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历史第7课海湾战争教师用书教案人教版选修3.doc
历史人教选修3学案:第五单元第7课海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海湾战争问题导学海湾战争的特点活动与探究材料一美国首先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
在大规模的空中打击中,美军飞机投掷了大量的高精确度“灵巧炸弹”。
双方地面部队尚未接触,伊军前线部队已被摧毁50%以上。
依托高技术优势,美军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后,地面部队发动进攻,仅经过100个小时后,美军就将科威特境内和伊科边境的伊拉克军队歼灭。
材料二海湾战争中参战各方伤亡情况表——以上材料均摘自《南方周末》(1)据材料一,分析海湾战争有哪些新特点。
(2)导致材料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海湾战争与以往局部战争的不同1.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与以往局部战争仍属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不同,空中力量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空袭和反空袭既是主要的作战方式,也是战争最重要的阶段。
2.信息战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争夺信息优势成为双方作战行动的先导。
3.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前方与后方的区别趋于消失。
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需要有更雄厚的经济力量支持。
4.海湾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战争观念,它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在各国军事界引起了震动。
当堂检测1.海湾战争的爆发有着复杂的背景,其中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主要有()①边界纠纷②石油问题③债务问题④宗教派别之争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组织多国部队进驻海湾,其直接刺激因素是()A.控制石油资源B.伊拉克侵占科威特C.萨达姆的专制D.维护世界和平3.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实施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
关于上述行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时进行B.“沙漠风暴”行动侧重于地面攻击,“沙漠军刀”行动侧重于空中打击C.“沙漠风暴”行动侧重于空中打击,“沙漠军刀”行动侧重于地面攻击D.战争的第一阶段实施的是“沙漠军刀”行动,战争的第二阶段实施的是“沙漠风暴”行动4.美国组成联合国多国部队进驻海湾实施“沙漠盾牌”行动的根本目的是()A.解放科威特B.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全C.在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中扩充势力范围D.保证美国在此地区的经济利益5.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图1发生于什么时间?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针对伊拉克发动的进攻,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采取了哪些行动?(3)图2所述现象主要是针对哪一国家而言?(4)图3是美国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
高中历史 5.7《海湾战争》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3

第7课海湾战争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的原因问题探究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高科技在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沙漠盾牌”行动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作用;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问题探究问题比较“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反抗措施“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人物评价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高科技战争的基本含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海湾战争的深远影响分析比较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教材设计与建议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邻国科威特,挑起海湾战争,及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最终制止其侵略行径的全过程。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政权面临着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危机。
为了缓解这些危机,并增加伊拉克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发言权,萨达姆挑起了侵略科威特的战争。
其野蛮的侵略行径受到了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并最终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击溃伊拉克侵略军,解放科威特的胜利。
此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制裁。
本课内容叙事性与分析理解并重,建议教师采用讲解描述法、问题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一些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以便尽可能地达到学习最优化的目的。
本课的引言采用了陈述的句式,配合以引人深思的图片,表明了伊拉克挑起的海湾战争的一个客观后果。
这种对客观事实的具体描述本身也构成了一个不带问号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五单元第7课 海湾战争学案(无答案)-word文档

历史选修③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导学案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识记: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反抗措施。
2.理解: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了解“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
【重点难点】重点:海湾战争的背景;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自主预习】一、海湾战争的背景1.2.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危机(导火线)A.原因B.经过:①1990年当地时间8月2日凌晨2点发动进攻②埃米尔流亡沙特阿拉伯,③8.8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
3.4.5.二、海湾战争的经过1. 1991.1.17 —2.23 “”行动38天2. 1991.2.24 —2.27 “”行动面攻势三线进攻三、海湾战争的性质和特点1. 性质:既有惩罚的正义性,又包含有美国企图的非正义性2. 特点:(1)(2)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
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缴获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19多辆。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第五单元 第7课 海湾战争 (共27张PPT)

两伊战争对双方经济 发展造成的影响?
