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轻欣-肿瘤个体化治疗靶向用药
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肺癌类型,通常会迅速扩散到其他器官,导致患者的预后非常差。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和放疗,但效果有限,且易产生药物耐药性。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介绍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1. EGFR抑制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重要的信号通路分子,在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针对EGFR的抑制剂成为了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
目前已经有多种针对EGFR的抑制剂被用于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疗效结果。
荷兰达替尼(Lorlatinib)是一种新型的EGFR和ALK双重抑制剂,已经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在一项临床试验中,荷兰达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有效率高达45%,且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这为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除了荷兰达替尼,目前还有其他多种针对EGFR的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包括第三代EGFR抑制剂、EGFR TKI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等。
这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为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2. PD-L1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成为了肿瘤治疗的一大突破。
针对PD-L1的抑制剂也逐渐成为了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热门研究领域。
PD-L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蛋白,通过与PD-1受体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从而避免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
通过抑制PD-L1,可以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杀伤作用。
目前,多种PD-L1抑制剂已经在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百奥赛康(Atezolizumab)是一种PD-L1抑制剂,已经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在一项临床试验中,百奥赛康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提高,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成为了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选择。
CDK46抑制剂(爱博新)+内分泌治疗让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进入靶向联合治疗时代

CDK46抑制剂(爱博新)+内分泌治疗让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进⼊靶向联合治疗时代哌柏西利胶囊,之前在国内未上市时,⼤家都叫它帕博西林,现在正式上市后正式译名(通⽤药名)是哌柏西利,商品名为爱博新。
如今哌柏西利已经在2018年8⽉份获批,⽤于晚期或局部晚期的乳腺癌,今年9⽉份时已经能在国内35个城市买到。
哌柏西利是⼀种靶向CDK4/6蛋⽩的⼩分⼦药物,简单来说,CDK4/6抑制剂抗肿瘤的原理就是控制肿瘤细胞增殖。
⾸先,哌柏西利⽬前的获批不针对于所有乳腺癌,⽽只针对激素受体阳性(HR+)、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及晚期患者。
⼀直以来,内分泌疗法是HR+晚期患者的标准治疗。
邵志敏教授谈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从最初的他莫昔芬发展到⽬前的CDK4/6抑制剂,得到了长⾜的发展。
CDK4/6抑制剂在晚期乳腺癌中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数据。
那CDK4/6的出现,会让HR+乳腺癌治疗也⾛向靶向时代么?王树森教授从以下三个⽅⾯进⾏了介绍:①靶向联合治疗时代→CDK4/6抑制剂+内分泌治疗“国际国内多项指南均推荐,内分泌治疗是HR+晚期乳腺癌标准治疗。
然⽽,近20年来,HR+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并未取得突破。
内分泌治疗耐药是临床的主要挑战。
CDK4/6抑制剂的问世不仅进⼀步推进了内分泌治疗临床获靶向联联合治益;也推进了内分泌耐药⼈群的临床获益。
⽬前,HR+/HER2-晚期乳腺癌已经进⼊靶向疗时代。
②⽤数据说话→疾病⽆进展⽣存期延长了13个⽉基于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的临床数据,哌柏西利联合来曲唑对⽐安慰剂联合来曲唑显著延长了13个⽉的疾病⽆进展⽣存期,因此现在⽆论是国际指南还是国内指南都把CDK4/6抑制剂⽤于了HR+晚期乳腺癌的⼀线治疗。
③如果CDK4/6抑制剂耐药→下⼀步?⽬前国际上并没有明确的指南规定“CDK4/6抑制剂+AI“耐药后下⼀步的⽅案,但可以考虑的⽅向有:继续使⽤CDK4/6抑制剂,即把CDK4/6抑制剂+AI 换成哌柏西利+氟维司群模式;另外,还可以考虑其他联合⽤药⽅案,CDK4/6抑制剂联合其他药物。
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简介

化学抗肿瘤药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进入靶向治疗药物时代。
小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多,在一些肿瘤类别中已经进入一线用药地位,比如肾癌、慢粒白、多发性骨髓瘤等。
本文对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做一综述。
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简介一、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有两类,一类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另一类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RTKs)。
如图2,作为抗肿瘤药物靶点的RTKs是一种生长因子受体,其本质为跨膜蛋白,胞外结构域负责与生长因子结合,胞内结构域含有激酶活性。
当RTKs 与生长因子结合后,胞内的激酶活性被激活,继而使底物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被磷酸化的蛋白质再引发多种信号通路的瀑布效应,并进一步引发基因转录,达到调节靶细胞生长与分化的作用。
图2 受体酪氨酸激酶(RTKs)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按照其结合的生长因子的不同,又可以将RTKs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血小板衍生因子受体家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家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
