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安全预案

合集下载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安全预案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安全预案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安全预案肝脏功能十分复杂,肝衰竭患者病情比较危重,因此人工肝治疗存在任务重,风险大等特点,针对治疗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特制订如下安全预案:一、做好物资准备:1、配备专用电源,优先保证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同时人工肝治疗仪配备有手摇柄,在突然停电情况下可以手动操作。

2、配备有空调系统、监护仪、水浴箱、冰箱、治疗床及其配套物品。

3、配备有抢救车和相应物品:①抗过敏药物:异丙嗪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

②止血药和抗凝药:鱼精蛋白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生长抑素注射液等。

③强心和平喘药物:毒毛花苷K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喘康速气雾剂。

④利尿脱水药:呋塞米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

⑤循环系统其他药物:硝酸甘油含片、肾上腺素注射液、多巴安注射液等。

⑥镇静止痛药物:东莨菪碱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布桂嗪注射液等。

4、配备有氧气。

二、严格把握好治疗适应症,签署人工肝治疗知情同意书,避免医疗纠纷。

三、做好血管的准备、血浆及置换液的准备、检查清点药品与抢救器材。

四、针对术中术后的一些情况,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1.低血钙及其预防:①限制血流速度,人工肝血浆置换最大血流速度不宜超过150ml/min,分浆比例不应超过30%,避免过多过快枸橼酸盐进入人体引起血清游离钙急剧下降。

②治疗过程中适量应用葡萄糖酸钙。

③新鲜血浆作置换液,治疗中不宜以枸橼酸盐作抗凝剂。

2.血浆、肝素、鱼精蛋白过敏及其预防:①在血浆输入前,常规少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异丙嗪,等抗过敏药物。

②治疗过程中连续进行血压及心电监护。

③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可以暂停或停止治疗,及时进行抗过敏处理。

3.穿刺部位渗血、血肿及消化道出血及其预防。

①对PT或PTA明显低下者,在治疗前精确测定试管法凝血时间,据此决定首剂肝素剂量,治疗中每小时常规测定凝血时间,及时调整肝素维持用量,治疗结束时适当应用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过量肝素。

人工肝应急预案

人工肝应急预案

一、背景人工肝作为一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重要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工肝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如设备故障、技术操作失误等,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为了确保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提高救治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院长担任副总指挥,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应急小组:由医院感染控制、医疗、护理、设备、后勤等部门负责人及专业人员组成。

三、应急响应原则1.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确保患者安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决策,有序处置。

四、应急响应流程1.发现异常情况(1)医护人员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如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异常、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

2.现场处置(1)应急小组到达现场后,迅速了解情况,评估风险,制定处置方案。

(2)针对设备故障,立即启动备用设备,确保患者治疗不受影响。

(3)针对操作失误,立即纠正错误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4)对受影响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紧急手术。

3.信息报告(1)应急小组在处置过程中,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包括患者生命体征、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2)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4.善后处理(1)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五、应急保障措施1.设备保障:确保人工肝设备完好,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备足备用设备。

2.人员保障:加强人工肝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氧气、药品、消毒剂等。

4.信息保障: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人工肝使用应急预案

人工肝使用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人工肝治疗中心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人工肝治疗中心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由人工肝治疗中心主任担任。

(2)副总指挥:由人工肝治疗中心副主任担任。

(3)成员:包括人工肝治疗中心全体医护人员、护士长、行政管理人员等。

2. 人工肝治疗中心应急小组(1)组长:由人工肝治疗中心主任担任。

(2)副组长:由人工肝治疗中心副主任担任。

(3)成员:包括人工肝治疗中心医护人员、护士长、行政管理人员等。

3. 人工肝治疗中心应急小组职责(1)组长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2)副组长协助组长开展应急工作。

(3)成员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应急工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事件发生(1)人工肝治疗中心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事件评估(1)应急指挥部对事件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2)根据评估结果,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应急处置(1)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①现场处置:立即停止治疗,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②报告上级:向医院应急办公室报告事件情况。

