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波理论

耦合波理论
耦合波理论

耦合波理论

如图是用于耦合波理论分析的布拉格光栅模型。z 轴垂直于介质平面,x 轴在介质平面内,平行于介质边界,y 轴垂直于纸面。边界面垂直于入射面,与介质边界成Φ角。光栅矢量K 垂直于边界平面,其大小为Λ=/2πK ,Λ为光栅周期,θ为入射角。

图2 布拉格光栅模型

R---入射波,S---信号波,Φ---光栅的倾斜角,0θ---再现光波满足布拉格条件时的入射角(与z 轴所夹得角);K---光栅矢量的大小,d---光栅的厚度,r θ和s θ---再现光波和衍射光波与z 轴所夹的角度,Λ---光栅周期。

光波在光栅中的传播由标量波动方程描述

022=+?E k E (2)

公式(2)中()z x E ,是y 方向的电磁波的复振幅,假设为与y 无关,其角频率为ω。公式(2)中传播常数()z x k ,被空间调制,且与介质常数()z x ,ε和传导率()z x ,σ相关: ωμσεωj c k -=22

2 (3)

公式(3)中,在自由空间传播的条件下,c 是自由空间的光速,μ为介质的渗透率。在此模型中,介质常量与y 无关。布拉格光栅的界面由介质常数()z x ,ε和传导率()z x ,σ的空间调制表示:

()()

????+=?+=X K X K cos cos 1010σσσεεε (4) 公式(4)中,1ε和1σ是空间调制的振幅,0ε是平均介电常数,0σ是平均传导率。假设对ε和σ进行相位调制。为简化标志,我们用半径矢量X 和光栅矢量K

??????????=x y x X ; ????

??????ΦΦ=cos 0sin K ; Λ=K /2π 结合公式(3)和公式(4)

()

X jK X jK e e j k ?-?++-=κβαββ2222 (5) 此处引入平均传输常数β和平均吸收常数α

()λεπβ/2210=; ()21002/εσμαc = (6) 耦合常数κ定义为

()()??

????-=21012101//241εσμεελπκc j (7) 耦合常数κ描述了入射光波R 和衍射光波S 之间的耦合光系。耦合常数是耦合波理论的中心参量。当耦合常数0=κ时,入射光波R 和衍射光波S 之间不存在耦合,因此也没有衍射存在。

光学介质通常由他们的折射率和吸收常数来表征。当满足如下条件时,运用平均传输常数β、平均吸收常数α和耦合常数κ等参量就十分方便。

αλπ>>n 2;()z n 12αλ

π>>;1n n >> (8) 公式(8)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实际情况。公式(8)中,n 为平均折射率,1n 是折射率空间调制的振幅,1α是吸收常数空间调制的振幅。其中,λ是自由空间的波长。在以上的条件下,可以写出具有较高精确度的平均传输常数β

λπβ/2n = 和耦合常数κ

2//11αλπκj n -=

EMC传导和耦合应用(DOC)

电磁兼容传导耦合理论及其应用 学生张** 年级2010级 班级0210** 班 学号02101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年5月

电磁兼容传导耦合原理及其应用 张** 摘要:本文就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电子,电气设备电磁骚扰现象引发的电磁干扰出发,先介绍了电磁兼容这个学科的发展及意义,然后重点介绍了电磁干扰耦合传输理论。最后从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两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案例分析如何在这两个耦合途径上减少电磁干扰的发生。 关键词:电磁兼容传输耦合传导耦合辐射耦合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电磁兼容发展及意义 (1) 1.1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 (1) 1.2 电磁兼容的地位和意义 (1) 第二章电磁干扰耦合传输理论 (1) 2.1传导耦合 (2) 2.2 辐射耦合 (2) 第三章传导耦合理论应用实例及分析 (2) 3.1电力线载波 (3) 3.2 变频器 (3) 3.2抑制传导干扰的有效办法 (4) 第四章辐射耦合理论应用实例及分析 (5) 3.1雷电电磁辐射对微电子设备的影响 (5) 3.2感性负载的瞬态噪声抑制及其触点的保护 (5) 3.2抑制辐射干扰的有效办法 (5) 第五章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电气设备不仅数量及种类不断增加,而且向小型化,数字化,高速化和网络化的方向高速发展,然而电子,电气设备在正常工作时还会产生一些有用无用的电磁能量,影响其他设备,系统或者生物,使得电磁环境日益复杂,造成了电磁污染,形成电磁骚扰。电磁骚扰有可能使电气,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工作性偏离预期,产生误差。严重时还会摧毁电气电子设备,危害人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电磁兼容性设计成为了现代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电磁兼容发展及意义 1.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 电磁兼容是指“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该设备不会由于受到处于同一电磁环境中的其他设备的电磁发射导致或遭受不允 许的降级,它也不会使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因受其电磁发射而导致或遭受不允 许的降级。 1881年英国科学家希维赛德发表了“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电磁兼容性研究的开端,1889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电磁兼容性研究开 始走向工程化,1944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制订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磁兼容性规范 VDE0878,194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个电磁兼容性军用规范JAN-I-225。世界多数发 达国家早已开始以法令、法规形式进行管理控制,在我国电磁兼容理论和技术的研 究起步较晚,从1983年开始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自此 以后,电磁兼容技术迅速发展成为非常活跃的学科领域之一。 2.电磁兼容的地位及意义 经验证明,如果记在产品开发阶段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费用为1个单位,那么等到产品设计定型后再解决其问题,费用将增加10倍;而到产品批量生产后再解 决时,费用将增加100倍;到用户发现问题后才解决时,费用可能高达1000倍。 而在产品开发阶段同时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就可望把80%~90%的电磁兼容性问 题解决在产品定型之前。只按常规进行产品功能设计,不仅在技术上带来一系列的 难题,而且还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就产品本身功能和市场占有而言,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意义也是不可估量的。其一,电子设备工作的可靠性依赖于其电磁抗干扰性。电磁兼容性表征电子设备在电 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其二,电子设备国内外市场的开拓需要其具有良好的电 磁兼容性。电磁兼容性达标认证已由一个国家范围向全球地区发展,成为一个国际 标准。其三,安全因素,存在电磁辐射的电子产品可能会引起如设备误操作、通讯 设施电磁泄密、电爆装置误爆、误燃等危险。 第二章电磁干扰耦合传输理论 产生电磁干扰三要素:电磁干扰源,干扰传播途径,敏感设备。由此可知,任何电磁干扰的产生必然存在电磁骚扰(或者骚扰电磁能量)的耦合与传输途径。这里,耦合的概念指的是电路、设备、系统与其它电路、设备、系统之间的电磁量联系,耦合起着把电磁能量从

