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网络化运维的现状和展望

上海地铁1号线线路图

上海地铁1号线线路图 海地铁1号线,又称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是上海的第一条地铁,也是上海轨道交通最为繁忙、最重要 的线路之一。最早由南段(锦江乐园—徐家汇)于1993年5月28日开始试运营;1994年12月12日,全线通车调试;1995年7月,全线正式运营。上海地铁一号线南起闵行区莘庄站,北至宝山区富锦路站,全长近37公里,共设28个车站及2个车辆段,最低票价3元。上海地铁一号线的运营使上海成为继北京,天津之 后中国大陆第三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如下为其线路图: 1.由其线路图可进行其途径的商圈分析:其由南向北跨过多个商圈,途径徐家汇、人民广场、淮海路三大城市最繁华商圈以及商务CBD,线路首尾分别连接湖北大型生活区和沪闵、莘庄大型生活区。目前一号线南起闵行区莘庄站,北至宝山区富锦路站,全长近37公里,共设28个车站及2个车辆段(梅陇停车场,富锦路停车场),途径宝山、闸北、静安(途径,无车站)、黄浦、卢湾、徐汇、闵行7个区。 2.线路建设历程: 一号线一期(锦江乐园—上海火车站) 1995年4月10日,上海首条地下快速有轨干道——地铁一号线建成试运营,7月正式投入运营。地铁1号线全长16.1公里,设锦江乐园、新龙华、漕宝路、上海体育馆、徐家汇、衡山路、常熟路、陕西南路、黄陂南路、人民广场、新闸路、汉中路和上海火车站13座车站,锦江乐园站、新龙华站为地面站,余为地下站。此外,设地面车辆段1处,地下主变电站2座,牵引变电站7座,控制中心1座。区间隧道单线长18.5公里。征借地69.8公顷,建动迁房屋53万平方米,动迁居民5800户,单位304家。工程总概算人民币53.9亿元。 上

上海地铁13号线线路说明

上海地铁13号线线路说明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编号M5,为上海其中一条建设中的轨道交通路线。2012年12月30日开始运行,线路全长33.6千米,均为地下线,共有31个车站,还有北翟路停车场(与2号线共享)及川杨河辅助停车场2个车辆段,全线工程总投资为198.68亿元人民币。列车运行间隔为10分钟,首班车最早6:00,末班车22:00发车。有关部门公布了上海轨道交通十三号线的最新线路图,该线由嘉定区江桥镇的金运路站至浦东新区张江路站,共设31个车站,线路日客流约200,000人次。 线路概述: 缓解江桥、普陀出行压力,促使更多居民出行使用地铁连接淮海商圈、世博商圈及居民区。延伸段通车后,换乘站点将达7个。 发展规划: 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工程共设14座车站,沿线与1、2、3、4、7、11、12号线及规划中的14、15、20、21共11条线、9座站换乘,其中三线换乘站3座,两线换乘站6座,全部为地下站,分别是金运路站、金沙江西路站、丰庄站、祁连山南站、真北路站、大渡河路站、金沙江路站(与3、4号线换乘)、隆德路站(与11号线换乘)、武宁路站、长寿路站(与7号线换乘)、江宁路站、汉中路站(与1号线、12号线换乘)、自然博物馆站、南京西路站(与2号线、12号线换乘)。

二期由南京西路站延伸至张江路站,现阶段有消息指出计划于2015年左右开通。 三期串联了张江高科园区、张江大型居住区等客流集散点,其起点位于二期工程终点站华夏中路站,沿中科路向东,共设中科路、学林路、张江路三站,线路全长5.254公里,设三座地下车站。列车编组的初、近、远期都采用A型车6节编组,运营时间从5:00至23:00,共18小时。初期全日开行列车218对,近期全日开行252对,远期全日开行280对。计划2014年开工,2017年建成试通车,工程建设总工期约3.5年。 更多详情请访问媒力·中国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713897623.html,