③信息发布:通过医院内部渠道发布事件信息。

④现场警戒:设置警戒线,确保现场安全。

⑤医疗救治: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必要时转诊至其他医院。

(2)应急小组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救治工作。

4. 应急结束(1)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救治工作结束。

(2)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恢复正常医疗秩序。

五、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医疗物资,如人工肝治疗耗材、急救药品等。

2. 人员保障:加强人工肝治疗中心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信息保障:建立应急信息报送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4. 财务保障:设立应急基金,用于应急工作经费。

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血浆的使用管理

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血浆的使用管理

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血浆的使用管理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血浆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严重肝功能衰竭、急性肝衰竭、急性重型肝炎及其他肝病的治疗中。

有效管理和正确使用该技术,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适应症、操作步骤、并发症及护理管理等方面对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血浆的使用管理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血浆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严重肝功能衰竭、急性肝衰竭、急性重型肝炎等疾病。

严重肝功能衰竭是指患者的黄疸、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等临床表现持续加重,肝性脑病恶化或不能耐受的情况。

急性肝衰竭是指在无肝病基础,发生急性黄疸、肝性脑病,尤其是意识改变者,并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

急性重型肝炎是指急性期黄疸、凝血功能障碍显著,而无肝硬化表现的情况。

对于这些适应症的患者,可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血浆治疗。

其次,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血浆的操作步骤包括:建立人工肝系统、准备置换血浆、进行血浆置换、监测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

在建立人工肝系统时应选择合适的设备,包括血泵、透析器、离心机等,同时应确保设备的消毒与安全。

在准备置换血浆时,应选择新鲜的血浆,并按照规定的流速进行置换。

在进行血浆置换时,应严格控制置换血浆的温度、流速和置换时间,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肝功能等指标,以及排出的尿液和血浆样本的化验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人工肝单纯血浆置换血浆的并发症及护理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低血压、溶血、过敏反应、凝血功能障碍等。

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指征,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处理。

在过程中,还需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及细胞外液测量,以及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和肝功能等变化情况。

此外,还需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康复护理,包括适当的饮食控制、休息与活动平衡、心理护理等,以促进患者康复。

血浆置换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血浆置换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血浆置换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一、血浆置换的定义和意义血浆置换是一种通过机器或手工方法将患者的血浆分离出来并替换成新鲜的血浆或其他液体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去除患者体内的有害物质和致病因子,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器官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血浆置换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体内有害物质,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病情,有时甚至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于合适的患者来说,血浆置换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二、血浆置换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重症肌无力等;(2)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等;(3)肾脏疾病:如快速进展性肾小球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等;(4)急性中毒:如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食物中毒等。

2. 禁忌症(1)出血倾向;(2)无法耐受置换过程的患者;(3)过敏体质或对血浆置换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和液体过敏的患者;(4)极度恶化的心肌病。

三、血浆置换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1. 应急预案(1)明确责任:在医疗机构中,应当明确责任人员和责任部门,确保在血浆置换过程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和意外事件;(2)备有紧急药品和设备:应当备有常用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并保持其完好和齐全,以便在需要时立即采取急救措施;(3)制订应对方案:针对不同的突发情况和意外事件,应制订相应的应对方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处理流程(1)监测患者病情:在进行血浆置换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停止置换: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出血、休克等突发情况,应立即停止置换,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3)急救处理:对于不同的突发情况和意外事件,医护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清除异物、止血、抗休克等;(4)报告和记录: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和意外事件,应当及时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并在病历中做好详细记录。

血浆置换安全预案

血浆置换安全预案

一、目的为确保血浆置换治疗过程的安全,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所有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患者及医护人员。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血浆置换治疗小组:由血液净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组成,负责血浆置换治疗的组织实施和患者管理。

2. 医疗救治小组:负责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对患者进行救治。

3. 医疗监督小组:负责对血浆置换治疗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治疗安全。

四、安全措施1. 患者评估(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过敏史、药物过敏史等。

(2)进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生命体征、脏器功能等。

(3)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

2. 术前准备(1)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血浆置换治疗的原理、风险及注意事项。