耦合模理论的推导公式

耦合模理论 耦合模理论(Coupled-Mode Theory ,CMT )是研究两个或多个电磁波模式间耦合的一般规律的理论。CMT 可用于非接触电能传输(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CPT )系统的计算,以降低多线圈耦合电路计算的复杂性。为了用CMT 来估算线圈间的能量传输效率,首先用电路原理(Circuit Theory ,CT )的思想解决两个线圈的能量传输效率问题,然后通过CMT 得出两个线圈感应连接的能量传输效率方程,将两个方程对比后发现可以变换为一套相同的公式。随后分析3个线圈、4个线圈、一直到n-1个线圈都可以变换为同一套公式,最后将此方法推广到在同一平面的n 个负载线圈的效率求解。 1 单负载的电路分析 1.1 电路分析 在图1中磁共振系统的逆变和整流部分可以得到高频的交流电,U 是逆变后的交流电源,R 为原副边的内阻,R L 是负载,耦合系数12/ K M L L =M 为L1和L2的互感。系 统最佳的工作频率就是谐振点ω,由集总参数的能量守恒原理可以得到 11211U R j L I j MI C ωωω?? ? ?=+- - ? ????? (1) L 212210R R L I j j MI C ωωω?? ? ?=++- - ? ?? ??? (2) 222L 222 1,(R )X L j MU I P I R X M ωω= =++ (3) 令11i i X R j L C ωω?? =+- ?? ? , 222222 1121L 2(())(R X ) CT L L L P I R M R UI UI R X X M ωηω===+++ (4)

磁力耦合 传动 原理

磁力耦合传动原理 Magna Drive 磁力耦合器 美国Magna Drive 磁力耦合驱动技术在1999年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驱动方式解决了旋转负载系统的轴心对中、软启动、减振、调速、及过载保护等问题,并且使磁力驱动的传动效率大大提高,可达到98.5%.该技术现已在各行各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对传统的传动技术带来了崭新的概念,在传动领域引起一场新的革命。美国海军经过两年多的验证,在2004年3月,该产品成功通过了美国海军最严格的9-G抗震试验,美国海军对 该技术产品实现了批量采购。 1、涡流式磁力耦合工作原理 Magna Drive磁力耦合调速驱动是通过导磁体和永磁体之间的气隙实现由电动机到负 载的扭矩传输。该技术实现了电动机和负载侧没有机械联接。其工作原理是一端稀有金属氧化物硼铁钕永磁体和另一端感应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扭矩,通过调节永磁体和导磁体之间的气隙就可以控制传递的扭矩,从而实现负载速度调节。 Magna Drive磁力耦合调速驱动器主要由铜转子、永磁转子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铜 转子固定在电动机轴上,永磁转子固定在负载转轴上,铜转子和永磁转子之间有间隙(称为气隙)。这样电动机和负载由原来的机械联接转变为磁联接,通过调节永磁体和导磁体之间的气隙就可实现负载轴上的输出扭矩变化,从而实现负载转速变化。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通过调整气隙可以获得可调整的、可控制的、可重复的负载转速。 磁感应是通过磁体和导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也就是说,磁力耦合调速驱动器的输出转速始终都比输入转速小,转速差称为滑差。通常在电动机满转时, Magna Drive ASD(大功率调速型磁力耦合器(ASD))的滑差在1%--4%之间。通过 Magna Drive ASD输入扭矩总是等于输出扭矩,因此电动机只需要产生负载所需要的扭矩。Magna Drive ASD传输能量和控制速度的能力不受电动机轴和负载轴之间由于安装未对 准原因而产生的小角度或者小偏移的影响,排除了未对准而产生的振动问题。由于没有机械联接,即使电动机本身引起的振动也不会引起负载振动,使整个系统的振动问题得到有效降低。 Magna Drive ASD控制器通过处理各种信号实现对负载调速,包括压力、流量、位移等其他过程控制信号。可以方便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不需要对现有电动机和供电电源进行任何改动。安装Magna Drive ASD以后,对整个系统不产生电磁干扰。在大多数情况下,关闭或者拆除现有的过程控制硬件设备即可。负载将在最优化的速度运行,增加能源效率,减少运行和维护成本。 该产品已经通过美国海军最严格的9-G抗震试验。同时,该产品在美国获得17项专 利技术,在全球共获得专利一百多项。由于该技术创新,使人们对节能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在短短几年中,Magna Drive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现产品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现已超过4000套的设备投入运行。(左图为磁力耦合器在美国海军的海水泵中的应用)。 2、涡流式磁力耦合调速器的特点 总成本最低。 维护工作量小,几乎为免维护产品,维护费用极低。 允许较大的安装对中误差(5mm)。大大简化了安装调试过程。 过载保护功能。提高了整个电机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完全消除了系统因过载而导致的损害。 带缓冲的软启动/软制动(刹车)。

