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

66中国护理管理 2013年8月31日 第13卷 增刊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730000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吴秀英 杜会萍 胡琼[摘 要] 目的:改进护理工作方法,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100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原因,统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8%,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小组是在自愿的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组成,由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单位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
组建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和活动,提出、讨论、解决和改善工作中的重要问题[2],静脉留置针因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操作方便、易于固定、能有效满足输液、输血等临床抢救需要的特点,目前已经被广泛临床应用。
但在使用过程中易引起并发症,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期主要的并发症之一[3]。
我科从2012年1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方法1.1 成立QCC 小组QCC 小组成员包括辅导员、圈长、圈员,本科10名护士全部参与,平均年龄31.3岁。
其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8人,成立后对QCC 成员进行培训。
由QCC 成员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急须解决的一些问题,根据上级对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最后确立“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为本期活动主题,遵照PDCA 循环方法开展活动。
1.2 实施方法1.2.1 现状把握对2012年7-11月入住我科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用柏拉图归集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见图1,柏拉图前四项是首先须解决的问题。
品管圈在合理使用静脉输液工具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合理使用静脉输液工具中的应用(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四川内江 641003) 【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合理使用静脉输液工具中的应用。
方法:建立品管圈小组,针对静脉输液现状整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借助相关的表格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原因拟定合理的工具。
结果:偷怕钢针应用率从活动前的39%减少到了20%,而开放式留置针从之前的20%减少到了14%。
其数据差异明显。
而临床患者的满意度从92%提高到了99%。
结论:品管圈的活动开设,可以有效提升临床静脉输液工具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品管圈;合理应用;静脉输液【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10-02 品管圈是由相同的或是相近的工作人员自动分成一组,通过整体合作性,小组成员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进行研究,采取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圈手法,解决护理工作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难题。
有研究的数据显示,在临床静脉输液工具应用规范率低于65%,大部分地区头皮钢针应用率高达52%之上,留置针等使用率较低,与美国的钢针零应用理念差距很大。
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提出了品管圈合理应用静脉输液工具的方案,从而取得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以自2016年2月300例住院需要输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有130例,女性患者有170例,年龄为50-80岁,平均年龄为(62.32±3.45)岁。
自2017年3月300例住院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活动前后患者输液工具的合理性。
其中男性患者有120例,女性患者有180例,年龄为52-81岁,平均年龄为(62.32±3.37)岁。
其中临床中2组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情况和用药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可以进行对比。
1.2 研究方法本院自215年初建设的“同心圈”小组,其在该小组设定一名护士为组长,并且主要负责掌控计划在工作中落实的现象,设定组长为专业辅导员,促使知道小组内活动计划的正常运行,设定一名副组长对活动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储存,并且剩下的人员是小组成员。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输注中药注射剂外渗率的应用

×改善重点×圈能力 )。 (7)现况 解析 。召开 小组 会议 ,圈员 根 据改善重点 ,运用头脑风 暴及 文献查 证 ,从人 (护士 、患 者 及 家属 ),环 (病 区环境 ),物 (药物 、辅助输液工具 ),法 (输 液 流程 、穿刺工具 选择 )四个 方面分析 。绘制鱼骨 图 ,通过 特性 要 因打分 ,确定 排名前 5项 的要 因 :① 输 注乳 浊型 中药 注射 剂 ;②使用一 次性输液钢针 ;③ 穿刺部位 选择 不理想 .输液期 间活动 ;④贴膜 固定欠 妥 ;⑤观察 巡视 不够 。再根 据选 出的 要 因进 行 1周的随机 验证 ,根据 柏拉 图 的 -'eL原理 .确 定 本 次 活动的改善重点为使 用一次性输液钢 针 .输注乳 浊型 中药
袁志云 ,黄 平
南 方 医科 大 学 南方 医 院 中 医 内科 (510515)
前病区存在 的问题 ,列 出几 个待解 决 的主题 ,通 过头 脑风 暴 法 ,组员从 问题的严重性 、可实现性 、可测量性 等方 面分别 用 5、3、1分 3个等级 打分 ,最 终以总分 最高 者 为本 次 的活动 主
品管圈 (QCC)是由在同一工作场所 ,工作性质类 似的基 层 人员 ,主动 自发 组成一 个小集 体来进 行 品质管 理 活动 ,处 理 工作 中发现 的问题 … 。在 中医内科 的l临床护理 中 ,经外周 静脉输 注中药注射剂 是最 常用 的给药 方法 。然 而输 液外 渗 是 临床静脉治疗 中常 见的并发症 ,其 不但 造成患者身体 上的 损 伤 ,还使原有 的治疗被 推迟 或 中断 ,增 加 了患者 的医 疗费 用 ]。因此 ,为 营造安 全的输液服务 ,我科护理组 于 2017年 4月 27日开展品管圈活动 ,活动效果满 意 ,现报道如 下。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管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留置针堵管率的效果。
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降低留置针堵管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使用留置针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对策并组织实施,再次调查成果,整理、规范方法并实施。
结果: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由9.2%下降至2.0%。