浅谈上海地铁网络化运营转型与管理创新

浅谈上海地铁网络化运营转型与管理创新 摘要:文章就上海地铁网络运营的转型与管理创新进行了论述。包括网络化运营与运营管理的关系,网络化运营客观上需要有一个转型调整期和网络化运营转型的管理创新 关键词:地铁;网络化运营;转型;管理;创新 1. 网络化运营与运营管理的关系 从上世纪90 年代末期到本世纪前几年,上海地铁处于单线运营或网络化运营的初期,运营规模较小,线路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低,运营管理的矛盾或者是管理创新的内生动力并不显著。随着近年来新线的不断投运,网络形态加快完善,网络所发挥的效益越来越明显,随之运营管理所承受的压力也在加速积聚,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1网络的成长性,使运营负荷大幅增加 上海地铁1994年的运营客流日均1万人次,到2003年达到日均112万人次。随着地铁网络的发展,网络效能也加速显现。2007年日均客流达到222万人次,2008年日均客流达到307万人次,今年到10月份已经达到日均客流373万人次。也就是说,100万客流的增长先后经历了10年一个周期、4年一个周期,到现在只用1年时间。与此相伴的是,一批 骨干线路的客运强度相继进入超负荷状态,1 号线高峰断面客流达到5.58万人次/h、2号线达到4.39万人次/h,1~5号线最大断面拥挤度约为120%,6号线、8号线拥挤情况更为严重。网络的快速成长,无疑对运营管理体系是否具备充分的抗压能力形成挑战。 1.2网络的规模性,使管理幅度持续扩张 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已经达到8条,车站总计172座,运营线路总长250 km。根据计划,到2009年12月,运营线路可以达到10条,车站总计230座,运营线路总长350km;2010年3月世博会召开前,运营线路达到11条,车站总计280座,运营线路总长420 km;至2012年,将建成基本地铁网络,投入运营13条轨道交通线路,车站350座,运营线路长度将超过500 km。届时,上海地铁全网投运车辆达到近 3 000辆,车辆基地建成22处,主变电站30座,员工人数达到近3万人。由于网络规模巨大,又覆盖整个上海市域范围,网络管理的幅度将持续扩张。 1.3网络的关联性,使组织难度加速显现 网络化运营的不断加强,使车站与车站之间、线路与线路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不断加深。比如,换乘便捷了,线路的客流结构就会明显变化。2005年上海地铁统一票制后,换乘客流占路网日均客流的比例马上就由14%增至近20%。目前,上海每天地铁换乘客流已经占路网日均客流的30%。到2010年,随着网络换乘车站增至40个,3线以上换乘车站增至8个,换乘客流比例预计将占50%左右。网络线路和系统的相互关联度和影响度的增强,对网络管理的统筹组织提出新的要求,尤其对运能组织调度、系统运行的联动和网络资源的共享等提出更高要求。 1.4网络的交叉性,使协调跨度明显增加 轨道交通从单线到网络,各种运营组织形式、系统设备制式并存,不可避免存在相互间的交叉和渗透。如上海地铁运营交路目前已经包括交路套跑、支线运营、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自1863年在英国伦敦出现第一条地下铁道以来,城市轨道成为世界各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案,并在世界40多个国家的130多个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标尺。 回索历史的胶片,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比世界发达国家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到二十世纪末,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四个已运营的地铁系统中,总长仅80公里,而法国巴黎的地铁即超过300公里。 1958年8月,北京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上提出:“西方卡不住我们的油脖子,中国也要修地下铁道”。9月,中铁四局集团的前身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在北京市正式成立,很快就开始了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筹建,在西方实施经济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线路比选、地质钻探、勘测设计、方案研究、施工组织等大量工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而暂缓施工。1965年3月,中铁四局集团抽调所属第一工程处、地下铁道工程技术研究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机械厂筹建组、机械经租站、修配厂及机关部分人员重新组建铁道部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的艰难困苦的掘进。 步入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疏通堵塞的唯一选择,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据悉,中国“十五”期间城市交通投资达8000亿元,其中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城市规划建设地铁和轻轨线路30多条,总长650公里。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在加速地铁里程的拓展,深圳、南京、青岛、重庆、沈阳、长春、成都和哈尔滨在动工兴建地铁,杭州、大连、兰州、昆明、西安、鞍山、合肥、佛山和乌鲁木齐在积极筹建地铁。首都北京现有地