残酷的战争不仅影响了两 国经济的发展,而且造成了经 济的全面倒退。尤其是伊拉克 更是 负债累累!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袭击!
伊拉克为什么入侵科威特?
原因
历史 因素
边界纠纷
现实 因素
伊要求科废除债务和“租借”两岛遭拒 伊欲控制更多的石油,提高国际地位
“—沙—漠安盾理牌会”第行6动78已号实决际议 完成并进入维持阶段。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6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8:04:5708:04:5708:049/6/2021 8:04:57 AM
材料五:《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作者美 国人亨廷顿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之前,伊朗、伊拉 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 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
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场 资源战争
伊拉克地处海湾的心脏,是波斯湾南北两翼的结合 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国控制了伊拉克,就有利于从 南北两翼控制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
说明了什么? 西方国家严重依赖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
材料二:美国的石油蕴藏量在世界上只排到第11位, 而且储油量在世界上的比率阅越来越小,1981年占 5.4%,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约只有3.4%左右。
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政策? 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加强对世界产油地区的控制
石油海洋!
3、地面突入—“—沙“沙漠漠风军暴刀””战行动(1991.2.24~2.27) • 多国部队共出果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五单元第7课《海湾战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五单元第7课《海湾战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的原因,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作用;多国部队的基本战术,高科技战争的基本含义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比较海湾战争一两伊战争的特点,对多国部队的评价,对萨达姆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高科技在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历史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历史学科的严谨科学的态度,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科方法和能力,比如把特定的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环境去认识历史事件本身的方法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而教材对历史事件轻过程重结果,正是体现这些。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沙漠风暴”行动;湾战争的特点。
学习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问题1.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原因?。
5.7【教学设计】《海湾战争》(人教版)

《海湾战争》本课是高中《历史》选修第三册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的第七课《海湾战争》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以下几大构建:1、伊拉克入侵科威特;2、“沙漠盾牌行动”;3、“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4、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本课是第五单元第七课,介绍了海湾战争的始末以及这场战争的影响与特点。
课本课内容丰富,知识点难易适中。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突然入侵科威特,再一次掀起了战火,然而,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行的高科技战争的打击下,伊拉克很快投降。
尽管如此,海湾战争对和平进程仍然产生了负面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湾战争的始末,并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 和军队的反抗措施。
2、理解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了解“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
【过程与方法目标】1、问题探究:探究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矛盾根源,进而探讨海湾战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2、分析比较: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人物评价: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如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4、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分析海湾战争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2、高科技在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海湾战争有更清晰的认识,并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最新精编高中人教版选修三高中历史 5-7 海湾战争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5-7 海湾战争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教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威特;联合国安会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反抗措施。
2、解:伊拉克出兵侵略威特、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原因,了解“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
3、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原因,分析海湾战争的深远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探究伊拉克与威特的矛盾根,进而探讨海湾战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2、分析比较:两伊战争与海湾战争的异同点,进而认识到高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3、人物评价: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如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2、高技在当前和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越重要的角色;3、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重点与难点:重点:伊拉克入侵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的特点。