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堵管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that the catheter plugging rate of indwelling needle can be reduced by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activities.Method:To find QCC activities group,establish the theme that “reducing the catheter plugging rateofindwelling needle”,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indwelling needle,analyzed the cause,found the solutions and implement,survey results once again,the final method can be sorted,normalized and implemented.Result:The catheter plugging rate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was reduced from 9.2% to 2.0%.Conclusion: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activities are very effective to reduce the catheter plugging rate of indwelling needle and worth to promote.[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Retained needle;Rate of catheter plugging近年来,医患关系形势不容乐观,“钢针零容忍”静疗观念不断更新,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已非常普遍[1]。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术中医用耗材使用成本的作用

图 1 术中医疗耗材损耗原因分析图 1.2.6 制定对策 ①调整耗材存放位置:原来一次性耗材主要 存放在库房中, 并与无菌敷料分开存放, 术中取材时需要辗转两 地取材, 增加取材时间。调整布局将非计价耗材定量、 定位放置 在器械敷料存放间内, 将低值耗材按基数配好数量及种类, 并与 普通耗材及手术器械存放在同一地方, 以减少取物时间。②对一 次性耗材实行月检查, 使得患者对物品库存一目了然, 并可根据 库存情况制定下个月物品入库计划,从而提高物品入库准确性, 有 助于避免物品入库浪费及遗漏, 提高医疗耗材管理水平。③明确 岗位职责: 明确各管理区域内一次性医疗耗材使用 、 添加 、 清点 了解手术室医疗耗材缺失情 及整理情况, 每天 3 次巡视手术室,
施后共抽查一次性医用耗材 1250 频次,记录一次性医用耗材损 物品损耗费用、 单程取物品平均耗时、 单程取物品距离、 取物品走
当代护士 2017 年 3 月上旬刊
·181·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术中医用耗材使用成本的作用
冯其云 张继春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质量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 2015 年 1 月  ̄12 月按照品管圈方法及步骤成立 品管圈, 以减少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损耗率为主题, 发动圈中成员分析术中医疗耗材损耗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关改进措施。结果 品管 圈实施后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损耗率、 医疗事故发生率低于实施前 (P <0.05 ) , 术中物品供应满意率、 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 (P < ) 。 实施前医疗物品损耗费用、 单程取物品平均耗时、 单程取物品距离、 取物品走动距离均少于实施前 (P<0.05 ) 。 品管圈实施后医护 0.05 人员团队协调能力、 发现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工作积极性、 团队和谐度、 QCC 手法等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 (P<0.05 ) 。 结论 品 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损耗率, 降低患者治疗成本, 提高患者满意度, 并能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 增强医疗团 队工作积极性及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一次性医疗耗材; 成本; 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6411 (2017 ) 3-0181-03 最终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降低手术室一次性耗材损耗率及损 耗费用。 1.2.3 拟定计划 拟定本次活动时间为 20 周, 第 1~6 周为选定 主题 、 拟定计划 、 调查现状 、 目标定位及拟定对策阶段; 第 7~14 周为计划检讨与实施阶段; 第 15~17 周为效果标准化与确认阶段; 第 18~20 周为检讨与持续性改进阶段。 1.2.4 现状调查 确定目标后, 对耗材品管圈医用耗材模式及 现状采集数据并进行调查, 总结现状为: 当前医用耗材库房仅有 一个, 而手术室有 10 多个, 耗材库房离手术间距离较远, 取材不 护理人员人手不足, 工作量大, 效率低。 术中耗材供应不及 方便。 时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影响手术进度, 增加患者术中安全隐患。 1.2.5 原因分析 从人、 事、 物、 法四方面分析一次性医用耗材损 本院手术室拥有护士 21 人, 其中 3 名男性, 其余 耗发生情况, 认为术中医生判断不及时 、 术中耗材污染 、 护士对 耗材库房班次不够 、 耗材供应流程繁琐复杂、 手术过程不了解 、 医用耗材摆放不合理等因素是增加医用耗材损耗率的主要原因, 见图 1。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促进舒适,提升护士临床评估能力,减少护士静脉穿刺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针刺伤。
方法成立由7人组成的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为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现状把握,利用头脑风暴分析原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的钢针使用率低于活动前(p<0.01),护士静脉穿刺次数明显下降(p<0.01)。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住院患者的钢针使用率,减少了输液相关并发症和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生命通道,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临床评估能力,减少护士静脉穿刺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机率,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1],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2]。
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在我国医院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科多为反复住院的慢性病患者,使用钢针需要反复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输液相关的并发症,患者的自主活动受限,同时也增加的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我科于2016年9月成立了“旭日圈”QCC小组,开展了以“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科共47张床位,1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9岁,主管护士5名,护师7名,护士3人,其中本科14人,大专1人。
2.品管圈实施活动与方法2.1成立品管圈组圈前医院品管部组织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赴上海复旦大学参加品管圈高级研修班、发放品管圈活动海报并得到了科主任支持及全体护士的积极响应。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骨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骨科住院患者留置针使用率,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护士工作量。