铁一号线、环线和复八线,总长54公里,已全部贯通运营。全长27.7公里的地铁五号线已动工。北京规划地铁网络12条新线,总长达408公里。 上海地铁发展简史 早在1956年,上海市就开始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1956年8月,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向市人委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到市领导的议事日程。 1958年8月,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成立,以“平战结合”的功能要求,对上海地下铁道开始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试验研究。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因此不宜建设隧道工程。1959年8月,上海警备区领导机关提出:上海地下铁道应以“平战结合、以战为主”的指导思想规划建设,地铁尽可能深埋入基岩层。市地铁筹建处组织科研、大专院校和设计单位,对上海地下铁道的埋设深度作浅、中、深3种方案的研究。对深埋方案探索后认为:如将地铁置于地下300~350米的基岩层,对功能要求、工程技术和建设经济均不合理。 1960年2月,上海市隧道工程局在浦东塘桥开始作盾构掘进试验。 1963年3月,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隧道处继续在浦东塘桥用直径4.2米盾构,分别在覆土4米和12米处,建成25.2米和37.8米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试验隧道,用于验证粉沙性土质和淤混质粘土质中建设隧道的可行性。 1964年11月,上海市委决定结合战备在地铁规划线上的衡山路段实施地铁扩大试验工程。至1967年7月,完成一井一站和600米区间的两条隧道后,因“文化大革命”中止。11年后,地铁试验工程才得以继续,1978年,漕溪路段试验工程批准开工,在漕溪公园的地底下,又尝试了第二条试验隧道的掘进,投资达四千多万人民币,上下行总长1290米。至1983年底,完成一井一站和圆形隧道913米、矩形隧道274米。试验成果:盾构掘进的轴线误差和地表沉陷都可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隧道用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可满足地铁隧道结构要求,防水达到同期国际标准;初步掌握槽壁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心的乘客可以发觉这段线路采用结构法修筑地下连续水泥墙(方形隧道),与此后采用的盾构掘进(圆形隧道)有明显不同。这段线路现在作为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的正式路线使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市区“乘车难”的矛盾日渐突出。1983年初,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探讨上海的多平面、大容量快速有轨交通工程。4月,市计委向市政府上报《关于建设本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项目建议书》,建议建设南起金山卫、北抵宝山、纵贯南北的快速有轨交通干线,穿越市区的中段为地下铁道。8月,市政府批准项目建议书,并成立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组织有关单位和国内外专家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1985年3月,上海市地铁公司成立,接替上海市南北快速有轨交通线项目筹备组的地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1986年7月,市政府向国务院上报建设新龙华至新客站地下铁道的请示报告。8月,国务院批准立项。1988年2月,国务院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成立上海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工程建设,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石礼安兼任指挥。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一、线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分析 2019年底上海市完成地铁2号西延伸线(长6.2km )、3号线北延伸线(长 15.6km )。至此,上海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45km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到2019年,上海将有12条轨道交通线建成通车,组成长达31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根据远景规划,上海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共有17条线路(2019年建成12条),共设车站430座。 项目名称 1号线 2号线 3号线 4号线 轨道线路长类型度(公里)地铁地铁地铁地铁 21.26 18.4 24.97 27 17.04 31 33.1 35 23.3 31 - 120 - - - - - -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现状及规划 起点 已建项目火车站中山公园清河泾浦西大木桥莘庄龙阳路 莘庄高科路江湾镇浦东蓝村路车站 闵行开发区浦东机场 16 14 19 26 11 2 27 28 22 12 33 38 27 23 - - - - - 65.53 120 84.6 38.1 100 - - - - - - - - - - - - - 1990-1996 1997-2000 1997-2000 -2019 -2019 2001-2019 -2019 2019-2019 -2019 -2019 - - - - - - - - - 终点 车总投站数资(亿元) 工期 5号线轻轨 磁悬浮磁悬机场快线浮列车 6号线 7号线 8号线 9号线 10号线 11号线 12号线 13号线 14号线 15号线 16 号线 17号线 18号线

轻轨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轻轨轻轨轻轨轻轨 在建项目 济阳路站港城路站外环路站 龙阳路站 市光路站成山路站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 拟建项目 外高桥保税 高速铁路客 区站临港新城2 城北路 站 虹梅路金海路丰庄路华夏西路环西二大道金桥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祁连山路虹口公园上海西站军工路长江西路华夏中路 二、设备现状及发展 上海轨道交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所拥有的硬件设施在国际上处于领 先水平。 车辆分别选用德国和法国技术制造的宽体长身贯通式的电动列车,每节额定载客为310人,最大载客为410人,最高时速80公里,运营平均时速35公里,高峰时段最短行车间隔2.75分钟。 信号采用ATC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由ATP (列车自动保护)、A TO (列车自动运行)、ATS (列车自动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实现全自动驾驶,并可监测列车位置,调整续行列车的车速,按照预定要求完成列车调度。 轨道交通各线均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设有多功能的自动售票机,使用的票卡主要有公共交通“一卡通”和单程票,实现了“一票换乘”。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度的增加,上海轨道交通设施也大幅增加。 199 6 96

上海轨道交通2017-2025规划重点利好郊区板块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2017-2025规划重点利好郊区板块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2017-2025规划重点利好郊区板块分析 近十年来,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极大地带动了郊区板块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周边配套的成熟。我们通过选取临港新城、嘉定新城、松江新城、罗店以及浦江五个郊区板块开通地铁前后两年的成交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地铁在开通前一年之内或者后一年之内对郊区板块的住宅成交量提升显著。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5)》,到2025年上海将拥有轨交线路29条,总长约1050公里,成为中国所有城市中轨道交通里程数最长的城市之一。我们由此统计了预计2017-2025年上海轨道交通建成通车的线路(见下表),并分析每条线路重点利好的郊区板块(首次接通地铁的板块)。由下表可知,2017年底-2025年,轨道交通重点利好的板块有:青浦区沿线板块、曹路板块、南桥新城、华漕北部、吴淞片区、紫竹高新区、上海东站以及崇明等。 上海市轨道交通2017-2025规划重点利好郊区板块一览表紫竹高新区和上海东站因有多条轨道交通接入,再加上板块内有市级甚至国家级大型规划陆续实施与落地,所以从短中期发展前景来看,这两个板块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较大,本文将重点分析。01紫竹高新区未来规划接入该区域的地铁线路 目前仅地铁5号线东川路靠近紫竹板块,距离紫竹高新区直

