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创作年表

合集下载

郭沫若的作品有哪些

郭沫若的作品有哪些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高汝鸿、麦克昂、易坎人、谷人、爱牟、杜荃、石沱等,后以家乡大渡河和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名沫若,晚年敬称郭老,四川乐山人,客家人,是中国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

郭沫若历经清末、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时期之诸多重要的历史节点,且其涉略的领域甚广,是一位备受争议、值得探讨的人物。

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他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唯物史观史学的先锋、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郭沫若生平著作超过百万字,集结为《郭沫若全集》38卷,分为文学编(2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历史编(8卷,人民出版社出版)、考古编(10卷,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然仍有大量佚文未能收录。

诗歌:郭沫若的新诗在语言上有所突破,其处女作《女神》写作时间和胡适的《尝试集》是同一时期,即便论发表时间也是紧随着胡适的《尝试集》,所以一般认为郭沫若和胡适是汉语新诗的开创者。

有些后辈诗人更进一步,例如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认为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大大超过了胡适,“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但也有某些研究者认为郭的这些诗歌往往不耐细读,虚浮叫嚣,浪漫滥情。

其名作《女神》一诗,受19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

惠特曼的自由诗句子长而口语化,《女神》一诗亦著重诗句节奏,每行重复特定的字词以带出节奏,而不用押韵。

《“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也献给各位同志和同学”》《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太阳问答》《咒麻雀》《钢,铁定的一〇七〇万吨!》《红透专深(调寄十六字令)》《四害余生四海逃》《流溪河水库观鱼》《满江红·领袖颂》《宇宙充盈歌颂声》《迎春序曲》《腊梅花》《女神》《星空》(诗、散文)《瓶》《前茅》《恢复》《战声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天上的街市》散文编辑《山中杂记》《波》《南京印象》小说编辑《塔》(小说、戏剧)《漂流三部曲》《橄榄》(小说、散文)《水平线下》(小说、散文)《豕蹄》《地下的笑声》自传编辑《沫若自传》(4卷)戏剧编辑《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嫈)《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译作编辑歌德《浮士德》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雪莱诗选》其他编辑《孤鸿》史学成就编辑在1930年代中期,郭沫若从理论问题转向考证,著重考古材料而非古代文献,也不太引用马克思主义典籍,出版了《卜辞通纂》、《两周金文辞大系》、《甲骨文字研究》、《青铜器研究要篆》等著作,使他成为甲骨文和金文最重要的专家之一。

郭沫若年谱(1892-1978)

郭沫若年谱(1892-1978)
1913
初春
与张琼华结婚
考入天津军医学院
留日与创造十年(1913-1936)
1913 年底,去日本,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 1914 转入岗入九州帝国大学医科 1919 创作《牧羊哀话》,《新中国》1卷7号 1920 新诗《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在《学灯》发表 1921 成立创造社,归国从事文学活动 1923-3 大学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归国 1923、3--1924、4 住在民厚南里从事文学活动 1924、4 回日本,谋求继续医学学业。10月一人回国。
1924、4--1926、3 在上海从事文学 1926-3 去广州任广东大学文学院院长
革命春秋(1927-1948)
1927-7 随军北伐,任政治部秘书长、副主任等职 1927-10 南昌起义失败后,逃回上海,被国民党通缉 1928-2-24 全家流亡日本 1937-7-25 只身潜回国,筹办《救亡日报》 1938-1 在武汉同于立群同居,被委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1946-5 离重庆去香港 1948冬 离香港回北平,2月25日抵京
解放后(1949-1978)
1949-7 当选文联主席 1978-6-12 逝世
郭沫若年谱(1892-1978)
• • • • • 少年时代 留日与创造十年 革命春秋 抗战时期 解放后
少年时代(1892-1913)
1892-11-16 生于四川沙湾镇,乳名文豹, 原名郭开贞、郭鼎堂
1905 —1910 1910-2 学 嘉定小学堂、中学堂读书 因闹学潮被斥退,进入成都中
1912

郭沫若代表作

郭沫若代表作

郭沫若代表作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

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

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

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同年,创作诗歌《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凤凰涅槃》等。

