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二者关系的初步解读

合集下载

对异化劳动与私有制关系的理解

对异化劳动与私有制关系的理解

对异化劳动与私有制关系的理解摘要: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资本论》的蓝图,也可说是拟好了图、已经勾勒出来的《资本论》,马克思在此手稿中第一次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通过对此概念的描述,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和起源,并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劳动解放《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的一部早期文稿。

此稿标志着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一次飞跃,为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萌芽奠定了基础。

《手稿》着重论述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本质及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手稿》。

马克思肯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产生的根源是异化劳动,但这种现象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状况,它贯穿于整个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最终随着私有制的扬弃使得异化劳动彻底消失,实现劳动解放。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社会经济基础方面解剖资本主义社会时指出:“我们通过分析,从外化劳动这个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从对这个概念的分析表明,可以看出马克思肯定了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是外化劳动的结果,这种关系还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且马克思私下认为,这种现象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状况,它贯穿于整个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必然现象,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最终随着私有制的扬弃使得异化劳动彻底消失,实现全人类的劳动解放。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的产生及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关系1、,它概括了劳动异化的三种主要现象及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劳动异化现象的基础上,采用逻辑的方法,从劳动出发,揭示了异化劳动的本质和内涵,从而把以前的抽象的异化理论奠定在现实的基础之上。

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批判维度

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批判维度

浅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批判维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个总体性提纲。

马克思抓住了英法国民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事实和现象的分析,并进一步揭示了其本质和根源,指出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

在对政治经济学现实问题解决途径的追问下深入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由现实问题的思考转入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其整个哲学的批判,从而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原则——辩证法。

因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三重维度,即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和辩证法。

标签:马克思;手稿;异化劳动;私有财产;辩证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1844年5月底6月初至8月份写就的三个有关政治经济学和哲学批判方面的笔记本片段,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他新的经济学、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的一部早期文稿。

如同马克思在《序言》中所说,这部手稿是他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的前奏。

在《手稿》中,马克思根据英法国民经济学家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术语和研究结果展开了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并以费尔巴哈哲学为基础开始对实证的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批判。

同时,展开了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其整个哲学的剖析,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不彻底性和消极意义。

正是在此意义上,《手稿》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个总体性提纲。

一、批判的第一维度:异化劳动在笔记本Ⅰ中,马克思按照国民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研究的术语,用工资、资本的利润和地租等作为论述的切入点,详细地引述了国民经济学家的著作观点并作了批注。

国民经济学以英国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法国的让·巴蒂斯特·萨伊为主要代表。

马克思详细研读了萨伊的《论政治经济学》和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并指出,按照国民经济学的观点,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斗争,但最后胜利一定属于资本家。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论的思考与研究——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相关表述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论的思考与研究——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相关表述

2023第12期·总第602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展现马克思早年哲学经济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论意义重大。

在异化劳动论中,马克思将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私有财产、资本等概念串联起来做系统讲述,剖析异化劳动生成的背后原因和影响要素,深刻批判和预见了扬弃异化劳动的必要性以及促使其消亡的现实路径,这是马克思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以及共产主义理论相结合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生成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的欧洲社会,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资产阶级不断通过扩大的生产笼络财富,阶级矛盾日渐尖锐,社会关系错综交织,种种大环境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于《手稿》中阐述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刻历史背景。

1.时代背景:基于工人苦难生活的现实“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研究”(2023DJSJ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印福,法学硕士,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教授;李佳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

摘要: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异化劳动论扎根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生活状况,对国民经济学进行了深刻理论批判,对于异化劳动的含义、四种特有表现形式、与私有财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扬弃与批判所需条件等进行了具体阐述,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和深刻的现实性;超越了费尔巴哈的自然哲学体系,为马克思之后提出剩余价值论等相关政治经济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相关论述对当代中国注重劳动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极为珍贵的理论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异化劳动;私有财产;扬弃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23)12-0023-07——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相关表述马克思主义研究023源”,〔1〕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映射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社会劳工状况的一面镜子,也是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锐利武器。

对《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解读

对《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解读

对《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解读【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探讨了“异化劳动”概念。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对劳动的探讨、劳动的本质和异化、异化劳动对人的影响、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深入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中劳动的现状,同时也可以对未来劳动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异化劳动导致工人与所生产的产品、与自己的劳动、与其他人以及与自然界的关系被割裂,从而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劳动的真正意义,以期建立一种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劳动模式。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马克思、劳动、资本主义、社会、现状、未来发展、理解、影响、探讨、概念、重要性、深入、反思、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1844年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被认为是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代表作之一。

这部手稿深入探讨了劳动的本质和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面临的异化现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不公。

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概念,他认为,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劳动力被资本家占有和控制,导致了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活动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和割裂。

劳动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迫进行机械重复的劳动,失去了对自己劳动过程的控制和创造性,最终导致了对自身、对劳动、对社会和对自然的异化。

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思考,了解劳动的本质和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