线距离约3公里,距离较远,对板块带动作用不明显,另有地铁15号线在建和23号线规划中。 15号线:正在修建中,将设永德路站、紫竹高新区站,预计2020年通车。 23号线:正在规划中,预计将设华泾站、吴泾站、紫竹高新区站,预计2025年通车。 紫竹高新区 紫竹高新园区位于闵行滨江东段,享有先天的7公里滨江岸线资源。在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中,紫竹科学园区被定位成南上海的科创走廊。园区在总体规划上借鉴世界先进发展创新创业园区的运行模式,合理分区、积极开放、广纳高素质人才,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园区。 至2016年末,紫竹高新区入驻外资企业181家,累计吸引投资总额60.87亿美元,合同引进外资31.08亿美元。园区内初步形成了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承载空间等创业生态体系链,已集聚了一批以“零号湾”为首的具有影响力的市级资质孵化加速机构。目前在孵项目总数达225个,在孵企业近200家,整体项目已融资可公开总额超过14600万元,产业类型包括智能硬件、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环保及新材料、大数据等四新经济产业。 房地产市场分析 吴泾板块紫竹科学园区坐落于吴泾板块内,另外板块内还有

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3标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5 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土建3标 (临洮路站、嘉怡路站) 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土建3标 临洮路站、嘉怡路站项目经理部 2015年11月5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管理目标 (2) 3.1安全目标 (2) 3.2文明施工目标 (2) 3.3环境保护目标 (2) 四、办公区、生活区规划 (3) 4.1会议室 (3) 4.2视频监控室 (3) 4.3宿舍 (3) 4.4食堂 (4) 4.5浴室 (4) 4.6停车位及晾衣棚 (4) 五、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规划 (4) 5.1大门 (5) 5.2门禁系统 (5) 5.3围挡 (5) 5.4临水临电 (6) 5.5洗车台、四级沉淀池和排水系统 (7) 5.6现场图牌 (8) 5.7标养室、办公室、料库及应急物资库 (8)

5.8安全讲评台 (8) 5.9茶水休息室 (8) 5.10实物样板展示区 (9) 5.11渣土池 (9) 5.12水泥搅拌区 (9) 5.13氧气乙炔仓库 (9) 5.14钢筋存放区 (9) 5.15钢筋加工区 (9) 5.16木工加工棚 (10) 5.17刚支撑存放区 (10) 5.18基坑临边防护 (10) 5.19综合灯架 (10) 5.20广播及监控系统 (10) 5.21噪声、扬尘监控系统 (11) 六、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12)

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土建3标包含两个地下车站,分别为嘉怡路站、临洮路站,均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下方;两个车站工程概况如下: 嘉怡路站、临洮路站工程概况表 项目嘉怡路站临洮路站 车站位置曹安公路与嘉怡路交叉口曹安公路与临洮路交叉口车站结构型式地下二层岛式单柱双跨车站地下二层岛式单柱双跨车站中心里程CK4+978.373CK3+508.45 有效站台宽度12m12m 车站规模249×19.14339.7×19.14m 开挖深度标准段16.95,最深18.96标准段16.7m,最深18.68m TRD槽壁加固750+地连墙 地连墙800 围护结构形式 800 地连墙深度29~31/33.5/3530.5/33/35 标准段支撑形式1砼+4钢支撑1砼+3钢支撑609 端头井支撑形式1砼+5钢支撑1砼+4钢支撑609/800 钻孔桩+三轴止水/TRD工 钻孔+旋喷/钻孔+三轴止水出入口围护 法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征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特征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城市的轨道交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管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发展趋势,了解城市的轨道交通现状,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诸多特征,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客流量、行车组织等的分析,发现现存的问题,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 0.引言 现今社会,对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紧密,城市的经济指数在翻倍上升。在综合因素的推动下,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向着网络化方向发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就需要城市交通规划部门能够积极规划建设城市的交通,另一方面还是快速提高经济。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及发展 1.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分析 在现代化高科技的推动下,城市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兴交通工具,为城市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便捷和高效,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当今,在一些大城市中,轨道交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在快速的拓展进程中。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的轨道交通已经逐渐从单线运营过渡到网络化运营阶段。截至2010年6月,北京已建成9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交通路网客运量持续上涨,1月到6月日均客运量在480万人次左右,同比前一年增长30%;上海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与北京的发展相协调,一同快速增长中。 1.2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 目前,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都会采取“分线管理”的模式,就是将各条路线分别委托相应地现代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管理负责,互不影响,互不干涉。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线管理,为轨道交通的管理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管理模式,能够减轻各个管理公司的工作量和压力,提出更好的管理理念,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献上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以上海为例,5条线路总共有150列/900节车辆在投入使用中,假如1条线路设置1个维修厂,1个车辆段设置1个大维修厂的维修管理模式,那么上海就需要大量的维修厂来确保车辆的正常使用状况,因此,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模式:专业保障、分线设点、委外维修与自主维修相结合、核心技术自主维修。 2.网络化行车组织特征