1921年8月,诗集《女神》出版。

1923年,完成历史剧《卓文君》、诗歌戏曲散文集《星空》。

1924年,完成历史剧《王昭君》。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完成论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

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历史剧《棠棣之花》。

1942年,完成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

1943年,完成历史剧《南冠草》。

1944年写《甲申三百年祭》。

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10月19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3年,当选第二届中国文联主席。

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1959年,完成历史剧《蔡文姬》。

1960年1月,完成历史剧《武则天》;同年,当选第三届中国文联主席。

1969年,完成论著《李白与杜甫》。

1973年,论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

1978年,当选第四届文联主席;6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郭沫若的作品有哪些

郭沫若的作品有哪些

郭沫若的作品有哪些1、天狗:《天狗》是现代作家郭沫若在1920年2月初创作的一首诗。

于1920年7月《时事新报学灯》年首次出版,后被收入作者第一部新诗集。

2、屈原:《女神》(戏剧)根据战国时期政治家屈原的个人经历和政治挫折,由陈立廷执导,总结了诗人一生的悲剧。

3、《星空:《屈原》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诗,收录于1923年出版的诗集《星空》。

他没有赞美“灿烂的太阳”,而是仰望闪烁的“星空”,没有“赤足”和地球的“母亲”永远约会,而是羡慕“天空中的市场”。

4、十大批判:《序诗》,2023年中国华侨出版社正式出版,讲述辛亥革命后,专制政权被推翻,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

在文化和学术方面,儒学的统治地位相对被打破,学术思想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延伸阅读马季简历个人资料简介1.马季(1934年8月2日-2023年12月20日),男,汉族,原名马书怀,中国相声演员,中国相声第七代传人。

2.1956年参加全国业余民间艺术从业人员观摩演出,以相声《都不怨我》获全国冠军。

被调到中央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成为专业相声演员,正式推出相声处女作《打篮球》。

1957年,他参加了“中国国家电台说唱之旅”。

1963年,他创作了相声《画像》。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了批评。

1973年改编演出相声《友谊颂》。

1979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3年,他担任1983年央视春晚主持人。

1984年在1984年央视春晚上表演相声《宇宙牌香烟》。

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笑星”。

3.1987年,相声《五官争功》在1987年央视春晚上演。

1989年,他获得了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

1993年,他当选为第八届cppcc全国委员会成员。

1996年在央视春晚表演相声《老少乐》。

2004年,他在广州中山纪念堂进行了告别演出。

2023年获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12月20日上午10点25分,马季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72岁。

郭沫若诗集代表作

郭沫若诗集代表作

郭沫若诗集代表作郭沫若诗集代表作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

《漂流三部曲》等小说和《小品六章》等散文,作品中充满主观抒情的个性色彩。

还出版有诗集《星空》、《瓶》、《前茅》、《恢复》,并写有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

1928年起,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棠棣之花》、《屈原》等6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这是他创作的又一重大成就。

著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著《读(随园诗话)札记》,《李白与杜甫》等。

著作结集为《沫若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 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

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

郭沫若的诗集《天狗》(一)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二)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三)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四)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晨安》晨安!常动不息的大海呀!晨安!明迷恍惚的旭光呀!晨安!诗一样涌着的白云呀!晨安!平匀明直的丝雨呀!诗语呀!晨安!情热一样燃着的海山呀!晨安!梳人灵魂的晨风呀!晨风呀!你请把我的声音传到四方去吧!晨安!我年青的祖国呀!晨安!我新生的同胞呀!晨安!我浩荡荡的南方的扬子江呀!晨安!我冻结着的北方的黄河呀!黄河呀!我望你胸中的冰块早早融化呀!晨安!万里长城呀!啊啊!雪的旷野呀!啊啊!我所畏敬的俄罗斯呀!晨安!我所畏敬的Pioneer呀!晨安!雪的帕米尔呀!晨安!雪的喜玛拉雅呀!晨安!Bengal的泰戈尔翁呀!晨安!自然学园里的学友们呀!晨安!恒河呀!恒河里面流泻着的灵光呀!晨安!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呀!啊啊!你在一个炸弹上飞行着的D′annunzio呀!晨安!你坐在Pantheon前面的“沉思者”呀!晨安!半工半读团的学友们呀!晨安!比利时呀!比利时的遗民呀!晨安!爱尔兰呀!爱尔兰的诗人呀!啊啊!大西洋呀!晨安!大西洋呀!晨安!大西洋畔的新大陆呀!晨安!华盛顿的墓呀!林肯的墓呀!Whitman的墓呀!啊啊!惠特曼呀!惠特曼呀!太平洋一样的惠特曼呀!啊啊!太平洋呀!晨安!太平洋呀!太平洋上的诸岛呀!太平洋上的扶桑呀!扶桑呀!扶桑呀!还在梦里裹着的扶桑呀!醒呀!Mesame呀!快来享受这千载一时的晨光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郭沫若的代表诗集