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阻止RTKs酪氨酸激酶功能的激活。
当TKI进入肿瘤细胞后,与RTKs在胞内的ATP结合位点结合,从而抑制RTKs 的磷酸化,阻止激酶的激活,阻断受体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从作用机制上看,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用于信号传导途径的最上游,同时阻断多条通路,具有治疗范围广、疗效高的优点。
目前上市的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两代。
第一代为单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表已上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注: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属HER家族;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DGFR:血小板衍生因子;HER2:HER家族的一种受体;Abl-Bcr: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Raf:酪氨酸激酶的下游信号通路中的一种蛋白;Flt-3:Src: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Ret: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受体吉非替尼为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对酪氨酸激酶基因编码区突变型肿瘤的有效率高达80%以上。
280靶向药的功能主治

280靶向药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280靶向药280靶向药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它具有针对特定癌细胞的功能,从而降低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这种药物通常通过针对细胞内的特定蛋白质靶点,以更精确的方式干预癌症的发展和生长。
280靶向药是现代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对于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和减少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 280靶向药的功能特点•针对性高:280靶向药可以精准地作用于特定的蛋白质靶点,从而针对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副作用低:与传统的放化疗药物相比,280靶向药对正常细胞的伤害较小,副作用相对较低。
•个体化治疗:由于280靶向药对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靶点作用,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肿瘤特征和基因表达等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3. 280靶向药的主要功能280靶向药根据其不同的靶点作用,可以发挥多种不同的治疗功能。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280靶向药及其主要功能:a. 抗肿瘤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许多280靶向药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功能,能够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并最终导致肿瘤的缩小或消失。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某些280靶向药能够通过调节细胞的凋亡途径,诱导癌细胞自我灭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b. 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某些280靶向药能够通过干扰肿瘤细胞周围的血管生成过程,抑制肿瘤继续生长和扩散。
•阻断血管营养供给:一些280靶向药能够以抗血管生成的方式,阻断肿瘤细胞对于营养物质的供给,从而使肿瘤细胞失去生长和存活的条件。
c. 免疫调节•提高免疫耐受性:某些280靶向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抗癌细胞的耐受能力,增加癌症治疗的效果。
•调节免疫细胞活性:一些280靶向药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d. 增强化疗敏感性•提高化疗药物敏感性:某些280靶向药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
•克服多重耐药:一些280靶向药可以克服癌细胞的多重耐药性,使得原本对药物无效的肿瘤细胞重新对药物产生反应。
爱可欣 (Ixempra)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

爱可欣 (Ixempra)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爱可欣 (Ixempra)治疗的疾病及其副作用爱可欣 (Ixempra)是一种化学治疗药物,常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
它含有イキサナト(Ixabepilone)作为主要成分,可以用于复发性或难治性乳腺癌以及转移性卵巢癌的治疗。
然而,使用爱可欣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爱可欣治疗的疾病以及它的副作用。
一、乳腺癌的治疗爱可欣常被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乳腺癌,尤其是那些对其他治疗手段不敏感的患者。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使用爱可欣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二、卵巢癌的治疗爱可欣也可以用于转移性卵巢癌的治疗。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癌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而使用爱可欣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虽然爱可欣在治疗乳腺癌和卵巢癌时有显著的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引起注意。
一、神经系统副作用使用爱可欣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相关的副作用,包括感觉异常、周围神经病变、头痛等。
这些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
二、消化系统副作用爱可欣的治疗还可能对消化系统产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影响其正常饮食和生活。
患者在使用爱可欣期间,应咨询医生,寻求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减轻这些副作用对生活造成的影响。
三、血液系统副作用爱可欣的使用还可能对血液系统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白细胞减少、贫血等。