上海市地铁发展现状

上海市地铁发展现状 1010310130 宣守旺 摘要:自21世纪初地铁建设在我国许多城市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上海地铁作为其中的代表,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地铁的发展概况,发展历程,对它的评价和“十二五”发展展望。 一上海地铁发展概况 上海地铁,其第一条线路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内地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目前中国线路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截止2011年6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75座车站,运营里程达42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另有全线位于世博园区内,仅供世博园游客和工作人员搭乘的世博专线,近期及远期规划则达到510公里和970公里。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的总长超过4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如下: 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区间:富锦路—上海火车站—莘庄。长约37公里,共设 28座车站,是一条纵贯上海南北走向的交通大动脉。线路识别色:红色。 轨道交通2号线运营区间:徐泾东—淞虹路—浦东国际机场。长约68公里,共设31座车站,是一条横贯上海市区连接浦江两岸的东西向线路。线路识别色:绿色。 轨道交通3号线运营区间:上海南站—长江南路—江杨北路。长约40.5公里,共设29座车站,是一条环绕中心城区以高架为主的地铁线路。线路识别色:黄色。 轨道交通4号线环线。长约33.6公里,共设26座车站,与轨道交通3号线接轨成环。线路识别色:紫色。 轨道交通5号线运营区间:闵行开发区-莘庄。长约17公里,共设11座车站(除莘庄站为地面车站,其余10座为高架车站)。线路识别色:紫红色。

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3标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土建3标(临洮路站、嘉怡路站) 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土建3标 临洮路站、嘉怡路站项目经理部 2015年11月5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2) 三、管理目标 (2) 3.1安全目标 (2) 3.2文明施工目标 (2) 3.3环境保护目标 (2) 四、办公区、生活区规划 (2) 4.1会议室 (3) 4.2视频监控室 (3) 4.3宿舍 (4) 4.4食堂 (4) 4.5浴室 (5) 4.6停车位及晾衣棚 (5) 五、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规划 (6) 5.1大门 (7) 5.2门禁系统 (7) 5.3围挡 (7) 5.4临水临电 (9) 5.5洗车台、四级沉淀池和排水系统 (10) 5.6现场图牌 (11) 5.7标养室、办公室、料库及应急物资库 (12) 5.8安全讲评台 (13) 5.9茶水休息室 (13) 5.10实物样板展示区 (14) 5.11渣土池 (14) 5.12水泥搅拌区 (15) 5.13氧气乙炔仓库 (15) 5.14钢筋存放区 (16) 5.15钢筋加工区 (16) 5.16木工加工棚 (17) 5.17刚支撑存放区 (17) 5.18基坑临边防护 (18) 5.19综合灯架 (18) 5.20广播及监控系统 (19) 5.21噪声、扬尘监控系统 (20) 六、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22)

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工程土建3标包含两个地下车站,分别为嘉怡路站、临洮路站,均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下方;两个车站工程概况如下: 嘉怡路站、临洮路站工程概况表 项目驻地 临洮路站 嘉怡路站

上海地铁2030官方规划

上海地铁2030官方规划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正式公布了,其中受人关注的是对未来城市交通建设的规划。未来,上海将形成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上海市轨交运营规模将超过830公里。 ▲最新规划图▼

上海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5)项目实施后,车站总数将达到600余座!上海地铁线路将增加到24条线路!届时上海地铁运营规模将超1000公里!之前的环评公示上看,上海地铁还将新增,19号、20号、21号、23号、崇明岛线、嘉闵线、机场联络线等!

规划中的线路, 地铁19号线▼ 轨道交通19号线起自闵行梅陇,终至宝山杨行。主要沿济明路、浦东南路、江杨南路走行。全长约40km,设站30余座。 地铁20号线▼ 轨道交通20号线一期起自上海西站,终至共青森林公园。主要沿交通路、场中路、嫩江路走行。全长约20km,设站10余座。 地铁21号线▼

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起自国际旅游度假区,终至浦东新区高行。上海装修网了解到,该线路主要沿哥白尼路、广兰路、杨高北路、东靖路走行。全长约28km,设站10余座。 地铁22号线▼ 纵贯浦西中外环间的22号线路,可以直接对接20、18号线,串起机场拓展区、静安大宁、普陀桃浦、中环、长宁临空、闵行金虹桥等区域。 地铁23号线▼

轨道交通23号线一期起自闵行开发区,终至徐家汇。线路主要沿东川路、龙吴路走行。全长约29km,设站20余座。 地铁24号线▼ 为贯穿中心城的南北走向线路,主要沿何杨铁路支线、杨树浦路、北洋泾路、锦绣路、陈行公路走行,经杨浦区、浦东新区。 25号线是本次规划中新增的。

14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领取归还备品备件作业指导书(站台监护站务员)

ICS Q/SD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D-YY2- FT-YP-970—2015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领取、归还备品备件作业指导书(站台监护站务员) 2015-12-20发布2016-1-1实施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发布

Q/SD-YY2- FT-YP-970—2015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标准化分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梁、徐明立、夏琳、龚英、周佳倩、孔维蓁 I

Q/SD-YY2- FT-YP-970—2015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领取、归还备品备件作业指导书(站台监护站 务员)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以下简称13号线)领取、归还备品备件作业时,站台监护站务员的具体实施细则,包括作业目的、作业场地、作业人员、作业要求、作业流程、作业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领取、归还备品备件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Q/SD-YG-FT-YT-KF12-2014 上海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人员通用服务工作规范及岗位工作标准 3 作业目的 指导站台监护站务员规范领取、归还备品备件。 4 作业场地 车控室。 5 作业人员 站台监护站务员。 6 作业要求 6.1 运营开始前,站台监护站务员应至车控室领取上岗所需备品备件。 6.2 运营期间,站台监护站务员发现备品备件有损坏、故障、遗失的情况应汇报车站值班员。 6.3 运营结束后,站台监护站务员应至车控室归还备品备件。 2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分析

