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芪 、 味 子 、 参 、 参 、l 萸 、 杞 子 、 实 、 丝子 、 五 玄 人 t茱 l 枸 枳 菟 车前 子、 丹皮、 牡 白术 、 地 黄 、 麻等 。 生 升 3 辨 证 论 治
伍新林n 将 D N分为 4型。 阴虚 内热药用党参 2 , 0g石
膏 3 , 母 1 , 花 粉 1 , 参 1 , 门 冬 1 , 0g知 5g 天 5 沙 g 5g 麦 5g 石
认为 D N以脾 肾亏 虚 为 本 , 瘀 互 结 为标 。正 虚方 面 病 机 演 痰
子 1 , 2g 山茱萸 1 , 0g 甘草 6 , 益母草 2 。 霓芝等[ g 5g 杨 “将 D N分为燥热 阴虚、 气阴两虚、 肾气 ( 虚、 脾 阳) 阳衰湿浊瘀阻 4型 , 分别治 以 白虎人参 汤加味 、 脉散合六 味地黄 汤加 生
及多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进行 了论述 。D 的治疗宜采用现代医学的有关治疗方法 , N 结合 中医药, 通过辨证
与辨病相结合 , 辨证论治和专方专药 结合 , 相 药疗与其他疗法相 结合等 方法 , 更好地控制糖尿病 , 延缓 D 进展 , N 改善 肾脏功能,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2 治 疗 大 法
陈皮、 法半夏 、 大黄 、 桃仁 、 泽泻 、 何首乌、 益母草等) 且每型 ,
与 D 变 的各 期 相 对应 , N改 应用 于 临 床 施 治 , 果较 好 。 庚 效 张
将O N分为气阴两虚型 , 以益气养 阴活血: 肾阳虚 治 脾
型 , 以温 肾健 脾 , 水活 血 ; 肾 阳 虚 型 , 以益 气 养 心 , 治 利 心 治 泻 肺 利 水 ; 阳两 虚 型 , 以 补 阴 阳 , 气 固 肾 ; 毒 内阻 阴 治 益 浊 型, 治宜 清 热解 毒 , 降浊 和 胃。杨 小红 ¨ 1 治疗 D 患者 在 用 s N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者最重要 的临床 表现是尿蛋 白明显升高 , 肾功能严重受损 , 已不能维持机体 的正常运行 , 患者 的生命 与生存质量受 到 巨大的威胁 , 据不完全统计 , 近三成的患者死于尿毒 症。随着 我国老年人 口及慢病发病率 率也 在逐 年增加 , 提 高对该 病 的认识 , 对 治疗 方法进 行研 究 , 有助 于提 高医疗 服务 质量 , 延长 患者 的生存期 。
程 密 切相 关 , 后 期发 病率 成倍 增加 , 是 最严 重 的并发 发生 失衡 综合 征 , 同时 , 该 透 析 方 式 对 于糖 尿 病 患 者 还具 有预 防低 血糖 发生 的作 用 , 同时元需 抗凝 , 避 免
症 之一 [ 1 ] , 据 相关 文献 报 道 , 糖 尿 病 肾 病 的 发 生 率 约
为此 , 笔者查 阅相关文献 , 对终末期糖尿病 肾病治疗 的研 究进 展综述如下 。 关键词 终 末期 糖尿病肾病 治疗 研究进展
中图分 类号 : R5 8 7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O 0 1 — 7 5 8 5 ( 2 0 1 3 ) O 9 — 1 1 5 1 — 0 2 糖 尿 病 肾病 的 发 生 与 患 者 的 病 情 严 重 程 度 及 病
步 统 计 已 有 超 过 2万 例 患 者 接 受 了 肾 移 植 手 术 [ 6 ] ,
和 溶 质 的 清 除 效 果 不 能 维 持 机 体 内环 境 的稳 定 。
终末 糖 尿病 肾病 患者 一 经 确诊 , 应 尽 快 选 择 有 效 的透析 方 法进行 治疗 , 在选 择治 疗方 法时 , 应 根 据
患 者 的整 体 情 况 、 年龄 、 残 存 肾功 能 情 况 等 进 行 综 合