这些副作用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身体抵抗力,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出的副作用并不代表所有患者在使用爱可欣过程中都会出现。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副作用的发生与严重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在使用爱可欣治疗之前,患者应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副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

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和前景展望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
传统的治疗方式,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疾病的进展,但其疗效往往有限,且伴随着一系列不良的副作用。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分子靶向治疗崭露头角,为胃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并展望其前景。
一、胃癌的分子靶向治疗1.1 HER2靶向治疗胃癌中的HER2过表达已被广泛研究,HER2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靶点。
药物特拉斐福(Trastuzumab)是针对HER2的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治疗HER2过表达的胃癌。
研究表明,特拉斐福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为胃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1.2 PD-1/PD-L1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卢珠单抗(Pembrolizumab)和尼伯替尼(Nivolumab),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这些药物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显示出卓越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
1.3 EGFR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胃癌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
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埃克替尼(Erlotinib)可以通过抑制EGFR的活性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这些分子靶向药物已被用于一些临床试验,显示出潜在的治疗效果。
1.4 抗血管生成治疗胃癌的生长和扩散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药物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从而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
这种分子靶向治疗在一些胃癌患者中表现出明显的疗效。
二、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景展望2.1 个体化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使得医生可以更好地根据患者的肿瘤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通过基因检测和分子分析,可以确定患者肿瘤的分子特征,从而选择最适合的靶向药物。
这有望提高治疗的针对性,降低不必要的药物毒性。
2.2 药物组合治疗在胃癌治疗中,单一的分子靶向药物往往难以完全控制疾病的进展。
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摘要: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新型靶向药物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有关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其应用领域、作用机制及疗效评估。
我们发现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减少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因此,加强对新型靶向药物的研究,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型靶向药物;肿瘤治疗;应用领域;作用机制;疗效评估一、引言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如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等。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究水平的提高,新型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靶向药物能够更精准地靶向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治疗策略。
二、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领域新型靶向药物主要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来发挥作用,因此其应用领域相对狭窄。
目前,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EGFR抑制剂:EGFR是一种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
因此,EGFR抑制剂成为治疗这些肿瘤的重要药物之一。
常用的EGFR抑制剂包括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
2. HER2抑制剂:HER2受体在乳腺癌等肿瘤中高表达,通过抑制HER2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常用的HER2抑制剂包括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等。
3. PD-1/PD-L1抑制剂:PD-1和PD-L1作为肿瘤逃逸免疫监视的重要靶点,通过抑制PD-1和PD-L1相互作用可以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
老年人肺癌靶向治疗方案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肺癌已成为我国老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肺癌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其中靶向治疗因其相对较高的疗效和较低的毒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老年人肺癌的靶向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一、肺癌靶向治疗的概述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特定分子靶点的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具有以下优势:1. 选择性高:靶向药物主要作用于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因此毒副作用相对较低。
2. 疗效显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肺癌,靶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 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