编号: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ERSITY 课程终期论文题目:浅析上海轨道交通布局结构及其影响 系(部): 交通学院 专业: 道路桥梁及渡河工程 姓名: 张寻 学号: 21008217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0年11月06日

浅析上海轨道交通布局结构及其影响 摘要 近年来,上海这个全国一线的特大型城市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何合理组织2000万人口的出行,如何联系城市中心区和周围新城,如何协调区域同步发展,都是这座城市即将或正在面临的问题,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给出了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上海的轨道交通网络正在朝朝暮暮的为城市的建设服务,也在无时无刻的影响城市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城市中心区城市副中心长三角地区 正文 上海轨道交通,其第一条线路于1995年4月10日正式运营,是继北京地铁、天津地铁建成通车后中国内地投入运营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目前中国线路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截止2010年4月2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66座车站,运营里程达41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另有全线位于世博园区内,仅供世博园游客和工作人员搭乘的世博专线,近期及远期规划则达到510公里和970公里。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的总长超过4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本篇论文主要就上海现在的轨道交通网从布局结构和对城市区域结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上海地铁系统是由法国人以巴黎地铁的思路为蓝本设计的。一共分为三类轨道交通,第一类是市域级快速地铁,是连接市中心和郊区的,站距比较大,速度快(包括现在的1号线、2号线、5号线、9号线、11号线);第二类是中心城区快速地铁,是连接中心城区的,站距短,速度不及市域级快速地铁(包括现在的3号线、4号线、7号线、8号线、10号线、13号线);第三类是轻轨,一般在郊区外围,地面或者高架走,作为地铁的补充(6号线 )。这个设计思路根据客流密度对站距、速度逐级设计,用最具性价比的方案解决了需求。在具体的布线上,从上海轨道交通运营图不难看出,上海轨道交通的布局主要呈现“米字加环,多线辐射”的形式,即内环内线路通过换乘枢纽纵横交织,内环外放射切割形,郊县由市域级R线向新城辐射。这样形式的布局主要是由于上海新城规模的扩大,形成中心城、新城、中心镇、集镇多个层次构成的"多层、多核、多轴"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使出行长度增加,自行车、步行的适用性下降,交通的发展应与新的布局结构相适应,通过发展轨道交通引导交通方式的合理转化,避免过多转化为小汽车出行需要。 “米字”——上海轨道交通对城市中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线路图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线路图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M12线)全长40.4公里,途经7个行政区,设有32座全部地下的车站。它是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串联上海西部与东北部的直径线,将成为纵贯中心城区“西南——东北”轴向的主干线。12号线西起闵行区七莘路站,途经徐汇区、黄浦区、静安区、虹口区、杨浦区这五大上海中心城区并最终到达工程终点浦东新区金海路站。12号线于2008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东段(金海路站至曲阜路站)率先于2013年年底建成通车。全线于2015年12月19日运营通车,未来将陆续与其线路上19个车站形成换乘,称为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换乘之王”。 线路概述:以金海路站起始至天潼路,经过北外滩、东外滩复兴岛开发区等多个重要区域 新开通的西段贯穿淮海商圈、南京西路商圈等并途经一系列成熟居民区。 *西段预计2013年12月底开通 线路发展历程: 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设金海路车辆段(与9号线、14号线共享)和中春路停车场共2座,设控制中心1座(与8号线、10号线共享);全线设船厂路站主变电所(与7号线共享)和长阳路主变电所各1座。 轨道交通12号线是建设规划中重要线路之一,它强化了中心区向外围的交通辐射功能,沿线串联起数个大型聚居区、漕河泾技术经济开发区、龙华旅游区、不夜城综合开发区、核心城区的商务区以及公共活动区、北

外滩综合开发区、东外滩复兴岛开发区、金桥出口加工经济区等多个重要区域,同时适时辅以地面公共交通,形成多个换乘枢纽,建成后将充分发挥网络化公共交通的整体效应。[4] 开通时间为2013年底(金海路-曲阜路),2015年底全线(七莘路-金海路)通车。 位于轨道交通12号线西段汉中路站的隧道内,多名施工人员操作一台大型移动式焊轨机组,轨道上绽放出朵朵焊花,12号线西段(曲阜路站至七莘路站)的最后一个轨道接头顺利完成焊接,这标志着总长约44公里的轨道全线贯通。 12号线西段工程轨道全线贯通为年底通车试运营奠定了基础。此外,西段全线各车站装饰工作也在同步进行,陕西南路站正结合1号线实施换乘通道改造,以实现该站开通试运营后地下三线换乘功能(1、10、12号线)。 更多详情请访问媒力·中国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713897623.html,