评 估 。笔 者 认 为 , 腹 膜 透 析 治 疗 应 符 合 以 下 三 个 条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等 以链尿佐菌素 ( ,-. ) 诱 导 !( 动物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及 /- 0 12/ 检测法观察 黄芪对 !( 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 ( -34 0" ) 蛋 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发现经用黄芪治疗, 大鼠 -34 说明 0" 5/"6 表达水平比未治疗大鼠明显下降, 其防 治 !" 发 生、 发展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 -34 0" 的过度表达。黄芪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 抑制早期出现的肾脏肥大, 减 !" 动物的糖代谢, 少尿蛋白排出, 其机理可能与改善糖代谢, 降低糖 〔#〕 基化终产物 ( 6378) 形成有关。祁中华等 通过动 物实 验 发 现 9 周 !( 大 鼠 存 在 肾 小 球 滤 过 率 ( 34/) 明显增高, 用黄芪治疗可使升高的 34/ 明 显降低, 同时发现 !( 早期肾皮髓质 ": 合成酶 (;":,) 表达增高, 黄芪可使其 ;":, 表达明显降 〔9〕 低, 部分纠正其肾脏高灌注、 高滤过。石君华等 用 ,-. 制作 !( 模型, 发现其尿蛋白排出增加, 血 尿 - "4 0#增高, 血尿渗透压增高, 肾小球基底膜 增厚, 经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 可降低其尿白蛋白、 , 纠正其过高的血浆渗透压, 减轻基底膜增 - "4 0# 厚。黄芪可通过直接作用于 !" 大鼠的 -34 0 " 降低血脂, 间接下调 -34 0 " 使$ 5/"6, 5/"6, 型胶 原, 纤连蛋白 ( 4" ) 、 层连蛋白 ( :" ) 合成减 〔 +, <〕 。 少 〔=〕 徐光等 研究发现中药灯盏花中所含的野黄
〔/*〕 张明 等以宁肾汤 (黄芪、 山药、 白茅 根、 麦 冬、 党参、 生地、 丹参、 益母草、 茯苓、 葛根、 三七、 冬 虫夏草) 随症加减治疗早期 "%=0 例, 显效 1-> , 总有效率 .+> 。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症状 (多饮、 多尿、 气短、 乏力、 五心烦热) , 降低尿微量白蛋白, 〔//〕 改善肾功能有显效。韩轲等 以保 /? @ 尿蛋白, 肾降糖汤 (黄芪、 太子参、 苍术、 山药、 生地、 茯苓、 泽 泻、 山萸肉、 枸杞子、 花粉、 黄精、 丹参) 治疗 "% 总 有效率 -+ A +> , 可显著降低血糖, 血尿 ! 改 / 4 <, 〔/1〕 善肾功能。周锦等 以降糖益肾汤 (太 子 参、 黄 芪、 玄参、 麦 冬、 杞 子、 知 母、 石 斛、 丹 参、 泽 兰、 陈 皮) , 肾衰竭加大黄 1 B 治疗 "%1= 例 / 个月, 总有 效率 C*> ,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以气虚血瘀, 脉络瘀 阻为多见, 采用中药治疗在改善症状, 控制血糖, 减 少尿蛋白排泄, 降低血尿 ! , 升高红细胞 4 < DE" / 活性, 降低丙二醛, 纠正糖、 脂蛋白紊乱, 改善微循 环, 调节肾血流动力学, 降低肾小球高压、 高灌注、 〔/?〕 高滤过, 抗自由 基 损 伤。于 浩 等 发 现 %;""< 早期应用黄芪、 川芎, 可降低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 血尿! 从而延缓此类患者转变为显性 / 4 < 水平, 〔/=〕 以复方 "% 进而演化为肾衰竭的进程。莫云等 丹参注 射 液 静 滴 配 合 中 药 参 芪 地 黄 汤 加 减 治 疗 〔/+〕 总有效率为 -0> 。白金柱等 以芪蝉 "%10 例, 地黄汤 (黄芪、 蝉蜕、 熟地、 山萸肉、 茯苓、 益母草、 白 茅根) 治疗 "%=? 例, 总有效率为 ./ A = > , 说明益 气养 阴, 活 血 化 瘀 类 中 药 具 有 清 除 尿 蛋 白, 延缓 〔/C〕 以黄芪配 "% 转化为肾衰竭的功效。张秀峰等 万方数据 合常规治疗治疗早期 发现 /? @ 尿蛋白 "%/? 例,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关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早期防治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一、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下对肾脏的损害引起的,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高血糖、氧化应激、趋化因子、基质增生等。