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湾战争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邻国威特,挑起海湾战争,及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最终臸止其侵略行径的全过程。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政权面临着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危机。
为了缓解这些危机,并增加伊拉克在国际能领域的发言权,萨达姆挑起了侵略威特的战争。
其野蛮的侵略行径受到了联合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并最终导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击溃伊拉克侵略军,解放威特的胜利。
此后,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行了长达十余年的臸裁。
本课内容叙事性与分析解并重,建议教师采用讲解描述法、问题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辅助历史教的一些方式,引导生的思考和探究,以便尽可能地达到习最优的目的。
★教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教师先在屏幕上打出右图照片,并作解说:“这是美国新闻记者史蒂夫〃麦克卡瑞拍摄的作品,发表在1991年8月号的美国《国家地》杂志上。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教案-5.7课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指导学生分析“石油经济”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时空观念:从海湾地区尤其是伊拉克与科威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及伊拉克与科威特领土争端历史缘由的角度,分析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
3、历史实证:通过历史史料证明历史观点,美国出兵伊拉克的必然性。
4、历史解释:通过对海湾战争的探究学习,合理解释这场战争的特点,认识到战争对一个国家所起到的影响。
5、家国情怀:海湾战争让中国认识到与自己与美国在科技方面的巨大差距,激励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与高科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海湾战争的过程。
2、难点: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三、授课过程导入: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张召忠将军谈海湾战争)师(问):看完刚才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生:答师:这段视频资料让我们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对许多平民所带来的巨大伤害,揭示了美国在海湾战争中试验新式武器,美国完全暴露出其霸权主义行径。
授课:师:海湾战争是指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
师:海湾战争的导火线就是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那伊拉克为什么要入侵科威特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五则材料进行分析探究。
请同学研读材料一:海湾地区,也称波斯湾,阿拉伯人叫它阿拉伯湾。
海湾位于亚洲西南部,是介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之间的一片狭长海面,海湾往东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曼湾连接,出阿曼湾南口,通过阿拉伯海进入印度洋。
1990年,海湾地区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达890.5亿吨,占世界的65.2% ;原油产量7.8亿吨,占世界的26.0%。
海湾沿岸是世界最大产油中心和石油出口地区。
师: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生:答师:海湾地区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处,又拥有丰富石油资源,海湾地区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请同学们研读材料二:伊拉克在两河流域上中游,科威特在下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海湾战争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海湾战争。
2.认识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1.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
湾战争的特点。
2.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原因;海
湾战争的影响。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原因
(1)伊拉克和科威特在边界纠纷方面的矛盾由来已久。
(2)伊拉克对科威特提出取消债务和租借岛屿的要求遭到拒绝。
(3)如果占领科威特,伊拉克国际地位将极大提高。
(4)两极格局逐步走向解体,中东地区原有的力量均势失衡。
2.经过: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袭击。
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
二、海湾战争的经过
1.“沙漠盾牌”行动
(1)背景
①国际社会一致谴责伊拉克的野蛮行径。
②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
③美国为维护石油利益和战略地位,显示世界领导作用。
④和平解决的努力失败。
(2)行动: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组成多国部队进驻海湾。
2.“沙漠风暴”行动
(1)1991年1月17日晨,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给伊拉克造成巨大损失。
(2)伊拉克以各种方式同多国部队对抗。
3.“沙漠军刀”行动
(1)1991年2月24日,多国部队兵分三路向伊拉克军队发动地面攻势。
(2)伊拉克军队全线溃退,最后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决议,战争基本结束。
三、海湾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2)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局部战争。
2.影响
(1)给科威特和伊拉克两国人民带来灾难。
(2)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的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3)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
(4)阿拉伯世界发生严重分裂,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高科技战争
后半夜打,谁都不知道。
……又如美国偷袭利比亚,只花了18分钟……从直接损失上看,多国部队42天花了610亿美元,伊方则损失了1 900亿美元,科威特损失了1 600亿美元。
——王增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解读] 根据史料一中“谁都不知道”“只花了18分钟”“从直接损失上看”及数字等可归纳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史料二高技术战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作战方式。
比如:导弹袭击式的“精确战”;外科手术式的“点穴战”;破坏结构式的“瘫痪战”;非致命式的“软杀战”;指挥控制式的“信息战”……还有“环境战”“太空战”“心理战”等。
——曹东光《高技术战争》[解读] 根据史料二中“各种各样的作战方式”来回答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思考]
(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提示】战争发生的突然性增大;战争的进程和节奏加快;战争消耗巨大;作战方式多样化。
(2)从上述史料中,你能获得哪些认识?