郭沫若的代表诗集

郭沫若的代表诗集《郭沫若的代表诗集》是一本集合了郭沫若先生代表性诗作的诗集。

郭沫若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美术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郭沫若先生的生平、诗歌创作、代表诗作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对《郭沫若的代表诗集》进行深入探讨。

一、郭沫若的生平郭沫若(1892年11月15日-1978年10月17日),原名郭独若,字沫若,号青年,江苏吴县人。

他早年曾留学日本,后赴法国留学,先后在日本、法国、苏联等国学习和生活。

他曾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作,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和爱国主义者。

他的诗歌作品多次被选入《新月》、《诗刊》、《人民文学》等著名文学刊物,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郭沫若的诗歌创作郭沫若先生的诗歌创作始于1915年,当时他还在日本留学。

他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初期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到后期的现代主义、民族主义,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初期的诗歌创作,以爱情、自然、宗教、死亡等主题为主,风格上较为浪漫,形式上较为传统。

如《月夜忆舟中》、《夜》、《秋霁》等诗,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中期的诗歌创作,以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为主,风格上具有更多的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元素。

如《黄河颂》、《烽火集》、《长征》等诗,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注。

后期的诗歌创作,以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风格上更加简练、朴实。

如《赤壁怀古》、《出师表》等诗,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敬仰。

三、《郭沫若的代表诗集》《郭沫若的代表诗集》是一本汇集了郭沫若先生代表性诗作的诗集。

这本诗集包括了郭沫若先生的代表作品,如《黄河颂》、《长征》、《赤壁怀古》、《出师表》等。

这些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郭沫若的诗集

郭沫若的诗集

郭沫若的诗集郭沫若(1892年11月15日-1978年10月17日),原名万力,字沫若,笔名白羽、若冰、若木、野田、镳之、神林、素之等。

祖籍湖南省汨罗县,生于四川省峨眉山市。

中国20世纪的著名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被誉为“诗歌之王”、“现代文学巨匠”、“文革中被迫害后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大师”。

郭沫若的诗歌关注人民、赞美祖国,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诗集涵盖了革命、爱情、景物、哲学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了他对人民和美的热爱,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以下是郭沫若的一些著名诗集:1.《雨巷》《雨巷》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21年。

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小巷在雨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行人走在雨里,背着布包走进小巷,小巷的四周围的墙壁,都在冷寂的泪雨中潮湿。

2.《黄河颂》《黄河颂》是郭沫若为中国工农红军作词,1935年唱响于陕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抒发了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深厚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巍巍乎如金山,浩浩乎如磐石,河水东逝恒如此,休浪直顾无芷汀。

3.《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郭沫若的长诗之一,写于1942年。

诗中以景物描写为主,表现了长江三峡的壮美景观和对生命的反思。

这首诗也被认为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

钟山何处太孤峰,水阔山斜秋影长,白鹰下壑幽翔举,天空海阔光明祥。

4.《世界的拥抱》《世界的拥抱》是郭沫若的爱情诗之一,表现了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和寻找。

这首诗也广为流传,成为了郭沫若最被人们喜爱的诗歌之一。

我将在世界的尽头,搭起一座桥梁,细心地搭成它用爱,从岸到岸无隔绝。

5.《梦》《梦》是郭沫若的哲思诗之一,写于1943年。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空间、世界的抽象概念的思考。

这首诗也被称为“诗画家之升华”。

梦,梦,你是我的梦。

逝水年华,流星逝谔,我唤不回的逝去的一切,都遇见你的重重芳盛。

以上是郭沫若的一些代表性诗集,他的诗作在艺术、政治、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郭沫若诗集有哪些