(2)签署知情同意书。

(3)备好血浆置换所需设备、药品及急救物品。

3. 治疗过程中(1)严格掌握血浆置换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3)监测患者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密切观察患者过敏反应,如胸闷、心悸、皮肤潮红等,一旦出现立即停止治疗,给予抗过敏处理。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4. 治疗结束后(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2)监测患者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血肿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告知患者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五、应急预案1. 过敏反应(1)立即停止血浆置换治疗,给予抗过敏药物静脉注射。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吸氧、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

2. 出血(1)立即停止血浆置换治疗,给予止血药物静脉注射。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输血治疗。

(3)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 心血管意外(1)立即停止血浆置换治疗,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

血浆置换操作操作规范

血浆置换操作操作规范

精心整理血浆置换操作流程(一)物品准备:血浆分离器器、血浆置换管路、安全导管(补液装置)、穿刺针、无菌治疗巾、生理盐水、一次性冲洗管、消毒物品、止血带、一次性手套、血浆及代血浆、量瓶等。

12341.2.,透析器血室(膜内)气体。

生理盐水流向为动脉端→透析器→静脉端,不得逆向预冲。

3.冲净膜内空气后,再打开出浆管的夹子排净膜外空气。

4.打开静脉壶上的进液口的夹子和入浆管的夹子,让血液循环管路中的肝素水进入入浆管中,并排净入浆管的空气,排净后夹闭并连接血浆。

5.进行密闭式预冲、预冲生理盐水直接流入废液收集袋中,并且废液收集袋放于机器液体架上,不得低于操作者腰部以下;6.冲洗完毕后根据医嘱设置治疗参数。

(四)血管通路准备1、股静脉穿刺123)固定421234567)分别消毒导管接头。

8)用注射器回抽导管内封管肝素,推注在纱布上检查是否有凝血块,回抽量为动、静脉管各2ml左右。

如果导管回抽血流不畅时,认真查找原因,严禁使用注射器用力推注导管腔。

9)医疗污物放于医疗垃圾桶中。

(五)建立体外循环(1)遵医嘱设置好参数后,连接好动脉端,调整血泵转速为80ml/min,开泵引血,建立体外循环。

在肝素口推注首剂肝素。

调整肝素追加量和结束时间。

(2)当引血到静脉壶上端时,关泵连接静脉端,再开泵,观察病人静脉穿刺处是否通畅、有无渗血。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血泵转速为100-120ml/min(3(43(1(212(3疗记录单上签字。

(4)血浆置换开始时,全血液速度宜慢,观察2~5分钟,无反应后再以正常速度运行。

通常血浆分离器的血流速度为80~100ml/min,血浆成份分离器的速度为25~30ml/min左右。

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每半小时仔细询问患者自我感觉,观察有无过敏反应,测量血压、脉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穿刺针有无脱出移位,并准确记录。

如果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出现明显变化,应随时监测,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

人工肝护理

人工肝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护理人工肝血浆置换(下称血浆置换)是用人工方法清除血液循环中因肝功能衰竭而产生的有害物质,使肝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代偿,从而为肝细胞的再生赢得时间,度过危险期以获得康复。

它是采用血浆分离器将患者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并弃去,同时代之以新鲜冰冻血浆。

【治疗方法】采用门冬氨酸钾镁、甘灵铵、还原型谷胱甘肽、思美太、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及人血白蛋白等支持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

血流量60~100ml/min;血浆分离和输入血浆流量30~45ml/min,单次血浆置换量2000~3000ml,间隔时间3~5天,患者行1~3次血浆置换。

【物品准备】人工肝室紫外线照射1h/d,物表用0.5%84消毒液擦拭,保持房间相对无菌。

备2000~3000ml同型血浆,生理盐水、葡萄糖酸钙、异丙嗪、地塞米松等常规用药及急救药品、器械,穿刺针(16号动静脉置管用蝶形留置针)2个,穿刺盘1个。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治疗前需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人工肝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治疗的方法、过程。