【提示】高技术战争要求各军兵种之间应协调发展。
提高军队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关键。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同时,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海湾战争的影响
(1)通过这场战争,美国等西方大国加强了在海湾地区的作用,对海湾地区的控制能力有所加强;同时这场战争也反映出苏联已无力在海湾地区与美国抗衡。
(2)海湾战争发生在雅尔塔体系瓦解之际,是一个地区性的大国单独向世界秩序进行的公开挑战。
围绕着这一挑战,中东世界发生严重分裂,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3)海湾战争体现了科技发展引起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
武器装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上;打击方式不再以大规模杀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作战样式有了新的发展,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开始运用于战争,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模式,进攻作战以机动作战为基本的方式,交战的主要手段是远程火力战,电子战成为伴随“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同时出现了富有新内涵的夜战方式。
(4)在处理海湾战争的过程中,联合国的威望得到提高。
美苏两国领导人采取一致行动,国际社会在遵守决议方面也表现了空前的一致。
[课堂小结]
知
识网络答题术语
1.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起了海
湾战争的爆发。
2.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先后组
织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
刀”两次行动,从空中和地面
打击伊拉克,最后伊拉克战败
结束战争。
3.海湾战争是一场高科技战
争,对中东和世界格局产生了
深刻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
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
材料二“零伤亡”是近期局部战争发起者追求的目标。
他们试图达到己方“零伤亡”。
然而,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零伤亡”也没有成为现实。
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局部战争的认识。
【规范解答】第(1)问,注意利用材料一的有效信息,从“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
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可知多国部队以空中打击为主要手段;从“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可知战争的信息化特点;“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说明这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由“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可知战争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进而得出应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认识。
[答案] (1)空中打击成为主要手段;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发展;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2)局部战争同样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1.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向沙特阿拉伯的海夫吉发动进攻的目的是( )
A.把战争变成反对以色列和犹太人的战争
B.在沙特找一个军事据点
C.把战争扩大化、复杂化
D.把多国部队拖入地面作战
D [1991年,多国部队发动“沙漠风暴”行动后,伊军战斗力被严重削弱,但伊军的优势在地面,因而想把多国部队拖入地面作战。
]
2.1990年8月,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组织多国部队进驻海湾。
其直接刺激因素是( )
A.控制石油资源B.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C.萨达姆的专制D.世界和平
B [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美国为了显示它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立即对伊拉克的侵略行为作出反应,实施“沙漠盾牌”计划。
]
3.海湾战争期间,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其行动的先后顺序是( )
A.“沙漠风暴”→“沙漠盾牌”→“沙漠军刀”
B.“沙漠风暴”→“沙漠军刀”→“沙漠盾牌”
C.“沙漠盾牌”→“沙漠军刀”→“沙漠风暴”
D.“沙漠盾牌”→“沙漠风暴”→“沙漠军刀”
D [1990年美国实施“沙漠盾牌”计划,1991年相继开始了“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故选D项。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战争。
战争起因是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是大国长期争夺的对象,伊拉克违背国际法武装占领科威特全境,并宣布它是伊的第19个省。
材料二大洋网2003年3月20日报道,美国和英国不顾俄罗斯、中国、法国等大国及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绕过联合国打响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因为这场战争是美国重整中东秩序的前奏,而重整中东秩序又将是美国重整世界的切入点。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今年2月初在美国国会的一次讲话中坦言“对伊战争能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英国两次对伊战争的主要目的。
(2)美国、英国两次对伊战争有什么不同?
(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什么问题?
[解析] 第(1)问,提取材料二中鲍威尔的讲话回答。
第(2)问,主要从两次战争与联合国的关系、目的、支持方等方面回答。
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目的:加强对中东的控制,重整“中东秩序”。
(2)不同:前者得到联合国的授权,而后者是绕过联合国;前者借口打击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后者借口打击恐怖主义;后者对美国“重整中东秩序”作用更大;前者得到较多世界大国的支持,后者遭到较多世界大国的反对。
(答出两点即可)
(3)总趋势:走向缓和,但世界并不太平,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存在的问题: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威胁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