有诸多观念,其中 最有力量 的 可 以 说 是“理 想 ”。 强 调 理 想,实 际 上, 就像强调真实一样重要。如果艺术表现丑恶的社会 现象,表现丑恶的人性,没有理想做底色,不蕴含价 值判断,不包含作者的道德态度和价值取向,那么艺 术就可能成 了 对 丑 的 汇 集,对 丑 的 展 览,对 丑 的 炫 耀。其实,这样的作为,在艺术史上并不少见。 三、多与少 艺术形象有时以“多”为美,有时以“少”为美; 有时却是以 少 见 多,以 少 胜 多,使 艺 术 更 具 审 美 效 果。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把以少胜多视为创造艺
2012 年第 2 期
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总 80 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2 2012
General No. 80
艺术美的创造规律浅探
王玉芳
( 佳木斯职业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
一、真与假 真假相伴,以假乱真,这是创造艺术美的法则。 艺术的美向来就是真真假假、真假相伴的,这也是艺 术美的又一种特征。说它是“真”,是因为它来自于 生活,说它是“假 ”,是 因 为 它 在 生 活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了虚构,它的形象是“变了 形”的 生 活 形 象。这 种 “变了形”的 生 活 形 象 的 真 实,是 艺 术 的 真 实,它 往 往比生活中原来的真实更“真”。正 如 鲁 迅 所 说, “幻灭之来,多 不 在 假 中 见 真,而 在 真 中 见 假 ”。 鲁 迅在创造阿 Q 形象的时候,说他“所写的事迹,大抵 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 是采取一 端,加 以 改 造,或 生 发 开 去,”到 足 以 几 乎 完全发表出他的意思为止; 还说他的“人物模特儿 也一样,没有去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 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我怎么 做起 小 说 来》) 。“有 一 点 见 过 或 听 到 过 的”这 是
中形成了这门整体的艺术。” 这也就是 说,“相 反 相 成 ”的 规 律 中 包 含 着 美。
有些自然美以相反相成的规律构成的,例如鸳鸯以 其雌雄相配而美,花卉以其红花绿叶相配而美; 有些 社会生活的美以相反相成的规律构成,例如男女以 其相爱为美,山水以其色彩的驳杂相间而美; 反映自 然美和社会美的艺术也是一样的,相反相成也是艺 术美构成的重要规律,可以说,相反相成是艺术创造 的一条重要的美学法则。艺术创造中的真与假、多 与少、大与小、虚与实、形与神、疏与密、动与静、隐与 显、有声与无声等两两方面的对立统一,就是创造艺 术美的重要方法。许多艺术美的形态,就是运用上 述一些艺术的辩证方法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