这部手稿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劳动现状以及对未来劳动发展方向的思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1.2 概述“异化劳动”概念的重要性“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它揭示了现代社会劳动过程中存在的一种失去人性的现象。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人的解放(上)试卷与答案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人的解放(上)试卷与答案2

本次考试结束啦,您在此次考试客观题得分为90.0 分!您通过考试!正确答案:第一部分;判断题1. 根据王虎学博士所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由异化劳动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这两大核心理论组成。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2. 根据王虎学博士所讲,异化(alienation),原意为分离、疏远、陌生化。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3. 根据王虎学博士所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俄文版第一次出现是在1932年。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 无4. 根据王虎学博士所讲,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异化是指主体活动的后果变成了主体的异己力量,并反过来危害或支配主体自身。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5. 根据王虎学博士所讲,由于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6. 根据王虎学博士所讲,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人的解放问题。

错误×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 无7. 根据王虎学博士所讲,费尔巴哈的“异化”是绝对精神的异化。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 无8. 根据王虎学博士所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于马克思“两个转变”完成之前。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 无9. 根据王虎学博士所讲,异化劳动是劳动的一般形式。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答案分析: 无10. 根据王虎学博士所讲,马克思认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正确√A. 正确B. 错误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分析: 无11. 根据王虎学博士所讲,恩格斯提出要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单靠伦理的、道德的谴责、咒骂是无济于事的。

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结论产生的过程与原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分析兼论.

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结论产生的过程与原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分析兼论.

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结论产生的过程与原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分析兼论.马克思对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的批判其实是对国民经济学的内在批判,也就是说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内在逻辑的批判,否定国民经济学。

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提出某一个新的理论或借用另一经济学概念,去对国民经济学进行外部的批判。

这样的批判是不彻底的,不根本的,只有从其本身出发,最后回到其本身才能够触及根本,做到彻底的批判。

在这里,马克思其实受到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主张从自身出发最后回到自身。

但同时也发展了其辩证批判的内容,主张“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并且非常明确地指出:辩证法在它的“合理形式”上,就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国民经济学提出了私有制这个前提,那么马克思就从这个前提出发,指出在现实中与其理论矛盾不相符的地方,进而对私有制进行批判,使得国民经济学分崩离析。

1-10段文本复述: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是从国民经济学本身的前提出发的,属于是内在批判。

采用了国民经济学的语言和规律是第一个前提;将私有财产,劳动、资本、土地三者间的互相分离,工资、资本利润、地租三者间的互相分离当作第二个前提;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的概念等等当作第三个前提。

马克思从国民经济学本身出发,用它自己的内在语言(私有财产、分工竞争等等)指出,工人在现实中降低为了商品,而且是最低贱的商品(是第一个前提的结果);工人的贫困和生产成反比,他越生产反而越贫困(是第二个前提的结果);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资本在少数人中积累起来,导致垄断的惊人恢复(是第三个前提的结果);最后,资本家和地租所得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就消失了,整个社会就分化为了两个阶级,即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

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系探析

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系探析

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系探析作者:王永战来源:《理论观察》2013年第07期[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了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内在关系,并认为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都具有历史性,它们都具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经过历史的、充分的发展,就为自身的消除创造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共产主义就是其扬弃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共产主义[中图分类号]F09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007 — 0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但同时又认为私有财产是永恒的东西,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矛盾。

马克思正是从这里出发,发现了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之间内在的联系。

一、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体现和结果古典经济学有一项重大发现,即劳动是一切财富、财产的价值源泉,价值产生的唯一原因就是人的劳动。

马克思对这一学说表示了认同,但他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疑问。

既然承认了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源泉,那么劳动产品从理论上来讲就应该属于劳动者,但实际上劳动者得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劳动者不仅不能占有他们的劳动产品,相反他们自身却成了商品;他们生产了财富,却得到了贫穷。

这一现实和理论的矛盾使马克思开始对劳动和人的本质关系进行了思考。

马克思指出,劳动就是人的对象性活动,“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1〕P52人类的劳动就是对象化的、物化的、外化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人类创造出来一个对象化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人的意识、生活二重化的结果,它证实了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人需要在具有创造性的、自由自主的劳动活动中体现自己的类本质力量,确证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劳动就是人类对象化的活动,人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产品来证实和丰富自己。

浅谈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

浅谈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

浅谈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作者:庞展鹏来源:《世纪桥》2016年第04期摘要:异化劳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在之后马克思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问题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也是他阐述的中心问题。

本文从异化劳动和外化劳动的概念入手,深入剖析异化劳动的四个层次,详细阐释私有财产的出现过程和私有财产的本质,进而得出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是互为前提、互为结果的关系。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私有财产;马克思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4-0091-02国民经济学并没有说清楚私有财产的产生过程,它也不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把私有财产当做天经地义的事情,“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做规律。

”[1](P.50)所以关于拥有财产的资产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在国民经济学中找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马克思早在《德法年鉴》当中就提出了由于人的异化劳动,私有财产的出现,社会将逐步分化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即拥有财产的资产阶级和没有财产的无产阶级。

本文试图从区分外化劳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概念入手,进一步阐释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之间的关系。