二、老年人肺癌的靶向治疗方案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EGFR-TKI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靶向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具有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
常见的EGFR-TKI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针对老年人肺癌的EGFR-TKI治疗方案如下:(1)初治患者:首先进行基因检测,若存在EGFR突变,则首选EGFR-TKI治疗。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
(2)经治患者:若既往曾接受过EGFR-TKI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二线或后线治疗方案。
如既往治疗有效,可考虑再次使用同种药物;若既往治疗无效,则需根据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选择其他靶向药物。
2.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ALK抑制剂适用于具有ALK基因融合的晚期NSCLC患者。
常见的ALK抑制剂药物包括克唑替尼、色瑞替尼等。
针对老年人肺癌的ALK抑制剂治疗方案如下:(1)初治患者:首先进行基因检测,若存在ALK基因融合,则首选ALK抑制剂治疗。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副作用。
(2)经治患者:若既往曾接受过ALK抑制剂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二线或后线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药物检测基因—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属受体络氨酸激酶家族,通 过激活络氨酸激酶,将信号传导 至胞内。
EGFR在调节肿瘤细胞生长、修复 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EGFR是肿瘤靶向药物作用的重要 对象。
EGFR络氨酸激酶突变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靶向用药的前提
检测靶标
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罗凯)药物检测
主要治疗肿瘤疾病分类: ➢ 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脑胶质瘤
检测内容: ➢ 非小细胞肺癌:EGFR(Exon18/19/20/21)基因突变 ➢ 乳腺癌: EGFR(Exon18/19/20/21)基因突变 ➢ 胰腺癌: EGFR(Exon18/19/20/21)、K-ras、B-raf基因突变 ➢ 脑胶质瘤: EGFR(Exon18/19/20/21)基因突变 适用标本: ➢ 新鲜肿瘤组织、穿刺样本、蜡块
• 肺癌药物及靶标 • 乳腺癌药物及靶标
……
肺癌药物靶标检测方案
药物名称
顺铂/卡铂
异环磷酰胺
化 依托泊苷 疗 长春瑞滨/长春花碱 药 紫杉醇/多西紫杉醇 物
伊立替康
吉西他滨
培美曲赛
靶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向 药
西妥昔单抗
物 贝伐单抗
靶标
ERCC1,BRCA1,XRCC1,GST CYP2CI9*2,CYP2C9*3 TOPOⅡa,CYP3A4*4,UGT1A1,MDR-1 TUBB3,STMN1 TUBB3,STMN1,CYP2C8*3 UGT1A1*28, UGT1A1*6 RRM1 TS EGFR(Exon18/19/20/21) EGFR,K-ras,B-raf VEGFR
能特异的与EGFR结合,阻断磷酸化作用和与受体相关联激酶的活性, 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
可形成一种药物-酶-DNA三者之间稳定的可裂性复合物,干扰DNA拓朴 异构酶Ⅱ(DNA TOPOⅡ)致使受损的DNA不能修复。
具有抗肿瘤双重作用,既破坏DNA合成修复,又阻断细胞周期调控。
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 赫赛汀 贝伐单抗 索拉非尼
研究表明: XRCC1编码区Arg194Trp 突变型患者化疗有效率高于野生型 Arg/Arg 3倍。
XRCC1编码区Arg399Gln位点Arg/Arg 基因型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Arg/Gln 或Gln/ Gln2.7倍 。
同时携带突变型194突变型基因和 399野生型患者,化疗效率进一步提 高。
)
检测结果
不突变
突变
临床意义
K-ras基因正常,未引起原发性耐药,药物疗效较好
K-ras基因突变,引起原发性耐药,降低药物疗效
西妥昔单抗药物检测基因—B-raf
B-raf基因为EGFR信号通路中位于K-ras下游的基因,编码 MAPK通路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细胞周期调控。
检测靶标
B-raf (V600E)
目录
一、肿瘤个体化医疗进展 二、抗肿瘤药物介绍 三、爱轻欣肿瘤药物靶向检测 四、爱轻欣肿瘤疾病分类检测 五、操作流程
• 铂类药物的检测 • 氟尿嘧啶的检测
……
铂类药物的检测
主要治疗肿瘤疾病分类: ➢ 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头颈
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检测内容: ➢ mRNA表达水平:ERCC1、BRCA1 ➢ 基因多态性分析:XRCC1、GSTP1、MRP2(男性)
TM肿瘤分子靶向用药检测
目录
一、肿瘤个体化医疗进展 二、抗肿瘤药物简介 三、肿瘤药物靶向检测 四、肿瘤疾病分类检测 五、爱轻欣操作流程
目前肿瘤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
低毒,低副作用
毒性较强、副作 用明显
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有效率
肿瘤治疗模式的历史演变
局部治疗时代
第一代
化疗时代
个体化治疗时代
第二代
第三代
所有肿瘤细胞均有ERCC1表达, 其表达量直接影响DNA修复的生 理过程。
临床证实ERCC1参与铂类药物化 疗耐药发生。
表达水平低的患者对铂类药物敏 感,反之表达水平高的患者表现 耐药。
检测靶标
ERCC1 mRNA 表达水平
检测结果
高 低
临床意义
DNA切除修复能力增强,药物疗效降低 DNA切除修复能力减弱,药物疗效增强
铂类药物检测基因——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
首个发现的家族性乳腺癌易感基 因,参与细胞DNA损伤应答。
BRCA1与BRCA2促进DNA重组酶 Rad51亚核装配。
BRCA1能使经顺铂处理后细胞继 续存活。
乳腺癌BRCA1 mRNA检测
检测靶标 检测结果
临床意义
BRCA1 mRNA
高
DNA切除修复能力增强,药物疗效降低
EGFR-Exon 18,19,20,21
检测结果
临床意义
不突变 EGFR基因正常,肿瘤细胞信号正常转导,降低药物疗效
突变 EGFR基因突变,阻断肿瘤细胞信号转导,提高药物疗效
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药物检测
主要治疗肿瘤疾病分类:
➢ 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头颈癌、胃肠道肿瘤 检测内容:
➢ 基因突变:K-ras,B-raf ➢ mRNA表达水平:EGFR
K-ras 信号通路
K-ras常发生密码子12、13、61 的突变,其中以12号密码子 GGT→GTT最常见。
NCCN 2010年临床指南中推荐: 在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前, 进 行KRAS基因突变检测,可确定 患者是否适合接受靶向治疗。
结直肠癌 K-ras突变检测
检测靶标
K-ras (第12、13 、61位突变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09.9.v361(10).