浅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

浅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作者:高鹤文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分析,把生态经济系统视为复杂系统,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为生态经济系统输入“负熵”流。使这一复杂系统成为自组织和自适应的耗散结构。首先,本研究筛选20项涉及环境、经济、资源的指标,并把这些指标归为两类即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既能全面地概括生态经济系统影响因子,又能表现经济发展的低碳要求。然后,通过构建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度的分析模型,计算并分析北京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耦合度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与影响来研究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并寻找决定系统变化的因素与规律。根据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交互作用的强弱程度,一般可以将其耦合的过程划分为低水平耦合、颉颃、磨合和高水平耦合4个阶段。对于经济发展与北京环境资源耦合系统而言,耦合度分析的意义在于:通过定量描述耦合系统协调形态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动态变化来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在一定时间内的数量关系及其调整过程,从微观上为分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发展的趋势以及影响二者协调性的瓶颈因素提供依据。 二、北京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分析 本文借助系统论的思想建立系统间耦合关系评价模型。在这里我们讨论两个系统(环境资源与经济系统),且两个系统间的耦合作用的

协调发展主要表现为:经济的低碳发展,生态稳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即生态经济系统达到整体最优。因此,在宏观上对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协调程度以及二者耦合所处时序区间进行分析,对预警两者发展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20项指标代入耦合发展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北京市2000-2008年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度(表1)。2000-2008年北京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整体阶段处于颉颃作用时期。所谓颉颃作用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亦称颉颃现象或对抗作用。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对某现象起作用时,其作用互相对抗而抵消,这种现象称为两种因素的颉颃作用,而两者互为颉颃因子。在颉颃作用时期,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通过耦合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2000-2008年间北京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系统演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周期。经济发展与北京市环境资源耦合系统演化的第一个周期是2000-2001年,耦合度处在0.4990~0.4977之间。第二个周期是2001-2003年,耦合度处在0.4975~0.4990之间。第三个周期是2003-2008年,耦合度处在0.4971~0.4990之间。 三、北京地区生态经济系统 良性耦合发展趋势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周期是2000-2001年,耦合度处在0.4990~0.4977之间。从总体看,在这时期前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水平很高。政府部门开始对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并采取相关措施。2000年4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出台,修改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空气污染

耦合波理论

耦合波理论 如图是用于耦合波理论分析的布拉格光栅模型。z 轴垂直于介质平面,x 轴在介质平面内,平行于介质边界,y 轴垂直于纸面。边界面垂直于入射面,与介质边界成Φ角。光栅矢量K 垂直于边界平面,其大小为Λ=/2πK ,Λ为光栅周期,θ为入射角。 图2 布拉格光栅模型 R---入射波,S---信号波,Φ---光栅的倾斜角,0θ---再现光波满足布拉格条件时的入射角(与z 轴所夹得角);K---光栅矢量的大小,d---光栅的厚度,r θ和s θ---再现光波和衍射光波与z 轴所夹的角度,Λ---光栅周期。 光波在光栅中的传播由标量波动方程描述 022=+?E k E (2) 公式(2)中()z x E ,是y 方向的电磁波的复振幅,假设为与y 无关,其角频率为ω。公式(2)中传播常数()z x k ,被空间调制,且与介质常数()z x ,ε和传导率()z x ,σ相关: ωμσεωj c k -=22 2 (3) 公式(3)中,在自由空间传播的条件下,c 是自由空间的光速,μ为介质的渗透率。在此模型中,介质常量与y 无关。布拉格光栅的界面由介质常数()z x ,ε和传导率()z x ,σ的空间调制表示:

()() ????+=?+=X K X K cos cos 1010σσσεεε (4) 公式(4)中,1ε和1σ是空间调制的振幅,0ε是平均介电常数,0σ是平均传导率。假设对ε和σ进行相位调制。为简化标志,我们用半径矢量X 和光栅矢量K ??????????=x y x X ; ???? ??????ΦΦ=cos 0sin K ; Λ=K /2π 结合公式(3)和公式(4) () X jK X jK e e j k ?-?++-=κβαββ2222 (5) 此处引入平均传输常数β和平均吸收常数α ()λεπβ/2210=; ()21002/εσμαc = (6) 耦合常数κ定义为 ()()?? ????-=21012101//241εσμεελπκc j (7) 耦合常数κ描述了入射光波R 和衍射光波S 之间的耦合光系。耦合常数是耦合波理论的中心参量。当耦合常数0=κ时,入射光波R 和衍射光波S 之间不存在耦合,因此也没有衍射存在。 光学介质通常由他们的折射率和吸收常数来表征。当满足如下条件时,运用平均传输常数β、平均吸收常数α和耦合常数κ等参量就十分方便。 αλπ>>n 2;()z n 12αλ π>>;1n n >> (8) 公式(8)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实际情况。公式(8)中,n 为平均折射率,1n 是折射率空间调制的振幅,1α是吸收常数空间调制的振幅。其中,λ是自由空间的波长。在以上的条件下,可以写出具有较高精确度的平均传输常数β λπβ/2n = 和耦合常数κ 2//11αλπκj n -=

耦合模理论

耦合模理论及其在微波和光纤技术中的应用 (研究生课程用) 钱景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二零零五年

目录 绪言 (Preface) (1) 第一章耦合模的一般理论 §1.1 耦合模方程 (6) §1.2 强耦合与弱耦合 (11) §1.3 周期性耦合 (18) §1.4 耦合模与简正模 (29) §1.5 缓变参数情况下本地简正模广义理论 (33) §1.6 理想模、本地简正模和超本地简正模 (37) §1.7 耦合器应用举例 (42) §1.8 临界界面附近和稳相点附近的耦合模方程 (46) 第二章闭合波导中的耦合模问题 §2.1 介质填充波导 (51) §2.2 缓变表面阻抗和阻抗微扰 (59) §2.3 弯曲波导 (64) 第三章光纤中的耦合模问题 §3.1 光纤中的简正模式 (68) §3.2 耦合模理论的推广 (80) §3.3 非理想光纤的耦合模方程 (81) §3.4 用闭合波导理论来研究开波导 (86) 第四章 螺旋光纤及弯曲光纤 §4.1 螺旋光纤的耦合模分析 (89) §4.2 单模传输条件下的螺旋光纤 (93) §4.3 弯曲光纤 (98) 第五章耦合功率方程 §5.1多模波导和多模光纤的传输特性 (104) §5.2 多模波导中的耦合功率方程 (105) §5.3 多模光纤传输中的耦合功率方程 (107) 中文参考文献 (109) 英文参考文献 (110)

Preface What is the coupled-mode theory? Is it a common theory in physics? Waves and vibration phenomena are popular in physics as we know such as mechanical vibrations, acoustic waves, light waves, microwaves and radio waves. Furthermore, connection or coupling among systems is also a general rule in universe. Everything presupposes the existence of some other thing. Cause-effect relations and action-reaction relations are generally existed among systems in the universe. It is obvious that there aren’t any ideal waves which exist independently and do not change their amplitudes and directions. A real wave or vibration is always connected with a source or other waves. Now, it is necessary to describe how these waves or vibrations (oscillations) couple to each other, and how their amplitudes change with the time or the distance. To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waves or vibrations (oscillations), let’s take pendulums as an example. Fig. a A pendulum can vibrate, that is to say it swings from side to side. We can give it a push and then it will vibrate at a fixed speed or at a certain frequency. If two pendulums with same frequency are hung on a string and one of them is set swinging as shown in Fig. a, it will swing less and less until it stops altogether, while the other pendulum will swing higher and higher until it reaches a maximum. Then the process will be reversed until the first pendulum reaches a maximum and the second comes to rest once more. This cycle repeats itself again and again. It would repeat infinitely if there were no losses in the system.

耦合波导理论

第二章线性电光效应的耦合波理论 2001年,She 等人提出一种全新的理论,它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考虑二阶非线性极化强度(也就是只考虑线性电光效应),忽略其余高阶极化强度,推出关于线性电光效应的耦合波方程,得到在电场作用下的晶体中光的两个独立电场分量的解析解。这种方法,可运用于研究光在任意一个方向的电场作用下沿任意方向传播的各种线性电光效应的情况,并且不单可以用于研究光的振幅调制,也可以容易去解决光的相位调制问题。另外对于给定的一个晶体(点群),能根据需要利用该理论进行优化设计。这全新的耦合波理论相对折射率椭球理论来说,它的物理图象清晰,得到的结果是解析解,不用再作任何数学变换。我们不单可以方便地进行优化设计,而且也可用于电光调制器等电光器件性能的分析。它的出现拓展电光材料的选择范围和优化调制器的调制方式,从而引起了电光效应研究领域内新一轮的探索。 2.1 理论推导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能够通过介质内的非线性极化而相互作用将导致形形色色的非线性光学现象,如高次谐波、参量转换、受激散射等等。电光效应就是其中的一种非线性光学现象。电(波)与光(波)的互作用,实质上又可以看作是几个处于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波耦合过程,因此可以象非线性光学那样,通过求解耦合波方程来获得电光作用的有关知识。对于普克尔效应,是入射波为光+)(ω电波)(m ω产生一个输出光波)(m ωω+的三波耦合过程。对于电光效应,它涉及到的是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是由麦克斯韦方程或场方程描述,物质体系是由光学布洛方程描述。于是我们采用类似非线性光学方法,首先给出相应的非线性极化强度,把电场所感生的附加极化矢量当成一个微扰量P ?,再将它视为新的极化光源引入麦克斯韦波动方程,通过整理最后可得到相应的耦合波方程。线性电光效应耦合波理论就是以麦克斯韦波动方程为基础和出发点推导出来的。 我们可以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物质方程推导出:

多尺度耦合理论

多尺度耦合理论

何国威、白以龙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多尺度力学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和前沿。在生物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科学和流体力学中,许多重要问题的本质都表现为多尺度,它们涉及从分子尺度到连续介质尺度上不同物理机制的耦合和关联。例如,在生物和化学科学里,在分子尺度上的不同性态产生了生物体尺度上的复杂现象;在固体破坏中,不同尺度的微损伤相互作用产生更大尺度上的裂纹导致材料破坏;在流体力学中,不同时空尺度的涡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流动图案。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不同尺度上物理机制的耦合和关联。只考虑单个尺度上某个物理机制,不可能描述整个系统的复杂现象。因此,多尺度力学的核心问题是多过程耦合和跨尺度关联。 多尺度力学是传统的针对多尺度问题研究的发展,但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们都研究不 能通过解耦进行求解的多尺度耦合问题。但是,传统的多尺度问题具有相似性或弱耦合,即:不同尺度上的物理过程具有相似性,因此我们可以求相似解;或者,不同尺度上的物理过程具有弱耦合,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平均法求解。然而,多尺度力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样性和强耦合,即:不同尺度上的物理过程既不具有相似性,耦合也不再是弱的了。因此,传统的相 似解和平均法对多尺度力学的问题都不适用。 动力系统理论和统计力学为多尺度现象的研究提供了基本方法。在一个给定尺度上的物理过程可以用动力学方程描述,而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主要依赖于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同尺度上物理过程的相互耦合。如果可以忽略耦合,单个尺度上的物理过程完全可以由经典力学或量子力学描述,剩下的就是类似于解方程那样的认识过程,原则上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平衡态统计物理里,不同尺度之间物理过程耦合的基本假设是基于等概率原理的统计平均。但是,大多数多尺度问题涉及统计力学中非平衡态的非线性演化过程,不同的尺度之间存在强耦合或敏感耦合,不能简单地采用绝热近似、统计平均以及微扰等方法处理,而必须将不同尺度耦合求解。特别是存在敏感耦合的情形,小尺度上的某些无序性细节在非线性演化过程中可能被强烈地放大,变成大尺度上的显著效应。统计力学为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基本出发点。一个直接的方法是从第一原理出发,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分子尺度上的所有细节,然后求得连续介质尺度上的物理性质。但是,由于现有计算机的限制,从第一原理出发的直接法并不现实。一个比较现实的方法是寻找中间尺度进行过渡,它包括基于区域分解的准连续方法和基于粗粒化的粒子动力学法。这些构造模型的方法在不同的问题上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它们都不具有普适性。最新的发展是建立在齐次化方法上的非均匀齐次法,它试图给出解决跨尺度关联问题的一般框架。 现代力学中两个典型的多尺度问题是流体湍流和固体破坏,它们既有共同点,但又有 所区别:流体湍流表现为不同尺度上多个物理过程的耦合,它没有尺度分离;固体破坏表现为不同尺度上物理机制的跨尺度关联,它具有尺度分离。现详细讨论如下: (1)流体湍流: 在流体湍流里,不同尺度上的涡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流动图案,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机制而又相互耦合。在上个世纪,针对不同尺度上物理过程相似的问题,流体力学家发展了求相似解的方法;针对不同尺度上物理过程耦合较弱的问题,流体力学家发展了小参数摄动法。正是相似解和摄动法解决了航空航天中诸如湍流边界层这样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力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但是,现在对湍流问题的研究与过去有了根本的不同,它表现为要认识不同尺度上不同的物理过程的强耦合。对于这类问题,经典的相似解和摄动法并不适用。 因此,必须发展能解决多尺度现象里多样性和强耦合问题的理论和数值方法。 湍流具有从耗散尺度到积分尺度的连续谱,它没有尺度分离,因此平均法并不适用。 统计物理为湍流的多尺度模型提供了工具。一般而言,湍流的统计特性可以用矩和概率密度函数描述。但是,矩方程含有非线性引起的高阶矩耦合,概率密度函数方程含有耗散引起的

耦合模理论的推导公式

1 耦合模理论 耦合模理论(Coupled-Mode Theory , CMT )是研究两个或多个电磁波模式间耦合的一 般规律的理论。CMT 可用于非接触电能传输(Con tactless Power Transfer , CPT )系统的计 先用电路原理(Circuit Theory ,CT )的思想解决两个线圈的能量传输效率问题,然后通过 CMT 得出两个线圈感应连接的能量传输效率方程,将两个方程对比后发现可以变换为一套 相同的公式。随后分析 3个线圈、4个线圈、一直到n-1个线圈都可以变换为同一套公式, 最后将此方法推广到在同一平面的 n 个负载线圈的效率求解。 1单负载的电路分析 1.1电路分析 图1饥负载线圈的CPT 拓捋结构 在图1中磁共振系统的逆变和整流部分可以得到高频的交流电, R 为原副边的内阻,R L 是负载,耦合系数K M / jn ,其中M 为L1和L2的互感。系 2 M 2 R L ___________ ((R L X 2)X 1 2 M 2 )(R L X 2) ⑷ 统最佳的工作频率就是谐振点 ,由集总参数的能量守恒原理可以得到 L 1 1 C 1 I 1 j MI 2 (1 ) R R L j L 2 1 C 2 |2 j MI 1 (R L X 2)X 1 j MU j ,P I 22 R L 令X i j L 1 C i 算,以降低多线圈耦合电路计算的复杂性。为了用 CMT 来估算线圈间的能量传输效率,首 U 是逆变后的交流电源, CT ----------- UI 1 |22 R L UI 1