(完整版)2019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 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00 分钟)、文言文(39 分) (一)默写(15 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莲动下渔舟。 3.谈笑有鸿儒,。 4.,锦鳞游泳。 5.向来枉费推移力,《钱塘湖春行》)《山居秋暝》) 《陋室铭》) 《岳阳楼记》) 《观书有感(其二)》)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 题(4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 题(8 分) 【甲】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家经典。(2 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 题(12 分) 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 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 . 猎而扰民(2)王之爱子 病 . 三日矣

上海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交通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规划方案交通分析 项目承担单位:上海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 项目主持人: 陆锡明 项目参加人员:朱洪 陈必壮 一、项目背景 上海是一个拥有14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市交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年,上海的城市交通取得了突出成就,以高架网络为标志的一批交通设施投入使用。目前,上海将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逐步使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公交的主导力量,为市民创造一个舒适快捷的交通环境。 为了适应于国际大都市的特殊地位,上海对城市轨道系统规划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市府领导的指示下进行了国际招标,最后邀请法国SYSTRA 公司与规划设计院合作负责规划设计上海轨道交通系统方案。而其中运用公交规划模型进行的交通分析起到重要作用。 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分析 (一)90年代交通发展的回顾分析 90年代的上海是交通大发展的时代。与80年代中期相比,1999年道路设施增长了1倍多,机动车增长近一倍,市民出行的机动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 其一其一,,在道路建设方面在道路建设方面。。交通投资不断增加,建成了以高架道路为骨架的城市高等级的道路系统,获得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适应机动车适度增长,维持道路正常运行的效果。但是社会各界也逐步意识到,道路建设速度与车辆增长速度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高架道路建成3年后,本身也出现了拥堵,城市交通问题依然很突出。目前城市道路主要被小汽车所占用,但是所能承担的人员出行量不到11%,显然获得一个高效的客运系统需要发达的公交网络支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能够较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其二其二,,在公交建设方面在公交建设方面。。公共交通在这20年来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公交车辆逐年递增,由90年代初的4千多辆增长到现在的1.5万辆,线路向城市新建小区逐步延伸。地铁1号线的投入运营,更是打破了原有单一公交模式的格局,其线路长度不到公交线网的0.5%却承担了5%左右的公交客运量,可见轨道交通的特殊优势已经显现。随着个体交通工具的发展,公交的市场份额较80年中期有了显著的下降;随着公交服务水平的提高,目前公交客运又呈现出逐步回流的迹象。 其三其三,,在人口疏散方面在人口疏散方面。。随着城市外围住宅小区的发展,大约100万城市中心区人口迁移到了城市外围区,中心区人口过密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拥挤区域的交通量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疏解。但是,市区就业岗位数却没有减少,从而造成部分市民出行距离加长,在公交线路尚未及时布设至新建小区的情况下,助动车等适应于长距离的个体交通工具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城市交通发展前景判断 首先首先,,把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思想确定远景城市人口用地布局把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思想确定远景城市人口用地布局。。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上海的土地资源;调整和改造中心区城;更好地发展浦东新区;完善

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串起淀山湖畔5颗

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串起淀山湖畔5颗“珍珠” 青浦,历史文化悠久。6000年前已有先民居住,―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佐证着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青浦,地理位置独特。东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毗邻,西与江浙两省相接,地处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地形东西两翼宽阔,中心区域狭长,形如展翅飞翔的蝴蝶。 如今,古老而富有活力的青浦正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一座新城正在淀山湖畔迅速崛起,轨交17号线将串起位于其中的5座轨交车站。每座车站带动一片区域,犹如淀山湖畔的5颗"珍珠",助力新城发展。青浦也将在新城的崛起中如蝴蝶般翩翩起舞。 轨交谋划促进新城崛起 目前,青浦区已全面启动―一城两翼‖建设。其中的―一城‖,指的就是位于青浦区中心区域的淀山湖新城。它是―十二五‖期间上海城市建设中心向郊区转移,加速重点推进的新城之