方法:我科于2014年11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投票取名为“滴水圈”,确立“提高骨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为活动主题,对目前患者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针对原因设定目标、制定相应对策。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骨科住院患者的静脉留置针使用率从20%提高到60%,达到预期目标。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骨科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率。
【关键词】品管圈骨科住院患者;留置针;使用率【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313-022014年卫生部静脉输液行业标准中强调头皮钢针宜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而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头皮钢针,临床应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选用。
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对患者宣教力度不够、宣教内容不统一,患者无血管保护意识、不知道药物对血管的危害以及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缺乏,静脉留置针使用率较低。
与卫生部静脉输液行业标准的要求及美国静脉输液“钢针零容忍” 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1]。
基于这些原因,我科为了更好地改进护理工作方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保护患者血管。
自2014年11月~2015年5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住院输液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首先在我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由护士长任辅导员,整个小组成员共10名,包括3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3名护士,年龄23~44岁。
根据组员的年资、工作经验、操作水平及工作能力等各项指标选出圈长一名,对圏员进行协调、分配任务以及跟踪记录,最后由圈长进行总结汇总。
1.2 方法1.2.1活动背景及目的我科为骨伤科,住院病人主要为骨折患者,而且老年骨折患者居多,患者的基础疾病多、治疗多,静脉条件差、血管壁薄、弹性差,且住院时间长,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中的应用效果秦思宜;庄红霞;王雪琪【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高浓度用药时降低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针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高浓度用药时降低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为活动主题,对所有实施品管圈前的104例及实施品管圈后109例患者在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影响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的原因及因素,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与实施对策。
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在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率从88.5%降低到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高浓度用药时静脉留置针的非预期拔针率,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
【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4页(P1405-1408)【关键词】品管圈;静脉留置针:非预期拔针;高浓度用药【作者】秦思宜;庄红霞;王雪琪【作者单位】230001 合肥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神经外科一病区;230001 合肥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神经外科一病区;230001 合肥安徽省立医院南区神经外科一病区【正文语种】中文静脉留置针因具有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利于血管保护、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得到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广泛好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1]。
然而,神经外科常高频率使用高浓度药物,例如20%甘露醇、10%氯化钾、谷氨酸钾、10%氯化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尼莫地平、50%葡萄糖、脂肪乳等,由于高浓度药物刺激性强,若输入速度过快,超过血管的应激能力或长时间滴入血管,持续刺激血管,均可导致内皮细胞破坏,从而造成留置针留置时间未能达到预期时间(3 ~5 d)而非预期拔针,致使其优势不能有效体现,从而易导致医患纠纷[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中的应用马益敏,肖玲,王海霞,傅荣春,马丽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介入科 225400摘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减少输液相关并发症,促进舒适,提升护士临床评估能力,减少护士静脉穿刺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针刺伤。
方法成立由7人组成的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为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现状把握,利用头脑风暴分析原因,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的钢针使用率低于活动前(p<0.01),护士静脉穿刺次数明显下降(p<0.01)。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住院患者的钢针使用率,减少了输液相关并发症和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生命通道,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临床评估能力,减少护士静脉穿刺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机率,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The research of QCC to reduc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draw point in inpatient Ma Yi-min,Xiao Lin,Wang Hai-xia,Fu Rong-chun,Ma Li(Taixing People’s Hospital,Taixing ,Jiangsu,225400)Abstract:Objective To reduc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draw point in inpatient and th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infus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QCC. Then to enhance the nurse’s ability of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promote inpatinets comfort.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nurses' vein puncture and the needle stick injury.