在谐振状态下,0L1 —,X1 R,X2R,从而得到 0L2 2 2 2M2R L CT-------------- 2―2---------- ((R L R)R M)(R L R) 1.2 CMT分析 CPT系统中,常常只涉及稳态分析, 在此也仅分析稳态特性。主线圈的幅值在正弦时为 一个常数;同理,次线圈的幅值也是一个常数,两个时间域线圈a i(t), a2(t)的原始储 能可分 别表示为 2 _ a1(t) , a2(t)。由CMT 可得 a1&) ( j 1)a1(t) jK 12a2(t) F s(t) a2&) ( j 2 1)a2(t) jK 12a1(t) 在上述公式中, 1, 2, L分别为原线圈的损耗、负载线圈的损耗和负载的吸收功率,K12 为两个线圈的耦合率, F s(t)为励磁损 耗(忽略不 计) °CMT 中,a1(t) A1e j t,a2(t) A2e j t 都是正弦信号;P1 2 2 1 A1 ,P 2 2 A和P L 2 分别为原线圈、副线圈和负载 的功率。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CMT ---------- P1 P L P2 P L 4|2 由方程(6)和 (7) 者之间关系L 2Q L CMT A i 2 2 2 A: 2 L A2 (8 ) 可得一 A2 jK 12 2 L 1 jK12 Q L R L 2 -。将两L K12 2药以及K12代入式(8),解 得 (L 2)(( L _________ 2M2R ((R L R)R2M2)( R L R) 2K2L1L2R L 2 2 2 2) 1 K12 ((R L R)R K L1L2)(R L R) (9) 与式(5)对比可知,两种方法求出的传输效率的表达式相同。 2两个负载电路的传输效率分析 2.1电路分析 2

多尺度耦合理论

何国威、白以龙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多尺度力学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和前沿。在生物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科学和流体力学中,许多重要问题的本质都表现为多尺度,它们涉及从分子尺度到连续介质尺度上不同物理机制的耦合和关联。例如,在生物和化学科学里,在分子尺度上的不同性态产生了生物体尺度上的复杂现象;在固体破坏中,不同尺度的微损伤相互作用产生更大尺度上的裂纹导致材料破坏;在流体力学中,不同时空尺度的涡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流动图案。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不同尺度上物理机制的耦合和关联。只考虑单个尺度上某个物理机制,不可能描述整个系统的复杂现象。因此,多尺度力学的核心问题是多过程耦合和跨尺度关联。 多尺度力学是传统的针对多尺度问题研究的发展,但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们都研究不 能通过解耦进行求解的多尺度耦合问题。但是,传统的多尺度问题具有相似性或弱耦合,即:不同尺度上的物理过程具有相似性,因此我们可以求相似解;或者,不同尺度上的物理过程具有弱耦合,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平均法求解。然而,多尺度力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样性和强耦合,即:不同尺度上的物理过程既不具有相似性,耦合也不再是弱的了。因此,传统的相 似解和平均法对多尺度力学的问题都不适用。 动力系统理论和统计力学为多尺度现象的研究提供了基本方法。在一个给定尺度上的物理过程可以用动力学方程描述,而动力学方程的建立主要依赖于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同尺度上物理过程的相互耦合。如果可以忽略耦合,单个尺度上的物理过程完全可以由经典力学或量子力学描述,剩下的就是类似于解方程那样的认识过程,原则上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平衡态统计物理里,不同尺度之间物理过程耦合的基本假设是基于等概率原理的统计平均。但是,大多数多尺度问题涉及统计力学中非平衡态的非线性演化过程,不同的尺度之间存在强耦合或敏感耦合,不能简单地采用绝热近似、统计平均以及微扰等方法处理,而必须将不同尺度耦合求解。特别是存在敏感耦合的情形,小尺度上的某些无序性细节在非线性演化过程中可能被强烈地放大,变成大尺度上的显著效应。统计力学为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了一个基本出发点。一个直接的方法是从第一原理出发,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分子尺度上的所有细节,然后求得连续介质尺度上的物理性质。但是,由于现有计算机的限制,从第一原理出发的直接法并不现实。一个比较现实的方法是寻找中间尺度进行过渡,它包括基于区域分解的准连续方法和基于粗粒化的粒子动力学法。这些构造模型的方法在不同的问题上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它们都不具有普适性。最新的发展是建立在齐次化方法上的非均匀齐次法,它试图给出解决跨尺度关联问题的一般框架。 现代力学中两个典型的多尺度问题是流体湍流和固体破坏,它们既有共同点,但又有 所区别:流体湍流表现为不同尺度上多个物理过程的耦合,它没有尺度分离;固体破坏表现为不同尺度上物理机制的跨尺度关联,它具有尺度分离。现详细讨论如下: (1)流体湍流: 在流体湍流里,不同尺度上的涡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流动图案,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机制而又相互耦合。在上个世纪,针对不同尺度上物理过程相似的问题,流体力学家发展了求相似解的方法;针对不同尺度上物理过程耦合较弱的问题,流体力学家发展了小参数摄动法。正是相似解和摄动法解决了航空航天中诸如湍流边界层这样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力学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但是,现在对湍流问题的研究与过去有了根本的不同,它表现为要认识不同尺度上不同的物理过程的强耦合。对于这类问题,经典的相似解和摄动法并不适用。 因此,必须发展能解决多尺度现象里多样性和强耦合问题的理论和数值方法。 湍流具有从耗散尺度到积分尺度的连续谱,它没有尺度分离,因此平均法并不适用。 统计物理为湍流的多尺度模型提供了工具。一般而言,湍流的统计特性可以用矩和概率密度函数描述。但是,矩方程含有非线性引起的高阶矩耦合,概率密度函数方程含有耗散引起的