一、异化劳动的四个层次“异化”与“外化”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词,异化劳动与外化劳动当然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异化是指行为结果和自身相反对、相疏远。

异化劳动是指人们的劳动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因为一种外在的压力而不得不从事劳动,当压力一旦解除之时,人们会立即停止这种劳动。

外化是指人的本质力量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出来,并且注入对象产品之中,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外化活动。

外化劳动是劳动者在劳动产品上看到了对其力量的确认。

黑格尔最早对异化劳动这一概念有深刻的剖析,他把异化解释为人与自己的财产发生了分离。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人将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外化在自己的财产之上时,就有可能因为失去财产而发生自我异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Pr l i a y I t r r t ton o he Rea i ns p be we n t e e i n r n e p e a i ft l to hi t e h m
TW O i c n m i d hio oph c anu c i si 8 4 n E o o can P l s i alM s r pt n j 4
第2 7卷 第 3期
21 0 1年 5月
甘 肃 联 合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Ga s a h i e st ( o ilS i n e ) o r a n u Lin e Un v r i S ca ce c s o y
Vo 7。 . L 2 No 3
二 , 动 者 和劳 动 活 动异 化 ; 三 , 动 者 和类 本 性 质 异 化 ; 四 , 和 人 关 系 的 异 化 。这 四 个 规 定 层 层 递 近 , 劳 第 劳 第 人
层 层 深 入 。但 是 , 者 认 为 , 作 马克 思 在 手 稿 中 , 现 有 经 济 事 实 分 析 异 化 劳 动 和 私 有 财 产 之 间 的 关 系 , 致 二 从 导
a i n o h r e so b rp o u t ;h e o d, l n t n o h r e sa d lb ra tvte ; h h r t e n t r fl— t ft ewo k r n lo r d c s t es c n a i a i ft ewo k r n o c i i s t et i o a e o a i d, h a u eo a
Ho v r t e a t o r u st a h r x s se o o ca ay i o h e a in b t e l n t d lb ra d p ia e 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 e t we e ,h u h ra g e h tt e ee it c n mi n l ss f er l t e we n a i a e o n r t r p ry t o e a v
i r ’ n s rp s e d n h e e s lo h i c u a iy Th u h r p i t U h o g h e e r h t a o h n Ma x S ma u c i t ,la i g t e r v r a ft er a s l . t e a t o o n s O t t r u h t e r s a c h t n tt e f r o rv t o s s in la i g t tfr t u h e eo me to r d c ie f r e e d n O s ca iii n a d l a — o m fp i a ep s e so d n O a is ,b t e d v l p n fp o u t o c sl a i g t o il v s n e d e t v d o i g t h o m fp i a eo e s i .Fr m it r a e s e t e h u h r ca iist a l n t d lb ri i c e n O t e f r o rv t wn r h p o a h s i lp r p c i ,t ea t o l rf h ta i a e a o sa d r tr - o c v e e e
者 因 果 关 系 的 颠 倒 。作 者 通 过 对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史 的 研 究 , 识 到 私 有 财 产 占有 权 之 形 式 并 非 一 开 始 导 致 异 化 认 劳动 , 是 生 产 力 发 展 引 起 社 会 化 大 分 工 , 终 导 致 致 私 有 制 的形 式 , 从 历 史 的 角 度 阐明 异 化 劳 动 是 私 有制 而 最 并
导 致 的直 接 结 果 。 【 关 键 词】异 化 劳 动 ; 有 财 产 ; 系 私 关 【 献 标 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1 7 -0 X 2 1 ) 30 5 -5 文 6 27 7 (0 10 -0 50 【 图分类号] 019 中 F 9 .
The Re a ins i t e A le t d La o nd Prv t o r y l to h p be we n ina e b r a i a e Pr pe t
YAN n h i Qi— u
( p r e t f S c l ce cs h n i oa in l olg f F n n e a y a 3 0 8 C i ) De a t n o i in e ,S a x c t a l eo ia c ,T i u n 0 0 0 , h n m o a S V o C e a
b r a d ca s ai n t n;h o rh, h l n t n o u n r l t n . e e f u r v so s p s e r a d p n ta e i t o n ls l a i t e f u t t e a i a i fh ma ea i s Th s o r p o ii n a s n a n e e r t n o e o e o o
Ma 2 y. 011
异 化 劳 动 与 私有 财 产 之 间 的关 系

对《 84年 经济 学 哲 学 手稿 》 14 中二者 关 系 的初 步解 读
闫 青 会
( 山西金融 职业 学 院 社 科 部 , 山西 太原 0 00 ) 3 0 8
【 摘
要 】马 克 思 从 “ 当前 经 济 事 实 出发 ” 述 了异 化 劳 动 的 四个 层 次 : 一 , 动 者 对 劳 动 产 品 异 化 ; 论 第 劳 第
A sr c : a x e p ia e h o rl v l fain t d l b rfo “ h u r n c n m i r aiy ,wh c r :t efr t a in b t a t M r x l t d t ef u e e so l a e a o r m t ec re te o o c e l ” c e t ih a e h is , l -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