详细地说明人工肝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疗效好、痛苦少,机器操作安全性好,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配合,保持平静的心态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术前准备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有无肝昏迷前期表现、心肺功能情况、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等。

使患者保持相对舒适体位,排空大小便。

核对检查血浆。

3.血管的准备人工肝治疗必须依靠有效而稳定增长的体外循环血量。

通过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建立双腹股沟静脉或肘静脉—锁骨下静脉的体外循环。

注意保护血管,观察有无渗出、血肿、脱出。

4.管路准备仔细检查人工肝血浆置换管路有无破损,正确连接管路,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尽量排尽管路和血浆分离器内空气。

【术中护理】1.患者取平卧位,注意保暖2.连接动静脉回路,应严格无菌消毒,开通血泵,同时开通肝素抗凝泵。

渐进增大血流速度。

保持合适的体位,预防管路阻塞、曲折、脱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安全预案
肝脏功能十分复杂,肝衰竭患者病情比较危重,因此人工肝治疗存在任务重,风险大等特点,针对治疗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特制订如下安全预案:
一、做好物资准备:
1、配备专用电源,优先保证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同时人工肝治疗仪配备有手摇柄,在突然停电情况下可以手动操作。

2、配备有空调系统、监护仪、水浴箱、冰箱、治疗床及其配套物品。

3、配备有抢救车和相应物品:
①抗过敏药物:异丙嗪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

②止血药和抗凝药:鱼精蛋白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生长抑素注射液等。

③强心和平喘药物:毒毛花苷K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喘康速气雾剂。

④利尿脱水药:呋塞米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

⑤循环系统其他药物:硝酸甘油含片、肾上腺素注射液、多巴安注射液等。

⑥镇静止痛药物:东莨菪碱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布桂嗪注射液等。

4、配备有氧气。

二、严格把握好治疗适应症,签署人工肝治疗知情同意书,避免医疗纠纷。

三、做好血管的准备、血浆及置换液的准备、检查清点药品与抢救器材。

四、针对术中术后的一些情况,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1.低血钙及其预防:
①限制血流速度,人工肝血浆置换最大血流速度不宜超过150ml/min,分浆比例不应超过30%,避免过多过快枸橼酸盐进入人体引起血清游离钙急剧下降。

②治疗过程中适量应用葡萄糖酸钙。

③新鲜血浆作置换液,治疗中不宜以枸橼酸盐作抗凝剂。

2.血浆、肝素、鱼精蛋白过敏及其预防:
①在血浆输入前,常规少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异丙嗪,等抗过敏药物。

②治疗过程中连续进行血压及心电监护。

③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可以暂停或停止治疗,及时进行抗过敏处理。

3.穿刺部位渗血、血肿及消化道出血及其预防。

①对PT或PTA明显低下者,在治疗前精确测定试管法凝血时间,据此决定首剂肝素剂量,治疗中每小时常规测定凝血时间,及时调整肝素维持用量,治疗结束时适当应用鱼精蛋白中
和体内过量肝素。

②可以使用低分子肝素。

4.血浆分离器及其管路堵塞的预防:
①尽量保证动脉血流量及血流的连续性,首剂肝素除静脉端给药1/3外,余1/2从分离器前的动脉端注入以增加分离器局部肝素浓度。

②严密观察跨膜压(TMP),若TMP逐步升高,应该轻轻敲打分离器及管路或用盐水冲洗。

③若出现分离器堵膜或管路内凝血,应及时更换分离器及管路。

5.术中血压下降及其预防:
①放慢血流速度至30~40ml/min,若血压逐步回升,再逐步恢复正常血流量,否则应该考虑是否有血浆过敏发生、出血及心功能不全。

②要时刻保持弃液量与补液量比例在100%。

六、做好术后的交接工作,加强术后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术后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