功分器、耦合器、电桥_原理与分析

功分器、耦合器、电桥原理与分析 本文主要介绍通信链路上的部分无源器件,介绍器件的外观、作用、种类、主要技术指标定义和范围等。 1功分器 1)功分器的作用:是将功率信号平均地分成几份,给不同的覆盖区使用。 2)种类:功分器一般有二功分、三功分和四功分3种。 功分器从结构上分一般分为:微带和腔体2种。腔体功分器内部是一条直径由粗到细程多个阶梯递减的铜杆构成,从而实现阻抗的变换,二微带的则是 几条微带线和几个电阻组成,从而实现阻抗变换. 主要指标:包括分配损耗、插入损耗、隔离度、输入输出驻波比、功率容限、频率范围和带内平坦度。 以下对各项指标进行说明: l 分配损耗:指的是信号功率经过理想功率分配后和原输入信号相比所减小的量。此值是理论值,比如二功分3dB,三功分是4.8dB,四功分是6dB。 (因功分器输出端阻抗不同,应使用端口阻抗匹配的网络分析仪能够测 得与理论值接近的分配损耗) 耦合器和三功分器图示 分配损耗的理论计算方法:如上图所示。比如有一个30dBm的信号,转换 成毫瓦是1000毫瓦,将此信号通过理想3功分器分成3份的话,每份功 率=1000÷3=333.33毫瓦,将333.33毫瓦转换成dBm= 10lg333.33=25.2dBm, 那么理想分配损耗=输入信号-输出功率=30- 25.2=4.8dB,同样可以算出2功分是3dB,4功分是6dB l 插入损耗:指的是信号功率通过实际功分器后输出的功率和原输入信号相比所减小的量再减去分配损耗的实际值,(也有的地方指的是信号功率

通过实际功分器后输出的功率和原输入信号相比所减小的量)。插入损 耗的取值范围一般腔体是:0.1dB以下;微带的则根据二、三、四功分 器不同而不同约为:0.4~0.2dB、0.5~0.3dB、0.7~0.4dB。 插损的计算方法:通过网络分析仪可以测出输入端A到输出端B、C、D 的损耗,假设3功分是5.3dB,那么,插损=实际损耗-理论分配损耗= 5.3dB-4.8dB=0.5dB. 微带功分器的插损略大于腔体功分器,一般为0.5dB左右,腔体的一般为 0.1dB左右。由于插损不能使用网络分析仪直接测出,所以一般都以整 个路径上的损耗来表示(即分配损耗+插损):3.5dB/5.5dB/6.5dB等 来表示二/三/四功分器的插损。 l 隔离度:指的是功分器输出各端口之间的隔离,通常也会根据二、三、四功分器不同而不同约为:18~22dB、19~23dB、20~25dB。 隔离度可通过网络分析仪测,直接测出各个输出端口之间的损耗,如上图淡蓝色曲线所示,BC间,及 CD间的损耗。 l 输入/输出驻波比:指的是输入/输出端口的匹配情况,由于腔体功分器的输出端口不是50欧姆,所有对于腔体功分器没有输出端口的驻波要求,输入端口要求则一般为:1.3~1.4 甚至有1.15的;微带功分器则每个端 口都有要求,一般范围为输入:1.2~1.3 输出:1.3~1.4。 l 功率容限:指的是可以在此功分器上长期(不损坏的)通过的最大工作功率容限,一般微带功分器为:30~70W平均功率,腔体的则为:100~500W 平均功率。 l 频率范围:一般标称都是写800~2200MHz,实际上要求的频段是:824-960MHz加上1710~2200MHz,中间频段不可用。有些功分器还存在800~ 2000MHz和800~2500MHz频段 l 带内平坦度:指的是在整个可用频段内插损含分配损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值,一般为:0.2~0.5dB。 2耦合器 1) 耦合器的作用是将信号不均匀地分成2分(称为主干端和耦合端,也有的 称为直通端和耦合端) 2)种类:耦合器型号较多如5 dB、10 dB、15 dB、20 dB、25 dB、30 dB等。