一。淀山湖新城已与嘉定新城和南桥新城一起被确定为上海郊区新一轮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 依据相关总体规划方案,淀山湖新城规划总面积为119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数十万人。新城东邻大虹桥交通枢纽,西接沪上最大天然湖泊淀山湖,重点突出―产城一体、水城融合‖理念。 ―产城一体‖强调居住与产业互为推动,提供人们居住和生活的便利。―水城融合‖则凸现淀山湖等湖泊的资源禀赋和湖滨特色,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优势,打造江南绿色水都,让居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能享受到宜居休闲的自然环境。 无论是居住和生活,还是工作或休闲,交通的便利性都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快速、便捷、大运量、绿色环保的轨道交通无疑成为提供交通便利的首选。 根据上海市的规划,―十二五‖期间申城将建设一条通向青浦区的地铁——轨交17号线。17号线东起虹桥火车站站,西至东方绿舟站,全长35.3公里,沿线共设13座车站:虹桥火车站站、中国博览会北站、蟠龙路站、徐盈路站、徐泾北城站、嘉松中路站、赵巷站、汇金路站、青浦站、漕盈路站、淀山湖大道站、朱家角站和东方绿舟站。 在淀山湖新城区域内,就有汇金路站、青浦站、漕盈路站、淀山湖大道站和朱家角站5个站点之多。轨交17号线无疑将激活淀山湖新城承接东侧大虹桥区域的辐射、打通整合西翼湖滨资源的潜能,扮演着―四两拨千斤‖的重要角色。 无怪乎青浦居民亲切称轨交17号线为交通―生命线‖。这条横贯青浦―一城两翼‖的交通大动脉,将构筑串连起青浦新―经济走廊‖,为加快淀山湖新城开发注入新动力。 站点开发助推新城―奔跑‖ 近日,由上海城建路桥集团承建的轨交17号线部分标段工程正式开建。这标志着作为上海―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要轨交线路——轨交17号线正式开工建设。 其实,早在轨交开工之前,淀山湖新城建设的主要推进方——上海淀山湖新城发展有限公司就―未雨绸缪‖,在聘请著名咨询机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城狭长的城市形态特征,对新城内的5个站点关联区域进行了差异化的功能定位研究论证。 目前,5个站点开发定位都已明确:汇金路站打造一个―文化、生态、国际‖化的,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商务于一体的区域性城市综合体;青浦站以商务、休闲和生活互相联结,拟构筑新城―产城一体‖的典范,打造外环线外第一个―城市R–BD‖;漕盈路站以生态居住、综合交通枢纽为主(含青浦公交总站),辅以商办及基础性生活配套,打造现代化生活、工作、娱乐、购物一体的生态乐活城;淀山湖大道站打造成为青浦新的城市副中心,开发绿

上海2020前地铁建设规划图

[编辑本段]开工总表 2010 二号线东延伸段(浦东机场——龙阳路)及西延伸段(淞虹路——诸光路)及七号线北延伸段(锦秋路——罗店)、十号线(新江湾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东站/航华新村)、十三号线世博段(淮海中路——长清路)通车;十九号线、二十号线、二十一号线开工。 2011 十四号线、十五号线、十六号线、十七号线、十八号线、二十二号线开工。 2012 五号线二期(东川路——海湾大学城)、十一号线二期(江苏路——济阳路)通车。 2013 十二号线(凌空路——友东路)、十三号线(华江路——孙桥)、二十一号线(龙阳路——临港新城)通车。 2015 八号线三期(中国航天科普园——航头)、九号线南段(松江新城——枫泾)及二期东段(民生路——凌空路)、十号线二期(五号沟——新江湾城)、十一号线三期(济阳路——迪斯尼乐园)、十三号线西延伸段(华江路——华新)、十四号线(安亭北站——合庆)、十五号线(锦秋路——南桥新城)、十七号线(共青森林公园——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十九号线(凌空路——新民/城桥新城)、二十号线(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朱家角)、二十二号线(闵行开发区——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机场快速轨道交通二期(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龙阳路)通车;沿江线开工。 2016 一号线北延伸段三期(城桥新城——富锦路)及南延伸段二期(莘庄——松江新站)、十八号线(长江西路——航头)通车。 2017 十七号线北延伸段(共青森林公园——吴淞第二邮轮港)、十二号线西延伸段(青浦工业园区——友东路)、六号线北延伸段(高桥滨江森林公园——港城路)通车。 2018年二号线南延伸段(浦东机场——浦东客站)、十六号线(带状环线)通车。 2020年十三号线西延伸段二期(华新——白鹤)、沿江线(新江湾城——关港/友谊河)、机场快速轨道交通西延伸段(青浦站——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及南延伸段(浦东机场——浦东客站)、二十二号线二期(闵行开发区——卫清路) 通车。[1] 近期规划 只列出新建线延伸线不列出 上海轨道交通20号线 上海轨道交通20号线,为上海市2010~2013年(待有关招投标审批程序完成后,初定于2010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工期约3年)规划建设的一条重要轨道交通路线。东起虹桥火车站站,沿崧泽大道南侧平行西行跨越A5公路后接转沿盈港东路、盈港路西进青浦城区,进入朱家角地区后走向沿318国道南侧平行至东风路舟,全程33.2公里,含终点站共设11站。目前环评已经完成,红线保留工作基本完成,近期开工可能性极大。在新一轮上海新开工轨道交通建设序列中,该线排序第一。 站数:11站 虹桥火车站(地下换乘车站,与10号、2号线同站不同层面实现零换乘) 徐泾新区站(地下车站,崧泽大道路嘉金高架东侧) 徐泾镇站(高架车站,崧泽大道明珠路口) 方家窑站(高架车站,预留未来其他轨道交通换乘站,盈港东路方黄路口) 赵巷站(高架车站,盈港东路赵重路口) 汇金路站(半下沉广场式车站,华科东路汇金路口) 华青路站(地下车站,盈港路北、华青路以西,夏阳派出所南侧广场) 青浦客运中心站(地下车站,盈港路以北,胜利路以西,上达河以南空地) 雕塑公园站(半下沉广场式车站,朱家角三汾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