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Methods We set up by the 7 member of the QCC activities. Comparison of utilization of the draw point before and after the activity and to confirm the activity effect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 reduc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draw point in inpatient " as the theme;to formulate activity plan and to grasp the status within a month. To analyse reasons from using brainstorming and to develop countermeasures and implement according by the members. Results The utilization of the draw point in inpatient and the number of nurses' vein puncturereduced than before (P<0.01),after campaigned QCC. Conclusion To carry out QCC activities not only reduce the efficiency of inpatients with steel and the transfusion related complications, repeatedly stinging pain,protect their health funnel.But also improve the nurses ability of clinical evaluation,reduce the number of nurses' vein puncture and the needle stick injury,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Further enhanced team cohesion and team spirit.So it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the utilization of the draw point,inpatient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1],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2]。
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在我国医院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科多为反复住院的慢性病患者,使用钢针需要反复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输液相关的并发症,患者的自主活动受限,同时也增加的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我科于2014年9月成立了“旭日圈”QCC小组,开展了以“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科共47张床位,13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9岁,主管护士3名,护师3名,护士7人,其中本科6人,大专7人。
2.品管圈实施活动与方法2.1成立品管圈组圈前医院品管部组织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赴上海复旦大学参加品管圈高级研修班、发放品管圈活动海报并得到了科主任支持及全体护士的积极响应。
于2014年9月采取自愿报名方式,共7人加入了品管圈,通过投票方式选举护士长担任圈长,护理部副主任担任辅导员。
运用头脑风暴,确定了圈名、圈徽、圈呼,选定圈名为“旭日圈”,圈呼为“旭日阳光,温暖你我”。
QCC 活动按PDCA的步骤,即P阶段: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D阶段:对策实施和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共10个活动步骤进行[3]。
品管活动实施日期:2014年9月1日~2015年3月1日。
2.2 选定主题通过圈员脑力激荡法讨论并确定活动内容[4],依据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进行打分,分数最高即排序第一的即为本期活动主题。
最后将“降低住院患者钢针使用率”确定为本期活动主题。
选题理由:WHO将安全用药目标定位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之一,为了减少药物外渗机率,保证用药安全,向“0”钢针化迈进是我们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2.3 拟定活动计划并进行现状把握自行设计统计表,将2014年12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输液人次、输液工具及护士静脉穿刺次数进行统计。
分东西两组,责任组长分别对本组每天输液患者人次及所选择的输液工具进行统计,中夜班输液的人次及输液工具由轮转夜班的护士统计,责任护士每天统计自己的静脉穿刺次数。
本月输液人次共1144,其中钢针使用人次843,钢针使用率73.69%;责任护士本月共进行静脉穿刺962次。
浅静脉留置针、CVC、PICC使用人次301,占26.31%。
2.4 目标设定和解析利用鱼骨图从人、料、法、测四个方面分析导致钢针使用率高的多种因素,并进行要因论证,最终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因素。
2.4.1(1)年轻护士多,缺乏静脉输液相关理论知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留置针穿刺技术不熟练。
(2)新成立科室,人员少,工作量大,忙于完成治疗,输液前未主动评估。
(3)护士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宣教不到位。
(4)医生缺乏保护患者静脉的意识。
(5)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
(6)患者及家属主观上不愿意留置穿刺针。
(7)少数患者对留置针材质及贴膜过敏。
(8)患者缺乏自我保护血管的意识。
(9)患者觉得增加了经济负担。
(10)有些患者存在恐惧心理。
2..4.2(1)某些品牌的留置针材质差、价格贵。
(2)对于血管条件差的增加了穿刺的难度。
(3)CVC、PICC的置管需要有资质的医生和护士操作。
(4)需要日常维护。
(5)CVC、PICC价格贵,对于农保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
(6)相关置管并发症多。
(7)出汗多的患者贴膜易松动。
2.4.3 (1)无相关静脉输液方面的培训计划和内容。
(2)培训不到位。
(3)督查力度不够。
(4)未将输液前评估和血管通路器材的选择纳入督查考核范围。
2.4.4 (1)无血管评估流程;(2)无血管评估相关督查标准。
2.5对策拟定2.5.1 加强培训和人员管理(1)针对我科年轻护士多,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首先对护士进行“主动静脉治疗理念”的灌输。
(2)科室自行购买了《静脉输液操作指南》,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学习静脉输液方面的知识,晨会提问输液相关的问题,内容包括血管解剖特点、穿刺部位的选择,输液工具的类型、固定方法及药物外渗、相关输液反应的处理等。
(3)培养市级静疗专科护士一名,并发挥专科护士的能动作用,利用PPT讲解血管通路器材的评估与选择。
(4)新进人员落实导师制,实行一对一带教,定期考核并记录于护士个人档案内。
(5)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尽量由高年资护士操作。
(6)向护理部申请增加护理人员配备。
2.5.2 加强宣教(1)我科住院病人多为慢性病程,需要反复住院,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强化他们血管保护意识。
(2)利用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册讲解血管的保护方法及各种输液工具的特点。
(3)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提高他们保护病人血管的意识。
2.5.3 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途径及血管通路器材(1)对于输液治疗周期在一周内的,建议其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据文献报道钢针外渗率是留置针的2倍[5]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反馈,选择性价比较高的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
(2)选择3M公司的透明贴膜,对于易致过敏的病人,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固定。
2.5.4 建立患者第一次输液前评估制度针对护士对输液护理程序评估不足的特点,科室建立患者静脉输液前评估制度[6]。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第一次输液前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1)患者的病情、血管条件、活动状况、自理能力、配合程度、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