场所的关联耦合理论

场所的关联耦合理论 关联耦合;场所精神;城市文脉;城市形态 City design is an important task is the design of city space, based on the physical element of the city space design theory i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The city design theory of place in the associated coupling theory of Qingdao city traditional commercial center Zhongshan Road reading, research and analysis, try from material space design perspective for Zhongshan Road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open up a train of thought, provide a method, th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of this complex task provides physical space level solu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ity culture, as well as on the tradition of city spa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associated coupling; place spirit; city culture; city morphology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经历过德占时期、日占时期、国民政府时期、第二次日占时期以及解放后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山路则是青岛历史文化的发祥地,遍布区内风格各异的建筑、以及“山- 海-路-建筑”相协调环境特色,是青岛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多变量耦合系统中文

多变量耦合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摘要:在机组功率调节、供热抽汽压力调节、工业抽汽压力调节时各受控对象相互影响,因此该系统为多变量耦合系统,一般的控制方法难以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针对系统的上述特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把它们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并将多变量串级解耦技术应用到控制系统当中,使该系统的控制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自动投入后,电厂发电、热网供热、工业抽汽系统能够经济、稳定地运行,为电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功率调节工业抽汽供热抽汽多变量解耦 引言 供热抽汽采用两机的低压缸前抽汽为汽源,由两个由油动机驱动的蝶阀控 制抽汽压力,供热抽汽的额定压力为0.196MPa;工业抽汽承担供气的重任,它 采用两机的一级调整抽汽为汽源、由四个油动机驱动的调节阀门(中调门)控制 工业抽汽压力,工业抽汽的额定压力为4.122Mpa,满负荷为160T/H。当机组 功率、供热抽汽压力、工业抽汽压力中任一变量发生扰动时,其它两个变量都会 受到影响,而它们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这个变量,因此,在考虑控制策略时,不应把系统分开对待,应将各系统看作一个多变量整体。这种电、热、汽联调的 机组在内蒙尚属首次,这也增加了控制策略选取和自动投入的难度。 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调试时采用多变量解耦控制策略,尽可能减 少变量间的相互影响。考虑到实际应用时,控制策略受DCS系统运算速度和对

象数学模型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我们将一些控制方法做了一定的简化,使其更适合实际运用。 1 理论依据 1.1控制对象介绍 系统在实际应用时,有以下三种情况 (1)工业抽汽压力自动投入,供热抽汽压力自动未投(电汽联调) (2)工业抽汽压力自动未投,供热抽汽压力自动投入(电热联调) (3)供热抽汽压力自动投入,工业抽汽压力自动投入(电热汽联调) 前两种方式为双输入、双输出的多变量控制系统;在第三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对象为三输入、三输出的多变量对象:三个输入调节量为高调门指令u1,中调门指令u2,低压缸出口碟阀指令u3;三个输出控制量为机组实发功率P,工业抽汽压力P1,供热抽汽压力P2。三种情况的传递函数分别如式(1)、式(2)、式(3) (1) (2) (3)

耦合簇理论的方法综述

耦合簇理论的方法综述 厦门大学化学系量化专业 苏培锋 耦合簇方法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由Cízek 和Paldus【1】首先引入在量子化学研究中,它很快成为最可靠,最准确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之一。经过几十年发展,这种方法日趋成熟,并正在蓬勃发展,它从单参考态耦合簇方法(SRCC)开始,发展到多重参考态耦合簇方法(MRCC),SRCC只能解决闭壳层的多电子体系,而MRCC已经能够计算开壳层,高度近似简并的多电子体系,不仅如此,它还与其他方法互相结合,渗透,产生新的计算方法,比如价键与耦合簇的结合(VBCC)。当然耦合簇目前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待解决(后文将提及),但是瑕不掩瑜,应该说它是一种比较好而且有着较大发展潜力的理论方法。 一、耦合簇方法的发展过程 作为一个方法,耦合簇较晚才被理论化学所接受,这是因为早期的发展者采用了优美但却又深奥的数学方法,比如Feynman图、二次量子化等[1-4]。但是耦合簇方法后来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很快使它成为量子化学家的至爱。 首先发展的是单参考态耦合簇方法[1-4],作为计算电子相关的方法,它比传统的非完全CI优越。必须指出的是完全的CC与完全的CI是等价的,与CI相似,实际计算的CC也采用了非完全的形式(CCD、CCSD、CCSDT、CCSDTQ),本文准备着重介绍CCSD。 由于SRCC不可克服的弱点(只能用于闭壳层体系),后来发展了多参考态耦合簇方法,一般公认的MRCC有三种:1.FOCK SPACE MRCC[5-9]、2 HILBERT SPACE MRCC[10-13]、3 STA TES SELECTED MRCC[14-16],由于篇幅所限,只作一般介绍。 二、单参考态耦合簇方法(SRCC) 1.基本要素及其二次量子化形式 SRCC方法的基本要素有:参考态(波函数),指数簇算符,哈密顿的新形式H N。 SRCC是一种基于以下拟设(anastz)的方法:一个确定的多粒子波函数可以写成指数簇算符作用于一个独立粒子波函数上[1-4]: -(1)这里的波函数和指数簇T都采用二次量子化形式,其中a+是产生算符;a是湮灭算符 上式是指在有相互作用的多粒子体系中,N个粒子体系的状态波函数可用粒子在单粒子态上的占据数来描述,而单粒子态占据又可用一系列产生算符作用在真空态| >上来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