研究人员发现,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增加,从而损害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造成蛋白尿等症状。

高血糖还会诱导体内趋化因子的产生,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加速肾脏病变的进程。

研究还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还涉及到细胞外基质的增生,导致肾小管和间质的纤维化,加重肾脏功能的损害。

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二、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研究进展针对糖尿病肾病的复杂发病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早期防治研究。

早期干预高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研究人员发现,降低血糖水平可以减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甚至可以逆转早期的肾脏病变。

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因素,研究人员还探索了多种新的干预手段,例如抗氧化剂和抗炎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水平,从而减轻肾脏的损害。

一些研究还发现,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增生也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干预手段,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糖尿病肾病防治的前景和挑战尽管研究人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防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但是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由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对其机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针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和发展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血糖控制情况、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二、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多元化,涉及遗传、代谢、免疫、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多个方面。

随着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遗传因素:多项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族研究和基因关联分析揭示了一些与糖尿病肾病风险相关的基因位点,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基因、糖代谢相关基因等。

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主要驱动力。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细胞功能受损,进而引发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积聚,也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炎症反应: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症反应也起着重要作用。

肾小球和肾间质中的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以及补体系统的激活等,都是糖尿病肾病免疫炎症反应的重要表现。

氧化应激:糖尿病状态下,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导致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过多。

ROS可直接损伤肾脏细胞,引发细胞凋亡和坏死,进而促进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未来的研究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机制,以便为糖尿病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方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程度随病程进展而加重,使糖尿病成为世界第一肾脏疾病的原因。

由于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进入晚期。

因此,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和控制,与糖尿病严密的血糖控制有直接关系。

目前,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机制已经被研究清楚,主要包括细胞代谢异常、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纤维化等。

在这些病因机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病因机制和患者的个体特征,开发了多种治疗方法。

糖尿病肾病中的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肾病发展的主要阶段之一。

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参与了胶原流量和蛋白质沉积。

对于肾小球硬化的治疗,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是针对肾功能进行调节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还尝试针对肾小球基质先天性缺陷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尝试去除缺陷,保护肾脏功能。

在病理过程中,外科手术也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包括肾小球切割术、肾小管选择性减压切割术、肾动脉栓塞术等。

这些手术都可以缓解肾脏的负担,提高肾脏功能。

在治疗中,药物作为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对于肾功能不全,利尿剂是常用的药物,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肌酐。

然而,利尿剂可能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应特别注意。

此外,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已经被证明可以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血糖监测和随访也是糖尿病肾病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患者血糖的监测,医生可以及早掌握病情变化,随访也可以有效的监测和指导患者的日常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帮助病人控制病情。

总的来说,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预防、治疗和随访三个方面。

开发多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药物等,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保护肾功能。

此外,通过血糖监测和随访等措施,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这些进展的运用能够帮助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社会负担。