对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使用EGFRTKIs类药物简直就是“悲剧”。
——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2011
2011年 ASCO大会主席George W.Sledge教授指出: 转化医学研究开启了肿瘤个体化诊疗的新纪元!
目录
结直肠癌药物靶标检测方案
药物名称
化 铂类
疗 药
5-Fu/卡培他滨
物 伊立替康
靶 西妥昔单抗
向
药 物
贝伐单抗
靶标 ERCC1,BRCA1,XRCC1,GSTP1,MRP2 TS,OPRT,MTHFR,DPYD,GSTP1 UGT1A1*6,UGT1A1*28 K-ras,B-raf,EGFR VEGFR
转化医学(分子诊断技术)
►2004年 ASCO会议预测:5-10年后进入 “个体化疗”时代 ►2009年ASCO会议倡议:吹响肿瘤个体化医疗的号角 ►2011年ASCO会议:肿瘤“个体化医疗”进入快车道
一项覆盖了9个国家和地区,1217例病人的泛亚洲科 研显示:没有相关的靶标却接受了靶向治疗,死亡风险将 增加185%。
一、肿瘤个体化医疗进展 二、抗肿瘤药物介绍 三、爱轻欣肿瘤药物靶向检测 四、爱轻欣肿瘤疾病分类检测 五、爱轻欣操作流程
药物种类 铂类
氟尿嘧啶类 紫衫醇类 蒽环类
吉非替尼 厄洛替尼 伊马替尼
他莫昔芬 伊立替康
部分抗肿瘤药物
药理作用
引起靶细胞DNA链内与链间交联,阻碍DNA复制与合成,运用于多种肿瘤 。
为双功能烷化剂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 DNA合成,对S期作用最明显。
作用于 HER2的细胞外部位,干扰HER2与ErbB结合,抑制HER2过度表 达肿瘤细胞的增殖。
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类药,与 (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抑制肿 瘤细胞生长。
同时抑制RAF/MEK/ERK信号通路和VEGFR、PDGFR阻断肿瘤新生血 管生成。
通过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而抑制DNA的合成,运用于多种肿瘤。
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 丝分裂。
直接嵌入DNA碱基对之间,干扰转录过程,阻止mRNA的形成,抑制DNA 和RNA的合成,对拓扑异构酶II也有抑制作用,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 多种移植性肿瘤有效。
表达水平
低
DNA切除修复能力减弱,药物疗效增强
BRCA1 基因突变
突变 未突变
DNA切除修复能力减弱,药物疗效增强 DNA切除修复能力增强,药物疗效降低
铂类药物检测基因——XRCC1(X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
XRCC1参与DNA损伤的碱基切除修复途 径,参与顺铂或卡铂引起的DNA损伤 修复过程。
与乳腺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结合,不刺激转录作用,对蛋白激酶C有特异性抑 制作用,可抑制依赖雌激素生长的肿瘤细胞。
其活性代谢产物SN-38可抑制多种肿瘤,对拓扑异构酶II也有抑制作用。
药物种类 吉西他滨 西妥昔单抗 依托泊苷 替尼泊苷
药理作用
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其代谢产物dFdCDP抑制核糖核苷酸 还原酶,减少DNA合成、修复所需的脱氧核苷酸(dCTP)
适用标本: ➢ 新鲜肿瘤组织、穿刺样本、蜡块
西妥昔单抗药物检测基因—K-ras
K-ras基因属Ras基因家族,正 常时能调控细胞生长路径;异常 时,导致细胞持续生长。
K-ras蛋白是EGFR信号传导中 关键下游调节因子。
研究发现, K-ras基因突变使 结直肠癌患者对西妥昔单抗治疗 产生耐药性。
食管癌药物靶标检测方案
药物名称
铂类 化 疗 5-Fu/卡培他滨 药 物 紫杉醇/多西紫杉醇
伊立替康
靶 伊马替尼(格列卫)
向 药
西妥昔单抗
物 贝伐单抗
靶标 ERCC1,BRCA1,XRCC1,GSTP1,MRP2
TS,OPRT,MTHFR,DPYD,GSTP1 TUBB3,STMN1,CYP2C8*3 UGT1A1*6,UGT1A1*28 C-Kit K-ras,B-raf,EGFR VEG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