郭沫若诗集有哪些

(1892~1978)
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者、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

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诗集汇总:
《天狗》《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
周年》
《太阳问答》《咒麻雀》《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
《女神》《红透专深(调寄十六字令)》《四害余生四海逃》
《流溪河水库观鱼》《星空》《钢,铁定的一〇七〇万吨!》
《瓶》《前茅》《恢复》
《战声集》《新华颂》《骆驼集》
《百花齐放》《沫假设诗词选》《笔立山头展望》
《诗的宣言》《凤凰涅槃》《血肉的长城》
《炉中煤》《春莺曲》《莺之歌》
《太阳礼赞》《天上的街市》《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罪恶的金字塔》《夜步十里松原》
《黄浦江口》《战声》《骆驼》
《晨安》《静夜》《霁月》
《郊原的青草》《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我向你高呼万岁——斯大林元帅》
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
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

郭沫假设一生写下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大量著作,另有许多史论、考古论文和译作,对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奉献。

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芒的旗帜。

著作结集为《沫假设文集》17卷本(1957~1963),新编《郭沫假设全集》分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编,1982年起陆续出版发行。

许多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德、意、法等多种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沫若生平创作年表
注:本年表整理自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1892年
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

1914年
1月到达日本东京。

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

1915年
9月入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医科学习。

1916年
夏秋之交作《死的诱惑》《Venus》《别离》《新月与白云》,据作者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回忆,这是他最早的白话新诗。

1918年
7月升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习。

1919年
6月在福冈发起组织反日团体“夏社”。

9月《鹭鸶》发表于11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1920年
1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发表于5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地球,我的母亲》发表于6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匪徒颂》发表于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凤凰涅槃》连载于30—31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2月《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发表于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天狗》发表于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10月《棠棣之花》(戏剧)发表于10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增刊》,收入
《女神》。

1921年
2月《女神之再生》(诗剧)发表于25日上海《民铎》第2卷第5号,收入《女神》。

4月《湘累》(诗剧)发表于上海《学艺》第2卷第10号,收入《女神》。

6月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发起的创造社成立。

8月《女神》(剧曲诗歌集)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

1922年
5月《天上的市街》发表于《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收入《星空》。

9月《星空》发表于《创造》季刊第1卷第2期,收入《星空》。

1923年
4月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与妻安娜及三个孩子回到上海。

5月与郁达夫等一起创办《创造周报》。

10月《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1924年
4月月初赴日本福冈,与先去的妻儿团聚,并翻译日本进步经济学家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11月中旬返国,去宜兴调查。

1925年
6月作《聂嫈》(历史剧),后收入《三个叛逆的女性》。

1926年
3月23日抵广州,出任广州广东大学文科学长。

4月《春莺曲》发表于《创造月刊》第1卷第2期,收入《瓶》。

同月《三个叛逆的女性》(戏剧集)由上海光华书局初版。

1927年
3月作《请看今日之jiang jie shi》。

8月赶赴南昌,参加起义。

10月突围中与起义部队失去联系,乘木船去香港。

11月由香港秘密回上海。

1928年
1月《诗的宣言》《我想起了陈涉吴广》《如火如荼的恐怖》等诗,收《恢复》。

2月24日流亡日本,住东京附近千叶县内。

3月《恢复》集由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本年《前茅》集由上海创造社出版部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1937年
7月下旬只身秘密逃回祖国。

1938年
1月《战声集》(诗集)由广州战时出版社出版。

1940年
9月国民党政府解散第三厅,另建文化工作委员会,郭沫若任主任。

1942年
3月《屈原》(五幕历史剧)由重庆文林出版社出版。

7月《棠棣之花》(五幕历史剧)由重庆作家书屋出版。

10月《虎符》(五幕历史剧)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

1945年
6月应苏联科学院之邀,前往莫斯科参加科学院二百二十周年庆祝大会。

1948年
9月《蜩螗集》(诗集)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

1949年
7月出席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
联合会主席。

1954年
10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当选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1956年
6月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1959年
创作《蔡文姬》(五幕历史剧)。

1978年
6月12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6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