浅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近况

浅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近况

i s d e f i c i e n c y i n o r i g i n a n d e x c e s s i n s u p e r f i c i a l i t y,d e f i c i e n c y o f Qi a n d b l o o d,y i n a nd Ya n g,f o r t h e f i v e i n t e r n a l o r g a n s o f t h e v i r t u a 1 . St a n d a r d f o r
i n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i s n o t i d e a l ,b u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
c i n e i n t h e r o u t i n e t r e a t me n t o f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f o r t he t r e a t me nt o f d 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h a s a c h i e v e d g o o d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i mp r o v i n g
药 治 疗 现 状 ,治 疗 包括 辨 证 分 型 、基 础 方 治 疗 、专 方 治 疗 、专 药 治 疗 等 ,并 对 中 医 药 治 疗 糖尿 病 肾病 显 示 出 的一 定 优 势 进 行 了讨 论 。 关键 词 : 糖 尿 病 肾病 ;临 床 研 究 ;综 述
Ab s t r a c t : Di a b e t i c n e p h r o p a t h y i s c a l l e d d i a b e t i c g l o me r u l a r s c l e r o s i s ,r e n a l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o f d i a b e t e s i s r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 ,b e l o n g i n g t o Chi ne s e me d i c i ne t o” Xi a o k e ”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从降低血糖、控制血压、心理护理以及生活习惯与并发症的预防等四个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近几年护理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总结糖尿病肾病的专科护理经验,了解糖尿病肾病护理的目前发展概况及趋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护理;综述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全身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m患者一旦出现肾功能损害,如未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其进展非常迅速,往往在几年后演变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存率[1]。

据报道,我国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dn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达到16.8%-23.4%,其中dn导致尿毒症死亡的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27%-31%;而在大部分西方国家,糖尿病已成为患者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2]。

资料显示,国外dn的发病率已将近40%左右[3],对于那些糖尿病病程长的老年男性患者较为常见[4]。

d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元醇代谢途径异常、肾小球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细胞因子异常表达以及遗传因素等有一定关联[5]。

近年来,dn病因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已成为延缓或阻止dn恶化的重要手段[6],本文就dn近年来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1 降低血糖研究证实,有效控制血糖dn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决定作用[7],而合理饮食、口服药物以及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控制血糖的主要手段。

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胰岛素注射方法,做到按时和准量注射。

注射部位可选择腹壁、上臂、臀部、股外侧等处,操作过程要求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而且要求患者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一般而言,上臂和腹壁注射胰岛素吸收较快,往往比股外侧注射更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而腹部注射面积大、便于操作,且温度恒定,较少受运动的干扰,更适用于自行注射的糖尿病患者[8];对于进行腹腔透析的患者,腹腔注射胰岛素可以使血糖控制简便和符合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最严重的长期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世界各地成年人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DKD的患病率与预测增长速度
令人担忧。

对DKD的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DK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浅谈。

一、DKD的病因
DK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高血糖是导致DKD
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高血糖状态下,肾脏的各种细胞和结构都会受到损伤,包括肾小球、
肾小管和间质。

这些损伤最终导致了肾脏功能的不全和肾脏疾病的发展。

除高血糖外,高
血压和高脂血症等因素也会加速DKD的发展。

预防DKD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患上DKD,患者将面临长期的治疗和监护。

目前,
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因素,可以有效降低DKD的发生率和
发展速度。

适量的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戒烟酒等生活方式改变也有助于预防DKD的发
生。

早期诊断是DKD治疗的关键。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DKD诊断指标包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等。

肾脏组织活检也是明确DKD诊断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在研究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技术,希望能够为DKD的早期诊
断提供更多选择。

目前,DKD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减缓肾功能的恶化和治疗症状等方面。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透析和肾移植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在逐渐应用到DKD的治疗中,如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

DKD的研究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选择,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需要指出的是,DKD的治疗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病因复杂、病程漫长、治疗费用
昂贵等。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对DKD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对DKD的认识,探索更多更好的
治疗方法,以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DKD对患者和社会的不良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